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 1mol?L ﹣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

B.78g 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

C.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D.标准状况下,6.72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2.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

3.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4.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的纯净物质的是()

A.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

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氯乙烷)D.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

5.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6.已知反应CO(g) +H 2O(g)CO2(g) +H2(g) △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该反应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n(CO2)增加

B.更换高效催化剂,CO的转化率增大

C.升高温度,K增大

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

7.[2015山东理综]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8.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C(金刚石)和CO2B.CH4和H2O C.NaBr和HBr D.Cl2和KCl 9.可逆反应N 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3v逆(H2)

C.v正(N2)=v逆(NH3) D.2v正(H2)=3v逆(NH3)

10.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开始时充入2 mol C气体,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A和1 mol B 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A.20% B.40% C.60% D.80%

11.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

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12.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13.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溶液混合后,pH—定小于7的是()

A.pH=3的HNO3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

B.pH=3的盐酸与pH=11的氨水

C.pH=3的H2SO4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颜色为无色的是()

A.Na+、S2-、OH-、K+、Cl-、NO3-

B.Na+、S2-、CO32-、H+、NO3-

C.Na+、MnO4-、K+、NO3-、SO32-

D.Fe2+、H+、Na+、Ca2+、NO3-

15.已知某溶液中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经四位同学测定,大小关系如

下,则其中不可能

...的是()

A.c(Cl-)>c(NH4+)>c(H+)>c(OH-)

B.c(OH-)>c(H+)>c(Cl-)>c(NH4+)

C.c(Cl-)=c(NH4+)

D.c(Cl-)>c(H+)>c(NH4+)>c(OH-)

16.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最终使水电离的离子在溶液中表现为c(OH-)< c(H+)的操作是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

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D.向水中加醋酸钠晶体

二、实验题

17.某学生用0.10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如下: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处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

(3)如图是某次滴定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mL。

(4)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___mol/L。

(5)若测定结果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

A.在配制0.10mol/LNaOH标准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C.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

D.步骤⑤中,在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

(6)某同学用0.10mol/LNaOH标准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mol/L的HCl溶液和20.00mL0.10mol/L的CH3COOH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用0.10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20.00mL0.10mol/L的CH3COOH溶液的曲线是___(填“图1”或“图2”)。

②a=___mL。

三、原理综合题

18.工业上,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综合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

(1)一定条件下,将C(s)和H2O(g)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发生反应:C(s)+2H2O(g) CO2(g)+2H2(g) ΔH1>0,相关数据如下表:

①T1___T2(填“>、<或=”)。

②T1时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H2O(g),达到新平衡后H2(g)的物质的量分数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T2时,若起始时乙容器中加入1.5molC(s)、1.2molH2O(g)、

0.5molCO2(g)、1.4molH2(g),此时v正___v逆(填“>、<或=”)。

(2)煤液化时发生反应:CO(g)+2H 2(g)CH3OH(g)ΔH2,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200℃时,n(H2)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ΔH 2___0(填“>、<或=”)。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标号)。

a.温度越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

b.达平衡后再充入稀有气体,CO 的转化率提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图中压强P 1<P 2

③0-3min 内用CH 3OH 表示的反应速率v(CH 3OH)=___mol/(L·

mi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值)。

④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向上述200℃达到平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再加入2molCO 、2molH 2、2molCH 3OH ,保持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19.25℃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K a 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下列四种离子结合质子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填序号)。

a.CO 32-

b.ClO -

c.CH 3COO -

d.HCO 3-

(3)用蒸馏水稀释0.1mol/L 的醋酸,下列各式表示的数值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___(填序号)。

a.3+c(CH COOH)c(H )

b.-33c(CH COO )c(CH COOH)

c. +w

c(H )K d.+-c(H )c(OH ) (4)常温下,0.1mol/LNaHCO 3溶液的pH 大于8,则溶液c(H 2CO 3)___c(CO 32-)(填“>、

<或=”),原因是___。

(5)25℃时,若测得CH 3COOH 与CH 3COONa 的混合溶液的pH=6,则溶液中: ①-33c(CH COO )c(CH COOH)

=___(填“精确数值”,下同)。 ②c(CH 3COO -)-c(Na +)=___mol/L 。

四、工业流程题

20.高铁酸钠(Na 2FeO 4)是一种高效、新型的水处理剂,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转化为Fe(OH)3和O 2;易被H 2还原。工业上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 2,含有少量NiS 、CuS 、SiO 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Na 2FeO 4并回收某些金属资源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Ⅰ.“焙烧”后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均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Ⅱ.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 时,该离子沉淀完全。

(1)“粉碎”的目的是___。

(2)气体X 为__,滤渣1为__。

(3)流程中“调节pH 1”的实验操作目的是___。

(4)“转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5)采用电解法制备Na 2FeO 4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装置工作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②离子交换膜应选用___(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原因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NaClO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中ClO-能够水解,导致含有的ClO-的数目小于N A,A错误;B.苯的结构为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独特的化学键,没有C=C双键,B错误;C.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均为28,且均为双原子分子,所以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C正确;

D.标准状况下,6.72L 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与水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 H2O = 2HNO3 + NO,该方程式转移的电子为2moL,则实际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A.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K+、Al3+,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从而使杂质沉降水变澄清,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液氨汽化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制冷剂,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故氢氟酸能刻蚀玻璃,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选B。

3.D

【详解】

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错误;

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错误;

C.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错误;

D. 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4.C

【详解】

A.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产物只有一种,得到纯净物,A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产物只有一种,得到纯净物,B错误;

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为链锁反应,产物为多种氯代烃的混合物,不能得到纯净的氯乙烷,C正确;

D.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苯环上H被Cl取代,发生取代反应还生成HCl气体,能制得纯净的氯苯,D错误;

答案选C。

5.A

【详解】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负极,阴极上得电子被保护,所以属于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A正确;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使金属和空气、水等物质隔离而防止生锈,没有连接外加电源,故B 错误;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阻止了铁与空气、水的接触,从而防止金属铁防锈,没有连接外加电源,故C错误;

D.镁的活泼性大于铁,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保护地下钢管而防止铁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A.该平衡体系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n(CO2)不变,故A错误;

B.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CO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故C错误;

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由于反应体系的任何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n(H2)不变,故D正确;

答案选D。

7.D

【详解】

A.金属钠化学性质活泼,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能够与泡沫灭火器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以使用砂子灭火,故A错误;

B.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B项错误;

C.氢氧化钠能够腐蚀皮肤,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先用干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

D.制备乙烯时,为了防止暴沸,应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D项正确;

答案为D。

8.B

【详解】

A.金刚石是由C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原子晶体;干冰是由CO2分子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形成的分子晶体,CO2中只含共价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不同,A错误;B.CH4和H2O都是分子,都只含共价键,构成的晶体均为分子晶体,B正确;

C.NaBr由Na+和Br-构成,含有离子键,构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HBr是分子,含有共价键,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均不同,C错误;

D.Cl2是分子,含有共价键,构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KCl由K+和Cl-构成,含有离子键,构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均不同,D错误。

答案选B。

9.D

【分析】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分析。

【详解】

A.3v正(N2)=v正(H2)表示的都是正反应,不能判断反应是否为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正(N2) :v正(H2)=1:3,若v正(N2)=3v逆(H2),即v正(N2) :v逆(H2)=3:1,v逆(H2)≠v正(H2),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正(N2) :v正(NH3)=1:2,若v正(N2)=v逆(NH3),v逆(NH3)≠v正(NH3),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正(H2) : v正(NH3)=3:2,若2v正(H2)=3v

逆(NH 3),即v 正(H 2) : v 逆(NH 3)=3:2,v 逆(NH 3)=v 正(NH 3),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D 符合题意; 答案选D 。

10.C

【详解】

在一定温度和体积的容器中,压强和物质的量成正比。开始充入2molC 气体,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假设反应了2xmolC ,则根据三段式,有:

2A(g)+B(g)

2C(g)0022x x 2x 2x x 22x -开始的物质的量

转化的物质的量

平衡的物质的量 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有

(22-2)-210020%2x x x ++?=,可得x=0.4mol ;

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A 和1molB 的混合气体,按照化学方程式,A 和B 完全反应恰好生成2molC ,说明开始充入2molA 和1molB 的混合气体达到的平衡,和开始充入2molC 气体的

达到的平衡相同,平衡时A 的物质的量为2×

0.4mol=0.8mol ,则A 的转化率2mol-0.8mol α=100%60%2mol

?=,选项C 符合题意。 答案选C 。

11.D

【分析】

任何水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酸碱性取决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c (H +)>c (OH -),溶液呈酸性;c (H +)=c (OH -),溶液呈中性;c (H +)<c (OH -),溶液呈碱性;室温时,K w =10-14,若溶液中:c (H +)=10-7,pH=7,溶液呈中性;c (H +)>10-7,pH<7,溶液呈酸性;c (H +)<10-7,pH>7,溶液呈碱性,据此判断。

【详解】

A. 没指明温度, K w 不一定等于10?14,不能根据pH 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故A 错误;

B. 没指明温度, K w 不一定等于10?14,不能根据c (OH -)浓度大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故B 错误;

C. 任何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不能通过是否含有氢氧根离子判断溶液酸碱性,故C 错误;

D. 溶液酸碱性取决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c(OH-)>c(H+),溶液一定显碱性,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任何水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酸碱性取决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室温时,K w=10-14,若溶液中:c(H+)=10-7,pH值=7,溶液呈中性;c(H+)>10-7,pH 值<7,溶液呈酸性;c(H+)<10-7,pH值>7,溶液呈碱性。同学们经常会忽略温度的影响,直接认为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呈碱性,一定要加强理解通过pH值,以及通过比较c(H+)或c(OH-)与10-7的相对大小,来判断溶液酸碱性。

12.B

【详解】

K2CO3为强碱弱酸盐,CO32-水解:CO32-+H2O HCO3-+OH-,要使c(CO32-)接近0.1mol·L -1,改变条件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A.加入少量的盐酸,H+和OH-反应,促使CO32-水解,平衡右移,故A错误;

B.加入KOH,抑制CO32-的水解,平衡左移,故B正确;

C.加水促使CO32-水解,平衡右移,故C错误;

D、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A.pH=3的HNO3溶液,c(H+)=10-3mol/L,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c(OH-)=10-3mol/L,二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pH=7,A不合题意;

B.pH=3的盐酸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氨水大量剩余,溶液呈碱性,pH>7,B不合题意;

C.pH=3的H2SO4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刚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C不合题意;

D.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醋酸大量剩余,溶液呈酸性,pH一定小于7,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pH=3的强酸与pOH=3的一元弱碱等体积混合,前者的n(H+)与后者的n(OH-)相等,溶液中的H+与OH-刚好完全反应,但由于弱碱部分电离,所以弱碱过量,过量的弱碱又发生电离,故溶液呈碱性。

14.A

【详解】

A.选项中的离子在溶液中均为无色,且离子之间不会反应,能够大量共存,A正确;B.S2-和H+、NO3-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碳酸根子与氢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含有MnO4-的溶液为紫红色,且MnO4-和SO3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含有Fe2+的溶液为浅绿色,且Fe2+、H+、NO3-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A。

15.B

【详解】

A.如果溶质为NH4Cl,由于NH4+水解,溶液呈酸性,使得c(Cl-)>c(NH4+),c(H+)>c(OH-),水解是微弱的,因此c(NH4+)>c(H+),综合c(Cl-)>c(NH4+)>c(H+)>c(OH-),A可能,不选;B.在电解质溶液中,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c(OH-)+c(Cl-)= c(H+)+c(NH4+),若c(OH-)>c(H+),则c(Cl-)<c(NH4+),B不可能,符合题意;

C.若电解质溶液呈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c(OH-)+c(Cl-)= c(H+)+c(NH4+),可得c(Cl-)=c(NH4+),C可能,不选;

D.在电解质溶液中,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c(OH-)+c(Cl-)= c(H+)+c(NH4+),若c(Cl-)>c(H+),则c(NH4+)>c(OH-),D可能,不选。

答案选B。

16.C

【详解】

A.加入金属钠,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离子浓度降低,使水的电离向右移动,碱性增强,c(H+)

B.水加热煮沸,促进了水的电离,但溶液中的c(H+)=c(OH-),B项错误;

C.向水中通入CO2后,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碳酸电离产生H+,抑制水的电离,使得c(H+)>c(OH-),C项正确;

D.向水中加入醋酸钠晶体,CH3COO-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CH3COOH ,导致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碱性增强,c(H+)

答案选C。

17.①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不褪色22.60 0.10 BC 图2 20.00

【分析】

(1)根据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操作规则进行分析;

(2)酚酞遇碱变红,据此现象判定滴定终点;

(3)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顶部,滴定管的读数精确到0.01mL,据此读数;

(4)根据实验消耗NaOH的体积求出平均值(注意误差较大的应舍弃)根据

c(HCl)×V(HCl)=c(NaOH)×V(NaOH),计算(HCl)

c;

(5)根据

(NaOH)(NaOH)

(HCl)

(HCl)

c V

c

V

分析误差;

(6)①根据滴定图像及盐酸和醋酸的强弱即可判定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曲线图;

②根据图1,当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amL时,溶液的pH=7,说明恰好反应,NaOH与HCl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则根据c(HCl)×V(HCl)=c(NaOH)×V(NaOH),可计算出a。【详解】

(1)①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应该用NaOH溶液润洗,而不是立即注入NaOH溶液,否则会稀释NaOH溶液,造成标准液消耗偏多,①错误;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处充满液体,滴定管中充满液体,读数才准确,②准确;

③滴定时,通过开始和结束的读数的差值求算消耗标准液的体积,0刻度在滴定管的顶部,因此开始的读数,应调节液面到0刻度和0刻度以下,③正确;

④该反应为强碱滴定强酸,滴定终点为中性,可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④正确;

⑤到达滴定终点时,记录数据,⑤正确;

答案为①;

(2)锥形瓶中盛装盐酸,滴入酚酞为无色,滴入NaOH标准液,当滴入最后一定NaOH标准

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达到滴定终点;

(3)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顶部,读数时应该从上看到下,滴定管的读数精确到0.01mL,则该读数为22.60mL;

(4)三组实验消耗NaOH的体积分别为20.00mL、22.10mL、20.00mL,第二次实验的数据明

显偏大,应舍弃,则消耗NaOH的体积为20.00ml+20.00mL

=20.00mL

2

。根据

c(HCl)×V(HCl)=c(NaOH)×V(NaOH),有

0.10mol/L20.00mL

(HCl)=0.10mol/L

20.00mL

c

?

=;

(5)根据

(NaOH)(NaOH)

(HCl)

(HCl)

c V

c

V

=分析误差;

A.在配制NaOH标准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造成NaOH标准液浓度偏大,滴定时消耗的NaOH标准的体积偏小,使得c(HCl)的测定结果偏小,A不符合题意;

B.用未知液润洗锥形瓶,滴定时消耗的NaOH标准液的体积偏大,使得c(HCl)的测定结果偏高,B符合题意;

C.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则读到的消耗的NaOH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求得c(HCl)的测定结果偏高,C符合题意;

D.滴定终点读数时,尖嘴有气泡,气泡会占据部分液体的体积,使得读到的消耗的NaOH 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求得c(HCl)的测定结果偏低,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C;

(6)①0.1mol·L-1HCl溶液的pH小于0.1mol·L-1CH3COOH溶液的pH,比较滴定前溶液的pH,可知图2是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曲线图;

②根据图1,当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amL时,溶液的pH=7,说明恰好反应,NaOH与HCl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则根据c(HCl)×V(HCl)=c(NaOH)×V(NaOH),可得a=20.00mL。【点睛】

问题(6)判断滴定曲线时,在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的曲线中,由于反应生成能够水解的盐,会影响溶液pH的变化,使得突变范围比强酸滴定强碱的突变范围小,据此也可以判断。

18.>减小><cd 0.067 6.25 正向

【分析】

(1)①甲、乙中水蒸气浓度相等,只有温度不同,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生成的氢气越多,甲中氢气物质的量大于乙中2倍,说明甲的温度高;

②T 1时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H 2O(g),容器的体积不变,等效于加压过程,平衡逆向移动;T 2时,利用三段式可求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利用浓度商Qc 与平衡常数K 的大小关系,判定平衡移动方向,得出v 正与v 逆的关系;

(2)①随温度的升高CO 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②根据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外界条件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规律、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准进行综合分析; ③结合图表信息,根据3(CH OH)c v t

?=?进行计算; ④200℃时,利用三段式可求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根据浓度熵Qc 与平衡常数K 的大小关系,判定平衡移动方向。

【详解】

(1)①甲、乙中水蒸气浓度相等,只有温度不同,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生成的氢气越多,甲中氢气物质的量大于乙中2倍,说明甲的温度高,则T 1>T 2;

②T 1时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H 2O(g),平衡正向移动,但与原平衡相比,相当于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所以达到新平衡后H 2(g)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T 2时,利用三等式可求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有

222C(s)+2H O(g)

CO (g)+2H (g)2

001.2

0.6 1.20.8

0.6 1.2开始的物质的量转化的物质的量平衡的物质的量 化学平衡常数2222220.6mol 1.2mol ()(CO )(H )1L 1L K==1.350.8mol (H O)(1L

c c c ?=);若起始时乙容器中加入1.5molC(s)、1.2molH 2O(g)、0.5molCO 2(g)、1.4molH 2(g),浓度商

22

22c 220.5mol 1.4mol ()(CO )(H )1L 1L =0.681.2mol (H O)(1L c c Q c ?=≈),浓度商Qc<平衡常数K ,平衡正向移动,则v 正>v 逆;

(2)①随温度的升高CO 转化率降低,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ΔH 2<0;

②a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温度越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小,a 错误; b .在恒容容器中,达平衡后再充入稀有气体,反应物浓度不变,

CO 的转化率不变,b 错误。 c .正反应体积减小,则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达到平衡状态,c 正确;

d .正反应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 转化率增大,所以图中压强P 1<P 2,d 正确;

答案选cd ;

③0-3min 内消耗氢气是4mol ,生成甲醇是2mol ,其浓度为0.2mol/L ,则用甲醇表示的反应速率30.2mol/L (CH OH)0.067mol/(L min)3min

c v t ?==≈? ④200℃时,利用三等式可求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有:

23CO(g)+2H (g)

CH OH(g)0.40.8

00.20.4

0.20.20.40.2

开始的浓度转化的浓度平衡的浓度 所以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3222(CH OH)0.2=

=6.25(CO)(H )0.20.4c K c c =?; 向上述200℃达到平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再加入2molCO 、2molH 2、2molCH 3OH ,此时CO 、

H 2、CH 3OH 的浓度变为0.4mol·L -1、0.6mol·L -1、0.4mol·L -1;保持温度不变,此时浓度熵3c 22

2(CH OH)0.4= 2.78(CO)(H )0.40.6c Q c c =≈?,小于平衡常数,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点睛】

该题考察的化学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计算较多,在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时候,均需要注意,利用的各物质的浓度,而不是物质的量。

19.增大 a >b >d >c b > HCO 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18 9.9×10-7

【详解】

(1)弱电解质电离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会促进电离,电离平衡常数Ka 增大;

(2)酸电离出H +能力越弱,那么其对应的酸根阴离子结合H +能力越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HCO 3-电离出H +能力最弱,则CO 32-结合H +能力最强;最弱的为CH 3COO -,ClO -大于HCO 3-,所以四种离子结合质子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 >d >c ;

(3)用蒸馏水稀释0.1mol/L 的醋酸,促进醋酸的电离,但是溶液的酸性减弱;

a .上下同时乘以溶液的体积,有333+++(CH COOH)(CH COOH)(CH COOH)==(H )(H )(H )

c c V n c c V n ,加水稀释,醋酸的电离被促进,n (CH 3COOH)减小,n (H +)增大,则

33++(CH COOH)(CH COOH)=(H )(H )

c n c n 减小,a 不符合题意; b .上下同时乘以溶液的体积,有---333333(CH COO )(CH COO )(CH COO )==(CH COOH)(CH COOH)(CH COOH)

c c V n c c V n ,加水稀释,醋酸的电离被促进,n (CH 3COOH)减小,n (CH 3COO -)增大,则

--3333(CH COO )(CH COO )=(CH COOH)(CH COOH)

c n c n 增大,b 符合题意; c .在溶液中,Kw=c(H +)c(OH -),则+++--w (H )(H )1==(H )(OH )(OH )

c c K c c c ,用水稀释醋酸,溶液的酸性减弱,c (OH -

)增大,则+-w (H )1=(OH )c K c 减小,c 不符合题意; d .用水稀释醋酸,溶液的酸性减弱,c (OH -)增大,c (H +

)减小,则+-(H )(OH )c c 减小,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

(4)NaHCO 3在溶液中电离出HCO 3-,HCO 3-即可以电离又可以水解,其电离和水解的方程式分别为HCO 3-

H ++CO 32-,HCO 3-+H 2O H 2CO 3+OH -,从方程式可知,HCO 3-电离使得溶液显酸性,水解使得溶液显碱性;现NaHCO 3溶液显碱性,说明HCO 3-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水解产生的H 2CO 3多余电离产生的CO 32-,则c (H 2CO 3)>c (CO 32-),原因是HCO 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5)①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 3COOH CH 3COO -+H +,其电离平衡常数

-33(H )(CH COO )=(CH COOH)c c K c +,则-33(CH COO )=(CH COOH)(H )

c K c c +,pH=6,c(H +)=10-6mol·L -1,K=1.8×10-5,带入数值--53-6

3(CH COO ) 1.810==18(CH COOH)10c c ?; ②在混合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c (H +)+c (Na +)=c (CH 3COO -)+c (OH -),则c (CH 3COO -)

-c (Na +)=c (H +)-c (OH -),溶液pH=6,则c (H +)=10-6mol·

L -1,c (OH -)=10-8mol·L -1,带入

数据,得c(CH3COO-)-c(Na+)=10-6mol·L-1-10-8mol·L-1=9.9×10-7mol·L-1。

20.加快“焙烧”速率,使“焙烧”更充分X为SO2滤渣1为SiO2“调节pH1”目的是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Cu2+和Ni2+不沉淀

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Fe+8OH--6e-=FeO42-+4H2O 阳可防

止FeO42-进入阴极区被H2还原

【分析】

黄铁矿粉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焙烧更加充分。充分焙烧后,得各金属的氧化物以及SiO2,矿石中的硫元素转化为SO2,加入稀硫酸酸化,SiO2不与硫酸反应过滤除去,而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盐,调节pH1,在滤渣2中得到Fe(OH)3,Fe(OH)3、NaClO、NaOH反应得到Na2FeO4。滤液2中有Cu2+和Ni2+;调节pH2,分离Ni 和Cu;Ni(OH)2最终转化为Ni(CO)4。

【详解】

(1)黄铁矿粉碎,可以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加快“焙烧速率”,使“焙烧”更充分;

(2)根据元素守恒,黄铁矿焙烧时,金属元素均转化为其氧化物,因此气体X为SO2;金属氧化物均与硫酸反应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硫酸盐,而SiO2不与硫酸反应,因此滤渣1为SiO2;

(3)根据流程图,滤渣2最终转化为Na2FeO4,因此滤渣2为Fe(OH)3,调节pH1的目的是使Fe3+转化为Fe(OH)3,与Cu2+、Ni2+分离;

(4)转化过程,Fe(OH)3、NaOH和NaClO转化为Na2FeO4,Fe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Cl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1价,化合价升降守恒,Fe(OH)3和ClO-的系数为2:3,再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FeO42-+3Cl-

+5H2O;

(5)采用电解制备Na2FeO4,示意图中,Fe作阳极,失去电子,转化为FeO42-,阴极为水得到电子,生成H2和OH-;

①Fe作阳极,失去电子,转化为FeO42-,电极方程式为Fe+8OH--6e-=FeO42-+4H2O;

②Na2FeO4容易被H2还原,因此要需要防止阴极生成的H2还原FeO42-,离子交换膜应选择阳离子交换膜,可防止FeO42-进入阴极区被H2还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