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4.西周时期天子举行宴会的乐舞规则为八佾(佾为乐舞编队,一佾八人),诸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春秋

后期鲁国卿大夫季孙氏以“八佾舞于庭”。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格的变化反映出

A.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B.贵族等级界限已被打破

C.王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 D.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

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B.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

C.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D.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

26.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

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唐朝谏官的设置

A.着眼于皇权的强化B.分化相权,提高效率

C.有益于减少决策失误

D.承旨封驳,效能有限

27.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罪减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28.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29.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成立,其出版理念是“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这一理念旨在

A.促进社会大众觉醒B.加快东西文化的交融

C.宣传实业救国思想D.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

30.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抗暴自卫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其意图主要是

A.论证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

B.揭露日本侵犯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希望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暴自卫

D.呼吁世界各国制止日军的侵略行径

31.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集中阐明了新中国必须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几乎在发表该文章的同时,中国领导人已同意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可以通过非官方渠道去北平。这说明新中国初期

A.善于运用骑墙战术维护国家利益B.无条件地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在外交上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D.在处理大国关系上仍然不太成熟

32.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习惯法,成为贵族为自身谋利益的工具。后来,经过平民长期

的斗争,迫使贵族成立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这就是《十二铜表法》,它被认为是真正罗马法的开端。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说明罗马注重法律产生程序的合法性

B.表明贵族与平民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C.成文法的产生维护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D.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33.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D.美国出现国家千预经济模式

34.从1933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

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督集体农庄。上述措施

A.说明工业化推动农业集体化

B.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 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 D.避免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

35.1971年,尼克松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苏、西欧、中国、日本) 的观点,并且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该观点出现的原因是

A.美国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B.美中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C.美国实力被苏联全面超越D.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破裂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版印刷。“小报”流行于南宋,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出版和派送京报,

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

——摘编自梁甲庐《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材料二

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同时,一大批学习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如《农学报》、《新学报》《格致新报》、《普通学报》、《中外算报》、《地学杂志》等。除《地学杂志》在北京出版外,其余都在上海出版。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这些刊物上首先和读者见面的。1927年后,沪宁一带成为全国报刊的中心,上海一地报纸超过五十家,全国日发行量五万份以上的报纸全部集中在上海。

——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报业出现的新变化。(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世纪初,西班牙凭借从事航海活动的先发优势和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一度成为海上霸主和欧洲最大的殖民国家。但是重商主义政策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持久的经济繁荣和海上霸权。为了维持欧洲最庞大的军事力量,财政却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大量贵金属的流入一方面造成了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另一方面助长了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和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气,而农业生产一直停滞不前,制造业也没有能够发展起来。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霸权。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的垄断特权被国会立法所终止,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私有产权制度得以确立,英国政府逐渐减弱了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令人惊异和羡慕。

——摘编自吴敬琏《大国崛起的五个共同要素》阅读材料,指出一个大国崛起的因素,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对此加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因素,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4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颁布了《置屯田令》,任命枣祗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枣袛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一部分交给军队去耕种,这叫军屯,另一部分招募流浪的农民来耕种,这叫民屯。民屯50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屯民不隶属于郡县,而属于典农管辖,所以他们被称为“典农部民”, 或称“屯田客”。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军屯以士兵屯田,设绥集都尉管理,60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军屯最初大都是临时因地制宜,规模较小,直到曹丕掌权时期才大规模地推行开来。《三国志·魏书》记载,“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使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摘编自张作耀《曹操屯田述论》(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影响。(9分)

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

“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特别是进攻上海、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直接损害和严重威胁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华的经济利益和地位。面对日本的严重挑战,美国有一部分人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反击;另一部分人,由于同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受孤立主义影响,竭力反对制裁日本。虽然英日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不断加深,但因受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的牵制,英国在远东的实力和地位不断下降,在处理对日关系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美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决不对日本进行制裁。法国则因国内政局动荡,又忙于西班牙内战,无力顾及远东,因此它的对华政策是跟随英美。在上述背景之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继续采取利已主义的两面手法。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第五卷》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英、法三国的对日政策及原因。(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对日政策的影响。(6分)

4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刘鸿生(1888~1956),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肄业。清末为开平矿务局上海办事处买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刘鸿生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被称为“煤炭大王”。此后,刘鸿生又开始向火柴业进军。

当时,在中国的火柴市场上畅销的主要是瑞典的风凰牌和日本的猴子牌,而国产火柴因容易自燃且有毒性,难以与其竞争……及至鸿生火柴厂于1920年正式创立时,刘鸿生已成为精通安全火柴关键生产技术的专家。……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引发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抵制日货浪潮,鸿生火柴厂的产品则更加畅销。当瑞典火柴公司收买日商火柴厂企图东山再起时,刘鸿生多方奔走说服中华、荧昌两个火柴厂与鸿生火柴厂合并,组成实力更加雄厚的大中华火柴公司。……20世纪30年代,大中华火柴公司已拥有7个分厂,资本多达365万元,刘鸿生自然而然地又登上了“火柴大王”的宝座。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刘鸿生登上“火柴大王”宝座的主要原因。(9 分)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主要影响。(6分)

答案

24-25:DC26-30:CCDAD 31-35:CDABA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1)趋势: 由官方主导到允许民间发行;逐渐使用新式印刷技术;出现了相关职业(专业化);报纸内容趋于多样化。(6分)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印刷技术进步;政府政策放宽;社会关注度提高。(6分)

(2)变化: 出现大量外国人办的报刊,中外文均有;种类增多,发行量增大;带有政治救亡色彩;出现专

业性刊物;报刊业中心转移到上海。(8分)

评价:新变化源于西方侵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新变化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清末政局变化,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民众启蒙,活跃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中国近代化。(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很多,本题要求从题干中找出一个因素即可,这可以从题中找出关键词,结合时间和所学知识解释。最后要有认识上的提升。例如,1688 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这就是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结合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联系之后英国发展的具体史实就可以证明,英国的强盛因此确立起来了。

评分标准: 答出因素4 分,没能提取出相关因素则不能得分。相关史实4 分(2个史实),结论4 分,共计12 分。

因素:地理优势和军事力量:先进的经济思想: 民主法治:市场经济体制;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干预) (4分,答出一点即可得4分)

示例一:

因素:民主法治

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成为崛起的政治基础;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迅速崛起成为大国。(答出日本、美国、中国等均可)

综上,民主法治建设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示例二: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了工业化道路,两次工业革命并行,迅速发展成为大国;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工业大国。(答出法国、德国、中国等均可)

综上,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工业化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示例三:经济思想

17世纪的荷兰,奉行重商主义,成为“海上马车夫”,迅速崛起;美国率先实行以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经济思想,迅速摆脱经济危机,巩固大国地位。(答出其他国家,言之有理亦可)

综上,先进的经济思想是大国崛起的保证。

请考生在第44、45、46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 分民屯和军屯两种模式;土地国有;设专职的官员进行管理;不隶属郡县,编制独立;按比例分配收获物。(6分)

(2)有利于解决流民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开基荒地,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物质条件。但是屯田制农民的剥削仍然较重。(9分)

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1) 政策: 绥靖(妥协)。

原因: 美国的孤立主义情绪;英国在远东实力下降,竭力维护自身利益;法国集中力量在欧洲对付德国;

祸水北引,诱使日本攻打苏联。(9分)

(2) 纵容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压力;最后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46.[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1)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刘鸿生自身的努力,如经济实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9分)

(2)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6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