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6-01-22

摘要:农业保险、农业科技和农村金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民的保险意识不断提高,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农业,保险,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基本概况

(一)农业保险立法情况

2012年10月24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农业保险的法规《农业保险条例》出台,该条例填补了我国农业保险领域法律真空,使我国发展农业保险有法可依。《农业保险条例》从立法层面上确立了我国农业保险采取政府扶持下的商业模式这一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经营模式。具体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明确了农业保险主要由保监会监管,财政、税务、农业、林业等政府部门共同负责推进农业保险,明确了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并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

(二)发展农业保险的主要困难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开展的深度与广度还远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农业保险品种少,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低。其次,我国农村地区广、农村人口多、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决定了全面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因此如何科学运用农业生产、气象、自然灾害等各方面数据及模型针对不同地区确定相应的保险费率、如何积极运用再保险渠道、如何设计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等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逐步确定的。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一)民间非盈组织经营、政府补贴的日本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1947年12月,日本将《牲畜保险法》、《农业保险法》等法律合并后重新制定了《农业灾害补偿法》,是最早建立依法强制参加农业保险和以合作组织为基本形式的农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法律规定农业保险采取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强制保险为主。政府对达到规定规模的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实行强制保险,按政府指令种植稻谷、小麦以及相关农作物的农户,自动强制参保。其它小规模种植农作物的农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加农作物保险。农户的保费大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实行区域性农业共济体制,组织形式采用“三级”制农业共济制度,即以市、町、村的农业共济组合为基层组织,都、道、府、县成立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后者为前者提供再保险支持。农业共济组合在上级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工作,不以盈利为目标,直接面向农户办理农户投保业务、收取参保农户保费,发生自然灾害后评价灾害损失程度并向农户支付赔付金,同时统一开展喷洒农药、开设畜禽诊所等相关保障工作。政府通过农林省对农业保险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官方(农业再保险特别计划处)和非官方(保险协会)等机构,为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再保险支持,通过大藏省给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管理费补贴。

(二)政府主导、私营公司经营的北美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美国和加拿大均制定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美国政府采取认捐方式出资组建官方的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对其资本、存款、收入和财产免征一切赋税,并承担其各项费用,包括农作物保险推广和教育费用。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直接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直至2000年才将直接业务全部交给了私营公司经营或代理,政府向承办农业保险的私营保险公司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和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并给予再保险支持和税赋优惠。农民自愿投保,不参保的农民不能得到政府的农户贷款支持、农产品价格支持和保护计划等福利;而且农民必须购买巨灾保险,然后才能追加购买其他基本保险。农民仅支付投保险险种的纯保费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加拿大建立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也是采取采取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并授权联邦政府和省级政府分别建立农作物保险机构负责全国农业保险的经营和管理,联邦政府和各地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对农业保险费、私营农作物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用进行补贴,并对经营农作物保险实行免税和再保险支持。

(三)政府政策支持、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的欧洲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法国和西班牙的农业保险主要由商业性保险公司负责经营,政府主要从法律、政策以及财政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法国政府的支持包括通过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和担保政策、提供公共灾害援助金来补偿商业保险公司的损失,如通过公共灾害援助金对旱灾给畜牧业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时,政府对商业保险公司实行减税或免税政策,并提供止损再保险。西班牙政府主要通过对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和对参保的农民的保费给予补贴两种方式参与到农业保险中来,利用补贴标准和保险费率的变化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同时政府还规定,不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民,受灾后政府不给予任何补贴。此外,西班牙开设的农业保险种类比较丰富,不仅涵盖了粮食作物、工业用农产品、畜禽、园艺产品和水产品等,还开设有诸如森林火灾保险、动物防疫保险和土地价格保险等。

(四)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成立政府控股公司经营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亚洲的菲律宾制定了《农业保险法》,规定了农业保险的经营由菲律宾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成立的由政府控股经营的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政府负责保费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费用补贴,将农业保险与金融机构贷款结合,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如水稻、玉米等进行保险。其他发展中国家亚洲的泰国、印度等国也大多采取此种模式,主要选择几种本国最主要的农作物进行强制性保险,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农业贷款和保险挂钩,险种比较少、保障程度偏低、保障范围较小。

三、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启示

一是农业保险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依赖于健全和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要随着农业保险实践的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二是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应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体现政策性,不以盈利为目的;三是农业保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并需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四是应建立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五是农业保险发展应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并积极探索农业保险技术创新。六是加大农业保险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农业保险知识,让广大农户意识到开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

作者简介:兰天(1982年8月-)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中心支行,科员,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稳定、金融管理、支付结算、反洗钱。

作者:兰天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32期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 告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XX年,中国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XX年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XX年,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

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二、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摘要:农业保险是针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灾 害和意外事故所产生的损失而设置的一种保险。完善的农业 保险不仅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前进的步伐,而且促进了农村 金融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其 次对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农业保险存在 的问题,最后对农业保险的长足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公司;发展 对策 一、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几经起落,经 历了曲折却又不断前进的过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主 要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力恢复经 济,并进行了开办农业保险的初次尝试。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开始在一些地区试办了牲畜保险和棉花保险, 虽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并没有取得成功,中国人民保 险公司赔了近400亿的钱款。因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1953年进行农业保险整顿又在1955年重新开办农业保险,与此 同时,国家也在尝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二)第二阶段。1958年,我国在经济上出现了左倾方针错误,开始提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因此大力发展人民公 社,即集体劳动、劳动成果由集体分配,国家认为集体的力 量大,可以对抗任何自然灾害,所以在这一年,国家宣布停 止开办农业保险,在这之后,又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 大革命,直到1982年才重新开办农业保险,这期间停办了 24年。 (三)第三阶段。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全 国实施,没有了集体劳作,而是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提高的同时,也要自己面对自然灾害等农业问题,因此, 重新开办农业保险迫在眉睫。1982年国家恢复农业保险的办理,并且国家也采取许多的鼓励措施,因此,不仅办理农业 保险业务的机构与保险税种有所增加,而且保险收入也大幅 度提高,1982年至1992年这十年间,保险收入从23万升至8.62亿元。这期间,大多数农业保险机构都赔了钱,尽管如此,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在这一阶段也吸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四)第四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保险也开始由商业化经营转变, 而此时的商业保险公司也刚刚起步,规模小、业务单一,并 且不能很好的应对风险,再加上这一期间国家不重视商业保 险,鼓励措施少,支持力度不强,因此1993年后,农业保险开始萎缩,2004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 3.77亿元,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 告范文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

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二、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___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 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二、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业保险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1农业保险的初步发展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只是在局部地区进行了零星的试点,没有形成大的气候。我国正式的农业保险应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次年,在山东商河、重庆北碚以及北京远郊试办牲畜保险;在江苏南通、陕西咸阳和北京远郊试办棉花保险。 1951年在个别地区试办了油菜和水稻保险。1952年牲畜、棉花等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1953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按照国家指示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基本停办了农业保险。195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恢复办理农业保险。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保险,经历了起起伏伏,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主要是学习的苏联模式。尽管当时的保险模式还不规范,但不能否认,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2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 1958年至1981年是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政府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认为人民公社规模大,后备力量强,抑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灾害的损失,公社有能力弥补。农村保险己不适应新形势,没有必要再继续办下去。’ 1.3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发展阶段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需要独白面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1982年国务院决定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在我国停办了24年的农业保险终于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1985年,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业务最早的法律依据,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也提出应积极兴办农村保险事业。1982年至1995年间,随着农业保险的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气候多变,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农业要想获得高速发展离不开农业保险的保驾护航,而我国的农业保险却严重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对于确保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制约因素对策制度 一、引言 近几年来各地发生禽流感、干旱、台风不断,使当地农民的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第6号热带风暴“莫拉菲”经过福建等省,所到之处的经济作物一夜之间荡然无存。“这场灾难让我过去20年的努力几乎白费。”福建省某刘姓村民对记者说,“当时我也想过保险,可是不知道去哪里寻求保障”……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中国脆弱的农业,农业的发展亟须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同时也是一个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受自然气候影响,我国每年单是旱灾农就使经济作物受旱面积达3亿至4亿亩,每年损失粮食近158亿公斤,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农业问题的重点是增产增收,但同时要考虑按市场规则,用保险方式补偿灾害损失,防止减产减收。农业保险就是为了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经济手段。去年在一些省市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如果不是政府及时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许多上规模的养殖户、禽类加工龙头企业有可能遭受重创。但政府这种救急性的补贴,总非长远、根本之策。现实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再一次提醒我们:加快农业保险,不能再对付了,不能再犹豫了! 二、农业保险的定义及分类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我国开办的农业保险主要险种有:农产品保险、生猪保险、牲畜保险、奶牛保险、耕牛保险、山羊保险、养鱼保险、养鹿、养鸭、养鸡等保险,家禽综合保险,水稻、蔬菜保险,森林火灾保险;烤烟保险、西瓜雹灾、香梨收获、小麦冻害等保险。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业保险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1农业保险的初步发展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只是在局部地区进行了零星的试点,没有形成大的气候。我国正式的农业保险应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次年,在山东商河、重庆北碚以及北京远郊试办牲畜保险;在江苏南通、陕西咸阳和北京远郊试办棉花保险。1951年在个别地区试办了油菜和水稻保险。1952年牲畜、棉花等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1953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按照国家指示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基本停办了农业保险。195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恢复办理农业保险。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保险,经历了起起伏伏,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主要是学习的苏联模式。尽管当时的保险模式还不规范,但不能否认,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2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 1958年至1981年是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政府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认为人民公社规模大,后备力量强,抑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灾害的损失,公社有能力弥补。农村保险己不适应新形势,没有必要再继续办下去。’ 1.3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发展阶段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需要独白面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1982年国务院决定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在我国停办了24年的农业保险终于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1985年,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业务最早的法律依据,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也提出应积极兴办农村保险事业。1982年至1995年间,随着农业保险的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曾一度出现繁荣状态,保费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到了1996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组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农业保险由其中的中保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作为国有独资的商业保险公司,在兼顾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构调整,停办了一些亏损的险种,从此,农业保险的规模逐年呈现负增长。由一于损失率高,如果保费按照损失率来制定,农民保不起;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查报告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查报告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 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 年到1992 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 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 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 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 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二、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一)有效需求不足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二)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我

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中国报告网 出版时间:2014年

报告大纲 农村保险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是指在农村范围内所举办的各种保险。农业保险(又称“两业保险”)是承保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财产保险。 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13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06.7亿元,同比增长27.4%,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我国农业保险向3177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08.6亿元,同比增长41%。农业保险实现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突破10亿亩、保险金额突破1万亿元、参保农户突破2亿户次的“三个突破”。目前所有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均达标,没有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来自】中国报告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3166909.html,/ ?【关键字】产业调研市场监测行业分析投资评估前景预测 ?【出版日期】2014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网址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3166909.html,/baoxian/187441187441.html 农业保险的发展为缓解受灾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和促进当地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比如黑龙江洪灾导致全省4800万亩农作物受灾,农业保险向50.9万农户支付赔款27亿元,户均5331元。同时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中还存在弄虚作假、风险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 2013年安徽保监局以《农业保险条例》颁布为契机,加大政策宣讲力

度,不断规范全省农业保险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同时,政策性农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013年安徽省全面启动森林保险和育肥猪保险试点工作,将全省中央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由“6+2”(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和能繁母猪、奶牛)拓展为“7+3”,实现了大宗粮棉油作物全覆盖、综合投保率超过90%,全年承保森林面积3054.17万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443.43万元,试点地区的承保覆盖率超过60%。特色农险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涵盖大棚蔬菜、林木、果树、茶叶、桑蚕、以及天气指数等共有41个特色农险品种,其中有30项享受地方财政补贴。 2013年安徽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8.66亿元,同比增长 6.28%,保费规模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覆盖人群1644万户农户,支付赔款13.4亿元,在今年的暴雪灾害、皖北冻灾以及皖南、皖西暴雨、夏季大范围高温热害等灾害的损失补偿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2013年新增森林和育肥猪保险品种,将我省中央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种养两业品种范围由“6+2”拓展为“7+3”。特色农业保险涵盖大棚蔬菜、林木、果树、茶叶、桑蚕、以及天气指数等共41个农险品种,2013年还正式启动了淡水养殖保险统保试点,确立了我省水产养殖保险“互助组织+商业保险”的共保模式,这在全国内陆省份尚属首例。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

(发展战略)农业保险的发展策略

农业保险的发展策略 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业保险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农民的视角着眼,分析农业保险的作用是使农民获取保险利益。但目前农业保险发展不足,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要发挥农业保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政府、保险人和农民都必须有所作为。 农业保险发展不足 影响和谐社会构建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自1982年恢复开办以来却日渐萎缩,许多地方甚至停办,2004年以前,国内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两家产险公司维持开办农业保险。二十多年来,农业保险累计赔付73.9亿元。1985年至2004年农业保险保费共收入80.86亿元,赔款支出共计70.55亿元,由于经营风险高、管理难度大、政策支持不充分,农业保险业务亏损严重(见图1)。农业保险的盈亏平衡点大约为69%左右,而1985年至2004年间农业保险的简单赔付率平均达87.24%(见图2),农业保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共实现保费收入3.77亿元,同比减少0.88亿元,负增长18.86%,仅占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的0.35%。证明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模式是失败的。

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农业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一种经济手段,在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至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三年在1号文件中指出要“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发展不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纯粹风险得不到有效转移,农民不能够获得保险利益,会挫伤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业保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发展策略 要发挥农业保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其发展策略是实现政府、保险人和农民的良性互动。 1、政府“补足”农民利益,激励农民的保险需求 一方面,农民在农业保险中获得的补偿金额既不能超过保险金额,也不能超过保险标的实际损失价值。而且要获得保险补偿,要付出的成本(保险费率)一般在2%至15%之间,高出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损失率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另一方面,农民获得的保险利益具有正的外部性。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在同样价格条件下,社会期望的最佳供应量多于生产者的最佳供应量。如果按照商业保险公司的最佳供应量进行生产,就必然产生农业保险供应的不足,最终必然导致效率损失;如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报告第86期:中国农业保险:现状、问题与政策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 中国农业保险: 现状、问题与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 《中国农业保险:现状、问题与政策》课题组 2010年7月

本课题为中国发展基金会日本东京海上日动中国基金的资助项目。 本课题旨在全面分析和认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探索实现中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方针、政策目标及可操作的措施,以便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为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对10个中央财政补贴试点省(市、自治区)、3个非试点省(市、自治区)和黑龙江垦区进行了调研,并考察了法国和土耳其发展农业保险的做法和经验。 项目顾问:张玉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克穆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夏 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 执笔人: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田 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

内容提要 农业保险是对农业风险进行管理的一种积极手段。随着气候变化、WTO监管规则的有效推动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显著增加,农业保险的规模稳步增长,产品日趋多样化。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国内农业保险业务一直到2004年之前,由于受到高赔付率、低收益、农民承受能力不足、政策支持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保险的发展始终不是很理想。2004年,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保监会在部分地区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对部分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补贴的试点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进一步提速,不仅业务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在保障农业生产、帮助农民灾后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等方面正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如果从2004年我国启动农业保险试点算起,至今已进入第7个年头。此时有必要对农业保险的试点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以评估绩效,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有鉴于此,本课题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和认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探索实现中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方针、政策目标及可操作的措施,以便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本课题的主报告主要由七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对全球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成就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对调研省份农业保险的具体做法进行多方面比较,较为全面地勾勒出当前农业保险试点情况;第五部分分析总结了试点地区的一些发展经验;第六部分探讨了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障碍;第七部分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试点问题政策建议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05月13日11:23 来源:《新财经》2013年第1期作者:唐敏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步伐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指标因素之一。 关键词:防范风险,财政补贴,立法工作,农业保险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但伴随着目前我国的农业风险损失逐年增大,我国的农业保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遵循“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协同推进、市场运作”与“保成本、低费率、广覆盖”的原则下,逐步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不断增加承保品种,应用风险分析工具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探索与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涉农保险试点,顺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全面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加快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 农业在我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脆弱的农业需要农业保险的强有力保障和持续不断支持,但由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公司开在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也很难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资源短缺等问题。 1.我国农业保险险种过于单调,传统的农业保险险种,如蔬菜保险、麦场火灾保险、塑料大鹏保险等,由于赔付率高、风险高等因素造成部分农业保险市场亏损,发展程度较低。 2.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识欠弱,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农业在农业方面的参保意识不高,使得我国农业保险在农村的推广工作受到困难阻碍。 二、通过政府调控,完善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 我国在农业保险扶持方面,由于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这为农业保险的实践带来了众多困难,令我国政府无法确定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作用和地位,导致农险的投保面难以明确或有效落实。 1.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制订与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对商业性农业保险进行政策扶持,进一步在政策方面鼓励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积极探索推广,从而为多渠道、多险种的农业保险销售进行法律方面的保障。 2.在制度层面,对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等政策,强力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状况,全面分析我国的保险市场需求,针对不同性质的农业保险活动,逐步建立合理的农业保险补偿体制,加以区别管理。保险公司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在销售适宜不同地区的创新型险种的过程中,要做到诚实守信,全面解释。

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我国,农业的历史文化悠久,是国家的生命基石,立国之本。农业保险中分散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等功能十分受用且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河北省自2007年开始在全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过重重的探索和发现,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更多的问题和风险被发现。本文基于河北省的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结合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加大宣传农业保险、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开发和完善具有优势的农业险种、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等发展策略。 标签:农业保险;现状;保险产品;对策 1.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1.1河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 河北省是在全国施行农业综合开发的先锋省份,有效地利用国家对农业财政上的支持,并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引进大量外资,进一步探索创新新的融资渠道,改善农业服务条件,发展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加河北省农业的投入、生产及产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河北省的农业投入总资金增长迅速,将有利于河北省农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随着河北省农业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的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水利设施和管理水平总体提升。由于近年来政策上的补贴和支持,河北省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速迅猛。截止到2016 年,河北省内的农业现代化服务机构多达4100多家,为河北省内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1.2河北省农业保险开展的现状 目前农业保险的规模、覆盖范围在河北省内大幅度扩展,其中参保的农户也逐渐增多。随着农业保险覆盖面积以及承保范围的持续扩大,河北省农业保险的险种也在随之增多,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及有效性也大幅度增强。 农业保险的市场主体在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渐开展的情况下持续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供给进一步增多。与此同时农业保险深度、密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据统计显示,保险密度从原来的每人2.5 元增加到了每人47.85 元,人均增长19 倍,近年来投保的金额和参保人数也不断增多,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近年来的农业保险收入逐步增加且增速较快,但与此同时,依旧存在着农村平均收入偏低的情况。 2.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的现存问题

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一、中国农业保险进展的理论依据与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专门重要的战略地位,因国情的专门性经济学家把它的重要战略性归结为五个方面:产品奉献、市场奉献、要素奉献、外汇奉献及生态环境奉献。而农业又是一个专门的产业部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体,因此经常受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双重阻碍,而其中最突出的是自然灾难风险,要紧是因为农业风险标的具有周期性、生命性、连续性等特点,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阻碍大。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难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因地理位置和区域结构的差异,遭受灾难的种类、周期、频率均难以确定,以超小规模的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结构,在短时期内专门难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由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的密集型进展,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进程不断加快,要素投入不断增加,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农业风险的关联性越强,风险的破坏力和经济缺失也随之扩大。 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进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时刻上与空间上分散农业风险有效工具,同时农业保险作为世贸组织所承诺的支持农业进展的“绿箱政策”,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鉴于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两大职能,通过农业保险稳固农业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均

衡国民收入再分配,确保农业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促使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确保国民经济连续、快速、健康的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我国农业保险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进展过程,先后经历了试办、停办、再试办及多种模式进展的探究过程,专门是进入1993年之后,我国农业保险出现的格局是:保费收入、保险险种、保险结构、保险机构连年萎缩,农业技术人才匮乏,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持等。农业保险要紧是由中国国有商业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公司)一家经营.期间中华联 合财产保险公司只针对新疆地区开展一些地点性的保险业务,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于2004年9月投入运营,并处于试办时期。从1993年开始人保的保费收入逐年下降,1993年的保费收入为56130万元,1995、1996两年保费收入虽有上升的波动,但1997年之后保费收入是逐年下降,从当年的71250万元降至2002年的27200万元,年平均递减17.2%,年平均赔付率为88%,远远高于农业保险的赔付率在6596-7096之间的平稳点,1985、1986、1987这三年的赔付率高达121.6%、136.3%、125.7%,完全是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假如加上同期20%~30%左右的经营治理费用支出,累计亏损6亿元左右,在这期间人保公司均是通过“暗补”的方式来补偿其亏损,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及人保公司的商业化进程,“暗补”确信是有限的,保费收入,保险险种、保险结构、保险机构势必将不断萎缩。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 及思考 姓名:李文杰 学号: 06124025 班级: 061241班(金融学) 任课教师:王亚玲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发展与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上处于首要地位,同时农业经济也对社会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建设因自然灾害发生的高频率和高强度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迫切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来支持和保障我国脆弱的农业。农业保险一直被世界各国重视,然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却很不理想。我国农业保险现阶段的发展虽然势头良好。但与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目前仍然存在诸多弊端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保险的理论、经营模式以及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风险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发展现状对策

目录 摘要-----------------------------------------------------1关键词---------------------------------------------------1 一、研究背景---------------------------------------------4 二、农业保险概述-----------------------------------------5(一)农业风险的理论概述---------------------------------5 1. 农业风险的概念------------------------------------5 2. 农业风险的种类------------------------------------6 3. 农业风险的特征------------------------------------6(二)农业保险的理论概述---------------------------------7 1. 农业保险的概念------------------------------------8 2. 农业保险的种类------------------------------------8 3.农业保险的特征------------------------------------8 4. 农业保险的作用-----------------------------------10 三、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11(一)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概念------------------------------11(二)我国目前主要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11 1.政府支持下的准商业保险经营模式-------------------11 2.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11 3. 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模式-------------------------12 4.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模式-------------------------12 5.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模式-----------------------------12 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12(一)基础薄弱------------------------------------------12(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逐渐加大--------------------------12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研究

保险研究 2009年第2期三农保险I NSURANCE STUD I ES No.2 2009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研究① 杜正茂1 龙文军2 (1.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10) [摘 要] 促进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健康发展是建立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如何构建促进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的机制,即完善政府的支持机制,加强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自身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与有关各方的社会协同机制,以形成促进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的“合力”,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政府支持机制;内部治理机制;社会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306(2009)02-0059-06 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是执行国家农业保险政策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不断催生。从最初的一家经营公司发展至今已经有多家经营机构,在这些经营机构中既有综合性的保险公司,又有专业性保险公司;既有商业性公司,又有各类协会组织;既有直保经营机构,又有再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研究这些机构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将有助于制定进一步规范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 1982年,我国只有一家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综合性保险公司、专业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专业协会、保险经纪公司等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其中综合性保险公司和专业性保险公司是当前我国规模和影响都较大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目前以综合性保险公司的下设机构分布为主体,形成了覆盖各大小城市和县乡的农险服务网络;以专业性保险公司为区域主体,形成了某一省份和部分省份的农业保险县域服务网络。从市场份额看,综合性和专业性保险公司占据全国农业保险99%的市场份额。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按其经营业务可分为直接保险经营机构、再保险经营机构和保险经纪机构,如图1所示。不同形式的保险经营机构经营农业保险各有利弊。 (一)直接保险经营机构 直接保险经营机构简称“直保机构”,是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的机构。我国直保机构按经营形式分有综合性公司、专业性公司、专业协会和外资公司。 1.综合性公司 目前我国有两家综合性保险公司在直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简称“人保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简称“中华联合”)。 人保公司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从1982年开始恢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营农业保险经验,培养了一支懂农业保险经营的员工队伍。尤其是近年来,农险业务部在人保公司的支持推动下,公司在各地分支机构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参与农业保险经营试点,探索农业保险经营途径。经营的种、养两业保险实行全国统一核算,盈亏由保险公司内部险种调节,以省为单位实行农业保险单独核算。 [作者简介] 杜正茂,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龙文军,管理学博士,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