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泌尿系损伤教案1

泌尿系损伤教案1

泌尿系损伤教案1
泌尿系损伤教案1

苍南县人民医院

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泌尿外科学

教学内容泌尿系损伤

授课教师

教研室外科教研室

教案概要

教学大纲

泌尿系统损伤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泌尿系各部位损伤的发病,病因及有关病理解剖。

2、掌握肾、膀胱损伤的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掌握尿道损伤的病理、诊断及急诊处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泌尿系损伤的概况和类型。

2、重点讲解肾、膀胱损伤的病理、症状、诊断、非手术疗法与手术适应症。

3、详细讲解从局部解剖说明尿道损伤与尿外渗的关系。尿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尿道狭窄的预防。

三、见习

病例示范:介绍病史、体征、x线片,讨论治疗经过。

一、概述

泌尿系统损伤以男性尿道损伤最多见。由于肾、输尿管、膀胱、后尿道受到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良好保护,通常不易受伤。泌尿系统损伤大多是胸、腹、腰部或骨盆严重损伤的合并伤。

沁尿系统损伤的主要表现为出血和尿外渗。大出血可引起休克,血肿和尿外渗可继发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周围脓肿、尿瘘或尿道狭窄。正确合理的初期处理,对泌尿系统损伤的预后极为重要。

二、肾损伤(Renal trauma)

一、解剖

肾深藏于肾窝,肌肉、骨骼、腹壁、腹腔内脏器、膈肌的保护,正常肾有一定的活动度,不易受伤但肾质地脆,包膜薄,周围有骨质结构,一旦受暴力打击也可以引起肾损伤,肾损伤常是严重多发性损伤的一部分。肾损伤的发生率在上升,肾损伤多见于20-40岁男性。儿童损伤发病率高于成人。

二、病因:

1、开放性损伤因弹片、枪弹、刀刃等锐器致伤,常伴有胸、腹部等其他组织器官损伤,损伤复杂而严重。

2、闭合性损伤因直接暴力(如撞击、跌打、挤压、肋骨或横突骨折等)或间接暴力(如对冲伤、突然暴力扭转、高处落下对冲伤等)所致。

此外,肾本身病变如肾积水、肾肿瘤、肾结核或肾囊性疾病等更易损伤,在医疗操作中如肾穿刺、腔内沁尿外科检查或治疗时也可能发生肾损伤。

三、病理

临床上最多见为闭合性肾损伤,根据损伤的程度可分为以下病理类型:

1、肾挫伤损伤仅局限于部分肾实质,形成肾瘀斑和(或)包膜下血肿,肾包膜及肾盂粘膜完整

2、肾部分裂伤肾实质部分裂伤伴有肾包膜破裂,可致肾周血肿。大多数病人属此类损伤。

3、肾全层裂伤肾实质深度裂伤,外及肾包膜,内达肾盂肾盏粘膜,此时常引起广泛的肾周血肿、血尿和尿外渗。

4、肾蒂损伤肾蒂或肾段血管的部分或全部撕裂时可引起大出血、休克,常来不及诊治就死亡。

5、晚期病理改变

由于持久尿外渗形成的尿囊肿、血肿、尿外渗引起组织纤维化,压迫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导致肾积水,部分肾实质缺血或肾蒂周围纤维化压迫肾动脉,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

四、临床表现

肾损伤的临床表现颇不一致。有其它器官同时受伤时,肾损伤的症状可能不易觉察。其主要症状有休克、出血、血尿、疼痛、伤侧腹壁强直和腰部肿胀等。

①休克早期休克可能由剧烈疼痛所致,但其后与大量失血有关。其程度依伤势和失血量而定。严重肾裂伤、肾蒂裂伤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因损伤和失血常发生休克。

②血尿 90%以上肾损伤的患者有血尿,轻者为镜下血尿,但肉眼血尿较多见。严重者血尿甚浓,可伴有条状或铸型血块和肾绞痛,伴有大量失血。多数病例的血尿是一过性的。开始血尿量多,几天后逐渐消退。起床活动、用力、继发感染是继发血尿的诱因,多见于伤后2~3周。部分病例血尿可延续很长时间,甚至几个月。

血尿与损伤程度有时不一致,肾挫伤或轻微肾裂伤会导致肉眼血尿,而严重的肾裂伤可能只有轻微血尿或无血尿,如肾蒂血管断裂。

③疼痛与腹壁强直肾周围软组织损伤、肾包膜下血肿、出血或尿外渗引起患侧腰、腹部疼痛。血液、尿液渗入腹腔或合并腹内脏器损伤时,出现全腹疼痛和腹膜刺激症状。身体移动时疼痛加重。但轻重程度不一。查体伤侧肾区有痛感、压痛和强直。

④腰区肿胀肾破裂时的血或尿外渗在腰部可形成一不规则的弥漫性肿块。

⑤发热由于血肿、尿外渗易继发感染。

五、诊断

美国创伤外科协会肾损伤分级

Ⅰ级(挫伤,表现镜下或肉眼血尿,泌尿系统检查正常;血肿,包膜下血肿,无实质损伤);Ⅱ级(血肿,局限于腹膜后肾区的肾周血肿;裂伤,肾实质裂伤深度不超过 1.0cm,无尿外渗);Ⅲ级(裂伤,肾实质裂伤深度超过1.0cm,无集合系统破裂或尿外渗);Ⅳ(裂伤,肾损伤贯穿皮质、髓质和集合系统;血管损伤,肾动脉、静脉主要分支损伤伴出血);Ⅴ(裂伤,肾脏碎裂;血管损伤,肾门血管撕裂、离断伴肾脏无血供);注:对于Ⅲ级损伤,如双侧肾损伤,应评为Ⅳ级。

1、X线检查对肾损伤的诊断极为重要。X线腹部平片上,肾阴影增大暗示有肾被膜下血肿,肾区阴影扩大则暗示肾周围出血。腰大肌阴影消失、脊柱向伤侧弯曲,肾阴影模糊或肿大、肾活动受到限制以及伤侧横膈常抬高并活动幅度减小,更可指示肾周组织有大量血或尿外渗。轻度肾损伤无重要发现,重度肾损伤可见肾影模糊不清,腰大肌影不清楚。脊柱凹向伤侧,有时可见合并肋骨和腰椎骨折。

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能确定肾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休克、血管痉挛、严重肾损伤、血管内血栓形成、反射性无尿、肾盂输尿管被血块堵塞等原因可导致肾脏不显影。故首先必须纠正休克,使收缩血压高于12kPa (90mmHg)后才进行排泄性尿路造影。大剂量排泄性尿路造影(50%泛影葡胺2.2ml/kg+150ml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入)可得到比一般剂量更好的效果。无CT单位可行此项。

2、B型超声波可以随访血肿的大小和进展以及对伤情作初步评估,也可用于鉴别肝、脾包膜下血肿。适合①对伤情作初步评估;②连续监测腹膜后血肿及尿外渗情况。

3、CT:CT检查能够较准确地对肾损伤进行分类诊断,且可确定尿外渗及血肿的范围,还可同时发现胸腹其他脏器损伤情况。增强CT扫描时肾损伤影像学检查的“金标准”。能迅速准确了解肾实质损伤情况,尿外渗、肾周围血肿范围;动脉和静脉相扫描可以显示血管损伤情况;注射造影剂10~20分钟后重复扫描可显示集合系统损伤情况,是肾损伤临床分级的重要依据。

4、磁共振(MRI):对造影剂过敏的病人可选择,1.0T以上的MRI检查可疑明确肾脏碎裂及血肿的情况。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5、肾动脉造影:能显示肾血管及分支的损伤情况。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时进行该检查。

6、血液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测定。持续的红细胞压积降低提示大量失血。

7、尿常规及沉渣检查:严重休克无尿者,往往在抗休克、血压恢复正常后方能看见血尿。

8、血清肌酐测定:伤后一小时内测定结果主要反映受伤前的肾功能情况。

六、治疗

在处理上应考虑:①休克的治疗;②其它器官损伤的治疗;③肾损伤的处理:支持治疗或手术治疗;④手术的时间和方法。

1、保守治疗的指征

保守治疗为绝大多数肾损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可有效降低肾切除率,且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并没有明显升高。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下列情况可行保守治疗:

①Ⅰ级和Ⅱ级肾损伤推荐行保守治疗。

②Ⅲ级肾损伤倾于保守治疗。

③Ⅳ级和Ⅴ级肾损伤少数可行保守治疗。此类操作多伴有合并伤,肾探查和肾切除率均较高。

④开放性肾损伤应进细致的伤情分级,结合伤道、致伤因素等有选择性进行。Bernath等人指出,当刺入点位于腋后线到腋前线之间时,88%的肾创伤可通过保守治愈;其他研究也表明,侧腹部伤多为Ⅲ级而腹部伤多为Ⅰ级。

⑤损伤伴尿外渗或(和)肾脏失活碎片长期以来对此类损伤是否急诊探查尚有争议。近年来的相关报道认为,引类外伤可行保守治疗,但并发症发生率和后期手术率都比较高。

2、保守治疗措施

①绝对卧床 2周以上。待尿液变清后可允许起床活动。但小裂伤创口的

愈合需4~6周,因此剧烈活动至少应在症状完全消失后1个月才能进行。

②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③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

④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⑤必要的止血、止痛药物。

⑥有肿块者,准确测量并记录大小,以便比较。

⑦血常规、腰腹部体征和血尿进展情况。

⑧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对有严重休克的患者,首先进行紧急抢救,包括卧床休息、镇静止痛、保持温暖、输血(或血浆)输液等。许多病例经过处理后,休克获得纠正,一般情况应呈好转。

⑨3~5周复查排泄性尿路造影并注意有否高血压。

3、肾脏探查的指征

伤情是决定是否行肾探查术的主要因素。闭合性损伤总体手术探查率低于10%,而且还可能进一步。

①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危及伤者生命时,为绝对手术探查指征。

②因其他原因行剖腹探查时,有下列情况时应行明讲探查:①肾周血肿进行性增大或肾周血肿具有波动性时;②术前或术中造影发现肾不显影,或伴有其他异常时;③如果肾显影良好,且损伤分级明确,可暂缓行肾探查术。

③Ⅳ、Ⅴ级肾损伤Ⅴ级肾损伤推荐行肾探查术。极少数报道认为Ⅴ级肾实质伤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对Ⅳ级损伤是否探查有争议,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则应探查。

④开放性肾损伤多需行肾探查术。Ⅲ级及以上肾刺伤的预后判断较为困难,保守疗法常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⑤肾脏有其他异常、肾显影不良或怀疑有肾肿瘤时,则肾外伤即使较轻也推荐行肾探查术。

4、手术处理要点

①入路:肾探查一般采用经腹入路,这样有利于肾血管的控制和腹腔合并伤的处理。一般广泛性损伤需手术探查时可采取腰部切口,因其步骤简单,危险性较小,必要时亦可将切口下角横行延长,切开腹膜探查腹腔内容。

伴有腹腔内脏有损伤时,需行紧急剖腹探查。

②控制肾蒂:打开肾包膜前先控制肾血管是肾探查和修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肾周包膜已有破裂的情况下可先控制肾血管。

③尽可能行肾修补术:国外肾探查时肾切除率总体约为13%。肾修补术对最大限度保护伤者肾功能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迟发性出血和再次手术的风险。

5、手术方式

肾部引流、肾修补术或部分肾切除术肾实质裂伤可用丝线缝合、肾切除术、肾血管修复手术、肾动脉栓塞疗法。

①肾修补术(renlrrhaphy):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存在失活肾组织者,可选择肾部分切除术;集合系统应严密关闭;如果肾包膜缺损,可用带蒂大网膜包裹肾脏。术后应常规置肾周引流,以防发生肾盂和输尿管瘘。近年来研究表明,纤维蛋白胶对肾外伤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②肾切除术:肾实质伤无法修补时可行肾切除术;Ⅴ级肾血管伤中,肾动脉及肾静脉的撕裂、断裂,推荐行快速肾切除术。

③肾血管修补:Ⅴ级肾血管伤中,如仅为肾静脉轻度裂伤,可考虑肾血管修补术。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Ⅴ级肾血管伤行肾血管修补术失败率几乎100%,因而除孤立肾和双侧肾损伤外,肾血管伤推荐行肾切除术。

④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随着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血管栓塞术已成为一种临床实用的疗法。应用非永久性栓塞材料如血凝块等,对某些严重出血的肾损伤施行血管栓塞术止血后,被栓塞的血管仍可再通,栓塞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因而可降低肾损伤的手术率和切除率。栓塞疗法的主要适应证应为严重肾挫伤和裂伤,轻度肾损伤、肾盂输尿管裂伤及肾蒂损伤并非栓塞疗法适应证。个别拟行紧急肾切除者,栓塞可暂时止血以控制休克,使患者能耐受手术。国内有用此法获得成功的报道。

6、观察及随访

1、近期观察及随访目的是:了解伤情变化、肾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引流管的引流量、尿液颜色变化及腹腰部体征。出院前可行CT和核素肾扫描。

2、无期随访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肾脏功能、有无并发症。

主要内容包括:①体格检查。②尿常规。③个体化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肾脏B超、CT扫描、静脉肾盂造影和MRI。④连续的血压测量。⑤血清肾功能测定。

尚不能确定经济、合理的随诊内容和随诊时限,主管医师可结合当地医疗条件、患者病情等参考以下内容进行。

三、膀胱损伤

(一)临床表现

轻度膀胱壁挫伤仅有下腹疼痛,少量终末血象,并在短期内自行消失。膀胱全层破裂时症状明显。依裂口所在的位置、大小、受伤后就诊时间以及有无其它器官伴有损伤而有不同。腹膜内型与腹膜外型的破裂又有其各自特殊的征候。膀胱破裂一般可有下列症状:

1、休克剧烈的创伤,疼痛和大量失血是休克的主要原因。如为广泛性的创伤,伴有其它脏器的损伤,例如骨盆骨折,骨折碎片刺破下腹部和盆腔血管可致严重失血和休克。

2、疼痛腹下部或耻骨疼痛和腹壁强直,伴有骨盆骨折时挤压骨盆时尤为明显。血尿外渗于膀胱周围和耻骨后间隙可导致局部肿胀,一旦继发感染发生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则症状更为危重。如尿液漏入腹腔可出现腹腔炎的症状,腹膜重吸收肌酐和尿素氮而致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3、血尿和排尿障碍病员有尿急或排尿感,但无尿液排出或仅排出少量血性尿液。膀胱破裂后,可因括约肌痉挛、尿道为血块所堵塞、尿外渗到膀胱周围或腹腔内等情况而无尿液自尿道排出,膀胱全层破裂时导尿仅见少量血性尿液。

4、尿瘘在开放性膀胱损伤,伤口有尿液流出。如与直肠、阴道相通,则可经肛门、阴道排出血性尿液。膀胱直肠瘘形成后,排尿时可排出粪便碎片及气体。反复发作则可并发严重尿路感染和形成结石。

5、晚期症状尿液自伤口溢出,或经膀胱直肠瘘或膀胱阴道瘘自肛门或阴道排出。膀胱容易缩小,致有尿频、尿急症状。并可有反复尿路感染症状。

(二)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插导尿管试验:导尿管顺利插入膀胱但无尿液流出或流出少许血尿。

2、注水平衡试验:经导尿管向膀胱注入200ml生理盐水,但回抽的量明显少于或多于注入的量。

3、膀胱造影:时诊断膀胱破裂最有价值的方法,尤其是对顾鹏骨折合并肉眼血尿的患者。造影剂流入膀胱周围间隙或腹腔内。导尿后由导尿管注入造影剂行膀胱造影,以了解有否膀胱破裂、尿外渗及其渗出部位。有时甚至可发现导尿管已通过膀胱裂口进入腹腔,从而明确诊断。膀胱造影是诊断膀胱破裂最可靠的方法,阳性率95.9%。可根据对比剂外渗情况,确切地判明有无膀胱破裂,膀胱呈“泪滴”样变形或移位。

4、排泄性尿路造影:如病情允许,可作排泄性尿路造影借以显示尿路结构和功能。

5、膀胱内注氧气,X片可见膈下气体。

6、腹腔穿刺如有腹水症可行腹腔穿刺。如抽得多量血性液体,可测定其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如高于血肌酐和尿素氮,则可能是外渗之尿液。

7、血液中尿素氮肌酐升高可能是腹腔内尿液重吸收的后果,并不一定反映肾功能情况。

8、CT及MRI:临床上不建议使用。但患者合并其他伤需行CT或MRI 检查,有时可发现膀胱破口难以解释的腹部积液,应想到膀胱破裂的可能。

(三)治疗原则

膀胱破裂的早期治疗包括综合疗法、休克的防治、紧急外科手术和控制感染。晚期治疗主要是膀胱瘘修补和一般支持性的处理。

1、休克的处理休克的预防和治疗是最首要的急救措施,也是手术前必要的准备,包括输血、输液以及兴奋剂的应用等,迅速使伤员脱离休克状态。

2、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方法依损伤的位置、感染的情况和有无伴发损伤而定。手术的主要目标为尿液的引流、出血的控制、膀胱裂口的修补和外渗液的彻底引流。

(1)腹膜外型膀胱破裂:钝性暴力所致下腹部闭合性损伤,如患者情况较好,不伴有并发症,可仅予以导尿管引流。但出现以下情况考虑行膀胱修补术:①钝性暴力所致的腹膜外破裂,有发生膀胱瘘、伤口不愈合、菌血症的潜在可能性时;②因其他脏器损伤性手术探查时,如怀疑膀胱损伤,应同时探查膀胱,发现破裂,予以修补;③骨盆骨折在内固定时,应对破裂的膀胱同时修补,防止尿外渗从而减少内固定器械发生感染的机会。而对于旁观周围的血肿,除非手术必需,否则不予处理。

(2)腹膜内型膀胱破裂:早期手术探查。膀胱造影裂口小或病情不允许,可暂时尿管引流,根据病情决定下一步是否手术探查。

切开腹膜,吸尽腹腔内的液体,探查膀胱圆顶和后壁以确定裂口,同时可在腹膜反折下切开膀胱前壁并观察膀胱内部。修复裂口后如无腹腔内脏损伤,即缝合腹膜。在膀胱前壁作一高位造瘘。并引流膀胱前间隙。但需注意以下两点:①术中在修复膀胱裂口前,应检查输尿管有无损伤,通过观察输尿管口喷尿情况进行判定,静脉注射亚甲蓝或试行逆行插管来判断;②术中如发现直肠或阴道损伤应将损伤的肠壁或阴道壁游离,重叠缝合加以修补,同时在膀胱与损伤部位之间填塞有活力的邻近组织,或者在修补的膀胱壁处注入生物胶,尽量减少膀胱直肠(阴道)瘘的发生:但结肠和直肠损伤时,如粪便污染严重,应改行结肠造瘘,而其修补。

(3)膀胱穿通伤:应马上手术探查,目的:①观察有无腹内脏器损伤;②观察有无泌尿系损伤。发现膀胱破裂,分层修补;同时观察有无三角区、膀胱颈部或输尿管损伤,视损伤情况作相应的处理。

3、晚期治疗主要是处理膀胱瘘,必须待伤员一般情况好转和局部急性炎症消退后才可进行。长期膀胱瘘可使膀胱发生严重感染和挛缩,应采取相当防治措施。手术主要步骤是切除瘘管和瘘孔边缘的瘢痕组织,缝合瘘孔并作高位的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结肠造口应在膀胱直肠瘘完全修复愈合后才关闭。膀胱阴道瘘与膀胱子宫瘘应进行修补,在耻骨上膀胱另造瘘口,

并引流膀胱前间隙。多倾向于认为较小的腹膜外型膀胱破裂、膀胱挫伤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为数不过5%,我们认为,对严重的腹膜外型膀胱破裂应手术探查,缝合膀胱破裂口,行高位膀胱造痰,并且充分引流尿外渗区域。对膀胱破裂口较小,外渗尿及出血不多者,可经尿道置Foley尿管,保持引流通畅,并积极控制感染

四、尿道损伤

(一)病因

1、后尿道损伤

后尿道损伤主要由骨盆骨折引起,骨盆骨折时,其内的膀胱、前列腺等软组织同时受到冲击挤压,由于膀胱和前列腺较松弛地连接于骨性骨盆,所以受压时必然向上移动,突然的移动使膜部尿道受到暴力牵拉,如果此时耻骨前列腺韧带断裂,会提供给膜部尿道一定范围的移动度,但如果暴力继续,则尿道不可避免会在薄弱处即球膜部尿道交界处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尿道断裂后前列腺向上移位,同时耻骨后静脉丛破裂所形成的血肿又会使前列腺向后移位。

膀胱颈部及尿道前列腺部的损伤常常是由尖锐的骨折断端刺伤引起,由于小儿的前列腺较小,不能对上述部位提供保护,所以上述损伤几乎仅见于儿童,前列腺前部常有纵形裂口。

2、前尿道损伤

前尿道损伤可分为外部损伤和医源性损伤,外部损伤包括穿通伤(如枪伤、刺伤) 和钝性损伤(如骑跨伤、阴茎折断伤) ,少数病例由尿道内插入异物引起,球部尿道的损伤主要由骑跨伤引起,当会阴部骑跨于自行车横梁或栅栏等硬物时,球部尿道被挤压于硬物与耻骨联合下缘之间,造成挫伤或断裂。阴茎骨折并发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大概为10~20 %。

(二)临床表现

1、休克:尿道损伤一般不出现休克,但在严重损伤,如伴有骨盆骨折或其他脏器损伤时可出现休克,多见于后尿道和海绵体部尿道损伤。

2、尿道外口出血:是尿道损伤的重要表现,前尿道损伤,尿道出血较多,即使不排尿,也可见尿道外口滴血;而后尿道损伤,尿道出血较少,出血多发生在排尿前后,可排出少量血尿。是重要指征,与损伤程度不一致。

3、疼痛:受伤局部疼痛及压痛。

4、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尿道损伤因疼痛多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但如损伤较轻,仍可排出一定量尿液。

5、如果有骨盆骨折或骑跨伤等相应的外伤史,则应高度怀疑尿道损伤的可能性,过去诊断尿道断裂主要依靠三联征: ①尿道口溢血; ②不能自行排尿; ③膀胱充盈。并用试插导尿管来协助诊断,如导尿管不能插入膀胱,则考虑有尿道断裂。目前认为试插导尿管的方法应该摒弃,因为它可使尿道部分断裂转为完全断裂,同时如果导尿管插入前列腺旁的血肿内,还增加了血肿感染的机会。

(三)损伤类型

后尿道损伤分为三型: Ⅰ型-后尿道牵拉变细但未破裂(由于耻骨前列腺韧带断裂,前列腺向上移位牵拉尿道以及尿道旁血肿压迫尿道引起) ;Ⅱ型-膜部尿道在尿生殖膈之上断裂(造影剂外渗至骨盆腹膜外间隙,位于完整的膜部尿道之上) ;Ⅲ型-膜部尿道断裂,损伤向下扩展到球部尿道近端合并尿生殖膈破裂(造影剂外渗位于尿生殖膈以下的会阴部,进入球部尿道周围) 。由于Ⅲ型尿道损伤不是纯粹的后尿道损伤,而是前、后尿道复合伤,同时这种分型未包括膀胱颈部损伤引起的近端尿道损伤,因此1997 年Goldman 提出了修正方案,即增加了Ⅳ型-膀胱颈部损伤引起的近端尿道损伤; ⅣA 型-膀胱底部损伤(造影剂外渗在尿道周围,使其类似于Ⅳ型损伤) ;Ⅴ型-单纯前尿道损伤。

临床上,血、尿外渗有三种类型,①尿道挫伤;②尿道壁层裂伤;③尿道断裂伤。首先应判断尿道是部分断裂还是完全断裂,当尿道完全断裂时,可看到造影剂外渗及尿道的连续性中断,膀胱内无造影剂出现,任何量的造影剂进入膀胱均提示尿道不全断裂;其次,要明确尿道损伤的类型。

(四)体格检查

肾脏未触及,消瘦者偶可触及右肾下极、触及肾脏肿大。触及肾脏并可有压痛,患侧肋脊角和下腹部的轻微触痛,沿输尿管走行部位有压痛(上输尿管点位

于腹直肌外缘平脐处,中输尿管点位于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下输尿管点可通过直肠或阴道进行检查);下腹部有无局部膨隆,耻骨上区有无压痛,叩之呈浊音。

直肠指诊能协助诊断后尿道完全断裂,可触及抬高的前列腺和柔软的血肿,将前列腺向上推动、移动,有浮动感,如前列腺固定,说明后尿道尚未完全离断,反之说明尿道、耻骨前列腺韧带均已断裂,有时柔软的血肿掩盖前列腺使之触诊不清。直肠指诊应作为常规,不仅可以除外直肠损伤,还可探查前列腺情况,如前列腺漂浮,说明尿道已完全断裂。如前列腺漂浮、上移,说明尿道已完全断裂;如指套染血或血性尿液溢出,说明直肠损伤或直肠、尿道贯通可能。

①局部肿胀和瘀斑:受伤组织常有肿胀和瘀斑,球部尿道损伤常出现会阴、阴囊处的明显肿胀和瘀斑。

②尿外渗和尿瘘:尿外渗多见于尿道全层裂伤。当用力排尿时,尿液可沿裂口渗透到周围组织,不同部位的裂口,渗透范围也不相同,值得警惕的是尿外渗后易继发感染,导致蜂窝织炎、脓毒血症。

A、前尿道损伤,阴茎部破裂,若阴茎筋膜(Buck氏筋膜)完整时,尿外渗及血肿仅局限于阴茎,阴茎肿胀、色紫,形成所谓袖套样阴茎。

B、前尿道损伤如发生在球部,阴茎筋膜破裂,外渗尿液则充满于会阴浅袋,并沿会阴浅静脉(Colle氏筋膜)扩展到腹壁、阴茎、阴囊及会阴,形成所谓蝴蝶状会阴。由于会阴浅筋膜固定于腹股沟韧带处,尿液不会外渗到双侧腹部。

C、后尿道发生破裂,由于断端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盆腔腹膜外血肿,同时尿液沿前列腺尖向上外渗到耻骨后间隙,脾脏周围和腹部前内侧,向下浸润可达坐骨直肠窝。尿道发生完全断裂时,膀胱底被外渗的血液和尿液推向上方,使尿道两断端间距进一步增大。开放性损伤(贯通伤)还可引起尿瘘。

(五)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全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2、骨盆平片了解骨折情况。

3、逆行尿道造影(推荐):尿道造影不仅能确定损伤部位,而且通过造影剂的瞬间外溢量,可判断损伤的程度,是确诊尿道损伤的主要方法。当前,多数学者认为在使用尿道内器械检查前应首先进行尿道造影,因为器械检查时可能加重

局部损伤和感染,将不完全性尿道断裂转变成完全性尿道断裂,如插入血肿内引流出大量血液,可加重休克。造影最好能在电透下进行,如造影显示尿道完整无尿外渗,说明尿道的连续性完整,可嘱其排尿,也可在无菌条件下插入导尿管收集尿液检查。对于前尿道损伤,尿道造影时将病人置于斜位非常重要,前后位摄片会造成尿道缩短的假象,而且最好经导尿管而不是用注射器来注入造影剂(导尿管球囊置于舟状窝中,用1~2ml 液体充盈球囊固定) ,以免医生的手暴露在X线之下,影响摄片效果。

逆行造影不仅可明确尿道损伤与否,同时还可明确是部分断裂还是完全断裂以及损伤的类型,病人最好取右45°、30°斜卧位,将阴茎置于同股骨垂直,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均能置于这种体位,所以对于这些病人,可将其置于平卧位同时将阴茎垂直下拉。右膝屈曲,左腿伸直,将注射器乳头或气囊尿管插至舟状窝,缓慢注入20%泛影萄胺20m1左右,电透下观察造影剂流动情况,必要时摄片。造影过程中如发现造影剂渗出尿道应立即停止注药,以减少对尿道周围组织的刺激和由此引发的炎症反应,防止其后纤维化,压迫尿道,加重尿道狭窄。逆行尿道造影,特别要强调无茵操作,防止发生逆行感染。

4、大剂量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对确诊尿道损伤也很有意义,尤其有助于与腹膜外型膀胱破裂相鉴别。尿道损伤的病人,造影剂充盈于膀胱后,可在耻骨上触及,并能在透视下见到膀胱轮廓;而腹膜外型膀胱破裂,造影剂不能充盈膀胱,仍位于耻骨联合之下。

5、超声(不推荐)

6、CT、MRI(不推荐):了解其他脏器、骨盆情况。

7、内镜检查(可选择):球部损伤可考虑检查,部分断裂可考虑内镜下会师术;后尿道损伤早期可能加重损伤。

(六)治疗原则

一、原则:防治休克、感染、并发症,引流外渗尿液,早期恢复尿道的连续性。

二、手术方式:

1、后尿道损伤

对于尿道部分断裂的病人,单纯耻骨上膀胱造瘘应列为首选,造瘘管留置至尿道愈合,此时尿道造影应无造影剂外渗,如果夹闭造瘘管后排尿通畅,则可拔

除造瘘管,如果有瘢痕狭窄,则可行尿道扩张或内镜下尿道刀瘢痕切除术,效果较好。对于尿道完全断裂,治疗方法的选择仍存在着广泛的争议,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早期尿道吻合术(不推荐):是治疗后尿道断裂最先采用的方法,手术操作难、截石位会加重骨盆的移位和损伤、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也较高

②尿道会师术:为使尿道断端接近,可做牵引复位,常用的牵引方法有气囊导管牵引法及前列腺缝线固定牵引法,前一种方法会压迫膀胱颈部造成位于此部的尿道内括约肌受损,增加尿失禁的发生率,现已弃用,而后一种方法则需暴露耻骨后间隙,有损伤血管和勃起神经导致ED 的可能。会师牵引术对Ⅱ型尿道断裂效果较好,由于尿道断裂远端仍固定在尿生殖膈上,故牵引时可使两断端靠近及对合,而对于Ⅲ型尿道断裂,由于尿生殖膈已撕裂,尿道断裂远端失去了尿生殖膈的固定作用,故牵引时两断端有可能对位不佳, 甚至发生成角和旋转。Tuner-Wavwick 建议使用带侧孔的导尿管,以利尿道内分泌物引流,减少感染和狭窄的机会。此手术较早期吻合术安全易行,也可避免单做膀胱造瘘术后, Ⅱ期手术的痛苦,而且还可使尿道断端接近,即使发生狭窄,也容易修复,故仍被许多医师采用。

如尿道为完全断裂、无复合伤、病情允许但无条件行尿道修补术者,为了早期清除血肿、预防局部感染并尽快恢复尿道连续性,避免以后尿道缺损距离大、变位,主张可以行尿道会师牵引术。此法可只行耻骨上膀胱切开、会阴部不作切开,手术简单;从耻骨上切口清除血肿和尿外渗,经尿道插入留置尿管,恢复尿道连续性。为预防尿道移位,以同时附加固定术为妥。认为此法既避免了再次手术、又达到了早期治疗的目的。

尿道膜部完全断裂,存在后尿道断端退缩、变位,断裂处周围有积血和尿外渗,如不及时进行处理,仅行膀胱造瘘,很难自行愈合。认为早期进行尿道会师牵引术,能及时清除血肿和尿外渗、恢复尿道连续性,大多数能取得好的效果。即使不成功、发生尿道狭窄,再次手术尿道狭窄段短、周围瘢痕少,也容易成功。其特点如下:1、尿道会师牵引术简单、对病人的侵袭小;2、早期清除血肿和尿外渗、预防感染又促进局部愈合;3、会师附加牵引能防止膀胱颈回缩、尿道移位,对防止严重尿道狭窄有意义;4、术中采用右手食指经膀胱出口引导经尿道

插入的尿道探子的方法会师,有手指的引导感觉避免出现假道。会师术中要求动作轻柔、争取一次成功,不能反复操作,勉强会师。若尿道断端移位明显、会师困难,估计预后不可靠而条件允许者,可改行尿道修补吻合术。

③窥视下尿道内会师术(可选择):最近,内镜下会师术正在成为趋势,具有直视下、创伤小、操作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保证导尿管确实通过尿道两断端,但需要软性膀胱镜。

④简单的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引流尿液,对尿道损伤局部不作特殊处理。待观察2~3个月后如病人能恢复排尿,视排尿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尿道扩张,如已发生严重尿道狭窄再二期治疗。

⑤早期膀胱造瘘﹢Ⅱ期尿道重建术:早期仅做膀胱造瘘,3~6 个月后行尿道重建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时耻骨后血肿已吸收,骨盆骨折及全身情况已稳定,手术可从容施行。此术式的缺点是由于尿道两断端的回缩,尤其是尿道近端向上回缩入骨盆,故尿道狭窄段往往长达数厘米,给尿道重建造成了困难。Ⅱ期手术前应评价膀胱颈部功能,由于创伤的原因,外括约肌功能往往受损,膀胱颈部功能如何,决定着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尿道狭窄、尿失禁及勃起功能障碍(ED) ,在三种方法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⑥试插导尿管:手术较轻可试插导尿管,成功则保留尿管持续引流。

2、前尿道损伤

①对于尿道挫伤的病人,治疗比较简单,留置导尿管10~14 天即可,拔管后应做排泄性尿道造影。

②对于尿道部分断裂或轻微尿道损伤,可考虑试插导尿管,用一根细导尿管轻柔地插入尿道,如不成功,则行耻骨上膀胱造瘘。

③对于尿道完全断裂或严重损伤的病人,治疗仍有争议,即是否行早期修补、早期尿道会师还是行膀胱造瘘+Ⅱ期尿道重建术。最近的研究表明,对于穿通伤最好做早期修补,因为海绵体等支持组织已经受损,如不做早期修补,将产生严重狭窄。对于阴茎骨折引起的尿道损伤应做早期修补,以免阴茎变形及发生痛性勃起。对于骑跨伤等引起的尿道钝性损伤,建议单纯做膀胱造瘘, Ⅱ期做尿道重建术,因为病人的海绵体及软组织破坏广泛,早期修补十分困难。

3、尿道会师牵引术:

术中以食指经膀胱出口伸入前列腺部尿道做引导,将内带细探条的Foley尿管经尿道插入、争取一次引入膀胱、完成尿道会师,囊内注生理盐水,试作牵引以使尿道两断端对合,在尿道外口尿管缚线标志确定牵引力度,同时行膀胱造瘘术。通常1周后拆除牵引,术后一般留置尿管4周,拔管后试夹闭膀胱造瘘管排尿,视排尿情况定期行尿道扩张,排尿良好者,考虑拔除膀胱造瘘管。在拔除尿管前采用经尿管周围注入造影剂进行尿道造影检查,如发现有造影剂外溢未完全愈合者可考虑延长留置尿管1~2周。

4、后尿道损伤应尽早处理为好,最好在伤后24小时内进行。防止尿道感染和减少瘢痕形成关键是如病情允许,早期行尿道修补吻合术;如有困难则行会师牵引术,比单纯作膀胱造瘘为好。为预防感染,除全身应用抗菌素以外,常规采用持续膀胱冲洗72小时,以减少尿液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瘢痕形成。关于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一般为4~8 周,以无尿外渗为准,如尿道造影无尿外渗,说明尿道上皮已覆盖创面,可以拔除导尿管。应选择刺激性小的硅胶尿管,可减轻尿道刺激和感染,成人以18~20F口径为好,儿童应根据尿道发育情况适当选择,过粗过细都不适宜。为防止留置尿管引起炎症和发生尿道狭窄,采用留置尿管周围附加细的冲洗导管,间断注入抗菌素生理盐水冲洗尿道预防感染。术后4周拔除尿管前,可通过此管经尿管周围向尿道内注入造影剂进行尿道造影,从而观察尿道愈合情况。如愈合良好,可拔除尿管;如有造影剂外溢未愈合者,可适当延长留置尿管时间1~2周。认为此法有利于了解尿道愈合情况和确定尿管留置时间,

5、开放性前尿道损伤

急诊手术清创和探查

6、女性尿道损伤:早期一期修补吻合术

7、儿童尿道损伤:择期处理效果更佳。尿道较细不宜行尿道会师术。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第4单元第11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肾的结构和特点。 技能目标: 通过解剖猪肾,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难点:说出肾单位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关于泌尿系统的结构以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 2、教师准备:解剖猪肾所需的材料用具:猪肾、解剖盘、解剖刀等。 泌尿系统的结构模型,肾单位的结构模型。 3、FLASH : (1)概述肾的结构和特点;(2)泌尿系统的组成。 四、教学过程:

多,因此,肾皮质的颜色较深,而肾髓质颜色较浅。但是离体时间比较长的猪肾,肾皮质的颜色较浅,而肾髓质的颜色较深。 [填图]:出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 [讲述]: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 约包含100万个肾单位。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肾单位的玻片标本。 [出示]:肾单位的图片,要求学生指出各部分名称及其特点。 [归纳]:板书 「肾小球 肾单位1肾小囊 肾小管 [提问]: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血液在肾小球中的 流经途径是怎样的? [讲解]: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血液从入球小动脉进入毛细血管,然后又汇集在一起从出球小动脉流出 来。填图,说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输尿管。 2人一组,用显微镜观察肾单位的玻片标本,并对照课本认识肾单位的组成。 通过填图,进一步了解肾单位的组成。 说出肾小球实际上是一个毛细血管球。 积极思考,从名称上

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 一、概念: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指致病微生物在尿中繁殖并侵犯泌尿系的 任何部位,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前列腺,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二、病因及流行病学:本病为细菌直接引起的感染性肾脏病变,致病菌以大肠杆 菌多见,约占70%以上,其次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等 偶有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 本病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1%~2%,其中主要是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0在学龄期儿童中,女性发病率为1%,而男性发病率为0·03% 三、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途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毒 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2)血行感染途径较少: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 (3)淋巴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 (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但是这种十分罕见。 四、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膀胱炎患者的症状通常局限在泌尿道 1)排尿时有烧灼感、疼痛、尿频、尿急和会阴部及耻骨上疼痛感 2)血尿:尤其是排尿终末段 3)其他症状:尿液混浊、全是不适、寒颤、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腰痛(2)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1)全身感染症状:多起病急,常伴有寒颤、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腹胀、腹痛或腹泻。 2)肾脏和尿路的局部表现:常用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多数伴腰痛或肾区不适,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 3)尿液变化:尿液混浊,可见脓尿或血尿。 (3)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盏、肾盏组织。平常患者可能仅有腰酸和低热,可没有明显的尿路感染的尿痛、尿频和尿急症状,其主要表现是夜尿增多及尿中有少量白细胞和蛋白等。 (4)无症状细菌尿: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 五、主要的护理问题 1、排尿异常与膀胱壁出现炎症后尿道及膀胱三角区受到刺激而发生尿频、尿急尿痛有

人体泌尿系统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

人体泌尿系统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 人体泌尿系统 [1]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减数分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

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二、教法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宜的诱导,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预习:导读 导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读、思、问”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认知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阅读。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为上课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课堂引入:导思,启发学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精心设计导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鲜明创意能扣人心弦,开启思维之门,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高昂的热情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心理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课堂教学:导法、导议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恰到好处的运用导法和导议。导法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维创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由各组推荐学生代表发言,如有错误或不完整,让其他学生踊跃进行修改、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议论,使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接受新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习能力。(四)形成性测试:导练 通过“导练”,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环节。教师精心拟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梯度合理,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采用抢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其作用就是让学生动脑思维,动口表述,动笔练习,达到巩固、深化、拓宽、应用的目的,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根据检测,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补偿,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为了不使教师的指导活动落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

(推荐)简述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抗生素种类及疗程

简述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抗生素种类及疗程 (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一、致病菌 1.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埃希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 2. 急性和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约85%由埃希大肠杆菌引起。 3. 尿路梗阻、畸形、神经性膀胱、糖尿病或行器械操作后引起的感染以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感染居多。 4. 15岁以下男性,变形杆菌感染较常见;55岁以上男性或全身情况较差者,葡萄球菌感染增多;16-35岁女性,葡萄球菌感染仅次于埃希大肠杆菌,约占10%-15%。 二、急性肾盂肾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首先收集尿液做尿沉渣涂片、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根据其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2. 如为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合成药物。 3. 抗生素的使用,持续到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细菌培养阴性后2周。 三、慢性肾盂肾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参考上述急性第1点。 2. 抗生素的应用至少2-3周,需要继续长期应用小剂量口服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有时维持几个月以上。 3. 治疗期间,反复检查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细菌培养。 四、急性膀胱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单纯性膀胱炎的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国外提倡单次剂量或3日疗程,目前采用最多的是3日短程疗法。

2. 若症状不消失,尿脓细胞继续存在,培养仍为阳性,应考虑耐药或有感染诱因,要及时更换合适的抗生素、延长应用时间。 五、急性尿道炎 1. 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 2. 采用氟哌酸与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满意。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2014版) 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可以对有尿路感染的患者首先施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一、不同感染类型的致病菌特点 1. 单纯性尿路感染:(1)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70%~95%)、腐生葡萄球菌(5%~19%);(2)妊娠期无症状菌尿的常见病原菌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 2. 复杂性尿路感染:(1)具有更广的菌谱,而且细菌更可能耐药(特别是与治疗有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同时合并有泌尿系疾病(解剖或功能方面)或者诱发尿路感染的潜在疾病;(2)尿培养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和肠球菌,大部分是肠杆菌科(60%~75%),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特别是首次感染的患者。 二、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1. 可采用短程抗菌药物疗法。短程疗法分为单剂疗法(single-dose therapy)和3日疗法(3-day therapy)两种方式。 2. 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3. 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碱化尿液,并可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目录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1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2指南制定的方法 3说明 第二篇总论 1基本定义 2分类 3流行病学 4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5细菌耐药性 6诊断 7鉴别诊断 8治疗 9预后 第三篇个论第一部分单纯 性尿路感染 第二部分复杂性尿路感染第三 部分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第四 部分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篇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第 一部分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篇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到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 度:I Meta 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II 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 性研究 Ⅲ 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 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推荐意见 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可 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不推荐尚未得到临 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华泌尿外科学会诊疗指南系列(转载) 发表者:江伟凡710人已访问 目录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三、说明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二、分类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五、细菌耐药性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三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一、尿路感染的随访 二、尿路感染的预防 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 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度: Ⅰ度 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Ⅱ度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性研究 Ⅲ度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度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 推荐意见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 可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 不推荐尚未得到临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1]。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1]。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因此,应用“有意义的细菌尿”来表示尿路感染。 3. 无症状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尿细菌数>10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ml [2]。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预防策略(2014 更新版)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预防策略(2014 更新版) 目前已有指南对医疗机构相关感染(HAI)的监测和预防做出了全面的推荐。为了用简明的形式突出具有实用性的推荐,以帮助急症医院开展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的预防工作,由美国医疗机构流行病学会(SHEA)发起,对2008 年发布的“急症医院中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策略”进行更新,全文发表在2014 年5 月的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上。 这份专业指南是SHEA、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医院学会(AHA)、感染控制和流行病专业学会(APIC)及联合委员会共同努力的成果,并且得到了众多专业组织和学会的大力协助。认同和支持指南的组织在2014 年更新的介绍中列出。现将指南的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第一部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报告 一、CAUTI 的疾病负担 1. 泌尿道感染(UTI)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其中70%-80% 由留置导尿管引起。CAUTI 在儿科患者中的疾病负担尚未明确。 2. 成人医院的住院患者中有12%-16% 在入院后的某些时间段需要使用导尿管。 3. 在留置导尿管期间,每日发生菌尿症的风险为3%-7%。 4. 由任意一次导尿所致的疾病发生率并不高,但住院期间频繁使用导尿管意味着CAUTI 的累积风险较高。 二、CAUTI 相关的预后 1. 使用导尿管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2011 年,全国医疗卫生安全网(NHSN)报告的CAUTI 发生率在成人病房中为0.2-4.8/1000 插管- 日,在儿科病房中为0-1.6/1000 插管- 日。在一所退伍军人事务医院中,0.3% 的插管- 日出现有症状的UTI。 2. 2011 年,向NHSN 报告的重症监护室(ICU)CAUTI 发生率在成人ICU 中为 1.2-4.5/1000 插管- 日,在儿科ICU 中为1.4-3.1/1000 插管- 日。 1990-2007 年,成人ICU 向NHSN 主动报告的症状性UTI 数量减少,在心胸外科病房下降18.6%,在内/ 外科ICU 下降67%。2009-2011 年报告的CAUTI 发生率在全国范围内下降7%,其中病房报告的发生率中度下降,但ICU 报告的发生率无变化。 3. 在这3 年期间,61 所魁北克医院报告,入院后48 小时及以上明确的所有血流感染(BSI)中有21% 源于泌尿道,其中71% 与医疗器械相关。泌尿道来源的BSI 发生率为1.4/10,000 患者- 日。这些患者的30 天全因死亡率为15%。 4. 使用导尿管除了引起感染外还可产生其他不良预后,包括无菌性尿道炎、尿道狭窄、机械性损伤和活动受限。据报道,1.5% 的插管- 日可发生泌尿生殖道损伤。 5. 已报道CAUTI 与死亡率和住院天数增加相关,但与死亡率的相关性可能受到其他无法评估的临床因素的混淆。 6. 导管相关无症状性菌尿的不适当治疗可促使急症医院中发生抗生素耐药和艰难梭菌感染。 三、CAUTI 发生的危险因素 1. 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是感染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和最大程度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CAUTI 的主要策略。 2.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老年和没有维持封闭式引流。儿科患者的CAUTI 危险因素尚未详细描述。 3. 发生医院获得性泌尿道相关BSI 的危险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肾脏疾病和男性。 四、病原体传播的储存库

家畜泌尿系统教案

家畜泌尿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掌握马、牛、羊、猪肾的外形、位置及内部结构特点 3.掌握肾门、肾窦和肾盂的概念 4.掌握膀胱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认识膀胱圆韧带 5.理解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泌尿系统中的功能 ◆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二、各器官特点: (一)肾: 1.分类: (1)表面平滑单乳头肾:马、羊、犬、兔。 (2)表面平滑多乳头肾:猪、人。 (3)表面有沟多乳头肾:牛。 (4)复肾:由若干个独立的肾小叶构成,熊、鲸、水獭。 2.形态:(马)左蚕豆,右三角。(牛)左三棱形,右长椭圆形。(羊、猪、犬)均豆形。 3.结构: (1)被膜:健康者较易剥离,营养良好的,有脂肪包裹,称肾脂囊。 (2)实质:a.皮质,位于浅层,色深,富含血管,有肾小体;b.髓质,位于深层,色浅,有肾小管。注:相关概念 1.肾门:肾的内侧缘凹入,是肾的A、V、N、L管、输尿管进出肾的地方。 2.肾窦:位于肾实质内,是肾门深入肾内形成的漏斗状腔隙,以容纳肾盏和肾盂。 3.肾盂:位于肾窦内的输尿管起始段。 4.肾叶:由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血管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皮质和髓质部分。 5.肾锥体:肾的皮质、髓质与肾乳头形成圆锥形结构,其中呈圆锥形的髓质部分称肾锥体。 6.肾柱:伸入相邻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叫做肾柱。 7.肾乳头:肾锥体顶端形似乳头,对向肾窦,上有乳头管的开口,且不被皮质包围的结构。 8.髓放线:髓质部的集合小管呈放射状向皮质区伸延。 9.皮质迷路:两个髓放线之间的皮质区称为皮质迷路,内有肾小体。

(二)输尿管: 起自肾盂(马、猪、羊、犬)或集收管(牛)→→开口于膀胱颈背侧。 比较: 马、羊、犬:肾乳头→肾盂→输尿管。 牛:肾乳头→肾小盏→集收管→输尿管。 猪: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 (三)膀胱: 1.结构:膀胱顶、体、颈。只有顶、体部分有浆膜。 2.固定:a.膀胱侧韧带 b.膀胱圆韧带:是胎儿时期脐动脉的遗迹。脐静脉的遗迹称肝圆韧带。 3.位置:当膀胱空虚时,位于盆腔内;充盈时其顶端突入腹腔。 (四)尿道: 1.尿道内口:其始于膀胱颈。 2.尿道外口:(雄)开口于阴茎头,(雌)开口于阴道与尿生殖前庭的交界处。 【思考题】 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肾脏可分为哪些类型?

第十一章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

总第课时 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解剖猪肾,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 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果在体内积聚过多,会妨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人体为了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每天都要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尿液是人体排出的一种废物,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样被排出体外的?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来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新课学习: 1、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P68的“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和泌尿系统的模型想一想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怎样?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教师播放FLASH动画: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指一下自己身体上肾脏的位置。 教师: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人体的肾位于腹腔的背面、脊柱的两侧。肾的背面和腹面有肋骨保护。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完整的猪肾,观其形,辨其味,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用解剖刀将猪肾纵剖,对照课本插图仔细辨认肾的内部结构。 教师在学生观察和解剖实验时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 学生分组观察,发现肾髓质和肾皮质的颜色和书上所描述的不一样,提出疑问。 教师解释:活体或刚刚离体猪肾的肾皮质中血液比较多,因此,肾皮质的颜色较深,而 肾髓质颜色较浅。但是离体时间比较长的猪肾,肾皮质的颜色较浅,而肾髓质的颜色较深。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今后去买猪腰子时应挑选什么颜色的?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措施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措施 泌尿系统感染一般会表现为尿道疼痛、尿频、尿道口有分泌物流出,而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病菌会盘据阴道,并进占尿道。细菌在阴道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如果进入尿道就会引起女性泌尿系统感染。一般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比较常见。 刺激性食品可引起组织充血、加重炎症反应,酒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促使炎症加重和扩散,导致疾病转为慢性或引起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并发症。因此患者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品,不宜饮酒,以使组织出血,加重炎症反应。此外,牛、羊、狗、公鸡肉也不宜食用。 清心寡欲人的情绪不好时,免疫力下降,易罹患传染病或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患者应保持心态平和,切忌怒气冲冲或忧心忡忡。另外,性生活不洁或过于频繁,也会感染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或对尿道造成机械性损伤,加重病情。 熬夜、通宵达旦地工作或娱乐,会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其它泌尿系统感染疾病。生病也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导致原有的炎症复发或加重。过于劳累而导致性病病情加重或复发者,临床上屡见不鲜。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在治疗本身症状的同时,也应注意休息和防病。 1、洞房花烛、蜜月旅行,情意绵绵之中,有的人却出现了与新婚性生活有关的泌尿系感染,这种感染主要由淋球

菌、梅毒螺旋体、某些致病菌引起,也称为性病性泌尿系感染。这类泌尿系感染还可引起其它器官的病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2、怀孕了,这对年轻的夫妇来说,无疑是一喜讯。但据统计,在妊娠期间有%的人发生过泌尿系感染,这与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造成尿路的梗阻,使尿流不畅,细菌在其中滋生有关。存在上述原因的泌尿系感染是不易治疗的,常常反复地发作。 3、青少年儿童可因膀胱输尿管的反流、肾脏位置异常、马蹄肾等原因引起泌尿系感染,要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排除先天性尿路畸形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男性泌尿系统感染的感染对身体的威胁非常大,男性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影响到泌尿道、性腺及外生殖器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以便尽快的恢复健康。患者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热水澡,多喝水,注意合理膳食,补充人体必需营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的指南》_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 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是肾脏、输尿管、膀 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 ( 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 复杂性尿路感染专业技术资料

(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 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 2 .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发热、 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 .实验室检查(1 )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 尿沉渣检查。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亚硝酸盐 (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 00%,特异性49%-1 00%。 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WBC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 (2) 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1 ) 尿标本收集排尿标本:

泌尿系统教学设计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浙江宁波中兴中学杨喜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描述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 、会识别肾脏的纵剖结构。 3 、能概述出肾单位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4 、利用彩线,能制作出肾单位简易模型。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人体泌尿系统模式图、观察肾脏的外形与内部结构、观察肾单位 结构示意图与模型,进一步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加强交流和表达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合作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对肾衰患者及医生的采访,了解有关肾透析、肾移植等社会现状,关注 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通过动手实践,产生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 四、教学方式 教师设计一系列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五、教学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制作了相关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外形与纵剖结构、肾单位在肾脏的分布和组成、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

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等内容,力求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准确,理解深刻,分析透彻。通过分组观察羊的肾脏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用自制的肾单位模型,将微观、抽象的内容变得宏观、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微观抽象的肾单位结构。展示医院肾衰患者的录像,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健康,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展示课件: 资料一:北京新闻报道:为了挽救身患尿毒症的女儿,父亲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捐献出来。肾移植手术很成功,父女俩得到了社会的关爱。 资料二:据不完全统计,肾衰导致的尿毒症比率逐年上升;每年每百万人中就有100-150人患病;每年有2200人需要肾移植;北京的发病率大于全国发病率。 讲述:根据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带着同学们关注的问题,观看医院录像。 展示录像。(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激发兴趣。) 了解有关肾透析、肾移植等社会现状,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新课讲授】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展示模型:泌尿系统的组成。 展示课件: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 提问:泌尿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为什么?(观察。看书思考。) 进行直观教学,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习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课件:flash 演示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 依图回答:泌尿系统各器官名称与功能。 及时反馈,检测自主学习效果,查缺补漏。 二、肾脏 展示课件:肾脏位置示意图。

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措施

新宁县人民医院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的措施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按“导尿术”操作要求正确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防止污染。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当尿液达集尿袋2/3满时应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放尿前、后分别用络合碘消毒集尿袋的放尿口,并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集尿袋每周更换1~2次,遇有尿管堵塞或怀疑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 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就是肾脏、输尿管、膀胱与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 通常伴随有细菌尿与脓尿。 2. 细菌尿正常尿液就是无菌的, 如尿中有细菌出现, 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就是有症状的, 也可以就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 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 通常表示感染与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与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与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与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与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与肋脊角压痛, 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与尿频, 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 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 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 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与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就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与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 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 亚硝酸盐(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 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 (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 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 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1.1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案

第9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 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学生观察图11—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讨论个部分的功能 (三)、.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四)、.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1—3,讨论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这样,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五)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讨论,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六)课堂小结、反思 (七)、.练习、反馈、矫正: 在新授课结束后,通过课后自我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并通过课堂小测验进行检测,反馈。 板书设计:

任务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形态位置及结构教案.

《动物解剖生理》教案 教学内容模块一家畜解剖生理特征 项目9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征 任务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形 态、位置及结构 教学方式 多媒体、实 训室 班级畜牧兽医班授课学时 2 【教学内容目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熟悉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各种动物肾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点; 3.掌握肾的组织结构; 4.掌握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结构。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尿液的形成部位和排出通道; 2.掌握泌尿系统各器官位置关系及临床导尿通路。 【主要知识点与能力点应达到的目标水平】 教学内容 职业岗位知识点、能力点 与基本职业素质点 目标水平 识 记 理 解 熟 练 操 作 应 用 分 析 知识点: 1.熟悉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各种动物肾的位置、形态及 结构特点; 3.掌握肾的组织结构; 4.掌握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 结构。 能力点: 1.掌握尿液的形成部位和排出通 道; 2.掌握泌尿系统各器官位置关系及 √ √ √ √√√

临床导尿通路。 职业素质点: 理论指导素质、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策略】 1.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善于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学过程组织】 知识点、技能点回顾: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导入新课: 采用衔接导入法,承前启后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总结与布置作业: 教师进行总结,结合课程内容布置一些延伸作业,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学生学习情况检测 1.教师对有关知识内容提出问题,随机抽学生回答。 2.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参考资料及来源】 《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家畜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相关网上资源:材料、图片。 【作业及思考】 【指定学生阅读材料】 1.教材中相关知识 2.查阅图书馆图书资料,总结比较牛、羊、猪、马、犬、兔肾的形态结构特征。 课后分析: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累计学时

女性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图)

女性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一说到泌尿系统感染的多发季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湿热的夏季,但其实在冬天,由于换衣、洗澡的次数都相对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同样成为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妇科陈艳主任时,她提醒道:“冬季女性尤其要注意个人卫生,这样才能远离泌尿系统感染。” 61%的女性受泌尿系统疾病困扰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对于成年女性而言,最常见的疾病不是感冒,而是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不是发热、咳嗽、头痛等,而是私密处的瘙痒、异味、疼痛、排尿异常(包括尿频、尿急)等。 据了解,每年约有61%的成年女性患上泌尿系统感染,原因是女性尿道短,仅约3—5厘米,细菌易上行侵入膀胱;尿道口大,距阴道、肛门也较近,因此尿路上皮细胞对细菌粘附性及敏感性比男性高;每月一次的月经也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不注意外阴清洁,细菌很容易滋生;夫妻同房时,女性尿道口内移,阴道及膀胱颈充血,如果尿道过短者,也易诱发炎症。此外,妊娠期、幼女或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变化及pH值改变等,也易引生感染。再加上女性外阴部汗腺特别丰富,很容易使外阴局部长时间潮湿,细菌乘虚而入。 冬季虽然不如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但许多人还是因为天冷等原因而减少了洗澡次数,这就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再加上冬季天气干燥,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尿液浓缩、排尿减少,冲洗细菌的作用降低,从而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明显 泌尿系统感染虽不是什么致命疾病,但其产生的不适感,会让不少女性坐立难安。 从临床上看,其主要表现有排尿异常,最常见的如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尿失禁和尿潴留等;尿液异常,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因此怀疑自己有泌尿系统感染的女性,应及时去医院作尿液检查以查明原因;腰痛,肾脏包膜、肾盂、输尿管受刺激或张力增高时,均可使腰部产生疼痛感觉,但下尿路感染一般不会引起腰痛,肾及肾周围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会引起腰部持续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则为酸痛。 搞好个人卫生是关键 任何一种疾病,预防都是最重要的。而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最关键的就是要搞好个人的卫生。 女性会阴部及尿道口寄居的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经常注意阴部清洁,要勤用淋浴,勤换内裤。平时还应经常用水清洗外阴。建议最好用经过煮沸的水,因为未经煮沸的水中,病原微生物多,甚至可能混有诸如人乳头状病毒等性病病原体。内裤以全棉为佳,且不宜过小或过紧,还要每天更换。避免长期使用卫生护垫。大便后手纸应由前向后抹拭,以免污染尿道。性生活后女性要及时排尿,以便冲走尿道口的细菌。 多饮水也是一种预防 多饮水在干燥的冬天非常必要。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及时排尿,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建议女性每天至少饮水2000毫升,并保持每2—3小时排尿一次,这样可大大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度,使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细菌不易生存,所以多喝橙汁、柠檬水、猕猴桃汁之类的富含维生素饮料,对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也非常有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