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主要作品

[著作书目]

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

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

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

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

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

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

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

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

瞿秋白选集1959,人文

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

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

瞿秋白选集1985,人民

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

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

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

[翻译书目]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

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

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

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

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

高尔基论文1937,张鑫山发行

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

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

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

高尔基论文选集1954,人文

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

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

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

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

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

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

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

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

瞿秋白(陈云志)1982,黑龙江人民

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曹子西)1983,上海文艺

瞿秋白年谱(周永祥)1983,广东人民

瞿秋白研究文选(丁景堂等)1984,天津人民

回忆秋白(杨之华)1984,人民

瞿秋白传(王士菁)1984,四川人民

瞿秋白论稿(王铁仙)1984,华东师大

瞿秋白思想研究(丁守和)1985,四川人民

瞿秋白写作生涯(梦花编)1986,百花

瞿秋白传(陈铁健)1986,上海人民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王观泉)1989,天津人民诸夏怀霜(罗宁)1990,文津出版社附:

讨瞿1967,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讨瞿战报》编辑部瞿秋白批判集1968,北师大红军

王彬彬:两个瞿秋白与一部《子夜》

一 《子夜》至今仍被视作是茅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子夜》某种意义上是茅盾和瞿秋白共同创作的,这一点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常识。《子夜》出版后,瞿秋白曾撰文大加推崇,评价甚高。然而,瞿秋白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子夜》吗? 瞿秋白与茅盾可谓是多年知交。二人1923年相识于上海大学。其时,从苏联回国不久的瞿秋白除了党内工作外,还在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而沈雁冰(“茅盾”笔名要到1927年开始写小说才用)则在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兼课,讲授“小说研究”。瞿、沈二人当时是“党内同志”,主要担任的都是党内的任务,上海大学的教务不过是一种副业。不但在党内活动中二人经常碰面,在居处上,两家也成了邻居。沈雁冰夫人孔德沚还由瞿秋白夫人杨之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瞿秋白为筹备中共“五大”而离开上海到了武汉。同时,沈雁冰也被中共中央派往武汉工作,并且在瞿秋白的直接领导之下。瞿、沈二人虽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从事着政治活动,但二人的政治热情是并不相同的。这时期的瞿秋白,处于政治生涯的上升时期,热情高、干劲足,抱重病而日以继夜地忙碌。沈雁冰则态度有所不同。郑超麟在《回忆沈雁冰》一文中写道:“当时,我们做党内工作的人对于沈雁冰的评价,认为他不是一个积极的党员,但如果党组织派给他什么任务,他会毫不迟疑地完成的。”①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分共”,国共全面决裂。共产党人在武汉亦遭捕杀。沈雁冰潜回上海,开始写《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也开始脱离共产党组织。1928年7月,写完了《追求》的茅盾(其时,沈雁冰已开始以“茅盾”笔名名世),去了日本。 1928年5月,瞿秋白到了莫斯科,筹备中共“六大”。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而留在苏联。1930年8月,瞿秋白回国。在此前不久的1930年4月,茅盾也从日本回到了上海。于是二人恢复了联系。在1931年1月初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米夫煽动王明、博古等所谓“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造反夺权,全面掌控中共,瞿秋白则被踢下政治舞台,隐居在上海,像一块闲置的抹布。在政治上被那批“红卫兵小将”踢出局了的瞿秋白,便想到文学界来寻求安慰和支撑。瞿秋白与茅盾恢复联系后不久,茅盾开始构思和写作《子夜》。在写作《子夜》的过程中,茅盾与瞿秋白在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上,有过细致的讨论,瞿秋白怀着强烈的兴趣,提了许多建议。1933年2月,《子夜》出版,瞿秋白在4月3日的《申报·自由谈》上以乐雯笔名发表《〈子夜〉与国货年》,又在8月13、14日的《中华日报·小贡献》上,以施蒂尔的笔名发表《读〈子夜〉》,两文都对《子夜》做了热烈的称颂。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捕,被囚于国民党36师师部。6月18日被杀。知道自己生命已走到尽头的瞿秋白,在狱中写下了一生中最真实也最重要的文字《多余的话》。这篇两万多字的《多余的话》,是这样结束的: 最后…… 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鲁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里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 瞿秋白喜爱文学,也有很高的文学鉴赏力。在这番临死前“彻底暴露内心的真相”的“多余的话”中,瞿秋白也不忘谈到自己留恋的文学作品。所举出的七部作品中,四部是俄国的,这且不论。而其余三部中国作品中,居然有一部是茅盾的《动摇》。留恋《阿Q正传》,留恋《红楼梦》,都很好理解。但留恋茅盾的《动摇》,就很耐人寻味了。如果茅盾的作品根本没有“入选”,谁也不会觉得奇怪。作为一个颇富有文学修养的人,临死前仍留恋的数部作品中,本就不应有茅盾的位置。退一步说,对于瞿秋白来说,临死前如果还留恋茅盾的某部作品,那也应该是

瞿秋白绝命诗

瞿秋白绝命诗《偶成》新解 古耜 一 《偶成》是著名共产党人瞿秋白被囚于福建长汀期间,集唐人诗句而成的一 首七言绝句。今见的该诗前有“缘起”,后有“题跋”,经过专家校订的全文如下: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七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 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得《偶成》一首: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方欲录出,而毙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 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秋白绝笔。 面对秋白的这段“绝笔”,我曾有过一丝不解和迷惑:秋白明言《偶成》一诗 “方欲录出,而毙命之令已下”。这仿佛是说,他在牺牲前没有来得及抄清《偶 成》;既然如此,《偶成》以及它的“缘起”、“题跋”,为何今又能全璧保存, 供我们阅读和研究?后来,无意中读到当年《申报》上关于瞿秋白就义的报道, 一切顿觉释然。这篇报道留下了这样的记叙: 十七日,奉中央电令,着将瞿秋白就地枪决。翌日晨八时,特别连连长廖祥 光,即亲至狱中促瞿至中山公园照相,瞿欣然随之。照相毕,廖连长示以命令, 瞿颔首作豪语:“死是人生最大的休息。”廖连长询以有无遗言留下,瞿答:“余 尚有诗一首未录出。”当即复返囚室取笔书诗一首并序……书毕,复步行中山 公园,在园中凉亭内饮酒一斤,谈笑自如,并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 各一阕……歌毕,始缓步赴刑场,手持烟卷,态度镇静,乃至刑场,盘坐草地 上,尚点头微笑。俄顷,呼然一声,饮弹而殒矣。

原来其中还有这样的周折和细节。秋白由中山公园照相毕,“当即复返囚室取笔书诗一首并序”,显然指的是《偶成》。由此可知,这首诗以及其“缘起”、“题跋”,完成于秋白遇难的当天早晨,堪称是烈士真正意义上的绝命诗。 二 瞿秋白牺牲前被关押的地点,是国民党中央军第三十六师师部。该师的最高长官——师长宋希濂,在大革命时期曾听过秋白演讲,并读过他的政论文章,因而对秋白有敬重之情。为此,他不但让军医为秋白治病,而且明令在生活上予以照顾。秋白就义后,他甚至还依照其生前嘱托,为其代寄过文稿。在这种情况下,师部一些军政人员便与秋白多有接触和交往,其中少校军医陈炎冰,还得到过秋白馈赠的背面留言的照片和诗词手迹。很可能是借助这类氛围和渠道,《偶成》在秋白就义后,得以辗转外传,流布于社会。但是,由于该诗基调低沉,语涉出世,与秋白以往发表的一些作品风格大为不同,所以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革命阵营里习惯了激情飞扬的同志们,大都不予认可,而将其同《多余的话》以及其他狱中诗一起,视之为伪作或误传。关于这点,一场曾经发生的舆论风波足以说明问题。 1950年6月,南开大学教授、翻译家李霁野,在《文艺学习》发表散文《瞿秋白先生给我的印象》,其文末以“附录”的形式,小心翼翼地披露了作者从朋友处获知的《偶成》。著名诗人臧克家读后,认为大谬不然,很快撰写了《关于瞿秋白同志的“死”》一文,在首都大报刊发,对李文传递的信息提出批评和辨正。臧文指出:这首诗“如果出自一个…坐化?的释教徒还差不离”,而“对于这样一个烈士的死是多不相称!”进而断言:“这些东西决不可能出自一个革命烈士的笔下,它是敌人埋伏的暗箭,向一个他死后的…敌人?射击。”而作为秋白遗孀的杨之华,亦当即致函报社,表示支持臧文的观点,不承认《偶成》与秋白有任何关系。面对那个时代的主流观念和强势声音,李霁野只能做出有所保留的检讨。这种简单否定《偶成》真实性的状况,直到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方得以改观。当时,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社会大潮的推动之下,经陈铁健、周红兴等专家认真扎实的分析考证,《偶成》一诗的著作权,最终归之于瞿秋白。 三

瞿秋白 纪念馆讲解词

瞿秋白纪念馆讲解词 欢迎大家到瞿秋白纪念馆参观,今天由我为大家介绍。 瞿秋白故居是清光绪年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瞿家祠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门楼上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匾额是由茅盾同志手书,整个祠堂分东西两部分,各有四进,地势一进比一进高,寓意这个家族渴望兴旺发达,族人能官运亨通、步步高升。西院为祠堂安放祖宗灵牌和灵位的地方。现在我们将它设为故居的临时展厅。 穿过这道圆门,我们就来到了祠堂的辅体部分,这里当时是供守祠人居住和祭奠祖先时族人休息的地方,瞿秋白一家破落以后就搬到了祠堂里来,当时就居住在这里。 请大家跟我一起参观,这是瞿秋白当年的卧室兼书房,少年秋白常常和张太雷在这里复习功课讨论时政。与之一墙之隔的觅渡桥小学就是当年的冠英两等小学堂,少年秋白在那里读书非常用功,曾跳级考入中学,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常州中学。 这个大房间是秋白的弟弟妹妹居住的地方,这里的陈设就是按当年秋白少年时期的好朋友羊牧之老先生的回忆摆放的,墙上是瞿秋白弟妹的照片。 我们继续参观。这里是瞿家祠堂的一个过道,秋白家住到祠堂后,父亲瞿世玮就在这按了个书房,在这里画画、写字。少年秋白也是在这跟他父亲学画的。秋白的父亲瞿世玮因家父早亡,一直由叔叔瞿庚甫抚养,后其叔父为他捐了个“候补盐大使”的虚衔。瞿世玮经常在这里研墨作画,晚年的他就是以画家的身份跻身于画坛,以教书、画画维持生存。 当年瞿秋白的父母就居住在这间房间,秋白的母亲金璇因家境贫困,在这里喝下了红火柴头泡的虎骨酒服毒自杀的。当时瞿秋白已辍学在无锡教书,听到这一噩耗急赶回家奔丧,哭倒在母亲的遗体旁。 这里是瞿家的祠堂客厅,秋白家搬到这里来后,基本无客人上门,来的人也都是要债的。后面一张是瞿秋白家用膳的桌子。 走出客厅是祠堂的天井,这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风格,使人感受到书香之家的风雅。 请大家继续参观。后面是瞿秋白家用的厨房。1912年“双十节”,瞿秋白在自己家的这扇门上挂上了写有“国丧”二字的白灯笼,反抗当时的黑暗政府。 下面请大家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是一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是1999年瞿秋白诞辰100周年之际所建,馆名“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门两侧的墙壁上各镶一方铜雕,右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表现的是革命家的瞿秋白;左边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表现的是文学家的瞿秋白。下面请大家跟我进入展览大厅。 瞿秋白的一生就是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现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3.3米,重1.1吨的秋白铜像,这座铜像是由全国18个省(市)和香港、日本人民捐款铸造的,整座铜像,再现了秋白同志早年俊秀的风采和挺拔的风骨。 请大家继续参观。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常州属中吴要辅,文人辈出。当年的瞿秋白故居门前是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瞿秋白就是从觅渡桥上走出的文化伟人。这个场景表现了瞿秋白在瞿氏大家族和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熏陶养育下成长立志、最终寻觅走上救国救民革命道路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必然。 (第一部分) 瞿氏家族在常州是一个世代做官的大家族,清朝末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在湖北任布政司期间,在家乡常州建造了两处房子。一处是位于常州南门的青果巷八桂堂,用作以后他告老还乡居住。另一处是在常州城西捐建了一个瞿氏祠堂。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幼年一直庇护与叔叔瞿庚甫门下,信奉道教、擅长书画、精通医道,

梁衡简介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纪念瞿秋白的文章,梁衡先生曾三临常

梁衡简介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纪念瞿秋白的文章,梁衡先生曾三临常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觅渡。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纪念瞿秋白的文章。 梁衡先生曾三临常州拜谒秋白纪念馆。并于1996年挥就写下了《觅渡。觅渡。渡何处》这篇文章。 书名,觅渡。作者,梁衡。ISBN,9787300053752。页数,346。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xx-4-1。开本,平装。 基本信息。作者:梁衡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xx-4-1页数:346字数:283000印刷时间:xx-4-1纸张:胶版纸I S B N:9787300053752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觅渡》是一本语言优美。

意味隽永的散言集。 这里面有政治历史的咀嚼。有山川风景的感怀。有人生社会的思考。人为什么要写文章?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回答人为什么要读文章。说到底。写作与阅读是一种供求关系。阅读是一种精神需求。如同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六个层次: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人总是在精神上追求这六种东西。要不然他就会感到空虚如同没有吃饭。会感到饥饿。由于阅读者的文化修养。 职业特点不同。阅读的层次也不同。就是同一层次的人或者同一位读者。在不同时空。不同心情下。阅读的内容也有不同。比如在书房里和在地铁里读的东西就不一样。连毛泽东都说他喜欢豪放派。但读一段后。又想读婉约派。过一段。又反过来读豪放派。阅读是一个复杂的精神会餐。综合充电。阅读复杂。写作也就复杂。满足刺激有黄色。武打读物;满足休闲有闲话。笑话等读物;

满足信息有报纸;满足知识有专业的或普及的读物。而满足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层次。 可以是专门的思想理论和美学读物。也可以体现在其他各类读物中。散文是一种形式短小。但又旨趣高雅的文种。它不是应用文。不以求实。而专攻虚境。主要满足人的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需求的。它可以叙述任何内容。但必须见美见理。文章为思想和美感而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认为一篇散文。如果只是传达了一些信息或知识。还不能叫文章。文者。纹也。要有花纹。要美。又因为文章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往来的方舟。其写作主体和阅读主体都是有思想的人。 所以它一定要传递一些新的有个性的思想。这样笔者才吐而后快。读者才开卷有益。散文如专求刺激当然不可取。求休闲。信息和知识也不是它的专长。虽然它也可以描写风景。事件。传递信息。知识等。但这都不是目的。因为。

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主要作品 [著作书目] 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 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 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 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 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 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 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 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 瞿秋白选集1959,人文 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 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 瞿秋白选集1985,人民 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 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 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 [翻译书目]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 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 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 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 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 高尔基论文1937,张鑫山发行 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 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 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 高尔基论文选集1954,人文 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 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 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 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 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 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 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 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

瞿秋白坚定的政治信仰及其启示研究

瞿秋白坚定的政治信仰及其启示研究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更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瞿秋白的一生是坚韧的,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独特的政治信仰,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关键词:瞿秋白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一、社会思潮涌动文人加入五四运动 瞿秋白的一生有六个第一。他是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他是中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他是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其中“因特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就是根据音译过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他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1923年,瞿秋白作《赤潮歌》,热情地歌颂了工农革命。他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1925年6月4日,瞿秋白在上海创办了《热血日报》。他是主办人,也是主要撰稿人。他是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瞿秋白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他的父亲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生性淡泊,不置家业,寄居在叔父家中,经济上也依赖于亲戚的接济。然而辛亥革命后家道中落,家庭陷入经济困境,正义善良的他无法完成一个文化人的梦。机缘巧合之下,瞿秋白来到了北京,考入了当时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在他学习俄文的这段时间,正是新中国思想涌动的时刻,也是五四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社会思潮纷纭繁杂,瞿秋白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自觉或不自觉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了五四运动。 二、加入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 从1925年起,瞿秋白先后在党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机历史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当他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而无法在党的领导岗位上继续工作的时候,他并没有因困难而退缩,而是很快在文化战线上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如获至宝,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他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6月18日临刑前,他神色不变,坦然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还唱《红军歌》。到刑场后盘足而坐,回头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36岁。敌人可以消灭一个革命者的肉体,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为党为人民的崇高品格是杀不掉的,是永生的!瞿秋白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秋之白华瞿秋白与杨之华刻骨铭心的爱情

秋之白华:瞿秋白与杨之华刻骨铭心的爱情 作者:瞿独伊时间:2012年6月25日09:20 294次浏览0条评论3次顶 不久前公映的电影《秋之白华》讲述了瞿秋白光辉而短暂的传奇人生,以及他与杨之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本文主人公瞿独伊,是杨之华之女,瞿秋白之继女。1921 年出生于上海,生父是浙江闻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瞿秋白牺牲时,她只有14 岁。今天,从发黄的历史相册上,人们已难以寻觅到一个真切的瞿秋白。但我们从瞿独伊的讲述中,依稀找回了一个鲜活亲切的瞿秋白…… 凄惨的现实逼迫父亲寻求新价值 长汀,闽西那重峦叠嶂中的一座古城。在城西罗汉岭的半山腰,屹立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代豪杰,父亲确实是“无比壮烈”地走完了他36 岁生命的最后时刻。 父亲牺牲的时候,我年纪还小,可他亲切的形象,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在我模糊的幼年记忆中,父亲清瘦,戴着眼镜,话不多,但很温和。母亲不让我简单地叫他“爸爸”,而一定要我喊他“好爸爸”。我就一直这样称呼我父亲 父亲于1899 年1 月29 日出生于常州,在故乡生活了整整18 年。常州武进瞿氏,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父亲幼时靠叔祖和伯父的官俸过了几年“少爷生活”,少年时代就在诗词、绘画、篆刻、书法等方面显示出非同凡响的天资。 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就已经很贫苦,连租房的钱都没有了,只好寄住在瞿氏宗祠。 1915 年夏,离中学毕业只有半年时间,父亲却在无奈中辍学了。失去上学的机会后,原本一个好说好动的少年变得沉默起来。他常常闷在房里读书,往往到深夜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而且饮食很少,每餐不足一小碗饭。虽然会有同学来坐坐、谈谈,他也偶尔到环溪大姑母家住些日子,但多是在家孤寂独处,这对一个才16 岁的少年来说,心理压力之重可想而知! 不料,更加沉重的打击接踵而来——1916 年春节刚过,他的母亲突然自杀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瞿家带来天崩地裂般的震撼。 1920 年,父亲准备赴俄之前,忧煎病迫、孤处异乡的祖父当时在一位好友家做家庭教师,他专程去济南看望儿子。父子同榻,谈了整整半宿。祖父对父亲远行赴俄非常支持,不像那些囿于俗见、要把子女拴在身边的人。父亲将祖父的话郑重记入其著作《俄乡纪程》,可见他是深有感受而铭记于心的。 祖母的性情才德和在文化知识、文学情趣上对父亲的教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被父亲接受和发扬了。这些和祖父的影响相汇合,为父亲形成良好气质打下受用终生的文化素养的底子。家庭凄惨的现实逼得父亲趋向脱离旧环境,寻求新价值、新出路,也就更容易接受新潮的思想,背逆原阶级,背逆原来那种大家庭制度下“昏昧”精神的道路。 母亲至死深切怀念着父亲 父亲在感情历程中也如同他在精神和思想上一样富有,一生有两次爱情相伴随。父亲第一个爱人王剑虹,是一位聪慧、有很高天资的时代女性。1923 年8 月,两人相识、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了。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喜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便常常写诗来抒发情感,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赋的情趣。遗憾的是,结婚仅7 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父亲曾在给王剑虹好友丁玲的信中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然而,不多时,一位叫杨之华的女性走进他的世界…… 杨之华是我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 岁出头的时候,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才貌出众,喜欢诗词、音乐,也曾与母亲一起立志自谋生活,不依赖家庭。但是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以后,经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 学生: 指导老师:王美英 淡绿的光滑的封面上,一幅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仔细端详:清秀的面孔,宽厚的额头,圆圆的镜片后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射出坚毅的目光,俨然一副英姿勃发的书生模样,他——就是瞿秋也就是这位有志青年的感人事迹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鼓舞了我…… “‘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它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 这段义正词严、激动人心的文字,就是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劝降时说的话,我默念了不知多少遍,它给我启迪与鼓舞。 瞿秋白少年时就爱学习。1916年,他的母亲去世后,他寄居在姑母家,那时他已患上了肺病,但还是利用姑母家丰富的藏书,夜以继日地攻读。深夜,为了使灯光不外露,他在窗上挂上厚厚的布帘。这让我十分感动,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瞿秋白都能够这样努力读书,看看我们坐在柔和的台灯下,网络能通天下的电脑前,还如此的浮躁不安,有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再不好好利用,汗颜啊! 1912年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国庆。人们张灯结彩,庆祝“国庆”,瞿秋白却做了一个白灯笼,悲愤地在上面写了“国丧”两个大字,挂在瞿氏宗祠的侧门上。他对妹妹瞿轶群说:“中华民国已经名存实亡,还有什么可庆的呢!”瞿秋白能做出这样的举动,真是有胆

1923年6月,瞿秋白先后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编辑,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他还翻译了《国际歌》,创作了第一首无产阶级革命歌曲《赤潮曲》。旅俄两年,他撰写了60多篇通讯,同时还写了两本著名的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如此多的作品,如此高的成就,让人敬佩!我感受到了瞿秋白的满腹经纶!唉,我们写个“豆腐块”都得绞尽脑汁,绣花枕头——腹中空也。 1935年2月26日,瞿秋白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对敌人的谬论严加驳斥,慷慨陈词。他在狱中写诗词:“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6月18日,瞿秋白被押赴刑场,昂首挺胸一路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多么的英勇、从容啊!他的坚强不屈,可歌可泣。 瞿秋白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少先队员缅怀。手握拳头,我心坚定,我似乎找到了一直摇摆不定的航标,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不要再怨天尤人,抓住眼前的分分秒秒,充分利用良好的时机,努力学习吧!瞿秋白的光辉形象将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您,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一) 寒假里的一天,我取出刚借来的—本新书《瞿秋白的故事》,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以前没有听说过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一天就看完了。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名人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精神。瞿秋白既是一个了不起的名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瞿秋白16岁时就因家贫而辍学。停学后,表姐夫为瞿秋白在无锡谋得一个教师职位。他去任教后没几天,母亲就在债主和贫困的逼迫下,自寻短见了。这件事情让他看清了旧社会的罪恶,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领袖生涯》这篇故事。讲了瞿秋白发表了一篇接一篇支持工人运动、反对帝国主义迫害的战斗檄文,极大的鼓舞了革命群众的斗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嚣张气焰。由于过度地工作,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是他一直抱病工作。党中央劝他住进了医院,他仍然利用病中休息的时间,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一定胜利时,他清醒地看到:“革命前途光明,但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共“六大”上瞿秋白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作了自我批评,表现出宽宏的胸襟和气度,开创了党内领导人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鲁迅先生在整理瞿秋白的书稿时说:“人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着作、他的思想要传下去,不能泯灭了。这也是我们活着的人对他的最好的纪念。”这句话一直在我心中回荡,我们怎样传承瞿秋白的精神呢?我想,瞿秋白能成为一位革命领袖,同他少年时代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同他为国家、民族英勇奋斗的精神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像瞿秋白一样,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兴旺而读书的理想,将来为中华复兴事业出一份力!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二)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会议室看电影,影片的名字叫《瞿秋白》。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记载着瞿秋白幼年到成年的故事,十分感人。 这部电影中,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这么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这条革命之路了。原来,少年瞿秋白就爱读书,学习十分刻苦,从而知识很渊博。起后又在武昌、北京学习外语。1919年组织同学加入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随后参加李大利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寻求革命及拯救中国的途径。以后的领袖生涯、文坛佳话、苏区岁月……1935年2月23日,瞿秋白在福建被捕,他6月18日高唱《国际歌》,当时他才36岁。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和大无畏气概。 瞿秋白也非常有爱心,在他小的时候,同伴们约他出去玩。瞿秋白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孩光着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立即脱去身上的外衣,送给那个小孩穿。而自己却在朔风中颤抖。

读瞿秋白

河海大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题目:读瞿秋白 任课教师:胡雪海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一班 学号:1114020131 姓名:丁瑞 2012年12月09日

读瞿秋白 近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异常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萧楚女、刘少奇等等。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而瞿秋白正是这绚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原本我对他没有丝毫的了解,但来到大学后,通过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去到了常州,并参观了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常州市市中心,从外面看总觉得瞿秋白纪念馆有些落寞。也许是和繁华的城市中心相比,它是如此的渺小,微不足道。城市灯红酒酒绿的映照下,纪念馆显得黯然失色。但这次的参观让我真切感受到内心的强大,品德的高尚是那些表面的灯红酒绿远不能及的。 外面看纪念馆就像是一位风残烛年的老人,饱经风霜。但进入瞿秋白纪念馆,我最大的感受是惊讶。位于市中心的瞿秋白纪念馆丝毫没有被城市的喧杂污染,它是如此的静谧,和谐,一尘不染。入门,映入眼帘的的便是黑漆大门两边,各立抱鼓石一尊,上刻三狮戏球的浮雕,显示出了这个大家族的高贵和吉祥。黑漆大门上方赫然高悬“城西瞿氏宗祠”的白底篆书匾额。再往里走,就是大院的祠堂,步入祠

堂第二进,在“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屏风前面,树立着古铜色的瞿秋白石膏像,他一只手插在袋子里,一只手紧握着一本册子,一身的正气从他的眉宇间显示出来,让人不禁想起他当年英勇就义之时的大义凛然。一个革命家的儒雅和对革命的坚定展露无遗。然后是主厅,穿过穿堂和过道就来到卧室,卧室很简陋,被屏风隔为两半,后半间是秋白父母和襁褓中的幼弟坚白的卧室,前半间则用来做客厅尘埃落满的木床、帷帐、木桌,以及靠在墙边的洗脸架,都仿佛在说着这间屋子的主人曾今的悲惨生活。 瞿秋白纪念馆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一棵桂树前放着一个石头上面刻着“总书记悬桂处的石头”2005年十月初秋纪念广场八颗金桂如期开放,不日,因雨而谢,十月十四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参观瞿秋白故居,上午,八棵金桂再度重开,满树金黄,香气四溢。总书记驻足观看,惊叹:花真香啊!瞿秋白诞生地青果巷“八桂堂”因种有八棵桂树而名。“中国剪报”社同仁为缅怀先烈,于1995年在秋白纪念广场栽八棵金桂,树茂花盛,每至秋月花开幽香久远。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瞿秋白同志说的一句话“为大家指一条明的路”,这句话可以看作是瞿秋白同志一生的奋斗目标和人生写照。馆内根据瞿秋白的一生人分了好几个部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秋之白华”主要介绍了秋白同志的夫人杨之华。有部电影《秋之白华》主要就是讲述瞿秋白和他的夫人杨之华的唯美爱情故事。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他们的爱情轰动一时,他们相互扶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他几个部分分别是:少年觅渡,光明之路,江

瞿秋白先生作品赏析

瞿秋白先生作品赏析 瞿秋白,别名瞿霜、瞿爽、瞿双,号熊伯、雄魄。1899年1月29号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士族家庭。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的主要作品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诗词作品有:《江南第一燕》、《卜算子·咏梅》、《咏菊》、《哭母诗》、《红梅阁》;翻译作品有:《高尔基创作选集》、《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等。 作品介绍: 《赤都心史》:作于1921年—1922年,长篇报告文学,为瞿秋白在莫斯科一年中的杂记,如实记录了当时的见闻及感想。俄国革命在瞿秋白的眼里和心里,是婴儿、新声与黎明,尽管他看到了这个浴血而生的新生儿所带来的阵痛、血污、丑陋和贫穷,可是他并没有失望,他抱着同情、理解和认可的态度深切而冷静地观察着他所信仰的主义在一个异国国度里被拿来所做的那一场大尝试,但同时他也尽可能地生活到那个布尔什维克社会的不同的人们的生活里,那是被赶上架、跟不上潮流的艰辛的农民,是被横扫了优越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的落魄的贵族,是信仰非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坚定的异见者和异教徒,悉心地发见和听闻他们的惊悸的、愤懑的、无奈的神色与灵魂,不是革命本身,不是它的制度与法律,而是严酷的革命风暴下的各色的人令《赤都心史》获得了它的文学魅力与价值。 《饿乡纪程》:亦名《新俄国游记》。瞿秋白的著名散文集,写于1920年10月至1921年10月,1922年出版。当时瞿秋白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本书即为自哈尔滨至莫斯科的游记。它拨开了国内外反动派所散布的“重障”,真实地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俄现实。无产阶级革命所引起的深刻变化,俄国劳动者以主人公的姿态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创造性劳动,以及革命后的俄

瞿秋白有什么作品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 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江苏常州人。生于一破落“书香门第”母债台高筑,被迫自杀。1917年春,他北上投亲,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五四运动中是爱国学生的领导任之一。 1919年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不久,又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1920年秋,以《报》、《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俄访问,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热血日等党刊、党报的主编和编辑,并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他主持八七会议,结束了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书记。六大以后,任中共驻科代表团团长。1930年9月主持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负责中央工作。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遭到王明宗派主义打击,被开除出政治局,后转移到文化战线工作。1934年初,他奉命抵江西瑞金就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人民教育委员。秋,红军突围北上,他被留下;1935年初于撤离途中被捕,6月18日在福建长汀就义。 他的文学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创办《新社会》到第一次回国初期。《新社会》同人,正是后来文学研究会干,他本人也是文学研究会会员。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短评、新闻报导和散文;其中以《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游记为代表,思想深刻,文笔优美,是我国最早报导苏俄实况的作品,在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另一阶段是1931年初到1933年底,这是他一生文学活动的主要时期,他参与领导“左联”的工作,团结广家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同时致力于无产积极文艺理论建设,最早相当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鲁迅曾收集他编译的部分译作和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作品的译文,亲自校订,编为《海上述林》出版,并誉之为而且达,并世无两。”他提倡文艺大众化,鼓吹拉丁化新文字,并和鲁迅一起领导了对“民族主义文学”、“新月派“第三种人”的论争。他的杂文,辛辣尖锐,可与鲁迅媲美,如《王道诗话》等12篇,几疑为鲁迅所写,他的评论文犀利剀切,《〈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一文不仅指出“杂感这种问题将要因鲁讯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的代名词”,而一次给予鲁迅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真正友人,以至于战士”的评价。他也最先指出《子夜》在史上的重要意义。这些都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著作书目] 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 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 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 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 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 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 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 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 瞿秋白选集1959,人文 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 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 瞿秋白选集1985,人民 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 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 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 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 [翻译书目]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

瞿秋白

瞿秋白简介及个人作品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县行政长官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瞿秋白祖上是宜兴的望族。 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启蒙读书,1905年转入当地冠英小学,爱学习,勤思考,作文写得也很好。曾有一篇作文,先生给了满分,拿给校长看,因字写得好,又加了五分。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瞿秋白受校长屠元博革命思想影响,在中学时代确实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 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 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1917年春,瞿秋白随同堂兄北上到北京。原本瞿秋白要报考北京大学,但付不起学膳费,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有‘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19年6月3日瞿秋白参加上街演讲活动时,被非法逮捕,6月8日被释放。1919年8月23号,瞿秋白和各地学生代表集聚新华门抗议?马良祸鲁?被警察厅逮捕,8月30号迫于全国爱国运动的压力,警察厅释放了全部请愿代表。 1921年7月6日,瞿秋白在安德莱厅见到了革命导师列宁,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的交谈。1921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节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参加工人的纪念集会,又一次见到了列宁,并聆听了他的演讲。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

瞿 秋 白 先 生 作 品 目 录

瞿秋白先生作品目录 [著作书目] 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 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 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 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 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 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 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 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 瞿秋白选集 1959,人文 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 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 瞿秋白选集 1985,人民 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 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 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 [翻译书目]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

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 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 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 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 高尔基论文 1937,张鑫山发行 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 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 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 高尔基论文选集 1954,人文 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 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 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 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 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 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 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 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

瞿秋白作品集

[著作书目] 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 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 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 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 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 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 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 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 瞿秋白选集 1959,人文 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 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 瞿秋白选集 1985,人民 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 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 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 [翻译书目]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 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 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 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 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 高尔基论文 1937,张鑫山发行 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 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 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 高尔基论文选集 1954,人文 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 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 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 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 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 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 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 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 瞿秋白(陈云志)1982,黑龙江人民 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曹子西)1983,上海文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