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略-最新文档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略-最新文档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略-最新文档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略-最新文档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

10052909(2017)05001604

“双一流”建设全称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

国高等教育领域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国家教育重

点建设工程,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尖端学府的“冲锋号”。国务院2015年1 月5 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方案

任务推进路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上确认,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将在2017年全面启动,各省各校陆续出台“双一流”建设管理办法或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

强国转变,落脚点在于扎扎实实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双一流”建设对当前高校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需求侧”要求,同时也为

管理服务的“供给侧”提出了更高标准。

一、现实需求:一流教育教学管理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性支

正式启动“统筹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战略,备受高等教育界

关注。如何聚焦“双一流”、服务“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发展“双一流”成为各高校未来战略谋划的重中之重。聚焦“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这一发展目标,着力抓好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

承创新优秀文化、推进成果转化等五大任务,成为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内涵。“双一流”建设兼顾国际化与主体性要求,一方面遵循学科

建设逻辑,达到与国际一流指标实质等效;另一方面,更强调遵循社

会需求和高校办学规律,扎扎实实发挥学校本土特色优势,以本科教育为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牢牢把握一流大学建设的精神实质。一

流大学的本质在“学”,一是学生,二是学术。高校作为以人才培养

为核心使命的现代组织,首要任务是学生的发展,即在“双一流”建

设背景下应当坚持重视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拔尖创新能力培养。建设“双一流”的当务之急,并非急着制订建设的

时间表和任务书,不是给师生分解、下达一流建设的指标、任务,而

是更强调如何创造相应条件、环境、氛围和服务,推进适应“双一流”发展需要的服务“供给侧”改革和建设,释放高校办学活力,激发师

生教育与学术梦想,为一流目标提供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务[1]。

有学者指出,一所先进大学教育管理文化的表征就是以人为本、

务实创新的管理制度体系。对同一所大学而言,不同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大学必须面对和解决

一流管理的问题。在高校内部,一流的管理是综合管理,为分工和叙

述方便,一般又可分为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

物资管理、科研管理等板块,缺一不可,十分重要。当前

“双一流”建设依然应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

中心。综观国外一流大学,不仅普遍把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作为学校

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而且把培养一流大学生融入学校教育培养

模式,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而不懈追求。高校的管理均应服务于教育教学这个中心,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个主线。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

全员育人的角度而言,人人均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承担教学管理任务的校长和分管校长是打造高校一流教育教学队伍的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和分管教学副院长,以及相关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学院相关

科室的工作人员则是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参与人员。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均需要具备教学管理、课程管理的能力素养,应既懂管理,又懂教学;既具备职业化的精神和情怀,又具备专业化的资质和

水平。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及其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稳定性等,是当前保障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关键。

教育部长陈宝生曾指出,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要进一

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一是回归常识。要围绕读书来办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杜绝浮躁,

理性思考。二是回归本分。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教书育人。教是手段,育是目的;教是过程,育是结果。做教育分内的事,就是要得天下英

才而育之,不亦乐乎!三是回归初心。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大力培养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要坚持育人育才的初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是回归梦想。教育梦就是

报国梦、强国梦,具体体现就是“双一流”建设。[2]四个回归充分体现了高校建设发展的核心功能。大学作为一个向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高度密集的创新人才构成组织,其

二、发展困境: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的制约性联动因素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始终坚持将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学生质量作为建设重点。随着高校管理方式的改革,特别是实施分级管理、中心下移后,院系二级单位的事务性管理工作

增加很多,急需科学化、专业化管理队伍,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综

合素质和业务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院系教育管理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研究表明,院系教育

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明显[3]。结合笔者的访谈调研,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人才队伍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一)事务繁杂,职业倦怠,工作创新不足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和服务的流程繁琐,日常繁杂而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多,造成管理人员疲于应付,轮岗和晋升机会又较少,

以致产生工作懈怠。以高校院系教育管理队伍为例,

院系一般并未设置独立科室,很多时候是工作来了大家一起干,

缺乏专业分工。教育管理科室往往承接了来自多个部门的工作任务,

包括基层学生党建党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实验

管理和学科建设等等各种事务性管理工作。虽然部分高校院系设置了党政工作办公室、教学工作办公室、研究生与科研工作办公室等部门,

但受岗位职数限制,通常为1~2人在编在岗人员。

因此如有比较集中的工作,均是各部门共同参与,有时也采用临聘人员、增派学生等方式解决。这种方式的结果是,工作人员业务不精,工作动力不足,工作效率和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二)专业不精,个人发展缺乏专业引导和长远规划

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相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很多人员来自教学、科研或后勤管理队伍,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在

配置上存在“因人设岗”、缺乏统筹的现象。一方面,院系教学管理

人员在入职时往往未经专业培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管理理论较为欠缺。同时,学校未对学院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

致专业性不强,工作中老同志凭经验,新同志靠摸索,工作往往落实

得不理想,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另一方面,高校普遍缺乏激励教

学管理人员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的机制,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流动性高”的问题。院系教学管理人员

岗位晋升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不少高校甚至985和211高校,即便有充足的科研人员,也仍然缺少既有某一学科领域专

业知识,又精通管理的中层管理干部[4]。管理岗位缺乏轮岗机制,工作人员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前景感到迷茫,难以安心工作。

(三)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到位,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管理团队

目前,各高校引进教学人员的门槛越来越高。以2017年中国高校教师招聘网数据为例,本科高等院校引进师资的门槛普遍为“国内

985或211高校毕业博士生,且具有国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甚至要求“具有国外博士学位”,以致教育管理人员聘任条件也盲目求高,常常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一方面,博士毕业从事教学管理或教辅

工作,难以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由于教师编

制严重不足,以实验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人事代理方式引入高学历

人才,但实际并没有安排到相应的教学管理岗位,人岗脱节,以致教

学管理人员年年招聘,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补充到管理队伍中来,管理岗位人才不足现象并未有效解决。而能够胜任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管理能力较强,又有从事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意愿的本科生或者硕士生,

往往又进不了高校。因而,教学管理人员招聘“高不成、低不就”,出现招聘不到人而又不肯降低条件的尴尬局面。

三、实现路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略

(一)强化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理念

教学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工具和语言[4]。教学管理理念和文化影响着管理者的价

值观,从而深刻地影响着相应教学管理目标

、方法和措施的确定。有学者曾尖锐地指出:“如果有一天,我们把北大改造成为在西方学界广受好评、拥有若干诺贝尔奖获得者,

但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进程无关,那绝对不值得庆贺。”

[5]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价值实践活动,是一场“为人”的教育事业。当前“双一流”建设不仅需要方案,更需要与当代国家发展理念

相适应。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是由其社会文化假设决定的,不同的文化

假设对应不同的价值观,进而使管理的行为结果不同。高校师生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现实中的人,这意味着高校的教学管理要以人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支重要的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人员既是行政人员,更具教师角色,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教学管理中,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实现

教学相长。教育管理者在现代教学管理中还应将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纳入教学改革实践全过程,增强主动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教学服务的观念。与高校专业教师相比,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多,事务更细,空间更广,教学管理人员在管理服务中更应树立榜样,在一言一行中,立政治品德,立职业道德,立社会公德,立生活美德,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育人。

(二)着力打造教学管理专业队伍

教学管理岗位不足、人员补充不及时已经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人事编制过于紧缺。高校把编制和岗位留给教学和科研一线,对管理人员的补充,只能委曲求全。2017年4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一“放管服”新政切实将人才培养自主权下放学校,同时也将高校

人员的管理权赋予高校,一是对高校人员采取总量管理;二是允许高校薪酬分配制度存在一定的灵活性;三是高校拥有对其教师职称的评

审权。此三条

为高校解决“双一流”建设教学管理人才缺失问题,着力打造教

学管理专业队伍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政策支撑。

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形成教学管理人员选拔和绩效考核机制,唯才是举,唯能优先,畅通人员准入通道,调整招聘标准,突出人才的综合素养。

改变传统引进人才和选拔人才,唯学历、唯资历的做法,

把坚定的政治素养、高尚的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修养、健康的

心理品质、丰厚的知识涵养、扎实的业务技能作为选拔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重点岗位人员的重要指标和基本要求。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

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6]。还要形成教学管理人员合理流动的

机制,鼓励教学管理行政人员多岗锻炼,落实教学管理行政人员职员职级制,实行人员的定期合理的晋级晋升。(三)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工作能力

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要有一流的管理人员。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管理支撑和人才支持,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双一流”建设中的服务质量。

学校应当多方面、多层次组织学院管理人员培训,广泛开展在职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一是要开展制度政策培训。经常性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从事基层工作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每当出现新政策或新工作时,务必要进行系统的培训,确保政策精神和制

度执行不走样,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交流。教学管理的学习和研修往往是行动学习,需要实景教学和现场观摩,不断反思提高。高校应组织管理人员到国内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切实将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带回来,并加以改革创新,应用到本校的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及日常工作中去。三是加强继续教育。高校

各级领导应转变观念,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并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营造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文化氛围,提高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7]。

(四)营造和谐管理文化,提升幸福指数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意味着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包括享受需要能得到尽可能好的满足。应通过教学管理环境和文化的打造,为教学管理人员规划和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8],提升从业人员的幸福感。主要体现在:一是注重精神生活体验的主观感受;二是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三是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接纳[9]。其中,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相对物质报酬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管理人员自身存在的学历、职称等方面的不足,让他们有一种潜在的“自卑感”和“危机感”,因而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不

断弥补和完善,以获得社会、学校、组织和学生的认可。因此,学校

应当充分了解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诉求,及时关心他们的需求。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从事基层工作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在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和学院可以从政策指引和专业培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其加强专业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激励其积极工作。此外,还要营造和谐的

管理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促进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仅有利于“双一流”创建工作,也有利于高校和谐稳步的

发展。

学院教学二级管理细则

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为强化院、系(部)二级教学管理职能,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则 (一)学院教学工作由院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有关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研究决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定期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其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二)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包括院、系两级。教务处是在院长领导下的院级教学管理职能机构,各系、部由系、部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工作。 (三)教务处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主要负责全院的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系级教学管理主要负责本系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并根据各系具体情况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一)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教务处职责:

1.负责拟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2.负责布置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组织对各系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论证并提交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主管院长审批。 3.编印全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 4.负责指导、监督各系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并完成对调整报告的审批。 5.负责审核各专业课程标准,并指导、监督各系执行。 系、部职责: 1.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以及教务处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原则性意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体系,制、修订本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论证,经系主任审核通过后报教务处审核。 2.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落实学期教学任务。如需调整,须事先报教务处审批。 3.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原则,组织编写各课课程标准,报教务处审核后编印成册,并组织实施。 (二)教学运行管理 教务处职责: 1.开课计划: (1)编制学院学年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 (2)根据培养方案,每学期第12周下达下学期各系各专业教学任务。

提高教育管理能力

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这里讲的教育管理能力是指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品德和能力等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管理能力也不断随之发展变化,不仅要了解教育方针、政策和各项教育法规,而且要具有制定教育规划,进行教育调查、教育预测与评估的实际能力,以及总解、交流和推广经验的能力,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起码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教育能力 1、熟悉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事实证明,只有专业知识,并不能当好名教师。有的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可说达到"精通"的程度,但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好,学生意见很大,原因何在?不懂教育科学、不能掌握教育规律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熟悉教育科学并能运用于教育实践是当今教师的基本素质,作为面对特殊教育的工读学校教师就更不能例外了。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的传输工具,教师的语言应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并讲究语法修饰,最好能使用普通话,这样充满着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态度改变和接受教育的作用非常重

大。大量的事实说明,同样的教育要求,怎么说或谁来说?对学生产生地影响差异很大。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含糊不清、词汇贫乏、语调平淡、方言太重、"口头禅"不离口,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可能学生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 教师都在告诉学生怎么做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对工读学校的学生,首要解决的就是做人问题,不仅如此,教育的本身还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以自己的行动作为学生的表率。反之,不仅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会让学生怀疑起你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4、深谙德育规律,讲究教育艺术。因材施起,选准突 破口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根据品德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知、情、行、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从晓理、动情、导行和持恒中任选某一方面作为德育的开端。这虽已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具体操作时又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并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不着“痕迹”地实施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或集体教育。克服避免为教育而教育的现象。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

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

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6786012.html,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作者:张应强周钦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20年第01期 摘要: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是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机制而人为形成。我国难以实现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类市场化治理模式限制了竞争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强化了高校的办学层次竞争、“双一流”建设引发新一轮院校“同轨竞争”,以及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要实现我国高校的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理性地发展高等教育;需要遵循大学渐进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家办学规律;需要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分类;办学定位;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1-0014-08 一、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 两种形成机制 (一)作为一种理想形态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涉及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学校体系建设问题,是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大学与大学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完善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一个完善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应该具有一个多元化和异质性的内部结构。现代教育体系一般由学校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体系所构成,目前正在向学习化社会发展。其中,学校教育体系占据主导地位。就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等学校教育体系来说,它不仅应该具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而且也应该具有不同层次和办学特色的高等学校,从而形成一个以多样化为特征、具有合理院校生态结构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之所以是“现代的”,就在于其以多样化为基础形成了“体系”,因而超越了单纯的“大学教育时期”。 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安排,既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涉及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即国家的高等教育院校构成结构问题。它要求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实现各自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从而实现整个高等教育院校系统的职能分工和功能耦合。我国开展的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建设,一直比较忽视对大学与大学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摘要:本文就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以及应注意培养的潜在的知识和能力,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教学管理;素质;能力培养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教学为中心,因而也就决定了教学管理在高校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样也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掌握高等教育管理基本理论、谙熟高等教育规律、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 1 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1 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具体琐碎的工作,日常事务相对繁忙,常常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加班加点来开展工作,散漫的工作作风、不能吃苦耐劳及缺少奉献精神都是不能胜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这种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包含着一种探索和改革的精神在里面,教学管理人员应重新认识,工作的忙碌性不等于工作的创造积极性。 1.2 现代化科学的基本知识 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基本了解,具有某一专业,学科的有关知识,探讨学科发展走势及方向,以便做好本职的教学管理工作。 1.3 具有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 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人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了解与熟悉教学各个环节及配合关系,教学工作规律,不断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总结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撰写教学管理论文,将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1.4 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 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悉与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办公自动化的应用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 2 教学管理人员培养的能力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略-最新文档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 略 10052909(2017)05001604 “双一流”建设全称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 国高等教育领域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国家教育重 点建设工程,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尖端学府的“冲锋号”。国务院2015年1 月5 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方案 任务推进路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上确认,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将在2017年全面启动,各省各校陆续出台“双一流”建设管理办法或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 强国转变,落脚点在于扎扎实实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双一流”建设对当前高校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需求侧”要求,同时也为 管理服务的“供给侧”提出了更高标准。 一、现实需求:一流教育教学管理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性支 柱 正式启动“统筹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战略,备受高等教育界 关注。如何聚焦“双一流”、服务“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发展“双一流”成为各高校未来战略谋划的重中之重。聚焦“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这一发展目标,着力抓好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 承创新优秀文化、推进成果转化等五大任务,成为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内涵。“双一流”建设兼顾国际化与主体性要求,一方面遵循学科 建设逻辑,达到与国际一流指标实质等效;另一方面,更强调遵循社 会需求和高校办学规律,扎扎实实发挥学校本土特色优势,以本科教育为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牢牢把握一流大学建设的精神实质。一 流大学的本质在“学”,一是学生,二是学术。高校作为以人才培养 为核心使命的现代组织,首要任务是学生的发展,即在“双一流”建 设背景下应当坚持重视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拔尖创新能力培养。建设“双一流”的当务之急,并非急着制订建设的 时间表和任务书,不是给师生分解、下达一流建设的指标、任务,而 是更强调如何创造相应条件、环境、氛围和服务,推进适应“双一流”发展需要的服务“供给侧”改革和建设,释放高校办学活力,激发师 生教育与学术梦想,为一流目标提供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务[1]。 有学者指出,一所先进大学教育管理文化的表征就是以人为本、 务实创新的管理制度体系。对同一所大学而言,不同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大学必须面对和解决 一流管理的问题。在高校内部,一流的管理是综合管理,为分工和叙 述方便,一般又可分为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 物资管理、科研管理等板块,缺一不可,十分重要。当前 “双一流”建设依然应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 中心。综观国外一流大学,不仅普遍把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作为学校

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的过程控制与优化模式-教育文档

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的过程控制与优化模式 一、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管理控制。高校二级教学单位的管理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对所属院系师生的管理控制。高校二级教学管理单位通过向院系师生传达校部意见,并辅助校部做好有关决策的落实监督职能,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管理帮助,此外,高校二级教学管理单位也是高校师生的主要培养责任人,因此,可以根据师生的切实需要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培养、发展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培训。 2.沟通协调。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是承接高校院系师生与校级领导以及学校其他校内院系之间关系的重要部门,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在这之中起了重要的调和以及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通过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有效协调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高校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 3.资源分配。高校二级教学单位通过对上级分配的教育资源在院系内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从而使院系内的人、财、物等能够物尽其用、各自发挥所长,从而帮助院系有效的完成各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同时,还有助于院系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4.激励。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是高校师生的主要发展、培养单位,因此,在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一

定的激励手段加强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动力,同时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二级教学单位中的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 二、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高校二级教学单位的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沿用校部规定的发展战略,但是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也不例外,但由于校级指定方针政策的对象是全校的不同院系,因此,其政策具有普适性、以及相对固定性,但院系由于发展需要不同,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结合自身院系的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革新,但当前在这一领域中高校二级教学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领导并没有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能根据时事的变化对教学管理进行及时的转变,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发展理念,对于高校以及院系自身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2.教学管理方式落后。高校二级教学单位长期以来在工作中都是采用单向命令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以及管理工作方式,但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高校师生的思想较之前有了较大的转变,其对独立、自主、公平性要求更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很显然传统单项式的命令传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管理的要求。 3.教学管理的定位模糊。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是高校各项工作

教学管理模式

“三足鼎立”分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一、模式的提出 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实力才有竞争能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就是竞争。在学校与学校办学的良性竞争过程中,给学生、给家长、给社会带来的是实惠。因为竞争,给了学生好的学习环境;因为竞争,给了家长放心;因为竞争,服务了社会,培养了人才。怎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壮大自己的实力,在竞争张显能力?这要看我们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2001至今的这几年中,我们学校提出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和谐的竞争环境,在办学过程中壮大自己的实力,不至于在竞争中失败,努力把学校办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盘县响水镇中学成立于1937年,回首往事,沧海桑田,风云变换,几经沉浮变迁,但学校的发展始终满足不了学生、家长、社会和上级的要求。1996年前,学校升学人数一度6年为零。那段时期,可以说响水镇的教育确实凄凉,各级领导在担心,家长们也纷纷将孩子送到外地去求学。这一现状,给响水镇的广大父老乡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96年教育局和党委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更换了当时的辅导站站长和学校领导班子,于是学校开始走上了逐步良性发展之路。当年,虽然全校只300名不到的学生,教师20名不足,但在当年的中考中,有8名学生升学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革命的火种”,加之大专毕业生不断分来,学校的办校一年比一年好了起来。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这段时间里,因大部分教师工作不积极,整天不是参与赌博就是采取不同形式地喝酒,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课只要“混过、熬过”45分钟就行了,没有学生发不发展的概念,若领导管管、问问,还有威胁领导的现象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党委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学校曾实行了“优化组合,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方式,制止了部分“不合格”教师的气焰,扭转教师们很多不良的行为,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996至今,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第八次课程改革,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学校经历1996至2001年的发展变化,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师的观念和思想有了大的变化,大家开始纷纷致力于课堂教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学校曾实行的“优化组合,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方式也开始再适应学校的发展,老师们的思想转变了,这种管理方式就开始不人性化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了。2001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又一次的更换,新一届的领导班子针对当时的学校发展情况,果断提出了分组教学的管理模式。 二、分组操作 2001至2007年,我校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把学校的师生平均分成两组,实行两组拔河竞争式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是: 一、确定组长 通过学校行政会和教师民主测评推选出两名教学组长。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校园总体规划浅析

四川建筑第39卷1期2019.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校园总体规划浅析 冯建立,朱芳琳 (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 【摘要】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国家发展同大学发展相辅相成。在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设一座绿色、生态、智慧的校园,是众多高校追求的目标。文章通过对既成校园案例得失的分析,提出校园建设总体规划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期对未来的校园规划建设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志码】A [定稿日期] 2018-06-18[作者简介]冯建立(1968 ),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绩效管理;朱芳琳(1989 ),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管理。 大学校园地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是 一个在空间上随时间不断生长、积淀、更新、叠加的过程,可以说其发展过程类比于生物有机体地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校园规划还要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必要地调整,以寻求最佳生长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规划又是动态的,不断调整以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关的若干问题,通过对既成的校园建设案例地分析,取其优势,避其不利,以对成就一个遗憾更少的校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校园总体规划内涵及意义 1.1 校园总体规划的内涵 规划是人们对事物未来发展的安排意图。规划往往具 有系统性、层级性———一个规划总是在体系中处于上一级规划的控制之下,通常要遵守上一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城 市总体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的 措施[1] 。 校园总体规划用于指导学校各项功能组织地布置, 各项建筑和工程基础设施地设计及施工,从而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实现大学与城市的健康发展。1.2 校园总体规划的意义 从宏观城市的层面上看,大学总体规划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反映,大学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对其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从微观校园的层面上看,大学校园规划是大学的学科发展规划,是学校合理发展的依据。大学包含了学科教学设施,实验实训场所,体育运动设施,学生宿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功能元素,总体规划就是对全部功能元素进行结构配置,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人流、信息流、资源流等有序流转。 2校园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 自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在巨大的生源压力之下,各大高校一时间纷纷通过各种方式 对校园进行扩容,有的在原校址上进行改扩建,有的在异地 兴建新校区,实现整体搬迁。在这场校园规划建设的热潮中不乏优秀案例,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由于缺乏充分调研论证,规划设计出现了不少不容回避的问题。2.1 规划中公众参与缺失 校园环境归根到底是学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校园规划是师生学习生活需求的反映,校园规划的合理与否又会反作用于师生各项校园活动。在校园规划建设过程中,高校通常通过招标的方式在全国乃至全球征集方案,再经过专家评审,选定最终方案作为校园未来的发展蓝图。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校园使用者,即学生、教职员工对于未来校园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校园规划变成了单纯的决策者和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使用者无法向规划设计者表达其对校园的期望和要求,校园规划对于使用者而言反而变得无足轻重,这样的情况在总体规划阶段普遍存在,造成了校园与使用者之间的疏离。 “只有使用者能够引导大学校园的有机发展过程,他们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以及房间、楼宇、道路和开放空间是否 安排得当……”[2] 可见,公众参与对于学校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参与”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并把他们投入到未来的情景 当中,继而在人与环境之间创设出一种情感———这个环境正是他们自己所期望的,由参与的方式规划的校园较之以行政 集中的方式规划的校园更适宜人们的合理需求。2.2 校园尺度失衡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表现在各大高校校园面积急剧扩大,占地达150ha 的校园比比皆是, 250ha 以上也不足为奇。以成都地区的高校为例:自2002年起,成都地区高校掀起兴建新校区的热潮,四川大学双流校区占地约220ha ,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占地约200ha ,西南财大温江校区占地100 2 2·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doc

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 12月2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公布,这是黑龙江省首个入选“双一流”名单高校对外公布建设方案。方案明确,到2020年,哈工大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世界顶尖大学。 方案提出,到2020年显著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打造3至5个世界一流的交叉创新科研平台,产生3至5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5至7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2至3个学科位居世界一流前列,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成为全球航天领域的学术重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策源地。 据了解,哈工大将进行一系列人才聘用机制、人才培养方式、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改革。将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凝聚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高水平人才和团队数量比2010年翻一番。深化教学信息化建设,努力建设科学的教学模式,以一流的教学培养一流的人才。形成在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布局,进一步凸显军民融合发展的鲜明特色,推进知识

产权工作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成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8至10个,专利转化数量达到1000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数达到1万项。 在服务国家和龙江方面,哈工大将重点在先进小卫星、空间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前沿技术研究,构筑先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绿色服务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进行超前培育。哈工大将打造以哈工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核心的环哈工大知识经济圈,探索适合东北地区发展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哈工大“龙江第一技术创新源泉”的作用,引领、支撑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龙江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位置,联合国家大型企业,加强与沿线国家大学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做好“一带一路”智库班等人才培养项目,配合我省加快实施中蒙俄校园计划。在哈尔滨加快建设中俄联合校园,建设哈工大—圣彼得堡大学联合校区,与法国索邦教育集团联合建立中法联合校园。 点击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公布版 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5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南开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2030跻身世界一流 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清华大学一流大学建设

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教导处认真总结反思了上学年的各项工作,有取得的辉煌成绩也存在着不足,结合本学期胡校长提出的三个进一步要求,即: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目标考核意识。教导处将在本学期开展以下重点工作:围绕学校工作中心,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以及反馈,科学准确进行教情分析和学情调查,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继续抓好新课改的深化工作,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活动进行新课改的传承,进一步加大对新高考、新大纲的分析工作。进一步抓好课堂的有效性,重点从教学的四个环节去抓好课堂有效性。抓好各年级目标的确定以及考核工作。强化教导处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劳动纪律性,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在认真总结了上期工作的得失后,本期为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端正教育教学行风,教导处认真详实地制定了本期工作思路和措施,进一步抓好新课改的深化工作;加强教学常规落实的考核和检查;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好备课组的文化建设,端正行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教导处职工的队伍建设,确保为教学一线提供优质服务;完善课程体系, 抓好高一年级的校本学分制活动的开展。

2、开校初,按照教体局规定的教学用目录,统一订购并及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学习用具等及时发放到老师和学生手中,以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严格禁止订购除规定以外的资料。 3、本期为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端正教育教学行风,开校初,教导处起草了本期的备课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详细规划和安排了本期的工作,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教学的状态和学生学习的状态。 4、教导处通过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和转达相关文件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禁私自办班补课,私自订购资料,不得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不得私自调课等。 5、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协助总务处完成学生书学费的收取,并严禁乱收费,各年级还将上学期学生所节余的费用退还给了学生。 6、召开教导处员工开校工作会议,布置本期的工作,要求尽快进入本期的工作状态,全力做好学校的开学工作,全面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强调各部门的安全工作,尤其是实验室的化学药品以及其它部门的用电防火等安全工作。 总之,教导处将遵循“严格、严谨、严肃”的工作准则,“踏实、务实、落实”的工作作风,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为进一步发展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位,实现学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 1。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部分管理者的观念里,还没有真正树立服务理念,仍然重管理轻服务,缺乏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长期以来,这种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既不利于激发师生的教学 热情和内在潜能,也不利于管理人员在工作上创新,远远滞后于高 校改革和教学管理发展的需要。 2。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落后 教学管理直接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而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高校教学 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领导人员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基 层工作人员年龄大、学历低;具有教育学和管理学背景的管理者比例 偏低,基层教学管理经验匮乏,管理角色定位适应性缓慢等等。因 此教学管理工作往往停留在经验管理的水平上,教育理论水平比较低、教学管理的调查研究意识比较弱、主动创新能力还比较差。 3。教学管理激励机制落后 高校教学管理岗位与教师岗位或其他行政岗位相比,在地位、待遇、学习进修机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个人晋升和职业发展空 间不大。而且目前的薪酬体系并不是与各部门、各岗位的业绩直接 相关的,因此有的管理者往往会偏好于较低的工作强度与较多的闲 暇时间,或者是偏好于工作中过多的自由度,等等。另外教学管理 工作量大,任务重,难度高,管理者往往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感,自我评价较差。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努力探求管理者激励机 制的实现方式,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是提高管理者工作质量 的关键所在。 4。教学管理手段落后

在当前信息产业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教育的知识经济时代,运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惟一选择。于是,许多高校纷纷购买或自行研制教学管理软件,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教学管理软件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各高校的需求又不尽相同。购买的软件不仅价格昂贵,且往往不甚适用;而自行研制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尚未完全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此外,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能力低下也是制约教学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改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1。更新教学管理工作观念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首先必须以变革教育思想、确立现代教育观念为先导和动力。深入进行教学和管理改革,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与考虑问题,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倡导由管理型工作向服务型转变。只有树立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建设教学管理队伍的政策、措施,为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2。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管理的精髓就在于知人善任,挖掘人才。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直接关系到管理功能的发挥。因此,高校教务人员任用机制完善与否是优化教务管理机制的关键。高校要把教务人员任用机制提高到关系学校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的高度来认识,彻底纠正随意安置任何人员都能胜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做法,执行严格准入制度,根据公开招聘和组织选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选拔。 (1)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实行岗前培训制度,通过培训让新人职人员了解教学管理基本内容、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鼓励管理人员进修和在职攻读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和工作水平。定期举办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研讨班,

试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

试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 王杨1宋晓颖2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70)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工作都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体系虽相对独立,但二者有较多的工作交叉,也或多或少存在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相脱节的情况。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对于高校二级学院管理的顺利运行及育人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意义。结合现状和经验,通过深入访谈,尝试探索二者联动机制建立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一、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工作的运行关系现状 1.各自独立但有工作交叉 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地来说,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系统大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工作系统,从工作机构到工作队伍都各自独立。机构设置上,一般高校在学校层面设置教务处,在二级学院设置教学管理办公室,作为校院两级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学校层面设置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心理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在二级学院设置学生工作办公室或分团委,作为校院两级的学生工作部门。从工作队伍和系统来看,教学管理系统主要由学校主管教学校领导、教务处干部、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和教学秘书组成;学生工作系统主要由学校主管领导、学生处干部、校团委干部、心理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干部、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分团委干部、专职辅导员等组成。 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工作系统是各自独立的,目前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管理重心下移。在二级学院的具体工作实施中,由于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的工作对象都是学生,因此在很多方面是存在工作交叉的。例如,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工作归口,应当归口于教学管理,但是学籍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入学教育、学生班级管理等学生工作密不可分,存在交叉。又如,学风建设通常是归口学生工作,但是学风建设的实施实际上与教学检查与督导、考试管1王杨,(1981-)女,辽宁丹东人,汉族,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专职辅导 员,思想政治教育讲师。 2宋晓颖(1979-)女,山东临沂人,汉族,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讲师。

浅谈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浅谈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发表时间:2011-10-08T09:02:34.193Z 来源:《少智报(文综)》2011年第34期供稿作者:樊晓莹 [导读] 管理课堂的能力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综合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樊晓莹 管理课堂的能力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综合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提高广大教师管理课堂的能力,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学生的关键。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主要力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而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与主、客观多种因素有关,客观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社会意识形态等。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主观因素对一堂课的组织管理成功与失败起着更为直接和关键的作用。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提高。 一、更新教育理念,崇尚人性化管理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倾听学生心声,树立学生为本的意识,崇尚人性化管理。 二、充实专业积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确立在课堂管理中领导者地位的主要基础。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有利于教师权威的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对减少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有很好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大多数因为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兴趣而引发。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及整个学科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研究。必须广泛研究相关“教材、资料”,尤其是考试信息,更要考虑班情、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把理论加工、实际运用、研究成果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最易掌握信息。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跟上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步伐。 三、增强师德修养,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师自身的品质修养以及教师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和兴趣等等。教师为人处事的态度、方式、情感的投入,以及自身品质影响的不仅仅是一节课,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一生。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课堂管理理念的改变,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四、掌握教学方法,打造艺术课堂 教与学都有一定规律可循,我们应不断在实践中尝试,不断探索,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每一堂课都能成为教学艺术美的展现舞台。 (1)精心设计导入。精心设计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课堂导入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的热点话题,心理需求及本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2)保持积极的心态。教师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会影响、感召和带动学生的情绪状态。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外,还应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应充分运用微观的课堂心理环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间、生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积极地探索问题。 (4)合理调控时间,适时解除学生疲劳。可以通过幽默、轻松活跃的语言、语气和活动集中学生注意力,适时给学生心理和情绪上的提醒。 (5)多运用设问,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充分启发学生智慧。以疑问的方式贯穿于课堂,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小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归纳与口头表达的能力等,又引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客观上,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还需要转变对课堂的评价模式:让教师从“看紧学生”到发展学生、发展自我,走上“有效成长之路”。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长期盛行于校园的一种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是教师管理能力强的表现。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当代基础教育专家肖川博士指出:“教学,作为师生共在的精神生活过程,是认识、交往与审美交互作用、相互生成的过程。”他还说:“我们习惯了过去的学生守纪律,井井有条的课堂,但这是过度控制的结果。”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平等、真诚、和谐、愉悦、充满创造性的交往、互动的平台,又怎么能容忍这种所谓教师的“管理”呢?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不是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强的表现,甚至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因为这样的教师不敢面对学生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智慧的挑战。 因此,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需要从主、客观双方面创造条件。主观上,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必将大大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随着实践的深入,管理课堂能力要求教师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改造自我、善于用爱去呵护每个孩子,逐步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有效课堂管理模式,逐步提高自身的课堂管理能力。相信只要用心,教育教学必然硕果累累。

(完整版)管理人员三级教育试题

安全教育培训试卷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0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对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A、负责生产工作的副经理 B、法定代表人 C、主要负责人 D、现场工长 2、三级安全教育是指()。 A、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班组长 B、公司/厂、部门/车间、班组 C、公司、总包单位、分包单位 D、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3、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违”现象是指( )。 A.违反作业规程、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安全规程 B.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C.违规进行安全培训、违规发放劳动防护用品、违规消减安全技措经费 D.违反规定建设、违反规定生产、违反规定销售 4、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 )、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因素 B、事故隐患 C、设备缺陷 D、安全生产责任 5、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 A、马上报告有关部门 B、找有关人员协商 C、立即制止 D、通知项目负责人 6、《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 )。 A.安全资格 B.安全技能 C.管理能力 D.生产组织能力 7、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既相对独立,叉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五要素”包括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和( )。 A.安全文化B.安全教育C.安全管理 D.安全评价 8、《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数额和比例未作具体规定,但最低要求是必须保证( )。 A.安全宣传教育费用 B.职工防护用品费用 C.设备日常护理费用 D.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生活设施 B.福利设施 C.安全设施 D.交通设施 10、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先()。 A.找寻适合的灭火器扑救 B.将有开关的电源关掉 C.大声呼叫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 1、安全生产“五同时”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双一流高校名单及双一流学科名单-正式版20170921

附件1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

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附件2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