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12千帕(90mm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mm汞柱),65岁以上的人收缩压低于13.33千帕(100mm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mm汞柱)。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无自觉症状的原发性低血压可不予治疗。如果有晕跃等症状,可给予高钠饮食和药物治疗,症状性低血压应针对原发病因积极治疗。

低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其病是因气虚阳弱,心脉搏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气虚型剿:证见头晕眼花,身倦疲劳,气短乏力,食后腹胀,四肢无力,舌质嫩,脉弱。

2.阳虚型:证见经常头晕,喜热怕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沉。

3.气阴两虚型:证见心悸心慌,头晕头昏,气短,易疲劳,自汗,便于,舌质嫩红,脉细。

一、可选用的西药

1.麻黄碱:每次25mg,一日3—4次,口服。 2.泼尼松:每次10mg,一日2—3次,口服。

3.地塞米松:每次0.75mg,一日2—3次,口服。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气虚型:

(1)补中益气丸:大蜜丸每次1丸,浓缩丸每次8丸,水丸剂每次6g,一日2—3次,用姜汤、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2)补气升提片:每次5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年老、年幼、体弱者酌减。

(3)六君子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黄氏健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阳虚型:

(1)参茸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济生肾气丸:大蜜丸每次口服1丸,或水蜜丸每次6g,均为一日2—3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3)右归丸:每次1丸,一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3.气阴两虚型:

(1)黄芪生脉饮:每次1以,一日2—3次口服。

(2)益心复脉冲剂: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

病因症状

一般认为上肢血压低于12/8kPa(90/60毫米汞柱)者为低血压。由于血压低,血液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向组织细胞送入氧气、营养并带走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根据其发生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体位性低血压:即由卧位突然变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收缩压下降2.67kPa以上,常于早晨起床后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仆,以40-70岁男性较多见,可因久病卧床身体虚弱或服用同时具有扩张静脉作用的降压药所引起。(2)症状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慢性营养不良,服用降压药等。(3)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40岁的妇性,多有家族遗传史,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则出现疲乏、健忘、头晕、头痛、心慌,甚至晕厥,或有心前区压迫感等症状。许多患者伴见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浮浅、胃口不好、脚肿等症状。这些表现为夏季气湿较高时更显突出。本病以体质衰弱者及女性为多见。但也有人并无明显异常的感觉。中医认为低血压是脾肾阳气亏损所致,治疗上注重温脾肾,升阳气。

自疗注意事项

(1)本病属于虚劳范围的病,故宜从整体上调理,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改善体质。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但要持之以恒。(3)起床时目花头晕严重,甚至昏倒者,欲起床前应先略微活动四肢,搓搓面,揉揉腹。起床时先至坐位片刻,再慢慢下床呈立位。睡床宜将脚部略垫高。(4)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可多食一些具有温脾肾、升阳气的食物,如鹿肉、狗肉、羊肉、公鸡、酒、胡椒、辣椒、生姜、韭菜、龙眼、浓茶、咖啡等。(5)多喝水,多吃汤,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少吃冬瓜、西瓜、葫芦、赤小豆等通利小便的食品,以保持血液容量。(6)检查一下是否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心脏衰竭等疾病。(7)多洗温水浴(40℃左右),以改善血循环。但每次时间不宜太长。(8)患者要振作精神,处处事事激励自己奋发前进,这样有利于病情恢复。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1)双龙补膏,每次服1匙,每日2次,早晨、下午开水冲服。(2)参桂鹿茸口服液,每次服1-2支,每日2次,早晨、中午温水送服。(3)生脉饮口服淮,每次服2支,每日2-3次,温水送服。

2.验方自疗法(1)生晒参粉25克、紫河车50克(粉末),混匀,每次服3-5克,每日2次,早晨、中午温水吞服。

(2)桂枝10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红参5克,开水冲泡代茶,每日1帖。(3)制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上午水煎顿服,每日1次。

3.饮食自疗法(1)狗肉2000克、制附子10克、肉桂10克、干姜10克。药另包,加酒、胡椒等调料小火炖熟。3-5日分次食完。(2)白酒500克,内浸白参50克、鹿茸5克,每次服25克,每日1-2次。(3)若干生姜去皮洗净,生服。常吃生姜对治疗低血压有好处,健康人口嚼生姜1克,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1.5kPa,舒张压升高1.9kPa。此外,可在菜汤、豆腐汤、肉汤、鸡汤中多放些姜末,平时用姜末泡开水当茶饮等等都对治疗低血压有好处。

4.外治自疗法炙穴。取百会、合谷、关元三穴。点燃艾条(或香烟)对准穴位,距离只要保持皮肤温热不烫。每穴15分钟。合谷穴:在食指和拇指并紧时,手背部虎口处肌肉最高突点上。关元穴:在肚脐到耻骨上缘作5寸算时,脐下3寸处。百合穴:在两耳尖连线的头顶正中点上。

低血压定义分类和症状

门诊时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病人:青年,女性,身体瘦弱,早晨起床时经常出现精神疲惫、四肢乏力,坐起时感头晕,眼前发黑、心慌,需在床上躺半小时后症状略有减轻,平时有头晕、乏力、尤其午饭后嗜睡,精神无法集中。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如何疾病,测血压75/40mmHg。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低血压病人,伴有明显的低血压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

什么是低血压?无论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那就会形成低血压,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大多为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据统计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①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如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②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③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低血压病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据国外专家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与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塞、心肌缺血、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低血压患者轻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主要治疗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喝水,多吃汤,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必须给予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发生。近年来推出α受体激动剂管通,具有血管张力调节功能,可增加外周动、静脉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郁滞,并能收缩动脉血管,达到提高血压,加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改善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乏力、易疲劳等症状。其他药物还有:麻黄素,双氢麦角氨,氟氢可的松等,中药治疗等效果和负作用有待进一步考察。(

低血压病人主要临床表现

低血压病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据国外专家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与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塞、心肌缺血、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对低血压患者注意询问以下情况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询问除低血压外,有无其他血管症状,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如无则考虑为原发性低血压。 2.询问有无急重症造成急性血容量不足或急性心功能减低、心排血功能障碍。 3.询问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有无高原居住史。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临床表现。有无代谢性疾病、脊髓病变。 4.询问低血压状态是何时发生的,与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体位有无明显关系。有无长期卧床病史。有无外科手术,外伤而导致自主神经损害的原因。 5.询问低血压发生的时间长短,临床表现与服用药物的关系。通过详细询问以上情况,能明确低血压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是否为急性低血压,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可能明确原发病因。 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均衡的饮食,培养开朗的个性,及足够的睡眠。所以低血压的患者,应过规律的生活。 低血压患者入浴时,要小心防范突然起立而晕倒,泡温泉也尽量缩短时间。 对血管扩张剂,镇静降压药等慎用。 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人:可以穿弹性袜。夜间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先宜活动四肢,或伸一下懒腰,这样活动片刻之后再慢慢起床,千万不要一醒来就猛然起床,以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也可以在站立之前,先闭合双眼,颈前屈到最大限度,而后慢慢站立起来,持续约10一15秒钟后再走动,即可达到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目的。 一、诊断:低血压的诊断不仅要看患者的血压水平,更主要的是观察患者有无伴随血压降低出现脑、心、肾等主要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因为长期单纯低血压而无任何症状者(尤其发生于年轻人)可以认为是一种生理现象,并无重要临床意义,只有那些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才应仔。细检查,找出病因并给予相应处理。 1、病史 病史对低血压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青年女性,血压低于正常,但无任何不适,尤其有家族遗传背景者支持体质性低血压的诊断;与体位变化相关的头晕、黑蒙等脑供血不足表现,在排除颈椎病或心律失常后应想到体位性低血压;黑(皮肤效膜色素沉着)、瘦(消瘦)、低(低血压、低血钠)是阿狄森病的特征;女性患者、怕冷、脱发、面色苍白、体温偏低、脉率缓慢同时伴有低血压者提示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另外,对于低血压患者尚应注意询问近期服药史,尤其是镇静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史。 2、体格检查 对低血压患者除了注意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外,尚应注意双上肢以及上、下肢间血压的比较测量,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除此之外,查体时还应注意患者面容。皮肤色泽、毛发分布、胖瘦、有无水肿等一般表现;心脏查体尤应注意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患者肢体感觉、运动以及共济运动功能等。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根据病史和查体可以获得患者低血压病因诊断的线索,但若确立诊断尚需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或特殊检查。如疑诊糖尿病者需进行血。尿糖测定,心血管疾病需经超声心动图甚至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 二、分类: 1、体质性低血压 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临床上主要见于体质瘦弱者,尤以20-40岁的女性多见,可有家族遗传倾向。多数体质性低血压患者虽有明显低血压,但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偶于查体时被发现。此类患者的血压偏低可自幼年持续至老年,甚至终身存在,并不影响患者寿命。少数患者可于劳累、

低血压的原因

饮食治疗一 ·加强营养,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 ·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 低血压的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预防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 ·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一,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 二,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此外,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提。 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四,为防止晕到,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样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 五,药物治疗,可选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及C,以改善脑组织代谢功能。 党参30克,黄精3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可连续应用。 党参20克,莲子15克,大枣10枚,糯米50克。 用法:先将糯米用水洗净,将药放水浸泡膨胀后捞出,与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烂,每日、晚各服一次,15天为一疗程。

甘草20克,桂枝40克,肉桂40克。 用法:将上药混合后,分3天,用开水冲泡当茶饮。 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组成】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4小时,顿服。 【适应证】体位性低血压。 中药处方(二) 【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低血压自觉劳累或登高时头晕、心慌气短。 中药处方(三) 【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低血压。 中药处方(四) 1.黄芪30g,人参、当归、何首乌、鹿角胶(烊化)、茯苓、附子、甘草各l0g。水煎服,1日1剂, 分2次服。 2.中药处方(五) 3.党参、黄精30g,炙甘草l0g。水煎,顿服,1日1次。 中药处方(六) 桂枝、甘草9g,桂心3g。每日1剂,开水泡代茶饮,50天1个疗程。 中药处方(七)

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12千帕(90mm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mm汞柱),65岁以上的人收缩压低于13.33千帕(100mm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mm汞柱)。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无自觉症状的原发性低血压可不予治疗。如果有晕跃等症状,可给予高钠饮食和药物治疗,症状性低血压应针对原发病因积极治疗。 低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其病是因气虚阳弱,心脉搏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气虚型剿:证见头晕眼花,身倦疲劳,气短乏力,食后腹胀,四肢无力,舌质嫩,脉弱。 2.阳虚型:证见经常头晕,喜热怕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沉。 3.气阴两虚型:证见心悸心慌,头晕头昏,气短,易疲劳,自汗,便于,舌质嫩红,脉细。 一、可选用的西药 1.麻黄碱:每次25mg,一日3—4次,口服。 2.泼尼松:每次10mg,一日2—3次,口服。 3.地塞米松:每次0.75mg,一日2—3次,口服。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气虚型: (1)补中益气丸:大蜜丸每次1丸,浓缩丸每次8丸,水丸剂每次6g,一日2—3次,用姜汤、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2)补气升提片:每次5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年老、年幼、体弱者酌减。 (3)六君子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黄氏健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阳虚型: (1)参茸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济生肾气丸:大蜜丸每次口服1丸,或水蜜丸每次6g,均为一日2—3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3)右归丸:每次1丸,一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3.气阴两虚型: (1)黄芪生脉饮:每次1以,一日2—3次口服。 (2)益心复脉冲剂: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 病因症状 一般认为上肢血压低于12/8kPa(90/60毫米汞柱)者为低血压。由于血压低,血液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向组织细胞送入氧气、营养并带走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根据其发生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体位性低血压:即由卧位突然变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收缩压下降2.67kPa以上,常于早晨起床后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仆,以40-70岁男性较多见,可因久病卧床身体虚弱或服用同时具有扩张静脉作用的降压药所引起。(2)症状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慢性营养不良,服用降压药等。(3)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40岁的妇性,多有家族遗传史,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则出现疲乏、健忘、头晕、头痛、心慌,甚至晕厥,或有心前区压迫感等症状。许多患者伴见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浮浅、胃口不好、脚肿等症状。这些表现为夏季气湿较高时更显突出。本病以体质衰弱者及女性为多见。但也有人并无明显异常的感觉。中医认为低血压是脾肾阳气亏损所致,治疗上注重温脾肾,升阳气。 自疗注意事项 (1)本病属于虚劳范围的病,故宜从整体上调理,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改善体质。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但要持之以恒。(3)起床时目花头晕严重,甚至昏倒者,欲起床前应先略微活动四肢,搓搓面,揉揉腹。起床时先至坐位片刻,再慢慢下床呈立位。睡床宜将脚部略垫高。(4)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可多食一些具有温脾肾、升阳气的食物,如鹿肉、狗肉、羊肉、公鸡、酒、胡椒、辣椒、生姜、韭菜、龙眼、浓茶、咖啡等。(5)多喝水,多吃汤,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少吃冬瓜、西瓜、葫芦、赤小豆等通利小便的食品,以保持血液容量。(6)检查一下是否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心脏衰竭等疾病。(7)多洗温水浴(40℃左右),以改善血循环。但每次时间不宜太长。(8)患者要振作精神,处处事事激励自己奋发前进,这样有利于病情恢复。 自治疗法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 mmHg)即为低血压。低血压可以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当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时,称为急性低血压,可表现为晕厥和休克;慢性低血压则指血压呈持续降低的状态。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大多为慢性低血压。) 血压低、血液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会影响向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营养以及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等,长期如此会导致机体功能大大下降。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 低血压会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生活质量。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其中多数与患者体质、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而与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有关的低血压称之为继发性低血压。 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体质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②体位性低血压 :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③继发性低血压 :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④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低血压 :高度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特发性或肥厚性心肌病等,由于血液输出量减少,常伴有低血压。无脉症是指由于主动脉弓的分支受累以致上肢缺血,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甚至测不到。临床诊断 对低血压患者注意询问以下情况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询问除低血压外,有无其他血管症状,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如无则考虑为原发性低血压。 2.询问有无急重症造成急性血容量不足或急性心功能减低、心排血功能障碍。 3.询问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有无高原居住史。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临床表现。有无代谢性疾病、脊髓病变。 4.询问低血压状态是何时发生的,与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体位有无明显关系。有无长期卧床病史。有无外科手术,外伤而导致自主神经损害的原因。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概述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又称为Shy-Drager综合征。是以自主神经系统为主的广泛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常伴有晕厥、出汗异常、阳痿、排尿异常,部分伴有帕金森病和小脑共济失调。见于15%~20%的一般老年人。其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许多老年人其体位变化时血压有大范围的变化,并与其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的高低密切相关。即当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最高时,体位性的收缩期血压下降最大,直立性低血压立位时收缩期血压下降320mmHg(2.7kPa)。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生理性直立性低血压在健康老年人,此型低血压日日有剧烈的变化,与老年人血压增高以及属老年人特征性的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体位改变反应的增强有关。它常为一般的低血压应激所诱发,例如血容量减低、服用降压药物、或排尿时所作的Valsalva 动作。二、病理性直立性低血压 1、周围自律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发生严重周围神经病变和其他终末器官损害;较不常见的还有淀粉样变性、维生素缺乏和伴发于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和胰腺癌的神经病变。2、药物直立性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应用了药物,例如用吩噻嗪、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高血压药。后者包括中枢作用(例如甲基多巴和可乐定)和周围作用(例如派唑嗪、肼屈嗪和胍乙啶)的制剂。由于心室舒张期充盈随年龄而减损,老年人依赖于足够的静脉回流来提供正常的心排血量。因此减少血液回流的药物尤其是硝酸酯和利尿剂常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许多药物在老年人即使用常规剂量也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三、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其特点为平卧位时基础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低,起立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断增高,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压反应阈值较低,即使在交感神经末梢释出的去甲肾上腺素少的情况下,对酪胺的增压反应仍增高。这些改变提示由于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突触后除神经支配过敏所致。临床表现一、生理性直立性低血压虽一般无症状并属脆性,但可能足以降低脑血流引起头昏或晕厥。长期卧床休息可进一步降低血压的内环境稳定,产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二、病理性直立性低血压常有症状。此型低血压常伴有体位性头昏或晕厥。急性直立性低血压最常有急性病引起脱水所致。在年轻病人中,立位时心率明显增快提示由于低血容量引起的,而非自律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立位性低血压。但在正常老年人中,心率增快常不明显,因此在低血容量引起的立位性低血压中可能不出现心率增快三、慢性直立性低血压病人常伴有自律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心率固定不变、尿失禁、便秘、不出汗、不能耐热、阳痿和易疲乏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躯体神经功能损害表现,如眼球震颤、构音困难、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全身乏力、锥体束征阳性及帕金森病和精神异常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排泄量可低于正常,但放射性核素标记研究显示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正常。肾上腺素释放在直立位时未见明显增多,部分患者醛固酮的活动障碍。 二、自主神经检查躯体出汗反应消失;冷实验测压反应消失;捏鼻吹张法正常人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但患者无反应;1%肾上腺素溶液或3%可卡因溶液滴眼,瞳孔反应异常。诊断老年人如申诉体位性头昏和轻度神志模糊,临床医师不能认为他就是患直立性低血压。应先让病人平卧至少5分钟后测血压和脉率,然后安静站立1分钟后测血压和脉率,继续站立3分钟后,再测血压和脉率。低血压反应可能在站立后立即或延迟出现。为了发现演出的低血压反应可能要延长站立时间或作倾斜试验。在开始治疗之前,应多次测量血压以确认立位性低血压的持续存在。鉴别诊断一、生理性和病理性直立性低血压病的鉴别病理性有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部分接受氯丙嗪等药物治疗的患者,可在体位改变时出现低血压和晕厥,根据病史可帮助鉴别。二、一般性晕厥通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疼痛、恐惧、排尿以及心脏疾患,晕厥前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晕厥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无明显后遗症状。治疗一、一般处理睡眠时,将床头抬高20-30cm,由卧位改直立位时动作要缓慢。下地直立后进行全身肌肉运动或穿用弹性的长袜或长裤,以促使静脉血液回流。二、药物治疗症状的病人不宜

低血压的诊断及治疗(山东医科大学)

低血压的诊断及治疗(山东医科大学) 李敏 I 摘要:低血压虽然对健康的危害不象高血压那样突然和急骤。事实上低血压和高血压一样可以遣成脑梗死,痴呆等疾病。据统计慢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为4%,老年人人群中可高迭lO%。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所以低血压也是病,必须充分重视。 1 分类及病因 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正常或较高水平上突然明显下降,多为继发性,继发于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腹泻、大出血、剧烈疼痛、过度失水等; (2)慢性低血压是指低血压伴有神经官能症和极度的营养不良。可分为三类:①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女性,与遗传有关。②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的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血液透析、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③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这种类型低血压多是某些急慢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所以临床上也叫做症状性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2 诊断 成年人上臂血压低于90/60mmHg,老年人低于100/?0mmHg 可诊断为低血压。低血压病人病情轻微时,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船、晕车等,以及情绪自控力差,反应迟钝或精神不振,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长此以往可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诱发和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患者可出现每当交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死,心肌缺血。 3 治疗 3.1 一般治疗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喝水,多吃汤类食品,每日食盐略多于正常人。若是继发性低血压,就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只有原发病治愈了,低血压才能得以纠正。对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则在起居和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小心谨慎,避免因血压突然下降而发生摔伤等意外 3.2 药物治疗 用于重者伴有明显症状者:(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具有血管张力调节功能,可增加外周动、静脉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及相关仰卧位高血压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及相关仰卧位高血压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 共识解读(最全版)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nOH)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多见于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关于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尚无相关循证指南。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和国家帕金森病基金会于2017年1月推出了针对nOH及相关仰卧位高血压的诊治专家共识[1],该共识基于专家经验和目前可用的最佳证据,对nOH的筛查、诊断与治疗,以及相关仰卧位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提出了具体、实用、可操作的建议,本文试择要点加以解读。 一、nOH的筛查与诊断 nOH主要见于患有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或外周神经疾病的患者,前者包括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单纯性自主神经衰竭以及路易体痴呆等疾病,后者则包括糖尿病、淀粉样变性、HIV等。共识认为,对于此类患者,以及虽无上述疾病,但存在体位性头晕、晕厥或跌倒史的患者,均应进行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的常规筛查。此外,对于虚弱的或服用多种药物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即使无上述病史或明显症状,也应视为OH高风险人群而进行常规筛查。共识罗列了围绕直立性低血压症状(如直立性头晕、黑矇、跌倒等)展开的10个筛查问题(参见原共识表1),只要对任一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均视为筛查阳性。

表1 OH/nOH的药物治疗建议 对于筛查阳性的患者,共识建议采用逐步方案诊断nOH,包括:①在诊所内进行标准的卧立位血压和心率测量;②家庭监测卧立位血压和心率;③筛查可能导致OH的药物;④排除可能导致OH的其他原因;⑥nOH 的专科检查。OH的定义参照现行指南,即站立或头高位倾斜3 min内收缩压持续下降至少20 mmHg或舒张压持续下降至少10 mmHg;但对于仰卧位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放宽至收缩压降低30 mmHg或舒张压降低15 mmHg更为合适[2]。发生OH的原因各异,作为OH的亚型,nOH 主要由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体位变化时无法完成充分的反射性调节(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而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共识并未提出一个明确的nOH 诊断标准,而是在OH的基础上,通过排除药物和其他心源性、血管性或医源性病因,结合专科检查结果(各种自主神经反射试验、催汗功能试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测定等)而形成nOH的综合性诊断。共识指出,测量卧立位心率变化有助于鉴别OH与nOH,若OH患者在站立3 min内心率增加<15次/min,提示可能为神经源性,但仍需结合具体情况。而对于nOH相关专科检查的选择、实施和结果评价,共识未予详述。确立nOH 的诊断后,共识还建议对症状进行分级,以确定将患者由初级保健医师转诊至专科医师的时机。

2019年血压正常范围及低血压高血压防治

2019年血压正常范围及低血压高血压防治 2019年血压正常范围及低血压高血压防治【人的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低血压、高血压防治】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 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 mmHg,舒张压85-89 mmHg;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 (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舒张压≥110 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 mmHg。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男女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低血压的防治 临床上,有些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总是问是不是贫血,而检查出来,血色素正常,血压低于90/60mmHg(65岁以上的人低于100/ 60mmHg),应该是低血压。低血压与贫血不能划上等号,它不是血量太少造成,而与血液黏稠度、血管老化、血管弹性缺乏有关。 中医无‘低血压’这个病名,多属于“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病多见于脾胃虚弱者;脑力劳动者;或脆弱的老年心脏病人。认为多由于气虚阳虚,阴血亏虚或气阴两虚所致。气虚阳虚心脉鼓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心脉失养;阴血虚亏,血脉不充也致心脑失养,或由肾阳虚,脑髓空而致头晕,眼花甚者晕厥;气阴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而发头晕,耳呜,畏寒肢冷,腰酸腿软,不欲饮食,疲乏无力,临床伴有低血压等症状。 要预防低血压症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二,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此外,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压。 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高血压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四,为防止晕到,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样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五,药物治疗,可选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 及C,以改善脑组织代谢功能。低血压病人怎样选择饮食? 治疗低血压病,饮食疗法也是治疗本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渐提高病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

低血压分级标准

低血压分级标准 低血压,是指血压在正常范围下限之下。但是如何判定低血压的 程度呢?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和护理,医学界制定了低血压分级标准。下面就来为大家一一讲解。 第一级低血压:Sys≤90 mmHg,Dia≤60 mmHg Sys是指收缩压,Dia是指舒张压。若患者的收缩压小于等于 90mmHg、舒张压小于等于60mmHg,在医学界被认为是第一级低血压。 患者的身体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疲劳、心跳加速等不适症状。 第二级低血压:Sys 90~100 mmHg,Dia 60~65 mmHg 当患者的收缩压在90~100mmHg,舒张压在60~65mmHg之间时,医生会诊断为第二级低血压。患者将会出现血压下降、头脑混乱、心跳 加速、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出现心脏骤停等 危险情况。 第三级低血压:Sys 50~90 mmHg,Dia 35~60 mmHg 第三级低血压一般是指患者的收缩压在50~90mmHg之间,舒张压 在35~60mmHg之间。患者将会出现严重的低血压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尿频、口渴、起搏器不适等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更好的 治疗和处理,还会引发意识丧失等严重后果。 在低血压分级标准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大小、脉压、心率等因素进行评估,从而得出低血压的程度。而患者在日常 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自我监测来提前发现低血压的情况。 总的来说,低血压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在治疗和护理方面也 需要针对患者不同的低血压分级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患者在 发现低血压的情况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并按照医生的指 导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锻炼、保证充足休息、合 理饮食等,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低血压的原因和症状及治疗方法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低血压的原因和症状及治疗方法低血压的治疗 方法 目前对高血压有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但对于低血压却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认为,血压低于90/60mmHg就算低血压了。那么,引起低血压是什么原因呢?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下面一起随WTT来看看吧。 低血压的致因 1.心脏疾病 罹患心不全、心肌梗塞、大动脉瓣狭窄症时,都会影响心脏搏出血液的功能,使心脏输送血量减少,以致循环障碍而引起低血压。 2.暂时性大失血 因手术、外伤的大量出血,使体内循环的血液量骤减,而引起暂时性低血压。 3.末稍血管扩张 因细菌或毒素侵犯末稍血管,使血管失去收缩功能,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产生循环障碍性低血压。

4.甲状腺机能低下 甲状腺机能减弱时,会出现气力减退、身心疲惫、畏寒、皮肤乾燥等现象,而引起内分泌障碍性低血压。 5.艾狄逊氏症 罹患此症会影响副肾皮质荷尔蒙的分泌,使患者出现皮肤变黑、恶心、呕吐及低血压等症状。 低血压的症状 (1)疲乏、无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过度所致。这种疲乏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过多的肌肉收缩不协调,而不恰当地消耗肌力所致。 (2)头晕: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重者可以失神,甚至倒地,常在突然改变,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此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头痛和头晕可能与血压低致脑灌注不足有关。

中药治疗低血压100例病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低血压100例病临床观察 良明 摘要:目的:观察九制黄精饮治疗低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1O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1,用安慰剂治疗;治疗组50~,1,口服九制黄精饮,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升压作用有效率为88%,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九制黄精饮治疗低血压病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低血压病;九制黄精饮 低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九制黄精饮对低血压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I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心脏学》诊断标准fIl,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引判定血压恢复疗效标准。临床控制: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收缩压上升>~20mmHg,舒张压上升≥10mmHg。显效:治疗后血压基本恢复正常,收缩压上升<20mmHg,≥10mmHg;舒张N<10mmHg,i>5mmHg。有效: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改变,但未恢复正常,收缩压上升>5mmHg,<10mmHg;舒张压上升>3mmHg,<5mmHg。无效:治疗前后血压无改变。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证候积分减少≥90%为临床控制;<90%,≥60%为显效;<6O%,≥30%为有效;<3O%为无效。 1.2一般资料:100例均系我院心血管科住院及门诊患者,病例

选择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排除病例:年龄l8岁以下或9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妇女、急性心脑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病窦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衰竭、休克,DIC等病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O例,女性3O例,平均年龄33.54岁,治疗前平均收缩压86mmHg,平均舒张压55mmHg;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3.60岁,治疗前平均收缩压85mmHg,平均舒张压54mmHg。两组患者基础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_3治疗方法:治疗组I:1服九制黄精饮,组方:黄精15g、百合10g,大枣,枸杞等,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用法及用量同治疗组。连续服药3周为l疗程。治疗过程中观察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等症状及舌脉情况并给予记分。每隔2天测同侧肱动脉血压一次,采用专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专人测量,每次测量取值两个,记其平均值。 1.4观察指标: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前后血压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5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低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据现代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病率是人群的10%t41。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了。对人体的危害不亚于高血压,而且目前对该病的研究较少,无特效疗法,因此低血压病的防治亟待深入研究。低血压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劳累过度,或突然大失血,致血脉空虚,气血亏虚,心脉清窍失其充养【5]。九制黄精饮由

直立性低血压

最全解读:八大角度玩转直立性低血压 2015-10-21 20:07 来源:丁香园作者:PeiChOngZhe 字体大小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功能紊乱,合并或者不合并潜在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应该满足从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时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舒张压持续下 降超过20/10 InmHg等条件。OH的发病率和年龄有关,<50岁的人群发生率约为5%, >70岁的人群发生率约为30⅜a OH可能是髙血压、心衰、冠心病的伴随症状,可导致残疾、晕倒、外伤等,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尽管症状轻微或者无症状,OH也可能增加心梗、卒中、心衰和房颤的发生率。 OH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尤英见于直立时心血管系统调Vf异常。反映了交感神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的退化,或者交感传出反射弧的异常。OH是晕厥的第二大病因,占所有晕厥患者的15⅜o主要影响老年人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或者高血压患者。OH目前常常被误诊,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增加的原因。OH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但是目前均疗效不佳且并发症较多。近期FabriZiO RiCCi博士等系统的阐释了OH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文章发表在JACC上。 血压的调节 心血管系统血压的调节主要是血压缓冲和阻止心血管重构等代偿性调节。血压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心I血管、肾脏、和内分泌系统等。外周血压主要是调节组织血压,通过外周分泌调节因子,包括花生四稀酸、一氧化氮、内皮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来维持外周血流和代谢。中心血压主要通过改变心输岀量和血管张力来维持直立血压。 这些过程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来调盯。交感神经系统在维持动脉血压水平和心输出量方而起关键作用。尽管有些血管床的舒张受到胆碱能调节,但是相较于心脏方面,副交感神经系统对血管的调节几乎可以忽略。 调宵包括短时调节和长期调节。短时调盯是一种反馈机制,血压刚开始下降时,即能迅速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使这些区域发放到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性冲动的频率和速率减少,反射性地使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释放到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疑增多,作用于周围血管和心脏,导致小动脉收缩和心率增快,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长期调节涉及英他方面,主要是肾脏分泌一些激素,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等。 直立姿势的病理生理 人体直立时受重力影响,约有500 ml的血液淤积横膈以下,回心血量减少。导致中心血压快速下降,随之心室负荷、每搏输岀量、平均血压下降。血管系统方面,压力和姿势无关, 起涮廿作用的是静脉流体压参考点(HlP)O人体内,静脉HIEP大约位于横膈水平,而动脉HlP位于接近于左心室水平。静脉HHP是动态的,受静脉容受性和肌肉活动的显著影响。 站立时下肢肌肉收缩,在静脉瓣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单向间断血流,此时静脉HlP向右心房移动。呼吸也会增加静脉回流,因为深吸气会导致胸腔压力下降、腹压升高,这降低了由于压迫酩、股静脉导致的逆流。站立时迅速激活神经调节系统,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交感神经系统主要由机械感受器调节,较少的受化学感受器调节。 动脉压力感受器(高压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感受冲动,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将冲动沿着舌咽神经传递至延髓舒缩中枢;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将冲动沿着迷定神经传入脑干舒缩中枢,主要位于孤束核。心脏方面,舒缩中枢反馈回来的信号沿着迷走神经传递至窦房结,窦房结受到相应刺激后发生相应改变。舒缩中枢然后将部分信号传递

低血压的鉴别诊断

低血压的鉴别诊断 在众多疾病中均有血压的变化,且其相对于患者其他临床征候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测量性、量化性等特点,故血压监测是临床实践中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对于观察和评价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简单地根据血压计读数,即可判断患者是否有低血压。这看似轻松。但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仅仅满足于发现并治疗患者所表现的低血压还远远不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常常是某一种潜在疾病的外在表现之一,而这种潜在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要大于低血压症状本身。所以,发现患者有低血压时,应以其为线索,结合各类临床资料,进行缜密的鉴别诊断,溯源求根,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本章内容即在这方面做初步的探讨。 第一节低血压的形成机制 1. 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详见(高血压章) 2. 影响动脉血压降低的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 2.)心率减慢。 3.)外周阻力减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失调 3. 病理性低血压的分类 1).心输出量减少 (1)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a.心肌“泵”机制缺乏或减弱、肌肉无力、萎缩等 b.静脉瓣无力、静脉曲张、梗阻等 c.心包填塞、左房粘液瘤、缩窄性心包炎 (2)血容量绝对减少或相对减少 a.相对性:药物或疾病(如静脉血管瘤)引起容量血管扩张 b.绝对性:失血、脱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所致的血管内液体外渗,大量利尿、出汗、腹泻、呕吐 (3)心脏功能受损 a.心肌病变:心肌梗塞、心肌炎和严重的心力衰竭 b.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室颤 c.流出道梗塞: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肥厚性心肌病 d.颈动脉窦综合征(心脏或迷走神经抑制型) (4)血液重新分布:而大量抽出腹水或者胸水可能导致血液重新分布,重要器官缺血。 2).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1)神经功能障碍 a.交感神经传入性损害:脊髓结核、多发性神经炎 b.中枢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脑血管硬化、肿瘤、脑干病变、各种脊髓束病变 c.交感神经传出通道损伤:脊髓病变、多发性神经炎、某些慢性特发性低血压、交感神经切除 d.服用镇静剂或抗抑郁药物:氯丙嗪、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e.酒精中毒 (2)降压药物的作用: a.肾上腺素能物质消耗剂或受体阻断剂:甲基多巴、胍乙啶 b.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 c.抑制血管收缩功能: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 (3)血管反应性障碍

低血压状态的鉴别诊断思路

1.血压的正常变异范围相当大,不易以一个数值代表不同年龄、性 别、体质的人的正常血压。一般认为,成年人肱动脉血压低于 12.0/8.0kPa可视为低血压。但不少人经常处于临界血压状态,却 安然无恙,从临床角度来讲,并无重要意义。正常人24小时内最大压差可达5.33kPa,故应在不同日内的同一时间多次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血压。 2.病史的考察在低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占核心地位。动态血压 监测的价值远大于孤立的一次检查。在动态血压监测中,需要了解一定时间段内血压本身变化的趋势以及血压——体位、血压——行为、血压——情绪、血压——服药、血压——伴随症状等等相关因素之间联系。通过对病史的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潜在病因。 3.相对而言,收缩压可以反映左心室收缩力的强弱以及排血量的多 少,而舒张压更多的与外周阻力减小、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失调有关,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不同步下降时,应根据以上规律区别对待。 4.在低血压的诊断中应首先出外急性低血压,因为这将涉及到是否 应该立即实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如果患者突然发生晕厥或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皮肤苍白、四肢湿冷,肢端紫绀、

浅表静脉萎陷、脉搏细速、反应迟钝及尿量减少等),常常提示急性或者危重性低血压。遇到这种情况,切莫舍再纸上谈兵、按部就班地寻找“病因”,当务之急是针对威胁患者生命的病症开展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再去仔细寻找病因。 5.容量性和心源性低血压因常有明确的病史和体征,故诊断一般不易混淆。但药物性低血压则很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因此,在诊断中,应仔细了解患者在近期内服药情况,包括是否服用过降压药物,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及抗震颤药物。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头晕、头痛等症状非但不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趋势,甚至出现体位性头晕,应首先考虑药物性低血压的可能性。 6.下列容量性低血压很容易被误诊或延缓诊断,体内在潜在的出血或者大量出血还未排出体外时,如宫外孕的腹腔出血,出血潴留在胸腔内或出血滞留在胃肠道内。所以对不明原因的突发性低血压伴面色苍白、脉细速者,均应及时考虑到有该原因的可能。超声,体腔穿刺检查或肛门指诊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7.急性低血压可是肾脏血流量发生急剧的灌注不足,从而引起明显的尿量减少。这一临床表现可与慢性低血压相鉴别。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和防治急性低血压所至的肾功能衰竭,记录患者尿量变化,

低血压治疗方法2

低血压 开放分类: 低血压是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正常的总称。一般来说按常规测量法,测得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12.0/0.8kPa)时,可称为低血压。正常血压有昼夜波动,24h内最大差值可达40mmHg(5.33kPa)还有季节性波动,故应在不同日的同一时间多次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血压,方可对低血压做出判断。 目录 低血压- 概述 低血压(点击查看更多) 所谓低血压,是指动脉血压的(俗称高压)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俗称低压)低于8千帕(60毫米汞柱)。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的侧压力。 血压分收缩压和舒张压。当心室收缩向动脉射血时,血压升高,其最高值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其最低值为舒张压。 成人正常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也称为低血压。 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多为慢性低血压,即血压长期偏低,并伴有头晕、、乏力、易疲劳等症状。 据统计,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达10%。

低血压- 发病原因 体位性低血压 原发性低血压(亦称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情绪不稳,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因、心肌张力减弱,血管壁弹性降低所致,有头晕、心跳、乏力的感觉。继发性低血压常继发于急性、、发作、、胃出血、、中风等病症中。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继发性低血压,如结核病,慢性肝病,肾病,重症等。 体位性低血压(亦称直立性低血压)常见于体弱之人,调节功能差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等)所引起,临床上有眩晕、眼前发黑、出汗、心悸,甚至猝倒等表现。功能失调所致的低血压常由于低钠、血容量减少、心搏减少等引起。排尿性低血压多因夜间膀胱胀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随之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常致突然晕倒,神智不清,造成一过性低血压昏厥,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2—3min恢复正常。 低血压- 疾病机理 交感神经兴奋性 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排血周围阻力和循环血量三个因素,三者之间相互适应偪湘皽逇错绛簼虈,互相协调才能保证血压的相对稳定,这种协调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完成。无论何种因素造成上述三种因素之一或多个功能发生障碍或使其协同作用受损必然导致血压的异常变化,如心脏排血减少、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循环血量不足引起血压降低反之引起血压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