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_大陆政策_周颂伦

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_大陆政策_周颂伦

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_大陆政策_周颂伦
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_大陆政策_周颂伦

日本侵华大陆政策研究

编者按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界曾有一段研究日本大陆政策的热潮,认为其源于《田中奏折》,内容是: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日学者间对《奏折》真伪的论争亦再度升温,部分日本右翼分子乘机大肆否认侵华的历史。事实上,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侵华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其将岛国发展为大陆帝国的强蛮意志。《田中奏折》言中了日本的侵华步骤,这不仅为识者所同见,更为史实所明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真伪不应影响日本大陆政策研究的持续和深入。此为刊发本组文章的原因之一。之二, 1937~1945年是大陆政策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此间日本多种政略齐施,如军事占领、对基层社会的政治控制、经济抢掠等等,妄图彻底灭亡中国。检讨学界研究日本侵华史的现状不难发现,一些具体领域的诸般研究并未归结到大陆政策的框架内及层面上。为此,本刊特刊发“日本侵华大陆政策研究”专题,着力于阐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从不同角度探讨大陆政策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台湾的实施及其危害,以期引起中日学界的关注。

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周颂伦

对日本大陆政策的论述,在我国已沉寂多年。检讨一下大陆政策的研究史,不难发现我国学者在其形成与15年侵华战争的研究上着墨颇多,而对于其怎样由“隐蔽政策”逐渐被变成“公开政策”过程的研究,似乎留下了过大的余白。此外,大陆政策是一种综合体现近代日本国内外政策最终意图的政策,将其单纯归纳为外交政策,显然有些偏颇。由是,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阐说,以求教于识者同行。

田中奏折

被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作为中国近代史基础教材用于授课的几本《中国近代史》,都曾这样写道:“明治初年就制定了`大陆政策',第一步征服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满蒙';第四步征服`支那';第五步征服全世界。”如所熟知,这种“五阶段”说源自于《田中奏折》。《田中奏折》这样写道:“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中略)这是明治大帝的遗策,也是我日本帝国存立上的必要大事。”①几十年来,人们是在一种通俗化的状态中理解大陆政策的。

迄今为止,在我国相关研究领域内从事工作的大多数学者,都确信《田中奏折》是真实的,由此

150

而推论的大陆政策及“五阶段”说是合乎逻辑的。对此,著名日本史学者邹有恒在《对蔡智堪取得田中奏章的质疑》一文中提出了疑问。其理由是: (1)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时没有认定这个文件。(2)按王家桢言,奏章是由蔡智堪从东京分批寄来的。而蔡智堪是通过民政党干事长床次竹二郎与内大臣牧野伸显伯爵的介绍,潜入皇宫用两夜时间抄录的。然而,从1928年日本的政局形势验证,这是不可能做到的。(3)按蔡的记述,具体的内应应是助其潜入皇室书库的书库职员山下勇。但据史家调查,在当时的皇宫职员录中并无该人姓名。

(4)蔡抄录的文件中有许多浮夸与差谬之词,不足信凭。②而早在邹文发表之前二十余年的1963年,日本学者稻生典太郎在《“田中奏折”的两三个问题》中,从《奏折》的语气、用词等方面入手,指出了谬误,认为《奏折》是伪造的。③对此,大部分日本学者持赞成意见。

我国对大陆政策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段热潮,正是在《田中奏折》真伪说争论中悄然熄火。这反映了将《田中奏折》作为大陆政策的本体进行研究的取向。笔者认为邹文提出的一些见解是贴近史实的,稻生氏的观点也难以反驳,所以对《奏折》是否确实存在,主张持谨慎态度。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奏折》之真伪与大陆政策是有一定联系的两桩事情,因《奏折》真伪之辨而影响对大陆政策研究的持续深入,是令人遗憾的。

大陆政策作为近代日本国家的基本政策,本来是可以在政府文件、外交文书或陆军参谋本部及海军军令部的战略计划、国防方针文书等中见到。由于很难在这类资料中见到,故人们对《田中奏折》怀有莫大的关心。据现行刊发的研究资料, 1936年之前日本国家级的正式公告文书中,还没有见到这一用语,惟有“大陆”、“中国大陆”、“满蒙政策”、“对支政策”等语。“大陆政策”的首先被使用,当在日本政府军队官员的私人文书中,而田中义一则可能是最初使用这一用语的日本人。1906年,依陆军元帅山县有朋之嘱,陆军中佐田中义一写了一篇《随感杂录》,总结日俄战争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军事提出预见。这份《杂录》经陆军大臣寺内正毅上呈山县,成为山县1907年主持制定《帝国国防方针》的基础材料。《杂录》这样写道:“大陆政策作为日本战后的国策,在政治策略与军事战略一元化的原则下,决定国防方针,并据以确定所需兵力和装备。”④

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上台之后,“大陆政策”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正式文书中。五相会议的决议《国策之基准》这样记载:“以冀望满洲国健全地发展和日满国防之安全,消除北方苏国之威胁同时防备英美,实现日、满、支三国的紧密提携,谋图我经济的发展,作为大陆政策之基调。”⑤

在数量极为庞多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政策”这个用语究竟何时出现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并非易事。但结果却是在1936年《国策之基准》中首现。若我们以此为准判定此时大陆政策才最终成型,岂非贻笑大方。依笔者所见,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国家各个不同时期、各类各项政策颁布施行的最高目的和最高政策意图,是近代日本国家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将岛帝国发展为大陆帝国的强蛮意志,而非具体的政策。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的出现,为许多学者认定乃日本法西斯上台的标志,“大陆政策”出现在国家政策基准的文件中,正好说明它“恰到好处”地从各类政治人物的盘算及在此前各项具体政策意图中的“隐蔽”地位一举公开化而已。由是,研究大可不必拘泥于“大陆政策”在近代日本国家级文书中到底何时首次出现。不如着眼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梳理缕述,抓住其在各个时期的不同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军事战略、外交政策、政府财政、社会思潮等诸问题,以及殖民性质的铁道、金融、贸易、人口、文化等诸政策,都构成为大陆政策研究的丰富材料,其中军事战略又是其最基本的性质。至于《田中奏折》真伪之辨,虽然不管在学问研究抑或在现实政治中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但《奏折》有真伪,而大陆政策则是确凿可考的,两者之间孰重孰轻孰大孰小,是泾渭分明的。况且,《田中奏折》说中了日本的侵略步骤,为识者所同见。

形成期(1868~1894年)

关于大陆政策的形成,史学界虽然存在着一些歧见,但认为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大陆

151

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政策已经形成,是一种有力的观点。其根据是:

1.鼓吹向大陆扩张国权的侵略舆论,达成一个高潮。在理论上,有福泽谕吉的《脱亚论》和德富苏峰等人宣传的《大日本膨胀论》;在行动上,则有头山满、平冈浩太郎、荒尾精以及内田良平领导的“玄洋社”组织的大陆浪人的非法活动。在社会各阶层包括大部分不明真相的国民一片情绪激动的叫嚷声中,1890年成立了由政府要员、大陆浪人和从民权派倒退到国权派的中江兆民、大井宪太郎等人三方联袂的殖民主义团体———“东邦协会”。

2.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提出了向大陆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在1890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转化为赤裸裸的行动,要求政府免收棉纱输出税和棉花输入税,⑥以“依靠政治势力,打开局面”⑦。

3.以清朝为假想敌国的大陆作战军备,分为陆军、海军两步,分别在1888年和1893年先后完成。⑧

4.推行“大陆政策”的主体势力即军部的势力,在1889年宪法颁布后,基本形成。在统帅权独立和帷幄上奏权的保证下,军部成为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特殊权力系统。

5.围绕远东地区的控制权,英俄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原该地区的传统势力中国清廷正如夕日西坠,病入膏肓,愈益贫弱。此正是大陆政策形成的国际条件。

最后,当军部势力的总后台,指导陆军并带动海军完成大陆作战军备的山县有朋就任首相后,提出了将朝鲜作为日本“利益线”的施政演说,又是山县有朋于1894年7月,向天皇秘密上奏,认为朝鲜是日本通往东亚的大道,而后横断中国直达印度,日本要做“东洋盟主”⑨。

如果说,上述的这些“指数”构成了实施大陆政策的“临界点”,那么则必须认识到,这个临界点是同近代天皇制国家的最终定型一并形成的。从江户末期吉田松阴的“失之于欧美,补之于满蒙”⑩,佐藤信渊主张以日本之力“混同”世界的“混同秘策”1,到明治初年明治天皇在宣读《五条誓文》的同时发布的《御宸翰》中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12,最后归结于山县有朋的“生命线”与“利益线”演说,固然是一脉相承的思想路线,但是其中仍然有一些过程不能忽略。

这是因为,在明治初年类似“大陆雄飞”的思想在不少政要的言论中可以找到,但内治优先和修改条约仍是明治新政府的首要课题。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各国回国后,遏制了以西乡隆盛为首的不满武士集团的“征韩论”,在国内大力推行“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诸政策,以期培植“内力”;对外则在知晓短时间修约无望的前提下,极力笼络英国,以解决当务之急整理“周边事态”。按岩仓具视的判断,“萨哈林令人担忧,虾夷地可能被夺去”13,而对朝鲜也应在“鲁西亚人尚未出手之前,由日本出手”保护之,确定了桦太第一朝鲜第二的缓急程序,而“支那仅仅乃贸易之利润而已”,暂时尚未进入敌国之列。14外务省随之决定了外交的原则为:(1)朝鲜(交际);(2)柯太(谈判);(3)清国(缔约);(4)异宗(禁止)。15这也是1871年日本与清朝缔结《中日修好条规》的背景之一。

既然北地紧急状态因俄罗斯而起,故桦太内地论、放弃论、优先论、收买论一时蜂拥政要言路。但旋与清朝之间相继发生琉球与台湾的争执,朝鲜也明确表示依旧例袭用宗藩关系。1873年3月,北海道开拓长官黑田清隆主张,宜模仿俄国出售阿拉斯加于美国,弃名就实,专务北海道开拓事业。16这条建议引起共鸣,成为1875年5月日俄签订桦太·千岛交换条约的端绪。避强而择弱,此后日俄紧张事态缓和,清朝成为日本设定的第一敌国,朝鲜成为日本急欲一口吞噬的利害之地。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明治政府在政治上完成天皇制国家的建设,军事上快速发展海陆军军备,经济上劝导各类产业,财政上大肆发放军备国债,文化上编制灌输《教育敕语》和《军人敕语》,悻悻然以一举外扩而后快。

1880年11月参谋本部长、陆军中将山县有朋著《邻邦兵备略》一书,此书1881年、1882年两度再版,因是直接阐述国防方针的著述,并呈奉明治天皇审读,在尚未有国防方针的明治初期堪称为日本最早的国防方针和军事战略计划的文件。在该文件中,山县称“清国正在改变昔日的姿态(指洋务———笔者),故东亚的形势已不许犹豫,万国公法不足凭恃,形势之急乃兵备之要”。文中详尽

152

江海学刊2004.1

地叙述了清朝的陆海军兵制及兵力配备、将领姓名及所辖部队驻区,还列举了英领荷领殖民地、西伯利亚、朝鲜、安南、暹罗、缅甸等地的军事形势。但再版三版时唯有清朝一国而省略了其他各国。山县强调,遭受“圆明园败绩”的清朝,致力于洋务,改革兵制,已非“咸丰同治之清国同日而语”,故退则日本最后的“防卫线在于壹歧、对马、隐岐、佐渡”乃至“东京湾”,而进则在于“确立远大计划”。清朝是日本的假想敌国,而俄国则是接踵而至的敌国,所以应当将清国当作“堤防”来使用。17可以认定,1880年陆军首脑山县已经基本确定了对中国作战的战略计划,1889年时发表“利益线”、“生命线”演说时,不过是将烂熟于心已历十年之久的政策计划宣布一下而已。换言之,即1880年时大陆政策已初具轮廓。

朝鲜政策(1894~1906年)

在日本被称之为“日清战争”的中日甲午战争,从其结果来看,似乎是一战而确定了日本的抑或淘汰了中国清朝的东亚霸权,因而区分了两国此后不同的命运。但从战争的准备过程来看,却是积贫积弱的“老大帝国”因对北洋舰队的过大自信,被被动地拖入战局,从而无奈地接受了后进帝国以用心深久的算计安排的宿命。

日本认为英国是世界霸权的枢轴所在,陆奥宗光外相指令正在同英国谈判的驻英公使青木周藏,不惜对英国妥协,做出“战略上的让步”,即不仅同意英国仍以租借形式占有居留地,再加之以优遇税案,而且明确表示不与俄法合作以免使英国在东亚地位受到挑战18,使英国许诺同日本修改条约。此后,陆奥将玄洋社首领的野半介同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会同一室,约定去朝鲜“放火”滋事,19为开战寻找借口。

1894年7月16日,“远胜于打败清帝国之大军”20的日英新约在伦敦签约。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击沉“高升号”,随后在黄海海战,旅顺攻击和威海作战中,彻底击溃了清军。

当战事尚在进行之际,御前会议便决定了媾和的方针,(1)朝鲜独立;(2)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湖,赔款;(3)修改通商条约。同时,驻朝公使井上馨向陆奥宗光提出了具体的对朝政策,即:(1)连结汉城釜山、仁川、义州间的铁路铺设权;(2)电报管理权;(3)军港租借;(4)海关监督权;(5)划定居留地;(6)以朝鲜全国地税为担保,贷给李朝朝廷500万日元,21等等,力图全面控制朝鲜。

日本以武力一举排除了清朝在朝鲜的宗主权,随即占领台湾。1898年4月又迫使清朝总理衙门签署福建不割让换文,即整理了“周边”局面,构建了向大陆进一步扩张的战略态势。

毫无疑问,这一态势的基本立足点是朝鲜经营,这与沙俄的远东政策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三国干涉还辽之后,俄国加紧在朝鲜扩大势力,在森林开采和航行权上一举取清朝而代之。对此,在日本国内形成了伊藤博文的对俄协调案与山县有朋的对英协调案的对立,伊藤方案于1901年12月被元老会议否决。翌年1月日英之间便签署了“日英同盟条约”,这份以俄国为对象的密约,成了1904年日俄战争的国际背景。同年5月由元老会议和内阁会议决定的《对韩措施纲要》以及8月的《日韩协约》,一方面使朝鲜的外交权、财务管理权、通信通讯管理权置于日本的“保护”之下,另一方面表达了日本对俄开战的决心。打败了清朝和沙俄后,日本于1907年7月签署第三次《日韩协约》,彻底地实现了朝鲜政策的全部目的。

“满洲”与中国政策(1906~1931年)

日俄战后,“满蒙”已毫无遮蔽地暴露在日本的继续扩张计划面前。清朝的软弱,沙俄的后退以及其他列强一时难以实质性介入,“满蒙”南部确实成了“空白”地域。1905年12月的《关于满洲的日清条约》,迫使清政府认可:原沙俄控制的“南满”地区即旅顺、大连与南满铁路,划归由日本租借。至此,大陆政策分为“满洲”政策与中国政策,真正由“周边”整理转向大陆实施。

1907年4月,山县有朋主持制定了日本国家第一次《帝国国防方针》。《方针》在论及《开国进取国是》时称:“今后必须愈益努力遵循此国是,图谋国权扩张,增进国利民福。”为此,“虽则必须面向世界多方经营,但其中保护在明治三十七年至三十八年战役中牺牲数万生灵,耗费巨额财产方

153

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得以在满洲和韩国扶植的利权,以及在亚洲南方与太平洋彼岸持续扩大的民力之发展,自不必多言。不断扩张这些权益是为帝国施政之大方针。”关于“帝国之国防”则明言“维持和扩张大陆的利权乃国防之至上目标”2。由此,循“国是”※“帝国施政之大方针”※“帝国之国防”演进的国防方针,规定了此后日本将朝着“将在满鲜的利权,作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的大陆帝国方向推进发展”,为此将履行攻势国防之国防政策。1907年拟就的国防方针,正式地表达了日本欲将岛帝国建成大陆帝国的国家意志。

关东都督府、驻奉天总领事馆、国策会社“满铁”,构成了“满洲”三头政治。“满洲经营”首先考虑的是俄国。山县有朋在奉天会战后提出《政战两略概论》和《战后经营意见书》,认为俄国所受打击甚小,必须提防其发动近期复仇战之可能。23因此,俄国依然成为第一敌国,清国是第二敌国。

确立“满洲经营体制”是“满洲政策”的主体,铁道又首当其冲。在田中义一为山县有朋起草的国防方针的草案中,铁道是被作为对俄作战的军备的一部分来考虑的。控制从釜山经朝鲜半岛直达奉天的铁路线,具有极为明显的战略意义。此外,作为殖民经济的经营来说,铁路经营亦利莫大焉。针对俄国在哈尔滨占有优势,陆军和政府内部确定了大连中心主义和连奉线重点主义方针。“满铁”责无旁贷地成为日本在南满殖民经营的核心机构,其势力北扩直达长春,垄断了铁路、附属地、税收、客货运输、矿山、金融、移民、港口、海运、教育和其他附属经营等一切特权。首任总裁后藤新平从与朝鲜铁道通畅连接的目的出发,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全线的宽轨改筑。大连至苏家屯间的双轨铺设也于1909年10月完工。《大连码头船舶处理规程》及《货物处理规程》,大大提升了大连港口的吞吐能力。1909年,日本又无视清政府的反对,强迫中国签署同意日本改筑安奉线的《安奉铁路节略》和在鸭绿江架桥的《日中备忘录》。仅比较大连港与营口港(中国方面经营)两港的贸易额,便可窥满铁的经营实绩。1907年时,营口的贸易额为5400万日元,是大连港贸易额的2.7倍。9年后大连港贸易额达到1.47亿日元,恰好是无有增加的营口港的2.7倍。24

金融政策是“满洲”经营的又一支柱。尽量维持日俄战争日本发行的军票的流通,并力图使日元成为“指导性的通货”,是基本的考虑。1906年,日本政府对驻中国各级官宪发出训令,一旦奉天官银号(中国最初的近代金融机关)挑战日本货币的优势地位,即行封闭取缔。横滨正金银行在日本政府的授意下,具体参与压迫奉天官银的计划。日本银行的兑换券急速地流入“满洲”,大连、旅顺、安东三市的商业金融交易基本为正金银行所控制。随着日本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入“满洲”, 1907年第25次议会满场一致地通过了“在满洲租借地设立金融机构的建议案”,以便向日本移民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支持他们的“开拓”活动。迄止1931年,以横滨正金银行、朝鲜银行和满洲殖拓银行、大连商业银行为首,连本行带支行,日本在“满洲”共拥有58家金融机构,25通过信贷获取大量利润,并为“满铁”经营提供种种方便。

“满洲”政策的性质,是将租借地当作殖民地经营。为此,最起码的条件,是要获得列强的默认,使其“合法化”。美国于朴茨茅斯条约成立之后,旋以“门户开放”为理由提出满洲铁路中立化和导入美国资金的方案,其中包含着对日本扩张的警戒心理。随“满洲”经营政策的展开,日本政府积极地寻求机会,同俄、英、美三国斡旋,以期缓和可能的紧张。同假想敌俄国的谈判,由于俄国国内问题堆积如山,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先后两次日俄密约,划清了各自在朝鲜、满蒙的权益范围,关系趋于平缓。但是同英国的交涉,虽然两度成功延长日英同盟,但同盟针对第三国的指向却越来越含糊。对日本在“满蒙”的权益英国并没有给出明确承诺。面对美国的交涉,亦如后述,实质上是在相互的虚与委蛇中实施。日本所期待的“满洲”权益“合法化”,不过是以一种未来危机的形式,沉淀于纷杂时局的底层而已。

1910年12月,陆军在山县的授意下,提出了新的对清方案,曰《对清策案》。该方案预测,清朝内部可能发生政变,列国一旦干涉,日本则必出兵最众。故要避免陷入长期作战的泥沼,最关键的是“战后利益的获取”。日本在清朝本土拥有利权

154

江海学刊2004.1

不多,所以务必抓住这一时机,扩大在中国本土的利权。为此,日本应当超过列国,同清朝建立特殊紧密的关系。26

通过“日清提携”(后称日中提携)来达到向中国本土扩张的目的,退则可守“满蒙”权益,进而可攻中国内地,是此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日本的谋略方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日本朝野以为是一大时机,内阁的决议是:这是图谋满洲问题的根本解决,凌驾诸国之上在中国本土确定优势的大好时机。27其手段是,对国际社会标榜君主立宪以收拾中国内乱,对中国则努力寻求提携对手。日本一方面通过财阀大仓组、三井物产以民间融资的形式向革命军提供借款;另一方面又加入“六国借款团”,向袁世凯提供政治借款。中国南北对立及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势力暂时蛰伏积蓄,山县马上指示山本权兵卫内阁对袁示好,后藤新平则马上着手筹款一亿日元借给袁世凯,期望以远远超出其他列强的投资与袁世凯提携。此举因招致国会反对而踌躇难行,袁世凯却因称帝逆行未遂毙命。1914年欧战爆发,日本参战在山东向德国作战,并一举提出被称之为企图独占中国的“廿一条”,在中国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和国际社会越来越严厉的警告下,未能遂愿。此后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一直以军事援助和资金援助为手段,寻求“提携”对手。对张作霖和段琪瑞的援助提携,即其具体实施。

日美倾轧

美国正式介入东亚时局,是1905年7月铁路业巨头哈里曼抵达东京,向桂太郎提出由美银行团出资购买南满铁路及其附属设备,并由美日两国共同经营南满铁路开始的。28其背景是,美国并不喜欢俄国因战败而退出“满洲”,使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始终处于一种紧密接触状态,互为牵制,是美国在“满洲”提出“门户开放”极好的环境条件。罗斯福总统还明确表示“应当将满洲归还中国,使之在列强保护下成为中立地区”29。这便是人称“满洲中立化”一揽子计划的主要趣旨,亦是美国向日本发出的最初的警告或考验。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运动元老伊藤博文和井上馨阻止了首相桂太郎准备允诺的想法,由此便肇始了日美倾轧的端绪。

1908年11月,美国日本签订《罗脱—高平协定》,两国都保证对维持太平洋上的现状作出努力,但美国国务卿罗脱坚持要求在协约的第三款中写明,“维持中国之独立及领土完整,及该国内列强商业之机会均等”30。

1909年3月,塔夫脱出任美国总统。在评价其前任远东政策时,塔夫脱认为“姑息日本,情愿将美国在华利益置于次要地位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任何挑战和损害美国在华利益的企图,美国必以一切合法手段来对付。在这种背景下,以国务卿诺克斯命名的“诺克斯计划”出台,其宗旨仍然是努力促使“满洲”铁路中立化。对此,日本一直以推诿、回避态度来回应。在经历了中国时局的动荡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7年9月6日,应邀访问美国的石井特别使团访问华盛顿,同美国国务卿兰辛进行了13次会谈。会谈签署的《兰辛—石井协定》规定,美国只承认日本在中国特别在中国与日本属地接壤部分的“特殊权益”。而从会谈的内容看,美国对再度确认各自的势力范围已无甚兴趣。美国坚持的主张是:废除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保全中国的领土完整。31当石井谨慎地提出日本在中国有“卓越利益”时,兰辛以“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为由,断然予以否认。

现在可以判断,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被后人称之为“理想主义”外交政策的“十四点计划”,提倡公开外交和尊重民族自决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可称正是在同日本的交涉中逐渐成熟的。“十四点计划”在亚洲所指即是日本。32对此,1918年后出任日本首相的原敬感到了压力。他在日记中写道:“将来可畏者当系此国。”3用“门罗主义”的标榜及其实践确保自己在美洲的绝对地位的美国,出于其世界战略考虑,是不希望在太平洋的彼岸有一种类似自己在太平洋的此岸一样拥有绝对控制地位的国家存在的。而日本拼命实施大陆政策,则清楚地表明了日本企图成为东亚和西太平洋霸主的欲望或计划。出于安全国防的考虑,这样的国家及其企图必须遏制。其遏制的手段是:既然海洋控制权对于四面环海

155

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的日本来说性命攸关,在海洋上的行动能力可以决定其同外国的相对位置与相应距离,故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以《海军军备条约》规定日本只能拥有与自己3:5比例基准的主力舰吨数,这一规定在1930年伦敦召开的海军军缩谈判中得到加强;既然日本一贯以日英同盟为后盾持续扩大在东亚大陆的各种行动,便以《四国公约》使之废弃;既然日本在大陆的利益核心在于中国,在中国利益核心在于“满蒙”,故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则再度重申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全面限制日本在中国进一步扩张的“自由”度;既然日本在中国的所有利权都是通过军事手段强蛮维系的,掠取多少利权即负载多少道义,故美国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努力接近中国的民族主义,并施以经济的渗透,在中国培养亲美厌日反日的情绪。美国的所有这些手段构成了对日本层层进逼的主动态势,牢牢抓住日本大陆政策的弱点缠绕攻击,使日本难以摆脱这种算度精深计划的纠缠。政党政治的“协调”外交一度企图适应之,但在中国的权利问题上,协调外交并不想作出实质性的避让,处于一种拼命守护既得利益与口头标榜不干涉主义的矛盾状态中,故丝毫也不可能有效地回应美国所罗织的压力网,被法西斯主义外交取代亦是情理之中。日美倾轧最终走上太平洋战争的宿命对决,亦是合乎逻辑的结果。自然,被侵略地区和国家人民的反抗,是致使大陆政策灭亡的根本原因。

日本的大陆政策,虽然难以在国家政府的文件中找到其踪迹,但它确实存在于军政要人的胸脑中,并可以在日本不同向外扩张的时代连接中清晰地把握其全貌。其承接是连续的,其计划是周密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余地还有很多。

 ①王芸生:《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一条错误的外交路线》,《历史研

究》1965年第2期。

 ②邹有恒:《对蔡智堪取得田中奏章的质疑》,《外国问题研究》

1987年第4期。

 ③[日]稻生典太郎:《田中奏折的两三个问题》,日本国际政治

学会《国际政治》1963年3、4合期,有斐阁1964年。

 ④[日]原田稔久:《未来国防论》,杨鸿儒译,台湾黎明文化事业

公司1976年版,第30页。

 ⑤2830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下),原书房

1965年版,第334、249、312页。

 ⑥[日]大江志乃夫:《日本的产业革命》,岩波书店1968年版,

第239页。

 ⑦[日]小山弘健:《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青木书店1958年

版,第85页。

 ⑧参见[日]小山弘健《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青木书店1958

年版,第30~40页;伊藤正德《国防史》,东洋经济出版社1941年版,第90~108页。

 ⑨23[日]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原书房1966年版,第

203、273~275页。

 ⑩《日本思想大系》第54卷,岩波书店1976年版,第193页。

 1《日本思想大系》第45卷,第426页。

 12近代史料研究会:《明治大正昭和三代诏敕集》,北望社1968年版,第7页。

 13日本外务省编:《大日本外交文书》第2卷第二册,1947年,第370页。

 1415《大日本外交文书》第3卷,1947年,第108、110页。

 16《黑田清隆意见书类》,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未刊。

 17参见[日]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邻邦兵备略》,原书房1966年版。

 182021参见《大日本外交文书》第27卷第1册,1947年,第51、576、466~477页。

 19[日]黑龙会编:《东亚先觉志士记使》上卷,《明治百年史丛书》,原书房1966年版,第143页。

 2[日]角田顺:《满洲问题与国防方针》,原书房1967年版,第691~692页。

 24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编:《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十年史》,1919年版,第22页。

 25伊文成、解学诗等:《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9页。

 26《寺内正毅关系文书》,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NO.443—2,未刊。

 27[日]臼井胜美:《日本与中国———大正时代》,原书房1972年版,第101页。

 29周颂伦:《最初的倾轧》,《世界历史》1998年第5期。

 31[日]鹿岛守之助:《日本外交史》,鹿岛出版1970年版,第427页。 32[美]怀特·L·杜蒙德:《现代美国》,宋岳亭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96页以下。

 3[日]原奎一郎:《原敬日记》第2卷,福村出版1965年版,第273页。

作者简介:周颂伦,1956年生,政治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季 鹏〕

156

江海学刊2004.1

对日本侵华的评论

论侵略有功,殖民有利 我认为,殖民侵略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但是殖民侵略带来的是人民和国家物质上的损失,造成了更多的中华儿女的伤亡,更给人民心灵上带来了无法弥补痛苦。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的打击下,中国这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经过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战争。中国这个一直屹立在东方的强大封建帝国最终沦为半殖地民半封建社会。在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下,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了为中华崛起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建立了无产阶级国家,并领导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1)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例,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日本由落后的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得大量的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从日本传入中国,促使部分先进的阶层的人民思想解放。这些先进阶层的人民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战败不是因为武器落后,国家现代化程度低,而是因为中国是封建国家,日本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所以这些先进的阶层人民开始改良政治。以郑观应,严复,康有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改良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始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改良运动。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口号,在光绪帝的支持下戊戌变法开始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大量捕杀维新人士,最后戊戌变法失败。后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东北地区开始了建设,大量的日本先进机器传入东北地区,采矿业,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等第二产业进行机器生产,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沿海的日本租界地区,经济发达制造业,船舶运输业等第二产业高度发展,促使了租借地区经济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在入侵中国的过程中,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间接地促进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思想解放。同时使得大量的机器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后来的为中国崛起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打击封建主义,弘扬资本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例,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日本由落后的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落后的清王朝。并在黄海海域击败北洋水师,之后在威海卫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惨绝人寰屠杀,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烧杀淫略无恶不作。之后在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并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使得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在扶持建立伪满洲国的时候,向东北地区移居了大量的日本居民,并让中国人民变为他们的奴隶,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并把伪满洲国变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后勤堡垒,把大量的物质资源和金钱掠夺到日本本土,并作为发动侵华战争的资本。也进一步说中国人民的劳动果实被掠夺后变为中国人民的灾难。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发动侵华战争,在淞沪会战中打败中国守军,占领了上海侵入了南京城,在南京地区进行了大屠杀,屠杀了中国人民超过了三十万,中国人民的物质损失无法弥补。而更多的是给广大人民带来无法弥补的精神损失。在八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大量的伤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大量的精神伤害。 综上所述,以日本侵华战争为代表的侵略战争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但更多的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灾难。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日本人笔下的近代中国_以德富苏峰的两部中国游记为视角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011年第1期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总第198期) 专题研究 日本人笔下的近代中国 ———以德富苏峰的两部中国游记为视角 赵 苗 摘要:日本近代著名社会评论家德富苏峰曾于1906年和1917年赴中国考察,其足 迹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德富苏峰在其所撰写的中国游记中,披露了日本实行海外扩张的战略思想, 体现了日本人十分复杂的中国观。游记中不乏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记载,同时也有对中国政客的访谈及对中国时政的分析,从当时日本主流阶层的视角透视了纷繁复杂的近代中国社会。关键词: 近代;日本;中国游记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1)01-0129-05 收搞日期:2010- 11-20作者简介:赵苗,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北京100089)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的数量十分丰富,这些中国游记的性质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纯粹的有关中国文化与风土人情的旅行游记,二是具有明确政治军事目的的勘察记,三是旅行见闻与军事勘察相结合的杂记。在这些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中, 德富苏峰(1863 1957)的《七十八日游记》与《中国漫游记》是两部代表性作品,两部游记分别写于1906年和1917年, 是德富苏峰亲自赴中国考察游历的记录。通过游记可以看出,当时德富苏峰“海外雄飞”的战略思想与舆论导向已经完全形成,事实证明此后日本的海外扩张战略与德富苏峰的思路完全吻合。 德富苏峰1863年1月出生于日本熊本县一个纺织商人兼村长家庭, 1886年他以《将来之日本》一书一举成名,从此开始在日本的新闻界与 政界崭露头角。1887年1月他创立了民友社,2月创刊了《国民之友》月刊杂志,当时仅创刊号就发行了7500册,第10期后销量达10000册。1890年德富苏峰创刊《国民新闻》,1892年著有《吉田松阴》,1893年发表《大日本》一文,1894年出版了宣传其海外扩张理论的重要作品《大日本膨胀论》,逐步成为把持日本舆论动向的核心人物。德富苏峰在近代日本受到了广泛的追捧,被称为继福泽谕吉之后的第二大思想家、史学家,对日本统治阶层的决策和普通日本国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德富苏峰的《中国漫游记》与《七十八日游记》两部游记为主线,对这些游记中的北京形象加以阐释,借此考察近代日本对中国观的变化与演进。 9 21

历史分析:日本侵华理论的演变

1855年 吉田松阴的“补偿论” 明治维新后日本面临的民族危机,在各方面都屈从于欧美列强,却形成了在“侵略弱小邻国来寻求它屈服于欧美的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补偿”。明治政府成立之前,日本幕府末期的思想家吉田松阴在1855年日本与美国、俄国缔约后,在《狱是帖》中指出,讲和既定,不可背约,而应蓄养国力,“征服易取之朝鲜、满洲和中国,在贸易上失之于俄美者,以满洲和朝鲜之土地补偿之”。这一思想被明治政府奉为最高国策,也奠定了日本在数十年后致力于侵略中国东北乃至全中国的思想根源。 1868年 明治天皇的《大陆政策》和《御笔信》 所谓大陆政策,乃是明治以来,日本政府确定以朝鲜、中国为主要侵略目标的扩张政策,早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一开始,明治天皇就确定了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1868年3月,明治天皇睦仁颁布“继承列祖列宗伟业,……宣布国威于四方”的《御笔信》,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 1869年 木户孝允首倡“征韩论” 1869年1月,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在明治政府伊始便向政府副总裁、大纳言(日本官职名)岩仓具视建议,将朝鲜首先作为兴师问罪的大方向,从而“确定远大之海外目标”。此后西乡盛隆也力主征韩,目的最终是掠取中国、朝鲜,“以立入侵欧亚各国之基”。 1870年 山县有朋建立皇军 日本皇军的创始者是山县有朋。早在1870年,山县有朋自欧洲回国不久,日本政府即公布了《征兵条例》,规定:“人民不分阶级,男子身高5尺以上,年龄在20~30岁之间,均有服兵役的义务。”1872年,山县有朋制定第一次征兵令,规定了男子在17~40岁之间,有义务服3年现役,2年后备役(期间定期召训)及2年第二预备役(于紧急时召集)。到甲午战开战前,日本已拥有新式陆军22万人,被称为“皇军”,成为日本侵略他国的主要工具。 1872年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复习题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复习题 主要题型 一次の作品の読み方(平仮名)と作者名を書きなさい。 1安愚楽鍋()(作者) 2不如帰()(作者) 3金色夜叉()(作者) 4佳人之奇遇()(作者) 5当世書生気質()(作者) 6太陽のない街()(作者) 7路傍の石()(作者) 8不如帰()(作者) 9山椒魚()(作者) 10金閣寺()(作者) ニ、次の作品は雑然と並べてある。それぞれ作者に当たる作品を選びなさい。1.武者小路実篤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五重塔B古都Cお目出たき人D田舎教師2.芥川龍之介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路傍の石B細雪C友情D鼻 3.幸田露伴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不如帰B五重塔C金色夜叉D平凡4.国木田独歩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若菜集B武蔵野C草枕D高瀬舟5.志賀直哉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城の崎にてB山椒大夫C或る女D俘虜記6.安部公房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人間失格B壁C沈黙D黒い雨7.徳富蘆花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照葉狂言B自然と人生C武蔵野D高野聖8.井伏鱒二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山の音B斜陽C暗い雨D山椒大夫9.次の中から転向文学といわれる作品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A生活の探求B蒼氓C走れメロスD麦と兵隊10.次の中から野間宏の作品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A村の家B沈黙C暗い絵D壁 三言文一致運動に関わった作家を三人挙げ、その人の書いた言文一致体小説をそれぞれ一つ書きなさい。 五次の文章を読んで、後の問いに答えなさい。 (1)次の文章のカッコに当てはまるものを後の選択肢群から選びなさい。文明開化は文化の西欧化をも意味し、日本の文学もまた西欧の作品と肩を並べられるものを目指そうという機運が高まり、江戸戯作の雰囲気を残しながらも様々な運動が展開された。(ア)など翻訳も盛んに行われたり、福沢諭吉が(イ)などを書いて民衆の啓蒙に努めた。しかし文学の画期的な指針が示されたのは明治十八年に坪内逍遥の書いた(ウ)においてであり、その(エ)を継承した(オ)が示した言文一致運動であった。その影響は(カ)が率いる(キ)の擬古典主義などにも及び、明治三十年代の(ク)に受け継がれていった。 a尾崎紅葉b自然主義c浅香社d花柳春話 e二葉亭四迷f幸田露伴g浪漫主義h文明論之概略 i硯友社j小説神髄k写実主義l雪中梅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纵观历史,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摩擦,双方关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其摆动幅度之大世界少有。近代中国与日本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南京大屠杀,371毒气,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使得中国人对日本人恨得是咬牙切齿,但随着事件的推移,中国对日本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不过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是不可磨灭的。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维系的底部。 当今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可谓复杂之极,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垂涎中国的资源和领土,用他的鼠目寸光发动了侵华战争,犯下了种种罪行,导致了中华民族难以释怀的仇日情节。但是笔者在此认为,事实就是事实,已无法改变,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于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虽然说经济上的合作拉近了两国的关系,但理由一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日本在政治对中国的态度是极其强硬的,使得中国人对日本的反感越来越大。近几年中日两国的首脑一直没有实现互访,虽然说距离不是问题,不过这对于两个尽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经济上的往来这只是利益上的需要,政治上的问题才是中日关系的关键。而且政治上的不和睦将会导致以后几十年甚至永远中国和日本是敌对的关系。所以政治上的改革才能给中日关系带来希望。 历史问题迄今已只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的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大憾事。现在日本的政策决定了他是亲西方的,这也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日本不会永远亲西方,因为日本继承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日本骨子里一直流淌着中华的血液,日本的野心是由于日本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日本面对的民族存亡与中华民族很相似 也许未来日本与中国会爆发战争,笔者认为战争的发动取决于日本,因为中国无意日本狭小的领土和匮乏的资源,而中国的领土和资源也许是日本垂涎若渴的,如果日本的决策层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应该能认识到发动侵华战争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但受到损害最大的是日本自己。这成为日本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也使日本在成为“普通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在世界上发挥其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作用等问题上无法取得中韩等国的由衷支持。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 其程度之深,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岐。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今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事件等等。 中国和日本在近年来崛起是比较迅速的,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上面已经提到日本跟中国文化相似,没有被西方所同化,而中国无意与日本为敌,虽然历史造成的痛苦无法抹去。但双方同时向前看才是最重要的,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富裕起来。而中国可以促进日本的高技术产品的消费以及基本产品的供应。中日两国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时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时政分析过去几年,我国的国际战略态势总体上继续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周边关系进一步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必须居安思危,妥善应对。 1 当前国际形势: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世界经济艰难复,风险犹存,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国际形势分有如下5个特点: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有所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下面从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进行阐述。 2 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过去两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访问加勒比国家,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这开启了中美元首的首次“庄园外交”形式,这将为今后中美关系走向树立风向标。 (2)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时任国家主席与普京总统五度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发展确定了总体框架。双边经贸合作务实推进,中俄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尤其主席首次出访第一站就选择了俄罗斯,这就更能看到发展中俄关系是我国外交的重中之重 3)中日关系呈现一片疑云

去年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使得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跌入低谷。日本政府无视二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秩序,无视历史,甚至践踏国际公约的行为引起了亚洲国家的不满与警惕。我国与日本围绕钓鱼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日本也由此成为搅动东亚局势的罪魁祸首。 (4)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 过去几年,会晤多位欧洲政要,法国总统、英国首相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中欧举行第十次领导人会晤和第三轮中欧战略对话。进入时代,克强总理首次外访,欧洲之旅即选择了瑞士、德国,不仅签署多项经济、教育相关文件,而且为遏制欧盟反制中国的光伏产业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 3.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当前,随着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进一步稳固,中国周边形势总体上将继续趋于平稳。主要形势主要包括: 1、周边热点继续降温,但存在着潜在危机。中国周边牵涉到的国家达28个,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环境复杂程度高、竞争激烈; 2、大国继续争夺地缘战略优势,中全压力“西缓东急”。特别指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指导下,运用其超级大国的影响间接的与中国形成了“周边”的关系; 3、睦邻互信继续增强,但“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中国的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威胁。周边国家对待中国的崛起普遍存在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疑心,导致对华的态度敏感而强势。 4、中国与周边邻国即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领土、领海、岛屿争端; 5、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维护国家安全任重道远。 4、周边的主要热点及安全问题: ?钓鱼岛问题:日本“购岛”闹剧与中国的反击;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关于二战胜利成果的维护与否定的问题,不仅是中国和日本的领土争端,还涉及到中国与美国的博弈。 ?南海问题与海洋领土争端:美国强行介入南海问题,试图与中国周边国家一

谈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我看日本 大和民族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族。无论是《菊花与刀》还是《樱花与武士》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似乎都想靠着二手三手的资料和几年的旅日经历, 清晰的描述日本社会的演进, 但这似乎太难了。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也好, 民族的劣根性也罢, 似乎不是旁观者能够准确体会的, 也不是身在其中的该国国民所能准确概括的。就我个人而言, 日本, 是一个让我敬佩让我愁的国家。 之所以敬佩。原因有三。 其一,日本人好学。谁强跟谁学,学得也很灵活,见风使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古代中国强,那跟中国人学。学制度,大化改新;学宗教,弘扬佛法;学文化,文字、服装、舞蹈、饮茶。但是有一点他没学好, 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没学, 这给日本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没科举意味着官职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导致日本天皇式微,幕府强大的原因之一。到了近代,中国不行了,美国鬼子找上门了,那人家就跟美国学。人家不耻“上学” ,不惜一切代价的学,学最好的,哪个国家的好东西都藏着掖着想垄断是吧,那我“偷师” 。比如说, 德国啤酒最好是吧, 那人家就派个人去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工厂里工作, 那哥们也忠于天皇, 成天下了班没事就往厂子门口等着, 等着往总经理的汽车上撞, 只为了尽快结识总经理, 进入管理层,拿到配方。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种不择手段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大受刺激。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全世界学生、学徒发扬光大。可是感觉中国的传统总是在宣扬“不耻下问”的难能可贵,历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古代多么多么辉煌,什么什么领先,不知是适度的民族自豪感还是过度的民族自卑感。 其二,日本人能创新(但不是原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我刚开始抄你的是吧, 但是全盘照抄之后我再自己琢磨琢磨, 稍微一改进就把你超越了, 考出来的分数比你还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起点高,发展快啊。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造汽车、造电视吧,但我几年之后就比你强,东芝、松下、索尼、夏普……带电的、顶级的全是日本货。我质量比你好,款式比你新,用料比你少,价钱比你高,就是卖得好!

2016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课后拓展训练题中华书局版

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学案 【填空题】 1、1937年12月13日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往,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2、南京大屠杀日军用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万人 3、特点:大、众,长,残酷;均为所罕见。 4、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教训是: 5、给我们的启示: 二、解答题: 1、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分子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战争罪行,还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企图为军国主义翻案。通过学习本课,并结合了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2、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今天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他们称大屠杀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你将采用怎样的方法来驳斥他们的谬论,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呢? 三、拓展延伸: 据你所知,除南京大屠杀外,日军在侵华过程中还制造了那些暴行? 四.当堂训练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至() A.武汉B.北平C.重庆D.西安 2.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A东北B北京C上海D南京 3.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 4.下列有关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规模之大 B.受害人之众 C.持续时间之短 D.杀人手段之残酷, 5、被美国成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步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它控诉了哪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日本 6、1941年在重庆流传的打油诗:“不怕你龟儿子轰,不怕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坚强的防空洞,不怕!不怕你龟儿子凶,不怕你龟儿子恶,老子们总要大反攻,等着!”诗中的“龟儿子”是指()A.德国侵略者B.美国侵略者C.日本侵略者D法国侵略者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一、战略意图 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期不断侵华的原因与背景大致如下: 1. 大陆政策侵略扩张 日本基于传统的侵略政策,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当时,日本土地贫瘠,资源缺乏,而且当时东京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日本人认为日本岛不适合住人,他们要移民,而中国的资源丰富,而且地理环境好,它们认为中国是梦想中的天堂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势骤强,积极向外扩张。自甲午之役、日俄战争,以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均在中国掠夺利益。且日本因地少人多,故一向主张贯彻“大陆政策”,认为“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见日本军国主义是以侵华为基本国策的野心。 2. 经济大萧条转移国内视线 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渴望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 3. 称霸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即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年青一代的民族优越感,民族主义抬头。日本内阁和军方在国内大力加强法西斯统治,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灌输“八纮一宇”的侵略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总之,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而日本军阀又先后与德、意缔结盟约,形成“罗马、柏林、东京轴心”,狼狈为奸,以图东西方分别称霸。 二、侵略步骤 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与侵略是在周密规划下进行的。 日本殖民中国,迁都大陆的设想早在丰臣秀吉时代即已构思,只是那时无力实现。从1868年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政策开始,到1927年《田中奏折》的征服世界的五步计划,日本把征服中国大陆作为实现其野心的先决条件。日本对中国的掠夺先是通过武装侵略,勒索巨额赔款,以为其进一步工业化获得原始资本,同时达到使中国经济崩溃、内乱四起的目的。然后则趁中国改换朝代百废待举的时候,以精锐之师对国土进行武力征服。 1.勒索巨额赔款 日本对中国的勒索主要是甲午战争后的马关赔款和八国联军的赔款。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割取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列岛,并勒索赔款白银二万万两。后因俄、德、法干涉,日本不得不放弃辽东半岛,但又索取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这一笔总数二亿三千万两白银的巨款,相当于当时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倍,日本年收入的4.5倍。此后,日本将90%的赔款发展军需工业,建立了大机器生产的工业体系。1896年伊藤博文内阁制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

日本近代文学史 啓蒙思想の文学 ●啓蒙家たち ●福沢諭吉(ふくざわゆきち) ●西周(にしあまね) ●中村正直(なかむらまさなお) ●加藤弘之(かとうひろゆき) 福沢諭吉(ふくざわゆきち) ●天保5年12月12日~明治34年2月3日(1835~1901) ●明治の代表的な啓蒙思想家。 ●1868年慶応義塾を創設 ●『西洋事情』や『文明論之概略』などの著作を発表し、明治維新後の日本が中華思想、儒教精神から脱却して西洋文明をより積極的に受け入れる流れを作った(脱亜思想)。 西周(にしあまね) ●文政12年2月3日~明治30年1月31日(1829~1897) ●明治の啓蒙思想家。 ●(1862)から慶応元年(1865)までオランダ留学。明治元年(1868)『万国公法』を訳刊。 ●西洋哲学、論理学等の導入者として、多くの術語を考案した。 中村正直(なかむらまさなお) ●天保3年5月26日~明治24年6月7日(1832~1891) ●慶応2年(1866)幕府遣英留学生の監督として渡英。同人社創立者。14年(1881)東京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個人の人格の尊厳や個性と自由の重要性を強調した。 加藤弘之(かとうひろゆき) ●天保7年6月23日~大正5年2月9日(1836~1916) ●ドイツ学を研究 ●帝国大学総長を歴任 翻訳文学 ●翻訳文学流行した理由 ●西欧に対する好奇心 ●外国文化、習慣、風俗に対する理解

●伝統的文化の近代化 文学史的重要な点 ●純粋な文学書の翻訳の最初である ●文体の面で片仮名交り漢文読み下し体の文章 ●中江兆民(なかえちょうみん) 政治小説 ●政治小説とは ●政治上の啓蒙、主張、宣伝、風刺などをその目的とする小説。 ●末広鉄腸の「雪中梅」 政治小説の文学史的意義 ●文学的関心のたかめ ●いろんな階級の人々に創作的興味を起こさせたという結果 【写実主義】 ●現実をあるがままに再現しようとする芸術上の立場。 ●リアリズム。 ●写実主義文学論の提唱 (一)、坪内逍遥(つぼうちしょうよう)の 『小説神髄』(しょうせつしんずい) ●坪内逍遥(つぼうちしょうよう、安政6年5月22日(1859年6月22日)- 昭和10 年(1935年)2月28日)は明治時代に活躍した日本の小説家、評論家、翻訳家、劇作家。 ●東京大学文学部政治科卒業。『小説神髄』(26歳)『当世書生気質』を発表して写実に よる近代文学の方向を示した。 ●本名は坪内雄蔵(つぼうちゆうぞう) 『小説神髄』 近代文学の方向を最初に明らかにした。 日本最初の近代評論。 『小説神髄』 ●文学の自律性を主張した。 「小説は美術(芸術)なり」と規定し、一切の功利主義的文学観に反対して、芸術としての文学の存在理由と価値を明らかにしようとした。 『小説神髄』 ●文学の中心ジャンルに小説をすえた。 進化論を導入して、文学の歴史をジャンルの変遷の歴史と捉(とら)え、小説こそ最も進化し、近代社会の複雑な現象を描くのに最も適し、すぐれた形態であると、小説の優位性を主張した。

中国与日本近代化道路的比较研究

中国与日本近代化道路的比较研究 (姓名:徐晨皓) (专业:电子信息班级:11047812 学号:11047854)对于中国近代发展情况和日本近代发展情况,我发现它们初始情况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过程与结果。但是是什么导致了中国与日本近代发展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中国的近代史与日本的近代史慢慢比较,你会发现时间越往后,差别就越大,当然,其中的各种缘由我们也可以一一的体会出来。中国的近代史发展可谓是艰苦卓绝,直到现在才慢慢崛起,日本的近代史发展则是另一番景象,从崛起到妄想称霸到如今的经济强国。 那从中我们该反思些什么呢? 一、两国的近代开端。 从国家体制来看,中国是封建帝国主义,日本则是德川幕府统治,总体来看,都是统治阶级至上的国家。而且,两个国家都是以农耕为主,都没有大型的机械工具,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先进技术相比,都远远落后。中日两国都过着封闭的日子,与外界的交流甚少,但不同之处是,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日本小小岛国,人口少,总体中国远远富裕与日本。 20世纪7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人民深受鸦片的毒害,同时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但这恰恰引起了英国商人的愤怒,也给英国政府进攻中国提供了一个借口。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由于清朝后期的政治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军事废弛,清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已经到了腐朽的地步;清朝后期思想界处在很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的经济落后······最终,英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清政府显得不堪一击,不得不在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39年, 日本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实行闭关主义。但是马修·培里的两次造访让日本不得不打开国门。尤其是1854年,培里再次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这次一共有七艘军舰,而且舰队一直深入江户湾内,到达横滨附近才停船,面对培里的强硬姿势,幕府只好接受开国的要求了。于是双方在横滨签定了《日美亲善条约》,也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同意美国船只在下田、箱馆两港停泊和购买物品;日本有义务援救遭遇海难的美国船只及人员;日本保证向途经开放口岸的美国船舰提供煤炭、淡水、粮食及其他所需物资;日本同意在18 个月内美国外交官进驻下田,设置领事等,同时规定日本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6月20日在下田签署《亲善条约》的附件,规定了下田开港的细则,其中包括在下田划出方圆7 日里、在箱馆划出方圆5 日里的驻日使馆人员的散步区。1857年6月17日又签订了《下田条约》,规定日美两国货币的同类同量交换以及领事裁判权、领事旅行权等。 中国与日本的近代开始是极其的相似,同样是在列强的逼迫下,同样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二、两国的不同改变。 先来看看日本的发展,从被美国敲开国门,其他西方列强跟随著美国,纷纷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于是英国、俄国、荷兰等西方列强都与日本签定了亲善条约,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黑船事件”后的日本政局一天比一天混乱,也暗示了幕府灭亡的灭亡。但是日本并

日本及其外交政策

日本及其外交政策 班级:11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二班 姓名:赵京 学号:2011800427 【内容摘要】日本是东北亚一个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6900多个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二战战败后实行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君主立宪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日本是世界七大工业国集团中、亚洲至今唯一的成员国,亦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但是,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国际政治地位不能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也是日本外交的中心任务。 正文: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必然会以该国的基本国情为依托,为实现该国利益的最大化而制定,因此,本文将从日本概况和由此制定的外交策略两方面来介绍我们的邻国——日本。 1日本的简要介绍 自然环境方面,日本为于我国东北方向,与我国隔海相望,被太平洋环绕。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305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仅次于埃及(3503人/平方公里)。 政体方面,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国一样,天皇没有政治实权,但备受民众敬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宪法没有赋予君主任何权力的君主制国家。 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 经济与科技方面,日本是世界七大工业国集团中、亚洲至今唯一的成员国,亦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为八国集团之一,首都东京是亚洲最大和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城市之

我对日本的看法

我对日本的看法 对日本的感觉可能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可以说是对日本没什么多大好感的。在我小时候和家人看的最多的就是抗日战争片,从小我就特别痛恨日本人,直到我懂事了,在小学学了历史,对日本人更是痛恨到了极点,我甚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人会那么做,若是自己的国家他们会做出那么残忍的事吗?什么屠杀,强暴,什么三光政策,真该死,我曾一度做梦都在骂小日本鬼。特别是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更加剧了我对日本的不满,本来在若干年前他们如此残害我们国家老百姓就已经很惨剧人寰了,现在还来和我们国家争领土并且某些右翼分子还不承认那些不堪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人,心里就更加排斥和厌恶日本了。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抵制日货,看到日本汽车就想上前去扎个稀巴烂,当然这些也纯属开玩笑。反正那段时间,每天都和小伙伴默默地高喊着“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也是中国的”口号,心里想着日本有多么罪不可赦,有多么不可饶恕,那时候别提能有多亢奋就有多亢奋了! 但是,随之时间的推移,等我真的长大了,对所有的事情更加了解后我的看法开始有了变化,我不在一味的漫骂日本人,也不在对日本人存有偏见,而是尽量用平常心去看代,我发现我们对部分日本人应该原谅。有不少人是无知的(或者说是无辜的),因为他们的国家有一些顽固不化的人不会也不想让他们的子孙知道他们当年的罪行,他们想修改教科书,想篡改历史,想否认一切。不可能,我们不会让他们这样做的。紧接着,日本动漫的火爆和全国各地的动漫展开始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的一部分对日本不满的理念更加随之动摇,对日本的看法也变得不那么偏激,甚至在学习了一些日本的文化之后,反而还觉得日本确实是一个蛮不错的国家,对它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我看来,日本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国家,一个我们不愿意爱,不能爱,不可以爱的国家,因为他令我们一出生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但是抛开历史的十字架你会发现这个小小的国家的不同与美好,你会发现它是一个拥有樱花般凄美文化的国家,它是一个拥有武士刀般锋利思想的国家,它是一个特别注重礼仪的国家。同样日本人在工作之中又有着自己的严谨,而且对于事件的分割很清楚。比如说工作的时间就是工作,严肃认真,而到了休息的时间就是休息,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玩得疯。他们不喜欢没有礼数不守规矩的人,尤其是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 虽说耻辱不能忘,但却不能阻挡着文化的前进。我对日本的理解是,这是一个追求极致的国家,无论什么事情,他们要不就做到最单纯、要不就做到最变态,这从他们的电影里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能拍出感官世界、大逃杀这样变态到极致的电影,也能拍出情书、龙猫这样纯粹到让人心动的电影,真得让人很难与理解,就像当年日本兵在中国的暴行和在国内的谦逊形成鲜明对比一样,他们的性格中既有纯真良善的一面,也有偏执暴虐的一面。 对于我对日本动漫的了解。毫不夸张地说,日本的动漫可谓是全世界第一的。优质的画风、精彩的剧情以及优秀的声优,都对日本增添不少的分数。而且里面的角色就像生活在身边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存在。每每看动漫总会被剧情和里面的人所感动,觉得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被牵动着,特别有代入感。而且,最重要的是,适用人群广泛,不再仅仅只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都可以看这些动漫的。这主要是日本动漫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它会按照观众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可分为儿童动漫、少年动漫、少女动漫、青年动漫等等。如此多的分类,数不胜数,自然是获得一致的好评的!并且我对于日货的看法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觉得当时想抵制日货的思想别提是有多幼稚了,日货可不是轻易能抵制的了得,人家的质量确实是好,大街小巷,家里面随随便便都有日本生产制造的电器,可见人家的影响力是有多大了。而且日本的经济贸易市场也离不开中国,并且日本的经济,科技技术等中国很是需要,双方应该多交流,互补。关于日本的文化,说不好听的就是仿盗我们国家的文化,说好听的就是借鉴并传承了我们国家汉唐宋明的汉民族古典文化。日本文

日本侵略中国之原因分析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分析 近两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建党9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我们迎来了普及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记忆的良好契机。电视作为集公共性、传播性、针对性、亲民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媒介,在众多宣传主流价值的媒介形态中脱颖而出,其中掀起的一股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播出热潮,尤为引人关注。 日本国土面积仅有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大小。但令人费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在近代却连年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血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一个小小的岛国为什么会侵略一个比它大得多的中国?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的问题,涉及中日战争广阔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华、地理等种种因素,而我们的理解常常只是片面的。 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日本方面的因素以及中国方面的因素。 [1]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一、日本方面 1、自然环境 日本列岛位于亚欧版块和太平洋版块的接界处附近,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毁掉。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人员伤亡不计其数。另外自然资源也十分匮乏。基于以上原因,日本一直在寻找一处适合居住的大陆,以及廉价甚至是可以无偿夺取的资源,而中国正符合他们的需求。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实行屠杀政策,把东北部分地区的中国百姓全部屠杀,然后从本国迁移了部分人口在这里生活。 2、民族文化—军国主义传统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这种传统的形成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日本的武士道是大家熟悉的名词,但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对日本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 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