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世友#?!?袁道先#?王建力#?况明生#摘要8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B地形图判读?航片B卫片验证B核对及前人资" />
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第!"卷第#期中国岩溶$%&’!"(%’# !))*年+月,-./01023,-/3(3,-456

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

文章编号8#))#9:;#)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谢世友#?!?袁道先#?王建力#?况明生#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A!’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摘要8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B地形图判读?航片B卫片验证B核

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C结果表明8

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C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

D!)))E?完成于老第三纪末A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D#"))E?完成于上

新世末A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D#!))E?形成年代为+’:D#’;45F’G’C高夷

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

老年期地貌景观A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

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A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B山间盆地B岩溶台面B河谷

盆地B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C

关键词8三峡地区A夷平面A剥夷面A形成年代

中图分类号8G H+#’"文献标识码8-

I引言

李四光最早指出中国大陆地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青藏高原向太平洋沿岸逐级下降?形成三个巨大的地形台阶8第一台阶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D

""))E A第二台阶为内蒙古J鄂尔多斯J云贵高原?平均海拔#)))D!)))E A第三台阶为中国东部丘陵平原?平原的海拔在)D!))E之间?丘陵低山的平均高度不超过#)))E C这三大台阶之间的过渡地带都是地形突变区?河床比降大?河流常深切形成峡谷C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顺地势东流入海C当它流经第一个地形陡坡带时?形成了金沙江大峡谷A当它流经第二个陡坡带时?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C无疑?长江是在切过三峡之后才上下贯通B形成泱泱大河的C因此?三峡地区的地貌发育与演化过程在长江河谷研究中地位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倍受关注?是我国地貌学研究的代表地区之一C

夷平面与地文期研究是揭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C特别在三峡地区?因隆起带抬升作用?长江及其支流强烈下切?地形十分破碎?加之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地面冲刷严重?测年材料匮乏?因此前人主要通过地形分析与区域对比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地貌演化进行研究K#D:L?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但以往的研究受种种条件限制?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远未取得统一认识K"D;L C本文选择长江与清江间的分水岭地块为主要研究区<图#=?根据野外实地考察B航片卫片判读B地质地貌剖面分析?结合相关沉积分析B洞穴考古及年代学研究结果?着重探讨分布于三峡地区现代河谷之上的夷平面特征及其年代问题C

M夷平面分布与特征

在三峡地区?高位的平坦地面与深切的现代河谷形成明显的地形反差?是地形地貌研究的良好场所C 长江与清江在研究区内自西而东平行流动?两江间水平距离仅数十公里C三峡段的水面高程不足#))E?但它与清江间的分水岭高度差可达!)))E以上<图!=C 综合应用上述手段?分析B对比B验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存在三级夷平面?其分布高度分别为#@))D

>基金项目8重庆市科委研究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8谢世友<#H*)9=?男?教授?从事第四纪与自然地理研究C 收稿日期8!))"9#!9!:

图!研究点"线位置分布图#砾石与高程据文献$%&’

()*+,-./0123)4*516057890)560.48/:2;)<60

,+地质地貌剖面位置=>+砾石分布点及其高程=?+考古发掘地=@+重点调查点=A+城镇

>B B B C#高夷平面’",>B B D,A B B C#低夷平面’和E B B D,>B B C#剥夷面’F

!+!高夷平面

主要分布在远离河谷的分水岭地区G构成长江与清江的分水高地F在图>中大山包"王家坪"茅草坝等地G山原形态保存较好G岩溶台面特征明显G地面波状起伏G高差较小#见图?’=当其出露于构造带附近或与非可溶性岩体接触带常发育有深陷的洼地和波立谷G 波立谷的谷底高程多在,@B B D,A B B C之间G如湖北巴东绿葱坡"建始龙潭坪等处都很典型$@&=第三种表现形式是由等高山峰密集排列组成的峰顶面G这主要是原始地面被切割破坏后的残留形态G因此多分布在平坦山原的边缘位置或隆起带的边界地带F

该级夷平面可由寒武系"志留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等不同时代的地层组成G它削切不同时代的构造G 在大范围内保持相近的高度G并且与其下的夷平面常呈陡坡过渡F我们与多数学者的看法相同G认为,H B B D>B B B C夷平面是三峡地区的最高山顶夷平面F

!+I低夷平面

这级夷平面围绕高夷平面分布G范围更广G是隆升山地的主体地面F其组成可以是从寒武纪到侏罗纪各个时代的地层F由于岩性的差异"分布位置的不同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G该级夷平面的地貌表现是多种多样的G并发生变形变位F

在连片的灰岩出露地区G地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面F台面上的溶丘与洼地之间的相对高差可达?B B D@B B C G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F在地面上和溶洞中常有磨圆极高的河流砾石G并发现有浅绿色基性火山岩砾石和紫色安山岩砾石$J&G说明砾石来源于外地G河流长距离搬运G 当时地面应该是完整而连续的F

当地面离开高夷平面时G往往变形为平顶的梁状山脊向外延伸G并在多数情况下形成长江一级支流的分水岭F虽然在靠近现代河谷的地方G该级夷平面已被切割成互相分隔的山梁G但早期的地面痕迹尚可辨认F

考察中我们在巫山县的望天坪和丰都县的鸡石尖发现了残留的古风化壳和铁盘F根据对堆积物的化学分析和电镜观察G结果具有明显的石灰岩风化壳特征G表明当时三峡地区处于风化壳发育的低地环境#另文介绍’F

海拔,>B B D,A B B C这级夷平面不仅削切不同时期的构造与岩层G在广大范围内保持稳定的高度G而且流水作用证据充分G夷平面上铁质风化壳的存在反映已到达准平原发育最后阶段的风化时期F

!+K剥夷面

低夷平面之下的地面高度变化很大G主要与岩性"构造"流域和距现代河谷的远近有关F由于影响因素众多G其形态特征更是多种多样F

长江两岸的大支流可向分水岭高地内部延伸G在顺构造软弱岩层侵蚀的情况下G有时以宽谷形式伸入到夷平面内部G当不同方向的宽谷汇合时形成马鞍状分水岭或宽谷廊道F如长江抱龙河与清江盆家河G长江长滩河支流后河与清江的分水岭都是马鞍状宽谷G 其高程接近,>B B C F长江龙驹河"清江长偏河在向分水岭延伸时G也形成,>B B C左右的地面G清江花天河

,

@

第>A卷第,期谢世友等L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

# $

% &’( )

* ) $ # + , -./

) 0 ) $ 1 , 0 2 # + 0 1 ) 3 # * ( 4 5 ( / 6 ( ( -7

, -$ / 8 ( , -.9

# -

$1

# : ( 1& >中国岩溶

& D D @年

图!茅草坝夷平面分布图

"#$%&’#()*#+,)#-.-/012.2)#-./32),*3(#.42-52-+22*32

6%78999:;8%6<99=8999:;&%6>99=6<99:;?%@6>99:;>%落水洞;A%洼地北岸也形成高度相近的宽谷B

在利川盆地C由于远离长江与清江干流C灰岩地面在低夷平面的基础上向下以溶蚀作用为主C形成了目前海拔6699:左右的溶盆景观B其地表流水虽已归入清江水系C但却是通过腾龙洞以溶洞续接C并未改变利川盆地外围的岩溶台面形态B

同样是由三叠纪嘉陵江灰岩组成的地面C在奉节县兴隆区境内C因距长江较近C地面已被大支流切过C 地表表现为峰丛与洼地的组合形态C溶斗D落水洞D塌陷坑等漏陷地貌星罗棋布并有众多盲谷发育C地面起伏很大C地表十分破碎C与利川溶盆景观形成鲜明对比B

在巫山县海拔E&9:的大庙一带C早年北东向的古宽谷地形保存完整F A G C在宽谷边缘的溶洞中发现了著名的H巫山猿人I F69G B

在秭归盆地C该级夷平面表现为向盆地中心倾斜的红盆地形B而沿长江河谷C在云阳D奉节之间C该级夷平面则表现为向长江倾斜的连续地面C具有河谷盆地的特点B

总之C E99=6899:这级夷平面C可以岩溶盆地D 山间盆地D岩溶台面D河谷盆地D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C各地面的高度不一致C有各自的局部侵蚀基面B反映当时地面夷平程度较低C尚未形成统一的水文网B根据’2J#(侵蚀循环理论C这是壮年期的地貌特征B因此C可用H剥夷面I概称之C以区别于前述的两级夷平面B K夷平面形成年代探讨

K%L高夷平面形成年代

高夷平面形成年代目前还只能用相关沉积和构造事件来推断其形成年代B

在三峡地区内部及周边地带普遍沉积早第三纪红层B黔江正阳盆地与来凤盆地是隆起带内部的山间断陷盆地B该红层表现为一套从山麓相逐渐过渡为河湖相最后是广泛的湖相沉积C是一套从褶皱后的强烈侵蚀开始C逐渐剥蚀夷平的堆积C一般视其为当地最高山顶夷平面的相关沉积F66G B在峡东地区C该套地层在岩相上也表现为由粗到细的变化C其内部为整合接触C但与上第三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B在长江南岸的仙女山盆地中C该套地层的分布高度已超过6>99:C 考虑到后期蚀低和堆积时两旁山地一定高于盆地C认其为高夷平面相关沉积是可信的B最近C张峰等应用裂变径迹方法测定仙女山红层F68G C其形成时代为

8>M&6N8%E42O%P%B因此C这套地层结束于老第纪末是毫无问题的B

向西C高夷平面在川东华蓥山一带C表现为海拔

6>99=6A99:的峰顶面B夷平面削切由四川运动形成的褶皱山地C因此其形成时代当是四川运动发生以后B四川运动的发生时间C确定为相当于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F66G B因此C可推断其完成年代在喜马拉雅运动Q Q幕之前的渐新世末或中新世初B

&

?

第8>卷第6期谢世友等

R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向东!高夷平面受大地构造背景控制!变形较快"江汉盆地西部上第三系掇刀石组与广华寺组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不整合面所代表的褶皱运动为喜马拉雅第##幕!三峡地区最高山顶夷平面因此次运动而解体破坏$%&’"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认为鄂西期夷平面完成于喜马拉雅运动第##幕发生之前的老第三纪末!时代晚于()*+,-.-"

/-/低夷平面形成年代

显然!低夷平面开始发育的时间是高夷平面被解体后的新第三纪早期"在江汉盆地的外围区域和平原内部!上第三系都是一套连续沉积!没有间断!是一个独立的大韵律层"根据相关沉积理论!沉降区这套地层可视为低地面从隆升到夷平的相关沉积"

从地形变化上看!低夷平面延伸至黄陵背斜的南翼和东翼后迅速降低并削切第三纪地层!形成缓起伏的红层丘陵!而又为早更新世砾石层所覆盖$%0’"因此!低夷平面是在红层沉积之后的晚第三纪时形成的"

从气候学特点看!江汉盆地的上第三系所含孢粉以被子植物为主1胡桃2栎2栗2桦2榆3!含裸子植物!以具气囊的松柏类为主!蕨类中有大量水生的水龙骨孢!总体上孢粉组合反映为温暖针1落3叶2阔叶混交林类型!应为湿润的暖温带气候环境$%)’"而低夷平面上溶丘高大2洼地深陷2坡立谷发育2干谷盲谷众多!这些现象也都反映了夷平面发育时比较暖湿的气候特点"这种气候特点明显不同于江汉和四川两盆地早第三纪膏盐沉积所反映的干燥气候!而与晚第三纪地层记录相对应"

因在鸡石尖2望天坪首次发现了红色风化壳及铁盘!它们与江汉盆地中的铁质壳和四川盆地中的古风化壳同是低夷平面的产物!而红色风化壳被认为是夷平面发育到最后阶段的产物$%4’!所以低夷平面的截止年代当是红色风化壳发育的终止时期"红色风化壳是江汉盆地划分第三纪与第四纪的岩性标志!其上覆地层的古地磁位于高斯正向期马莫斯负极性事件前后1上下3!距今年龄&556&05万年左右$%7’!而覆盖于四川盆地古风化壳之上大邑砾岩的底部年龄为&-&5 *+,-.-$%8’"我们对望天坪风化壳上覆土状堆积物的石英砂9:;测年!结果为(-&7*+,-.-"同时!我们还对建始盆地西侧砾岩层的胶结物进行9:;测年!结果为&-%*+,-.-"虽然建始盆地的高程仅455<左右!但山间盆地的磨拉石堆积可反映山地的构造抬升事件"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低夷平面肇始于晚第三纪初的喜马拉雅##幕构造运动!截止于&-56&-0*+

,-.-前后的构造事件1相当于喜马拉雅###幕3!而两构造事件之间的平静时期形成了该级夷平面"

/-=剥夷面形成年代

剥夷面是在低夷平面被喜山运动###幕破坏之后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因此它的下限时间为&-56&-0

*+,-.-!这是毫无疑问的"其上限时间!即855<剥夷面的形成年代可以通过巫山猿人洞的实测年龄加以确定"

猿人洞位于巫山县海拔8&5<大庙盆地的古大溪河岸边!其北面就是深切的现代长江峡谷"古环境研究表明!当时大庙一带为低地的宽谷或湖泊沼泽汇水环境!相当于周边山地的侵蚀基面$%>’"?巫山人@化石的实测年龄为%-856(-50*+,-.-$(56(%’!可作为剥夷面发育的上限时间"之后!长江进入以深切峡谷为特点的河谷发育时期"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A

1%3三峡地区现代河谷之上层状地形明显!为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

1(3高夷平面主要分布在长江与清江的分水岭地区!远离现代河谷!地面较平坦完整B低夷平面主要构成长江一级支流的分水岭高地!多受流水和岩溶作用改造!完整性差!地面起伏较大B剥夷面的地貌形式多样!表明当时地面尚未夷平!循环演化因回春中断"

1&3深切峡谷的发育时间!应在剥夷面形成之后"

参考文献

$%’叶良辅!谢家萍-杨子江流域巫山以下之地质构造与地文发育史$C’-地质汇报!%>()!第七号A77D78-

$(’丁锦惠-鄂西高原地文期辨析$C’-中国岩溶!%>87!41&3A())6 (4(-

$&’,+E F G H E!I-,-!%>&)-J K L M K N O P Q E+M K P R K P O S G E N G T S K L U+V Q S W L $C’-*L<-I L G X-:H E Y-Z K P V+!:L E-[!%0A%(D%0-

$0’沈玉昌-长江上游河流地貌$*’-北京A科学出版社!%>4)-$)’刘兴诗-四川盆地的第四系$*’-成都A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8&-

$4’杨达源-长江三峡的起源与演变$C’-南京大学学报1自然科学3!%>88!01&3A044D07(-

$7’沈继方!王增银!王良忱!等-鄂西清江下游古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形成环境$C’-中国岩溶!%>>&!%(1%3A%D>-

0中国岩溶(554年

!"#王增银$

沈继方$徐瑞春%鄂西清江流域岩溶地貌特征及演化!&

#%地球科学$’(()$*+,-./-0(1---%!(#杨联康%长江三峡夷平面上发现古河成砾石!&

#%地理学报$’((’$-2,0./030103-%

!’+#黄万波$方其仁%巫山猿人遗址!4#%北京/海洋出版社$’((’%!’’#郭正吾$邓康龄%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4#

%北京/地质出版社$’((2%

!’*#张峰$

林文祝$周继颐%裂变径迹研究仙女山断裂带断裂时期!&

#%科学通报$’(("$-0,*0./*))-1*))2%!’0#甘昭国$

梁恩宇%四川盆地褶皱形成时间及期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天然气工业$’(""$",-./*21*(%!’-#戴广秀$殷正宙%对鄂西中生代后期至今地质史的意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鄢正武%江汉平原北部边缘区晚新生代地层的研究!5#

%中国地质大学学位论文集,一.!6#%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盖勒恃&%7

%著$黄秉维译%新观点下的夷平面8梯级山地8单斜山!&

#%地理学报$’(2+$*2,*.%!’3#康悦林%江汉平原第四纪地质划分与古气候分期!&

#%湖北地质$’("3$’,’.%

!’"#黄镇国$张伟强$陈俊鸿%中国南方红色风化壳!4#

%北京/海洋出版社$’((2%

!’(#郑绍华%四川贵州地区第四纪啮齿动物!4#

%北京/科学出版社$’((0%

!*+#刘椿$

金增信$朱日祥%中国最早人类化石地层年龄的测定!&

#%第四纪研究$’((’$’’,0./**’1**"%!*’#9:;<=>%?%@A ;B %C ;D B E9F G F;

5I K ;!&#%M ;A :D @

$’(()$03",’2./*3)13"%N O P Q R S P TU NQ V PW X O Y O Q Z U Y T R S N O [PZ Y Q V PT R S S U R Y \Z Y ]

O S P OU NQ V PQ V S P P]U S ]P TU N^O Y ]Q _P

‘a Cb c K d E F :’$*$e f 5M g ;F d h K ;<’$>5M i &K ;

,’%k l m n n o n pq r s n t u l r s v w x y z u n x {r x |}o k l z r x l r s $k n t |m ~r s |!x z y r u s z |"$#m n x $%z x $-++3’)$#m z x }&*%’r "(})n u }|n u "n p|m r *m u r r

+n u $r s q r s r u y n z u q r $z n x ,s w l n d w x y z u n x {r x |,-z x z s |u "n pw .t l }|z n x .$k n t |m ~r s |!x z y r u s z |"$#m n x $%z x $-++3’)$#m z x }

.O /012341/5E 6;EF L K

$=@F G F D 7c K J G ;77K <=A FA E 7K J ;B D @=K F

I :D L ;J @I;

@H K G @

’)++G ;;F 8@I @;B @8@B $6;I L F D G @HK

L F D G A c @7D @I @

>?@A B 2C 0/e ;<=A 9@i F D =@I &?B ;<;A K F

)

-第*)卷第’期谢世友等/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作者:谢世友, 袁道先, 王建力, 况明生, XIE Shi-you, YUAN Dao-xian, WANG Jian-li , KUANG Ming-sheng

作者单位:谢世友,XIE Shi-you(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袁道先,王建力,况明生,YUAN Dao-xian,WANG Jian-

li,KUANG Ming-sheng(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刊名:

中国岩溶

英文刊名:CARS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25(1)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21条)

1.叶良辅.谢家萍杨子江流域巫山以下之地质构造与地文发育史 1925

2.丁锦惠鄂西高原地文期辨析 1987(03)

3.Barbour G B The physigraphic history of the Yangtze 1935

4.沈玉昌长江上游河流地貌 1965

5.刘兴诗四川盆地的第四系 1983

6.杨达源长江三峡的起源与演变 1988(03)

7.沈继方.王增银.王良忱鄂西清江下游古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形成环境 1993(01)

8.王增银.沈继方.徐瑞春鄂西清江流域岩溶地貌特征及演化 1995(04)

9.杨联康长江三峡夷平面上发现古河成砾石[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1991(03)

10.黄万波.方其仁巫山猿人遗址 1991

11.郭正吾.邓康龄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 1996

12.张峰.林文祝.周继颐裂变径迹研究三峡仙女山断裂带断裂时期 1998(23)

13.甘昭国.梁恩宇四川盆地褶皱形成时间及期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1988(04)

14.戴广秀.殷正宙对鄂西中生代后期至今地质史的意见 1958(01)

15.鄢正武江汉平原北部边缘区晚新生代地层的研究 1988

16.盖勒恃J F.黄秉维新观点下的夷平面-梯级山地-单斜山 1960(02)

17.康悦林江汉平原第四纪地质划分与古气候分期 1987(01)

18.黄镇国.张伟强.陈俊鸿中国南方红色风化壳 1996

19.郑绍华四川贵州地区第四纪啮齿动物 1993

20.刘椿.金增信.朱日祥中国最早人类化石地层年龄的测定[期刊论文]-第四纪研究 1991(03)

21.Huang W P Early Homo and associated artifacts from Asia 1995(16)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屈波长江三峡地区层状地貌研究2005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峡层状地貌的研究,较详尽的记述了三峡层状地貌的发育与演化过程,根据地貌发育特征分析了三峡贯通的时代与成因。

本文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以及核对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研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发育有两级夷平面、一级侵蚀面和七级河流阶地;构造运动是塑造长江三峡的主要力源,三峡的贯通方式可能是先从溶洞贯通开始,然后再逐渐崩塌、扩大,最后演变成峡谷形态;三峡库区建成后,由于库区上游段和下游段河流冲刷作用的改变,必然引起长江中下游河床的变迁。由于局部侵蚀基准面的抬升,而靠近库区的上游河段库岸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地壳变形,地下喀斯特过程的复活。

2.期刊论文谢世友.袁道先.王建力.况明生三峡地区喀斯特山地地貌演化研究-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4)

层状地貌研究表明,长江清江分水高地从河谷至山顶的层状地貌存在有二级夷平面、一级侵蚀面和七级河流阶地.高夷平面分布高度1800~2000米,其最后形成年代当在喜马拉雅运动第Ⅱ幕发生之前的老茅三纪末.低夷平面分布高度1200~1500米,形成于5.0~5.4Ma B.P前后的上新世晚期.侵蚀面分布高程变化在800~1200米之间,形成年代为1.8~2.04M B.P..低夷平面古水网解体后,新水系重新组织形成现代长江.

3.学位论文谢世友长江三峡地区层状地貌分析、新构造期划分和河谷发育研究2000

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藏高原,顺地势东流入海,当它流经中国第 二级地貌阶梯边缘地带时,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由于三峡山地是

构造上升区,长江及其支流强烈下切,地形十分破碎,加之地处亚热带温润地区,降水丰沛,地面冲刷严重,因此测年材料匮乏,迄今对长江三峡的贯通年代尚是众说纷纭,未有统一认识.该文通过对该地区山地层状地貌的研究,根据各地貌面的形成年代探讨了三峡地区的新构造运动,根据地貌面的特征分析了三峡贯通的时代与原因.(1)通过野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 判读,航片、卫片验证、核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研究.(2)地貌面为构造相对稳定时 期的产物,地貌面间的斜坡多在构造较活动的时段形成.(3)侵蚀面发育的早期阶段,原有 的水系刚被破坏,新水系尚处于重新组织、归并的调整阶段,长江未形成.当侵蚀面发育到最后阶段时,新水系组织完毕.

4.会议论文裴树文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时代与人类活动2004

三峡地区位于我国大地貌单元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段.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黄陵背斜东侧古长江向西袭夺背斜西侧的河流,在约200~150ka前贯通形成长江三峡.三峡地区的长江两岸发育七级河流阶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基岩基座;中部为砂、砾等组成的河床相粗颗粒堆积层;上部为粉砂和黏土组成的河漫滩相堆积层.第Ⅰ、Ⅱ级阶地分布最广,形成于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和晚更新世早期或末次间冰期.第Ⅲ-Ⅴ级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第Ⅵ-Ⅶ级阶地形成于早更新世.考古调查表明,更新世人类在长江两岸活动频繁,大量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该地区由旧石器考古的贫瘠区一跃而成为富集区.

5.学位论文夏凯生长江三峡地区岩溶地貌演化研究——以乌江下游武隆为例2007

长江三峡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阶梯边缘地带,岩溶地貌十分发育,但对其研究不够。重庆市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乌江下游,碳酸盐地层广泛出露,属典型的亚热带峡谷喀斯特地貌。武隆地区岩溶地貌组合是第四纪以来新构造抬升的客观表现,为长江三峡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地貌证据。但是本区是构造上升区,乌江及其支流强烈下切,地形十分破碎,加之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充沛,地表冲涮严重,因此测年材料十分缺乏,对本地区岩溶地貌的演化一直未有定论。

通过野外考察。本文通过对本区岩溶地貌分布,典型地区地形图、地质图判读、及GIS等工具对层状地貌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重庆武隆地区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具有独特的亚热带喀斯特中山峡谷特点,以丘峰洼地(谷地)、大型漏斗(天坑)、喀斯特峡谷、天生桥等为代表的地表喀斯特和以大型溶洞和丰富的洞穴次生化学沉积为代表的地下喀斯特最为普遍,独具特色。

2.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体现出“回春”的特点,在远离现代排水基面的分水岭地区,因地貌回春未达及,地面完整性较好,喀斯特地貌以丘丛洼地为主。大部分地区因地貌回春影响较大,地面呈现锥状喀斯特景观,总体上具有喀斯特地貌发育青年期阶段的特点。但在少数地方,是喀斯特发育中年早期阶段的特点。

3.由于由于岩性、构造、新构造运动和发展过程的区域特殊性,本区的喀斯特地貌形态特征,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有一定的独特性。水平分布上,具有明显沿构造线发育的条带性,垂直分布上有成层分布。

4.新构造运动使地面数次强烈抬升,喀斯特的水平和垂直发育时间较短,碳酸盐岩层中又加有页岩隔水层,因此未形成统一的潜水层。

5.武隆地区的层状地貌为两级夷平面、三级水平溶洞和四级阶地。高夷平面为鄂西期,分布在1700-1900m的分水岭地区,是新老第三纪之交准平原抬升之后的残体。山原期夷平面分布在1200-1500m,形成于晚第三纪初喜山运动Ⅱ幕和喜山运动Ⅲ幕之间的平静期,时间为上新世;阶地和溶洞可以对比。形成年代为T<,4>-0.47Ma.B.P,T<,3>-15.1×10<'4>a.B.P,T<,2>-5.6-5.8×10<'4>。T<,1>-0.9-3.1×10<'4>±100a.B.P。

6.会议论文甘昭国.梁恩宇新构造运动与四川盆地的褶皱和油气关系1988

该文运用地貌形态(主要是夷平面)研究来探讨四川盆地的褶皱形成时间。在论证了鄂西、三峡地区的各级夷平面与江汉盆地西部褶皱运动关系基础上,与紧邻的四川盆地类比。认为四川盆地的褶皱不是一次“四川运动”形成的,经历了早、中白垩世之间的燕山运动及喜山期第二、三、四幕构造运动,分期、分区形成四川盆地现今展布的地质构造景观,建议废弃专指使四川盆地产生褶皱的”四川运动”这个构造运动名称。重新解释了四川盆地内众多的局部构造之间的成生关系。结合勘探现状,分别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今后在四川盆地内寻找背斜型油气藏,应以川东、川南和川北、川西北喜山期第二幕运动褶皱区为普查勘探重点的意见。(本刊录)

7.学位论文楚玉春重庆喀斯特地貌研究2010

重庆市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阶梯边缘地带。本市的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属于典型的亚

热带喀斯特貌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为重庆市的国土整治与规划、农业区划和其他有

关生产、教学、科研单位提供喀斯特地貌方面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理论价值。

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核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

方法,对重庆市的喀斯特地貌进行了研究。初步结论有:

(1)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形态的综合反映。它同其他地貌一样,都是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

产物。因此,本文对喀斯特地貌的分类采用成因—形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我们将重庆喀斯

特地貌分类作三级划分。第一级为成因分类。按形成该地貌类型的主导营力的不同和组成地

质体的物质基础的不同作一级类型划分。第二级为形态分类。以形态组合(正负地形组合)特

征为具体指标,划分出二级类型。第三级由各种岩溶个体形态组成。它们规模不大,空间分

布上基本是呈星点状、线状或很小面状的形式,而不具区域性分布特征。

(2)重庆喀斯特地貌组合的特点:一是喀斯特地貌组合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二是喀斯特地貌组合受地质构造及地表物质差异控制显著,区域分异明显。

(3)通过分析本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岩性、海拔等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影响和野外对地

貌形态的实地考查,本文把重庆市喀斯特地貌划分为四个喀斯特地貌区,分别为:渝西北非

喀斯特地貌区(Ⅰ)、渝中槽谷型喀斯山地区(Ⅱ)、渝尔南峡谷型喀斯特山地区(Ⅲ)、渝东北

层状构造喀斯特山地区(Ⅳ)。

(4)喀斯特地貌演化过程:①自白垩纪燕山运动至第四纪初,因地壳不等量间歇性抬升

结果,大巴山和三峡地区发育有四级夷平面,其余地区为三级;②就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而

言,以大巴山最大,其次为金佛山一七曜山及三峡地区,并向长江谷地倾斜:③长江左侧地

区,第三级夷平面形成之后,长江右岸地区向斜地区纵、横顺向河及次生谷仍异常发育,侵

蚀强烈,故背斜成山,向斜为丘陵谷地,相间有序排列,形成平行岭谷地貌组合。长江右侧

地区,夷平面多属倒置台状山地,这主要是由于夷平面张性裂隙发育,导致背斜谷袭夺次成

谷,水量增大,侵蚀加强,故形成向斜构造台地或山地的倒置现象。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 地貌分类 地貌区划 地貌演化

8.期刊论文王令占.牛志军.赵小明.涂兵.WANG Lingzhan.NIU Zhijun.ZHAO Xiaoming.TU Bing鄂西建始中更新世

高海拔砾石层的发现及意义-人民长江2010,41(1)

在鄂西建始李家湾长江、清江分水岭处发现残留的中更新世河流相砾石层,砾石层及河谷地貌特征反映其可能为NNE向古水系即"古马水河"所残留的"高阶地",从而指示"古马水河"可能为一条顺NNE向构造线向SW方向流的大河,说明长江水系在不断向南袭夺清江水系,分水岭不断南移.对砾石层两个样品的ESR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728±72 kaBP和789±78 kaBP,属中更新世早期.与长江三峡阶地的年代对比表明砾石层与长江三峡第五级阶地为同时期形成,这可能指示在三峡地区已不存在多级夷平面,目前所存在的剥夷面可能形成于早更新世.

9.学位论文向芳长江三峡的贯通与江汉盆地西缘及邻区的沉积响应2004

该论文从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入手、以长江三峡出口处江汉平原的前身江汉盆地、特别是包括宜昌一枝江一带在内的江汉盆地两缘为主要工作区域,通过对江汉盆地中生代晚期一第四纪的沉积特征和古地理演化过程、宜昌地区及三峡地区的阶地特征、夷平面分期及其与河流演化的关系、被李四光先生认为是峡江和川江分水岭的黄陵穹窿的岩性和演化特征等方面的探讨,并结合对长江三峡上游四川盆地,下游洞庭湖盆地、鄱阳湖盆地、长江河口三角洲沉积区的研究,以及黄河形成演化研究资料的对比,来对长江三峡的形成时间及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为最终解决长江流域的形成演化、长江流

域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三峡水库的安全性问题以及中国新生代地形倒转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该论文认为:长江三峡是相对于云梦期夷平面和黄陵穹窿来说的次成河谷地貌,其形成是以黄陵穹窿为主要分水岭,从中更新世早-中期开始,从江汉盆地西缘逐渐向西发生侵蚀、袭夺而成.由于新构造运动会对阶地高程产生变形影响,而且由于阶地沉积时局部沉积的环境不同将造成阶地沉积特征上的差异,同时由于后期保存方面的原因也会对阶地的特征产生影响,因此该论文采用年龄对比法确定了长江在三峡及邻区形成的可对比的阶地最高为5级,其形成的时代分别为:T5,0.7-0.73Ma左右,中更新世早期

;T4,0.3-0.5 Ma,中更新世早-中期;T3,0.09-0.11Ma,晚更新世早-中期;T2,0.03-0.05 Ma,晚更新世中-晚期;T1,0.01 Ma左右,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

10.期刊论文王令占.牛志军.赵小明.涂兵.WANG Lingzhan.NIU Zhijun.ZHAO Xiaoming.TU Bing清江流域层状地

貌面堆积物特征及地貌演化研究-人民长江2010,41(8)

对清江中游建始、巴东等地高海拔古宽谷中残留阶地堆积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堆积物的ESR测年获得了8组年龄数据,表明清江流域1 500~1 700 m高度剥蚀面可能形成于中更新世初(704±70~789±78 kaBP),与长江三峡第五级阶地,清江第五、六级阶地为同时期形成.这可能指示在三峡地区已不存在多级夷平面,目前三峡地区的层状地貌可能是早更新世以来地壳抬升的结果.对整个流域层状地貌面堆积物年龄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分析表明,在400~1 700 m海拔高度范围,地貌面堆积物形成时代与海拔高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即海拔越高,形成时代相对越老,海拔越低,形成时代越新,这反映了新构造的间歇性隆升.根据拟合直线计算出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62.14 cm/ka(100~800 kaBP),是整个三峡河段近十万年来平均深切速率(80.15 cm/ka)的两倍,说明十万年以来,三峡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明显减小,新构造活动性明显减弱.

引证文献(2条)

1.王令占.牛志军.赵小明.涂兵清江流域层状地貌面堆积物特征及地貌演化研究[期刊论文]-人民长江 2010(8)

2.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黄保健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特征与演化[期刊论文]-中国岩溶 2006(z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16373800.html,/Periodical_zgyr200601008.aspx

授权使用:中国地质大学(zgdzdx),授权号:4aaef8ec-2a0e-4b45-a842-9e1600deafc2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1日

(推荐)高二地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考点搜索】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巨大的综合效益,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教材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了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最后,教材用了一幅宜昌——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和一组数据,形象而具体地阐明了三峡水库对改善川江航运的作用。 ◆知识纲要 自然原因 三洪灾成因 峡人为原因 工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 程防洪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 建防洪效益减轻洞庭湖淤积 设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 的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意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义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和航运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黄金水道” 作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作用 用其它效益: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重要图释 1、图5.3“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 (1)读图后,说出长江中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2)分析“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农田、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治理荆江的措施主要有: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完成了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 (3)在图上找出主要分洪区。 2、图5.5“长江三峡图” (1)掌握长江三峡的组成、名称及其在图上的位置:

说明:①长江三峡的长度数据有多种,如192千米、193千米、204千米208千米等。 ②有的著作中把大宁河宽谷划入瞿塘峡,把香溪宽谷划入西陵峡。 (2)在图中找出三峡水利枢纽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 【学习策略】 1、注重图文结合,要从长江流域的整体去看三峡工程的位置、洪水的成因及其防洪效益、三峡电站的输电范围、三峡工程对川江航道的改善等问题。 2、注意高、初中知识的联系,例如,对长江洪水的成因就要联系高、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的200千米 左右的河段。江水在这里切开地貌上的三个背斜构造,自西向东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谷,峡谷之间被向斜和构造盆地所隔开,形成较为开阔的宽谷。长江三峡即为这些峡谷和宽谷的总称。 2、长江三峡地区:指自宜昌到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包括葛洲坝库区)及周围地区,称为三峡地区。它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末端的重庆市,包括沿岸的20多个县(市、区),实际上就是三峡库区。 二、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和规模 1、位置: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是三峡工程的下游而不是长江 ............. 下游 ..)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 2、规模: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经典例题1] 下列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交界处的有()A.长江三峡B.长江三峡地区 C.葛洲坝工程坝址 D.三峡工程坝址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重要地理名称空间分布的题目。识记重要地理名称空间分布的方法基本、有效的方法是“地图法”。考生应经常运用地图熟悉地理事象地理空间分布及其结构和空间联系。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的末端,自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自西向东形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大峡谷。三峡地区是指宜昌到重庆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葛洲坝位于湖北宜昌。三峡大坝位于湖北西陵峡三斗坪。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其古今功用

109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其古今功用 郑敬东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总第126期)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No.6,2005(Serial No.126) 摘 要:长江三峡是名副其实的桥梁王国,桥梁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形态之异、质量之优举世罕见。其桥梁分布主要呈现以下特征:江河之上巨虹飞跨,溪流河汊索桥棋布,土苗地区廊桥居多,深峡幽谷石拱密布,旅游景区奇桥著称,都市圈内立交称雄;三峡桥梁究其古今功用主要表现在:人类交往的原始功用,进行战争的军事功用,发展经济的现实功用,景观建设的美学功用,健智益心的教化功用。 关键词:长江三峡;桥梁;分布;功用 中图分类号:G127.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86(2005)06-0109-04作者简介:郑敬东(1949- ),男,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重庆 400067)。 “三峡是世界桥梁博物馆”,不少到过三峡的外宾、专家、学者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慨叹。由于我国长江三峡地区90%以上地域都是丘陵或山地,江湍、河渊、山险、谷深,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恶劣。为了打通与外界的联系,三峡人以其天才的创想和惊人的毅力,刷新了人类建桥史上的一项项纪录,创造了一桩桩奇迹,不少桥梁的中国之最、亚洲之最、世界之最都诞生在这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热土上。三峡地区的桥梁不仅年代久远、数量巨大、门类齐全、分布广泛,更重要的是多数桥梁品质卓越、蕴意深刻、科技含量高,且极具观赏价值。它们不仅是人类冲破闭塞、开拓境界、渴望交往、企盼沟通、向往未来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也是人类与大自然抗争、开拓、创造、奋斗等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人类意志、知识、智慧、想象和审美追求的缩影和结晶。本文仅就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古今功用作一些探讨。 一、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状况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数量是十分惊人的。据重庆和宜昌两市2002年底的统计,该地区的桥梁总数就达5647座。其中,重庆拥有4416座,[1]宜昌拥有 1231座。[2] 这数以千计的形态万千的桥梁散落在渝鄂 两地近700公里长江干流及其众多支流上,其分布状况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江河之上巨虹飞跨 在三峡地区的长江干流及嘉陵江等主要支流上,有几十座大型、特大型现代桥梁飞跨两岸。以长江重庆至宜昌近700公里江段为例,迄今已有十六座特大型桥梁横卧江面,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重庆境内的江津长江大桥、江津白沙沱长江大桥(铁路)、马桑溪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长寿长江大桥(铁路)、涪陵长江大桥、丰都长江大桥、忠县长江大桥、万县长江大桥。湖北宜昌境内有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葛洲坝三江大桥、宜昌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桥)。而就在这一江段上已经开工和即将建成的长江大桥还有:重庆地维长江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宜昌长江铁路大桥等十一座。而在重庆境内的嘉陵江江段上,还横卧着云门、沙溪庙、东阳溪、渝澳、牛角沱、黄花园等十一座嘉陵江大桥。除长江、嘉陵江外,三峡地区的乌江、清江等长江的重要支流上,同样有许多大型桥梁飞跨两岸。 (二)溪流河汊索桥棋布 三峡地区的溪流河汊众多,宽的数十米、窄的七

长江三峡导游词

长江三峡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风光秀丽的长江三峡旅游观光。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今天,很荣幸可以和大家一同游览长江三峡,体验她的雄伟奇幻和幽深秀丽。途中若有什么问题或需要,请尽管提出来,我将尽力为大家解决。祝愿大家游得开心、玩得愉快! 有人说长江三峡是一幅浓淡相宜的国画,描绘了山河的壮美,秀丽,多姿多彩;有人说长江三峡是一曲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交响乐,饱含了人世间绝美的音符;要我说长江三峡就是一首古老的长诗,讲述着古往今来无数动人的故事……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当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便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东到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段峡谷各有特色,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水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唱,也是长江三峡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登船从长江三峡的门户宜昌出发,逆流而上品味三峡的美景,追溯诗仙的足迹,感受三峡的独特魅力。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风光绮丽的西陵峡,它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的西边,故名西陵峡。西陵峡又分东西两段,中间被三峡大坝所分割。东段葛洲坝至三峡大坝之间的38公里长的区域,不受大坝蓄水影响,仍然保持着原始的三峡风貌;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北宋欧阳修曾称赞“西陵山水佳”,陈毅元帅也留下了“西陵甲三峡,忘返兴犹稠”的诗篇。 西陵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且滩多水急。以前,三峡船夫世世代代都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船只只要经过这一代,便常发生“触礁船破碎,满江尸浮沉”的惨剧。“西陵峡中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就是西陵峡险滩的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巍巍巴山脚下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 三峡地貌奇特,风光旖旎,人文名胜驰名古今,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千万年来,长江三峡向世人展示着它那万古不朽的风姿。今天,由于地球上最大的水电站正在三峡中兴建,长江干流在三峡中被截流后,水位最大提高110米,达到海拔175米。三峡中的部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被淹没,同时,也将产生一批新的景观。 瞿塘峡亦称夔峡,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著称。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的大宁河口起,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巫峡分东西两段,西段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组成,东段由铁棺峡、门扇峡组成。峡中多云雾,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 西陵峡西自宜昌市秭归县的香溪口,东到宜昌城头的南津关,全长66公里。由庙南宽谷把它分割成东西两段峡谷,依次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黄猫峡等,峡内多险滩急流。 长江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内,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兴建。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立方米。水电站厂房位于泄洪坝段左、右两侧,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三峡的名胜古迹,源远流长。记载着多少动人的历史事迹。其中白帝城、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和三游洞等,好象把人带进一座灿烂的历史迷宫;三峡的传说故事,优美丰富,从神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胡经国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指示 在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继续做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01年7月16~18日,国务院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朱镕基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三峡工程整体和全局、关系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距2003年6月第一期蓄水只有19个月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哪!” 二、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从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组织进行了库区20个县(区、市)1∶5万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库区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灾害的基本情况。到目前(2002年10月)为止,已经查出三峡库区两岸存在崩塌、滑坡2490处。此外,还有大小泥石流沟47条。 现已查明,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库岸线上,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度约为440公里;需要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总长度约为139公里。 1982年以来,库区两岸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70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0余处。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原因,主要有: 1、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容量有限。就地质灾害而言,三峡库区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2、降水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更加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长江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库区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宜昌市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

2006年12月29日 三峡库区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一、概述 1、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完成投资 香溪河干流自北向南流经兴山县的高阳镇、峡口镇,于游家河处进入秭归县境内,经贾家店、官庄坪、向家店等集镇,在秭归香溪镇注入长江。干流长37公里,支流建阳河发源于空树坪,长52.6公里,自东向西在峡口镇汇入香溪河,其中建阳坪至峡口段长7公里。 为保证三峡工期蓄水达到135米后,能快速发挥效益,2001年11月8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香溪河航道工程设计建设河口至峡口20公里Ⅲ(3)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1顶4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5×90×5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经);建设峡口至响滩17公里Ⅳ(3)级道,通航500吨级1顶2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0×50×330米;建设建阳河峡口二桥至建阳坪7公里Ⅳ级航道,通航500吨级机驳,航道尺度为2.5×40×150米。其设计高水位为175米,设计低水位为145米。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上起响滩,下至香溪河口,全长37公里,其水位涨落受控于三峡大坝蓄水水位,工程主要措施是对局部弯曲半径小,航宽、航深不足的河段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同时辅助布设航行标志。建设重点是香溪河干流平邑口爆破工程、建阳河门坎石爆破工

程以及配套的码头、管理站房和航标工程。经调整后的概算投资1352.93万元,其中:交通部投资760万元,湖北省交通厅投资280万元,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2、主要工程量 航道工程: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共完成石方爆破77471.47 m3,清碴工程量102776.2m3, 完成砼挂网喷浆护坡工程228.7 m3,以及配套的航道管理码头、站房、航标、航道维护艇和趸船等工程。其中:平邑口爆破工程位于香溪河干流平邑口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爆破、清渣工程42422.7 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后经设计变更,增加爆破工程18366.4 m3,清渣工程40184.5 m3,累计完成爆破工程60789.1m3、清渣工程82607.2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 门坎石爆破工程位于建阳河门坎石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石方爆破14750 m3,陆路清渣工程15586 m3,水运清渣4583 m3。 水工结构:航道专用码头1座。 生产生活辅助建筑:航道管理站房1185m2,香溪河河口至峡口段的航标工程20公里。 航道维护艇:1艘。 趸船:1艘。 3、建设及管理 2001年11月8日和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分别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和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了《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施工图设计由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湖北省港航

长江三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概述 依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将三峡库区分为库区、三峡库区影响区(简称影响区)、三峡库区上游地区(简称上游区)。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部分的库区区县(市)有江津市、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涪陵区、武隆县、丰都县、石柱县、忠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15个区县(市)和主城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等7区)。影响区有合川、永川、璧山、铜梁、潼南、大足、荣昌、綦江、万盛、南川、梁平、垫江、彭水、双桥、黔江等15个区县。上游区有酉阳、秀山、城口3个县。本报告研究的三峡库区范围包含重庆市辖区内的库区、影响区、上游区。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质地貌 三峡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缘,自北至南由大巴山—荆山、巫山、大娄山、武陵山等山脉组成。总体地势西高东低,三峡隆起与江汉坳陷高差悬殊,对照鲜明。库区最高峰云盘岭为2796.8米,向东南降到1000~800米,中部平行岭谷区1200~200米,形成以中低山为主的山丘地貌。受岩性的影响,库区有较大面积的发育在紫色土和石灰岩上的各类石灰土(钙质土)。库区内河谷平坝约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三峡库区海拔1200米以下丘陵表层多为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页岩和泥岩。红色砂页岩面积约占52%,其它为花岗岩或石灰岩,是容易风化易受侵蚀的类型。 2、气候 三峡地区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水热条件良好。河谷低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18℃左右,山区高海拔地区约17℃,无霜期220~340天;年降水量在东部、中部沿长江两岸广大地区为1000~1200mm,东南部、东北部为1200~1500mm;平均日照时数980~158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3、水资源 三峡库区重庆段流域水资源丰富,境内各类水资源总计4624.4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水资源量511.44亿立方米,地下水水资源131.66亿立方米,入境水资源量3981.3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682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048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63.9%。 区域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均属长江水系。除任河注入汉江、酉水注入北河汇入沅江(入洞庭湖)、濑溪河和大清流河注入沱江外,其余均在市境内汇入长江。总计有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约374条。其中流域面积50~100平方公里的河流约167条,流域面积100~500平方公里的河流152条,流域面积5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9条,流域面积1000~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8条,流域面积大于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8条。 4、土壤 三峡库区土壤共有7个土类16个亚类。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石灰土、潮土和水稻土。在土壤类型中,紫色土占土地面积47.8%,富含磷、钾元素,松软易耕,适宜多种作物,目前是库区重要柑橘产区;石灰土占34.1%,低山丘陵有大面积分布;黄壤、黄棕壤占16.3%,是库区基本水平地带性土壤,分布于高程600米以下的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区,土壤自然肥力较高。耕地多分布在长江干支流两岸,大部分是坡耕地和梯田。 5、植被与生物多样性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自然植被具有垂直分带的特点。海拔13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13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2200米以上为亚高山针叶林带,灌丛分布于淹没区至2200米之间的地带。目前,在库区已找不到能代表该区域的完整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极高。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一.三峡工程概况 1.三峡工程简介及工期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2.水利枢纽—世界之最 2.1.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2.2.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 2.3.水淹范围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赵霞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案例分析为主,对三峡工程建设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节教学内容着重分析了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1)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本课教材内容的重点。教材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三峡工程在防洪上的关键性作用,即三峡水库作为长江干流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可以有效地调蓄控制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作用;(2)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发电效益一是社会经济效益,二是环境效益;(3)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从而提高了长江航运的通航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的黄金水道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图表,观看有关实物景观录像,使学生明确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主要设施,从而对三峡工程有形象直观的认识。 2.联系学生初中已学的有关知识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自然、人为原因,明确三峡工程在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破坏方面的作用。 3.分析教材中列举的材料,通过讨论,明确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是怎样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但是改造的措施和结果应该能够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三峡工程利弊的评估,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的作用和效益。 教学难点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巨大综合效益的资料和图表。 【导入新课】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第!"卷第#期中国岩溶$%&’!"(%’# !))*年+月,-./01023,-/3(3,-456 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 文章编号8#))#9:;#) 谢世友#?!?袁道先#?王建力#?况明生#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A!’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摘要8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B地形图判读?航片B卫片验证B核 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C结果表明8 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C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 D!)))E?完成于老第三纪末A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D#"))E?完成于上 新世末A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D#!))E?形成年代为+’:D#’;45F’G’C高夷 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 老年期地貌景观A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 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A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B山间盆地B岩溶台面B河谷 盆地B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C 关键词8三峡地区A夷平面A剥夷面A形成年代 中图分类号8G H+#’"文献标识码8- I引言 李四光最早指出中国大陆地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青藏高原向太平洋沿岸逐级下降?形成三个巨大的地形台阶8第一台阶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D ""))E A第二台阶为内蒙古J鄂尔多斯J云贵高原?平均海拔#)))D!)))E A第三台阶为中国东部丘陵平原?平原的海拔在)D!))E之间?丘陵低山的平均高度不超过#)))E C这三大台阶之间的过渡地带都是地形突变区?河床比降大?河流常深切形成峡谷C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顺地势东流入海C当它流经第一个地形陡坡带时?形成了金沙江大峡谷A当它流经第二个陡坡带时?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C无疑?长江是在切过三峡之后才上下贯通B形成泱泱大河的C因此?三峡地区的地貌发育与演化过程在长江河谷研究中地位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倍受关注?是我国地貌学研究的代表地区之一C 夷平面与地文期研究是揭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C特别在三峡地区?因隆起带抬升作用?长江及其支流强烈下切?地形十分破碎?加之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地面冲刷严重?测年材料匮乏?因此前人主要通过地形分析与区域对比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地貌演化进行研究K#D:L?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但以往的研究受种种条件限制?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远未取得统一认识K"D;L C本文选择长江与清江间的分水岭地块为主要研究区<图#=?根据野外实地考察B航片卫片判读B地质地貌剖面分析?结合相关沉积分析B洞穴考古及年代学研究结果?着重探讨分布于三峡地区现代河谷之上的夷平面特征及其年代问题C M夷平面分布与特征 在三峡地区?高位的平坦地面与深切的现代河谷形成明显的地形反差?是地形地貌研究的良好场所C 长江与清江在研究区内自西而东平行流动?两江间水平距离仅数十公里C三峡段的水面高程不足#))E?但它与清江间的分水岭高度差可达!)))E以上<图!=C 综合应用上述手段?分析B对比B验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存在三级夷平面?其分布高度分别为#@))D >基金项目8重庆市科委研究项目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上游40公里处,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电站为坝后式,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由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组成。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电量的 1/10,相当于 7座 240万千瓦的火电站和一个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应的铁路运煤能力。 在航运方面,可从根本上改善宜昌到重庆660公里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工程建成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左右。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决议同时要求,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当中的影响要素是不行无视的,三峡工程的兴修,次要障碍的要素是文物奇迹的维护、生态维护以及大范围的移民。三峡一带曾经被证明,埋藏着数目十分宏大的文物,许多都是极端贵重并且是如今为止没有发明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开工以离开蓄水这段工夫,基本不行能有充足的工夫把这些贵重的文物发掘出来。据报道,真正发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非常之一,也便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贵重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酸心的事变。另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胜景奇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吞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汗青文明方面的大毁坏。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环境带来影响。①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②工程建成后长江上游水流速度相对减缓,上游泥沙淤积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泥沙对三峡大坝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③由于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改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三峡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的管理,提高移民经费的使用效益,妥善安置好库区移民,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国务院《关于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通知》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关于批准三峡工程水库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总额及切块包干方案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经费是三峡工程总投资的组成部分,是专项用于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的补偿经费,全库区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总额为400亿元(1993年5月价格水平)不得突破,今后只考虑物价因素调整(具体调整办法另定)。 第三条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移民管理体制,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 (以下简称三峡工程移民局),按照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和移民经费,统筹安排全库区的移民计划和经费,川、鄂两省负责本省切块包干方案范围内的移民计划和经费安排,由库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川、

鄂两省的计划要具体到项目和任务。列入计划的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均应按批准的移民规划标准和投资概算进行控制。 第四条为确保三峡工程移民任务的完成,库区各级人民政府及移民管理机构实行以阶段性任务为目标,以年度计划为基础的领导分级负责制。阶段性移民任务由省长负责,年度计划任务由县长负责。移民工程管理实行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章计划管理 第五条依据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和“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移民进度与工程进度相衔接;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移民宜早不宜晚”的原则,以确保大江截流和坝前水位高程135米、156米、175米阶段蓄水要求为目标,来编制移民年度计划。 第六条移民年度计划按以下程序编报下达。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 每年九月底以前,由川、鄂两省移民管理机构分别提出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规划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规划 序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浩荡长江在古改变历史,在今也将创造中国旅游史上的奇迹。摘要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著名大峡谷之一,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目前世界水流量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三长河流。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也颇具竞争力。三峡旅游区跨越重庆和湖北两省市,辐射湖南、贵州和四川等的部分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跨省域旅游区。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三峡旅游已经形成独特、鲜明和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品牌形象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推进和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峡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三峡库区形成后,传统的三峡沿江串珠式往复旅游模式,将随着库区景观、城镇、交通、产业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国内旅游消费内涵与方式的变化而发生重大调整。三峡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格局、旅游形象与营销、旅游区域分工与协作、旅游投资与产业发展等,均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整合与调整。 三峡风景简介 三峡旅游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

起奉节的白帝城,东到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长江三峡,各具特色,各显奇妙: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可谓是集游览观光、科考怀古、艺术鉴赏、文化研究、民俗采风、建筑考察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从旅游角度出发,三峡风景名胜区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范围,而是包括三大部分,一部分是从四川省忠县到奉节,这是三峡的前奏;一部分是从奉节到湖北宜昌,这是三峡的主体;而三峡的深处,包括大宁河小三峡、香溪昭君故里和屈原故里则是景区向纵深发展的延伸部分。 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以雄、奇、险、秀、幽着称于世,是长江旅游线上最奇秀、最集中的山水画廊。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 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风景旅游大峡谷——长江三峡风景区。 长江三峡,各具特色,各显奇妙: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 旅游业历年以及未来市场数据显示表

关于三峡工程的简介

关于三峡工程的简介

三峡工程简介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

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0世纪长江洪灾情况表 1.2 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1.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2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1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

长江三峡导游词(完整版)

长江三峡导游词 长江三峡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南津关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

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1X 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灯影峡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仙人桥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 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黄牛峡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

长江三峡文化长廊旅游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一、规划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地处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属于长江西陵峡东段,横跨长江西陵峡两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0°59’ ~ 111°25’,北纬30°40’ ~ 31°20’,东西长31km,南北跨度25km,整个旅游区面积为276km2,旅游区南部和西部临近长阳土家自治县,西部紧接秭归县,北部与三峡大坝相融,东部与宜昌市点军区、西陵区峡口风景区相连。三峡人家风景区地跨夷陵区三斗坪、乐天溪乡镇,景区规划控制面积50km2,已建成开放的景区面积近5km2 项目区地处三峡西陵峡东端的两坝一峡间的长江南岸,是国家6省6市规划发展的国家级世界名胜旅游区范围内,距长江葛洲坝17km,距宜昌市区中心19km,距三峡大坝19km,整个流域属石灰岩风化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景区不仅旅游资源独特丰富,而且森林植被良好,面临长江,高山峡谷、层峦叠嶂、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人文传说源远流长。由于景区位于葛洲坝库区,受水体调节和风向影响,常出现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是都市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2、地质地貌 ⑴地质 三峡人家——地质奇观长廊,三峡人家是一个缤纷多彩地质世界,三峡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两坝之间绵延38公里的西陵谷是一个缤纷多彩地质世界,两边地层裸露清晰,地质地貌奇特,这就是被联合国确认的长江灯影峡震旦纪国际标准地质剖面点, 为全国三大典型地质剖面之一,震旦纪比恐龙时期还早3亿多年,该剖面长约10公里,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经鉴定有216个种属,最古老的地层为距今约28.5亿年前所形成的崆岭群,揭示了地球远古的奥秘,被誉为“地质百科全书”。据地质专家评定,这里的地层保存完整,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走进地貌奇特的三峡人家,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透过那层层叠叠的岩石,人们可以观看到8亿多年来的诸多地质遗迹。在沿江两岸可以欣赏到举世罕见的峡谷地貌、溶洞景观、名山水景、原始森林及距今4000多年历史文化和20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迹。在地质结构上,这里珍藏着中国南方距今32亿年前形成的最古老的变质岩基底;三峡地区乃至扬子地台最古老的变质岩系和结晶岩基底;世界最古老的距今7亿年左右的冰川沉积;自新元古代以来伴随地壳演化留下的完整地层序列;各时代的岩石及30多个门类、数千种动植物化石;丰富的地质灾害、河流演化、岩溶地貌景观和遗迹。保存如此完整而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地质地貌现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景区在构造上属于著名的地质褶曲带“黄陵背斜”,有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绵延约5km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剖面。地层以黄陵背斜为核心,由里向外,有多层弧形带状的特点,元古界和古生界均有出露。境内岩浆岩发育,火山岩、次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