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宜万铁路隧道岩溶规模化处治技术

宜万铁路隧道岩溶规模化处治技术

宜万铁路隧道岩溶规模化处治技术
宜万铁路隧道岩溶规模化处治技术

铁路隧道受岩溶影响的分析和处理措施探讨 董竞涛

铁路隧道受岩溶影响的分析和处理措施探讨董竞涛 发表时间:2020-04-14T13:57:00.360Z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2期作者:董竞涛 [导读] 岩溶是西南山区铁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具有空间分布无规律、难以预测、隐蔽性强、岩溶水丰富而不均一等特点,对隧道的支护结构及后期运营均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以某新建铁路线隧道穿越岩溶发育地区为例,分析介绍了设计中对隧道周边岩溶发育段落的处理原则和措施分类,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岩溶是西南山区铁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具有空间分布无规律、难以预测、隐蔽性强、岩溶水丰富而不均一等特点,对隧道的支护结构及后期运营均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以某新建铁路线隧道穿越岩溶发育地区为例,分析介绍了设计中对隧道周边岩溶发育段落的处理原则和措施分类,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岩溶;铁路隧道;处理原则;措施分类 一、引言 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蚀性和流动性是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此外地形、气候、微生物等作为自然因素对岩溶作用和岩溶发育也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受以上因素的控制和相互作用,本线可溶岩隧道内揭示了各种形态规模不一、水文地质情况差异大的溶洞。而洞内的充填情况,则主要分为碳酸岩盐的化学沉积物(钟乳石、石笋等)、粗细粒的沉积物(洞内坍落、风化碎块石及黏土、地下水流携带的砂砾石等)、生物化石沉积等,主要受洞穴内自身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及洞穴漫长的形成过程控制。由于岩溶形成过程漫长、形成因素复杂、且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导致岩溶发育的规律性差,受目前探测手段限制,不能准确查清洞身岩溶发育的位置和形态,隧道岩溶处理面对的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的不可预见地质。 二、工程概况 本线隧道岩性以灰岩、白云岩为主,次为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岩溶形态多样,既有溶隙、岩溶洼地、落水洞、漏斗等垂向岩溶形态,又有溶洞、暗河等水平岩溶形态。由于受构造作用影响,岩体破碎,加之测区雨量充沛,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对可溶岩成分的溶蚀、溶解作用,造成了该区岩溶弱~强烈发育。 本线隧道共有40%的段落穿越可溶岩,其中岩溶强烈发育隧道段落占比65%,岩溶为中等发育至弱发育段落占比35%。 现场施工揭示岩溶发育呈多样性,其岩溶形态为溶槽、溶隙、空溶洞、全充填溶洞、半充填溶洞等;其发育部位随机性大,拱部、边墙及隧底均有分布,通过逐一勘察、分析和讨论,对溶洞采取了回填、跨越、加固、支护等措施进行了处理。 三、主要处理原则 本线岩溶隧道勘察设计以“岩溶水害防治为根本”,遵循“地质绕避为基础、施工防突为重点、排水通畅为目标”的基本设计理念。充分认知岩溶及岩溶水在微观上的无规律性、岩溶水的瞬时突发性,按“风险评估指导、超前预报先行、应急预案落实、排水设施通畅、衬砌结构安全”的防治原则,合理确定防治措施、施工组织、辅助坑道配置等。 (1)对于岩溶发育地段隧道,通过辅助坑道设置,尽量实现顺坡施工。结合施工要求及运营期间排水,优先选择横洞或平导,以降低施工风险。施工中应加强可溶岩地段的超前地质预报,探明岩溶发育程度,岩溶形态,岩溶水水量,水压等情况,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结合开挖揭示的围岩稳定性分析,合理确定支护措施。 (2)考虑到岩溶水的无规律性、突发性及排水系统可能淤堵失效后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为保证衬砌结构及运营安全,富水岩溶段及有环境要求需“以堵为主”的地段实施超前注浆措施,必要时采用钢筋砼加强衬砌。 (3)对于隧道施工中揭示的溶洞,岩溶管道等,应视其性质、与隧道的关系,确定综合处理方案,建立完善可靠的排水系统,确定合理的衬砌结构。空溶洞不得随意回填,同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中超前探测条件,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可溶岩地段支护结构施作前,应对洞周隐伏岩溶进行物探,必要时钻探以查明洞周(特别是基底)是否存在隐伏岩溶,并根据物探结果进行综合整治。当存在较长时间补勘工作时,其应满足初期支护长期稳定的要求。 四、处理措施 本线隧道大多位于可溶岩地区,岩溶及地下水发育,尤其是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时,应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利用地质雷达、地震波反射法、红外探水和超前地质钻探等手段对地质状况进行预测。 由于本线正线部分段落铺设无砟轨道,当隧道穿越岩溶地区,根据地质调查表明隧道基底可能存在隐伏岩溶时,应在仰拱施作前,对隧底进行物探,查明是否有隐伏溶洞,根据溶洞形态、与隧道空间关系、溶腔充填物以及充水情况等采取桩基、注浆、换填、跨越等措施进行处理。 施工过程中隧道可溶岩地段开挖揭示了溶槽、溶隙、空溶洞、充填及半充填溶洞等不同岩溶形态,有的有过水痕迹,有点无过水痕迹,有的发育裂隙水,有的发育岩溶管道水,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回填、换填、注浆、桩筏结构、托梁、集水廊道,集水仓等处理措施。 1、回填、换填 拱部溶洞一般情况下采用混凝土回填+吹沙回填进行处理;边墙溶洞一般情况下采用混凝土护墙+吹沙回填处理;隧底发现充填溶洞,且溶洞底部距隧底小于3m,采用C25砼进行换填。典型断面详见下图:

壁板坡隧道岩溶发育地段施工方案

壁板坡隧道岩溶富水地段施工的预防和控制 华铁咨询/德铁国际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监理项目部:汪景勋 摘要:岩溶这种地质现象,由于其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在隧道施工中一直是个难题,虽然目前有多种预测预报方法,但准确率存在一定局限性。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JL1标管段穿越岩溶地区,且岩溶发育强烈,富水量大,为确保施工安全和今后的运营安全,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隧道岩溶富水地段预防和控制方案,是我们监理和施工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 引言:当隧道掘进时遇到有水溶洞、暗河,由于事先没有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或预报有误,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突泥、突水,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隧道穿过有填充物的溶洞时,溶洞填充物由于自身稳定性极差,多会发生坍塌事故。当隧道底部有溶洞没有被发现,在施工或运行中由于重载施工机械、列车运行时常会发生塌陷。因此在岩溶隧道施工前,按照工程设计,编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案,并严格规范和要求施工,就可以减少和避免灾害和事故带来的损失。 一、工程概况 壁板坡隧道全长14756m,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和3座I 级风险隧道之一。该隧道为特长隧道,中心里程为DK985+035,起讫里程DK977+657~DK992+413,全长14756m,进口位于贵州盘县红果镇上纸厂村,出口位于云南省富源县后所镇三丘田村。进口合修、出口分修,分修起点为DK979+020,合修段长度1363m,分修段长度13393m。辅助坑导为贯通平导,长度14717m,平导进出口均设在左线左侧,分修段平导设于左右线之间。线路纵坡设计为“人”字坡,变坡点DK985+200,最大坡度25‰,最大埋深为735米,隧道洞身穿过地层岩性以砂泥岩、灰岩、白云岩、玄武岩、泥质白云岩和碎屑岩为主。设计隧道正常涌水量Q=75700m[3]/d,雨洪期最大涌水量Q=184100m[3]/d。隧道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坍塌、岩溶、涌水、煤层瓦斯等。 二、岩溶地段施工的基本原则 根据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设计等级、工期要求和地质条件,首先应

高速铁路的隧道特点

高速铁路的隧道的特点 高速铁路的隧道设计是由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和缓解及消减高速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两方面的要求确定的。 研究表明,以上两方面要求中,后者起控制作用。当列车进入隧道时,原来占据着空 间的空气被排开。空气的粘性以及气流对隧道壁面和列车表面的摩阻作用使得被排开的空气不能象在隧道外那样及时、顺畅地沿列车两侧和上部流动,列车前方的空气受压缩,随之产 生特定的压力变化过程,引起相应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并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而加剧。 1由于瞬变压力造成乘员舒适度降低,并对车辆产生危害; 2、微压波引起爆破噪声并危及洞口建筑物; 3、行车阻力加大; 4、空气动力学噪声; 5、列车风加剧。 高速铁路进入隧道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是由多种因素所确定的。行车速度,车头和 车尾形状,列车横断面,列车长度,列车外表面形状和粗糙度,车辆的密封性等。隧道净 空断面面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隧道壁面的粗糙度,洞口及辅助结构物形式,竖井、斜井和横洞,道床类型等。列车在隧道中的交会等。 列车进入隧道引起的压力变化是两部分的叠加: ①列车移动时从挤压、排开空气到留下真空整个过程引起的压力变化; ②列车车头进入隧道产生的压缩波以及车尾进入隧道产生的膨胀波在隧道两洞口之间来回反射产生的压力变化(Mach波)。 当双线隧道中同时有不同方向列车相向行驶时,叠加所产生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列车 在隧道中运行时(无相向行驶列车)车上测得的最大压力波动发生在第一个反射波到达列车时。Mach波以声速传播,对于长隧道,来回反射的周期相应较长。同时,在反射的过程中能量有所衰减。而对于短隧道,Mach波反射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在反射过程中能量损 失也较少,致使压力波动程度加剧。试验表明,压力波动绝对值,并不随隧道长度的减小而减小。因此,对高速铁路中的隧道,有的虽然不长(例如长度在1km左右),其可能引起 的行车时的压力波动仍然不能忽视。但是,当隧道长度短到使列车首尾不能同时在其中时。则Math波的叠加不可能发生,压力波动程度当然随之缓解。当隧道长度为1km时,压力 波动明显加剧,而当隧道长度进一步增大到3km时,压力波动则并无显著加剧,反而有缓 解趋向。列车交会的双线隧道,最不利情况发生在列车交会在隧道中点时。 研究表明:对于压力波动,诸因素中隧道横截面积的影响是最大的。隧道净空断面面积, 或者说,隧道阻塞比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据计算分析,提出压力波动与隧道阻塞比之间有下列关系。 3 N 3 kv P 2 max ??单一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N =1 .3 ?? 0.25。考虑列车交会时,N =2.16 ?? 0.06。式中:max P —3秒钟内压力变化的最大值;v —行车速度;??一阻塞比;面积隧道内轨顶面以上净空列车横截面积 =??。竖井(斜井、横洞)的存在会缓解压力波动的程度。竖井位置对减压效果的影响很大,并不是处于任何位置的竖井都能有较好的 效果。竖井断面积5?IOm 2即可,加大竖井的横断面积,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Mach 波叠加情况可以理论地得到竖井的最佳位置:)1 ( 2 M M L X ?? ?? 式中X —竖井距隧道进口距离;L —隧道长度;M —Mach数。 双线隧道列车在隧道中交会引起压力波动的叠加,情况十分复杂。列车交会时,压力波动最大值是单一列车运行情况的2.8倍。实际上,列车交会时所产生的压力波动同列车长 度、隧道长度、会车位置、车速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车辆密封的情况下,假定车外压力a P 为常数,车内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为: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在施工岩溶地段前,必须根据设计文件的地质资料、超前预报资料和现场实际,查明岩溶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大小、有无水,溶洞是否在继续发育、以及其填充物)、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况(有无长期补给来源、雨季水量有无增长)等,对岩溶裂隙地层较富水地段,采用注浆堵水、限量排放,分部开挖,及时封闭,加强量测,注意安全。对隧道穿越溶洞地段分别以引、堵、越等措施进行处理。 1.注浆堵水 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测与预报手段确定注浆地段,通过注浆封闭加固,提高岩体完整性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结构体,形成围岩注浆固结圈,以限制排水量,实现控制排放,并与喷锚支护一起共同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及安全。 注浆方式采用超前预注浆、后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形式。超前预注浆,每一循环长度30m,注浆加固范围为:正洞为衬砌轮廓线外5~8m;后注浆为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加固支护;局部注浆分为:局部超前注浆、开挖后局部径向注浆等几种。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探明的局部岩溶实际分布(定位、定量)或开挖后地下水渗流状态分别采用。补注浆为按上述三种注浆方式实施后,仍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注浆手段一种或多种补充注浆。 在注浆实施过程中,根据地质超前预报及揭示的地质信息。注浆工艺、注浆效果及浆液的可能性、结石强度、耐久性及注浆前、后承 压、水量变化特征等注浆施工资料和相关科研阶段成果适时对注浆方式、注浆范围、注浆标准、注浆材料等予以调整。 2.引、堵、越等技术措施 引排水:当溶洞有水流时,不得堵塞水流通道。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采用暗管、涵洞、盲沟等设施进行疏导。 堵填: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关系及其填充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根据地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加深边墙基础。拱部以上空洞采用喷锚支护加固,或加设护拱及拱顶回填的办法处理。该措施必须慎重选择。 跨越:当溶洞较大较深时,采用梁、拱跨越。但梁端或拱座应置于稳固可靠的基岩上,必要时用圬工加固。隧道在不同的部位遇到溶洞的跨越措施: 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则加深该侧的边墙基础通过。

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圆百年交通梦想

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圆百年交通梦想 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圆百年交通梦想一个百年 梦想正在变成现实。它就是宜万(宜昌至重庆万州)铁路。从1903年晚清政府动议修建川汉铁路至2003年12月1日宜万铁路开工,几代人翘首期待了整整一百年。一条高速公路正在挺进深山。它就是沪蓉西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宜昌至恩施段)。2004年8月20日,沪蓉西高速公路开工,正式吹响了向武陵山区进军的号角。宜万、沪蓉西桥隧比都在70%左右,公里造价分别是青藏铁路、京珠高速的两倍以上,堪称“天路”。“两路”开工以来,各路建设精英会师武陵,逢山凿隧,遇水架桥,在被地质专家称为“ 宜万铁路:终圆百年出川梦很少人知道“铁路坝”这个地名和一条铁路的渊源。眼前这个占地5.52万平方米的夷陵广场所在地,过去叫“铁路坝”。尽管这里现在被繁华的商业中心环绕,早已不见一毫米钢轨,但100年前它却是川汉铁路建设指挥中心,川汉铁路宜万段东端起点—宜昌车站。铁路坝见证了川渝鄂人民修筑川汉铁路的百年梦想,明年4月这个梦想将圆—宜万铁路全线通车。但让简兴安气馁的是,川汉铁路的百年故事正在被人们遗忘。7月9日早上,站在宜昌市夷陵广场边上,60岁的简兴安感到有些气馁。

他刚用近1个小时完成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却让这位宜昌市资深文史专家大跌眼镜:广场上晨练的市民很少有人知道“铁路坝”这个地名和一条老铁路的渊源。老简1987年起就多次踏访川汉铁路遗址,对这条著名铁路的历史了如指掌。多年来,他乐此不疲的事情,就是陪人眺望川汉铁路已然远去的背影。7月8日,时代周报记者在简文兴的带领下,沿原川汉铁路遗址线路,从铁路坝、小溪塔、黄金卡、晓峰、张家口一路看去,并翻阅发黄的历史资料,力图揭开百年川汉铁路的神秘面纱。 百年前的出川梦1903年7月,一份奏折匆匆从四川送 往北京,摆在了光绪皇帝的案头。这份奏折由四川总督锡良拟就。此前一个月,锡良由直隶正定府去四川赴任,行抵宜昌后舍舟而陆,对入川路途的险恶感触极深。在奏折里,锡良奏请朝廷批准川人自筹资金修建川汉铁路。甲午战争之后,大兴铁路渐成热潮,清政府将修建铁路提高到国家自强的高度。火车挟着浓烟在中国的一些省轰鸣,而川内及出川尚无一条铁路。事实上,川人世代渴望天堑变通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东有夔巫三峡,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岭逶迤,南有乌蒙磅礴,数千年来,川人一直被这些崇山峻岭所困。“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自古东 出巴蜀,只能通过水路。但经三峡出川,即使坐船从成都到重庆,也需一个多星期。湖北利川古隶巴国,清雍正十

铁路隧道工程应急救援计划、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45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铁路隧道工程应急救援计划、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铁路隧道工程应急救援计划、措施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 zz枢纽渝遂铁路引入线三标xx隧道位于zz市**区**镇**村,212国道西约100米,从国道经便道至隧道约10分钟路程,交通便利,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人员物资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2、地质地貌情况描述 xx隧道里程从DK142+225.46~ DK142+719,围岩类别为III~V级,地质条件较好,丘陵地貌,下伏基岩为侏罗纪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夹砂岩。岩体为泥质结构及砂质结构,质较软,表层

易风化剥落。砂岩层为中厚层~巨厚层状,粉砂质结构,泥质胶结,节理发育,表水不发育,地下水量较小。隧道为单线隧道,净高9.49m,开挖宽度 7.34m。 隧道周边有几户散落居民,遇紧急情况不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隧道出入口地段岩层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隧道所在山体地表水排泄有原地表和人工修造的沟渠,无洪水和泥石流危害。 3、应急内容 本隧道不良地质段在隧道中部,DK142+515~550段,该段埋深较浅,最薄处7米,地表为一农田水塘,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塌方、透水事故。故本预案主要针对隧道塌方、透水事故制定。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隧道岩溶注浆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变更原因 (1) 4、注浆目的 (1) 5、注浆方案 (1) 6、注浆施工准备 (2) 7、仰拱底部溶洞注浆设计 (5) 8、注浆工艺 (5) 9、质量保证措施 (9) 10、安全保证措施 (10)

太行山隧道出口仰拱底部溶洞注浆 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太行山隧道工程变更设计施工图纸。 1.2类似隧道注浆工程技术的类比。 1.3专家会会议纪要。 2、工程概况 太行山隧道出口工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坟头村。隧道出口段左、右线位于R=3500的右偏缓和曲线上,左右线洞内曲线长度分别为497.46米,421.19米,其余为直线段,综合坡度-7.8‰。 出口工区下穿灰岩区,灰岩岩层较破碎,岩溶较发育,钻孔中可见溶洞、溶孔等现象。岩体破碎、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 3、变更原因 实际开挖过程中,左、右线均多次出现溶腔,溶腔分布不均匀,分布在拱部、拱腰、边墙、隧底。2012年10月10至2012年10月26日出口右线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溶腔。由设计单位对DyK595+327~DyK 595+222段隧底重新进行勘察。 经勘查,DyK595+327~DyK 595+222段隧底出现异常,二次钻孔发现隧底有溶洞存在。 4、注浆目的 为了确保隧道通车安全,经四方研究决定对DyK595+220~DyK595+227、DyK595+227~DyK595+234、DyK595+236~DyK595+256、DyK595+287~DyK595+327段仰拱底部溶洞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5、注浆方案 5.1注浆加固范围 DyK595+220~DyK595+227段采用C25素混凝土换填结合注浆加固处理,注浆范围为仰拱底部溶洞换填下7.5m范围内 DyK595+227~DyK595+234、DyK595+236~DyK595+256、DyK595+287~DyK595+327段采用仰拱底部溶洞注浆加固处理,注浆范围为仰拱下8~10m范围内 5.2仰拱底部溶洞注浆孔布设如图1; 图1 5.3注浆材料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5.4注浆终压为1.5~2.0MPa。 6、注浆施工准备 6.1制做注浆钢管 注浆采用φ75×5mm钢管桩进行注浆加固,为方便现场施工,钢管

关于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处理方法的相关研究

关于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处理方法的相关研究 【摘要】:由于岩溶地段的地质条件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在岩溶地段进行隧道工程的施工会受到水害、洞害以及坍塌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施工处理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岩溶地段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施工处理措施及其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岩溶地段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处理技术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project will be subject to water damage, hole harm and collapse of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karst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lo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in karst lot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how these factors are relatedhot research field.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karst lo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roposed a series of construction 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siderations, hoping for the karst lots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 key words: karst lot; tunnel project; construc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对于岩溶地段而言,由于其形态百态,发育极为不规则,因而该

齐岳山隧道高地应力地段施工技术研究

建造技术 J I A N Z H A O J I S H U 刘文军:齐岳山隧道高地应力地段施工技术研究 876 年第23卷第6期 收稿日期:2009 09 22;修改日期:2009 10 21 作者简介:刘文军(1979-),男,安徽广德人,硕士,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齐岳山隧道高地应力地段施工技术研究 刘文军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13) 摘 要:针对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高地应力地段的施工技术难题,在分析隧道高地应力表现特征及原位测试结果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地段所采取的预先释放应变能,!钢架、锚、网、喷?综合支护及时紧跟的施工技术,成功应用了!先放后抗,先柔后刚?,有效控制了拱顶岩层松弛、脱落,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为在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隧道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关键词:隧道;高地应力;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 459.1;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5781(2009)06 0876 03 随着我国隧道施工技术的迅速进步,隧道已经向长大、深埋方向发展,在深埋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产生重新分布,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岩体被拉裂、松弛后从拱顶及拱脚部位脱离母体而坠落,直接威胁着施工人员、设备的安全,影响施工进度,通过分析、研究高地应力特征,介绍施工技术,为解决类似难题积累经验[1 6]。 1 工程概况 宜(昌)万(州)铁路齐岳山特长隧道,位于湖北省利川县谋道镇境内,全长10.528km,地处鄂西构造溶蚀侵蚀中高山区,地质极为复杂,集溶洞、暗河、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瓦斯、煤层、高地应力和石膏岩地层等多种不良地质于一身,是全线8座I 级风险隧道之一,出口段穿越箭竹沟向斜,主要地层为三叠系须家河组、侏罗系珍珠冲组、自流井组、新田沟组、上沙溪庙组、下沙溪庙组等碎屑岩。主要岩性为泥岩、页岩、粉砂岩、砂岩及少量生物碎屑灰岩。隧道与山脊凹线呈大角度相交,山坡陡峻,坡面侵蚀严重,大小沟 谷发育。 2 隧道高地应力特征 隧道正洞掘进至371km +046m ~+096m 段、平导掘进至370km+878m~371km +125m 段时,开挖后1~18h,岩体内部发出!吭吭?的闷响声,随后围岩表面出现裂缝,岩体自母体剥落,剥落面较平整。一般发生在距离掌子面12m 范围内,以拱部为主,发展一定时间后,拱顶形成倒!V ?形凹坑或梯形凹坑,主要呈板状和片状,最大块达160cm #110cm #60cm 。在距掌子面近30m 已喷射混凝土处,亦能听到!吭吭?的岩体内部闷响声。 上述两段隧道埋深360~450m,围岩为侏罗系中上沙溪庙组紫红色泥岩,岩层产状近水平,薄-中厚层状,层间结合较好,节理裂隙不发育,无地下水出露。为掌握隧道高地应力特征,采用钻孔应力解除法(孔径变形法)在隧道平行导坑线路左侧边墙布置2组测点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列。 表1 隧道高地应力测试结果 测点号 测点位置 围岩 项目 1 2 3应力/M Pa 14.057.0 4.98S1 371km +090m 泥岩 方向/(?)N51.55E N39.15W N48.21E 倾角/(?)+27.31+1.36-62.64应力/M Pa 13.0210.28 5.24S2 370km +940m 泥岩 方向/(?)N66.57E N52.17W N18.06W 倾角/(?) +13.11 +64.16 -21.84 注:主应力方向为主应力投影方向;倾角中!+?为仰角,!-?为俯角。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解析及其原因分析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 (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06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07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Ⅰ线左侧30m设置Ⅱ线。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

死亡。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 1、2007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2、2007年08月06日18点30分左右,石太客专南庄隧道出口DIK151+603掌子面处上导坑开挖刚完成,在准备架设拱架过程中,上导坑DIK151+603~610段已完成的初期支护突然发生整体坍塌。造成1人死亡,1名失踪。 (三)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 1、2006年06月06日10时20分,大理至丽江铁路下河村2#隧道DK11+195处发生局部坍方,致使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一台挖掘机和一名司机被困,经紧急抢救,于当日16时58分将被困司机救出。 2、2006年07月06日5时10分,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螃蟹冲隧道出口突然发生坍方,6名施工作业人员被困洞内。经紧急抢救,被困人员于07月09日17时55分全部救出。 3、2007年01月07日,武广客专高岭隧道进口施工掌子面后方30米处11米长段落急剧变形,停止开挖进行加固处理。加强后,变形继续加大,部分地段开裂。

岩溶地段隧道处理措施

岩溶地段隧道处理措施 摘要:在岩溶地质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涌水以及大小不同的溶洞影响工程施工问题,本文结合江西省万载至宜春高速公路XX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岩溶地质情况,重点探讨了隧道岩溶段断层破碎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偏压、突泥涌水等常见问题采取的处理措施,简单介绍了规模较大溶洞及跨越溶洞区采取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岩溶地质、隧道、处理措施 岩溶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不同的岩溶发育成不同的溶洞、裂隙等。岩溶地段隧道不良地质要素有断层地段、软弱围岩、突泥涌水、冲沟、溶洞及采空区等几个方面。 当隧道穿过可溶性岩层时,有的围岩破碎,容易发生坍塌。有的溶洞位于隧道底部,充填物松软且深,使隧道基底难于处理。有时遇到填满饱含水份的充填物溶槽,当隧道掘进至其边缘时,含水充填物不断涌入坑道,难以遏止,甚至使地表开裂下沉,形成“天窗”,隧道的初期支护压力剧增。有时遇到大的水囊或暗河,岩溶水或泥砂夹水大量涌入隧道。有的溶洞、暗河迂回交错、分支错综复杂、范围宽广,处理十分困难。正确处理岩溶地质对隧道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1.超前地质预报 当地质纵断面图上标明前方有断裂破碎带时,采用TGP或T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用地震反射波法度前方150m范围内围岩情况进行预测。 通过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的可能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并为预防隧道涌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使工程单位提前做好施工准备,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可节约大量资金。所以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约投资等意义重大,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若围岩相当破碎时,采用超前探孔探明前面是否存在溶洞、冲沟等;然后结合超前地质预报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案例:XX隧道 XX隧道出口左洞开挖至ZK10+833处,掌子面拱腰左侧有一处溶洞,沿洞身纵向发育,溶洞有含泥流水,水流量较大,该处围岩埋深约31米。经对ZK10+833掌子面进行超前探孔,发现掌子面右侧

宜万铁路

宜万铁路-中国最难修建的铁路:桥梁隧道比例最高、造价最高、地质条件最恶劣! 宜万铁路-中国最难修建的铁路 工程总投资:225.7亿元 工程期限:2003年——2009年 1_b40b83dbd7d8c77ed0164e9a.jpg (128.26 KB) 2009-12-15 21:26 莽莽武陵大山,被文人墨客称为世外桃源,却是铁路建设者的噩梦。 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桥梁隧道比例最高的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每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地质条件最为恶劣的铁路。 铁路沿线24个车站中,有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堪称世界之最。 2_b40b83dbd7d8c77ed0164e9a.jpg (202.4 KB) 2009-12-15 21:26 在鄂西武陵山区,长江与清江之间,山高壁陡,河谷深切,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湖北宜昌市至重庆市万州区),在3万多名铁路建设者5 年的努力下,穿群山、越万壑,正在鄂西武陵大山中延伸。 铁路概况 3_b40b83dbd7d8c77ed0164e9a.jpg (152.01 KB) 2009-12-15 21:26 宜万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线路全长377公里,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途经湖北宜昌市、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贯穿武陵山区腹地,其中湖北省境内324.424公里,重庆市境内52.704公里,工程总投资225.7亿元。 宜万铁路基本呈东西走向,东起鸦宜铁路花艳站(宜昌东站),跨越长江,经点城、土城、五爪观至贺家坪,穿堡镇隧道至榔枰穿八字岭野三关隧道,跨支井河、野三关至高坪,

宜万铁路别岩槽隧道岩溶及岩溶水治理技术

?隧道/地下工程? 收稿日期:2008202213 作者简介:朱鹏飞(1965—),男,高级工程师。 宜万铁路别岩槽隧道岩溶及岩溶水治理技术 朱鹏飞 (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湖北恩施 445000) 摘 要:别岩槽隧道全长3721m,隧道岩溶及岩溶水极其发育,因而,该隧道被列为宜万线8座一级风险隧道之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先后遭遇F3断层突发性涌水、富水暗河岩溶大厅、充填黏土性溶洞、F1高压富水断层,以及背斜核部及两翼的岩溶渗流水等不良地质。针对这些不良地质,施工中采取径向注浆、超前帷幕注浆、大管棚超前预支护、迂回导坑、泄水支洞和泄水洞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铁路隧道;岩溶;高压富水;突水;暗河;径向注浆;超前帷幕注浆;大管棚;泄水洞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954(2008)0120102205 1 工程概况 别岩槽隧道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境内,隧道进口里 程DK403+049,出口里程DK406+770,全长3721m 。隧道最大埋深530m ,设置-1313‰的单面坡。由于岩溶及岩溶水极其发育,因而,该隧道被列为宜万铁路8座一级风险隧道之一。 如图1所示,别岩槽隧道穿越方斗山弧状背斜构造,发育F1(茨竹垭断裂)、F2(水塘沟断裂)和F3(蒿子坝断裂)3条断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通过的地层岩性主要有侏罗系下沙溪庙组、新田沟组、自流井组、珍珠冲组和三叠系须家河组、巴东组长石砂岩、泥岩和页岩;三叠系嘉陵江组、大冶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灰岩,其中,可溶岩占隧道总长度的67%。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分析,隧道位于水平循环带和深部循环带,属典型的岩溶隧道,施工中极有可能遭遇较大规模的涌水、突泥 。 图1 别岩槽隧道工程地质   别岩槽隧道地表封闭洼地、漏斗、落水洞密布。地 质调查表明:地表溶沟、溶槽宽度0101~015m ,长可达数十米,深度达几米甚至上百米,部分充填,分布广 泛;区内落水洞普遍存在,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直径为 数十厘米至数米,深几米至几十米,以垂直为主,次为倾斜状;岩溶洼地面积为数十平方米至数百平方米,沿构造线呈串珠状排列,为长条形或椭圆形。区内发育庙坪、盐井2条暗河系统,因此,该隧道岩溶发育极其强烈,岩溶管道、溶洞、溶隙和地下暗河极其发育。该 隧道设计正常涌水量为55000m 3 /d,最大涌水量 300000m 3 /d 。 F1断层发育在方斗山背斜中段南东翼近核部,为走向断层,全长27k m 。断层产状133°~142°∠56°~75°,破碎带宽40~100m ,主要由破碎岩、角砾岩、断层 泥及挤压透镜体构成。地表深孔钻探表明:断层地下 水丰富,涌水量大,补给来源充足,富水性好,对隧道施工安全影响极大。 F3断层为走向压性断层,断层长6km ,宽015~2m ,与线路交角56°。断层带为构造角砾岩,岩体破碎, 构造裂隙发育。 庙坪暗河出口位于隧道出口右侧约50m 处,出口高程比隧道出口高程低8m 。该暗河未见明显入口,据推测,暗河起源于茨竹垭洼地,沿构造横张节理以及茨竹垭断裂的次一级断裂———水塘沟断裂向西,在隧道右侧凹槽处排出地表。暗河全长8km ,汇水面积 616k m 2 ,平均水力坡度26‰。对暗河出口流量进行动态监测,暗河流量动态对降水反映极为灵敏,响应时间4~6h,不稳定系数达6~19,雨后流量动态延续时间一般为1~7d,动态类型主要表现为降雨骤变型。另外,调查表明,庙坪暗河具有潮汐现象,反映局部多个地段存在特大型的岩溶大厅,有虹吸作用。2 岩溶及岩溶水分布特点及治理对策 在别岩槽隧道施工过程中,多处揭示岩溶及岩溶水,表现形式有强富水断层、充填黏土型溶洞、暗河岩溶大厅和岩溶渗流水等多种,不良地质分布如图2所示。图中DK403+980~DK404+500为F1断层及影响带,DK404+640~DK404+590为充填黏土型溶洞,DK406+408~DK406+420为富水暗河岩溶大厅,DK406+715~DK406+675为F3断层突水段,DK406+377~DK405+980、DK405+710~DK405+450、DK405+320~DK405+100和DK404+590~DK404+500为背斜核部及两翼岩溶渗流水段。

溶洞处理措施

溶洞处理措施 溶洞是以岩溶水的溶蚀作用为主,间有潜蚀和机械塌陷作用而造成的基本水平方向延伸的通道。溶洞是岩溶现象的一种。 岩溶是指可溶性岩层,如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膏、岩盐等,受水的化学和机械作用产生沟槽、裂缝和空洞以及由于空洞的顶部塌落使地表产生陷穴、洼地等类现象和作用。我国石灰岩分布极广,常会遇到溶洞。因此,在这些地区修建隧道,必须予以注意。 一、溶洞的类型及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溶洞一般有死、活、干、湿、大、小几种。死、干、小的溶洞比较容易处理,而活、湿、大的溶洞,处理方法则较为复杂。 当隧道穿过可溶性岩层时,有的溶洞岩质破碎,容易发生坍塌。有的溶洞位于隧道底部,充填物松软且深,使隧道基底难于处理。有时遇到填满饱含水份的充填物溶槽,当坑道掘进至其边缘时,含水充填物不断涌入坑道,难以遏止,甚至使地表开裂下沉,山体压力剧增。有时遇到大的水囊或暗河,岩溶水或泥砂夹水大量涌入隧道。有的溶洞、暗河迂回交错、分支错综复杂、范围宽广,处理十分困难。 二、隧道遇到溶洞的处理措施 (1)隧道通过岩溶区,应查明溶洞分布范围和类型,岩层的完整稳定程度、填充物和地下水情况,据以确定施工方法。对尚在发育或穿越暗河水囊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区,应查明情况审慎选定施工方案。对有可能发生突然大量涌水、流石流泥、崩坍落石等,必须事先制定措施,确保施工安全。(2)隧道穿过岩溶区,如岩层比较完整、稳定,溶洞已停止发育,有比较

坚实的填充,且地下水量小,可采用探孔或物探等方法,探明地质情况,如有变化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溶洞尚在发育或穿越暗河水囊等岩溶区时,则必须探明地下水量大小、水流方向等,先要解决施工中的排水问题,一般可采用平行导坑的施工方案,以超前钻探方法,向前掘进。当出现大量涌水、流石流泥、崩坍落石等情况时,平导可作为泄水通道,正洞堵 塞时也可利用平导在前方开辟掘进工作面,不致正洞停工。 (3)岩溶地段隧道常用处理溶洞的方法,有“引、堵、越、绕”四种。①引 遇到暗河或溶洞有水流时,宜排不宜堵。应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用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渲泄水流或开凿泄水洞将水排除洞外(图)。当岩溶水流的位置在隧道顶部或高于隧道顶部时,应在适当距离处,开凿引水斜洞(或引水槽)将水位降低到隧底标高以下,再行引排。当隧道设有平行导坑时,可将水引入平行导坑排出。 桥涵渲泄水流示意图 ②堵 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或加深边墙基础,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规范摘录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摘录 一、超前地质预报 ㈠施工技术指南要求 1、超前地质预报内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地下水。 2、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地质调查法,钻探法,物探法。 ⑴地质调查法对地表、洞内底板、边墙、拱顶和掌子面进行地质调查,在洞内超前地质预报前进行,按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文件要求及时进行。 ⑵钻探法:复杂地质地段采用,水平钻探深度不低于30m,前后两循环应 重叠5~8m,含煤地层采用长短结合探测。 ⑶物探法包括地震波法、声波法、电磁波反射法、电法和红外线探测。TSP地震波反射法预报距离100~150m,前后重叠10m以上;陆地声纳 法预报距离50~100m,前后重叠10m以上;反射地震层析成像法预报距 离100~150m,前后重叠10m以上;水平声波剖面法预报距离 50~100m,前后重叠10m以上;声波层析成像法和地震CT成像法预报 距离取决于探测孔的深度;电磁波反射法预报距离10~20m,前后重叠 5m以上;红外探测法预报距离20~30m,前后重叠5m以上;电法预报 距离20~50m,前后重叠5m以上。 ㈡验收标准要求 1、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应进行专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完善设计方案。 2、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3、隧道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应有文字和数码影像。 4、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的方法、预报范围、频次应符合设计要求。 5、超前地质预报施作里程、位置、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超前地质预报施作后,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归纳总结预报成果,核对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7、采用物探法时,炮孔、测线布置和数据采集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超前钻探法时,钻机钻深不宜小于25m,成孔倾角和方位角偏差应不大于1°,深度偏差不大于0.5m。 二、洞身开挖 ㈠施工技术指南要求 1、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及邻近既有线地段施工开挖应采用控制爆破,或非爆破方法 2、岩石隧道钻爆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控制循环进尺及一次同时起爆药量。 3、开挖轮廓线应采用有效的测量手段进行控制,轮廓线和炮眼位置宜采用激光指向仪、隧道断面仪、全站仪等配合测定。 4、爆破后应及时清理危石,清理工作宜采用机械作业 5、隧道允许超挖值:Ⅳ级围岩拱部平均线性超挖15cm、边墙10cm、仰拱隧底10cm,拱部最大超挖25cm、仰拱隧底25cm;Ⅴ级围岩拱部平均线性超挖10cm、边墙10cm、仰拱隧底10cm,拱部最大超挖15cm、仰拱

高速铁路隧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读书报告 高速铁路隧道技术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目录 一、我国遂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1) 1.1 交通隧道 (1) 1.2 水利水电隧洞 (2) 1.3 地下工程 (2) 二、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主要开挖方法及新技术 (2) 三、当前国内铁路隧道施工主要存在技术问题 (3) 3.1 爆破精细控制技术 (3) 3.2 改进开挖技术 (3) 3.3 机制砂喷混凝土湿喷工艺 (4) 3.4 仰拱与掌子面进度的协调性 (4) 3.5 隧道沟槽施工工艺 (4) 3.6 通风及空气净化技术 (5) 四、贵广铁路建设实例 (6) 五、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 (7) 5.1 隧道发展前景 (7) 六、高速铁路隧道的研究几个热点问题 (8) 6.1 高速铁路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8) 6.2 高速铁路隧道的瞬变压力 (9) 6.3 高速铁路隧道的微压波 (9)

高速铁路隧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水利水电、市政等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东西高差大、地势复杂,隧道工程是铁路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例如最近刚开通的兰新高铁,隧道比例达到60%以上。我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势必造成列车振动荷载进一步加大,从而对隧道结构的动力稳定性提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铁路的出现和发展,铁路隧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受制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很长的时间内,铁路隧道的规模都很有限,直到20 世纪,随着人类科技水平和技术装备的进步,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大型隧道,世界铁路隧道的世界记录也不断被更新。我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全国各铁路干线列车提速正在进行之中。 一、我国遂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1.1 交通隧道 交通隧道主要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及城市地铁工程,铁路隧道目前在数量、长度、设计及施工技术上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1997年,在我国的铁路线上已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的隧道大约5200座,总长度2457.89km,平均占铁路网总长度的4.7‰。目前我国已建成铁路中隧道占线路长度在30%以上的就有襄渝线34.3%,成昆线31.6%,在建铁路中隧道占线路长度比例最大的达到50.42%(西康线)。目前已建成的最长隧道是西康线的秦岭单线隧道,长18.4km,其它较长的还有衡广铁路复线上的大瑶山双线隧道,长14.295km,于1987年建成。南昆线上的米花岭隧道,长9.383km。地铁工程目前仅有京、津、沪、穗四市约80km正在运营,而在建工程则很多,目前除上述四城市仍在继续扩建地铁外,南京、重庆、青岛、沈阳、深圳、成都等约20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规划,部分项目正在全面施工。我国公路隧道在80年代前,因公路等级较低,同时限于设计、施工及短期投资大等多种原因,很少设计长大隧道,且数量(总长度)上也不多,但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实现截弯、降坡、提速、提高运营安全及实现长期运营收益提高等,相继修建了一批长大公路隧道,如辽宁的八盘岭双线公路隧道(长1600m),吉林的小盘岭公路、,速公路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和设计、施工总体水平的提高,公路隧道工程在总量、单体长度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隧道单体长度记录不断被刷新。目前已提高到4km长度以上的水平,如川藏公路上的二郎山隧道全长4160m,目前我国海拔最高,2000年4月18日峻工通车的重庆铁山坪路隧道双线全长5424m,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大跨度公路隧道,北京至八达岭高速公路上的潭峪沟公路隧道主隧道全长3455m,单向三车道,是目前国内最宽的公路隧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