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语文教育

冷思考

尊敬的窦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交流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台湾作家张文亮先生的一首小诗: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把这蜗牛当做我们的语文教育】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语文教育现状】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无法沉潜的我们】

蜗牛用很抱歉的眼神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我们焦躁着、抓狂着】

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这是语文,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困境】

真奇怪,

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好在没有停止思考】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没有人能帮你】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想放弃】

让蜗牛在前面爬,我在后面生闷气。【但没放

弃】

咦?我闻到了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星斗!【坚守之后,我们得到回报】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这需要智慧和勇气】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在成就语文,更在成就自己】

看看这首诗,我们知道蜗牛是慢的,慢得让牵蜗牛的人直发火,生闷气,甚至还动了手,可最终由于自己的角度的转换,居然发现跟着蜗牛的节拍感到了微风,听到了虫鸣鸟叫,看到了满天星斗,有了从来没有过的细腻的美好的体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习惯性地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发展慢不慢?慢!——这么多年热热闹闹的改革、实践、反思,再改革,再实践,再反思,我们的语文仿佛还徘徊在昨天。看看我们的课堂,绝大多数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显神通”;我们的教师多是用着现成的教案做着“传声筒”;我们的孩子依然被作业包围,依然害怕作文,依然被困在几十平方的教室里从书本到书本。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交流平台的增多,因为开放程度的加大,教师表达展示的机会多了;由于国家的重视,教师地位的提升,教育的前景比任何时候都乐观。——我们绩效工资有了,社会地位提升了,我们有那么多的教育大家出现在一线,出现在我们身边。

发展缓慢的语文教育,面临着这么好的时代和机会,我们该怎样走呢?是催着蜗牛往前赶呢?还是随着蜗牛的步伐慢慢走呢?

我们不妨先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需要“散步”的从容与耐心

1.课改的境遇告诉我们发展需要时间

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全面素质、深厚底蕴上的准备是

各项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力量。课程改革的理念设计好不好,好!专家指导够不够,够!实施推广稳不稳,稳!但课改当前的境遇是不容乐观。

①教师的素质尚需提高。

教师深陷“职业式”的工作之中,专业发展现状堪忧。拿我们最熟悉的教学流程来说。我们都知道一般流程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从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角度思考,备课应该是最最需要下功夫去做深、做细的功夫活,花在上面的时间也应该是最多的。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都可以很清楚地估算出我们在各个环节上花去的时间。改作业、上课、考试、阅卷、分析已经花去了我们不少的时间,备课花的时间更多。可主要是用在抄写教案上(抄别人的现成的教案)。抄教案于专业成长无益,于改进教学无益,是一种需要很少智力投入,也很少有智慧产出的行为。我以为,这样的教学整个流程我们只是在完成人人规定的职业式的工作,而非专业式发展。这样的职业生活,教师的素质怎么提升?【例:电子有效备课的扭曲——不抄教案了,从网上共享,反而比以往少了些印象】

②应试的疙瘩没有解开。

尽管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谈论应试教育(注意,不是“应试”)的危害,但应试教育的观念已经

渗入我们的血液和管理的体制之中。于是,应试的阴影也制约着学校,制约着教师,制约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因为考试是硬指标,看得见,摸得着。于是,课堂教学只为掌握课文知识点,教孩子背范文应付考试,练习卷做了一张又一张。于是,我们就渐渐忽略了考到的只是培养目标里最基础的“知识与一部分能力”,至于这是否会伤害过程体验与方法获得,是否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是否会影响孩子人生的价值取向,我们便渐渐淡忘。【例:课改一轮之后的调研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不上,提前两个月进入复习,为的是考试成绩】

③浮躁的心态亟待平静。

【案例一】调查资料:(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情况。

(1)对当代优秀文学了解不多,能写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长篇小说《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没有一人;能写出近几年最畅销散文作品《文化苦旅》作者的也只有12人,仅占被调查对象的11%。

(2)对当代知名作家和诗人知之甚少,要求写出5位当代知名作家

的代表作或成名作,能写出王蒙的,8%;能写出刘心武的,13%;能写出舒婷的,16%;能写出雷抒雁的,2%;约有20%的人把贾平凹的代表作写成《废都》。

(3)对优秀青少年读物缺乏了解。要求写出《花季·雨季》(郁秀)、《好玩十四五》(朱星辰)、《真心英雄》(刘天天)的作者,绝大多数交了白卷。对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写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也无一人知晓。

(4)对一些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的当今名牌期刊如《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留意不多。

【案例二】“论文抄袭现象”——231篇文章,78篇有着不同程度的抄袭,还不包括我没发现的。

从两个案例中我们应该能看出些什么。个中原因自然很复杂,但社会的浮躁之气对教师群体的深刻影响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对物质的过度渴求会在本质上改变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投入。现在实施绩效工资,情况能否有所改变呢?我个人不大乐观。因为我们已经能隐隐听到这样的声音:公务员凭什么这个津贴那个津贴拿这么多?为什么两地之间的差别那么大?人在物质上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在新的物质高度上,我们还会有更高的期待。所以,骨子里的躁气还远不是加点工资就能消除的。(跟那些动辄几万一个月的白领相比,和国企高管相比,我们的工资水平算什么呀——这一想就坏了,工资白加了!)教师队伍不稳定会严重制约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

我们身在一线的教师不难发现,制约改革推进的根本原因在教师的素质跟不上,队伍不稳定。课改中的什么意义建构、什么合作探究、什么自主开放、什么综合实践,这些东西不是弄几个培训就能解决得了的。从理解到接受,再从实践到产出,都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此,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注定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例:教师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方块字便不是一日之功】

2.语文的文化性格需要我们慢慢前行

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来自于它历史沉淀和文化渊源的独特性格,这就需要我们长期浸染在里边,感受语言文字的音、形,感受文学作品的精致、灵动,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母语的认同感,形成辨识、欣赏母语的能力、兴趣,进而让中国的、普世的价值观渐渐流淌

到血液里,使人不仅仅活着,而且能活得有文化,有品位,有归属感、幸福感。因此,学习语文便应该成为人一生的事情,而学校教育中的语文教育也必然是急不得的慢工,必然是长期准备的厚积的过程。

既然,语文教育本身急不得,我们该怎样慢出教育的品性,慢出语文的发展,慢出师生的幸福呢?下面我试着用我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语文课堂应让孩子的生命之花自由开放

1.让孩子悠闲优雅地读

惠特曼《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著名的儿童文学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改编了一下这样续了下去【摘自《屋顶上的小女孩》一书的前言】: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

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杂乱的野草,

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

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

一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

长大了,

很有知识,很有技能,

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

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阳光说。

“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空气说。

“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梅子涵说。

关于阅读与人的成长,很早就有人做过系统的论述,建议大家读读美国杰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和韩国南美英的《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无数理论和成功的实践都在告诉我们——大量有意义的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最重要的途径。具体到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指导孩子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整个语文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工作之一。看着我们的孩子那么安静地享受着阅读的快乐,我确认:阅读,是孩子最需要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可以在里边做梦,在里边幻想,可以在阅读中成全自己的自由、天真,构建自己童年的精神家园。

课堂引导课外阅读的策略方法:

1、课前读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捣蛋鬼日记》《雷锋的故事》)。

2、一周腾出一节课让学生专课读课外书。

3、推荐书目给他们,让孩子们自己阅读。

4、全班共读一本书的形式开展阅读交流。【这一阶段正在读《雷锋的故事》】

5、零任务阅读。(不给学生任何的课业负担)。

6、流动图书馆。

因为读书,语文教学多了很多话题,多了很多故事,多了很多欢笑;也因为读书,学生识字方面真是少费了不少力气。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读书带给孩子们的那种书卷气,孩子气,和真实的快乐的童年气息。【有孩子嫩生生地跟我说,“我在写书”;有孩子拿着厚厚的《唐诗三百首》向我炫耀;很多人开始模仿《捣蛋鬼日记》里的加尼诺写“心爱的日记”;我在紧张的课时里安排出整堂课给学生读课外书,你看他们安静的小样儿无法想象下课时他们是那样的活跃调皮。】

关于课外阅读,我还特别建议大家读读咱们安徽的薛瑞萍老师的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以及南京周益民老师的《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那里书写着醉心于语文的老师如何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在读书中幸福成长的故事和体验。他们更有发言权。

2.给课堂一份轻松和愉悦

我非常赞同语文老师在课堂中有“玩一玩”的心态和行动。“玩”语言的幽默生趣,“玩”表情的夸张传神,“玩”肢体的亲近多情,“玩”游戏的生动吸引,但前提应该是因着语文,运用语文,亲近语文。

【上《凡卡》时将自己的鞋子脱下理解“楦头”;认“曲”字时让孩子哼唱钢琴练习曲,我跟着弹啊弹啊,孩子笑了,我也笑了;布置作业——“今天没作业”;带学生秋游;《打分》——98分,读得像女的,做晕倒状,再读;“股”——学生“屁股的股”,逗乐一片,起哄一片,怎么办?这个股怎么记住它,不行打屁股;课下,不断有孩子和你跳绳,让你猜脑筋急转弯,和你聊天——园地中的诗句“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孩子跟你聊“双规”,问你南燕是不是“贪官”?你一愣之后能不乐吗?你能不参与进去吗?所以我的下课只要有孩子想和我聊,我都不急着回到办公室。】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让孩子们读出觉得有趣的内容,我有意识地先请读得好一点的同学,读得好,我便顺势说出我听过之后的印象:猫踩钢琴我小结为“弹琴”,从门后面窜出来吓人一跳我概括为“吓人”,说爸爸从很多双鞋子里取出小猫我说这是“猫灾”,当学生读到一个叔叔从口袋里放出几只小猫,我说这是“袋猫叔叔”,孩子们乐得不行,下课了,纷纷抗议下课。】

此外,机会的获得是孩子满足与快乐的重要源动力。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比赛,互助合作,便是很好的面上的活动,设置合理便能照顾到更多的孩子。再就是用我们敏锐的眼睛和语文教师特有的细腻发现孩子临场的种种状态,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孩子的小动作,姿势的规范,读书的进步,对同学的提醒……】语文老师有着天然的优势。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课间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当我发现课堂上的时间不够你关注所有人的时候,当你发现有些孩子并不能如你所愿地在课堂上大放异彩的时候,课间,是课堂的另一种延伸。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在某个角落坐一坐聊聊读书的事,推迟一点离开教室听听他们的故事,还可以站在办公室的门口快乐专注地听他们把课堂上未尽的发言说完。这是口语交际,更是心灵的满足。

3.语文教学要耐心再耐心地守望

语文的学习是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我常常听数学老师说多做试卷在

数学训练上效果奇好,所谓见多识广,见多了葫芦也就会画瓢了。(我先不说这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有什么问题,但这样带来的知识掌握的效果和考试成绩确是可以用数据来证实的。)但语文讲求的是积累,我很赞同韩军老师在语文教育上“举三反一”的观点。语文急不得。学生没带作业急不得,字暂时写得不好急不得,识字有困难急不得,书读得不如你意急不得,日记他现在不爱写你急不得。孩子的问题在于缺少积累,缺少时间,缺少你耐心再耐心一点的等候。急?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你过于关注了知识技能的一块,必定在过程方法上、在情感态度上有所缺失有所伤害。

【高榕——从识字困难,到科普小论文获奖;刘泠静期末考试的经历——可这个孩子在班级是个精灵,“胆小的姐姐”批语让她乐颠颠地跟着我跑了很长时间;汪振宇——认字不行自己哭了,我不批评他,做家长的工作,他现在会跟我说,我在预习,我在家里复习。日记都记得我读过的是哪一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走向自我教育,如果我们不是激发学生潜藏内心的向善、向上的力量,那么,我们不能说教育是成功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需要耐心地守望,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除了在智力上实在是先天有问题的,一般孩子都应该能在良好的期待、宽容中找到自信,

二、语文理想需要“牵蜗牛散步”式的妥协与坚守

再回忆一下前面那首诗,我最终拗不过慢腾腾的蜗牛,妥协了,跟在了后面,当他决定妥协的同时也作出了另一个选择——坚守在牵蜗牛散步的岗位上不离不弃。最终在散步的路上收获无限风光。我想,是因为妥协与坚守的并存,才有了满眼风光。反观我们自身和我们的语文教育,需要的恰恰也是这样的“妥协”和“坚守”。

1.“妥协”是一种行动的智慧

做教育需要有理想,有乌托邦式的憧憬。但现实不是理想化的,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阻力甚

至是打击。面对挫折或是打击我们要么消沉,要么继续前进。但做教育不是攻坚战,多一些力量,多一些工具,就能立竿见影。它需要我们的智慧,需要我们学会“妥协”——退一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行

动的智慧。

家长要好成绩你妥协不妥协?(成绩是当下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指向未来的)

班额那么大你妥协不妥协?(教育资源的有限,好学校学生往里挤,班额自然大,这是社会问题)

语文学习的进步就是那么慢你妥协不妥协?(语文学习的本质在于长期的积累、训练,以及与生活的对接)

只有先妥协、顺应现状,你才能去更好地研究应对它的策略、方法和途径。要好成绩我偏不在乎,那家长可能炒你鱿鱼;班额那么大我不愿带,校长可能挂不住了;语文学习非得三天吃成个胖子,谁都做不到。但怕就怕妥协最终变成消极、萎靡,不思进取。

怎样做才是智慧的“妥协”而不是懦弱的后退呢?——形成一

种“边界意识”!

边界,就是界限、界线。边界意识,通俗点说,就是知道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我能够做的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能够做到的什么是我做不到的。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既要知道“我要追求什么”,更要清醒于在现实条件下,“我能做什么,我的限度我的局限在哪里”。【每个人都要思考“我”的局限】

2.“坚守”是一种职业的使命

要我说,也不要把“坚守”说得太诗意太伟大,说得通俗一点,我们的语文教师们要在实现语文教育的理想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想着大问题,做好小事情”,这就是最好的职业坚守。

朱熹有一句话:做事情要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宁近勿远。北大钱理群教授则主张我们这样去思维: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这是做事并坚持下去的哲学。

语文教育的大问题我们要想,比如,语文教育与人的生命成长,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对接,语文教育的困境……你不想,你就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我们更要沉下来,去从点滴小事情做起:教会孩子a o e,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读书习惯,认真批改每个孩子的作业,用心上好每一节40分钟的课,我们要学会发现某一个

孩子的进步并及时表扬,我们要学会如何宽容某一个后进生给他足够期待,我们去纠正孩子的某一个读音,我们还要去示范某一个难写的生字。等等。当这些具体工作我们都能做好做成,那么,语文教育的大事情便办成了——你会让一大班的孩子从此喜欢上了语文,你会给那些后进生一个美好的人生记忆,你教会了自己如何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自己,也教会了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此外,你也许在点滴的实践中对人,对语文,对课堂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这都是大事,不能一蹴而就的大事,你应该坚持下去,这是职业对你的要求,但如果你坚持了,你成就的绝不仅仅是语文。【高振东先生的“教师清

贫”说:选择了教师职业,你就选择了清贫。】

三、语文教师需要在被“牵”中慢慢成长

语文教育需要厚积薄发的老师,需要学养深厚的老师,这对很多很多一线的老师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被语文牵着”将是我们很长时间里的一种职业发展状态,而最终,我们应该走向自己的独立,自己主动。

1.让“阅读”牵着走出自己的宽度与深度

我的阅读经历有一定的代表性。童年的记忆里我是爱读书的,读连环画,读西游记(竖排版,繁体字),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萍踪侠影》,也读《少年文艺》这样的杂志(但那时因为家境因为教育的倡导,可读的书实在是少),还特爱听广播:评书、故事、广播剧。渐渐大了,读课本占据了我的时空。即便是走上了工作岗位,也并没有真正培养起读的兴趣——不知道为什么读,也不知道读什么好。而随着对教育事业的情感的加深,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浅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是我们校长郁培林先生的点拨和引导让我重新找准了自己的坐标——将自己的兴趣尽可能专起来,时间集中起来,做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最有利的事情。2005年的那个暑假他发给我们的大夏书系的七本书【陈桂生的《教育实话》《师道实话》,李镇西的《教有所思》,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刘铁芳的《守望教育》】开启了我读书的新的旅程,才算是真正在读书中找到幸福感、归属感。四年的时间里,我买了读了前面十几年

职业生涯也无法达到的书。以教育类的专著、随笔为主【大夏书系的占了不少,有人文的魅力,有教育的情怀,还有文学的享受——《教学勇气》《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教师如何做研究》《家庭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玫瑰与教育》《中国最佳教育随笔》(两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小学课堂管理》《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等等】,也读了一些“闲书”,于丹的,余秋雨的,冰心的,高尔基的,王蒙的,季羡林的,王小波的,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一般的杂志不算,四年应该读了八十本左右的书。读书不一定给了我多少深度,但我坚信,它一定给了我宽度,一定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在更开阔的视野去思考语文,去实践语文。

小语界著名的特级教师们,每个人都因为阅读丰厚了自己的积淀,并在长期的思考、实践中有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育思想。就说王崧舟老师,他藏书达六千多册,每天读书,随性读书,什么书都读。就这么读,从量变到质变,学问改变了,思想改变了,思维方式变了,气质涵养也变了。同事,对于稳定理解、驾驭的深度亦随之发酵,随之改变。如此的潜心读书,才有今天厚重的王崧舟。我所熟知的窦桂梅老师、周益民老师、薛瑞萍老师都是这样渐行渐远,越飞越高的。

我很想把一种感受跟大家分享:当我们处在职业生命的某个选择的路口时,读书是我们一个绝对不会错的选择。读书让我们慢了下来,会让我们赢得一份教的闲暇和惬意,多一份活的浪漫与高雅。这里的慢恰恰是为后面更快的起步做扎实的准备。

2.让“写作”牵着立起自己的品格和思想

读与写其实是人的精神领域里分不开的两端。一是吸纳,一为表达。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或者说多读书才能更好地表达。汉代文豪扬雄就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诗圣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有新的理论说,写作其实是为更好地读服务的。只有在提笔写起来之后,你才知道你读得是多么少,你才知道你需要读些什么书以弥补自己的浅薄,你也才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关注对你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一来,写作的确提升了读的质量。但我个人觉得,读与写孰轻孰重、谁主谁从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写,你在读。

我前面说,我是从2005年开始真正的阅读之旅的,而很奇怪,我开始热情地写作也是在那一年。读着读着就想写一写自己的东西,就这么简单。没有谁给我布置什么工作任务,我也没有刻意想干些什么。只是想写,只是想表达自己。我的博客也是在那一年开通的。这几年写下的东西应该不下三四十万字吧。这种体验很独特,总好像有一个人在倾听你,你有责任将自己坦白于他,在与那个虚拟的人物交流的过程中,内心觉得无比充实、敞亮。于是,你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透明的,渐渐流淌出平时难以用口头的方式表达的思想、行动,你觉得有另一个你,另一个充满书卷气的、纯粹的你始终伴你左右。当我回过头来看我自己写过的文字的时候,我便梳理出了我的教育品格,我的职业德性,我的价值追寻。写作,居然是发现自我的旅程,这让我非常惊喜。

语文教育需要的就是那一个个对语言、对文字有着独特情怀的教师。

3.让“浪漫”牵着走出自己的智慧和幸福

我这里说的“浪漫”不是一个人的个性取向,而是一种浪漫主义,是对人、事、物的一种感性的乐观态度,是任何性格的人都能培植的一种学养、风度、气质,一种富有浪漫气息的大智慧。“浪漫”是优雅、悠闲的语文特质。

浪漫的语文教师会对花草树木有一颗童话的心;浪漫的语文教师会畅想着与李白对饮的情景;浪漫的语文教师会幻想着坐到那弯弯的月亮上荡啊荡;浪漫的语文教师会在那冷冷的文字中读出生命的旋律。

浪漫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一种哲学的理性。用哲学的眼光帮我们在教学中找准语文的价值取向,帮我们多向度地审视语文和生活,避免我们陷入世俗功利的泥沼。也从中获取前行的自信和力量。

【例:对待考试及考试成绩,看待语文的理想追求和现实困境】浪漫的语文教师还要有那种文学的感性。用文学的眼光从文字中去感受发现社会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的另一种真实。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是在在人类心灵中注入新的美好的东西。文学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理想,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给人生注入活力、色彩与动力。李泽厚先生说过:“文学的最高价值、文学的永恒性源泉在于它可以帮助人类心灵进行美好的历史性积淀。”我们幸福的精神世界必然会幸福着语文幸福着孩子。

于永正老师课堂的慈眉善目【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是一种浪漫;(案例机动)

案例:《草》教学最后,于老师让孩子模拟回家背书的情境: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啊?

生:(一楞)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下课)】

窦桂梅老师上课的文学浸染【动听的声音,优美的语言,文学的气质】是一种浪漫。【《我的爸爸叫焦尼》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冲击。】

戴建荣老师教学的玩中出活【聊、读、玩】是一种浪漫。【案例:两次听他的课,《春天的歌》《边塞诗两首》《赏鹅》那手、那足、那体态都融入了诗里。学鹅、学鸟、学鱼,或读、或唱、或舞,孩子们觉得怎样好玩他就怎样上。玩着玩着,便玩出了情趣,玩出了戴建荣。】

【例:本人写教育博客,写毕业学生的故事。】

没有刻意而为之,从来也没有人给我怎样的启发、要求。完全出于一种自觉,想用诗意的方式表达对这届孩子的眷恋,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这些故事出来之后,孩子、家长异常激动,就像是我送给孩子一个特殊的礼物。而孩子们、家长已经那些不知名的读者们也都在我粗糙的文字里读出了语文的诗意,读出了我的幸福感。我也在与他们的互动中继续着幸福。我想,语文教师可能需要以这种浪漫的情怀,用浪漫的方式去创造属于语文的属于你自己的浪漫的生命历程。

最后,请允许我稍稍修改著名的哲学诗人荷尔德林的我们最熟悉的诗句送给我的在座的每一个同仁:

让我们

充满劳绩

但却诗意幸福地栖居在

语文——

这温润多情的土地上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全文及读后感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全 文及读后感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12月11日我们去了石家庄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幼教三支队伍培训-------幼儿心理学及案例分享,来自全市周边县的各幼儿园园长及一线老师近200人,可以说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听龚教授和四位幼教专家的讲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收获,我挺喜欢下午的案例分享环节,其中感触颇深之一的一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在此想和大家也分享一下。 全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篇小小的散文源自于台湾作家:张文亮。每一次读它,总感觉有股温柔的力量,让内心的浮躁慢慢平和下来。

分享: 总以为是“我”在牵着蜗牛在散步,其实是上帝让蜗牛牵着“我“在散步,有时候我们走的太快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的快了些,似乎让我们的宝贝们也走的快了,现在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成长过程,虽然也有被孩子的淘气气的崩溃和失去耐心的时候,这时,我们往往会对孩子发脾气,训斥,失去理智。然而,孩子却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的美和乐趣,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快,快的忘记了欣赏,反而是我们失去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孩子,去解读孩子,家长和老师们或许应该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的慢慢的去体味生活的滋味,去欣然享受孩子在成长中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给孩子一点时间,也是给自己一点时间,在这时间里我相信成就的不止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对了,培训师幼教专家建议我们看看《阿甘正传》,在这里也推荐给大家。看后,不放也来分享一下。

和孩子一起,牵着蜗牛去散步

和孩子一起,牵着蜗牛去散步 身处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家长总是过分地依赖学校,依赖老师,期望他们能帮助我们提高孩子的竞争实力,而忽视家庭教育的地位;我们总是会不自禁地拿自己的孩子跟某某某的孩子去比较,或虚荣心爆满,或恨铁不成钢······身处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孩子身边不停地催促,催促他们赶紧刷牙睡觉、赶紧吃饭、赶紧完成作业······忙碌的工作、过重的生活压力让我们忘记了生活的初衷——享受生活。你可曾想过放慢脚步,和孩子一起牵着蜗牛去散步,可能会有怎样的“艳遇”?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留给我们的思考。 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中,不仅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要依靠父母的照护,而且他们从父母方面获得最初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体。儿童入学后,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仍然生活在家庭,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才最有成效。 要做好家校联系的工作,从家庭方面来说,关键还是在于家长是否重视。只要重视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工作忙、距离学校远等,也就容易解决了。联系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间可以主动地到学校和老师会面或邀请老师来家访问,参加学校召集的家长会;时间少的也可通过电话、写信、检查学生手册、传递家校联系簿等可行的而且不需花费很多时间地有效的方法。 在家校联系问题上,还有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学校里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老师们常常主动地进行家访。家长会除了热情地接待,主动地向老师放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外,还应正确冷静地对待老师所反映的问题,重视老师的意见,和老师一起研究共同教育的步调和方法。防止一听到孩子在校的一些不良表现,就劈头盖脸给孩子一顿臭骂或是一顿暴打,因为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孩子认为老师上门“讲坏话”,对老师产生反感,影响师生间的正常关系。 为此我作为学生家长,对促进家校联系提出以下个人的20点建议: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正为范“,我们首先要在孩子面前端正自己的言行,不只父母对孩子的“小”事不可忽视,自己本身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也不能有任何忽视。二、多多陪伴孩子,多多了解孩子。知子莫若父,作为父母,从小看着陪着孩子一起长大,对于孩子的性格特点,应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但是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不同程度地“缺席“,所以造成了各种“代沟”“隔阂”。三、树立家长的教育威信。对于孩子来说,其实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本来就有一种天然的威信,一般来说,他们对自己的父母都是尊敬的、爱戴的,他们从小就模仿效仿父母的行为。因此树立教育威信就要求父母对自己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习惯各方面树立模范行为。四、重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们交流教育孩子的话题,有意识地告诉他们一些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耐心帮助他们纠正偏爱、溺爱等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这样,老人家受到了尊敬和爱戴,心情舒畅,便乐于接受意见,改变旧的教育方法,协同教育好孩子。五、教育孩子尊敬老师。

和蜗牛一起散步范文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他们幼小的年纪, 不都是这样一只笨拙的小蜗牛吗? 是什么让他们一步步蜕变, 不经意间,你发现他们竟成了一个个精灵? 是自然成长的法则吧, 但别忘了,那更重要的,是爱, 父母无私的爱,是他们的催化剂, 如今,这爱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里。 也许我们并不适应角色的转换, 我们常常拿着教鞭,扯着嗓子 我们不停地牵他们,扯他们,想要他们快一点,再快一点,想要他们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快步爬去。 我们多么希望他们不是蜗牛, 甚至有时候竟然期待他们都是兔子,跑在时代的前列,

最好还是老虎,这样就可以在社会站稳脚跟。 可是,他们只是孩子,幼小的如一只只蜗牛。 我们还能从他们身上要求些什么呢?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快乐童年, 而不是在“语数外,政史地”中度过美好的童年。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小个性和小天地, 而不仅仅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 我想: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我们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和蜗牛一起散步

和蜗牛一起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喊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行,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受到了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了鸟叫,我听到了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看过这个故事,我们的心里不由得一动:蜗牛不就像在学习上时有困难的学生吗? 每天,我们做教师的在检查辅导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时,总会因为孩子接受新知识慢、考试成绩不好而发火、批评、说教、指责劈头盖脸的落在他们的身上,然而效果呢?他们不但没有奋起直追,反而在屡遭打击后丧失了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假如我们能够给蜗牛们一些自主,让他们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他们是不是也可以牵着我们去散步呢? 在对待蜗牛的问题上,不要认为孩子在学习上像蜗牛一样的慢而就不可爱,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等待。不要想“我们牵着蜗牛”,恨不能让蜗牛健步如飞。要由“让蜗牛牵着我们”的耐心,允许蜗牛以蜗牛的速度爬行。只有让他们觉得世界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可能把身子探出壳来,认真尽力的前行,而且前行出作蜗牛的最快速度。豹子有豹子的速度,蜗牛有蜗牛的尊严。朋友们请切记:只有感觉到世界是安全的,感觉到世界是祥和了的时候的蜗牛爬行的速度才是最快最有劲的。 这篇寓言故事是我受益匪浅,故事中的“我”和“蜗牛”被巧妙的运用,在我眼里这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影子。 寓言故事中的“我”没有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定位,只是想尽快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心急对“蜗牛”做的一切,没起到任何帮助作用,反而加深了“蜗牛”对“我”的恐惧,不经意间,放手,不但让“我”体验到了工作的快乐,也让“蜗牛”放松身心,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教育就是这样的,“欲速则不达”,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快乐成长的过程,就是快乐体验的过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自身体验快乐的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面对班里的“小蜗牛”我们不妨放慢脚步,耐心的等一等,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弱点,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个性。所有的儿童,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都需要一个过程。也许等待之后,我们真的可以看到别样的风景。上帝把蜗牛交给我们,我们就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体验与品位带着“蜗牛”散步、看着'蜗牛"进步、陪同“蜗牛”一起在快乐的体验中共同成长!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孩提时代

教师读书随笔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 感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这篇寓言故事让我受益匪浅,故事中的“我”和“蜗牛”被巧妙的运用,在我眼里这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影子。 寓言故事中的“我”没有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定位,只是想尽快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心急对“蜗牛”做的一切,没起到任何帮助作用,反而加深了“蜗牛”对“我”的恐惧,不经意间,放手,不但让“我”体验到了工作的快乐,也让“蜗牛”放松身心,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老师,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就是一次牵着“蜗牛”散步的“慢养”之旅,急不得也快不得。虽然面对没完没了的问题、稚趣可笑的游戏、无理取闹的纠缠,偶尔也会生气,也会无奈,但无可否认的是,生气也好,无奈也罢,却从不会心生厌烦。与之相反的,我还常常会被“小蜗牛”幼稚的话语、可爱的举动逗得舒心而开怀,渐渐发现:自己的耐性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不知不觉地逐渐递增着。无忧无虑——这是童年快乐的源泉。在自己的童年早已远去无踪的今天,领着孩子慢步前行,收集沿途的快乐风光,确实是一件乐事。适时地放慢脚步,放下大人的主观想法,陪着孩子们静心品味生活的滋味,这其中成就的,除了孩子,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一次牵着“蜗牛”散步的旅程呢?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源自于其对象的特殊性,孩子的思想、能力以及发展都有最佳的时期,对每个孩子而言,这些黄金时间段一生只有一次,不可逆也不可从头再来。我们今天的教育态度,决定着孩子明天的高度。所以,当我们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 感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杨婷芳 第一次品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我就被其精炼的语言所深深吸引和感动,我仿佛闻到一股清新暖暖的爱的气息;品尝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味道;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和支持的美丽世界。让从教二十多年的我心悦诚服,感慨万千,感受颇深。 教育孩子不正像牵着蜗牛去散步吗?在这个艰难跋涉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经受无数次的错误,挫折和失败,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教师应当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位孩子,对他们细心地呵护,孩子们就像可爱的小蜗牛一样,是上帝送我们老师的最好的礼物!总以为是“我”在牵着蜗牛在散步,其实是上帝让蜗牛牵着“我”在散步,有时候我们走的太快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的快了些,似乎让我们的宝贝们也走的快了,现在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虽然也有被孩子的淘气气的崩溃和失去耐心的时候,这时我们往往会对孩子发脾气,训斥,失去理智。然而,孩子却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的美和乐趣,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快,快的忘记了欣赏,反而是我们失去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东西。我们应给孩子一点时间,也是给自己一点时间,在这时间里我相信成就的不止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孩子是上帝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上帝的本意是希望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有机会去重温孩提时的纯真,从今天起我要做个幸福的人,送给我牵着的那只小蜗牛一个童话童年,我相信有一天我所担忧的问题都会落花流水,幸福将一直陪伴他到老。?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接受我的爱》读书心得 奉化江口中心小学马雪娇 读着《接受我的爱——教师如何和学生说话》,就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做《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深处,忍不住反复地阅读。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时代,静下心来耐心地等待仿佛是很久远的事情了。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的努力、学习或者劳动成果时,我们可能只会匆匆的说一句:“嗯,你做得很棒!”“好,好极了”“真棒”,课堂上,当学生给我们一个答案时,我们可能会急于肯定或否定,而忽视了学生的答案中其实附加了他太多的思考。如果长期下去,我想,孩子必将对我们的课堂少了份期待,对赞扬多了份不屑,也可能不会有下一次的跃跃欲试。而《接受我的爱,教师如何跟学生说话》当中也告诉我们像这样评价式的赞美不但没有好处,还会引起焦虑、养成依赖和唤起防卫。那么作为我们教师如何利用引导性赞美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和生活呢 首先,我们应该像书中说的那样,赞美时避免居高临下,也应该避在孩子的品姓上附加形容词。我想,或许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静下心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也像书中说的那样,寻找文雅的措辞,有创意的去赞美,真实而感激的赞扬他的行为和情感,就会唤起孩子积极与建设性的自我结论。在书中也有不少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子。比如在有创意的赞美,当中有那么一个案例,16岁的威廉写了一篇小说。老师大力褒扬,评语是这样的:我喜欢这个故事。他有风光绮丽的背景和婉转曲折的情节,你的铺陈方式宛如电影脚本,每个场景都精准的呈现。威廉获得了鼓励,跃跃欲试,想再写另一篇小说。那么我想说一个上个星期我们参加宁波市小学语文疑难问题培训的例子,当时老师执教的是一则漫画作文,其中如何让细节饱满这一环节时,学生交流时说“一排排塑料餐盒聚集在沙滩上,一只只海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亲子朗诵稿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台湾张文亮 母: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子:我不是耕田的那种牛,我是一只缓缓爬行的小蜗牛。 母: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子:我是一只小蜗牛,我爬的很慢但很努力、很努力。 母: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对我说: 子: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母: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子:我是一只小蜗牛,我只想睡在这小小的壳里。我怕压迫,让我遍体鳞伤。 ? 母: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它干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子:我是一只小蜗牛,一只怀揣梦想的蜗牛。我的梦想是爬到屋后那棵最高的树上。 母:咦我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了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了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了满天的星斗是多么的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子:爬上那棵树,我可以在春天的时候看小小的嫩芽神奇的从树干里长出来。它沐浴着春风、春雨长成漫天的绿海。还可以躺在树干上听听花开的声音,还可以...... 母: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子:上帝教给我一个任务,让我这只蜗牛牵她去散步。 \ 分享: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爸、妈妈们……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暑期培训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静静聆听了北方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姚彩琴教授读的《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台湾作家张文亮写),我当时就被其精炼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深刻的寓意,深切的关怀所深深吸引和感动,我仿佛享受到一种自然,轻松,平等,尊重,和谐的育人氛围;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和支持的美丽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作家张文亮,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水土空气资源系博士,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校园杂志及佳音杂志专栏作家,担任学生辅导工作已二十余年。科普作品集《谁能在马桶上拉小提琴?》获台湾第二十七届金鼎奖。该书曾获台湾校园书房2003年度最佳图书。这本书有30篇文章,基本都与小动物有关,其中,《牵

一只蜗牛去散步》更是受到广泛赞誉,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深思和启迪。 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我一遍一遍地去读这篇文章,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蜗牛,那只蜗牛真的很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我觉得孩子就是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让孩子学这学那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严格的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然而我们却很少去了解过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了。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发表时间:2019-11-11T16:45:35.030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1月总第331期作者:袁娟娟 [导读] 作为一名任课老师,相信我们都遇到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状况。刚开学,我们班每次让孩子讨论的时候,班里总是乱糟糟的。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255022 刚刚开始当班主任时候,每天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忙乱与焦躁中度过。总是抱着一种让学生怕自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采用打压的方式,不仅自己累,学生也累。正如诗中所说: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是呀,教育孩子正是像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样,要慢下来陪孩子慢慢地成长,你才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在这一年里我发现孩子本身就是我们教育的资源,五十个孩子就是五十种宝贵的资源,孩子才是解决问题的专家,老师只是利用这些资源的一个推手与助手。 那么“小蜗牛”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风景呢? 一、孩子教会我们维持课堂纪律 作为一名任课老师,相信我们都遇到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状况。刚开学,我们班每次让孩子讨论的时候,班里总是乱糟糟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大吼一声“安静”,有时候喊好几遍才能静下来。吼得结果是我的嗓子喊哑了,但是他们还是无动于衷。后来我与孩子们约法三章,每当我用停止的手势时候,大家就安静坐好。看看哪个孩子是火眼金睛,表扬最先发现信号的同学,通过他来带动更多的孩子。这样时间一长课堂纪律好了很多,我的嗓子即使一天上三节课也不会再沙哑。 二、孩子教会大家自我教育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见解也是我们学习和教育的资源。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课,老爷爷送给小灰兔白菜要说:“谢谢!”有的孩子会联想到班级里有部分同学随便拿别人东西是件不文明的事情,我们要学习小兔懂礼貌。孩子的回答教会其他孩子,在平时借别人东西要征得别人同意,同时要懂得感谢。有的孩子还能通过造句来教育其他孩子。例如在《识字五》学习“尊重、团结、勇敢”等生字,让学生把这些词串起来造句,有的孩子就说:“我要团结同学,不打人不骂人,才能获得同学的尊重。”这样既掌握了生字又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 三、孩子教会大家自主管理 对于班级管理,我们班现在实行的是小组制管理。小组分散到一个人管三个人,这样更能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刚开始并没有规范的实施标准,只推选出了组长,让他们督促组员,笼统地告诉他们迟到扣一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加一份等评分标准,并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制定一个评价表。后来发现有的小组长非常用心,人家自己准备了专用的工作簿,每天在工作簿写上孩子的名字,有早读、午写、课间、放学等评分标准。经过孩子们集思广益,我们制定了更标准的评价表与奖惩方式。组长考核制,每周五进行总结汇报,表扬前五名组长。根据评选结果,大家发言为什么他们表现那么好。评选不是目的,最根本的是通过他们的交流来带动更多的孩子学会自主管理。是孩子教会了我如何让小组管理制度进行下去并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孩子教会大家班级责任感 班级事务人人有责。低年级孩子特别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询问孩子谁愿意干什么任务的时候,他们都积极踊跃地举起小手,喊着“我我我”。因此我们班每个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事情,每天都有固定的人领读、摆桌子、摆水杯。你会发现,孩子们自从有了自己的任务以后对班级事务格外上心,擦桌子、摆桌子的样子真迷人,真认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王同学一开始就积极踊跃地提出承担倒垃圾的任务。每次他都很勤快及时地去倒,但是每次都回来得特别晚。有一天所有的孩子都站好队等着放学,只有他倒垃圾半个小时了还没回来。我忍住怒火问他:你怎么倒垃圾倒了这么长时间?孩子用恐惧的小眼神看着我,小心翼翼地轻声说:我去倒垃圾,看到垃圾桶周围的地上全是垃圾,所以我把地上别的小朋友撒的垃圾全捡干净了。一个七岁的孩子有这么强的责任感,他不仅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能把额外的工作做好。试想,如果换做我们,有几个成人能够做到呢?孩子的行为让我很感动,通过他带动了更多的孩子为班级事务、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孩子帮助我们解决难题 要发扬民主,遇到问题集体想办法。班里总有几个孩子是出了名的捣蛋鬼,整天处理他们的案件,令人头疼。 我们班有个孩子十分暴力,天天打人。在一次班会中,针对他的暴力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孩子们都积极发挥集体的智慧,大家帮助他一起想办法。有的孩子说,你每次想打人的时候,攥起拳头数五个数就冷静下来了。还有的孩子说,你应该先和他讲道理,然后再告诉老师。爱打人的孩子看到那么多孩子对他的评价,他觉得不好意思了,他从别人那里听取了建议,现在动手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他在分享成长的经验时说:“我现在就是采用了某某同学数数的方法,当我数到五的时候我就不打人了。” 我们总是小看孩子,认为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子懂什么?其实有时候小小的孩子什么都懂,只是我们缺乏耐心与孩子沟通交流。仅仅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那么小,身上就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为我们利用,那我相信高年级的孩子身上有更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挖掘。当我们耐下心来牵着这只小蜗牛去散步,你会闻见从未有过的花香,看到天上原来有如此多的星星,路边竟有如此美丽的风景。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感悟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感悟 耐心----是对老师的考验!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作者张文亮博士是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同时也是著名作家。 感悟: 拜读张博士的文章,沉思良久,感悟颇深,产生共鸣,从教十年来深有体会,的确教育是慢生活。“慢”如同幼苗一天两天你看不见它长高,其实它在滋生暗长,你若操之过急那就会做出揠苗助长的蠢事。时钟上的时针你看不见他在走其实它比“啪嗒啪嗒”秒针快几千倍。因为只都是遵循自然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慢着点,悠着点,耐下性子教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孩子一起追随童真童趣,自己也变成天真无邪的“孩子王”岂不乐哉。 初为人师当然也有被气疯和失控过火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生命中最初最美最纯真的一面。起初对学生所犯错误只是简单说教,如再次犯错就训斥,第三次就不再容忍,总是批评指责学生,一副严厉的姿态对待他们——写检查、面壁思过、请家长甚至体罚。难以理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今天翻看《湖南教育》杂志,发现了一首台湾诗人张文亮先生写的小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很有感触,文章原文如下: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却让我深深震撼了:孩子们不就是那一只只需要引领的蜗牛吗?他们尽力往前爬着,却总是得不到我的认可,面对我的高要求他们只能万分委屈地看着我。我顿时醒悟:孩子都是率真的,他们向我展示的是他们生命中最本真的一面,他们那眼神并非传达着敌意,那是委屈,无尽的委屈,是我错了,是我太急于求成了,想到这,我不觉豁然开朗! 联想到前几天我看的另一篇张文质先生写的文章:《教育是慢的艺术》,他在书中提到“慢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的事业,慢就是体现耐心和爱心的一种尺子”当然,他所说的慢不是慢慢爬行,不是无所作为。他提倡的慢是在教育中要细致、有耐心和爱心,甚至可以慢到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与慢相对,就是快、急、躁,他反对在教育中动不动就训斥和惩罚,反对在教育中操之过急,反对在教育中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反思我和我老婆在对待我们家的小阳阳的某些问题上,我觉得我们是不是有时候太过于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语文教育 冷思考 尊敬的窦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交流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台湾作家张文亮先生的一首小诗: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把这蜗牛当做我们的语文教育】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语文教育现状】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无法沉潜的我们】 蜗牛用很抱歉的眼神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我们焦躁着、抓狂着】 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这是语文,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困境】 真奇怪, 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好在没有停止思考】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没有人能帮你】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想放弃】 让蜗牛在前面爬,我在后面生闷气。【但没放

弃】 咦?我闻到了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星斗!【坚守之后,我们得到回报】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这需要智慧和勇气】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在成就语文,更在成就自己】 看看这首诗,我们知道蜗牛是慢的,慢得让牵蜗牛的人直发火,生闷气,甚至还动了手,可最终由于自己的角度的转换,居然发现跟着蜗牛的节拍感到了微风,听到了虫鸣鸟叫,看到了满天星斗,有了从来没有过的细腻的美好的体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习惯性地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发展慢不慢?慢!——这么多年热热闹闹的改革、实践、反思,再改革,再实践,再反思,我们的语文仿佛还徘徊在昨天。看看我们的课堂,绝大多数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显神通”;我们的教师多是用着现成的教案做着“传声筒”;我们的孩子依然被作业包围,依然害怕作文,依然被困在几十平方的教室里从书本到书本。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交流平台的增多,因为开放程度的加大,教师表达展示的机会多了;由于国家的重视,教师地位的提升,教育的前景比任何时候都乐观。——我们绩效工资有了,社会地位提升了,我们有那么多的教育大家出现在一线,出现在我们身边。 发展缓慢的语文教育,面临着这么好的时代和机会,我们该怎样走呢?是催着蜗牛往前赶呢?还是随着蜗牛的步伐慢慢走呢? 我们不妨先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需要“散步”的从容与耐心 1.课改的境遇告诉我们发展需要时间 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全面素质、深厚底蕴上的准备是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_高二作文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这则寓言故事看似讲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但仔细想想,这个故事说的难道不像是我们的教育环境吗?社会环境给了教育者们一个 任务,教我们这些学生学习如何走完“散步”这条成长之路。 首先,在这个故事中的“我”的任务是带蜗牛散步,散步就是与蜗牛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向前,而并非教蜗牛拥有赛跑一般向前的速度。当教育者催促蜗牛以不属于蜗牛的速度前进时,显然已经忘记了初衷。现在的教育也是如此。不知何时起,学校的教育流行起了一种疯狂做题、讲课模式,甚至疯狂到要挤占每天5分钟的眼保健操和一周仅有一两节的体育课。而这样做的效果无疑是事倍功半,就像蜗牛一样每次还是只能挪一点点。这是蜗牛不努力吗?不是!已经尽力了,但天生条件决定了他的能力只能如此。但学生们为了达到老师们心目中的要求,却牺牲了宝贵的运动、休息时间,导致最后连体育都要补课了。 而且学生们的学习也不应仅是课本。旅游中欣赏美的能力是一种学习,与伙伴们玩耍掌握玩的技能也是一种学习。生活中触不到课本的“学习”胜不胜数,可是有多少家长们选择了把这些课余时间牺牲掉而送孩子到课外辅导机构学习呀,只是为了蜗牛那挪动的一点点距离吗,这看似是努力,实则是“丢西瓜”“捡芝麻”的可悲之事。 这则故事中“我”对蜗牛的教育态度也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可能也知道蜗牛在尽力爬了,也看到了它的进步,但当看到它只挪了

一点点时,还是忍不住催它、唬它、责备它。这样做显然并不能使蜗牛爬的更快,只是让它为自己能力上的缺陷而感到抱歉、自责罢了。但当教育者们能以一种鼓励、耐心的方式来看待孩子们的成长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放过。若教育者看待那一点点进步不因孩子走的慢而责备,而是欣喜,那么教育者和孩子都会看到自己的成长,并收获一份喜悦。黑豹乐队主唱秦勇的孩子在智力方面有缺陷,因此学什么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的时间和努力,但秦勇作为一个教育者,并没有过多地指责他的儿子,而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儿子系鞋带、骑车、用筷子吃饭……就连儿子自己都烦了,他也没有放手,对于儿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他都备受鼓舞。在父亲的鼓励下,儿子也不再因自己先天的缺陷而自卑。秦勇就在很好地教儿子如何成长,完成上帝交给他的教蜗牛散步的任务。 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天才,所以任何成长都是值得鼓励的,不论什么方向,进步多少。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如你所知,这是一则寓言。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可以这样理解吗,假如人是父母,而蜗牛是上帝派来带给我们从容、幸福和美丽风景的孩子。 多少次,我们逼迫孩子刚放下提琴,又忙不迭地握起画笔;多少次,我们要求孩子诵读唐诗,无视孩子肯请游戏的眼神;多少次,我们责备和埋怨孩子识字的数量比不上邻居的孩子…… 我们一味地催促他(她)们——快点,再快点,孩子,“出名要趁早”啊。 对速度的崇拜与对效率的迷恋,带给我们高度的浮躁和功利心,让我们丧失了细细品味人生的心境,辜负了一路上的花香、露珠和鸟鸣。 更可怕的是,被踉跄拖扯着的孩子也许就此丢失了本应属于他们的悠游童年,他(她)们可能就此开始了本应充分展开却严重缩水的人生旅程。 为什么不按照蜗牛自然的节奏去散步呢? 或许我们会和孩子一样获得蜗牛的视界,遭遇到广阔连绵的美丽风景?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文/张文亮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 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爸、妈妈们! 选择将什么装进自己心里,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心里装着别人的错误,就会用放大镜到处挑毛病,一再地折磨他人,也无利于自己;心里装着善良、宽容、感恩,生命就会充满阳光,他人的一切不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瓦解冰消。所以,人生是苦是乐,关键看你喜欢与什么相伴。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实性。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苦苦追逐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看了《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文,感触很深,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工作,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蜗牛,那只蜗牛真的很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我觉得幼儿就是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让孩子学这学那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严格的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我们有谁真正的去了解过幼儿的内心,又有谁真正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看问题了,他们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细心教导与呵护。 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牵蜗牛散步的人吗?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严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不会的时候,我会去责备他,我会心情急躁、焦虑和不耐烦,恨不得抱着、背着她,替他往前走,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风景,最后,幼儿受伤,自己疲惫。弄得“两败俱伤”。 有人说:“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再被人追求时总是无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静下来,他可能栖息在你的身上”。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停下脚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到一边,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慌不忙,任由孩子的小手牵着我们的大手前进……

牵着蜗牛去散步

牵着蜗牛去散步 进修附小曹云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这本绘本是我在休产假期间陪着两个孩子一起读的。 绘本的内容讲述的是小羊吉吉捡到了一只小蜗牛,决定收养它。他每天给蜗牛采最嫩的叶子吃,给它喝清晨最干净的露水,还带着它出去散步。但是蜗牛走的太慢了,于是他就把蜗牛放在自己的头上,飞快的走,可是蜗牛很害怕,吉吉只好又把它放下来,陪着它慢慢走。在这漫步的过程中,他看到路边美丽的野花,也感受到了风的温柔,连晚霞都是那么的美丽!小羊吉吉在慢下来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平时不曾注意的风景,自己也变的越来越好! 我一遍遍地读着这个故事,被深深震撼到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和我家的“蜗牛”--我的大儿子。从他上小学开始,我几乎每天都在焦急、紧张和催促中度过。每天早上催促他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在把他带来学校的路上不厌其烦的提醒他要听老师的话,与同学友好相处,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完成作业、把字写漂亮;晚上催促他抓紧时间写作业、阅读、读英语打卡。而孩子呢?虽然嘴巴上答应着,但行动上仍然不紧不慢。每次看到他慢吞吞做着这些事的时候,我有时候实在忍不住,就会对着他“河东狮吼”,再气不过,三五不时还会给他来顿“竹子炒肉片”。所以在牵着我家的这只“蜗牛”前行的路途上,我也有过太多的冲动。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的确,养蜗牛和养孩子道理都是相通的,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悉心关怀,会一口一口的喂着吃饭,生病了会倾尽全力,没日没夜的照料。刚刚会走,我们就会带着他到处去探索这个世界。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不再有初为父母的耐心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待孩子的越来越严苛了。他做什么都会小心翼翼的,有时候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向你投来询问的目光,好像在问,我可以做这个吗?因为他不确定他擅自去做的事情,会不会因此换来一顿吼叫或是责骂,渐渐的孩子不再和我们那么亲昵了,也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了!甚至我还在他的一本课外书上发现了这三个字。孩子所有一切给大人添麻烦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可能都是孩子不听话,需要教育。却忘记去关心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或者他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本来就是一只慢吞吞的蜗牛,而我就是那个急匆匆的孩子。有时候犯错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好像忘记了为人父母的初衷,我们也缺乏童真,更缺乏对孩子的理解,我们所给与的爱只是我们自己所认为的。——只顾着催促孩子快快的懂事。

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转载] 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 「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他,我扯他,我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我也终于发现,原来孩子是上帝派来牵我去散步的蜗牛。

我们对“蜗牛”的责备、训斥和唠叨,其实他们和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如果长此以往的这样下去,不仅家庭气氛不好,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自己的心情焦急,情绪很乱,可是他们是“蜗牛”呀!我们怎么能用大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呢?古人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思考。 问题应该从家长的角度出发,问问自己有没有尊重孩子,有没有理解孩子,有没有耐心聆听孩子的叙述,要知道成长是一种静等花开的过程,我们需要给孩子无限的耐心和成长空间,应该做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着,而不是孩子路上的绊脚石。理解了这一点,再想想孩子,“蜗牛”们其实已经很棒了,可以自己穿衣,自己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每天还有很繁重的学习任务要完成,最值得欣慰的就是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尊老爱幼,一定、一直要要求他们学会做“人”。 所以我们真的要放慢脚步,用一颗平静的心,去看看“蜗牛”们有何表现,有何想法,不能用凡人的心去看待小“蜗牛”们,大家不觉得他们更像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吗? 再也不要用厌恶的眼神,轻蔑的语调来伤害“蜗牛”,要尝试改掉自己的心浮气躁,慢慢学习享受过程的魅力,而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的结果,要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事情的本身,她会带着你一起享受花香、鸟鸣、漫天灿烂的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