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教学及反思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

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

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教学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具准备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具有什么性质.大家可能已猜到,我让大家准备好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它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直角三角

形的性质呢?

问题: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

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

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能摆出了如下两个三角形,你能说出这两个图形特征吗?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自己拼成的图(1)是等边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吗?

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你能证明它吗?请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证明:

这个定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例题.

1.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柱BD、DE要多长?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2a,∠ABC=∠ACB=15°,CD是腰AB上的高.

求:CD的长.

三、展示平台

(一)基础部分

Rt△ABC中,∠C=90°,∠B=2∠A,∠B和∠A各是多少度?边AB与BC?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拓展提高

1.已知:如图,△ABC中,∠ACB=90°,CD是高,∠A=30°.

求证:BD= AB.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对边分成两条线段.

3.在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写出书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提示:可以从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辅助线的作法中得到启示.

已知:

求证:

证明:

4.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N=BM.

5.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AC,∠BAC=30°,AB=10cm,?CB1⊥AB,B1C⊥AC1,垂足分别是B1、C1,那么BC的长是多少?

四、作业:

五、学习反馈:本节课你学会哪些知识,请归纳出来,不少于50字。

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创设情景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采用拼图形的方法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类比、猜想、论证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助,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细心验证。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这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信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喜新不厌旧”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接下来让学生动手操作,并细心观察,大胆猜想。在这一环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并引导学生给出证明,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正确性。使学生懂得,即使是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还需理论上给予证明。在性质证明完毕后,缺乏对学生记忆性练习。

习题1、2的设计是为了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分组练习,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由学生讲解,我做必要的指导。

在运用符号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语言表达能力。

“展示平台”及“拓展提高”部分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一环节,让学生

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点耽误时间。

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的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的完善自己的课堂。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19.8 (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九章《几何证明》这一章节中的第三节“直角三角形”内容中的“19.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学生们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这为我们研究特殊的三角形提供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范式. 此前,对直角三角形,学生只学习过它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以及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而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两条性质分别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主要元素“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元素“斜边”及相关元素“斜边上的中线”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是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与重点.同时,无论定理2的文字语言的表述,还是图形语言的描述,都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内在的天然联系,这种联系在例题、练习题中,同样显示得那么强烈.我认为对于这种内在的天然联系的凸显与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其价值不仅在于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在于数学育人层面上,为如何认识“世界上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大道理,提供了一个数学“小案例”。在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多媒体演示过程中,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以及“特殊化”、“一般化”的研究策略,旨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两条性质的“发生”.同时,观察图形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特征,这种图形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特征就是图形的性质.于是重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并得到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认为,这个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同样也是今天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特殊化”“一般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在动态变化过程中,观察变化中的不变性从而得出图形性质,是研究图形性质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观察变化的世界,把握变化规律,发现不变特征的世界观.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是后续研究直角三角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与依据,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联系与转化也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利器.这两条性质的学习为今后的平面几何证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证明思路和方法. 第1页共7页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教学及反思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 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教学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具准备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具有什么性质.大家可能已猜到,我让大家准备好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它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呢? 问题: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 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 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能摆出了如下两个三角形,你能说出这两个图形特征吗?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自己拼成的图(1)是等边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吗? 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你能证明它吗?请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证明: 这个定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例题. 1.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柱BD、DE要多长?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新授 (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请学生看图形: 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 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 练习1:(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2)在Rt△ABC中,∠C=900,∠A -∠B =300,那么∠A= ,∠B= 。 练习2 :在△ABC中,∠ACB=90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B互余的角有(2)与∠A相等的角有。(3)与∠B 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l)量一量斜边AB的长度(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三、巩固训练:

练习3 :在△ABC中,∠ACB=90 °,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练习4:已知:∠ABC=∠ADC=90O,E是AC中 点。求证:(1)ED=EB (2)∠EBD=∠EDB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练习5:已知: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 M 是BC的中点。如果连接DE,取DE的中点 O,那么MO 与 DE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四、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五、布置作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3、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类比联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完美版)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的能力. (3)培养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方法. 【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逻辑思维产生兴趣,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综合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性质外,直角三角形还具备哪些特殊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探索!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1)量一量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地提升自我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 中线. 求证:CD=12AB. 【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CD 至点E ,使DE=CD ,易证四 边形ACBE 是矩形,所以 CE=AB=2CD.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 4.应用: 例 如图,在Rt △ACB 中,∠ACB=90°,∠A=30°. 求证:BC=12AB 【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CD ,易证△BD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BD=12AB. 【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中线,CD=4,则AB=______. 2.三角形三个角度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 4cm ,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___cm. 3.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 ,DG ⊥CE,G 为垂足. 求证:(1)G 是CE 的中点; (2)∠B=2∠BCE.

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教学稿

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教学稿 凤台四中 邓丽春 活动1:变式练习 深化性质 1、已知如图(3),在Rt △ABC 中,因为∠A=3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 A 、12BC AC = B 、12A C AB = C 、12 BC AB = B B 图(3) 图(4) 2、已知如图(4),△ABC ,∠C=90°,∠A=30°,DE ⊥AC 于点E ,FG ⊥AB 于点G ,请你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写出不同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练习,小组展示,师生质疑矫正。 教师活动: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找准30°角所对的直角边,能否根据性质写出线段间的关系。 活动2、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1、如图(5)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 =7.4 m ,∠A =30°,立柱BC 、DE 需要多长?

E D C B A D C A B 图(5) 图(6) 2、已知:如图(6),△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14 AB .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想让学生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作业: 必做题: 1、已知:如图(7),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

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教案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直角三角形是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后又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备有 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主要作用是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有关计算问题。课标中的要求是探索并掌握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法。(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性质定理,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过了三角形的性质、全等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知识,有一定的证明基础。他们的形象思维活跃,而且具备了通过观察得出简单的结论,通过互相讨论完善对知识的理解的能力,但对添加辅助线这种构图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由度量30°所对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和折纸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定理的证明做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审题找准30°的直角三角形。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定理的认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刻度尺、等边三角形纸片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①等边三角形; ②等边三角形; ③等边三角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1(量一量). 自己动一动手 用刻度尺测量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比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2(拼一拼).小组合作 将两个含有30°的三角板如图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得到Rt△ABC的直角边BC(30°角所对的)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 2.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何问题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评”的学习过程,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活动中的多向思维、合作交流的价值,主动参与数学思维与 交流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操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评”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回答。 2、什么是直角三角形?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与直角三角形有关?请举例说明。 3、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 ⑴ 观察小黑板上的三角形,从∠A+∠B 的度数,能说明什么? ——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⑵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什么关系? 2、探究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 ⑴ 学生画出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的中线CD 。 ⑵ 测量并讨论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与斜边的关系。 ⑶ 学生猜想: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 共同探究: 例 已知: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求证:CD=12 AB 。 [教师引导:数学方法——倒推法、辅助线] (分析:要证CD=12 AB ,先证CD=AD 、CD=AD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证明CD=AD ,必须找∠ACD=∠A ,但是题目中没有我们要怎样做呢?作∠1=∠A 。学生注意在作辅助线时只能作一个量。因此, 我们要证明∠1与AB 的交点就是中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练习: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已知 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且CD=12AB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的能力. (3)培养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逻辑思维产生兴趣,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综合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性质外,直角三角形还具备哪些特殊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探索!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1)量一量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数 2.提出命题: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证明命题: 你能否用演绎推理证明这一猜想?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 中线. 求证:CD= 12 AB. 【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CD 至点E ,使DE=CD ,易证四边形ACBE 是矩形,所以 CE=AB=2CD.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 4.应用: 例 如图,在Rt △ACB 中,∠ACB=90°,∠A=30°. 求证:BC=12 AB 【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CD ,易证△ BD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BD=12 AB. 【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中线,CD=4,则AB=______. 2.三角形三个角度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4cm ,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___cm. 3.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 ,DG ⊥CE,G 为垂足. 求证:(1)G 是CE 的中点; (2)∠B=2∠BCE.

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对特殊直角三角形的 认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了解等边三角形与30°角互相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思想看问题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1: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1)你能拼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谁赶来试一试?(2)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理由。请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同事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 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 生一:(1)两种拼法:如图①、② ①② 师:你能拼出两种拼法,真不简单,你的进步可真大! 生二:(2)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上图② 理由一:图②中 ∵△AB D≌△ACD ,∴ AB=AC,又∵RT△ABD中,∠BAD=30° ∴∠ABD=60°, ∴△ABC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二:图②中 ∵∠B=∠C=60, ∠BAC=∠BAD+∠CAD=30°+30°=60° ∴∠B=∠C=∠BA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三:用刻度尺测量△ABC的三条边相等,即△ABC是等边三角形。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培优(经典)

含300的角的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掌握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该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 一、性质的探究 请同学们将两个含有板有30°的三角尺如图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 △ABC 的直角边BC 与斜边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二、应用举例 例1、已知:如,△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1 4 AB . 例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0,求腰上的高. 例题3、如图,在ABC Rt ?中,?=∠90ACB ,?=∠30BAC ,CD 为斜边AB 上的中线. 求证:AB CD 2 1= 三、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AD ⊥,AB DE ⊥,若8=AB cm ,则BD 的长为 cm ,BE 的长为 cm . 2、如图,在ABC Rt ?中,?=∠90C ,?=∠60CAB ,AD 平分CAB ∠, AB DE ⊥于点E ,且cm DE 3=. 求BC 的长 A B C D D C B

3、如下图所示,∠AOP=∠BOP=15°,PC∥OA,若PC=4,求PD的长。 4、如图,△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 ?求证:?BC=3AD. 四、课后延伸 1、△ABC中,点D为AC的中点,∠DBC=90°,.∠ABC=120°. 证明:AB=2BC D C A B

能力提升练习 1、在等边ΔABC 中,AE=CD ,BGAD ,求证:BP=2PG 。 2、 ABC ?中,ο120A AC AB =∠=,,AB 的中垂线交AB 于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BC 2 1 DE = 。 3、△ABC 中,∠BCA=90°,∠BAC=30°.△ABE 与△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F 为BE 的中点,DF 交AC 于M. 证明;(1)FM=MD (2)AM=MC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第1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合作探究 (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请学生看图形: 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

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 练习1 (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 (2)在Rt△ABC中,∠C=90°,∠A -∠B =30°,那么∠A= ,∠B= 。 练习2 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B互余的角有(2)与∠A相等的角有。(3)与∠B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l)量一量斜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 (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2、归纳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巩固与提高 (一)讲解P87例1 (二)课堂练习 1、在△ABC中,∠ACB=90°,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2、已知:∠ABC=∠ADC=90°,E是AC中点。求证:(1)ED=EB (2)∠EBD=∠EDB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 (四)布置作业 P93 第1、2题 课后反思: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培优

A C B 例题:如图,在ABC Rt ?中,?=∠90ACB ,?=∠30BAC 求证:AB BC 2 1 = 变式:如图,在ABC Rt ?中,?=∠90ACB ,AB BC 2 1 = 求证:?=∠30BAC 例1、已知:如,△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1 4 AB . 例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0,求腰上的高. D C A B D C A B

O B A C D A B C D 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AD ⊥,AB DE ⊥,若8=AB cm ,则BD 的长为 cm ,BE 的长为 cm . 2、如图,在ABC Rt ?中,?=∠90C ,?=∠60CAB ,AD 平分CAB ∠,AB DE ⊥于点E ,且cm DE 3=. 求BC 的长 3、如下图所示,∠AOP=∠BOP=15°,PC ∥OA,若PC=4,求PD 的长。 4、如图,△ABC 中,AB=AC ,∠BAC=120°,AD ⊥AC 交BC?于点D , ?求证:?BC=3AD. 5、△ABC 中,点D 为AC 的中点,∠DBC=90°,.∠ABC=120°. 证明:AB=2BC(4-5法形内形外构造中位线或中点倍长)

能力提升 1、在等边ΔABC 中,AE=CD ,BG ⊥AD ,求证:BP=2PG 。 变式:如图,点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AB=3AD ,DE ⊥BC 于点E ,AE 、CD 相交于点F . (1)求证:△ACD ≌△BAE ; (2)请你过点C 作CG ⊥AE ,垂足为点G ,探究CF 与FG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 ABC ?中, 120A AC AB =∠=,,AB 的中垂线交AB 于D ,交CA 延长线 于E ,求证:BC 2 1 DE = 。 3、△ABC 中,∠BCA=90°,∠BAC=30°.△ABE 与△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F 为BE 的中点,DF 交AC 于M. 证明;(1)FM=MD (2)AM=MC

八年级下册数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第1章直角三角形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掌握“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并能利用“两锐角互余”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重点) 2.探索、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小学时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同学们可以用手上的三角板和量角器作直角三角形,并和小组成员一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如图,AB∥DF,AC⊥BC于C,BC与DF交于点E,若∠A=20°,则∠CEF等 于() A.110°B.100°C.80°D.70° 解析:∵AC⊥BC于C,∴△ABC是直角三角形,∴∠ABC=90°-∠A=90°-20°=70°,∴∠ABC=∠1=70°,∵AB∥DF,∴∠1+∠CEF=180°,即∠CEF=180°-∠1=180°-70°=110°.故选A. 方法总结:熟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探究点二: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图所示,已知AB ∥CD ,∠BAF =∠F ,∠EDC =∠E ,求证:△EOF 是直角三 角形. 解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答有关角的问题时最常用的定理,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本题欲证△EOF 是直角三角形,只需证∠E +∠F =90°即可,而∠E =12 (180°-∠BCD ),∠F =12 (180°-∠ABC ),由AB ∥CD 可知∠ABC +∠BCD =180°,即问题得证. 证明:∵∠BAF =∠F ,∠BAF +∠F +∠ABF =180°,∴∠F =12 (180°-∠ABF ).同理,∠E =12(180°-∠ECD ).∴∠E +∠F =180°-12 (∠ABF +∠ECD ).∵AB ∥CD ,∴∠ABF +∠ECD =180°.∴∠E +∠F =180°-12 ×180°=90°,∴△EOF 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总结: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和为90°,可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 探究点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ABC 中,AD 是高,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1)若AB =10,AC =8,求四边形AEDF 的周长; (2)求证:EF 垂直平分AD . 解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E =AE =12 AB ,DF =AF =12 AC ,再根据四边形的周长的公式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即可. (1)解:∵AD 是高,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E =AE =12AB =12 ×10=5,DF =AF =12AC =12 ×8=4,∴四边形AEDF 的周长=AE +DE +DF +AF =5+5+4+4=18; (2)证明:∵DE =AE ,DF =AF ,∴E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EF 垂直平分AD . 方法总结:当已知条件含有线段的中点、直角三角形等条件时,可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连接中点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进行求解或证明.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优秀课教案

1.2 直角三角形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复习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归纳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学习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古埃及人曾经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将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桩钉钉成一个三角形,他们认为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类型一】 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具备下列条件的△ABC 中,不是 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 B =∠ C B .∠A -∠B =∠C C .∠A ∶∠B ∶∠C =1∶2∶3 D .∠A =∠B =3∠C 解析:由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得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再判断其形状.A 中∠A +∠B =∠C ,即2∠C =180°,∠C =90°,为直角三角形,同理,B ,C 中均为直角三角形,D 选项中∠A =∠B = 3∠C ,即7∠C =180°,三个角没有90°角,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 方法总结: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时要注意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90°. 【类型二】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如图①,△ABC 中,AD ⊥BC 于 D ,C E ⊥AB 于E . (1)猜测∠1与∠2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A 是钝角,如图②,(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 解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BD 和△BCE 都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1+∠B =90°,∠2+∠B =90°,从而得解;(2)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D =∠E =90°,然后求出∠1+∠4=90°,∠2+∠3=90°,再根据∠3、∠4是对顶角解答即可. 解:(1)∠1=∠2.∵AD ⊥BC ,CE ⊥AB ,∴△ABD 和△BCE 都是直角三角形,∴∠1+∠B =90°,∠2+∠B =90°,∴∠1=∠2; (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BD ⊥AC ,CE ⊥AB ,∴∠D =∠E =90°,∴∠1+∠4=90°,∠2+∠3=90°,∵∠3=∠4(对顶角相等),∴∠1=∠2.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勾股定理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课题: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10月10日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①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理解含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②学会应用含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线段之间倍半关系的问题.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 自主探究环节 将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出Rt△ABC的直角边BD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由题意可判别△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D为边BC上的高,可得BD=CD=12AB.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设问:你能用所学的知识验证以上结论吗? 学生有困难,可设计以下填空 题帮助探寻思路: 1.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 形,AD⊥BC于D, 则∠BAD=_____°,BD= _____BC= ____AB. 2.如图2,△ABC中, 若AC⊥BC,∠A=30°,则∠ B=_____°,延长BC到D使 BD=AB,连结AD,则△ABD 是_____三角形,BC=_____BD 1、等边三角形 有什么性质? 2、如何判定一 个三角形是等 边三角形?

=_____AB。 总结以上两小题可得以上结 论. 巩固达标: 如图6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柱BC、DE要多长? 学生仔细读题,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解:因为DE⊥AC,BC⊥AC,∠A=30°, 由含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教师提示要准确选择直角三角形. 请个别学生板演详细过程,强调解题格式要规范。 让学生认识到仔细审题是关键,找准直角三角形是应用含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前提.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培优(经典)

含300的角的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掌握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该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 一、性质的探究 请同学们将两个含有板有30°的三角尺如图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 △ABC 的直角边B C与斜边A 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二、应用举例 例1、已知:如,△AB C中,∠ACB=90°,C D是高,∠A=30°. 求证:BD= 14AB. 例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0,求腰上的高. 例题3、如图,在ABC Rt ?中,?=∠90ACB ,?=∠30BAC ,CD 为斜边AB 上的中线. 求证:AB CD 2 1= 三、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AD ⊥,AB DE ⊥,若8=AB cm ,则BD 的长为 cm ,BE 的长为 cm . 2、如图,在ABC Rt ?中,?=∠90C ,?=∠60CAB ,AD 平分CAB ∠,AB DE ⊥于点E ,且cm DE 3=. 求BC 的长 A B C D D C B

3、如下图所示,∠AOP=∠BOP=15°,PC∥OA,若PC=4,求PD的长。 4、如图,△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 ?求证:?BC=3AD. 四、课后延伸 1、△ABC中,点D为AC的中点,∠DBC=90°,.∠ABC=120°. 证明:AB=2BC D C A B

能力提升练习 1、在等边ΔABC 中,AE=CD,BG AD,求证:BP=2PG。 2、 ABC ?中, 120A AC AB =∠=,,A B的中垂线交AB 于D,交C A延长线于E ,求证:BC 21DE =。 3、△A BC 中,∠BCA=90°,∠BAC =30°.△ABE 与△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F 为BE 的中点,D F交AC 于M. 证明;(1)FM=MD (2)AM=MC

教学设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的能力. (3)培养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逻辑思维产生兴趣,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综合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性质外,直角三角形还具备哪些特殊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探索!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1)量一量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 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2.提出命题: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证明命题: 你能否用演绎推理证明这一猜想?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 中线. 求证:CD=12 AB. 【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CD 至点E ,使DE=CD ,易证四边形ACBE 是矩形,所以 CE=AB=2CD.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 4.应用: 例 如图,在Rt △ACB 中,∠ACB=90°,∠A=30°. 求证:BC=1 2 AB 【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CD ,易证△BD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BD= 12AB. 【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中线,CD=4,则AB=______. 2.三角形三个角度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图1 含0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⒈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理解含0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⒉学会应用含0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线段之间倍半关系的问题。 教学重点:含0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发现与应用 教学难点:⒈含0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 ⒉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学工具:两个全等的含030角的三角尺;圆规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思考 1.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 形? 2.问题情境: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 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钭坡与水平面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在△ABC 中,∠C=90°,∠A=30°,BC=35m ,求AB (如图1)。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寻找: 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活动1] ⒈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的边具有什么性质

⒉用你的30°角的直角三角尺,把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2] ⒈请同学们准备好两个全等的含030角的直角三角形,把相等的边拼在一起组成平面图形,有几种拼法? ⒉探究:在这些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 个,其中三角形有 个,各是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3]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吗? ⒈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如何证明?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 求证:BC=1/2AB 证明:在△ABC 中,∠ACB=90°,∠BAC=30°,则∠B=60°。 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如下图) ∵∠ACB=90°, ∴∠ACD=90°. ∵AC=AC , ∴△ABC ≌△ADC(SAS). ∴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含30°角直角三角形 1.如图,△ABC中,∠ACB为直角,∠A=30°,CD⊥AB于D,若BD=3,求AB的长. 2.如图,在△ABC中,∠ACB=90°,D为AB边上的一点,∠BCD=∠A=30°,BC=4cm,求AD的长. 3.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和AC于点D,E. (1)求证:DE=CE. (2)若CE=2,求BC的长. 4.如图,在△ABC中已知∠B:∠A:∠C=1:2:3,AB=10m. (1)求证:△ABC为直角三角形. (2)求AB边上的中线长. 5.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若CD=1,求AC的长.

6.如图,在Rt△ABC中,∠C=90°,∠B=15°,DE垂直平分AB交BC于点E,BE=4,求AC的长. 7.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A=30°,点D是斜梁AB的中点,BC、DE垂直于横梁AC,AB=8cm,则立柱BC,DE要多长? 8.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和AC于点D,E. (1)求证:AE=2CE; (2)连接CD,请判断△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9.已知:如图示,在Rt△ABC中,∠A=90°,∠ABC=2∠C,BD是∠ABC的平分线.求证:CD=2AD. 10.如图,四边形ABCD中,AD=4,BC=1,∠A=30°,∠B=90°,∠ADC=120°,求CD 的长.

11.如图,在△ABC中,AB=AC,∠C=30°,AB⊥AD,DC=3,求BD的长. 12.如图,△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求证:CD=2AD. 13.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BAC=120°,AD⊥AC,DC=8,求△ABC的面积. 14.已知,如图,△ABC中,AB=AC,∠BAC=120°,AD⊥BC,DE⊥AB,垂足分别为D,E.若AE=2,求BE的长. 15.如图,在△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B于点E,交BC 于点D,若CD=3,求BD的长. 16.如图,Rt△ABC中,∠B=90°,∠C=30°,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E、D两点.试写出线段BD和DC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