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关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篇】

最新关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篇】

关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去经历和实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同时,让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的学习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摒弃那种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感悟、比较、体验,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广泛的思考,这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比如,在教学《找规律》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去“找”到图形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我设计了一幅没按规律排列的图,让学生将这幅图与课本上的主题图进行比较,并向学生提问:①、你认为哪种方式排列这些彩旗和灯笼更漂亮?为什么?②、如果再请你在两边分别挂上一串由绿色和紫色两种颜色的花组成的花带准备怎么来设计?试着动手画一画看。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具体的操作活动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思维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更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

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呢?从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采取全班集体交流的形式进行。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采取“朋友式的合作学习”方式比较合适,即以同桌的异质搭配为基础,组成学习小组。教学活动中通过“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考一考你的朋友说得对不对”“检查一下你的伙伴做得对不对”“两个人合作摆一摆、画一画”,“两人商量一下该怎么办”等活动,从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表述,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尊重别人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在课堂目标教学中,真正地体现了新课标中有关“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的新理念。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1.组织学生发现,寻找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师巧设念,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来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时,我总是巧设疑难,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当好引导者。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这一知识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会的方法统计出老师所念的红花,粉花,黄花,蓝花的数量。在学生准备好后我开始无规律地念,而且越念越快,学生们有的用文字记,有的画图形,有的写数字……不一会儿,很多同学就无法再跟上了,这时,我再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问题。经过交流,学生们得出共识,必须找到一种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准确的方法来进行统计,这样很自然地确立了这堂课的知识目标。再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看一看,摆一摆“一课时,在一开始,我就出示一张相片,向学生讲述:①、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学了,我发现还有一个人在捡

着花坛里的垃圾,他是谁呢?②、我们要确定他是谁,还必须怎样呢?③、换一个角度,再看一看,学生那种强烈的好奇心被这一连串的问题激起来了,在这种”引人入视“的问题情境中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中。可见,问题意识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2.引导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必须变“例题―示范―讲解”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探索的目的不单纯在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数学方法的学习与情感体验的获得。“吃花生必须吃带壳的”,用林语堂先生形容学生的自主探索最合适不过,自主探索犹如“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愈有味道。因此,教师要于抓住学生知识的现实背景,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如在《分类》的教学中,我首先安排学生在课前去超市买东西,并在课堂上先说说超市物品的摆放情况,然后出示一大堆物品,让学生从物品的形状,数量等问题中初步地感知分类。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看一看(看主题图)“--说一说---分一分---摆一摆“等几项活动的串连,让学生在看了,说了,想了,做了之后,很自然地认识了分类。实践证明,把数学课变为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动脑想数学,自己动手做数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

这样一来,不仅是教师对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也能够明了自己的学习任务,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顺利地达到目标要求。

三、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还指出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同时还强调,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

开放题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具备了“开放”的特点,它的条件是可以多样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解题的策略灵活,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发挥各自想像力,展开数学思维和方法交流的机会,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开放题能很好地体现课改的新理念。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要设计好开放练习,以开放题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更快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新的课标理念,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自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我们的课堂活动起来,学生充满生气和活力。使小小的课堂多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表现自我,锻炼才能,增长知识,培养个性,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自主学习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旨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将关键的、学生想象起来有难度的地方进行还原模拟演示,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坡度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成自然,习惯决定一切,有良好的习惯是学习必备的条件。因为学习数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数学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慢慢来

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我们对他们的学习中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培养,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专门的时间和教学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真正实施。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全程监控,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性贯穿于自主学习的始终,它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自己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使是不正确的,教师也应该挖掘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进而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学法指导

提供给学生学数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应从学生的数学基础起点和认知能力出发,把握备课内容和作业难易程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合作交流、主动订正、举一反三等具体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自觉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预习时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教师要创设条件,善于设疑,灵活、准确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互相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更重要的是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按照学习成绩好、中、差情况,组建合作小组。然后根据学生具体的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以4~6人为一组。在小组合作的操作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分工明确,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

合作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要想使青年一代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必须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自主学习中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学习活动中的实践性”,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以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感悟积累,受到熏陶,形成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收益,学有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

“推进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是当今教改的主题。教师该如何适应新的教改思想,在课堂中又该怎样定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但并不排除教师“主导”的作用,相反,对老师的“导”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导有所法”、“导得精彩”、“导在点子上”,如果教师不自我更新、自我发展、注重科研,说教改就只能是空谈。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教育,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从旧模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实践证明,教师的喋喋不休,学生的唯唯是诺,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主动参与的机会,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学生探索、自

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每一位成员全面的、创造性地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课堂中,学生是共同协作体,而不是单一的知识容器。古希腊的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凭借生动、有趣的情节语言,找准教材切入点,淡化“教”而突出“学”,教师由知识的传递到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而不是主宰者。

二、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种效应:

1、相容效应。学生只有先接受你教师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为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注重师德修养,注重与学生交流,力争构建一种亲密公平,活跃自由,宽松开放的环境关系。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融洽的师生情感,必将促使学生敢说,敢想,敢问。除此教师还应试着置立于学生的位置思考问题,“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疑,察学生所难,辩学生所错,盼学生所乐”这更能使学生接纳你,以至接受你的指导方法,从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情感效应。“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心理学家表明:只要有热情地期待和鼓励地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寄予热切希望,肯定多于否定,对学生倾注爱心和热情,当你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三、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只有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去理解、去思考、去用心感受,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被淡漠,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去做课堂的主人。那么教学中究竟如何使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点燃其智慧

的火花,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那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实物演示、表演体会、语言描绘及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以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的情景,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唤起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心境。

2、鼓励探讨质疑,给学生一片自学的崭新天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所以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大胆质疑,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质疑氛围。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的身心才能彻底解放。由于学生存在各自不同的差异,提出的问题会各有不同,教师和小组成员应给予尊重和鼓励,保护其自主参与的热情,久而久之则会形成敢于发问的习惯,而教师想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学生也已在自己的质疑、讨论中掌握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习劲头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的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人,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四、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找”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受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陈旧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当前教育运作上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使用统一的课程与教参,仍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同时也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要使多年来适应了“嚼碎了喂”的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恰当有序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引导不是牵着鼻子走,

不是撬开学生的嘴巴灌,而是为学生的“人性之流疏通出正确的渠道,让生命与发展呈现出活力与生机。”因此教师的“引”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教师要能创设出情境,并把学生引导到这样的情境中自由地采摘闪光的思维之果。因此我们教师在放弃束缚之后并没有真正轻松,担子更重,因为要使全班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讨论,生成出自我教育的力量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教师的“引”又是与学生的“找”相辅相成的。教师自古以来就担负着“传之以道,授之以渔”的任务,但作为学生如果一味地以教师所授之“渔”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便会失去自己的个性,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我看来,教者不应过多地把自己的所谓“方法”硬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主动地去“找”,去“找”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个“找”的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找,找内容,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达到:学习——学会——会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自然乐学好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关键在于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主体发展意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营建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自主发展,让每一堂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最新关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篇】

关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去经历和实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同时,让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的学习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摒弃那种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感悟、比较、体验,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广泛的思考,这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比如,在教学《找规律》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去“找”到图形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我设计了一幅没按规律排列的图,让学生将这幅图与课本上的主题图进行比较,并向学生提问:①、你认为哪种方式排列这些彩旗和灯笼更漂亮?为什么?②、如果再请你在两边分别挂上一串由绿色和紫色两种颜色的花组成的花带准备怎么来设计?试着动手画一画看。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具体的操作活动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思维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更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

【教学论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数学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追求把教学内容讲透讲深,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复习,引入,特授,巩固,作业”,这在客观上占据了学生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的缺陷,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求将“教师主导”尽可能地让步于“学生主体”,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教”必须服务于“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平等互助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遵循“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问”。课堂教学要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组织形式为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自由思考,让学生大胆发问,主动探究,当学生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当学生提出结论的有力支持者、辅助完善者,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其学习的促进者,感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上的亲密朋友。 二、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不仅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更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究感受,因而要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l、创设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数学教学的必要形式,能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成败的关键。知识和能力不能光靠传授,学习过程是学生重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必须随机应变,不能死按预先设计好的套路施教,特别是当某学生的叙述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时,教师应努力将其转成可以传递的信息。 2、寓教于情境之中,使数学习充满乐趣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老师面对学生的数学现实,多就地取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采用“你说这事该怎么办?”,“说说你的理由?”,“你认为哪种方式好?”等之类的语句,将学生推向前台,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热烈的挑战之中,让学生感到问题的解决,是大家深入探讨通过寓教于情境之中,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促使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从而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三、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是小组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当要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当得到一个新的规律或结论,当产生有争论价值而个人又难以完成的问题时,我们老师就可以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而教师则可以注意观察、认真倾听、参与交流、适时调控,促成问题的解决。这远比教师介绍,学生掌握更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走进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走进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的主人】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一天我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个小组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的角。课上的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架挺漂亮的飞机。我看着这架像模像样的飞机,想了一会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比较合理呢?做小动作的孩子早已坐的端端正正,用忐忑不安的眼神看着我。看着这种眼神我心里涌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孩子有听老师讲课的权利,也有不听老师讲课的权利,孩子们不喜欢听课,说明了我教学的失败,接受目光审视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孩子们。于是,我对他们微笑了一下,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小朋友们,请看,这几个小朋友拼的图形像什么呀?飞机。拼得好吗?好!那几个做小动作的小家伙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你们想拼吗?想!声音特别的响亮。现在请大家当回设计师,每组拼一幅图,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好,行不行?孩子们一听说当设计师,各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设计之前,各组要先做两件事,讨论一下:1、你们这组准备拼什么?2、分工一下,各人做什么?立刻,教室里像开了锅,各组讨论的热火朝天,渐渐的,声音小了,大家专心致志地拼起图来。 几分钟后,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杰作:有的小组拼的是蓝天下小鸟飞翔;有的小组拼的是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有的小组拼的是草地上小鸡捉虫子;有的小组拼的是田埂上花儿朵朵;有的小组拼的是操场上小朋友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组拼的是大海上轮船在航行孩子们的想象的多么奇妙,多么富有创意啊!看着这些意想不到的作品,我非常激动,孩子们也玩的特别开心,课后,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是怎样与人合作的,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最深地感受等等。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一、案例背景: 教育是新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入式,满堂灌的状态依然存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缺少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种形式下教育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下面请我们来关注本节课导入的教学过程。 二、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做一个剪纸数学实验。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一把剪刀、一张三角形纸片。并依次剪去一个角,观察每一次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较低的起点,使每个学生能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运用教具的直观演示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立刻进行动手操作,班级气氛很快地活跃起来。一些学生急不可奈地发言开来……之后我叫了两位学生回答。 生1:每剪去一个角,图形多了一条边,分别从三角形依次变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生2:我与生1相同。 我对这两位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并给予鼓励。此时,班上一位思维较活跃的生A高高地举起了手,大胆地说:“我有不同意见,三角形剪去一个角后,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仍然是三角形。”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大家都看着他。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愣了一下,但我就势引导:“你怎么想的?” 1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5篇)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5篇) 第一篇: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刘皓 [摘要] 本文论述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得以形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服务自主 习惯 方法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二十一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惊人,科技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能力,探索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路子,更成为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更能证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会自能读书的本领,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契机,促进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生为学主人,教为学服务。 小树小的时候,常常需要人们的扶持,但其生长的过程却主要靠自己,没有人能代替它去生长。“外因的力量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 主人 1. 营造平等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发展自己、张扬个性的天地 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1.1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一切的工作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过去,我们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努力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甚至为学生回答不出自己的提问而着急、恼火,多么希望学生能跟随自己的指挥棒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生怕学生的思维“跑”了,打乱计划。今天,我们认真反思一下这种做法,它其实是以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那是怕学生的思维“活”了,无法驾驭。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我们要勇于改变观念,勇于更有善于在实施预定目标的过程中,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1.2 教师要委婉、亲切地诱导学生敢想、敢站、敢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点拨,发挥好“引导者”的功能。例如表扬那些胆小害羞的同学,可以这样:“你真了不起啊!如果你刚才不说,不就是去了一次表现自己的寄回来吗?”如果学生的理解离题太远也不要责备,要相信“一千个观众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扬他“你很勇敢,很爱思考,想法很特别,很好!来听听别人是怎样想的呢?”对于想说而不敢说的学生进行鼓励:“我相信你,你能行!”学生在这种积极的评价氛围中敢想了敢说了,其创造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1.3 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表演,有时还可以用学生的“流行”语言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朋友及合作者,给予学生民主和信任,给予学生微笑和激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地位,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 简化教师的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大舞台 2.1 教师活动要简化、学生实践要自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要精心设计读、议、思、评、写、游戏等语言实践活动,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伙伴,以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予学生更多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初中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公民教育”的责任,其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学会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所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比死记硬背更重要,运用常识分析问题、形成正确认识比会做填空、名词解释更重要。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很累,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经常走神儿。思想政治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我在上课前,总是找到与当节授课内容相关的时政要闻,或者是最近发生的国家大事,或是最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新闻,请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是非常鲜活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这个现实社会,自然而然也就要遵守这个社会的法律、道德等准则。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理解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也很容易记住当堂所学的内容。 二、以生为本,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课堂上不能仅仅有教师的声音,教师应该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一起讨论、探究。一方面要通过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另一方面还要找到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做一个话题的提出者,然后做一个讨论的参与者,在关键时刻做一个公正的评判者。在讨论中,我从实际出发平等地发言。我每节课都发言,但是发言不多,不和学生“抢话筒”。在我的思想政治课上,“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这一理念得到了贯彻落实。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性格内向、不擅言谈的学生,也都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除了上讨论课之外,还会上辩论课、抢答课、作业课。辩论课针对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 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句口号在教育界已经喊了多年,对教师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了。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自己觉得已经够尊重学生了,在课堂上也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了,可是,如果我们认真地去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在课外滔滔不绝的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着教师讲话时却唯唯诺诺,甚至噤若寒蝉;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多提问,但是,一旦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要求不符合时,就会被一带而过,甚至被打断。其实,只要留心观察一下我们的课堂就不难发现,教学真正的掌控权还是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充当了教师的配角。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要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著名特级教师李烈说过:“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那么,如何让学生产生

问题就是关键。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增强学生的怀疑意识。笛卡尔曾说:“要追求真理,我们必须把一生中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愿意提出问题,结果使得问题胎死腹中。因此,要让学生敢问、爱问,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其次,教师还要在巩固学生已有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发问水平。 2.教师对课堂要有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兴趣中辅导,让课堂变得生动。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很多,如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课堂中插入电教媒体等手段,改变学习形式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课堂变得高效。 在怀疑中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怀疑常常是创造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是一种有结构的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打算学习知识。教师或导师会在上课时,教导最少一个,甚至更多的学生。课堂的英文单词lesson来自拉丁语lectio,代表阅读和说出来。我的公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工作中,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

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 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搜集、加工、整理材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地位最集中的体现。这一过程虽然是在课下进行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正如有的老师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在课外。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间有效的沟通。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学生除了掌握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我在历史教学中不断学习、领会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很有实效。 1 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 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当作“鸭儿填”,教师与学生处在相互对立而又不能互相取代的主客体关系上。陶行知对此做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在方法上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以教人者教己”的主张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觉人,也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对教师来说,“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对学生来说,“既当学生,也当先生”。这就是后来陶行知提出的“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著名的“小先生制”。受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的启发,我在讲授每一节课前,都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提问题。结果每节课学生课前都积极准备问题,争相上台当小老师。既锻炼了学生敢上台说话的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讲台上,学生态度认真,板书工整,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楚、准确,完全没有了过去那种被抽叫起来回答问题时的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的窘态。记得有一位名叫吴凯文的女同学,我在讲完《灿烂的青铜文明》后做题巩固时,我设计了十二生肖藏问题的办法,让她上来当老师让学生做题。结果她的大方,使用流利的语言让在座听课的老师赞叹不止。刚一讲完,教室里就响起了整齐而又响亮的掌声。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撰写讲稿,精心备课,然后上台讲课,既动手又动脑,还要动口,这种手、脑、口的系列训练,比起答一道题来得更具体、更实在,学生得到的能力训练更全面,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为教而学”,正如陶行知所说:“为了使别人明白,对自己所教内容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陶行知说:“得到真理的人便负有传播真理的义务。”要“即知即传,自觉觉人”,不仅自己知道了,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觉悟了,还要去觉悟他人。因此,把讲台让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讲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让学生把在课外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历史知识拿到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听,以达到传播历史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历史兴趣的目的。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小先生”在台上讲解时,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在台下认真听、认真记,而后给予中肯的评点,及时表扬,纠正错误,补充缺失,把学生带到更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当学生,也当先生”,教师“即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讲述讲解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讲述讲解 第一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讲述讲解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的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那么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二改”、“三送”、“四善于”。 一、教师必须做到“二改”。 1 、改变旧观念,身心下讲台。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发生明鲜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可是很多教师只说不做。我认为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从讲台上走下来,不仅身体要走下来,心灵更要走下来,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 一起活动,一起建构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 、改进教学法, 兴趣提上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改进教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变单纯讲知识为多方设置问题,化消极灌输为积极交流、探讨,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自己想说的话。如在识字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先放手让学生借

助拼音学,积极动脑发现识字的好方法,再大胆地说给同学,注重知识 与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 二、教师要实行“三送” 1 、送尊重与爱给学生。 教师要尊敬、热爱、关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地位,用自己无私的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尊重赢得尊重,用心灵赢得心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最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送自由与权利给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践这一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送自由权利给学生,对学生要少一点束缚,多留一份空间,允许 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张扬,这样才会使学生学的有兴趣、有激情。 3、送帮助引导给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合作,是一种帮助,一种引导启发,一种人文关怀,因此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 难时,教师要及时送帮助引导给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之间交流,做学生之间交流的沟通者,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从而使新课程的三个维度得到有效的整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要做到“四善于” 1 、善于表扬学生,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最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新年文档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 新年文档 ------------------------------------------作者xxxx ------------------------------------------日期xxxx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要转变观念,说起来是老生常谈.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变与角色转换并非易事,教师的思维模式中已经形成了主动给予知识的"灌输模式",而学生一直以来也养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要打破这种模式,我们就得颠覆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已经渗透骨头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教师必须要有釜底抽薪,背水一战的勇气与决心,也就是要放下权威的架子,把学生应有的权利还给学生。 1。1 把文本的研读权还给学生。语文课堂的基本学习行为应该是学生研读课本,当教师的"讲"取代了学生的研读时,我们不是"生本教育”,而是"师本教育"。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 1.2 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学生的”自学"与"训练”要有时间保障,教师要敢于大方又大胆地给学生研读的时间。课堂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表面上看,我们叫学生相互讨论,自主研读,但问题才刚刚提出,学生还刚进入思考的情镜,我们就急着问,思考的怎么样了?差不多了吧?只要有个别同学勉强地说好了,我们就心安理得的开始把学生强扯进自己的教学设定里,开始了自己课堂的自我价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是近年来教育教学的突出热门话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大部分是老师讲,学生听和记,这样便是把学生当做是被动接受和吸收,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定,那么也就根本不可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我看来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有所转变,只有把一点落到了实处,那么才是把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地位就落到了实处。 标签:学生;课堂;小主人 一、制造良好的氛围把课堂交给学生 作文是很多小学生比较害怕的功课之一,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就要让他们发现身边的事物开始。例如,一次以《感恩》为题目的作文开始,我用一节课设计一个“实话实说”为主体的节目,让大家大胆的说,去观察和发现,让他们以此为例,写作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课题。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大家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但是,在写作文前,我把课堂交给大家,来一个实话实说的课堂节目,我相信在大家的成长历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情是曾触动过你的心灵。今天,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一次吐露心声的机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刚开始同学们比较害怕,但是我先引导性的说说自己,老师自己比较感恩的就是我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用心的培养下,我完成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大家的老师,虽然不是知名的教育家,但是,我用心培养着大家,传授我所知道的知识,我就已经很满足,要感谢自己的父母,那你们呢?同学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开始在讲台上说着他们的故事。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但是要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这堂课,我个人理解,就是让学生打开心扉,把他心里想到的、碰到的心灵体会充分表露出来,让我真正的进入孩子们的心里。 二、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如到课堂中来。对那些缺乏兴趣,爱好狭窄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建立广泛的兴趣。这一点尤为重要。即使教师不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但可以提供多种活动,努力使他们参加进去,让他们尝到活动的甜头,使之逐渐建立起这方面的兴趣,使他们乐而从之。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司马光》这一课的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角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角 我们时常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越位”,也就是穿新鞋走旧路,学生的课堂变成老师的一言堂:这与新课标是格格不入的。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现就我个人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树立课堂民主观念,教师乐于退到幕后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谋求心理独立的年龄阶段,他们已进人心理的“断乳”期,开始拥有自己的见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放学生的思想,活跃他们的思维。因此,民主就成了数学课堂文化的重要准则。数学教师要树立民主意识,就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数学知识强行灌输的过程。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探索知识过程中的“领头羊”、指引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但在我们传统教育中强调“师道尊严”,使得数学课堂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教师成了知识的垄断者。具体表现在许多数学知识的给予过于直接,缺乏学生思维的引导过程,把练习当作课堂的中心,依赖“题海战”等现象中。树立民主观念就要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强化知识的形成与自我构架,及时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要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导演”和“配角”。 二、丰富课堂活动形式。使学生能有所“表演” 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成为主角,必须有能让学生能够有所“表演”的形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有所“表演”。教师不仅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衔接,更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例如:在“角的比较”一节课的教学中可设计下面的实验活动。 活动一;用一副三角板,在同一平面内你能画出哪些小于180度的角。 此活动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好实验中所画角的度数,并注意在画的过程中,还要探索角的和、差关系,说出用三角板能画出的所有角度,并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这些角都是15的整数倍。 活动二;师生共同动手折一架纸飞机,找出飞机平面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通过此活动,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中的等量关系。 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猜一猜”、“辨一辨”、“估计一下”等方式,都是能让学生有所为的好形式。还有像数学小游戏、小论文、辩论赛等各种开放型活动形式,只要组织的好,都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言,能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让他们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我们应该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分层训练,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我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就我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谈四点看法: 一、创设情景,巧于提问,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即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应看作自觉积极的参加者,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并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巧妙设问,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时、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动物长跑比赛的场景,两个小动物都是12时起跑的,到达的时间分别是1时5分和1时20分,但由于学生没有准确时间的前认知,只有“1时刚过”这个粗略的时间概念,因此我让故事中的“小猴裁判”判决它们两个是并列第一,学生看到这个结果自然会为跑得快的小动物抱不平,从而引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由此顺利引入了新课的教学。 二、引而不发,善于诱导,发挥学生能动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