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期中复习测试题 (原题待校对)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期中复习测试题 (原题待校对)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期中复习测试题

2018年3月本试题卷共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信,是人在变革现实、缔建未来、创造世界、成就事业过程中对自我价值、自我作用和自我能动性与创造力的种肯定性评判与认知,并以此作为精神酵素形成进取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形成自信的精神酵素主要集中在思想观念、心理意识之中,而所有这一切又都出于文化范畴并深受文化的浸润和驭动。所以,文化自信也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并从变革现实的实践中自觉地不断地凝聚和升华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既是一个特定的学科概念,又有着宏大的社会意蕴,但不论从何种意义上来界定、评价,文艺都是文化的集中性体现和典范化表诸。这种集中性和典范化主要表现在文艺既是文化的大众触媒,又是文化的基础建构。尽管文化可以包括文教、科技、体育、卫生、伦理以及“大人文”中的文、史、哲、经等所有学科,但文艺始终都是其中人气最旺、覆盖面最广、渗透性最强、吸引力和感召力最大的基本构件与主体内容,更何况文艺自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所有这些文艺的门类与品种在构成文化之基座与主体的同时,更为文化赢得了庞大的受众群落和广泛的社会认同,从而极大地提升与加强了文化的辐射力、渗透力和影响力,进而造成文化对社会文明的广泛建构和对“人”的灵魂的能动塑造。

事实上,文艺创作和优秀的文艺作品,从来就是形成和提升我们全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引擎与道德砥石。由《诗经》《离骚》所开启和引领的文艺创作不仅清明了政制,丰赡了人心,强化了文以载道,唱响了爱国主义,而且更以充满人格魅力和道义力量的创作实践确立了文艺对理智和文明的引领功能与主导作用。从优秀的传统文化到战斗的革命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这一精神光彩和思想酵素的还原与再生。特别是进入现代以来,革命力量的激荡和创新热情的勃发,更为文艺创作实现新提升和大突破氤氲了适宜气候,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温润环境,积累了丰厚土壤。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理念,它更普遍、更本质、更常态的,则是一种心志、气质、精神。文艺作品中所描绘、所表现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气概,所摹写、所激扬的清明环境与高尚品格,所渲染、所讴歌的刚健情愫与纯正心态,在本质上便都是对文化自信的艺术化诉诸与形象化表达。

这种崇高与自信不啻为中国文艺的思想源泉与精神砥,石,更在岁月的凝积与沧桑的历练中逐渐成为一种传统、一1种风格、一种向往与追求。两千多年来,中国文艺正是以这种传统、风格、向往和追求作为底色和旗旌而一程又一程地:发展着、延续着,并形成了一条闪耀着星光的艺术长廊,使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固有的精神光彩与思想素质,并以此作为醇醪而形成了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念。

(摘编自艾斐《文艺是文化自信的大众触媒与基础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更普遍、更本质、更常态的自信,这种自信只有根植于思想观念和心理意识之中才能不断地凝聚和开华。

B.文化自信是文化本身对自我价值、自我作用和自我能动性与创造力的一种肯定性评

判与认知,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C.当前,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为文艺创作实现新提升和大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环境中文艺创作者的包新热情都被激发出来了。

D.我国文艺的发展道路有着清晰的脉络,两千多年来都是按照自己的传统、风格、向往和追求在一步步地发展延续,有着特定的文化底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从自信谈起,明确自信的概念和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文化自信的理念。

B.第二段具体阐述文化内涵丰富,指出文艺属于文化的一部分,明确文艺对文化的作用。

C.第三段先明确观点,然后通过例证法来证明观点,最后进一步阐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在具体分析问题之后,明确了文化自信在现阶段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都是文化的集中性体现和典范化表达,优秀的文艺作品是精神引擎与道德砥石,它必将能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

B.《诗经》《离骚》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庞大的受众群落和广泛的社会认同,自然有着引领功能与主导作用。

C.优秀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先进人物、所摹写的高尚品格、所讴歌的纯正心态等方面内容,都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D.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精神积淀,要让这种积淀化成文化自信,并要形成特有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冯继芳

秋雨潇潇,黄叶娉婷,风,一阵紧似一阵,冬天带着凛冽,已站在街角悄悄窥探。

白兰立在窗前,听秋雨叩打窗棂,泪却模糊了视线。有音乐响起,是门铃在鸣啭。白兰迅速抹去脸上的泪,随手理了一下杂乱的发丝,她不想让女儿看到自己的眼泪和凌乱。

走到门前,却不是女儿,可视门铃的小屏幕上,是一脸憔悴的丈夫文松。

白兰打开门,看到文松颓废地站在门口,雨水湿了他的头发,雪白的衬衣沾着黄色的污渍。白兰的目光带着不止一个问号望向文松,文松却不看她,低着头,侧身从她身边挤进了屋。

白兰转身,看丈夫,宽阔的背影挂满疲惫,甚至还有些许的摇晃。发生什么事了?白兰终于还是没忍住。

文松坐在沙发上,闭眼,右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掐住两面的太阳穴,猛摁。我,有些累了。文松答非所问。

发生什么事了?白兰再次关切地问。随手拿过一条白毛中递给他。

你给我煮一碗面吧。文松并不接毛巾。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白兰知道文松的性格,没有大事发生,他不会如此失态。

我真的很累,给我煮碗面吧!文松睁开布满血丝的眼看白兰,眼神里竟然带着哀求。

白兰不再问,转身去了厨房。十分钟后,白兰端着一大碗热气腾騰的面,放在茶几上,面上卧着两个荷包蛋,还撤着青绿的葱丝和香莱。白兰把筷子递给文松。文松夹起一个荷包蛋,塞进嘴里。文松的吃相有些粗鲁,像刚从灾荒之地逃难至此。白兰从未见过文松如此狼狈。文松大口大口吃面,呼噜呼噜喝汤,不说话。白兰挂着满脸的疑惑,也不说话。

屋里除了文松喝面汤发出的呼噜声,偶尔,还能听到秋雨叩击窗棂的声音。文松终于放下筷子,把空碗推向一旁,抬眼看白兰。

离婚协议书看了?文松看着白兰红肿的眼睛问。

白兰不回答,却低下了头,眼泪瞬间又模糊了她的视线。对不起,惊着你了。文松去拉白兰的手,她却躲开了。本来是想把这房子,留给你和女儿的。看白兰流泪,文松的眼也有些模糊。

可现在,来不及了。文松环顾一下宽大的客厅,每一件家具,每一扇窗,都见证过一家人在一起的欢乐。

白兰抬起泪眼看文松,脸上除了惊诧,还有疑惑。

公司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我,本来是想赶在破产之前,办完离婚手续的,可现在来不及了。文松的声音带着悲怆,甚至还有斑驳的苍老。这几日,债主一直跟着我,他们甚至,甚至限制了我的自由。他们找到了这里,我害怕他们伤害到你和女儿。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我们,离婚吧。她看他,转到他面前看他,用她冒火的眼睛,盯着他的眼睛看他。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嫌贫爱富?落井下石?无情无义?白兰一急,一连串说出几个成语。

我只是不想你和女儿跟着我受苦。文松痛苦地揪自己的头发

离开了你,我们就不苦了?和你断绝了关系,我和女儿就幸福了?她哭,刚才还冒火的眼,此时像泻了闸的大坝。

矛盾。

最起码,不用跟着我担惊受怕。文松的声音透着无奈和我们是一家人,应该风雨同舟,不是吗?白兰抓住文松的胳膊,扬着满脸的泪问。

可我真的不想你和女儿居无定所,这栋别墅被收走后我们就沦落街头了。文松反过来,又死抓住白兰的胳膊。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有手有脚的,怕什么?白兰突然大喊着冒出一句家乡话,没想到,却让文松的心坚强下来。

转年的三月,郊区的一个路口,白兰挎着文松的胳膊向公路的远方张望。

辆中巴车,带着长途跋涉的气息,停了下来。一个扎马尾辫的姑娘,从中巴车跳下来,扎进白兰的怀抱。

爸,妈,三个人说着话,亲亲热热牵着手,走进路边的一个小院。小院是用木栅栏围成的,院里有四间平房,此时,粉色的蔷薇花爬满栅栏,在太阳的余晖下,熠熠生辉。平房后面的塑料大棚里,生长着一畦一畦茂盛鲜嫩的蔬菜,过几天就可以采摘出售了。

(摘自2017年01期《小说大世界》,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了萧瑟凄冷的环境氛围,为全文定下了感伤的情感基调。

B.小说两次写到白兰听“秋雨叩打窗棂”的声音,目的是表现白兰在丈夫提出离婚的要求之后内心的不平静。

C.小说讲述了一个在家庭遭遇经济变故时,丈夫顾念妻儿,妻子甘愿受苦也要和丈夫在一起的故事,语言平实。

D.小说通过夫妻二人互相抓住对方的胳膊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夫妇二人在家庭遭遇困难时彼此对对方的关切与担心。

5.请概括白兰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6.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调查显示,超过两成(23%)“00后”少年儿童觉得校园不够安全。孙宏艳告诉记者,从个体因素来说,年级、家庭经济水平和抚养状况对少年儿童的校园安全感影响较大,29.8%的初中生、35.8%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少年儿童有校园不安全感。交叉分析还发现,31.1%

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少年儿童、31.9%的父(母)去世的少年儿童校园安全感差,均高于平均水平(23%)。从客观原因来看,校园恶性事件、校园暴力和校园意外伤害时有发生,校园周边环境混乱,直接对少年儿童造成了人身威胁,带来不安全感。此外,各种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网络视频的传播也加剧了中小学生校园的不安全感。这些暴力伤害事件暴露了中小学校园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不到位、应急能力不足、防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学生安全感不足本身就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之一。对此,课题组建议,要以安全教育为突破点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建章立制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学校的防范水平;以群防群治为着力点不断夯实校园安全的社会根基。此外,要加强家、校配合,重点关注亲情缺失、家庭经济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工作,缓解他们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摘编自《新华调查:“00后”校园安全感欠缺》)材料二:

学校安全工作仍有不足。一些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民办学校“三防”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学校安防设施配备不全或不符合规范要求,校园重点部位安装的视频监控视频模糊,安保人员年龄偏大,待遇偏低数量不足,且安全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一些地方学校门前占道经营现象和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警示标志、减震带、一键报警等设施设备不健全。个别地区仍存在私自搭乘农用车、非法营运车辆上下学和校车准驾不符、超载等现象。个别地区学校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未得到完全落实。一些不法分子把学校和学生作为报复社会、制造影响的目标,恶意伤害、攻击无辜学生

(摘编自教育部(2017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材料三:

针对校园安全,德国引入一套“动态风险分析系统”,学校收集行为异常学生的相关信息,借助软件加以分析,计算出某名学生暴力倾向的严重程度,以便实时掌控,用高新科技手段为学校的校园安全保驾护航。俄罗斯政府为了加强全国中小学校的校园安全防范,试运行了一种电于化身份信息系统,政府通过教育部门统一为中小学生配置类似军用的电子身份识别牌以及记录有学生身份和基本医疗信息的登记卡。学生们统一使用仿军用的金属制身份识别牌,主要也括学量的姓名、指纹、照片、家人资料以及基本医疗信息等。目前,这种类似军队化的管理系统的效果良好,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普遍认可。

(摘编自《维护校园安全各国有高招》)材料四:

9月12日,东营市首个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平台在垦利区上线。这标志着,自此,垦利辖区校园隐患排查在线全程监控得以实现。通过平台,可在线上实现对校园安全隐患抽查、处置、结果以及明确相关责任人的可视化全程监管。该系统的上线,将有利于监督学校在排查、处置安全隐患的规范化和可视化和責任落实。

(摘编自《东营首个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系统上线》)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是新闻调查,材料二是调查报告,两则调查的主要内容是相同的,都是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校园安全。

B.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校园安全存在隐患的原因总结是有的地方和学校安全意识淡薄,校内安全管理松弛,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C.材料一从现象和数据的角度来分析,课题组调研得出青少年校园安全感缺乏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对策。

D.材料二侧重农村地区校园安全的实际,明确农村非营运车辆与不法分子报复社会是青少年安全的重要隐患。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部分学校安全基础相对薄弱,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制度不健全、校内安全管理松弛、应急能力不足、防范机制不健全,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B.从个体因素来说,家庭经济水平和青少年的安全感成正比,农村地区使用非法营运车辆、农用车辆接送学生幼儿上下学,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C.从客观原因来看,校园周边环境混乱对校园安全有影响,不法分子尤其喜欢把学生

作为报复社会、制造影响的目标,恶意伤害、攻击无辜学生。

D.德国引人“动态风险分析系统”,学校收集行为异常学生的相关信息,借助软件分析计算出某名学生暴力倾程度,以便实时掌控小学生和照关高

9.结合材料三、四的内容,谈谈你认为保障校园安全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

..建,赦天下。遂请列

..,从欧阳德学。登喜请正辨释。东宫

“大礼”大狱诸臣于赦令中,尚书聂贤惧不敢,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焉。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三迁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进山东右布政使。江洋多盗,军政明,盗不敢发。俺答犯京师,召遂督苏州军饷。未谢恩,请关防符验用新衔。帝怒,削其籍。三十六年,倭扰江北。廷议以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不暇办寇,请特设巡抚,乃命逐以故官抚凤阳四府。时淮、扬三中倭,岁复大水,且日役民挽大木输京师。遂请饷增兵,恤民节用,次第画战守计。三十八年,倭数百艘寇海门。时贼势甚盛,副将邓城之败绩,指挥张谷死焉。贼知如皋有备,将犯泰州,遂急檄刘景韶贼。连战丁堰、海安、通州,皆捷。贼沿海东掠,遂喜曰:“贼无能为矣。”令景韶尾之,

攻破其巢,追奔白驹场,贼尽殄。未几,江东

..代鏊为尚书。江北池河营卒以千户吴钦荜其帮丁,殴而缚之竿。帮丁者,操守卒给一丁,资往来费也。遂已召拜兵部左侍郎,以言官荐擢南京参赞尚书,镇抚之。营卒惑妖僧绣头,复倡讹言。遂捕斩绣头,中严什伍,书其名籍、年貌,系牌腰间,军乃戢。既又奏调镇武军护陵寝,一日散千人,留都自是无患。越四年,

以老致仕

..。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泽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又进白兔,帝为遗官告庙。由此益眷遇。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节选自《明史·李遂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三迁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进山东右布政使/

B.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三/迁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进山东右布政使/

C.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三/迁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进山东右布政使/

D.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三迁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进山东右布政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东宫”,在古汉语里义项比较丰富,其中有一个义项是指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后用来代指太子。

C.“江东”,在古代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定义,从地理的角度来说,江东所指区域为长江下游江南带

D.“致仕”在古代是指官员的正常退休。一般退休的年龄是七十岁,如果身体患病的可以提前退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遂为人正直,善辨正邪。他在担任刑部郎中时,敢于将“大礼”大案中所牵连的大臣都列在赦令之中,对于锦衣卫送来的盗贼,在分辨后,只处罚了一人。

B.李遂军政严明,一心为国。在任山东布政使时,军政严明,盗贼都不敢作案。俺答

侵犯京师李遂为了快速布防御敌,来不及报告皇帝就直接把边防关闭起来

C.李遂末雨绸缪,消除后患。在担任凤阳四府的巡抚时,李遂请求朝廷增调士兵并且增加调配粮饷,抚恤老百姓,节省开支,目的都是为了以后的打仗和守卫。

D.李遂做事果断,治军严明。面对军中不断出现的谣言李遂果断地将迷惑军中士卒的妖僧逮捕并斩首,同时采取了具体有效的措施整肃军纪,解除了祸患。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沿海东掠,遂喜曰:“贼无能为矣。”令景韶尾之,攻破其巢,追奔白驹场,贼尽殄。(5分)

(2)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泽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别山僧

李白

何处名僧到水西①,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注】①水西:指水西山,在安徽省泾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何处名僧到水西”中的“何处”,并不表示诗人不知梦,这位僧人是从哪里来,而是说这位名僧不是此寺寺的:21僧人,而是从外地来的客僧

B.“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是说第二天清晨山僧就与李白告别而去,手携锡杖上山走了。“踏云梯”写山僧的飘然之状,表明山僧不同凡俗。

C.“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写诗人站在山顶上所见,诗人仿佛腾身云中、离天宫很近,而回看千山万岭,却都在脚下,这是从侧面来烘托山僧的

D.“支遁”是晋代高僧,常与谢安、王羲之等人交游,好谈玄理;“远公”指晋代高僧慧远,曾与陶渊明等名土谈玄论道,吟诗作赋

E.这是一首七言排律,诗风清新脱俗,内容恬淡高雅,平仄对仗整齐,一改李白不愿受格律束缚自由的传统,:四堪称唐诗中的佳作。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章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图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双11”期间,部分人员为牟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

....,通过人身夹藏、“蚂蚁搬家”等方式将高档化妆品走私进境,企图逃避海关监管。

②高质量博文和微博推广是相应的,没有好博文,即使微博运营好了,当人们看到你的

博客上通篇都是复制的文章,自然感到味同嚼蜡

....。

③未来,量子通信有望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前景广阔,而一

些企业试水量子通信,虽然凤毛麟角

....但未来可期。

④美国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不再担负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但其他国家兑现气

候变化承诺的积极减排行动,会让美国人坐地分赃

....。

⑤整体来看,雄心壮志的上港与浦和红钻两回合比赛却患得患失

....,状态全无,纵然被公认整体实力强于对手,依旧无法在客场完成进球。

⑥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在放映后获得了如潮的好评,范冰冰表示自己是边看边流

泪,葛优称赞是“我们这一代人一成不变

....的青春”。

A.③④⑥B.①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⑥

18.下列客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互联风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中国在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规模的过程中,正展现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光明未来。

B.来自中英两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将会举办一个互动工作坊,鼓励学生敢于梦想,付诸于实践,能够跟随思潮,也能引领思潮

C.散煤通常是灰分、硫分含量高的劣质煤,往往缺少脱硫、脱硝、除尘处理,直接对外排放,导致污染很严重,也很难进行监管。

D.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西成高铁已全线开通运营,高铁起于西安,终至成都,全长658公里,沿线站点的美景让驴友们惊喜不已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小张下班刚要回家,在门口碰到好朋友小李出差回来他把拉住小李说:“走,走,走!到我府上,我给你接风。

B.小赵饭卡丢了,于是写了一份《失物启事》:吾于今天中午在二食堂丢失饭卡一张,望拾到者能完璧归赵。

C.小孙给自己父亲的学生写信求帮忙,他写道:“欣闻您曾是令尊的高足,故冒昧打扰,请您在百忙之中看看我的简历。

D.何老先生看到多年未见的内侄时,不由得问道:“令尊、令堂的身体可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6分)

20世纪60年代以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的革新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②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过量消耗不可更新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等。这似乎形成了一个发展悖论: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进步,但技术的进步③____________________反过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发展。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会发生一些转折,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在思维遇到障碍点时,你如果学会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就一定能够促使思维转过弯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如果把面对的问题通过分析转化成已解决过的问题,那么就一定能够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通过一些思维方法的运用,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一定会有较大的提升。

①即使学会适时地对思维加以疏导、点拨,也不一定能够促使思维转过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幸、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待校对)

陕西省榆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秋季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一词起源于劳动实践中的耕种、生产、手工、技艺等。劳动作为人类发展的物质性力量,正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所阐述的那样,“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甚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朱熹的《童蒙须知》中将“洒扫涓洁”作为孩童启蒙教育,卢梭的《爱弥儿》高度重视手工劳动,将之视为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有效中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会种菜,不算学生”。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言,劳动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而劳动教育更能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形成双重引领,使人直面生产、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 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完成对个人身体机能、工艺技能、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予以完善,从而得到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当前,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的多种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劳动是人特有的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而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即文化实践。从对象物的属性来说,劳动教育就是文化实践的本体,劳动教育通过切实的劳动实践提高人的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们生产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制度,推动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进而推进了文化实践的深入与革新。同时,劳动教育又是文化实践的载体,文化融入是当前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忘来时路,为文化实践提供“源头活水”,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劳动教育巩固了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也通过这种身心融合的教育给人带来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人在文化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 劳动实践深化文化认同。对于文化认同,应有至少两个层次的理解,其一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传统和现在知识层面的数量积累,还是一种可能在未来喷薄的智能意识,“既基于内容又基于过程”。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价值感和认同感,也唯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激发、实现。其二是“文化超越”。超越不是以鄙夷的眼光弃之不用,而是用关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现实与传统的融合新生,以文化主体的责任去更好地传承、突破与创新,通过劳动实践与现实文化进行“交流、碰撞、新生”。如果失去了具体实践路径,文化认同只会成为一句口号,也让实践和文化都失去了主体性。劳动教育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无论是田园种植、印染工艺、纸扇泥塑、裁衣织布的传统工艺,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的实践,还是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都是对文明与智慧的追溯,也唯有通过广泛蕴藏于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才能进一步启迪大众的文化创造力,让文化自觉与超越深入每个人的内心。 (摘编自马慧子马梅《劳动教育独具的文化价值》)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期中复习测试题 (原题待校对)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期中复习测试题 2018年3月本试题卷共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信,是人在变革现实、缔建未来、创造世界、成就事业过程中对自我价值、自我作用和自我能动性与创造力的种肯定性评判与认知,并以此作为精神酵素形成进取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形成自信的精神酵素主要集中在思想观念、心理意识之中,而所有这一切又都出于文化范畴并深受文化的浸润和驭动。所以,文化自信也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并从变革现实的实践中自觉地不断地凝聚和升华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既是一个特定的学科概念,又有着宏大的社会意蕴,但不论从何种意义上来界定、评价,文艺都是文化的集中性体现和典范化表诸。这种集中性和典范化主要表现在文艺既是文化的大众触媒,又是文化的基础建构。尽管文化可以包括文教、科技、体育、卫生、伦理以及“大人文”中的文、史、哲、经等所有学科,但文艺始终都是其中人气最旺、覆盖面最广、渗透性最强、吸引力和感召力最大的基本构件与主体内容,更何况文艺自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所有这些文艺的门类与品种在构成文化之基座与主体的同时,更为文化赢得了庞大的受众群落和广泛的社会认同,从而极大地提升与加强了文化的辐射力、渗透力和影响力,进而造成文化对社会文明的广泛建构和对“人”的灵魂的能动塑造。 事实上,文艺创作和优秀的文艺作品,从来就是形成和提升我们全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引擎与道德砥石。由《诗经》《离骚》所开启和引领的文艺创作不仅清明了政制,丰赡了人心,强化了文以载道,唱响了爱国主义,而且更以充满人格魅力和道义力量的创作实践确立了文艺对理智和文明的引领功能与主导作用。从优秀的传统文化到战斗的革命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这一精神光彩和思想酵素的还原与再生。特别是进入现代以来,革命力量的激荡和创新热情的勃发,更为文艺创作实现新提升和大突破氤氲了适宜气候,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温润环境,积累了丰厚土壤。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理念,它更普遍、更本质、更常态的,则是一种心志、气质、精神。文艺作品中所描绘、所表现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气概,所摹写、所激扬的清明环境与高尚品格,所渲染、所讴歌的刚健情愫与纯正心态,在本质上便都是对文化自信的艺术化诉诸与形象化表达。 这种崇高与自信不啻为中国文艺的思想源泉与精神砥,石,更在岁月的凝积与沧桑的历练中逐渐成为一种传统、一1种风格、一种向往与追求。两千多年来,中国文艺正是以这种传统、风格、向往和追求作为底色和旗旌而一程又一程地:发展着、延续着,并形成了一条闪耀着星光的艺术长廊,使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固有的精神光彩与思想素质,并以此作为醇醪而形成了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念。 (摘编自艾斐《文艺是文化自信的大众触媒与基础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更普遍、更本质、更常态的自信,这种自信只有根植于思想观念和心理意识之中才能不断地凝聚和开华。 B.文化自信是文化本身对自我价值、自我作用和自我能动性与创造力的一种肯定性评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试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不少人钟情的一种娱乐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少人一方面拒绝着短视频对时间的吞噬,一方面又无法控制自己在闲暇时刻打开熟悉的短视频App。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有人下载了某类手机应用程序,通过强制锁机的模式让自己放下手机,专注学习进行自我提升。有人直接将手机丢入“手机监狱”——一种带计时的如手机大小的盒子,防止自己对手机的沉迷。这都是借助外界手段摆脱手机对自己的控制,但取得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让我们沉迷于短视频的深层原因。那么,为何我们会如此沉迷短视频呢? App的精准推送只是将内容推送到手机程序中,我们完全可以拒绝浏览,但是恰恰相反,不少人抱着手机熬夜刷短视频。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呢?深层原因在于短视频给予我们即时满足的快感。短视频内容的轻松愉悦,对深度的放逐,对用户口味的迎合,使我们当即获得愉悦感。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的漫长时间积累,也不需要如王羲之般苦练出一个墨池,只需要一个短视频的时间——长则几分钟,短则十几秒——就能使我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种“低投资、高回报”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虽然,我们的生活需要轻松愉悦,但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显然是不可取的。总是能听到身边人或者网友对自己长时间刷短视频行为的自责:闲暇时间都在玩手机中度过,每次都很后悔,但是下次还是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呢? 我们应该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为更长远的满足放弃当下的即时满足。闲暇之余,阅读一本书、学习一项技能,不仅时间长,过程还可能枯燥无聊;这远远不如放逐深度、迎合用户趣味的短视频对我们的吸引力大。但刷完短视频的我们除了哈哈大笑,还能收获什么呢?几乎没有。而阅读带给我们的是苏轼所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作家三毛所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

2022-2023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 (2)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境界。 (3)人的眼中总有一个前方,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乡土情绪又常使人们,不愿外出闯荡,于是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时常会让他们一筹莫展。 A. 炫耀清闲安居乐业 B. 荣耀清闲安土重迁 C. 荣耀悠闲安居乐业 D. 炫耀悠闲安土重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要特别关注近义词中的不同义项,再结合语境辨析

正误。本题中,“炫耀”,从各方面(多指金钱、权力、地位等)特意强调自己(略带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荣耀”,应得或能够赢得的崇高称誉。第一处,句中说“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的职业”,由“决不是”和后面的内容可知,句中是说我们的使命不是求得一个夸大自己的职业,应使用“炫耀”。“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清闲”,摆脱工作或摆脱精神集中的状态或事实,清静。第二句中,横线前面说“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这是写江南冬景给人的感受,这应是闲适的生活状态,应使用“悠闲”。“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第三句,从“乡土情绪”和“不愿外出闯荡”等内容可知,句中应是表达不愿轻易迁离故土的情怀,应使用“安土重迁”。故选D项。 选择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爱智求是,天高地迥。海色澄清,静虑忧思。中国哲学智能创新是哲学的生命线,是哲学发展的动力源,是哲学繁荣的必由之径。中国哲学创新必须破除二蔽: 一是哲学在中国抑或中国的哲学。有一种说法宣称:中国原来没有哲学,哲学是西方输入的,故有说哲学在中国,不是原创的。这一说法显然有失偏颇。若哲学为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那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公元前800—200年的轴心时代,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希伯来哲学是各自发展进步的。中国先秦的儒、道、墨、兵、名各家,堪与古希腊哲学媲美。

二是从黑格尔到德里达,不少西方的哲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黑格尔认为“东方的思想必须排除在哲学史之外”“这里找不到哲学知识”,因为这里没有意志的自由;而哲学是“理智的形而上学”,它与自由同在。中国的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开放的、包容的、自由的。春秋战国开始,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自由论辩,相互切磋。中华民族的爱智的和合生生道体与自由同在。因此,“这里没有意志的自由”只是西方哲学家的偏见、误解。 中国哲学的创新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其一,志存高远,学问思辨。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自觉,要有高尚的情怀、高远的志向,体认时代精神,以民族的形式、中国的风格、人民的话语,去求索人类性的话题,追究“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其二,入经典意蕴,构哲学新说。要有“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志向,能尽究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的哲学意蕴。在体认时代精神、化解时代所普遍存在的冲突危机中,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华,唯变所适地构建新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智能创新地构建具有中国气魄、风格、神韵、话语的中国哲学理论思维新体系。 其三,创新在于妙悟,造辞在于妙语。其创新的内涵是以批判性的思维去对待人类生活,揭示生活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性;以怀疑性的思维去检讨古今中外各种理论前提,揭示理论前提的多种可能性,揭示为万世开太平的新意义、新理想。 其四,标新理于前人之表,领风骚于世人之先。要敢于为世人先,

统编版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练习题复习题课后习题原题与答案及答案

第三单元文言基础过关题 姓名:班级: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谋) B.(虞常)私.候胜曰(拜见) C.而收系.张胜(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定罪、治罪)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状语武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③欲因.此时降武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女为人臣子,不顾思义 B.自分已死久矣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武闻之,南乡号哭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B.单于壮其节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其一人夜亡 5.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以状语.武 B.惠等哭,舆.归营 C.天雨.雪,武卧啮雪 D.杖.汉节牧羊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 .. B.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 C.武等实在 .. 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 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E.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F.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8.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D.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9.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身战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业诊断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引发更多关注的,不是剧情,也不是人物,而是影片中的48首唐诗。影片将国人耳熟能详的唐诗名篇巧妙融入叙事,为观众展开了一幅由唐诗浸染的绚丽画卷。诗歌不仅为电影成功引流,也为影片提供了不一样的质地,让人们看到了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 ②单纯的影像可以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而融入了唐诗的影像却带来关于美的想象,创造出穿越千年的壮丽诗境。诗歌被称作“文学桂冠上的宝石”,最能体现“文学之美”。相较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更能彰显诗人的精神气质,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读诗之人的情感共鸣。诗歌的语言表达还特别强调美感,古希腊人就将诗语称为“长了翅膀的语言”。 ③在《长安三万里》结尾,高适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影片想告诉人们,长安的“形”遗落在历史的长河里,长安的“神”却已然永恒。对影视作品而言,华丽的特效、精彩的台词、曲折的故事,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观众遗忘,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却具有恒久的魅力。 ④“文学之美”,不仅美在言为心声的真实,也不仅美在寄情于辞的畅达,更美在创造了艺 术化的表达方式。比如,文学的一大优势是讲故事的能力十分强大,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都是文学叙事的长项。与文学作品相比,影视作品在文本特性描述方面处于劣势。 ⑤影视作品要想体现“文学之美”,需要在创作中借鉴文学的优势。《长安三万里》在叙事上采取了一种让观众作为旁观者的内聚焦视角,通过高适来讲述李白起伏的一生,进而来展 现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的兴衰,并捎带着勾画出王昌龄、岑参、王维、杜甫等人的命运轨迹。 相较于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高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陌生而又“普通”。从高适的视角展开叙事,能够展现出凡人姿态,传递出高适作为“普通人”的情绪,这样容易拉近观众与历史和剧情的距离。 ⑥从人物塑造的视角看,避免人物表面化、扁平化,努力塑造丰富而立体的人物形象,是影视作品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与人物共情的利器。《长安三万里》虽然借鉴文学的叙事视角,但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却稍显不足。与之相比,其他一些比较成功的动画电影都有坚实的故事结构和让观众可信和共情的人物形象。像《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叙事上,将观众紧紧吸引在哪吒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惊险剧情之中。与此同时,一个颠覆传统的哪吒形象也立体地呈现出来。 ⑦当然,文学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文学的语言属于单一媒介,而且比较抽象。相较于文学,影视在再现具象事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影视是更通俗的艺术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挖掘“文学之美”,呈现“文学之美”,需要文学与影视双向奔赴,以文学涵养影视创作,以影视带动文学传播。在具体的影视创作中,既要将文学性有机融入作品,又要在将文学语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复习检测题(古诗文部分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复习检测题 (古诗文部分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复检测题 命题制XXX语文组XXX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 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XXX(向南,动词)取汉中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①谨庠序之教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百亩之田,勿夺当时⑥是使民摄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⑦ D、②④⑤ 5、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 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听)导劝(劝说,禁止)架 6、指出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雁荡具体而微者。 D.今兵士还者缺乏两万耳。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最新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北京版必修三模块考试 班级姓名成绩 说明:1、本试卷包括A卷、B卷、C卷三部分,共10页。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A卷满分50分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0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冀.州(yì)给.予(gěi)嫉.恨(jì)豁.然开朗(huò) B、哺.乳(bǔ)桅.樯(wéi)黝.黑(yōu)凶残暴戾.(lì) C、龙蟠.(pán)翌.日(yì)玷.污(diàn)审时度.势(duó) D、悼.词(dǎo)缄.默(jiān)昏眩.(xuán)不可胜.数(shèng) 2、下列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讴歌寒喧遐想相形见绌 B、抉别和谐诽谤垂手可得 C、得逞通碟原故暗然失色 D、赡养震撼阴霾振聋发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索,她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十分洋气. A、惊异逐步化装 B、诧异逐渐化装 C、诧异逐渐化妆 D、惊异逐步化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与李登辉相比,在“去中国化”这一立场上,台湾当局今日的某些当权者真是过犹不及 .... 比当年更甚了。 B、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只是文不加点 ,难以断句。 .... C、上海人的特征,是一种文化特征。它表现为一整套心照不宣和根深蒂固的生活秩序、内心规范和文化方式,这一整套东西是和中国其他城市格格不入 的。 .... ,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D、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波德莱尔把感应原理引进诗歌创作,以其独创的象征手法,为法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通过这次交流,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C、专心致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D、我市作为全省医疗制度改革首批16个试验点,所有人都加入了合作医疗.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均选自小说集《彷徨》 B、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刺贪刺虐”,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贫苦生活。 C、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评论家,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D、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诗人。《草叶集》是他的代表作。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当诗人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被打击,理想被击碎,纯真的感情不能为世俗所容。 ②甚至于“世人皆欲杀之”时,就会更加感到自然的亲切知音,迥异乎于俗世了 ③于是,他们就将一颗诗心放在自然中去洗净尘土,冷却欲火,最后与清净的自然合而为一 ④这时,自然不再仅仅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写诗的作料儿,而成了知情着意的骨肉亲人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A卷) 统编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A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绝密★启用前 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A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

响水县重点高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响水县重点高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那一天,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了一个“大炮仗”,伴随着升腾而起的蘑菇云和一声巨响,耀眼的光芒让大漠上空又升起了第二个“太阳”。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抢在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这颗成功爆炸的氢弹,不仅“炸”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坚毅品格,更“炸”出了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由其凝练而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更成为催人上进的精神食粮。 “在戈壁荒漠上,穿军装和不穿军装的人,隐姓埋名,历尽艰辛曲折,为民族的 兴盛和老百姓扬眉吐气做着有用的事。这是一份家国情怀,更是一种使命担当。”中国应用核物理专家杜祥琬说。 1960年底,在原子弹研制逐渐走上正轨、重大攻关进展顺利时,氢弹的预研工 作被正式提上日程。 氢弹是真正的热核武器。不同于原子弹依靠核裂变产生能量造成杀伤,氢弹凭借核聚变反应,能够产生数十倍乃至百倍于原子弹的威力。 中国开始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还有一些资料,在当时有核国家封锁遏制的严酷局势下,中国氢弹研制攻关中没有一点可供参考的信息资料,只能从概念研究、原理探索起步。 1960年12月的一个早晨,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一群年轻的科学工作者秘密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 1961年初加入的于敏是队伍中的灵魂人物。 1951年,从北京大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时,于敏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改 学原子核理论。历经10年刻苦研究,于敏发表了专著、论文20余篇。 与上次不同,这次于敏是从基础性很强的科研领域,转到氢弹原理这个应用性很强的领域。这次转身,对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来说,意味着巨大牺牲——核武器研制集体性强,需要隐姓埋名常年奔波,从此,他的名字从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消失了。 除了组长黄祖洽、副组长于敏,理论组最初成立时还有蔡少辉、萨本豪、刘宪辉等人。后来,擅长粒子物理的何祚麻也加入进来,领导具体业务。此后队伍逐渐壮大,最多时有四十多人,绝大多数都是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 经过仔细分析,于敏认为在原子弹中加入聚变材料虽然能够提升其威力,但由于聚变材料燃烧不充分,威力虽有提高,但较氢弹仍相去甚远。 于敏一边忙着给科研人员讲课,提高大家的物理概念和分析能力,一面日夜思索寻求大幅度提高热核材料燃耗的可行途径。终于他想到了一种方案,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计算验证,并很快看到了成功的苗头。 在对大量计算结果抽丝剥茧地研究、对多个可能模型反复数值模拟后,于敏和团队发现了轻核材料燃烧过程中几个特征量与释放能量的关系,并找到了实现自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哈三中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文艺作品产生之后人类审美活动的产物,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文艺评论可能出现在周景王元年,而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我国第一部文艺评论著作,对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后来涌出了大量文艺评论家及佳作。由此可见,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都拥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两者对繁荣文艺事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对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的把控和遴选上。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应该经得住大众的评判,经得住历史时间的洗礼,经得住时代变换的考验。虽然任何文艺作品都是当下时代文化的产物,但文化艺术终归代表着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文艺评论工作可以把那些创作水准不高、艺术价值缺失的文艺作品筛选剔除,并达到提升文艺作品艺术价值的作用。其次,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的积极作用更反映在对文艺作品创作的积极精神导向上。文艺作品的灵魂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好的文艺评论不仅会关乎文艺作品本身的创作技术问题,更会关乎文艺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文艺评论可以通过审美导向和价值导向,使文艺创作朝着更合乎主流价值观、审美观的方向进行。 进入新时代以来,多样化媒介及市场经济环境催生了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的热潮。审视当下文艺作品的创作动因,既有当代文艺创作者为表达自身文化艺术理念价值而创作出来的

山西省知名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村落既有古建筑、古井、古道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风民俗、传统手工艺、民间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尚未完全开发的宝贵资源。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系统思维,对于传统村落里的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要给予同样的重视。 传统村落里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以古戏台、老房子等有形方式存在,容易被人看见;后者是无形的,传承人没了,它们也就消失了,容易被人忽视。另外,物质文化遗产便于开发利用,比如老房子可以开发成民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风民俗,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常被忽视。 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是体现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村落中的非遗其实是保护村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传统村落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互相融合,具有相同的文化与审美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比如,传统建筑是物质文化遗产,而建造与修复技艺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相关技艺失传,必然会影响传统建筑的建造和修复。 因此,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时,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给予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的关注和保护力度,同时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比如,对于古戏台,仅仅进行修葺是不够的,还要将传统戏曲、民间舞蹈等搬上古戏台,让古戏台发挥出它本来的功能。只有这样,古戏台这种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戏曲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一起“活”起来。 此外,村落是一个地缘与血缘高度融合的社会组织。村落中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忆、乡规民约、家风家训等,虽然不在非遗的范畴,但都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中给予应有的重视。理想的传统村落,不仅有完整的传统民居、丰富的民间文化,村民还能有效传承他们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且这种生活方式代表了地域文化的独特内涵。 做好保护的同时,可以对传统村落中的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有时候,对非遗的开发利用其实是一种生产性保护。 在开发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时,既要处理好不同遗产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遗产与人和环境的关系。

2023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着.(zháo)恼 踮.(diàn)起 讷讷..(nè) 树梢. (shāo) B .踌躇.(chú) 讪讪..(shàn) 瞥.(piě)见 脊. (jǐ)背 C .篷.(péng)松 包扎.(zhā) 笨拙.(zhuō) 碾轧. (yà) D .胸脯.(pú) 皎.(jiǎo)洁 蠕.(rú)动 宛. (wǎn)若 2.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 而上。 ②(这个小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 的温存和粗暴。 ③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 。 A .蜿蜒 寄予 慷慨大度 B .盘旋 给予 慷慨大度 C .盘旋 寄予 宽宏大量 D .蜿蜒 给予 宽宏大量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B .有些橱柜商为了争一个橱柜品牌的好名次,不惜通过“假单”来制造假象,这显然违背了销售排行榜原来的初衷。 C .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会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 D .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4.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 .水面风回聚落花 B .数峰无语立斜阳 C .楼上春容带雨来 D .蝉曳残声过别枝 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可分为旧体诗和新诗。广义而言,旧体诗包括旧体的诗、词、曲;狭义而言,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它包括律诗和绝句;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有格律限制的旧体诗称为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河北正定县五校联考)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使我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整。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蹬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洗菜的人也恼了,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辽宁省辽东区域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 (一) 1.C (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颠倒了因果关系,材料一第一段为“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B.“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理解错误。据材料一第五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原文中“家”是指“价值观念” 之下,选项中扩大了范围;后半句是“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D.“20世纪初以来……‘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理解错误。材料二第一段中“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文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原文运用了“即使”,表示假设,而且“家”是“重建”这些思想的依据。故选C。) 2.A (A.“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扩大范围。材料一第一段为“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

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 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 公共领域去”,“家”是在“生存论”上、“修齐治平”层面上“处于核心地位”;是“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而不是“难以进入公共领域”。故选A。)3.D (材料一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A. 意思是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享受,不要谋划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B. 意思是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责任;时间、空间、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都要在心中融会贯通。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C. 意思是在社会上尽力尽责才不愧是我的儿子。体现了家 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D. 意思是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不可忘本。这句话是说人不能忘本,不是说家国同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一的论据。故选D。) 4.①论证结构:层进式或递进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之本在家”——现代社会中“家—国”同构性关系受到诟病挑战——从积极层面理解“家”的作用,破解西方社会认识“家”的盲区——“家”的价值观对现代 世界的重大意义。 ②论证方法多样,采用举例论证,如“西方的宗教改革”例证;引用论证,引用《大学》、《自由的权利》以及霍耐特的观点,更具权威有说服力,有针对性;对比论证,传统文化中和现代社会中对“家—国”关系的理解,使论证更充分。(每点2分,也可从论证语言等方面分

山东省青岛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青岛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2023.4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请考生答题前先看清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或说明。)试题答案全部答到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古至今,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戏剧经典,总是以令人难忘的经典艺术形象征服读者、观众,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 回顾中国文学史,大量传世经典之作往往与经典人物形象合而为一、彼此成就,小说、戏剧尤为突出。大约在金元之际,元杂尉形成并逐渐流行起来,而关汉卿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专业编剧队伍的出现,使人物刻画实现了新的突破与提高。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窦娥冤》对主人公窦娥的塑造可谓登峰造极。这样一个经典人物形象之所以流传至今,原因在于作者借“窦娥”之经历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抨击了封建社会对贫苦老百姓的残酷压迫,表达了广大民众对公平秩序和安宁生活的向往。 我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古代小说作品莫过于“四大名著”,它们成

功的原因就在于丰富的人物图谱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比如在《三国演义》中,智慧多谋的诸葛亮、宽厚仁爱的刘备、雄豪奸诈的曹操……这些“脸谱化”“类型化”的极致刻画成为某种典型形象的代名词,一直为后世传颂。而《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又有新的突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评),无论是108位梁山好汉,还是高俅等大小人物形象,其身份、经历、说话习惯等各有特点,人物的丰富性也有明显体现,比如鲁智深虽暴烈,却常常粗中有细、机智过人。到了明清,《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掀起了白话小说流行新高潮,尤其在神魔刻画、人物的成长描写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史,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早期共产党人就对文艺工作格外重视。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更是掀起了创作高潮,推出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一大批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作为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白毛女》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全新尝试,更是用一个个精彩唱琴塑造出全新的白毛女形象,唱出“旧社会将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的全新主题,唱出一个全新中国,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等正反面经典角色也持续散发着艺术魅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如何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如何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这成为新的挑战。近年来,一批典型人物被搬上舞台和荧屏,鲜活的艺术形象传递着新的时代精神,如沪剧《敦煌女儿》展现以樊锦诗为代表的敦煌人的“莫高精神”,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