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转型教研方式 创新教研机制

转型教研方式 创新教研机制

转型教研方式 创新教研机制
转型教研方式 创新教研机制

转型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机制

发表时间:2012-09-07T17:07:22.2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陈玉琴

[导读]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加强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玉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研室213003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加强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切实加强教学研究,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对此人们早已达成共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区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效益还不尽人意。基于此:

思考:什么样的教研方式是学校和教师需要的?什么样的教研机制是教师认可的?什么样的质量管理与评价是有效的?……

回应:改变教研者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者的行走方式,改变践行者的实践行为……

一、教研机制的创新

1.“教研专题先行制”。

⑴教研专题先行。改变土壤是植物健康生长的长效动力,改变教研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每学期初计划贯彻时,我就公布区级教研专题,并阐述专题生成的背景、研究的目标、展开的方式和活动的要求,均在钟楼教研网上公布,做到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清楚。

⑵“三级网络”构建。正是这个小小的举措,就将我区三级教研层并串成为一个相互勾连的教研网络。上至各校分管领导、学科负责人,下至一线每一位语文教师,对区域语文教学的“序列性研究专题”、“重难点研究专题”、“特色化研究专题”都非常明晰。

2.“区级活动申报制”。

⑴公平竞争,机会相等。当研究专题公示后,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自行申报,教研组汇总发至教研员邮箱,教研员再梳理汇总。正是这一教研机制,改变了教研员以往“凭主观印象或人情关系,确定承担教研活动的学校和教师”的现象,让教师参与研究的机会公平、相等,让每所学校在区本教研活动上呈现研究的机会也公平、相等。

⑵拉长过程,提升实效。这一举措还旨在拉长研究过程,要求全员参与研究,切实收到研究实效。

3.“公开展示筛选制”。

“平等”促进良性竞争。一个研讨专题一旦公开,期初计划贯彻就跟各校教研组长透明,经过公开申报,教研员汇总材料,经过“三级选拔”——活动设计选拔、说课选拔、试教选拔,最后确定公开展示内容、人员、地点。这样的举措,日久以来,老师都觉得公平、公正、公开。

4.“薄弱教研组蹲点制”。

⑴分析现状找问题。区域的学科教研氛围和能力水平就看“教研组的校本教研状态”。钟楼区是老城区,学校规模因为城区建设而不断变化,许多老校规模迅速缩小。因此,各校教研组建设呈现出多种不同需求,这种区级教研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校级教研组建设的问题,成了全区学科教研组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⑵自主申报约蹲点。基于这种具体情况,我区语文学科在教研室徐主任的智慧引领和策划下,运行了以“两年为限”的教研组蹲点制,帮助学校教研组加强学科建设。学校自愿申报,教研员走进薄弱教研组,根据教研组需求和计划,双方约定时间、地点蹲点,帮助薄弱教研组完善校本教研,缩短与区域其他教研组的差距。经过一轮蹲点,在上一轮市级优秀教研组评选中,我区西林、西新两个语文薄弱教研组成了市级优秀教研组。

二、教研方式的变革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只有教研方式不断更新,才能让教师的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打造“潜力教师”,辐射校本教研。

“潜力教师”是区域精心打造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团队成员采用双向选择、协商方式选定,按年度部分流动。团队组建后,教研室给他们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更多区内活动展示的机会,给他们参与区级及以上比赛的机会……通过三年一轮的培养,打造一支区域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在区域学科教学中积极引领和辐射,在自身教研组内主动示范和感召,带动一组,引领一批。

2.组织“学科竞赛”,引领教师教研。

区文教局、教研室领导非常重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非常重视区域学科竞赛,特别有针对性地改造了原有的竞赛平台。我区青年教师素质赛历经24届,每年一次,形式从开放到全封闭,旨在“以赛促研”,促进教师日常化的研究,同时借赛事引导教师清晰专业发展的内涵。

3.借助“常规调研”,培训学科负责人。

作为区域学科教研员,我始终觉得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带好两支队伍:区域学科潜力教师和学校学科负责人。每学期的常态调研,教研室分别组织学校学科负责人或教研组长随同参与调研,关注对被调研学校的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教研组建设、常态课堂教学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学科负责人参与这种调研,实是一种有效的培训,因为,在看别人的同时也想自己,自然将他律式的检查和评价变为自律式的对照与推进。在调研和交流中,学科负责人逐步清晰了“校本教研和教研组建设”的规范、标准和参照系。

4.创新“课堂形态”,推进教学改革。

在我区文教局、教研室领导的引领下,面对区域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教耗时多,学生学成效小”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分析,形成了“创新课堂形态”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确定了以“改变课堂审美为切入点,创新课堂形态为突破口,追求教育价值为主目标”为重心,围绕“板块大、问题大、学习时空大”课型三大特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广度以及空间的扩展,促进教师提升自我评估教学效度的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师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形态框架。

5.关注“学业质量”,提升学生素养。

在区域语文学业质量管理中,我们始终站在学科素养整体提升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学业质量,并引领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近两年中,语文学科启动了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学生学科素养展示与竞赛。基本原则一,面向全体,不搞精英化、突击性竞赛;原则二,面向基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模板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开展将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但从学校教研工作的现状看,教研活动形式的传统、单一和僵化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研活动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以下择要介绍四种。一、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学术沙龙是一种由同一学术团体的成员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我们把学术沙龙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此种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策略最优化的讨论。如以”语文教学中如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可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理科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在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中,我们还可尝试借鉴“头脑风暴”和“中立主席”等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最早是由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借助此法开展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可由组织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教师阐明中心问题,然后让每位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方案,在此过程贯彻“无错原则”,不允许任何的批评与指责,并作好详细记录,稍后再进行整理与分析。“中立主席法”则是英国课程专家斯坦豪斯的创造。它要求活动组织者必须在活动前尽可能多地收集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并确保讨论过程的连续性,但在活动过程中对讨论的问题必须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威对讨论进行控制与限定。运用以上两种策略开展学术沙龙教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网络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 开展网络教研是提高教师有效技能的重要途径 小元小学《有效技能》课题组成员董坤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教研平台以其良好的开放性、 互动性,在促进和改革学校的常规教研工作,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提供更多层面上的教学支援、同伴互助、师生研讨和专业引领,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以及提升校本研究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而明显的促进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校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当前学校校本研究工作的主流方式。对此,我校有着清醒地认识和自己的思考: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要长远发展,就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突破传统教研活动的瓶颈,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自我校承担“有效技能”课题以来,积极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激发教师参与热情,以网络教研为突破点,以案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学行为反思为核心,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实施教研的有效措施与途径,开创了全学区教研教改的新局面。 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实实在在地给教师们的观念和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唤醒了教师们追求教育理想和体验成长幸福的意识。 几点工作做法: 一、对教师操作电脑的技能进行培训 网络教研跨越了时空的距离,将全省乃至全国教师拉近了距离。当然它也有着特殊性,它需要通过网络媒体展开交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学会电脑操作。为此,中心学校专门组织全学区在职教师进行了电脑操作的再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的操作电脑,正确地掌握常规工具的使用方法,为教研活动达到最佳效果提供了保证。 二、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教师的发言、评课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紧紧围绕每次研讨的主题展开讨论,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理论作支撑。因此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我学区安排各校采用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学习《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等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更为教师有效地参与网络教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例是教师发言的基础,讨论的中心。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提供一个课例。不认真观看课例,教师便无从发言。因此,每周三时我们都把教研主题贴网址发布在学校网页中,要求各校组织学科教师认真观看,积极跟帖、做好活动记录,充分地调动了各校教师参与网络研讨活动的积极性。

创新教研活动 促进教育科研

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育科研 ——新课标下创新教研活动研究报告 武南铁二小张开智唐兴爱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科研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活动。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助推器。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其实就是教育科研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这样说,对教育科研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认识学校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猓 谟诖俳 =萄е柿康娜 嫣岣摺=逃 蒲蟹段Ш芄悖 倚W允凳┬驴纬桃岳矗 浴敖萄星啃!⒔萄行诵!⒅柿苛⑿!蔽 灸勘辏 贾瞻呀逃 蒲兄糜谡铰晕恢茫 逃 蒲械恼嬲 涫道氩豢 萄谢疃 萄谢疃 牟欢洗葱履芄淮俳 逃 蒲胁欢仙钊搿Q R 脊愦蠼淌γ魅方萄谢疃 闹匾 裕 母锖痛葱陆萄谢疃 靥澹 俳 =萄谢疃 墓惴荷钊氲目 梗 嬲 煅 =逃 萄У纳钊敕⒄梗 嬲 岣吖愦蠼淌Φ囊滴袼刂仕 剑 蚪逃 蒲幸 柿俊?/SPAN> 一、问题提出的必然性。 1、创新教研活动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牵涉的问题方方面面,诸如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等,要从理论解决这些问题,教育科研无益是最好的选择,而教研活动则是教育科研的有益途径。只有创新教研活动,才能使“科研兴校”的目标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研活动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2、创新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人。落实素质教育,

如何创新和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如何创新和有效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小元小学赵懿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一讲到教研活动就吐苦水,情绪很大。认为:“那是教研员的事情啦”、“那是名教师的事情啦”、“对教学帮助不大啦”“没有时间啦”、“浪费精力啦”、“会影响教学质量啦”等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度呢?这里面有一个长期没有解开的“死结”在作怪,就是相当一部份教师平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要求开展的教研工作,没有形成应有的整合效应,而是各搞各的,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这就说明我们的教研活动缺乏创新意识,任何事情如果缺乏创新,那就会走进莫名的困境或死胡同,人的意识形态就会作怪。那么教师如何创新教研活动,才能使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呢?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个人的看法。 第一,要使教研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研活动的特点和目的。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教研活动的课题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实,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否则,教研活动就是瞎研究、空研究。 其次,要做教研活动的有心人。丰富的研究机会、独特的研究情景、鲜活的研究问题、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优越的研究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要自觉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研相长”的效果。 再次,要找准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当前,在教学中有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即大家都嚷着搞教研,大家也好像都在搞教研(如观议课),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知道

创新教研形式,盘活教研过程

创新教研形式,盘活教研过程 教学要改革,教研要创新,教研的活动形式也要创新。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效率低下,已经不能适合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我们集思广益、共同探究,开启高效的教研活动新形式和新方法: 一、抓学习——学习形式活。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所面对的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的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性活动。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创新、品味体验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把握学习的特点,实行学习的创新。 ①学习的多元性:落实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应该是多维的、立体的、开放的、交互性的活动。我校落实教师理论学习活动方式有: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引领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网络学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外出学习与自主培训相结合。 ②学习的有序性:学习过程是长期的渐进的不但积累的过程,只有保证学习的有序性,才不会一曝十寒,与日常教学工作相冲突,才能保证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和实效性。我校长期以来,实行了有序的既定的学习活动日,如:每两周一次校级培训(学校教导处、教研室、电教处组织);每周一次教研组学习活动(文科组周二,理科组周三)。 ③学习的自主性:为了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位教师主持一次教师学习活动,引导本组教师学习一篇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有感受的教育理论文章,并联系自己的教育实践谈体会,谈理解,使教师“一人得道,大家受益”!很多教师为了引导本组教师成功的展开好主题学习活动,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和精心准备,使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变背动为主动,大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④学习的多样性:开拓学习方式,激活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师展开业务学习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我校展开多样性学习方式有: a、举办校长、教师讲座,围绕一个主题,实行深度交流;b、观摩专家讲座电教片,揣摩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c、小课题大研究,或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或以“写教育叙事”为突破口,实行系统性地研究;d、展开以某一主题的教研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典型案例汇编活动,e、利用学校网站、襄阳教育通讯群展开一月一度的教育话题争鸣和探究活动等等…… 二、抓活动——活动方式活: 传统的教学教研活动课型有: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研究课、对比课、教改课……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一人讲,大家听”;“一人演,大家评”,其结果是:“巧人做,拙人传,传得巧人不喜欢!”授课教师经过很大的努力,却难免有失败之处,难免被人指长道短。其次,传统的教研活动把教研工作的重心放在“评”字上,常常是“课前无人管,评课说长短”不利于调动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所以,我校采取了以年级组为单位,同一学科教师同一教学内容展开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共同策划学案教法,实行“大家备课大家上,上

教研创新总结

蒲城中学教科研创新工作总结 今年初,根据学校的创新工作计划,我校教科研室特制定了本年度的创新工作计划。一年来,在坚持原有的教科研制度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以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为主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紧紧围绕新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策略,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对一年来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继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组织全体教师广泛阅读理论书籍,吸取营养,形成学习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并把学到的理论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深刻地进行教学反思,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每周至少一篇,学校教务处定期检查。学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为教师订了许多教育杂志,分发到教师手里,使教师能广博群书,博采众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书刊学习,捕捉、搜集教育教学和教科

研信息,大大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推动了教师向科研型发展的脚步。 二、大搞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公开课”“汇报课”活动。针对我校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我们开展了“每人上好一节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优质的公开课,课后认真组织教师交流反思,集思广益,凝聚集体的智慧,改正缺点,再每人上一堂汇报课,作为期末评估的依据之一,通过每学期两轮的听课活动,真正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扎实有效的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是学校校本教研培训的最基本组织结构。因此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将是整个学校教科研活动蓬勃开展的基石。我们将教研组工作规范作为重点,首先在学期初对教研组长工作进行了认真布置,要求每位组长应该认真计划组织每周举行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计划安排,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资料。其次,对各位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都做出了明确要求:按时到会,不能迟到早退,不准做其他无关的事情等。并由组长进行记录。校长、各科室主任作为包组领导定期参与活动督促检查。为了更好的促进研讨活动,推进课改,我校教研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教师间的合作,举行了集体

转型教研方式 创新教研机制

转型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机制 发表时间:2012-09-07T17:07:22.2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陈玉琴 [导读]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加强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玉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研室213003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加强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切实加强教学研究,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对此人们早已达成共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区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效益还不尽人意。基于此: 思考:什么样的教研方式是学校和教师需要的?什么样的教研机制是教师认可的?什么样的质量管理与评价是有效的?…… 回应:改变教研者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者的行走方式,改变践行者的实践行为…… 一、教研机制的创新 1.“教研专题先行制”。 ⑴教研专题先行。改变土壤是植物健康生长的长效动力,改变教研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每学期初计划贯彻时,我就公布区级教研专题,并阐述专题生成的背景、研究的目标、展开的方式和活动的要求,均在钟楼教研网上公布,做到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清楚。 ⑵“三级网络”构建。正是这个小小的举措,就将我区三级教研层并串成为一个相互勾连的教研网络。上至各校分管领导、学科负责人,下至一线每一位语文教师,对区域语文教学的“序列性研究专题”、“重难点研究专题”、“特色化研究专题”都非常明晰。 2.“区级活动申报制”。 ⑴公平竞争,机会相等。当研究专题公示后,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自行申报,教研组汇总发至教研员邮箱,教研员再梳理汇总。正是这一教研机制,改变了教研员以往“凭主观印象或人情关系,确定承担教研活动的学校和教师”的现象,让教师参与研究的机会公平、相等,让每所学校在区本教研活动上呈现研究的机会也公平、相等。 ⑵拉长过程,提升实效。这一举措还旨在拉长研究过程,要求全员参与研究,切实收到研究实效。 3.“公开展示筛选制”。 “平等”促进良性竞争。一个研讨专题一旦公开,期初计划贯彻就跟各校教研组长透明,经过公开申报,教研员汇总材料,经过“三级选拔”——活动设计选拔、说课选拔、试教选拔,最后确定公开展示内容、人员、地点。这样的举措,日久以来,老师都觉得公平、公正、公开。 4.“薄弱教研组蹲点制”。 ⑴分析现状找问题。区域的学科教研氛围和能力水平就看“教研组的校本教研状态”。钟楼区是老城区,学校规模因为城区建设而不断变化,许多老校规模迅速缩小。因此,各校教研组建设呈现出多种不同需求,这种区级教研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校级教研组建设的问题,成了全区学科教研组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⑵自主申报约蹲点。基于这种具体情况,我区语文学科在教研室徐主任的智慧引领和策划下,运行了以“两年为限”的教研组蹲点制,帮助学校教研组加强学科建设。学校自愿申报,教研员走进薄弱教研组,根据教研组需求和计划,双方约定时间、地点蹲点,帮助薄弱教研组完善校本教研,缩短与区域其他教研组的差距。经过一轮蹲点,在上一轮市级优秀教研组评选中,我区西林、西新两个语文薄弱教研组成了市级优秀教研组。 二、教研方式的变革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只有教研方式不断更新,才能让教师的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打造“潜力教师”,辐射校本教研。 “潜力教师”是区域精心打造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团队成员采用双向选择、协商方式选定,按年度部分流动。团队组建后,教研室给他们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更多区内活动展示的机会,给他们参与区级及以上比赛的机会……通过三年一轮的培养,打造一支区域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在区域学科教学中积极引领和辐射,在自身教研组内主动示范和感召,带动一组,引领一批。 2.组织“学科竞赛”,引领教师教研。 区文教局、教研室领导非常重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非常重视区域学科竞赛,特别有针对性地改造了原有的竞赛平台。我区青年教师素质赛历经24届,每年一次,形式从开放到全封闭,旨在“以赛促研”,促进教师日常化的研究,同时借赛事引导教师清晰专业发展的内涵。 3.借助“常规调研”,培训学科负责人。 作为区域学科教研员,我始终觉得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带好两支队伍:区域学科潜力教师和学校学科负责人。每学期的常态调研,教研室分别组织学校学科负责人或教研组长随同参与调研,关注对被调研学校的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教研组建设、常态课堂教学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学科负责人参与这种调研,实是一种有效的培训,因为,在看别人的同时也想自己,自然将他律式的检查和评价变为自律式的对照与推进。在调研和交流中,学科负责人逐步清晰了“校本教研和教研组建设”的规范、标准和参照系。 4.创新“课堂形态”,推进教学改革。 在我区文教局、教研室领导的引领下,面对区域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教耗时多,学生学成效小”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分析,形成了“创新课堂形态”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确定了以“改变课堂审美为切入点,创新课堂形态为突破口,追求教育价值为主目标”为重心,围绕“板块大、问题大、学习时空大”课型三大特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广度以及空间的扩展,促进教师提升自我评估教学效度的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师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形态框架。 5.关注“学业质量”,提升学生素养。 在区域语文学业质量管理中,我们始终站在学科素养整体提升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学业质量,并引领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近两年中,语文学科启动了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学生学科素养展示与竞赛。基本原则一,面向全体,不搞精英化、突击性竞赛;原则二,面向基

创新教研活动设计

创新教研活动设计 第三小学2014年秋一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和语文组教学计划,本教研组打算在语文教学上继续集思广益,以“学研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主,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2、细致、有效地抓好一年级语文教学常规工作、常规管理,营造有创意的、积极进取的教研组团队,争当优秀教研组。 二、教师和学生情况 一年级一共有10个教学班,共有学生500余人,10名语文教师,各担任1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综艺课程。一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好动、自控能力差,给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点是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爱惜学习用品,目的是要求学生重视用眼卫生,爱惜学习用品,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的读写习惯,并进行反复严格的训练。还可以编小儿歌,让这些好习惯成为琅琅上口、根深蒂固的行为观念。第一周就应该整顿好各项纪律,规范课堂语言。 2、教学汉语拼音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掌握它们的音与形,可编“顺

口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音节时,还可采用卡片认读,进而达到练读拼音词、拼音句的目的,以训练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同时要结合识字,不要让学生有枯燥之感。同时,拼音学完后进行“拼音书写大赛”以巩固孩子们对拼音的掌握。预计第8周举行。 3、课文教学包括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种形式。以朗读和背诵为重点。多读精讲,指导学生把课文正确、读连贯。识字教学在语言环境中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每周课前进行古诗背诵,根据综艺课的主题,10月份进行古诗的背诵比赛。 4、写字讲究质量,不单纯追求数量。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要始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的正确方法,笔顺、笔画、间架结构规范要求他们,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美观。预计第14周举行“书写”大赛。 5、在班级积极推广阅读。采用教师读给学生听的方法,先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开展班级故事会,让学生把阅读到的好东西和大家分享;成立班级读书小组和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绘本,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之便利,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童话。拼音一学完,我们在每班推行“日记画”,让学生积极写话,把他们的所见所闻,童真童趣写下来,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功与快乐。 我们一年级语文组将本着多交流,多读书,多听课,及时反思原则。取每人之精华,紧扣大纲,参考语文教学用书,利用课堂,因材

教研室老师创新教研方式的思考心得

教研室老师创新教研方式的思考心 得 编者按:教研室在紧张研究课改这一话题,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创作的《加强联动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心得吧! 本学期,在教体局张荣照副局长的积极倡导下,全县22所初中的课改核心校分成了五个协作区,设联系学校,分区活动,协同“作战”,密切加强核心区的“联动”机制,激活教研氛围,创新教研模式,打造教研共同体,增进相互联络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第四片区课改核心校基本情况 课改核心校第四片区联系学校是万古镇初中,成员学校老爷庙乡第一初中和桑村乡第二初中。万古镇初中现有教师74人,其中68人奋斗在一线,24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一个班主任负责管理两个班级,任务虽重,但管理效果甚好。万古镇初中分为两个学部进行管理,学部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管理上两套人马,各有策略方法,但教学与教研又通归“一盘棋”,由教研组负责到底,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机制。万古镇初中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承接了理想课堂这一新教育研究课题,课改领导小组在

对学校24个班级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构筑农村理想课堂的新目标。确定了“抓常规促高效、教科研引领理想课堂”的工作方向,成立了以校长张光辉为组长的理想课堂领导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理想课堂的活动与研究。 老爷庙乡第一初中硬件建设在县农村中学一流,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学校现有81名教职工,24个教学班,1400多名学生。教师合格率100%,其中中高级教师32名,省市级骨干教师15名,省市级优质课教师16名,县级优质课教师31人,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学校”。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老爷庙乡第一初中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成立了高效课堂领导小组,校长祝怀庆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业务主任和教研组长为成员,并制定了高效课堂建设方案和高效课堂积分办法,按照县教育局的部署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举办了多种高效课堂活动。 桑村乡第二初中现有教师26人,其中两名是代教,10个教学班,530多名学生。学校在积累一定新课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进一步优化学校课改推进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以“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为研究核心,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虽然没有多媒体,语数英同学科教师仅仅

创新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效率

创新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效率 一、转变教研理念 以前,教师往往把教研简单地理解为开课评课,或复杂地理解为形而上的理性研究。要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必须对教研有一个新的认识。 1.立足实际 学校教研活动要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助推学校的发展。 2.聚焦课堂 教学不限于课堂,但课堂无疑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主要的因素都能从课堂中反映出来。学校教研就要聚焦课堂。要了解课堂,研究课堂、提高课堂。我校近几年来的教研内容主要都是在研究课堂。 3.依托校本 学校教研工作要以本校的师生为主体,以本校的教学实践为内容,以促进本校教学质量为宗旨。充分依托校本教学资源,整合学校教研资源,通过同伴互助、师徒结对、骨干引领、群体推进等手段,体现教研活动的校本特色。 4.着眼发展 学校教研活动不是为了评判老师,监督老师,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双发展。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参与者要有平等的地位、和谐的氛围,人性的方式,建设的态度。 二、加强教研管理 为提高我校校本教研质量,我们首先规范校本教研管理体系,促使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 1.健全教研组织 学校健全了以学科组为教研的基层单位,以教研组为中层单位,教务处、教科室联合负责的校本教研机制,纵横交错,层层推进。 2.建立学习机制 规定每周至少举行一次的理论学习会,组织全体教师重点学习有关课改理论的文章,观看教学录相。教师做好笔记,学习后都要写好心得体会,做到学研一体,以学导研,以研促学。 3.完善教研制度。 首先,认真落实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教研活动。其次,要认真做好每学期一个特色主题的研讨活动。本学期各备课组要以课堂问题为由,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疑惑,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与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力求使每一次教研活动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场所。 4.优化教研网络 新学期,我校将加强校园网学科网站自有资源的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已有栏目,合理开辟新栏目,做好信息更新工作。倡导教师建立个人教育博客,可以结合工作实际和课题研究,用学习心得、问题探究、教学(教育)反思等形式撰写上传博文。 三、创新教研形式 1.教研工作日常化

创新教研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各位领导、教育同仁,欢迎莅临二中指导工作。随着我校“三三五”课堂模式的成功实施,作为其重要支撑的教科研活动和特色的评价机制也在探索中日益成熟。下面由我把二中教科研活动情况及评价机制从三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一、教研方式的多样化 我校教研方式主要有集中教研和分散教研两种。 集中教研时间安排在每周六上午8:30-11:30,时间大约为3个小时。其教研方式又分为:全体教师集体教研、各学科组跨年级教研、学习经验报告会、特长教师传经送宝等。 1.全体教师周六进行集体教研。重点针对每周教学活动中师生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如新课堂小组教学如何才能不流于形式、学生展示过程中如何才能更高效、更合适地分配时间等进行探讨,寻找解决方法。 2.各学科组教研。对于各学科组教研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如冲关作文教学中,七年级侧重词语积累、标点运用等基础知识;八年级侧重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九年级侧重整体布局、逻辑思维的训练及提高。再如说明文教学中,确定了七年级以把握说明对象特征和说明顺序为重点,八年级以熟练掌握说明方法为重点,九年级段在掌握说明语言基础上,达到熟练运用。通过这种集体教研活动,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使不同年级教师明确各自的阶段性教学任务,避免了重复教学,提高了

教学效果。 3.学习经验报告会。我校不定期安排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学习结束后,学校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经验报告会,不失时机地将外出所取“真经”分享给全体教师,便于共同提高。 4.“特长教师传经送宝”活动。我校特别重视特长教师的培养,如郭亮老师自制教具“挖掘机”模型获省一等奖,填补了我县自制教具的空白。理综教研组及时让郭亮老师介绍他如何潜心研究攻克自制教具领域的“软肋”,经验是:好奇心、灵感、韧劲,这成为二中理综科全体老师进步的源泉。在他的带动下,理综老师快速成长。二中连续两年获全县“自制教具一等奖”,10月份,王建昌老师的实验教学课又获邯郸市“一等奖”。 分散教研时间安排灵活、方式多样。分散教研方式有:年级组跨学科教研、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互沟通。这种针对相同班级学生进行的教研活动,以实现抓中间促两头、纠正偏科学生的学习为目标,随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研内容的精细化 教研的主要内容有常态教研和专题教研。 常态教研有各教研组分学科开展的观课、议课活动。各教研组每周至少组织两次观课、议课活动。重点讨论新课堂建设过程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率、参与度等。常态教研由教务处负责日常检查指导。 专题教研是我校教研活动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是教科研的灵魂

创新是教科研的灵魂 第一、创造力与教师的教科研 一、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即创造能力,也称创新能力。它是人所具有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 所谓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运用创造学的原理,在学习吸收新的教科研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教育教学能力。它包括发现、运用新颖有价值的教学方法,研究发现新的教育技巧,总结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等。 二、创造力的开发 世界上存在着两大资源:自然资源和智慧资源。智慧资源就是人的聪明才智。核心是人的创造力。 创造力重在开发。 有一句名言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挖掘,才能得到它。” 第二、教师的创造精神

教师开展教科研首先要有创造精神,教师的创造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品质两个层面。 一、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指创造的愿望、创造的意图、创造的动机和创造的态度等。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准备。我曾经看过一条报道。一家美国食品公司在参加一次展览会时,由于报名晚而被安排在顶楼最偏僻的角落,光顾者当然少得可怜。于是老板想出一条妙计,在底层撒下许多铜牌,并在铜牌上写着“拾到此牌者,可到1068室换取纪念品”,结果使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这个就是创造意识。我们教师普遍缺乏的就是这种意识。如果一个教师长期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从未想过应该有所创造,那他就难以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也就不会产生创造性教学成果。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就是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创造型学生。 评估一个好教案、一堂优秀课、一个优秀科任教师的最主要标准就是创造。

创新教研形式提高教研效益

创新教研形式提高教研效益 山东省栖霞市唐家泊中学林泮 山东省栖霞市教体局教研室王志进为了进一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各学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栖霞市教研室初中室初中数学学科于2014年3月18日上午在唐家泊中学举行了小组合作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要有三个活动内容:观摩课堂、学校经验介绍,最后由开课教师林泮和数学教研员王志进共同解答了各学校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为了提高教研效益,本次研讨活动做了一定的探索,主要体现如下的四个方面: 1、课堂展示是原生态的,拒绝刻意雕琢 这是本次教研活动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亮点.这就是教师培训中的课例研究.本堂课是原生态、常态课、家常课,不是反复演练、精雕细琢的表演课、做假课、作秀课.据我所知(各位老师也可以侧面求证一下),这一堂课4班(上课的班级)一遍也没有演练过,但是,在3班上过.我上个周星期二来听课的内容是梯形的中位线的内容,这一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本次活动完全是按照教学进度进行. 在这里我们不研究公开课的优与劣、是与非、对与错,一个事物的产生必然有期存在的理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的(“存在即合理”是一个哲学论题,不是勘误的标准.查阅《西方哲学思维观》一书,其中解释该名言的意思是“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由.”事实上,黑格尔的名句并非善恶扬弃的借口,只是阐述了任何事件皆有因果关联,套句俗话就是“事出有因”,即已有的事物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解释)我们不去界定. 我们提供这样的课型给全县的数学教师,希望我们的课堂教学是要真实的,可操作性,绝不是表演在云端跳舞的,而是踏踏实实的在地面上行走.不是为了应付而造假,我们研讨的目的就是为了会诊,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课堂.有的教师说,这样的课堂我也能上出来,但是说易行难,你试一试就会知道的.林老师敢于亮出的不足,供全县的数学老师评判.这确实需要需要实力,更需要追求的高效课堂的勇气,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课堂评价多维立体拒绝无效课堂 为了准确的评价本节课,我们采用了多维的评价方式.我们认为:只有学生学会了课堂

浅析创新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

浅析创新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沈红建 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9年第06期 [摘; 要:21世纪是高科技世纪,是信息世纪。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给学校教研教改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教研工作是学校教学的生命线,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是落实课改的重要保障。网络教研突破了空间限制、时间限制,缩小了校际、地区的差距,拉近了教师和专家的距离,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已成为当今校本教研的新课题。 关键词:网络教研;途径;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生力量,正逐步成为学校工作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极力打造青年教师发展的良好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当前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加强思政教育,坚定青年教师职业理想 利用全校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青年教师广泛参加上级文件精神学习,开展“我的中国梦,我的教育梦”主题教育、主题征文、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以此强化师德教育、践行师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创新学习载体,开辟网上党校,做到理论学习青年教师全员覆盖。激励广大青年教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青年教师潜心育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组织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发挥青年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强化师德考评,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在考核、评优评先、晋升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强化青年教师常规管理与学习,创新教师研训模式 青年教师除参与集体备课、电子备课外,每周还需要完成规定的手写教学详案及听课任务,要求各学科主任、备课组长深入备课组活动,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定期召开青年教师例会,通过相互交流,幫助青年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管理难题。组织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中高考科目模拟考试。通过实战练习,让青年教师进一步体验考场心理变化,了解知识点考核难易程度,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体察学情,降低难度,转变教法。 针对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化培训需求,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师研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互联网+教师培训”,以互联网为

教科研创新实施方案

南邵小学教科研创新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教育科研为教育决策和教学实践服务的方向,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一步开展群体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大力推广科研成果,努力克服科研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及形式注意,真正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规律,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和教科研水平,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 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意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开展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训,培养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让全体教师获得可持续提升。 1、课题研究:开展“教师教育科研常识”的专题讲座、讨论,邀请专家指导和引领,力争做到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教科研常识,创造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学习型校园。 2、教师培训:依据计划,按照以“整体推进、分层发展、协同优化”的基本策略,通过多形式、广渠道、大强度推进教师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和上

级部门培训,通过师徒结对、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增加学校专业化的培训。 三、组织机构 组长:宋锡刚 副组长:李华张振国 成员:李云香王玉红李俊莲崔春红李洪霞宋伟萍郭双珍等 四、具体措施和工作 1、营造科研氛围,强化教育科研作用。 召开动员会。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明确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使全体教师认清形式提高认识,达成共识。通过宣传、参与、督促、检查等措施,强势推进,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实践先进理论,是解决教学教育实际的、现实的问题,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最佳路径,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全体教师相信科研、依靠科研,主动的参与科研。比如:开展科研培训。开展有关教育科研的业务讲座,搞好科研培训,重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培养科研骨干每月两周星期四下午为教师的学习时间,形式多样。再比如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邀请专家、领导来校指导,让教师了解教育最新信息。 2、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建立行政保障制度。 制订学校2010年校本培训计划,将教科研有关工作序列化、常规化,“到什么点就做什么事”,利于教师早明确、早准备,提高科研工作质量。学

教研方式创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撑

教研方式创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更加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离不开有效教研的支撑。但现实中,落后的教研活动方式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影响了教师的成长。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集体备课有效教学的孵化器 教学常规诸要素、诸环节中,备课是基础和前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互动。因此,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按照预期目标进行,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怎样保证教师备课卓有成效?集体备课是一种好形式,把教师的个体行为变为集体行为,集思广益,互相促进,在研讨交流中共同成长,从而实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实施集体备课时,应注意做好一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集体备课前必须做到人人自备。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的交流和研讨,这就需要个人作好充分准备,因为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自己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只有事先作了大量的准备,交流时才能谈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集体备课中要突出一个“议”字,强调集体交流、研讨。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要坚决避免组织者看讲稿一说到底,讨论时泛泛而谈的局面。要多“议”少“评”,“议”时,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可以互相转换角色,质疑问难,形成“说”、“议”、“研”一体化的教研氛围。 再其次,在集体交流后,组织者要及时进行整理,整理的方案(最好是提纲)一定要留有空白,切莫形成统一的教案。因为,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出现“千人一面”、“如出一辙”不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 最后,必须重视问题反思。目前集体备课最大的缺点就是缺少反思,确切地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集体备课是对下一步要教学的课进行讨论,不涉及刚刚完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 式的创新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开展将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但从学校教研工作的现状看,教研活动形式的传统、单一和僵化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研活动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以下择要介绍四种。一、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学术沙龙是一种由同一学术团体的成员参加的,可以自由

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我们把学术沙龙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此种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策略最优化的讨论。如以“语文教学中如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可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理科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在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中,我们还可尝试借鉴“头脑风暴”和“中立主席”等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最早是由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借助此法开展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可由组织者以一种明

创新教研模式 促进学生发展

创新教研模式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改变传统的单向授课方式,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贯彻落实高效课堂改革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校全体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和创新,推出了“四自”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既成长知识与能力,也成长情感与创造力。目前,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四自”高效课堂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学定教,学与教相得益彰,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我校高效课堂“四自”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自我准备―铺垫导入、自主学习―导学探究、自主检测―巩固内化、自我提升―总结评价”为主要环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大模块的时间大致分配为:5分钟+20分钟+10分钟+5分钟。本模式总的设计理念为: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的意识、情感、方法、态度的培养,课堂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关注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 习交流为主,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四自”模式的内涵旨在以学生为中心,高度

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并存的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 高效课堂“四自”教学模式基本环节及设计理念阐释如下: 一、自我准备―铺垫导入 自我准备环节包括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两个方面。教师教的准备是指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本学科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钻研文本,设计最合适的导学问题、学路建议或学法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作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导学效果。学生学的准备是指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要求充分复习和预习,情绪饱满,准备好学具、知识、学习方法等。学生要在复习旧知和以往掌握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能力奠定基础。自我准备环节要求教师通过检测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并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学生要通过温故知新做好思考和探究的准备,调动学习积极性并快速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此环节是对师生课前准备情况的检测,旨在贯彻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