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治安秩序

治安秩序

1.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及其人民警察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治安秩序实施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行政执法活动;其本质上是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依法实施的对社会治安的组织管理活动。特点:执法授权的特定性,管理行为的强制性,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2.治安管理的任务:协助有关部门发现、控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侦破管辖的刑事案件;调查处理治安案件,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组织治安巡逻、守望、堵截、盘查,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指导、监督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和其他有关单位行业的安全反防范工作;配合有关警种和部门处理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协助民政卫生等部门管理与治安关系密切的社会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社会服务职能。

3.治安秩序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原则、预防为主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原则、严格管理与文明管理相结合原则。

4.治安防范教育是指公安机关为实现社会治安的有序状态,为争取社会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公众的配合、支持和帮助,对社会各单位、组织和公众进行的以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反防范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性社会传播、教育活动。内容: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技能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情感教育、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规范教育。方法:报告、座谈讨论、运用宣传媒介教育、案例教育。

5治安状况调查概念:一般是指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和治安民警为了掌握社会治安情况、获取专门信息,进行专门考察、调查所采取的措施。作用:为治安秩序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依据;使其决策正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治安民警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能对其工作进行全面的检验与客观评判,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容: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对不同时期社会重大变动的反应;治安秩序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领域;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与灾害事故的规律和特点;社会公众的安全感及公众心态;一定区域范围的治安环境。要求: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主动及时防治时过境迁;全面系统防止以偏概全;准确规范防止粗疏凌乱。方法: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全面、重点、典型、抽样调查。实施步骤:明确任务、分析情况、提出方案、收集资料、归类整理。

6 巡逻勤务概念: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和安全秩序,在一定区域和线路上采取以公开巡查、动静结合的控制模式,而依法履行其法定职责、行使警察权力的一种警务活动。分类:按交通工具分为步巡、车巡、舟巡、骑巡和空巡;按路线分为定线巡逻和乱线巡逻、顺线巡逻和逆线巡逻。作用: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社会控制;预防制止违法犯罪,增强公众安全感;及时为公众提供救助服务,密切警民关系。任务:防范、发现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重点目标要害部位秩序和安全;维护好交通秩序,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社会服务,为公众排忧解难。组织实施:划定巡逻区域;确定巡逻路线;制定巡逻勤务制度。治安案件的先期处置: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仍在现场的,并必须设法控制,不得让其逃离;注意收集证据,防止违法犯罪嫌疑人毁证或串供;维持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疏导交通;协助民警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同时将所有知情人目击者等进行登记,并请其留下协助调查;移交治安部门处理。注意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熟悉情况确保安全。

7 盘查勤务概念:是指民警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为发现或确认有无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和检查的一种警察勤务活动。对象:已预谋违法犯罪,正在赶赴作案现场;在实施违法犯罪的过程中;已经完成违法犯罪行为,正在逃离桌案现场或携带账务的途中;通缉的违法犯罪嫌疑人;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任务:发现违法犯罪人员,查缉在逃人员,以预防和制止侦破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截获赃款账务,减少国家和公民的损失;救护被害者,救助有危难的人员;约束醉酒者和精神病患者;调解治安纠纷;其他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事项。对被查人员的处理:没有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应立

即放行,说明重要性并表示感谢;查明有轻微违法行为,有的进行批评教育后放行,必要的当场给与治安管理处罚或者交送所在地派出所处理;查明有犯罪嫌疑或有犯罪事实的人员,应立即带回或移交办案单位,依法办理刑事拘留或逮捕手续;对醉酒精神病患者立即依法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送交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处理;对受害者,应迅速采取解救措施。

8 公共场所:是指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往来、停留,进行文娱、体育、交易等社会活动的场所。公共复杂场所:是指那些人员集中、成分复杂、流动频繁,容易发生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故,可能影响治安秩序和社会安全,由国家或地方行政法规规定,由公安机实施特别管理的场所。公共场所管理的概念:是指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一照有关治安管理法规,对公共场所进行的审批、组织、监督、检查、指导、查处活动的总称。范围:交通场所,游览场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娱乐场所,商贸服务场所。治安特点:分布面广、人员聚集、情况复杂;人财物聚集,流动性大;信息传播快,影响大;容易发生各种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场所变化快,治安管理难。管理对策:加强治安巡逻,合理布控力量;准确把握时机,实施集中整治;抓住治安重点,促进以点带面;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制定安全规章,健全监督制度;严格依法管理,加强场所检验。

9 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概念:以盈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治安特点:扒窃为题多发,寻衅滋事与狂热闹事时有发生,卖淫嫖娼激情色活动屡禁不止,赌博活动猖獗,易发治安灾害事故。管理措施:严格对娱乐场所设立、经营活动条件的检查;依法对娱乐场所实施日常检查(要求:公开检查必须经领导批准;检察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检查人员应携带钢笔、油印安全检查记录等用品;妥善处理问题并及时汇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对违法嫌疑人和物品的盘查必须两名检查员在场,对女性检查必须由女警进行);将强组织领导,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及治安培训;收集娱乐场所的治安信息;控制人员容量,核定票额定价,合理安排场次;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进入,加强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及时制止影响秩序的行为,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0 商贸服务场所治安管理范围:大型商场、集贸市场、餐饮服务场所、饮食服务场所、洗浴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商贸场所特点:非法无照经营,隐存治安问题;部分经营场所存在严重火险隐患;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时有发生;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常引发治安问题;扒窃问题突出;买赃买赃时有发生;已发生挤压伤亡等治安灾害事故。

11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治安特点:涉黄现象严重;消防隐患突出;未成年人上网问题突出。管理措施:在党政府领导下,切实履行责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审核监督;各级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严格安全审核工作;协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专项清理整顿工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安全审核的组要内容:经营人员应具有合法的身份证明;营业场地符合消防安全的有关规定;营业场地面积、终端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无“撤销批准文件”的记录;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有相应的防病毒、放有害信息传播等安全技术措施;有经检验合格的网吧安全管理软件;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12 特种行业:是指工商业中其经营的业务容易被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规章由公安机关对其实施特殊治安管理的行业。范围:旅馆业,印章业,印刷业,旧货业,机动车修理业。管理任务:预防、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预防和查处治安灾害事故;保证合法经营活动;收集治安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严格审批与备案制度;强化特种行业自律;督促行业内部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公安机关的安全检查;推进行业管理信息化;教育培训行业从业人员;建立考核评比制度;打击行业内的违法犯罪活动。

13 旅馆业治安管理常见治安问题:违反开业审批制度,擅自开设、改建旅馆;违反旅馆安全管理规定,冒险营业;不严格执行旅馆按管理制度,治安漏洞增多;不重视治安保卫组

织建设,旅馆的安全包围机制被消弱;忽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旅馆经营者和职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措施:出特种行业基本措施外还有;开业审批;建章立制;制作应急预案。发生刑事案件后的处置:及时有效的保护犯罪现场;在控制事态的前提下查找知情人;及时准确详尽的报告公安机关。发生火灾等治安灾害事故的处置:及时准确的报告灾情;预测灾情,安全迅速地撤离人财物;抓好善后工作,协助查找原因。

14 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大型活动:由政府组织或社会团体、单位举办的规模较大的,参加人数较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有益的社会活动。分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大型商贸活动,大型会议及大型庆典集会、招聘会等。治安特点:大型活动参与人数众多,人员密集,已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大型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易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重要目标;涉及地域广,历时时间长,组织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广呈逐年递增之势,安全保卫工作难度加大。公安机关的职责:审查许可,安全保卫。安全保卫原则:谁举办谁负责原则;分类管理,提高效率原则;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内紧外松,提高安全保卫科技含量原则;情报主导警务的原则;借鉴外国经验,与国际接轨原则。

15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范围:在公园、风景游览区、游乐园、广场、体育场、展览馆、俱乐部、公共道路、居民生活区等公共场所举办的下列活动;在影剧场举办其营业范围之外的活动;租赁、借用、利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设施,举办面向社会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不与许可:违反宪法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侵害少数民族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宣扬迷信邪说、色情、淫秽或者渲染暴力,有害群众身心健康的;违背社会公德或者侮辱诽谤他人的;申请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举办的活动按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而未获批准的;场地管理者不同意使用其场地的;在县级国家机关周边地区,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使领馆、军事设施及其他要害部位周边地区举办的;举办活动场地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以及举办的活动可能严重妨碍治安交通秩序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责令停止活动的:发生公安机关捕鱼许可的九种情形之一的;检查时发现安全隐患,拒不整改的;人员严重超核准人数的;现场秩序混乱有安全威胁的;扰乱交通秩序的;违反规定,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发生其他可能导致治安事故积极情况的。

16 集会、游行、示威特征:依法性,和平性,特定性,群体性,目的性,演化性。公安机关的职权:审查许可权;变更权;临时警戒线的设定权;制止取缔权;强制带离现场权;拘留权;交通规则的变通执行权。管理的基本方法:收集信息情报;严格依法审批;精心制定预案;及时劝阻疏导;维护好现场秩序;确保重点要害的安全。

17 赌博概念: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以金钱财物为赌注,通过共同认可的方式比输赢,达到转移财物所有权的非法行为。特点:普及化,公开化,专业化和有组织化。危害性:腐蚀人们思想破坏社会风气;诱发其他违法刑事犯罪,破坏社会治安秩序;损害身心,酿成悲剧。构成赌博的基本条件:行为人必须有赌输赢的愿望;必须有争财务得失的欲望。构成犯罪的赌博行为包括:聚众赌博,即组织召集引诱多人赌博,本人从中抽取利益的行为;开设赌场;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赌博行为:以盈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查禁措施:开展法制宣传《推动赌博活动的查禁工作;加强赌博活动多发场所的管理,强化社会控制;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娱活动,抵制赌博之风;坚决取缔赌博团伙和赌场;依法打击处理赌博活动的参与者,适时进行专项整治。

18 涉及淫秽物品行为的查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不是;包含色情的有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是淫秽物品。查禁的主要法律法规:刑法的有规定;最高院的有关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印刷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互联网网上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查禁措施:海关切实把好第一关;旅游、外贸服务部

门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查禁工作;工商文化部门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报刊发行、印刷、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审查管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清查收缴淫秽物品;依法处理涉及淫秽物品的违法犯罪人员。

19 卖淫嫖娼活动的查禁卖淫:以营利为目的,自愿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其本质是提供有偿性服务。嫖娼:以给付金钱、财物或其他物质利益为手段,与卖淫者发生性关系的行为。特点:逐年增多,日益蔓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活动场所多样人员成分复杂,有低龄化和等级化发展趋势,并逐步向职业化有组织化演变,甚至形成隐性产业。查禁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公共场所服务行业的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强化治安情报信息收集,发挥专业队伍的攻坚作用,做好查处工作;对卖淫嫖娼人员依法处理和收容教育,做好挽救工作;针对地区和行业、场所的卖淫嫖娼问题,做好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查处卖淫、嫖娼活动,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

20 毒品:使之进入人的机体后,能够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抑制或致幻作用,并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物质;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特征:违法性,成瘾性,危害性。强制戒毒:是指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对其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其戒除毒瘾。查禁毒品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措施:加强禁毒的统一领导,实行综合治理;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禁毒教育工作;查处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做好强制戒毒工作。加强缉毒工作提高侦破毒品案件的能力;开展国际禁毒合作。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治安秩序管理概述

第一章治安秩序管理概述 一、治安秩序的含义 (一)治安的含义(选择题) 1、古代治安的含义。在我国古代,“治”,对乱而言,“安”,与危相对,指安定、安全。最早把“治”和“安”连起来作为一个词使用并加以系统阐述的,实战过时期的韩非子。他在《显学》中论述道:“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民不知悦也。”自韩非子以后,“治安”一词作为政治术语一直沿用到清末年引进现代西方警察制度,其基本含义是指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2、现代“治安”的含义。即社会治安,一般是指由具有社会安定和公共安全内容的国家法律法规所规范,并由国家强制力及与之相应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所维护和建立的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是指社会治安秩序;②是指社会治安问题,集中表现为影响社会稳定秩序的消极因素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或者②社会治安状况)③是指社会治安工作,即防控社会治安问题、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活动。 二、治安秩序管理的概念(判断题) 是指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及其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治安秩序实施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行政执法活动;其本质上是国家警察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依法实施的对社会治安的组织管理活动。(将“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及其人民警察”改为“警察机关治安部门”是错误的) (三)治安秩序管理主要是以公开的方式进行(判断/选择) 三、治安秩序管理的范围(选择/判断) (一)集会、游行、示威管理(二)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三)公共场所管理(四)特种行业管理(五)特殊区域治安秩序管理(六)严重妨害治安秩序行为的查禁(七)与治安秩序关系密切的其他社会管理。 第二章治安秩序管理的基本措施 (大题)(针对中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提纲用自己的语言。) 多种部门进行开展,既可以是公安机关开展防范教育,也可以是其他政府部门、群众或民间组织开展,有的则通过相关媒体进行防范教育。我们这里说的治安防范教育,是从公安工作的角度而言的。 治安防范教育时进行治安秩序管理和搞好安全防范的根本性措施,它具有知识上的普及性、内容上的说理性、教育上的经常性等特点。治安防范教育对于公安机关和社会公众来说,是双赢的,即可以促进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对提高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激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性,增强群众维护治安秩序的责任感,促进安全防范措施的具体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种答题方式①含义: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为实现社会治安的有序状态,在治安秩序管理的过程中,依靠有关部门和单位,运用多种形式,对社会成员进行以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传播、普及、教育活动。 ②作用:提高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激发群众维护治安秩序的积极性,增强群众维护治安秩序的责任感;促进安全防范措施的具体落实。 ③内容:基本内容—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规范教育。重点内容—在公共场所和特种行业,将“四防”教育作为治安防范的重点;在教育对象上,将要害岗位的工作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解除教养和少年管教等人员作为治安防范教育的重点。在时间上,根据违法犯罪活动规律,将易发案的时间作为治安防范教育的重点。) 二、治安防范教育的要求(判断/选择)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治安管理涉及广泛、影响深远,治安教育很难面面俱到,也不应当平均着力,而应当因地制宜、因利导势、因人而异地突出重点、兼顾其他。(“四防”:防(大题) 是指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及其人民警察为了了解、掌握治安情况,及时发现、预防和消除违法犯罪活动以及不安全隐患,依法对相关的场所、人员、物品、证件等进行的观察、监督、审查、核实的执法活动。 (二)治安检查的内容:①影响安全的人员②各类破坏安全或治安秩序的物品③影响治安秩

治安秩序

1.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及其人民警察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治安秩序实施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行政执法活动;其本质上是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依法实施的对社会治安的组织管理活动。特点:执法授权的特定性,管理行为的强制性,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2.治安管理的任务:协助有关部门发现、控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侦破管辖的刑事案件;调查处理治安案件,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组织治安巡逻、守望、堵截、盘查,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指导、监督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和其他有关单位行业的安全反防范工作;配合有关警种和部门处理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协助民政卫生等部门管理与治安关系密切的社会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社会服务职能。 3.治安秩序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原则、预防为主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原则、严格管理与文明管理相结合原则。 4.治安防范教育是指公安机关为实现社会治安的有序状态,为争取社会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公众的配合、支持和帮助,对社会各单位、组织和公众进行的以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反防范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性社会传播、教育活动。内容: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技能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情感教育、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规范教育。方法:报告、座谈讨论、运用宣传媒介教育、案例教育。 5治安状况调查概念:一般是指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和治安民警为了掌握社会治安情况、获取专门信息,进行专门考察、调查所采取的措施。作用:为治安秩序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依据;使其决策正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治安民警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能对其工作进行全面的检验与客观评判,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容: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对不同时期社会重大变动的反应;治安秩序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领域;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与灾害事故的规律和特点;社会公众的安全感及公众心态;一定区域范围的治安环境。要求: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主动及时防治时过境迁;全面系统防止以偏概全;准确规范防止粗疏凌乱。方法: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全面、重点、典型、抽样调查。实施步骤:明确任务、分析情况、提出方案、收集资料、归类整理。 6 巡逻勤务概念: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和安全秩序,在一定区域和线路上采取以公开巡查、动静结合的控制模式,而依法履行其法定职责、行使警察权力的一种警务活动。分类:按交通工具分为步巡、车巡、舟巡、骑巡和空巡;按路线分为定线巡逻和乱线巡逻、顺线巡逻和逆线巡逻。作用: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社会控制;预防制止违法犯罪,增强公众安全感;及时为公众提供救助服务,密切警民关系。任务:防范、发现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重点目标要害部位秩序和安全;维护好交通秩序,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社会服务,为公众排忧解难。组织实施:划定巡逻区域;确定巡逻路线;制定巡逻勤务制度。治安案件的先期处置: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仍在现场的,并必须设法控制,不得让其逃离;注意收集证据,防止违法犯罪嫌疑人毁证或串供;维持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疏导交通;协助民警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同时将所有知情人目击者等进行登记,并请其留下协助调查;移交治安部门处理。注意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熟悉情况确保安全。 7 盘查勤务概念:是指民警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为发现或确认有无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和检查的一种警察勤务活动。对象:已预谋违法犯罪,正在赶赴作案现场;在实施违法犯罪的过程中;已经完成违法犯罪行为,正在逃离桌案现场或携带账务的途中;通缉的违法犯罪嫌疑人;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任务:发现违法犯罪人员,查缉在逃人员,以预防和制止侦破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截获赃款账务,减少国家和公民的损失;救护被害者,救助有危难的人员;约束醉酒者和精神病患者;调解治安纠纷;其他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事项。对被查人员的处理:没有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应立

治安秩序重点

1.治安秩序:广义是指社会存在形式及影响社会环境治乱安危的诸因素均符合统治阶级和社会公民意志和利益的有条理的客观状况;狭义是指国家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安宁公共安全,在特定场所达到的有条不紊的客观状况。 2.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维护治安秩序为目的,针对特定对象而实施的行政执法活动。 3.治安行政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据刑法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制度。 4.治安专项整治:是指公安机关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对集中警力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一定时间段对某些地区、场所、行业中出现的相对突出的治安问题依法进行的专门治理、查禁、取缔和打击活动。 5.巡逻:是指警察有组织的在城市繁华街道、公共场所和居民社区等区域,采取游动巡查警戒的形式,预防、发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公众提供服务、对社会进行动态控制、维护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一种勤务方式。 6.盘查:是指民警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为发现和确认有无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对有为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和检查的一种警察勤务活动。 7.人身检查:是指民警怀疑盘查对象身上携带有凶器、危险物品、违禁物品、赃款赃物等与违法犯罪有关的物品和证据而对其人身进行搜索检查的活动。 8.守望:是指民警为了控制某些特点区域或者案件多发地段的多发状况,通过设置岗亭、进行观察、瞭望、处理治安问题的一种警察勤务方式。 公开守望:是指治安勤务人员在公开的位置或者岗亭中观察治安情况、处理治安问题、服务群众的一种警察勤务方式。 秘密守望:即平常所说的“蹲坑守望”,是为了件事重点对象的活动,发现和掌握案件线索、查获证据,捕获现行违法犯罪分子,在其经常出现的地方和场所设置临时性的隐蔽岗哨进行观察和控制的一种勤务方式。 9.特种行业:是指在工商服务业中,其经营的业务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依据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公安机关实施特殊治安管理的行业。 10.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 11.大型群众性活动:是指相关单位或政府组织,在特定时间内面向社会,在特定公共场所举办的由不特定多数人参加的公共活动。 12.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许可:是指政府对纳入《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管理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实施安全许可制度,即承办者向公安机关提出安全许可申请,公安机关进行审查,根据审查情况做出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没有经过公安机关许可不得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 13.突发性重大安全事件:是指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过程中发生的恐怖袭击、爆炸、投毒、治安灾害事故以及扬言实施破坏活动的事件。 14.赌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用财产做赌注,两人以上共同认可的方式比输赢,达到财物所有权转移的行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预计参加人数在1000人以上5000人之间的,由活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5000人以上的,由活动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 15.娱乐场所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治安部门备案;机关受案后,应在5日之内将备案资料通报娱乐场所所在地派出所 16.继续盘问时限12小时,12小时内难以证实或者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的,可延长至24小时,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且在24小时以内仍不能证实或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

治安管理法与社会秩序维护

治安管理法与社会秩序维护 近年来,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治安管理法与社会秩序维护的重要性 也越发关注。治安管理法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刑法、治安管理法等。社会秩序维护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维护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首先,治安管理法的制定和执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治安管理法作为 社会秩序的守门人,通过法律手段约束并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治安管理法能够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对于那些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它涵盖了刑法、治安管理法等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施积极的法律政策和措施来维持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 其次,治安管理法的执行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治安问题的发生往往需要 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有效的解决。警察、社区组织和市民等各个层面的社会成员都应当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秩序。警察是社会治安维护的主力军,他们负有巡逻巡航、发现问题和处理紧急状况的职责。而社区组织和市民则应扮演着社会安全的守望者,通过举报违法行为、参与社区巡逻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社会秩序的维护中。 另外,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是经过长期努力和合作达成的。在社会治安问题层出 不穷的今天,我们需要深刻反思治安管理法以及社会秩序维护的现状,加强合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运作机制。例如,应当加强社区巡逻的力度,通过设立巡逻岗位、培训社区巡逻员等方式,提高社区治安问题的发现和应对能力。同时,还需要依法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治安管理法的震慑力。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治安管理和社会秩序维护的长足进步。 在治安管理法与社会秩序维护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使法律和秩序的维护与 个人权利的保护相统一。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仅是制定一系列法律条文,更是要确

治安法与社会秩序

治安法与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一个国家的基本职责,而治安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对 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治安法的实施,有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本文将分析治安法对社会秩序的意义、作用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治安法的实施对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维护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矛盾和犯罪问题也随之增加。治安法的实施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通过规定行为准则,明确权利义务,治安法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平的规则框架,使人民能够依法行动、运营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同时也为国家提供了行为规范,引导社会的发展。 其次,治安法的实施对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预防和惩治犯罪的作用。犯罪行为 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而治安法通过设立合理的刑罚制度和预防机制,对潜在的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遏制。例如,治安法对盗窃、抢劫等财产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这样的规定不仅可以对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更重要的是给犯罪分子敲响了警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潜在的犯罪。 然而,治安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治安法的实施需要广泛 的宣传和教育。由于治安法的内容复杂,很多人对其了解程度有限,导致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很多人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够清楚。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治安法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遵守和运用法律。 另一方面,治安法的执行也需要更加规范和公正。有时候,法律的执行可能受 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些法律条款的解释存在模糊性和多样性,导致执行结果不一致。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和一致性,避免造成社会的不公和不稳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维护社会秩序

治安管理处罚法维护社会秩序治安是社会稳定和安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治安管理则是确保社会 秩序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各国法律体系 中都包含了相关的处罚法。本文旨在探讨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维护社会 秩序中的重要性,并对其执行进行分析与反思。 1.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述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种管理和惩罚违反治安秩序的行为的法律制度。它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治安管理处罚法覆盖了很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侵犯个 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等行为。它为执法机关提供了执行的依据,并通过 相应的处罚来抑制违法行为。 2.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重要性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通过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起到了威慑作用。处罚的存在使潜在 违规者意识到其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减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其次,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执行有助于加强执法机关的威信。只有 在执法机关有效执行法律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对法律产生信心,并遵 守法律规定。最后,治安管理处罚法还能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它 对所有违法行为都依据法律进行处罚,无论其社会地位和背景如何。 这种公正执行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司法制度的信任感。 3.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执行分析

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必须提出一些问题和反思。 首先,是否存在对违法行为的合理分类和相应的处罚标准?有时候违 法行为的性质复杂多样,需要有更细致的分类和对应的处罚,以确保 公平公正。其次,执法机关是否具备足够的执行力和资源?只有充分 的力量和资源,才能有效地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对于治安管 理处罚法的执行结果是否进行了适当的评估和调整?只有通过评估和 调整,才能不断提高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效果。 4.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效执行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首先,加强立法并明确相关法律的适 用范围和处罚标准。这将有助于执法机关更好地行使职权,提高治安 管理处罚法的执行效果。其次,增加执法机关的力量和资源投入,以 提高处罚的执行率和效果。第三,加强对治安管理处罚法执行结果的 监督和评估,为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 5. 结语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它起到了威慑作用,加强了执法机关的威信,促 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然而,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待解 决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我们需要不断地 进行思考、反思和改进,以维护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

治安与公共秩序维护

治安与公共秩序维护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治安问题日益引人关注。治安问题指 的是个体和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各种威胁和侵害,包括盗窃、抢劫、诈骗和暴力犯罪等。而公共秩序维护则是指社会各界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的行为。 治安与公共秩序是人们正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们紧密关联却各有侧重。治安是公共秩序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治安环境,就很难有良好的公共秩序。因此,维护治安是公共秩序维护的前提条件。 维护治安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它们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当社 会治安得不到有效维护时,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其次,良好的治安和公共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个安全和有序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第三,保持良好的治安和公共秩序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人们在一个安心生活的环境中才能享受生活、追求幸福。 那么,如何维护治安和公共秩序呢?首先,从法律层面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法律,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大法律惩罚力度,是维护治安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加强对法律教育的普及,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尊重。其次,要强化公共安全意识,加强社会防控体系建设。社会安全不仅仅是警察的事情,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参与其中。人们需增强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各类安全风险的发生。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加强社会巡逻和治安巡防,提高社会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此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治安和公共秩序维护的合力。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市民共同承担治安维护的责任,建立健全的治安联动机制,密切监测社会安全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然而,治安与公共秩序的维护不仅仅是制度和力量的问题,更需要引导和教育。尤其是在年轻一代身上,注重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质,让他们明白维护治

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管理论文(2)

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管理论文(2) 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论文篇二 《加强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管理创新的思路探析》 摘要加强公共复杂场所的治安管理创新势在必行。这种所中存在着易发生刑事犯罪、轻微违法犯罪和秩序混乱造成伤亡的问题。其原因为社会规范对人行为约束作用弱化;人、财、物密集流动给违法犯罪行为逃避打击提供条件;有些群众活动组织人和领导者存在官僚主义作风。这种场所治安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不足,执法中出现“抓大放小”情况,警务组织运作管理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警务的影响。“零容忍”警务理念的运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公共场所公安机关治安管理违法犯罪 一、公共复杂场所存在的治安问题及原因分析 公共复杂场所是指公共场所中人、财、物密集流动,容易发生各类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这种场所主要包括交通中转场所、游览场所、商品交易市场。这些场所的治安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这些场所容易发生抢夺、抢劫、诈骗、拐卖妇女儿童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其二,这些场所是倒卖票据、强行拉客、强买强卖、非法营运、兑换假币等轻微违法犯罪的高发区;其三,在这些场所容易发生公共秩序混乱造成的伤亡。这些问题是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管理要解决的问题。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思路,首先就要分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治安问题是社会问题,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大背景进行。从社会的深层原因看,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有其自身特点。正如宫志刚教授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整合与犯罪控制》一文中指出,社会转型期,我国传统社会结构无论是在水平方向上还是在垂直方向上,都发生了迅速的分化,社会分化的加速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产生强烈的冲击,尤其是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和扩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

最新治安秩序管理教案—— 1.1

第一节治安秩序管理概念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正确理解治安秩序和治安秩序管理的内涵,掌握治安秩序管理的特点。知识点:公共秩序与治安秩序的区别与联系;治安秩序和治安秩序管理的内涵。 教学重点:治安秩序和治安秩序管理的内涵。 教学难点:治安秩序和治安秩序管理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图片、多媒体、讲授多种方法。请同学按“人类活动的内容”来思考“人类活动场所的类别”,以此为突破口,介绍秩序、公共秩序和治安秩序的区别与联系,导出治安秩序和治安秩序管理的内涵。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秩序 “秩序”是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有条理不混乱之意。其延伸意是泛指一种有条理、不混乱的社会状况。 二、公共秩序 (一)概念 人是社会人,公共秩序是指人们在共同的活动(生活、工作、社交)中,必须共同遵循的规则或规范。“公共秩序”中的“公共”一词,表明这种秩序涉及大家利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其他切身利益),大家都要共同遵守,而且大家均从中受益。我们讲民主自由,不是放纵自由,而是有条件的自由,否则在无限自由的同时,就会损害他人的利益。 (二)分类 1.按秩序涉及的领域划分(或按内容分) (1)生活秩序:泛指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应遵循的规则。一片生活小区、一幢楼都有其共同生活规则(如业主守则),居住在此的人们都应遵循。例子:曾有一居民状告小区内居委会管辖的活动室麻将声音,影响其学习和休息。 (2)工作秩序: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和规定。如:应准时上、下班;做好交接班;遵守课堂秩序,等等。 (3)公共场所秩序,指一切公共场所(如影剧院、集贸市场、公园……)内,人们应当遵守的秩序。如:不得在公共场所乱扔瓜果皮壳;不得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不得在影院内大声喧哗。2.按维护秩序的要素划分 (1)一般公共秩序。这种秩序是为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所维护的,不涉及到法律法规。如:能否在公共场所接吻?能否穿拖鞋进入公共场所?能否不想上班就不去?在我们这个国度,绝大多数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如果有人这样做了,就会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公众舆论的谴责,“众口铄金”本身就表明了舆论的威力是多么大。 (2)特殊公共秩序(治安秩序)。特殊公共秩序是一种由国家法律法规确定并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的公共秩序。如:在公共场所禁止进行各种社会丑恶活动(卖淫漂娼、赌博、吸毒、封建迷信活动等);严禁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这是有法可依,违者依法必究的。 将公共秩序分成一般公共秩序和特殊公共秩序,有利于唤醒众人对维护公共秩序责任划分的重新认识。维护公共秩序需要全社会的综合治理,公安机关重点是维护特殊公共秩序,不能大包大揽所有的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还需要各单位、群众基层组织(居委会、村委会)大力参与,各级领导应重视群众性组织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并加以有益的引导和扶持。

治安秩序规律

第七讲治安秩序规律 一、治安秩序规律概述 (一)治安秩序规律的含义治安秩序规律是各种社会因素与治安秩序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治安秩序规律的基本特征 1 、治安秩序规律的客观性。 2 、治安秩序规律的必然性。 3 、治安秩序规律的重复有效性。(三)研究治安秩序规律的意义 1 、正确分析、判断治安形势。 2 、为科学的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3 、把握治安管理的主动权。新型现代性的社会: 指那种以人为本、人和自然双赢,人和社会双赢,两者关系协调和谐,并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现代性。 二、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因素(二)经济因素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二)政治因素 不利因素: (三)法制因素 有利因素: 1 、法制不断健全,不断完善; 2 、各级党政领导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识和把握愈来愈提高、成熟; 3 、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不利因素: 1 、法制基础差,法制传统薄弱。如人治观念等。 2 、虽然法律较多,但执法环境不良;

4 、惩治违法犯罪的力度不够。(五)思想文化因素(意识因素) 2、文化宣传对治安秩序的影响文化有着较强的民族性和民族特征。文化传统就是经过世代相传积淀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传统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因素对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阻碍作用,同样也对社会治安秩序有不利影响。 此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也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治安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文化主要通过演讲、报刊、图书、广播、电影、电视、录像、录音等手段进行传播,从而影响着人的意识,反映在人们行为、交往的方式和风格上。当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黄色文化和颓废文化,严重腐蚀人们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诱发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秩序。 3、宗教对治安秩序的影响宗教对社会治安秩序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前者表现为宗教当中的合理因素,如劝善等,潜移默化地制约人的不良意识和行为。 宗教的消极影响,当前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一些人利用宗教问题制造民族矛盾,挑动事端;一些人搞地下非法宗教活动;一些地方创立邪教,蛊惑人心,散布谣言,甚至从事犯罪活动。 四、道德对治安秩序的影响道德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评价人们的行为,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进步的、先进的道德对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秩序有积极作用,而落后的、腐朽的道德则对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秩序有消极破坏作用。 5 、民俗对治安秩序的影响民俗即民间风俗或民间习俗,有时也称风俗习惯。它是产生在民间并在民间传承、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作用在于,它已成 为一种模式、一种心理定势内化在人们心里,并把它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去评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为,从而对人们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迫会整合、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目的。如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许多传统的“乡规民约”和民俗节日活动。

治安秩序管理标准

治安秩序管理标准 一、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疗养院内治安秩序管理的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疗养院内治安秩序管理。 二、职责 1.治安管理委员会职责 公司成立由院长为主任,行政副院长为副主任,职能科室科长为委员,班组长为安全员的治安管理委员会。其职责为: (1)治安委员会按照《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精神以及内部治安管理有关规定负责全院的治安、消防工作。 (2)负责制定修改院与各科室、相关单位的治安消防责任书。 (3)及时把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传达到各科室与相关单位,每年负责上报全院治安工作情况统计表。 (4)督促各科室签订科与班组、班组与个人安全责任书。 (5)负责进行法纪、法规教育,组织观看法制录像。 (6)负责对院内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与安全工作的部署,加大检查力度,督促改正工作的落实。 2.安保科职责 (1)按照危机与风险控制责任管理标准的相关职责,负责维护院内的安全稳定及重大活动治安保卫。 (2)负责对本院的重点部位建立预案措施,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

(3)负责门卫、巡逻管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审查登记。 (4)协助地方相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处理有关案件。 (5)负责全院治安保卫和生产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6)负责防火(包括防爆、防煤气中毒)、防盗、防食物中毒和其他治安工作及治安事故发生的调查处理。 (7)按危机与风险控制责任管理标准的规定负责起草、修改院与各科室各项安全责任书,制定治安防范措施。 (8)负责消防器材设置,培训义务消防员。 (9)按时完成院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3.护院队员职责 (1)自觉接受行政值班及上级主管的监督检查。 (2)按时上岗,着装整齐,文明值班,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宜,不空班、漏班,详细填写值班记录。 (3)负责全院及重点部位的巡逻和守卫任务,值班时严禁睡觉。 (4)夜间协助门卫人员检查进出院内车辆及所载物品。 (5)夜间遇有重要事情或检查工作及时询问并向院总值班报告。 (6)巡逻时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范工作。 (7)按时完成院、科等上级交办的临时安全管理任务。 4.门卫职责 (1)在院、科指导下做好门卫安全工作。 (2)执行规范化管理负责大门秩序,尽职尽责,处理大门责任区内出

治安秩序管理(警校考试必备)

治安秩序管理(警校考试必备)

一、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公共治安秩序的概念、范围、任务: 概念:治安秩序广义的指社会存在形式及影响社会环境治乱安危的诸因素均符合统治阶级和社会公民意志和利益的有条理的客观状况;狭义的指由国家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安宁和公共安全,在特定场所达到的有条不紊的客观状况。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维护治安秩序为目的,针对特定对象而实施的行政执法活动。 范围:重点行业治安管理;重点场所治安管理;重点地区治安秩序管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集会、游行、示威管理;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查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与治安秩序关系密切的其他治安秩序管理。 任务: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一)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概念 公共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国家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依法从事的以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行为。 (二)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特点 1.管理权限的法定性。 2.管理行为的强制性。 3.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二、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范围 (一)公共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 (二)集会游行示威管理 (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管理 (四)社会丑恶现象治理 三、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意义 (一)管理好公共治安秩序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二)管理好公共治安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正常生活的需要 (三)管理好公共治安秩序是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声誉的需要

(四)管理好公共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第二节 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管理 一、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 (一)公共交通场所的概念及范围 概念:公共交通场所,是指对社会开放的,用于承载不特定的人或物从此地移往彼地的交通工具,以及候乘这些交通工具的固定场所的总称。 范围:主要包括火车和火车站,公共电汽车和公共电汽车站,地铁列车和地铁车站,出租汽车和出租汽车站,民航飞机和民航机场,轮船和客运码头,渡船和渡口等。 (二)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特点 1.公共交通场所往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恐怖主义分子进行破坏活动的重要目标。 2.公共交通场所还是违法犯罪分子容易混迹其间,进行各种违法犯罪后逃逸和转移赃物的场所。 3.公共交通场所容易发生火灾、爆炸、挤压伤亡、撞车、翻沉船、坠机等治安灾害事故。 (三)公共交通场所治安秩序管理的基本方法 1.加强交通场所的治安宣传教育。 2.制定安全防范规章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3.加强巡视,严密场所控制。 4.对突出治安问题要及时整治,加大整治力度。 二、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 (一)公共娱乐场所的概念及范围 概念: 公共娱乐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消费者自娱自乐的营业性歌舞、游艺等场所。范围: 1.演出、放映场所,如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 2.歌舞娱乐场所,如舞厅、卡拉OK厅等,以及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

治安秩序管理(警校考试必备)

治安秩序管理(警校考试必备) LT

茶座和餐饮场所; 3.室内游艺、游乐场所,如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 4.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如保龄球馆、旱球场、桑拿浴室等。 (二)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特点 1.扰乱公共秩序行为较为突出。 2.侵犯公私财物案件时有发生。 3.社会丑恶现象容易在娱乐场所滋生、蔓延。 4.治安灾害事故频频发生。 (三)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秩序管理的基本方法 1.严格开业审批制度。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治安培训及管理。 3.加强对场所的监督管理。 4.及时搜集治安信息,依法查处违法案件。 三、公共游览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 (一)公共游览场所的概念及范围 概念: 公共游览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供人们参观、游玩、休闲、消遣等活动的经营性游览区域和园林等场所。 范围: 公安机关管理的游览场所,包括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海滨浴场等。 (二)公共游览场所的治安特点 1.人员高度密集,流动频繁,成分复杂。 2.旅游业同文化、体育、娱乐、商品交流等活动内容相交融。 3.各类案件和灾害事故发生率高,防范难度增大。 (三)公共游览场所治安秩序管理的基本方法 1.加强安全检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2.配合游览场所向游客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3.强化阵地控制,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第五节社会丑恶现象治理 一、淫秽物品的治理 (一)淫秽物品的概念及范围 概念: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写性行为或露骨宣扬色情形象的物品。 范围:淫秽影片和音像制品(电影胶片、电视片、录像带、幻灯片、激光视盘、录音带),淫秽电子游戏软件,淫秽书刊和手抄本,淫秽图画、照片,淫秽玩具及用品等。 (二)利用淫秽物品违法犯罪的特点 1.走私淫秽物品违法犯罪屡禁不绝。 2.制作、复制淫秽物品违法犯罪严重。 3.贩卖、传播淫秽物品违法犯罪活动突出。 4.单位违法犯罪时有发生。 (三)淫秽物品的治理对策 1.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发挥综合治理的作用。 2.加强对公共场所、文化市场的监督检查。 3.加强对治理淫秽物品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卖淫嫖娼的治理 (一)卖淫嫖娼的概念 卖淫,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用自己的肉体与不特定的人发生性行为,满足他人性欲,妨碍社会风尚的行为。 嫖娼,是指以给付金钱、财物或其他物质利益为手段,向不特定的人寻求性服务,满足自己性欲,妨碍社会风尚的行为。 (二)卖淫嫖娼活动的特点 1.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2.拉帮结伙,团伙作案。 3.卖淫嫖娼活动区域扩大,并呈全国蔓延之势。 4.卖淫嫖娼活动已呈现出职业化的趋势。 (三)卖淫嫖娼的治理对策

第五章 社区治安秩序维护

第五章社区治安秩序维护 社区治安秩序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概念。所谓社区治安秩序一般是指社区中的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并由此所形成的一种有条不紊的稳定安宁的社会状态。社区治安秩序的维护就是通过社区与警方的合作,创造一种良好的社区治安秩序,使社区群众的生活安宁、有序。 社区治安秩序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对影响社区治安秩序稳定的各种因素的管理,包括对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各类场所与行业的管理、对容易发生治安灾害事故的各类危险物品的管理等。 第一节社区公共场所管理 一、社区公共场所管理概述 (一)社区公共场所的种类 公共场所是指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往来、停留、涉足,进行共同活动的场所。一般的说,它对于往来人员没有特定的限制,不管什么人,只要在其规定的条件和活动时间之内,都可以到达、停留,从事正当的活动。社区内公共场所的种类主要有: 1.文化、娱乐、体育场所 主要包括影剧院(含单位对外经营的礼堂等),录像放映点、俱乐部、文化宫(馆、站)、书场、青少年宫、曲艺社、游艺场、图书出租、音乐厅(茶座)、舞厅(会场),夜总会、卡拉OK厅、歌厅、电子游艺活动厅、游泳池、溜冰场、体育场、武术馆、台球、康乐球、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赛车俱乐部、射击场、健身房、攀岩馆等。 2.饮食服务场所。包括咖啡馆、酒吧、茶座、浴室、酒菜馆、美容美发、桑拿按摩等场所。 3.凭票进入的游览场所。主要指售门票的公园、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海滨浴场、动物园以及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对社会开放的寺庙。 4.有固定设施的贸易场所。是指有固定设施、井设有专管机构或专管人员的农副产品市场、小商品市场。 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各地区社区公共场所的类别不完全相同。 (二)社区公共场所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公共文化、娱乐、体育、饮食服务、贸易市场等公共场所的需求不断增强。社区公共场所无论在数量、形式、层次,还是规模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掌握这些场所的特点,是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社区管理,确保一方平安的前提和条件。 1.复杂性 社区公共场所自身的经营结构、涉足人员和容易出现的治安问题等各方面都具有复杂的因素,具体表现在: (1)经营结构复杂。社区公共场所的构成具有多样性,既有国有的、集体的和私营个体的,又有“三资”等经营形式。社区公共场所的经营内容呈现多元化、其功能具有多层次性,甚至出现提供住宿、跳舞、录像、卡拉OK、KTV包厢、足浴、按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场所。 (2)涉足人员复杂。涉足社区公共场所的人,有外地的,也有本地的,他们的贫富状况不同,涉足场所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场所的从业人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区,处于不同的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