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油行业信息化方案

石油行业信息化方案

石油行业信息化方案
石油行业信息化方案

石油行业信息化方案

石油行业是一个以油气生产为主, 集科研(物探院、地质院、采油院)、勘探(物探、钻井、地质录井、测井)、开发(采油、油水井作业施工、注水)、油气集输、后勤辅助生产(供电、供水、物资采购及供应)和多种经营、物业管理、社会化服务为一体,专业门类齐全的行业。

由于石油行业上中下游的各个业务领域一方面投资巨大、人员众多,另一方面各产业价值链的关联度较高,某一业务的发展会对其他环节业务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大型石油企业更需要实现上中下游产业的一体协同发展。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石油企业每年要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存放,成果数据难以共享,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IT 应用解决方案,同时信息汇总的渠道和时间有差异,这就造成了决策分析的数据口径不一致。信息系统“孤岛”现象较突出。因此,使石油行业各个关联部门走出“信息孤岛”已成为石油行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为了满足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去实现信息的整合。整合的过程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是接受整合的观念。首先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基于全系统的信息平台,该平台能够包含各个公司级单位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访问,并且能够保证各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其次,在建立了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能够实现针对具体指标,具体模型的分析,完成具体的业务报表,为领导决策层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朱育强认为,在未来,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将是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方向。

——标准化。标准化既包括硬件的标准化,也包括服务的规范化。同时,企业的信息系统也面临着标准化的难题。石油石化企业专业性强,涵盖油田、炼化、燃气销售等诸多专业系统。建立其各自的数据标准之后,如何互联互通便成为问题,BP等国际大型企业值得借鉴的做法是建立企业通用数据模型,以实现系统的互连升级,而这也是数据标准化的灵魂。

——集成化。企业运用IT手段,其目的最终在于管理理念的实现,各大石油公司的管理模式、利润采取点各有不同。通过对各业务版块的控制实现管理,一旦面临风险或遇到问题,需要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联通、整体协调,所以,迫切需要解决集成化的难题。与此同时,高效企业除了效率的提升,也面临着业务的迅速变化与快速扩张,怎样快速、灵活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西斜七路紫薇龙腾新世界24层

的配置资源成了集成化的另一个问题。

——智能化。当企业的业务系统繁杂而庞大,如何让决策层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阅览信息情报,发现问题呢?这就需要企业在智能化上下功夫。实际上,不只是领导层,中间管理层与最终操作层处处都要体现出IT的智能化。智能化以集成化为基础,同时也是国内企业赶超世界上其他企业的方向。

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ERP、EAM、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自动化系统的解决方案

西安企星冶金行业解决方案,基于西安企星标准ERP产品和BOS开发平台,广泛借鉴了国内外冶金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先进冶金解决方案的特点,充分考虑中国冶金企业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以及诸多个性化需求,通过建立集团组织架构、多组织管理体系,将所有的功能模块在一个系统平台搭建,将集团所有数据在同一个数据库集中处理,对冶金企业人、财、物、供、产、销各项业务进行集成应用,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产销一体化和管控一体化,从而实现冶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有效帮助中国冶金企业实现强化集团管控、优化管理流程、减低营运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等目标,为提高中国冶金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做出贡献!

系统概述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上市和中国入世,石油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IT 技术不断涌现在石油勘探开发各个生产环节,石油市场起起落落、企业分分合合,石油企业之间的依存、协作更加紧密。企业生存环境的巨变,显著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变革既意味着机遇,又暗藏着挑战。虹建冠华集团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针对石油行业面临的变化和问题,提出了石油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具体效益体现在:1.规范财务运作,提高投资控制能力和集中投资决策,加强预算对实际生产管理活动的指导作用;

2.通过改善和扩大企业内、外的协作,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3.合理控制企业生产成本;

4.增强市场销售能力,提高对油品销售的动态管理,提高销售业绩;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西斜七路紫薇龙腾新世界24层

5.改善企业管理能力并建立相应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系统功能

虹建冠华石油行业解决方案包括三个层次的系统应用。

第一层是企业主要业务系统,包括勘探开发、经营管理和辅助系统,主要完成企业的核心业务的信息化,为领导决策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具体包括科技管理平台、商务与供应管理平台、人事劳资组织管理平台、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平台、销售管理平台、审计管理平台、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勘探生产数据管理平台、油田管网管理系统和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等。

第二层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它构架了企业的基础通讯、协作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信息传递和办公事务为主,确保领导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得需要的信息。由于行政办公和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业务信息(财务、人事、物资、勘探和生产等)是相互交叉的,例如做采购审批时要检查库存资料,审批计划时要看单位的财务报表等,为此,办公自动化还实现了与企业其他应用系统的整合,满足对业务系统的查询、维护等功能,全面实现办公业务自动化、网络化,提供工作效率。

第三层是决策支持系统,领导对企业各项事务的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影响领导决策的因素很多,领导经验、技能以及对事务相关信息的把握程度。领导决策支持系统旨在为领导提供一个决策支持平台,辅助领导在决策过程中获取相关技术信息、专家帮助和决策工具。系统包括决策中心、商业智能和项目监控。决策平台是领导进行决策的空间,在这个平台上,领导和专家之间可以无极限地沟通交流。决策工具包括信息挖掘工具和辅助决策工具。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西斜七路紫薇龙腾新世界24层

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

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 来源:[互联网] 作者:[樊少明江鹰] 发布日期:[2010-12-8 14:09:20] 1 引言 “十五”以来,国内炼化行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ERP、MES、PIMS/APS等信息系统在炼化企业得到了应用,预计到“十一五”末,这些系统将全面覆盖各主要炼化企业。另外,炼化企业在控制系统配套、先进控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APC)技术、在线优化(real time optimization,RTO)技术、实时数据库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多年来,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的学者们越来越感觉企业信息化不单单信息处理,更应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决策效率,并将决策信息快速用于生产干预,解决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问题。特别是近年供应链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这种管理目标与生产技术指标综合控制的手段是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这类手段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是国外信息化工作的热点,也是企业信息化的较高阶段。经过对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信息化模型构架分析和研究,以及对行业专家经验和观点的归纳总结,我们认为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不仅是生产过程的最高层面,更是企业信息化的最基础工作,应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加以统筹,实现与MES、APS、ERP等信息系统及DCS、PLC等控制系统的有机整合,做好在炼化企业的应用,从而促进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 2 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在典型的炼化装置生产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动态响应时间滞后、变量未能在线测量、动态响应非线性、干扰相互偶合、约束、大的外部干扰等特性,从而导致传统的PID控制效果不佳。20世纪70年代初,学术界提出以多变量预估控制为核心的先进控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APC)理论,根据装置运行的实时数据,采用多变量模型预估技术,计算出最佳的设定值,送往控制器执行。多变量预估控制范围不再只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工艺测量值或与之有关的变量,而是根据1组相关的测量值乃至整个装置的所有变量。通过实施APC,可以改善过程动态控制的性能,减少过程变量的波动幅度,使生产装置在接近其约束边界的条件下运行(卡边操作)。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模型预估控制和用于优化的非线性预估控制技术得以完善,在石油化工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大量工业装置在已有DCS基础上配备了先进控制系统。 先进控制可以保证该控制环节稳定运行在给定工况,但先进控制不能确定装置的最优工况及对应的生产参数。针对该问题,在先进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针对整个装置的在线、闭环实时优化(real-time optimization,RTO)技术。实时优化是模拟和控制的紧密结合,在装置稳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校正和更新模型参数,根据经济数据与约束条件进行模拟和优化,并将优化结果传送到先进控制系统。实时优化与先进控制集成后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网络 安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 石油化工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很强,装置和重要设备的意外停产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生产过程控制大多采用DCS等先进的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的供应商主要有霍尼韦尔、艾默生、横河电机、中控科技等。 1. 石油化工行业网络安全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很强,装置和重要设备的意外停产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生产过程控制大多采用DCS等先进的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的供应商主要有霍尼韦尔、艾默生、横河电机、中控科技等。 在早期,由于信息化程度水平有限,控制系统基本上处于与信息管理层处于隔离状态。因此,石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从信息层开始,经过10多年的建设积累,石化&化工行业信息层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涉及到了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储运、销售、数据管理等诸多研究领域,企业在管理层的指挥、协调和监控能力,提高上传下达的实时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都有很大提升,相应的网络安全防护也有了较大提高。与其他行业一样,在信息管理层面,石化石化企业大量引入IT技术,同时也包括各种 IT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如防火墙、IDS、VPN、防病毒等常规网络安全技术,这些技术主要面向商用网络应用,应用也相对成熟。 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石化&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DCS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第四代,新一代DCS呈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放性的提高。石化&化工企业普遍开始采用基于ERP/SCM、MES和PCS三层架构的的管控一体化信息模型思想,随着两化融合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实施MES系统,使管理实现了管控一体化。

石化行业工控安全解决方案--发布

石化行业工控安全解决方案 龙国东

威努特—工控安全专家石油石化中工业信息化网络的应用 石油和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分为 三层结构: 第一层以PCS(Process Control System,过程控制系统)为代表 的生产过程基础自动化层。; 第二层以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 系统)为代表的生产过程运行优 化层; 第三层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 计划)为代表的生产过程经营优 化层。

威努特—工控安全专家工业信息化网络面临的挑战

威努特—工控安全专家石油石化行业工控网络的安全问题与风险 A生产控制网络缺乏自身全面的安全性设计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生产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滞后于系统的建设速度,生产控制系统缺乏自身的 安全性设计。在信息安全意识、策略、机制、法规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B工控网络存在一定的脆弱性 (1)已建项目主要软硬件多为进口,可能存有后门 (2)油气开采、管道储运广泛使用无线通信,易被野外搭线监听、窃密和干扰 (3)部分网络借用公共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组网,增加了网络接入风险 C工控网络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现实威胁:U盘滥用、病毒肆虐、软件乱装、违规操作、缺少有效的访问控制手段 潜在威胁:攻击石油石化行业工控系统技术门槛越来越低,易被信息战攻击 D工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尚未形成 (1)关键资产底数不清楚 (2)严重漏洞难以及时处理,系统软件补丁管理困难,难以应对APT攻击

威努特—工控安全专家 石油石化行业生产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主要目标 可用性 完整性 保密性 123 保护工控系统免受病毒等恶意代码的侵袭。 避免工控系统遭受人为恶意或者无意的违规操作。 防范外部、内部的网络攻击。在不利条件下维护生产系统功能。 安全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定位找出问题根源。

关于石油的行业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2016年关于石油的行业分析报告 关于石油的行业分析 一石油行业背景知识简介 中国石油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在相关行业的需求带动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它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特殊性,使得它的何去何从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石油工业是一个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全面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重视科技领先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 二行业的经济特征 石油,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和国际属性,石油企业对汇率的依存度也特别高,货币价格变动将对石油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而且,石油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生产还是交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是油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而相关能源行业如煤炭、电力等等行业也会由于能源的替代作用而受益;下游的加工和消费行业由于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的提高,利润会受到较大影响;石油炼制、化纤制造业、塑料加工业等等行业的转嫁能力弱、高油价打击较大;交通运输业、航空等服务业总体效益下降;汽车生产企业由于油价上涨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盈利水平下降。 四近期石油行业涨幅变动 以2010年第二季度为例 ◎石油行业景气指数保持稳定 ◎受低基数影响预警指数运行在“黄灯区” ◎石油行业产出增速趋缓 ◎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 ◎石油进口同比增速仍处高位 ◎石油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收窄 ◎石油行业盈利继续向好 ◎石油行业投资增速持续增长

五未来石油走势 未来世界石油供需总体供大于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爆发严重石油危机的可能性减小,但石油供需形势将继续受战争、政治波动及国际投机资本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出现剧烈动荡,各能源大国为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对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总体看来,未来全球性石油资源争夺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远东等非洲地区,并以中东石油竞争为主要舞台,逐步形成以美国为主导、俄罗斯、亚太地区及欧洲等多种力量交合的复杂竞争走势。六石油行业的龙头老大-------中国石化作为石油行业的老大,中国石化一直走在石油行列的前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目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09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七中国石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石化的发展壮大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陈锦华概括为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用好1亿吨石油,实行投入产出承包,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为自身的发展积蓄力量。第二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全面实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实行国际化经营。第三部曲是按照国际标准改制成立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在纽约、伦敦、香港、上海分别发行H股和A股,并在证券市场上市,进一步把石化股份公司推向世界。陈锦华说:"第一部曲,是以我为主唱的。第二部曲、第三部曲则是盛华仁、李毅中和陈同海同志唱的,他们在第一部曲的基础上,把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规模上推进了。" 为了加快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垄断,推动竞争,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98年国务院决定对全国石油化工工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相互交换部分油田企业和炼化企业,并将原隶属地方政府的省、市、自治区石油公司相应地划转到两大集团公司,分别组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这次调整,打破了原来的纵向分工,以南北划分,形成两大集团的平行

中国石油战略分析报告--干货分享

新疆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查)论文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石油企业战略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目录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1) 1 中国石油简介 (3) 1.1创建时间,创始人,现任CEO (3) 1.2主营业务和经营范围 (3) 1.3公司地位 (3) 2 中国石油和企业使命 (3) 2.1中国石油公司愿景 (4) 2.2中国石油公司使命 (4) 2.3评价 (4) 3 中国石油外部环境分析 (4) 3.1 PEST分析 (4) 3.2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5) 3.3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EFE矩阵) (6) 3.4建立CPM矩阵及简要分析 (7) 4.中国石油内部环境分析。 (8) 4.1 财务比率分析 (8) 4.2建立IFE矩阵及简要分析 (11) 此IFE矩阵的加权分值3分,可说明中国石油内部总体力量高于平均水平。 (12) 5 战略分析与选择 (12) 5.1中国石油长期的战略目标 (12) 5.2建立SWOT矩阵及组合战略 (12) 5.3建立SPACE矩阵并简要分析 (16) 5.4建立BCG矩阵并简要分析 (17) 5.5建立IE矩阵并简要分析 (18) 5.6建立QSPM矩阵并简要分析 (19) 5.7评价 (20) 6 战略实施 (21) 6.1是否需要修改中石油组织结构 (21) 6.2绘制公司产品定位图 (21) 7 战略评价 (23) 7.1战略评价框架分析评价 (23) 8.参考文献 (24) - 2 -

石油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

石油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 石油行业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的高度技术密集型行业。石油行业的信息化一直伴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石油勘探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稍后,在油气田生产及其它石油工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也逐步得到应用。时至今日,随着“数字油田”、“数字石化”、“数字石油”等新的石油行业信息化理念被普遍接受,全球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新一轮的信息化竞赛已经进入了实力较量阶段。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离开信息系统就无法生存的地步,全面数字化已经成为各石油企业逐鹿中原的重要战略。 目前,数字油田建设已成为众多石油企业,特别是上游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数字油田本身也成为各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对于下游企业,与数字油田对应的“数字石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已经成为各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数字油田和数字石化作为数字石油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引领着新时期石油行业的信息化。 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 根据诺兰等学者提出的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模型,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化进程可分为6个渐进的阶段: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每个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提高,具有不可跨越性。其中控制期和整合期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企业主动的调整十分必要的,这项工作的缺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进而影响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目前,大部分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调整任务,进入了数据管理期,而国内大多数石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尚未进入这个阶段。我国有些石油企业的较大规模信息化建设起步不久,大多数处于控制期,少数企业正在步入整合期。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我国少数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对较高,但各企业发展不平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好、做实,否则不能顺利渡过控制期和整合期,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石油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因此可以说,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 纵观我国石油行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与未来,基本上可以用“两个里程碑”和“一个新阶段”来加以总结。两个里程碑基本上与初始期和普及期对应,新阶段的任务对应控制期和整合期,而其目标亦与上述模型一致。 第一个里程碑是IT技术的初步应用。自从上个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油田勘探开发及石油加工领域以来,IT技术在提高油气开发和加工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地震勘探、油田测井、工程设计、油藏建模、数值模拟、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加工处理自动化等各方面的专业应用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是局部的,各系统是独立的。 第二个里程碑是企业网的建成。90年代中期以来,因特网技术推动了国内外石油行业以网络建设为

石油石化解决方案

036 IBM 石油石化解决方案集 石油化工产品的配送与销售是石油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物流与分销网络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石油销售状况。为了打造高效、稳定的物流和销售体系,IBM 在智慧的油田解决方案中部署了配送与销售模块,以保证物流配送和销售的顺畅运行。 配送业务解决方案 主要解决方案 作为企业未来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物流管理对于大型一体化经营的炼化企业从需求预测及计划准确度、配送专业化程度、储运设施布局、自动化与信息化、库存管理、协同配送几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BM 在销售业务中的物流配送环节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利用国际最佳实践和理论,对销售体制和业务流程进行改进,采用先进自动化和计算机优化手段,合理安排物流,提高库存和销售预测准确性,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企业利润。IBM 配送 配送与销售 解决方案主要涵盖:? 一次配送系统 通过优化油品的采购、销售、交换与库存等主要业务,实现一次配送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在需求预测方面,利用先进的统计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和协同预测数据来预测油品的需求;在分销计划方面,设定生产装置能力约束,对油品来源、油品分销所有油品与进料的合理库存进行优化;? 二次配送系统 配送调度总中心根据经济区域、油库布局、资源流向、加油站布局,建立多个成品油配送调运分中心,采集加油站罐存、加油站销售量、油库罐存、最终客户配送订单、特殊急用配送订单、第三方运输公司车辆信息。通过二次配送优化系 统确定大区/省公司最合理的优化加油站/最终客户(特殊急用)配送计划,使加油站销售量与库存量、运输车辆与运输线路、运输量达到最优组合,从而实现主动配送,以最经济的方式,确保加油站适时地收到油品;? 油库管理系统 实时监控罐存情况包括温度、压力和液位,以及安全监测和存量历史跟踪。对油库的业务活动进行管理, 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计量管理、作业管理、质量管理、帐务管理和报表统计。同时协同制定炼油厂成品油出厂计划并统一安排运油计划;

中国石油行业分析(寡头垄断)

中国石油行业分析(寡头垄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垄断已经不再陌生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行业都充斥着垄断,例如,电力、通讯、航空、能源等行业。而寡头总是与垄断紧密相连,即所谓的寡头垄断,主要是指少数几家企业或销售者占支配地位的一种市场类型。最为典型的是我国的石油产业,目前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构成的寡头垄断市场。 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凭借其在石油行业上下游领域的特殊地位,其市场行为充分表现出行政垄断企业的特征。目前形成的定价机制是:按照国家的规定,国产原油基准价格由发改委根据上月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的离岸价格加上关税确定,因此国内原油定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个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则以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零售基准价。当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加权平均价上涨幅度超过8%,国家发改委才会在三地加权价格的基础上加运费制定出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而这个中准价就是石油公司调价的依据。但是,这种表面上出于平抑油价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管制措施,只是把零售环节的定价权收回政府手中,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中间产品和成品油出厂价、批发价都操控在两大石油公司手里,从而形成了所谓的“缺乏管制的行政垄断”。加之近年来,两大石油公司整体上市,资本市场的压力使得企业不是有效履行平抑油价之责,而是尽量利用手中的垄断特权获取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我国油价跟涨快、跟跌慢,形成较高的石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价格,甚至频频出现“批零倒挂”现象。由于两大集团控制着民企的进口配额,而两大集团的原油又大多来自国内油田的开采,因此进口原油对它们的国产原油形成了竞争,于是两大集团利用手中的特权对国外原油的进口实行“买涨不买落”,从而削弱进口原油的价格竞争力。民营油企即使在国外买到了石油,进口到国内后还须交两大集团进行统一批发,因而再受一次盘剥,甚至常常拿不到油。到了零售环节时又面临价格管制,常常不得不再把成品油出口或在国外买掉以避免亏损。另一方面,由于拥有对国内油田原油开采的垄断权利,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占而不采”,控制产量。这一系列市场行为导致了生产低效、供给缺口、“油荒”频现。社会福利受到严重损害。 中国的石油行业主要包括三个经营领域:原油生产及进口、石油炼制、成品油流通。在原油生产及进口领域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控制了超过95%以上的原油生产和进口;在石油炼制领域,“中石油、中石化的加工能力占全国的79.8%,零散的地方炼油厂仅占18.5%”;在成品油流通领域,中石油、中石化通过收购以及自己投资兴建加油站,也占据了主导地位。中石油、中石化全资和控股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占全国的63.7%;在零售终端环节,中石油、中石化全资、控股及特许加油站数量占加油站总数的51%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石油、中石化基本垄断了从原油开采到终端销售的整条产业链,囊括产、供、销链条全过程。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有什么样的市场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在我国石油行业,垄断型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垄断性的企业行为。寡头垄断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势必会通过限量供给,将市场均衡价格控制在高位。它是通过这样一个作用机理形成的:当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不管国内原油生产成本是否有变化,

中石化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讲课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是我国石化企业的老大,其信息化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从全球范围看也是领先的。从上游油田的勘探、开采,到原油的加工及石油和石化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从生产装置、油罐、原料和油品的检测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再到总部的管理和分析、决策,无论是信息化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石化的信息化工作已经步入到从点到面、从单项到系统、从单机到网络、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再到因特网、从分散的单个企业到整个中石化的系统集成、从生产到经营、从提高管理效能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阶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日前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名单中,中石化继续名列前茅。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中石化名列第16位。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中石化ERP 2000年以来,中石化以ERP为主线信息化建设获得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ERP在81家企业,以ERP为带动电子商务系统、供应链系统、生产指挥系统、集中管理系统,一些先进控制生产集成系统,等多种使用系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应用解决中石化生产管理多个领域,中石化ERP开始于2000年,在4企业成功试点多个展开,包括油田,炼油化工销售,企业全部覆盖,企业从业大规模ERP建设,2007年底基本完成,ERP系统推进资金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信息管理行为,强化控制方面效果明显。 2008年,中石化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基本建成,主价值链各环节的资源优化取得显著效果。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已成为提升油田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 炼化企业生产层面和生产执行层面的信息系统在生产及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油卡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成IC卡联网加油站17000多户,发卡网点5000多,持卡消费33%以上。销售企业ERP、成品油二次物流、加油卡三大系统集成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提升销售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2009年是中石化ERP深化应用的第二年,经营管理和生产营运调度指挥两大平台应用深化、层次提升。在2008年已有60%的企业ERP应用达标的基础上,上市部分ERP应用大力推进,非上市部分ERP建设力度和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提升力度加大。 2009年还是中石化的ERP总部应用年,总部ERP应用全面展开,通过狠抓总部应用,有效带动企业ERP的全面深化应用。在ERP已上线运行的80余家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实现应用达标。ERP已有效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总部的管理习惯和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二)生产营运调度指挥系统 2008年,总部为集团管控和集中指挥服务的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效果开始显现。中石化生产营运调度指挥系统在总部新办公大楼的20层投入使用,从原油运输、存储到送达炼厂,从炼油的生产过程到成品油油库储罐的液位,都能够通过图形化的显示实时监控。集中管控的实时信息让总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高效决策,实施调度指挥。 生产营运调度指挥平台在2009年的深化应用也取得突破性成果,在统一技术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源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部与各企业主要生产信息系统的纵向集成。在中石化总部的生产经营调度中心,20多米长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中石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大板块的生产、营运情况。生产营运调度指挥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实时的生产营运指挥,其高层次应用还可以实现全集团的油气资源配置优化和上中下游的产供销资源的集中管理与优化。 (三)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 中石化的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也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截至2008年5月,物资采购

石油行业特点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天然气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原油产量保持平稳,天然气产量增速较快,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进展,油气消费保持增长,油气加工能力增强,油气管网建设和石油储备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油气产业也面临着油气勘探难度加大、成品油供需矛盾加剧、油气对外依存度提高、成品油中柴汽比矛盾突出、页岩气开发面临技术和成本双重挑战这五大矛盾和问题。以下是宇博智业小编整理的2017年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油气资源储量丰富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中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储量为31.6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一位,是全球最有潜力的页岩气生产国;页岩油的技术可采资源量为43.7亿吨,占全球总量的9%。此外,我国埋深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5万亿立方米;油砂资源量约1000亿吨,可采资源量可达100亿吨。 中国油气行业面临着五大挑战 “十三五”期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居民用燃气发电用气增加等因素将进一步增加油气需求量,油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李寿生指出,在此发展态势下,我国油气产业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1、油气勘探难度不断加大。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生产的不断推进,隐蔽和复杂的油气藏成为主要勘探对象,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是勘探的重点目标区,剩余常

规油气资源品质较差,低渗透、特低渗透、深埋藏和稠油等低品质资源比重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超低渗储量占比油气储量分别为70%和90%,规模有效动用难度日益加大,油气勘探整体进入低品类资源勘探开发阶段。 2、国内成品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达7亿多吨,“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能力仍将增加。考虑到部分项目停建等因素,2020年全国炼油能力仍将超8亿吨。预计“十三五”期间成品油需求年增长速度为3.1%,较”十二五”期间下降2.3%,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供需矛盾加剧。 3、油气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预计今年我国进口原油3.75亿吨,同比增长14.3%,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5%,进口天然气70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2%,对外依存度达到33.2%。 4、成品油中柴汽比矛盾突出,成品油消费增速继续分化,汽高柴低的特点明显。今年1-9月,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8896.1万吨,同比增长7.6%,柴汽比由2015年的1.49下降至今年的1.36。“十三五”期间,我国柴油消费将继续延续下降的趋势,汽油和航空煤油消费保持增长,柴汽比进一步下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5、页岩气开发面临技术和成本双重挑战。页岩气重点建厂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地质深度超过3500米,深层开发技术尚未成熟。同时,页岩气单井建厂投资较高、产量低,产量的递减速度较快。目前传统化石能源的价格深度下跌,预计今年原油的平均价格约为每桶原油45美元,比最高时130多美元的油价降幅较大。 2017年中国油气行业发展趋势:有望中期实现再平衡 11月30日,OPEC8年来首次达成限产协议,或加速原油市场再平衡,长期低油价不可持续。 2016-2021年中国油气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分析认为限产协议是长期低油价环境对产油国等财政支出和经济发展造成压力的必然结果。限产协议执行有待观察,但协议达成有可能改变市场情绪并引起边际变化。近年全球油气上游投资低于正常水平,长期低油价不可持续,油气市场有望在2017年中

大数据技术在石油化工的应用.docx

[摘要]大数据技术作为新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深刻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时代的新引擎、新动力。 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行业结构性矛盾、增强行业创新能力、减小安全环保压力。 从四个方面探讨大数据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化工原料或矿石勘探,油气数字化生产,化工管道风险评估,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有助于读者了解大数据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为石油化工领域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石油化工;信息技术大数据是指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多种手段获取到的巨型数据集。 这些数据集非常庞大,大小从数太字节,1等于1024至数拍字节,1为1024不等,远超出人类在可接受时间内通过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能力。 海量的数据中蕴含了丰富的行业知识,促使着我们需要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 目前,大数据技术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新推动力。 从2012年起,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发布大数据相关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实施大数据战略改善社会生产力[1]。 我国也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应用大数据技术。 我国在《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目前,大数据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化工原料和矿石勘测、油气的数字化生产、化工管道风险评估、化工生产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 1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化工原料或矿石勘探各类测量数据支撑着化工原料和矿石的勘探、运输、管理等过程。 传统的数据整理如同做笔记一样,研究人员每发现一种矿物质便会记录并分类,不仅包括其发现的地点,矿床年龄,还包括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数据记录量大。 传统方式效率低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应用大数据技术勘探最多的化工原料是油气。 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尽可能地提高采收率和油气产量,并通过对地震、钻井、生产数据的综合分析,提供更为智能的生产服务,成为改变油气开发方法的依据。 [2]大数据还应用于预测矿物勘探。 传统的矿物勘探如同游戏,不同矿产产于不同高度,记录十分烦琐,大数据技术可以将数十万地点的数百万份矿物样品进行全面的记录与分类,进而提高信息利用提取效率,为矿石勘测起了重大作用。 2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油气数字化生产利用大数据实现油田数字化进程,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油田的产量。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往被忽视的、不易发现的、隐藏的数据被利用起来,可以实现提高6%的采收率和8%的油气产量。

石油行业信息化方案

石油行业信息化方案 石油行业是一个以油气生产为主, 集科研(物探院、地质院、采油院)、勘探(物探、钻井、地质录井、测井)、开发(采油、油水井作业施工、注水)、油气集输、后勤辅助生产(供电、供水、物资采购及供应)和多种经营、物业管理、社会化服务为一体,专业门类齐全的行业。 由于石油行业上中下游的各个业务领域一方面投资巨大、人员众多,另一方面各产业价值链的关联度较高,某一业务的发展会对其他环节业务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大型石油企业更需要实现上中下游产业的一体协同发展。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石油企业每年要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存放,成果数据难以共享,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IT 应用解决方案,同时信息汇总的渠道和时间有差异,这就造成了决策分析的数据口径不一致。信息系统“孤岛”现象较突出。因此,使石油行业各个关联部门走出“信息孤岛”已成为石油行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为了满足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去实现信息的整合。整合的过程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是接受整合的观念。首先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基于全系统的信息平台,该平台能够包含各个公司级单位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访问,并且能够保证各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其次,在建立了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能够实现针对具体指标,具体模型的分析,完成具体的业务报表,为领导决策层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朱育强认为,在未来,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将是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方向。 ——标准化。标准化既包括硬件的标准化,也包括服务的规范化。同时,企业的信息系统也面临着标准化的难题。石油石化企业专业性强,涵盖油田、炼化、燃气销售等诸多专业系统。建立其各自的数据标准之后,如何互联互通便成为问题,BP等国际大型企业值得借鉴的做法是建立企业通用数据模型,以实现系统的互连升级,而这也是数据标准化的灵魂。 ——集成化。企业运用IT手段,其目的最终在于管理理念的实现,各大石油公司的管理模式、利润采取点各有不同。通过对各业务版块的控制实现管理,一旦面临风险或遇到问题,需要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联通、整体协调,所以,迫切需要解决集成化的难题。与此同时,高效企业除了效率的提升,也面临着业务的迅速变化与快速扩张,怎样快速、灵活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西斜七路紫薇龙腾新世界24层

大数据挖掘技术在石油工程的应用前景展望

大数据挖掘技术在石油工程的应用前景展望 发表时间:2019-08-02T10:15:05.8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王建宇[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进技术不断被应用于我国石油行业,促进了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红岗采油厂吉林省大安市 131300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进技术不断被应用于我国石油行业,促进了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大提升了石油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在此技术上重点研究了大数据挖掘技术在石油工程的应用前景展望,从而更好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挖掘技术;石油工程;应用前景展望背景 1.油田数据挖掘技术 1.1数据挖掘概述 数据挖掘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研究数据背后的规律,学界一般这样表述,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工业生产数据中,通过一定的算法来提出数据背后隐含的、不为人知、同时又具有价值的规律的过程。数据挖掘任务有不同的分类,一般可以概括地分成:分类和回归。对于这种任务对于不同的算法可能二者又有一定的统一性。在进行数据挖掘任务时,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任务来进行判断该任务是属于哪一种任务,是回归还是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任务来选择合适的算法,从而使得数据挖掘出来的效果更加优异。在开展数据挖掘时,要意识到数据是数据挖掘的基础,只有通过对于当前数据的学习,得到出来数据潜在的规律,才能更好对于未来的数据执行一定的操作。但是这种预测是一定的概率的,因此通过数据挖掘的出来的结论一般是具有统计规律的。一般来说,数据量越大,算法一定时,所发掘的规律更加准备,在进行预测时也会更加精准。 1.2石油行业的数据挖掘 为了更好促进石油领域的发展,很多数据挖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对于不同的环节往往采用的不同的数据模型,一般国内外在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石油产业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建立不同的数据挖掘模型,从而提高石油产业的发展。 我国主要将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应用于石油储层评价、施工方式的选择、生产指标的预测以及石油系统的诊断。对于不同环节的工作往往采用的算法不尽相同,基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的算法包括了决策树、随机森林、聚类算法以及粗糙集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分类和回归等各个环节。但是深度学习的数据挖掘算法往往需要很大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同时还需要人为进行数据集的标定等等,但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往往在准确率方面的性能远超于传统的机器学习。这是因为深度学习的算法能够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学习深度特征、第二自主学习,第三非线性映射、第四较强泛化能力。虽然深度学习的模型在训练和调试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一旦模型被训练好之后就可以一直使用。我国很多研究人员将深度学习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稠油开采方式进行筛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各项性能方面都超过了传统的数据挖掘算法。 2.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的特点 2.1大数据技术的特点 相关性是大数据技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往往可以得出来很重要的结论。具体的实现过程就是通过相关分析大量数据来挖掘数据背后存在的显著性的统计因素,然后利用这些统计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到预期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的技术手段有很多,常见的手段有基于最小二乘方法或者利用多回归模型来构建大数据模型,然后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影响变量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就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测的风险预测工程中,这个过程就不用使用基于风险评估的手段进行了。往往通过大数据得出来的影响因素可以直接用在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预测出石油生产各个指标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大量的数据为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相关分析就可以很快得到石油生产各项指标的参数以及风险评估情况,以此制定的石油生产计划更加的科学合理。 2.2云计算为大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技术使得大数据技术计算实现了可能,同时它扩展了虚拟技术、分布式技术、并行技术等技术框架,为大数据计算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应用程序服务、资源存储服务等云服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信息资源。包括数据资源、应用程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基础设施等都可以从云服务中获得。但是云计算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限制它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云计算提供了很大的快捷性和可靠性。通过云服务,工程审计人员可以构建数据云,从而利用数据云的大量数据进行审计业务的开展与实施。 3.石油工程大数据挖掘应用展望 3.1能够有效提高石油产量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通过各种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能够采集油田生产环节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了采油与地面工程的生产、作业等各个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储存在数据库中,为开展数据挖掘算法研究了提供了第一手数据。另外随着我国石油企业的信息发展,各种信息系统被应用于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尤其以中石油A5系统为代表的。A5系统的推广和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A11的实施,为采集石油生产环节的数据做出了重要贡献,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提出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石油生产,能够保障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率。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石油生产的环节具有很多优点,能够保障管理人员即使更加预测的指标和风险评估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同时这些预测的指标往往是基于大数据得出来的统计规律,往往更具有一般性。管理者利用这些指标来指导石油生产,往往可以有效提升油田产量、采收率、效率、效益。 3.1网络化发展 近些年随着石油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基于数据挖掘的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监督管理人员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对于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一技术得以实现主要由于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另外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网络系统的发展,石油生产环节也越来越智能化,智能传感器通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于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合理分析,一般发现异常就通过控制系统向相关管理系统发送错误报告,从而对于故障进行合理的修复。网络化的技术使得人们加强了对于生产环节的控制力度,从而更好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

关于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探索

关于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9-09-03T16:06:56.37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30期作者:张伟[导读] 科学、全面、准确的指出了基层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明确的指出了安全生产的关键工作,并提出了清晰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张伟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石油分公司 230009摘要:以提升油库、加油站、加气站生产安全能力,保障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为目标,依强化安全“三基”工作为依据和核心思想,借助信息化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落实安全生产中基层建设、基础建设、基本功训练三个方面的要求,为基层安全管理提供增效工具、为管理部门安全管理提供抓手。 关键词: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探索引言 科学、全面、准确的指出了基层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明确的指出了安全生产的关键工作,并提出了清晰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本文就如何借助信息化等技术手段,避免在在落实过程中,以文件落实文件或常说演变成运动式一阵风活动等情况,将“三基”安全管理标准和要求变成常态化的工作,同时也要满足基层工作减负的目的。 1.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内部从上到下,工作责任没有清晰可用的实际工具去界定,导致安全管理规范在文件上是标准化清晰的,落到具体工作中,没有对应可控手段去体现。 2)大量安全检查缺乏高效统一的落地手段,如安全工作隐患风险识别与日常安全检查、设备检查、泄漏检查、隐患整改工作落实的真实性、及时性、考核考评没有可依赖的手段,各级对下级动态化、常态化的监管监控难以实现,督导成本很高。 3)工作负担重,工作量很大,工作效率低。很多安全管理工作处于传统手工记录阶段,重复性工作多。大量纸质台帐,给基层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占用大量时间去填报,既不能保证真实性、上级又无法及时查阅监督,还占用纸张成本[1]。 4)安全过程管理和风险控制缺少有效手段。主要是安全作业、工程开停工、交接班等方面,对安全作业全过程中人员、承包商、设备、工作流程、各岗位责任落实、风险问题解决各个环节在线上模式下信息分散脱节,无法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的信息链,安全过程管理落实和监督都处于碎片化、不可控状态。 2.管理信息的重心和基础建设原则 1)责任岗位在基层安全管理中是重点对象,是企业的细胞,是基层安全文化的基因所在。 2)“三基”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责任岗位是“三基”工作的直接执行者,管理信息化的分配原则是对岗不对人。 3)岗位是企业实施生产操作的主体单元和责任单元,是企业管控重大风险、杜绝各类事故的前沿阵地。 4)只有岗位实现了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基层单位安全管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3.安全管理信息化实现的目标 1)提升检查能力和效率,强化标准化落地,依托任务提醒、异常报警、实时任务进度统计、量化排名等多样的检查巡查手段和考核手段,检查管理标准、环境标准、岗位操作标准是否在每个单位、岗位、环节上落实到位,做到有标准并常态化体现在检查数据上。 2)实现线上学习培训,强化安全操作技能,丰富培训内容和学习、考核手段,增加培训学习的针对性、多样性和实用性。利用技术手段,建设学习、培训、考试一体化的服务功能,落实培训要求、检验学习培训成果。 3)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安全知识库,利用知识库共享共建的特征,调动安全管理、安全学习全员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智慧共享,经验教训互通、成绩成果的信息管理和传播的渠道,发挥基层集体智慧的强大动能[3]。 4)实现任务推送到人,强化风险管控落实,提升安全排查、巡回检查、泄漏检查、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实际落实能力 6)实现线上培训考试系统,提升安全管理整体性的培训、考试效率,强化考核效果 7)通过电子化台帐自动生成和查询功能,减轻基层管理工作负担,减轻上级检查成本,节省纸质成本 8)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应用,解决基层“最后一公里”数量采集和上级监管的便利性问题,提升了监管能力 4.管理信息化的系统设计给安全管理装上互联网+翅膀的智能管理终端,是落实安全管理的创新技术手段和工具。衔接各级安全工作岗位的工具,起到了管理联协、信息共享协同、责任明确划分。 借助行业防爆标准要求的特种移动终端,利用移动设备和应用的独特优势,实现了安全管理基层现场的工作落实和数据采集,解决了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的信息下达和采集问题。 4.1功能架构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