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指导 第2讲 增强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指导 第2讲 增强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

“词义、句意题”可分为两种题型:理解重要词语含义题和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题。从新高考全国卷命题的情况看,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意义的挖掘,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由表及里,进行深层分析,而只浮现于表面。解答此类题,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意,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命题角度1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掌握必备知识

(一)词语的语境义

一个词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本义,即词典上的含义;二是语境义,就是词语在动态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含义。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

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相近。因此它不是高考所考的重点。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

词语的转移言语义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乙义。如“我要努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在这个语境中,“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可以囫囵吞下去的,“吞咽”在这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享受。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3)词语的补充语义

词语的补充语义即词在使用时临时补充添加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情景补充义”,“情”的因素属于主观方面,是主观情景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往往给词语添加丰富的含义。如“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入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里的“突然”,语表意义是“短时间内发生,出乎意料”,但在这个语境中就隐含了作者心理方面的

意义,表示“一种惊喜的感觉”。从平沙千里的戈壁突然进入了万木争春的林带,给人一种惊喜的感受。

(二)分析命题角度

落实关键能力

词语含义解答“3联1依”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睡在麦田里的父亲

郭光明

父亲这一觉儿,一睡就是二十多年。直到现在,也没醒。而且,再也不会醒来。但父亲睡觉的这块麦田,却一直鲜活在我的心间。

每年秋天,稻谷有序撤离,麻雀在稻茬间紧张觅食。父亲总是早早起床,摸着黑,趿拉着破胶鞋,给我家的老黄牛拌好草料,再撒上一把黑豆,卷上一根又粗又硬的旱烟卷,一边吸着,一边瞅着老牛吧嗒吧嗒地吃个肚儿圆。母亲抱怨说,黑灯瞎火的,咋能看见耕?父亲是不作理会的,执意犁翻深深浅浅的稻茬,好像的稻田晒晒太阳。

要让疲倦

..

稻田晒到了半干,父亲却没有摸黑儿套牛,而是等到天亮。我不只一次看到,父亲弓着身,一手扬着牛鞭,一手拽着缰绳,站在铁齿朝下的木耙上,驱赶那头老黄牛,将海浪般起伏的田垄耙碎。我发现,父亲甩起的鞭子,声音很响、很亮、也很脆,但响在田野、脆在半空,没有一次打在牛背上。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农谚,合辙押韵,像首诗,丰满而

...

凝重

..,是父亲告诉我的。但我记到了现在,虽然我不种麦已有好多年,但父亲起埂、条垄、耧种的影子,有些像摄影家镜头里的《庄稼汉》。田埂笔直,麦垄方正。寒霜如期而至时,变成麦田的稻田,像绿透了的春天,幸福地平躺着,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麦苗用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半个夏天来生长,父亲跟着麦苗的脚步,弓身除草,弓身施肥,弓身呵护每一棵麦苗的拔节打苞和抽穗。东南角的那棵柳树,粗大的树干,布满皱纹,像父亲的额头。

这棵柳树,是父亲种下的。没有柳树之前,麦田是盐碱地,是荒草滩,不长一棵麦。那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母亲“忽悠”我:你是个小男子汉,愿不愿意帮大人做点事?我上了母亲的“当”。我挎着母亲递给我的篮子,按母亲指给我的方向给父亲送饭,却不知走了多远,才隐约望见,一头牛影儿,一个人形儿,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伸长了脖子,一个佝偻着身子,弓步推着铧犁,像朱仙

镇的那组《耕牛图》木版画,许久才见他们动上一动,像睡着了一般。

午时的阳光,撩拨着沧桑的烟尘,漫漶苦涩的味道。太阳底下,父亲一边吃,一边用粗糙的跟老树皮没什么两样的手,擦一擦脸上的汗水。他的裤脚和胶鞋上沾满了黄土。牛的浑身,也是湿漉漉的,鼻孔和嘴巴,同父亲的一样,像是冒着烟;而柳条篮子里的瓦罐,装着母亲熬出的粥,早已温凉不沾,冒出的热气,不及父亲脸上的汗珠。而且,父亲的汗珠,不但有热度,更有力度,摔在地上,像他干涸的嘴唇,丝丝的声响,洇湿一片白花花的盐碱。那年,我不到八岁。

盐碱怕汗,父亲说的。他说汗流多了,盐碱自然就没了。这么多年,父亲的汗水像着了法力,淌到春天,麦苗绿得透明;淌到夏天,稻谷娉婷袅娜;而稻花弥散、稻香缭绕时,父亲的汗水淌进了麦田,压低了碱,洗去了盐,却没有削减父亲变了形的十指骨节的疼痛,洗白父亲黝黑的脸。

弯月不锈,锈了的是岁月。

麦子收获了一茬,父亲老去了一年。父亲老去了一年,麦子又收获了一茬。周而复始,父亲像麦子的时令,白露耕地,秋分播种,立冬要给麦子浇灌过冬水。过了年,一开春,父亲不是给麦子浇返青水,就是给麦子施拔节肥,总之,父亲忙不得闲,而他的腰,弯得更像一把弓。

又一年,布谷鸟拖着长长的颤音,俯视这片麦田,但“咕咕咕”地叫了半天,也没看到那把磨得如明月般的镰刀,更没看到“弓”一样的身影,只看到柳树的旁边,隆起了一堆孤寂的土包,慈眉善目的,似是向布谷鸟招手,又像为骄阳下炸响的麦粒送行。

这是一座坟茔,但不是我家的祖坟,却埋藏了父亲的憧憬。母亲说,这块麦子地,是你爹的生命,既然他累了,就让他在这歇歇吧。说这话时,蓄在母亲眼

睛里的悲恸泪水,哀痛不堪地涌出,顺着她粗糙的脸颊,吧嗒吧嗒地掉到了麦田里,而麦穗黄澄澄、金灿灿的,压弯了麦秆,像父亲的腰。

那年的冬天,雪下得有点旺,合了父亲的心意。他常说,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馍馍睡。就像他是雪中的一棵麦。但是,父亲不能再说话了。而且,永远也不会再说。然而,父亲给我描绘出一个美妙的世界,尽管那个美妙的世界里,都是些草芥的事物,却蕴藏着奇妙的生命密码,在我心中生长出了淳朴、善良和憨厚!

今年的清明节,我又来到这块麦田。麦苗依旧绿色,柳丝依旧金黄,依旧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父亲的墓碑前,一束牙白的菊花,安静地绽放着,映衬着墓碑黑色的光,显得菊花的瓣更加淡雅,鹅黄的花蕊更加精彩。微风拂过,花叶微微点头,仿佛,通了灵性。

理解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执意犁翻深深浅浅的稻茬,好像要让疲倦

..的稻田晒晒太阳。

(2)这句农谚,合辙押韵,像首诗,丰满而凝重

.....。

[尝试解答]

[任务活动]

第一步:通览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第(1)句出现在文章第二段的结尾,写父亲犁地时的情景。第(2)句出现在文章第四段的开头,是对前一句“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的评价,说这句话“丰满而凝重”。

第二步:3联1依,挖掘词语含义

第(1)句,联系语境看,“疲倦”一词修饰的是“稻田”,父亲深翻土地,是为了让做出贡献的土地得到休息。联系修辞看,“疲倦”采用比拟手法。从全文主旨看,写出了父亲对土地的热爱和呵护。

第(2)句,说农谚“丰满而凝重”是采用了形象的说法,“丰满、凝重”是作者对农谚的感受,说明这一谚语有丰厚的内涵,充满智慧;结合父亲劳作的一生可知,“丰满而凝重”又可看出他一生劳作的沉重而艰辛,这正是以父亲为代表的农夫一生的真实写照。

[组织答案]

[答案](1)“疲倦”采用比拟修辞,将稻田当人来写,说明土地供养了一季作物,肥力疲倦,表达了父亲对土地的热爱与呵护。

(2)“丰满而凝重”,是指农谚语言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及时种麦的时令特点,是劳动人民在劳作实践中智慧的体现;这条农谚凝注了父亲的劳动智慧,浓缩了父亲一生劳作的身影,以父亲为代表的农夫一生丰满而凝重。

命题角度2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这些关键句子具体说来,是指含蓄句、技巧句、脉络层次句、主旨情感句和结构复杂句等。解答此类题,要重点落实“3注意”“2抓住”的技巧,全面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掌握必备知识

(一)重要句子的类型

落实关键能力

句子含意理解“3注意”“2抓住”

1.“3注意”

(1)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答题区间。

(2)划分句子的主干与枝叶,尤其是枝叶部分,有时枝叶部分就是答题的切入点。

(3)本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2.“2抓住”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需“抓住”时代背景、主旨、情感等加以分析。

(2)“抓住”关键词,揣摩句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理解句子含意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内容和效果。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稻子和吃稻子的人

学群

我开车从洞庭湖边的春风大堤上过。火车在铁路上奔驰,收割机在收割稻子。大型收割机从田垄上开过,稻子的上头不见了,稻田一拨拨矮下去。谷粒流水一般从一根管子里涌出,被装进一只只蛇皮袋。还有一些东西,一些跟随谷粒的叶片和穗条,打碎之后被机器随风一口吐出。

稻草傻傻地站在那里。上面那一段没有了,它们当然摸不着头脑。看看周围,那边吓唬鸟儿的那位也没有脑袋。如今做稻草人,已经不兴要脑袋了。它又不相亲,又不用想事情,要一只脑袋做什么?它只要两只袖子在晃就行。

月亮打这里过,它只看到收割留下的尖利,被禾茬们高举着,怎么都找不到一处又软又白的草垛,好让它的光躺在上面。风来到田间,不见了往日的玩伴。露水来了,没有一片带绒毛的叶子可以把它托起。萤火虫打着灯笼,找不到回家的路。

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我是弯着腰在稻田里割过稻子的人。一个割过稻子的人,不会不知道腰酸背胀的滋味。我想说的是机器收割所传达出来的那种力,那种君临众稻之上的力,那种话语方式。在钢铁的轰鸣之下,稻子这种从泥地里长出来的东西是多么卑微,多么柔软无力。①我是吃稻米的,吃下去的稻米已经成了我的一部分。

我想起以前我们割稻子。

每一株稻子都知道。从河姆渡那里,或者更早,它们就知道了被收割的命运。等到上面抽穗灌浆,等到饱满的颗粒压下来,它们就弯起了腰。弯起的稻杆,是多么适合拦腰抓握,是多么适合收割。顺着禾稻弯斜的方向,人的手把它们拦腰收作一握,稻根露出来,另一只手把禾镰端平了,一下从根处划过,稻子的一生

就到了人手上。

稻子弯着腰送上它的一生,人去接受,同样弯着腰。一根稻子弯着腰所承受的,也会来到人的腰背上。说来也巧,那些用来收割的禾镰也弯成新月的模样。那时候,老人们都相信,这一年的新月是从收稻子开始的。

一根稻草,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稻草。稻子的意义,好像都集中在那根稻穗上。直到谷粒离穗。好比一个人退休了,不再去上班,不再是这个是那个。稻草是在这时才开始成为稻草的。

这以前,阳光在春天照过,夏天照过。这一次是单单把它们作为稻草来照耀。秋天的阳光一照,一根稻草的一生就都来了,从头到脚干净明亮,还带着草的干香。想来这些事情,月亮是知道的。月光一来到稻草上,就变得这样鲜亮。就这样躺在稻草上。即便是黑色的夜,到了这里也会停下脚步,把稻草的地方留给稻草。

我至今记得昭大哥的拖拉机拖了一车稻草,我们搭他的拖拉机回家去。我们躺在上面,用一车稻草摇晃着镇上的房子和路灯。到后来,连天上的星子和银河都被一齐摇动。一天夜里,我在山上走迷了,下山看到一堆稻草。顺着稻草往下看,田里的禾茬带一点亮色一直排过去。②我明白了:踩着禾茬,就可以一直走到家门口。

谷粒不在了,稻草是稻草。牛是懂得这一层的。稻草吃下去之后,它们在反刍。那时候,稻子收了,稻草还是完整的。稻草身上还留存着做稻草的尊严。现在不同了,上面那一段没有了,下面还在禾茬上,它是做稻草呢,还是做禾茬?稻草也好,禾茬也罢,它们只好没头没脑地待在稻田里。直到冬晴时,种田的人过来放一把火,烧了的就烧了,没烧尽的就黑乎乎留在那里。

看来,稻草存在的意义,是跟着谷粒一起收走了。那么谷粒呢?蛇皮袋装上之后,一小部分大概会留在主人家里做米饭,其余的就都进了市场。种子要从种子公司来。两头都在人家手上,它们只管从身上长出稻子来。稻子一旦长成,收割机就来了,它们生存的努力随之被没收。收割机的专横粗暴,其实也意味着对稻子之为稻子的否定。

开收割机的人,想来是不会拿起禾镰去收割了。杂货店也已经不卖禾镰了。稻田当然还会种上稻子,是种子公司来的杂交种。杂交产量高。以前那些稻种,已经从地面上消失。就算某处种子博物馆之类的地方还有它们的孑遗,它们与这个世界的交流互动也已停止。

我开着车在大堤上走。大堤在下面,收割机在收割。远处靠山的地方,火车在铁路上奔驰。上车下车,人们都按照火车时刻表,把自己装进去,把自己卸下来。

(有删改)散文的语言往往蕴含着作者想要传递的“情”和“理”,请简要理解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6分)

[尝试解答]

[任务活动]

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

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品味作者想要传递的“情”和“理”。“理”应该从文句蕴含的含意入手;“情”应该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入手。

第二步:抓语境,析内涵

(1)第①处,“我是吃稻米的”含意可依据“稻子这种从泥地里长来的东西是多么卑微,多么柔软无力”分析可知;“吃下去的稻米已经成了我的一部分”,可以依据“稻子弯着腰送上他的一生,人去接受……人的腰背上”分析可知。

这两个文句表达了作者对卑微、无力的稻子充满同情、怜悯;同时告诫现代人要懂得感恩粮食,人和稻米密不可分,懂得换位思考,才能敬畏大地的生命。

(2)第②处,这个文句是文段的段尾句,作者回忆收割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我”在茫然无措的时候,居然顺着“禾茬”,找到了回家的路,故作者对“禾茬”是感激的、感恩的;它好比是给人指明方向的一盏灯,故“禾茬”不再是“卑微、被轻视”的无用之物,它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都有它独特的存在形式和价值。

[组织答案]

[答案]①作者对卑微、无力的稻子充满同情;人要懂得感恩,懂得换位思考,才能敬畏生命。

②顺着禾茬,“我”找到了回家的路,无比喜悦,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万物都有它独特的存在形式和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生活需要蔬菜,也需要鲜花

若蝶

我家楼下有一小块空地,不知何时,开出了一株深红色的鸡冠花。

每天出门和回家,都要路过这块空地,每次我都留恋地多看它几眼。周围是树木荒草,只有这一株盛开的鸡冠花,显得分外妖娆和美丽,看到它总让我精神一振。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家时,路过那块空地,没有看到那抹红,心里一惊,连忙在四周寻找,结果在一堆被铲掉的荒草丛中找到了它。它被连根拔出丢在了垃圾堆里。

一楼的那位阿姨,正在这块空地上翻土锄地,想必是要开垦出一块菜地来。“阿姨,这花不要了吗?”我拾起鸡冠花问正在干活的阿姨。

“不要了,留着也没用,还占地儿,我在这儿栽点蔬菜,你烧菜要是少根葱缺头蒜就下来摘呀。”阿姨热情地回答我。我一边道谢,一边暗暗地惋惜:多美的花呀!怎么就成了无用的呢?我环顾四周,想找个空地,把它重新栽回去,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多余的空地。心想:阿姨为什么就不能少栽两棵菜,给这株花留点空地呢?最后我在一棵桂花树下,挖了个洞,把它的根埋了进去,希望它还能活过来。

晚上我躺在床上,像被谁抽去了筋骨似的,一动也不想动了。想想这一天像机器一样地运转:早上急急忙忙地起床,做早饭,送孩子上学,马不停蹄地赶到店里上班,应对各种顾客,你争我吵,讨价还价。直到日落西山,又赶着回家洗衣、做饭、抹灰扫尘,等孩子做好功课,忙完家务,已累得只想一头栽倒在床上。

打开手机,正好看到好友珍向我诉苦:“自从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就再没有握过画笔。结婚生子后,更是忙得连看画的时间都没有。整天忙忙碌碌,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在重复,生活里似乎只剩下忙不完的家务,挣不完的金钱。”

是呀,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墙角的那把吉他已落满了灰尘,有多久没有去触动它的琴弦了?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环绕世界的旅行。什么时候这些梦想都被搅碎,拌进了柴米油盐里?

突然惊悟,我已和楼下的阿姨一样,为了蔬菜丢掉了鸡冠花。她认为一枝花是没用的,不能当菜,不能充饥。我不也认为文学、旅行甚至爱情都已是没用的东西了吗?我的眼睛盯着的都是有用的:工作、学业、升职、房子、车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早已不再注意,有一片小草正在悄悄地冒芽,有一朵

小花正在散发清香。“情怀”二字已成风花雪月的矫情。

可是抓住了尘世中的利益,为什么我的心并没有感到满足呢?为什么常常感到自己活在闷罐里,透不过气来呢?仔细想想,可能是因为我的生活里少了一抹鲜红的色彩,像楼下的那株鸡冠花,已被我从生活的田园里拔除了。

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一枝花、一场雨、一次远行,都是诗意的生活。可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认为它们无用,而这些无用的一草一木、一书一曲,恰是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平静台,是它们给沉闷的生活,送来清风花香。

物质的富足可以让你的脚步抵达想去的地方,精神的追求更能让你心灵的水泽花香萦绕。偶尔停下脚步,将一些时间花在看似无用的小欢喜上,其实是毫不

可惜的。赏花、读书、喝茶、听曲,是夹缝里的阳光

..,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诗意和点缀。

我翻身下床,打开书柜,抽出一本旧书,弹去灰尘,认真地翻阅起来。从今天起,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的时间,把它留给文学、

留给音乐、留给舞蹈、留给手工、留给梦想。毕竟生活里,我们需要蔬菜

..,也需要鲜花

..

(有删改) 1.(理解词语含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赏花、读书、喝茶、听曲,是夹缝里的阳光

..。

(2)毕竟生活里,我们需要蔬菜

..。

..,也需要鲜花

[答案](1)“阳光”一词在文中使用的是比喻义,比喻乐观、轻松、令人愉悦的生活。

(2)“蔬菜”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资、事务、杂事;“鲜花”指生活中有声有色的愉快生活、欢乐气氛和轻松心情。

2.(理解句子含意)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已和楼下的阿姨一样,为了蔬菜丢掉了鸡冠花。

(2)有一片小草正在悄悄地冒芽,有一朵小花正在散发清香。

[答案](1)我已经被日常生活困扰,像普通的家庭妇女一样,为了生活,没有任何浪漫的情怀和闲情逸致。

(2)生活中值得我们细细观察和仔细品味的细小而又有情趣的事情很多,现已被忙碌庸俗的生活所累,经常难以再被觉察。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与句子含义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与句子含义分析 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理解题 考点阐释 散文语言含蓄,意蕴丰富,写法多样。一如修辞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锤炼和组合,散文独特的写法可以是情节的巧妙安排,可以是开头结尾的处理,可以是引用诗句、典故等手法的运用。这些写法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而分析散文的写法作用是鉴赏散文的重点。 设问方式 1.文章某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者以“××”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3.文章第×段运用了某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的话的作用。 5.请结合全文简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文章第×段,作者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7.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8.文中划线句子是否可以改为“……”,为何? 9.文章第×段的安排有何艺术效果? 10.文章第×段在结构上有何巧妙之处? 解题方略 分析句段作用“4角度” 1.内容方面(理解能力) 内容方面的作用是最基础的作用,即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什么。 如:人、物、景——特点 事——交到时间、地点、人物、关键事件 情、理——阐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了主旨 2.结构方面(文本特征) 即内容与上下文、前后文、乃至全文内容之间的关系。而具体是什么样的作用,首先需要进行定位,因为位置不同,作用就不同。 (1)开头:①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关于……的描写 ②前后呼应:照应上文的…内容,为下文……的情节埋下伏笔/做铺垫 ③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渲染烘托某种氛围,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为抒情做铺垫……) (3)结尾: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②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卒章显志;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使文章委婉含蓄,言已尽而意无穷。 3.主题方面(情感价值观) 散文中所有的艺术手法,无非都是为传情达意而服务,因此对于句段作用的赏析,不可避免地会谈到它对主旨传达的作用,即用什么样的方式传达出了怎样的主题。 (1)人、事。物、景→作者态度(赞美、崇敬、批判、喜爱、厌恶)。 (2)命运、结局、社会现象→原因的认识(引人深思/省) 4.给人感受(审美趣味) 散文创作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手法,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在答题过程中,也要注意品味。 语音修辞(节奏、韵律、气势) 词语修辞(生动形象、逼真鲜明) 引用(诗词-典雅含蓄,名言-说服力) 插叙(跌宕、神话鬼怪-传奇色彩) 悬念/跌宕/突转(引人入胜,激发阅读兴趣) 留白/戛然而止/以景作结(留给人想象和思考,回味无穷) 答题模板: ①内容:手法+特点/事件相关信息→生动、形象、丰富 ②结构:上下文内容间的关系(相反、相承、相关、相同-对比映衬、承上启下、伏笔铺垫、呼应照应) ③主题:内容→情感态度、原因探究 ④给人感受:特殊手法使用带给人的感觉。 典例剖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新高考语文高分技巧大二轮复习专题抢分点二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讲义Word版含解析

新高考语文高分技巧大二轮复习专题 抢分点二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要做到 “三联一依” “三联一依”理解词义、句意 关于散文语言的考查,无论是“理解文中重要概 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品味精 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还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都可以采用“三联一依”的解答方式。“三联”:一是联系词句所在句子的内容,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前后语境或前后语句,来理解词句的临时含义;二是联系作者的情感,来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三是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理解词句的特殊含义。 “一依”:依靠词语或句子使用的方法,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因此,要依托手法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意义。[核心提示] 散文是抒情的艺术,理解散文的语言才能理解散文的情感。因此,散文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以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词语含义、理解句子含意,是常考且易失分题型。 突破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典例]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6分)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篇以“窗子以外”为题的散文,通过写生活中有形的窗子(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扇子式的、六边形的)和无形的窗子(你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和你的生活习惯)时时处处让你融不到别人的世界和生活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消除的距离、隔膜之感。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结合上下文”暗示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不是词典上的意思。 (2)“窗子”,指明考查的对象。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评分细则] 能从有形和无形两个角度作答,答出1点得3分,答出2点得6分。 【类题拓展】 阅读2017·全国卷Ⅱ散文阅读《窗子以外》,结合全文,理解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 ..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 ..”的神气,架上科学 的地方瞭望。 答:①“考察”的含义是: ②“科学”的含义是: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专题02综合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散文含解析

专题02 综合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散文) 【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 1、常见题型 ①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②根据文章解释或分析某句话的含义。或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主旨句、中心句、景物描写句) ③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结构类) 2、解题思路:从主旨、构思、立意、选材结构等方向作答。 【词语含义分析题】 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1、句子含义分析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置;分析艺术手法) 2、答题格式 词语含义分析题: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这么表达有……作用 (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 3、句子含义分析题:内容+手法+作用 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附: 某一词语含义或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词语顺序: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Ⅱ散文阅读考点理解词句含意题型理解句意

题型二理解句意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 学生 甲 艾草的熏烟升华了 不同的生活状态,使 各种生活状态互相 交融,不分彼此地聚 集在一起,达到一种 美好的平衡。 1分 该生没有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含意。画线的句子 中,“艾草味”指端午等传统文化,“所有的气味” 指不同的生活状态,“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 静下来”指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 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该生没有抓住 这些关键词的深层内涵,以致漏掉要点丢分。 (短板一:不能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含意) 学生 乙 端午节到了,家家都 过起了节日,空气里 充满了艾草味,压倒 了一切气味。 2分 该生没有结合所在段落甚至主旨理解句子的含意。 画线句子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该 生只答出了画线句子的表面意思,没有答出其深层 意蕴。(短板二:不能 结合所在段落甚至主旨理解句子含意)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意蕴的理解。端午到了,生活状态、风格迥异的各家在这一天却都弥漫着相同的艾草味,在表明不同的生活状态也会有相同的生活内容的同时,也暗含着对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同。在艾草香中,仿佛油垢也一点点消除,空气都被洇染成青色,艾草的熏烟将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都进行了升华,从而使各种生活状态互相交融,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一起,达到一种美好的平衡。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指导 第2讲 增强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

“词义、句意题”可分为两种题型:理解重要词语含义题和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题。从新高考全国卷命题的情况看,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意义的挖掘,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由表及里,进行深层分析,而只浮现于表面。解答此类题,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意,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命题角度1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掌握必备知识 (一)词语的语境义 一个词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本义,即词典上的含义;二是语境义,就是词语在动态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含义。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 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相近。因此它不是高考所考的重点。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 词语的转移言语义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乙义。如“我要努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在这个语境中,“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可以囫囵吞下去的,“吞咽”在这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享受。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3)词语的补充语义 词语的补充语义即词在使用时临时补充添加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情景补充义”,“情”的因素属于主观方面,是主观情景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往往给词语添加丰富的含义。如“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入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里的“突然”,语表意义是“短时间内发生,出乎意料”,但在这个语境中就隐含了作者心理方面的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赏析语言——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0赏析语言——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 术 一、(2021·山东烟台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住在城市里的菜鸟 余继聪 ①我这城里,土地已经不多,不过,很多人和布谷鸟等鸟类还是依然习惯记着农历,记着一个个节气。 ②节气一到,便不知道从哪里走出几个农民模样的老人,扛着几把不大用得着的旧钝锄头,在宽大的柏油路边,把一星半点的残存土地锄挖出来,种上几簇辣椒、茄子、洋芋、豆子或者一蓬南瓜。 ③这是一些丧失了土地,却依然对土地很眷恋、很怀念,依然忘记不了自己是个农民,到了一个个节气,手指和骨头里便要像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的人;如果按现今年轻人的说法,他们就是些土得掉渣的菜鸟。城市年轻人不会对泥土、庄稼和农历、节气有什么感情;看着土地的消失,他们不会有痛彻骨髓的难受。 ④但是,节气一到,乡村鸟儿们便要如期来临了。布谷鸟,每到芒种立夏前后,就要飞进城里的树上来叫,好像要把忘记了稼穑耕耘的城里人也叫到乡下去播种。一些老人,听到它们的叫声,大概还能突然想到曾经耕耘播种过的农田和时光,大概会想到被埋葬到城市的水泥下面、柏油路下面的曾经的庄稼地,想到那些早已被扔进了墙角甚至被当作垃圾扔掉了的农具,然后发出几声无奈的叹息。年轻人,对布谷鸟的叫声大多无动于衷,或者误解了这辛勤的鸟儿,总以为它是在唱一首抒情的歌,而不明白它是要催促人们赶快稼穑耕耘。 ⑤还有乡村里的麻雀、八哥、云雀、戴胜鸟、黑头公公、白头公公、鸽子,也会飞进城来,落在城里的树上。我觉得它们是我的老乡,没有忘记我,感觉它们很亲切。甚至会有乌鸦,也飞进城里来,在阴雨连绵的深夜里,在隔壁的龙江公园的树林里叫。童年生活在乡下时,夜里听见乌鸦叫,我们总是心惊胆战的,常常躲在被窝里,蒙着头,瑟瑟发抖。这黑色的鸟,喜欢出没坟场,觅食腐尸,很容易叫人想到死亡,叫人感到它的身影和叫声恐怖。现在住在城里,听到乡下来的乌鸦叫,竟然也会觉得它是老乡,不再那么厌恶它,甚至觉得像见到乡亲进城来一般亲切了。 ⑥其实我也是一只住在城市里的土鸟、菜鸟,生活在大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将近20年了,依然土得掉渣,每一个节气来临,手指和骨头缝里总是会如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有一种想拿起农具、光着脚板踩进泥土温柔深厚的胸窝的冲动。 ⑦人家调侃我,说我是一只菜鸟。我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⑧我喜欢于周末或者傍晚,踏着阳光,去有一星半点土地的柏油路边,看那些残存的土地,看几个老人握着锄头或者镰刀在那里忙碌,看他们侍弄一簇簇辣椒、茄子、豆子、韭菜、香葱,或者一株株苞谷、一茎茎南瓜藤蔓。慢慢欣赏着,我心里很舒爽,很惬意。别人可能觉得很奇怪,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学者模样的中年男人,竟然呆立在路边,那么着迷地看几个土农民在侍弄土地。他们不明白,我虽然戴眼镜,穿着西装,像个城市的知识分子,其实心里依然浸透着浓烈的泥土气息。 ⑨我总觉得,自己与这些已经不多见的农民模样的老人,离这些泥土和庄稼比较近,而离西装革履或者浓妆艳抹的城市人比较远。

高考散文阅读 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 ★散文基本知识及阅读方法: 1、构思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 3、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情、理、物、空间、文眼等) 线索的特征: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4、类型: 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叙事散文:如《背影》《记念刘和珍君》; 说理散文:如《鹿的穷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包括杂文和小品文;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5、阅读技巧: ①依据题材特点,晓大意; 写景状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 写人记事——弄清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议论说理——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把握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②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 抓标题,揣摩文意; 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和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态度; ③抓关键语句,理思路。 *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 *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句; *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句子; *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④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⑤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⑥归纳层次要点,明文意; 题型一、要点概括题 一:要点概括题之文意概括题 三步骤: 1、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偏 2、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确保信息收索全 3、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确保要点条理观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7大题型与答题规范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7大题型与答题规范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 标明句子出处。 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规范答题」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规范答题」 文首: (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3)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文末: (1)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2)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 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 (3)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必备知识:理解词义、句意及句段作用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必备知识:理解词义、句意及句段作用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理解词义、理解句意、分析语句作用。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理解词义、理解句意、分析语句作用。 题型一:理解词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如《囚绿记》中的“绿”象征新生与希望;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常见提问方式 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解题思路 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及前后句。就具体思路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 1.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文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可以理解为和故乡的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3.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对《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词语的理解就需要联系这两方面。朱自清在这篇文章中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在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 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因此“颇不宁静”这四个字是理解文章的主旨的钥匙;同时,朱自清的“不宁静”也归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 4.依托修辞挖掘词语的含义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依托修辞格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荷塘月色》一文中:“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本句“酣眠”“小睡”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酣眠”,原意是酣畅的睡眠,睡得很沉;“小睡”,原意是打瞌睡。但联系该句破折号前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在谈月色,作者借“酣眠”喻满月的“朗照”,借“小睡”喻疏云遮掩的淡淡月色,而这正是“酣眠”“小睡”的真正的含义。 常用答题模式 词语本义+语境义+在情感、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题型二:理解句意 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句子;(2)使用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统摄全篇,即

高考语文(2021年)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考点3分析鉴赏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考点3 分析鉴赏散文的语言 考法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5[2015江苏,13,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阅读文本见【典例2】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此题,一要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主要通过“闻”几家油烟机排出的气味来“悟”几家的生活风格。第⑤段中,作者正是通过闻第二家油烟机排出的气味来悟第二家的生活风格——“孱弱”。二要联系语境,与“孱弱”相对的词语为“充实”,这是一对相反相成的词语,二者是在比较中存在的,结合第⑤段的具体语境来看也确实如此,第二家的生活风格正是在与第一家的比较中产生的。联系具体内容可知,二者主要从油烟成分、气味浓淡、出现规律等方面进行比较。这样“孱弱”的含义就比较容易把握了。三要注意答题顺序,先答表面意义,再答深层意义。 方法点拨 解答词语含义的“三联一依” 1.三联。①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含义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多用来理解具有临时性意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②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一般用来分析具有深层含义和特定意义的词语。③联系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社会背景。 2.(2020-2021学年学科教研组精选汇编)一依。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挖掘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要达到的效果。 答题模式:词语本义+语境义+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考法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6[2017全国卷Ⅲ,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文本见【高考帮】文1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这个句子的含意,关键在于对“一样”指代内容的理解。由上文“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知,“一样”强调干任何行业都需要辛苦劳作;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作者对生活的认知更加深切,体会到其中的独特意义。 方法点拨 理解句子含意的“六条路径” 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其含意。 2.(2020-2021学年学科教研组精选汇编)瞻前顾后,审读语境。必须把所问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其前后句子含意的分析,弄清所问句子的含意。一般来说,所问句子的含意常在其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或者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进行转述。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考生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考点突破四:词义、句意理解(教师版)-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

22年高考散文阅读 考点突破四:词义、句意理解 一、理解词语含意 1.思考方法:“一借三看四联” (1)“一借”,即借助词语的固有含义。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才能正确理解。 (2)“三看” ①看词性: 名词(名词性短语):本义(实指义)→语境义(虚指、隐含义)→指代义(情感倾向)。 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的特征义(形、色、姿、貌、态、味)→语境义(修辞义)→引申义(褒或贬、赞扬或反对)。 动词(动词性短语):动作(动态细节)→性格特征含义→主旨义(形象、性格)。 虚词:虚词本指(作用)→语境义(手法)→写作意图(情感倾向)。 ②看位置:标题(线索、主旨)→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阅读兴趣)→文末(点题、观点、主旨);段首(角度、对象)→段中(勾连上下文)→段末(承上启下)。 ③看效果:实写(人物形象,景、物的形、色、姿、味等)→虚写(人物性格,景、物的质、貌、态)的修辞效果、描写效果、抒情效果。 (3)“四联” ①“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应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对 于某些关键词还要兼顾其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②“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 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时依据此法。 ③“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④“联”系手法揣摩。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揣摩词语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要达到的效果。 2.答题思路 先说词语本义,再说词语的语境义。重点说语境义,语境义包括指代义、修辞义、主旨义等要点,可结合语境,说其一种或者加以组合。 另外,答题要注意“一同”“一转”。“一同”,指答案组成最好与原词语的词性、结构相同;“一转”,就是要善于转换,即抽象词语具体化,具体词语概括化,形象词语平实化。 二、理解句子含意 1.思考角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基础点: 1.重要词语 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限于“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散文阅读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类词: (1)体现作者态度或情感主旨的词语 俗话说“字斟句酌”,词语的运用需要仔细考虑与锤炼。很多情况下,词语的选择与文章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系密切。仔细体味这类词语,就能理解句意甚至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单个的词语,本身是没有修辞手法的,只有运用到句子中,才显示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语,能够取得丰富的表达效果。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等)的词语 具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就是指代词,它包括指代词与指代短语两类。前者有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它们),自己、人家、别人,这、此、那等。后者如这些、那些、某些、这样、那样、如此、之所以如此、既然这样等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有些词语,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表达作用。当其一旦进入语境,与具体的文本发生关系时,就有了明显的表达效果。这类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是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有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词典义、表面义有着很大的差距。因为在新的语境中,其产生了特殊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2.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1)结构句 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2)含蓄句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散文阅读(提高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专项提升练(27)

专项提升练(27)散文阅读(提高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稻田里的等待 周华诚 稻子们高傲地昂着头,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依然是轻飘柔软,里面空空如也。天气渐渐转凉,本来稻子该是灌浆的时候了,再不灌浆,很可能意味着收成不佳。隔着一条田埂,邻家的杂交稻一丛丛的稻穗已经低下了头,清清爽爽,散开了谷粒,显得低调而又成熟,相比之下,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 。 ...........周一那天,父亲问我:“我们的水稻不会灌浆,稻穗不低头,我担心可能没有产量。” 不会灌浆,对稻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好几亩稻田,如果都是空秕,这一年花在上面的汗水和心血都会白费。我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言辞来宽慰父亲,只好说:“没有关系,我们就顺其自然吧,好好观察记录它的生长,就可以了。收成的事,也急不来,能收多少是多少。” 在种田这件事情上,我的经验是苍白的。我拿着稻子的照片,去请教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专家说,问题不大——看起来,水稻才刚开过花,还没有到散粒的时候。 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便也这样安慰父亲。父亲说:“那好的,只能等了。” 接下来,父亲每天都会去田间察看,并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我。到周三,父亲终于又忍不住了,问我:“邻居家的杂交水稻已经垂下头,颗粒饱满,我把他们的谷粒掰开看了,浆水很多。我们的水稻还依然直立。开花的时间,我们的水稻还比他们要早两天,但我们的还没有浆……我担心,如同去年的黑糯稻。” 去年我们试种了一点新品种的黑糯稻,不知是缺乏种植经验还是品种原因,也是灌浆不良,最后半亩田的水稻收割起来,只得了二十来斤稻谷。因是试种,面积不大,但说起来,总归是不成功的例子,而汗水与辛劳的损失,就无从计算了。

202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散文阅读练案三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含解析

练案三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 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总还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 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 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是黑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 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 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 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 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形成的啊。 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 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 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无美草。当大树参天而立时,谁还想得到那些树底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呢。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 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 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撵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 处纳凉那多好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分册二 专题四 第2讲 散文读文技法及选择题的解法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散文读文技法及选择题的解法 一、文章怎么读——紧抓两点,巧用三法 (一)紧抓两点,“两点”是指内容和艺术特色,内容即“写什么”,艺术特色即“如何写”“为何写”。这两点,是理解所有文学类文本的关键。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抓住内容(写什么)和艺术特色(如何写、为何写),无论是读文还是解题便会事半功倍。 (二)巧用三法 [读文示范](巧用三法抓两点)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①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

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②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③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④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⑤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⑥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方法1:抓住标题和由头 标题直截了当,点明“写作对象”,表明本文写的是与“我们的裁缝店”相关的人与事,是文本的叙事线索。 第①段中提到的游牧地区的人们“只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就是本文的“由头”,下文就由此引发一系列与“订做衣服”相关的人和事。 方法2:理清层次和思路 第1层:①~④段 [写什么]写裁缝店所在位置(偏远荒寒的游牧地区)及其特点(狭小、温暖和平、富有情调)。 在城市里越来越少的裁缝和裁缝店却是喀吾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裁缝店虽小,却能阻隔狂风、沙石、冰雹,常溢满羊肉香气,还养着精灵般的金鱼。 [如何写]第①段用比较法点明我们的裁缝店在喀吾图的独特意义;第②~④段运用平实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把店外的恶劣环境与店内的温馨形成强烈对比。

202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散文阅读之思路分析题课时演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专题二散文阅读学案二第2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橛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工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

2022语文专项对点练17提高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含解析

专项对点练17 提高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 (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遇合燕子,还有麻雀 陈忠实 ①20世纪80年代某一年,小燕子在我刚刚建成的前屋里寻觅栖息之地,最后选定了装着电灯开关的那个圆形木盒子,据此便衔泥筑窝.我和妻子和孩子都怀着一份欣喜,在新屋里都十分珍爱十分欢迎这一对客鸟. ②外出一周回到原下,打开已经积尘的铁锁,首先想看一看前屋后檐下的燕窝,似乎没有任何动静.我想,可能正在产卵或孵卵哩,不到饿极或猴急,是不会出窝的。几天过去了,我没有发现燕子出入一次,有些疑惑,担心也就潜生了。站在后屋前门口耐心等候,仍不见燕子出入的踪迹。又过了几天,我断定,燕窝已是个空巢,猜想这对精心设计苦力构建了窝巢的燕子,不可能另择栖地重筑新巢,也不可能是被孩子虐杀,说不定什么人在菜园里喷了药汁……无论这种猜测的可靠性几何,结果是燕子确凿没有了,难得遇合的不脏我家地的瑚燕儿. ③某日中午,我撂下钢笔,点燃一支卷烟,透过窗户玻璃无意朝前看,看到一只麻雀从前屋后檐下飞出来,心里一惊,用水

泥板构建的前屋后檐,没有鸟雀可以落脚的东西,麻雀是不是从燕窝里飞出来的?我便走出后屋前门,想看个究竟。许久,再也看不到麻雀进出燕窝的奇迹发生。 ④当我再次点烟的时候,无意间又看见了从前屋后檐下飞出一只麻雀。这回我没有走出门去,隐蔽在原位上隔着窗玻璃偷窥,果然,一只麻雀从屋檐上空折转下来,钻进那个燕窝里去了。好你个麻雀兔崽子!都知道鸠占鹊巢的故事,然而恐怕没有谁如我有幸亲眼目击雀占燕巢的滑稽了。 ⑤鸠占鹊巢是鸟类王国里恶对善的欺凌.我见过喜鹊窝巢,是鸟类中最不讲究最潦草的一种,用粗硬的树枝杂乱无章地搭压在一起,疏漏如同罗眼。这样的窝,鸠是看不到眼里的。鸠占鹊巢无非是寓示恶对善的欺凌,强武对弱势的霸道。 ⑥麻雀霸占了燕子的窝巢,我先睹为快。麻雀在鸟类王国里,属于弱势中的弱势,那么小的体形,对任何鸟儿都不会构成威胁。被凶鸟欺压也被人类轻贱着的麻雀,却可以欺侮燕子。燕子在人的眼里和心里,自古都是颇为高贵的贵宾。麻雀以武力霸占燕巢,怕是燕子生性太善也太娇弱了……我推测。 ⑦我把“雀占燕巢”的奇事讲给村里人,村人说,麻雀不会和燕子动武,往燕子窝里钻一回,燕子就给麻雀把窝腾出来了。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第一篇: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2022年 一、理解句子的含义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生活所谓“字面+中心+生活实际”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二、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2、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 3、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4、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5、说明的阅读多半是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日后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一些。 6、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三、回答问答题的方法 1、回答“为什么”的题型: 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2、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四、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 第二篇: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2022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