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

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

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
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

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吴丽娟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并非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而是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双方交感互动中的学生的“学”。积极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从过去的“教师主讲,学生静听”转化为“教师引领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相应地,教学设计也应由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氛围。

关键词:数学兴趣探究和谐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一、借助史实,激活课堂

数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积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数学史知识,在课堂上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史上的思想、方法,某些数学概念的产生背景,讲述数学家的胆识、勇气和数学家废寝忘食、排除万难、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动人心魄的业绩,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学生对这类数的认知存在一定障碍,容易与偶数和奇数产生混淆,随之产生的是厌学的情绪。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有机的结合“哥德巴赫猜想”,介绍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让学生对质数有一个新的认识,产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同时,讲述中国的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不断向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靠近的故事,让学生不怕困难,有决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数学史实的故事常可令学生精神振奋,兴趣倍增,有效地激活了沉闷的数学课堂。

二、渗透美感,陶冶课堂

数学是有趣的、美丽的、令人兴奋的。但如此美丽的、重要的一门学科,却很少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它,更谈不上去领略数学的美。这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领,缺乏用审美的眼光来教数学。要让学生真正发现数学中的美,从而喜欢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形态美、抽象美、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统一美和奇异美),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传神的手势、直观的教具、形象的媒体以及精美的板书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用美的观点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丰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在教学“图形变换”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花鸟纹锦、瓷器、铜镜等物体中的美丽图案,感受到对称、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美的欣赏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然后指导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亲自体验。只有这样,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领略与发现中展现美,在体验与感悟中欣赏美,在追求与创造中实践美,使学生获得美感,进而对数学产生强烈而丰富的情感。

三、动手实践,活跃课堂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让他们仿佛置身于科学试验研究之中,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挖掘、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量一量、拼一拼、掂一掂、摸一摸,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使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亲身感受,促使人人主动参与课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新的学习探究。

如,在教学“克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身边物体质量的估计上存在较大的偏差。于是,我从学生当中搜集了一些质量较轻的物体,准备让学生先在手上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再拿到天平上称一称,以增强感知。在实践活动刚刚开始时,所有的同学就蠢蠢欲动,都愿意到讲台上一试身手,整个课堂的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开始之初,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有很大差距时,同学们一次次地发出叹惜声中,但在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动手实践中,产生的较大误差促使学生去思考、去观察。随着手的感知度在不断提高,估计的质量也比较接近了。当一个同学所估计的一块橡皮擦质量与实际质量丝毫不差时,大家就情不自禁地为他欢呼起来,整个课堂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同学们再次探究的欲望也就自然生成了。

四、合作交流,拓展课堂

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节省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地体验出想要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提供学生乐于交流的话题,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一位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摆,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学生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的方法。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与别人的协作中分享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数学课堂。

五、结合媒体,开放课堂

多媒体辅助教学彻底摆脱了“教师——课本”这种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以挖掘。数学教材中许多抽象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一些动态的想象学生无法完成,操作起来则费时费力,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而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利用一系列连贯的、变化的动态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内涵,优美奇妙的图形变换、声像并茂的完美整合使数学课堂的内在和谐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使学生数学能力得以提高。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剪、拼,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的观察也因此显得漫不经心。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进行多次的剪割,一次次地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圆形的多次切分,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点——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近似于长方形的这一过程逐步呈现出来。这一过程也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开放的观念为基石,以先进的思想为载体,以教师角色转换为突破口。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积极创造和把握每一个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达到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

[2]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李希芳.实践新课程基本理念构建生命化数学课堂.福建中学数学.2006.8

浅谈数学课堂的和谐构建

浅谈数学课堂的和谐构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而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对学生实施和谐教育。下面,我就数学课堂的和谐构建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数学课堂的和谐构建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 随着“课改”浪潮席卷全国教育界,界内人士皆积极投身“课改”的学习、探索和实践中。但是,一些教师只把注意力放在了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探索创新上,而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一些教师在课堂(特别是公开课)上总是面带笑容,显得和蔼可亲。课后,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对学生照样凶巴巴、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竭力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这样的课堂虽然表面上显得热热闹闹,师生间的关系却不是那么自然、融洽,显得生硬,相互之间缺少默契。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真正的和谐教育的。没有建立在和谐的新型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的课堂,必然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呢? 1、教师对学生要发自内心地“关注和爱护” 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送上一个满含鼓励和期待的眼神;在天气突变时叮嘱他们注意增减衣物;在雨天里默默递上一把伞;在课堂上经过他们身边时仿佛不经意地弯腰俯身轻轻为他们捡起笔和纸;在他们取得进步和成绩时投去那充满赞许的微微一笑和竖起大母指;在他们遇到不幸时为之付出帮助和真诚的泪…… 2、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也是感情的交流 教师要在多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意识和人格,以崇高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即“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不断提高。 3、勇于道歉,承担责任 世界上没有什么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教师也不例外。一句真诚的“对不起”、“谢谢你的提醒”和敢于负责的举动不仅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培养出更具责任感的下一代。 总之,只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和谐师关系的建立和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事,它需要师生特别是教师的真情付出。 二、数学课堂中教与学的和谐控制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 淮安市淮安区茭陵中心小学曹正艾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就要教师因利势导,让课堂灵动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教学学生灵动性 【正文】: 工作以来,我所接触的数学几乎成了枯燥的代名词,学生对数学也很难激起兴趣。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除了做题就是练习,没完没了。但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培养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可使之热情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有助于其注意力的集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具有灵动性,只有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才会主动接受知识,才会提高兴趣。 一、创设情境,精心组织教学 好的情境创设是一节优课好的开始,在学生没进入状态前,教师要利用情境把学生的思维拉入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充分认识学生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动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 课堂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数学课质量的高低,更不谈有什么灵动性了。根据我工作这么长时间来看,课堂组织的好坏不是学生上课坐的毕恭毕敬,端端正正,看着孩子们坐的好好的,思想都不知道飞哪去了。所以,教师组织教学时,首要的是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如果在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把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到老师身上。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表情要自然,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一致,要充满自信,使学生得以健康向上的精神;要温和,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东西和活动。 例如,在讲授加法和减法计算时,教师可以用小棒,小手等辅助教学。教授乘法和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讲授图形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实物。教师的语言要声情并茂,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不感到疲劳。能做到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基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整节课也更有活力。 二、课堂提问要有技巧性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被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活动的纽带。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好坏。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记忆中的矛盾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优等生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最能关注到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热衷于提问这

设计灵动式数学课堂

设计灵动式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抽象性、系统性等特性的学科,较其他学科,缺乏趣味性。本文以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为例,主要从动手操作,调动多元感官;妙设游戏,体会形成过程;小组合作,开展主题探究等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从而认识数学的魅力。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趣味课堂 在新教育理念下,如何让孩子们在趣味中认识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中。通过动手操作、妙设游戏、小组合作等人性化方法,打造灵动有趣的理想数学课堂。 一、动手操作,调动多元感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中,老师们要特别注意将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有效结合,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直接观察,调动多元感官,感悟知识,激发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在初学知识的时候不具备系统性,更不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总是基于感性认识,他们对问题的表象认识越清晰,对知识的理解就更越深刻。比如,在设计“认数”这一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为了使孩子们对数的组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我让每个孩子亲自动手摆放13根火柴棒,利用投影仪展示孩子们的成果。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左边放一捆,右边放三根,这种摆放方法最清晰,一目了然。然后,让孩子们根据投影仪上的图来说数,从而认识11、14等各个数。接着,直接出示数字16,让同学们根据之前的摆法,动手摆出16。最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摆出自己喜欢的数字。在这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摆放十几根火柴棒皆是先放一捆,再放几根。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孩子们动手操作,调动多元感官,让学生们深刻认识数字的组成。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参与教学。这比单纯地看老师摆放、单纯地听老师讲解,会有更深刻、更牢固的认识。 动手操作,调动多元感官,这种教育方式既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发展了孩子们的学习潜能,还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二、妙设游戏,体会形成過程 学生都有爱玩游戏的天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老师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创立情景,妙设游戏,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老师们要注重将教材中原本科学乏味枯燥的数学内容转

探究学习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从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来看,你觉得这堂课哪些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探究?有什么突出的价值?请举出两个片段进行简要分析。 答:我认真倾听了赵娜莎老师主讲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本节课的亮点有: 1、赵老师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测量,找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优点:让学生动手去测,自己去寻找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引起学生对知识是形成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学习数学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用小棒拼摆三角形。 优点: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去验证,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争辩和探讨中最终得到了统一的结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探究和解决问题,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合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赵老师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中时时应做的。 二、结合自己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或失败的案例,并进行简要描述和分析。请参考《毫米的认识》案例,写明授课年级、授课内容、精彩片段、自我评价和授课者,如果是获奖课例,请注明。 答:我这一学期教的是五年级的数学,在讲授三角形面积时,我也尝试着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学习,过程如下: 1、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三角形的面积,同时要求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 妙。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并能找到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的底、高有一定的关系。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制三角形,用转化的方法把它们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并找到这个图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方法:小组合作。) 放手让学生去做。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真的是巨大的,学生不仅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同时有的学生还利用等腰三角沿着高的一半剪开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讨中得到知识,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就会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的技能和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

怎样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那么怎样构建和谐的课堂呢? 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 教学的基础。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 交流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布满期望、有信任感。 首先是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我在小学任教多年,我十分注意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平时哪怕 心情多么不好,我也把这不良情绪抛到脑后。有一次,有一位急性子的学生家长不问青红皂 白就到学校来无理取闹,当着一些学生的面诬陷我。这时上课铃响了,我马上抛弃了心中的 不快和怨恨情绪,整理了一下衣裳,便又像平时那样微笑着走进了课堂。学生都很敬佩我。 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微笑着进行教学,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 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上课时,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积极合作交流,寻找时机让学生进行 自我表现,在学生的表现中,教师创造一个布满活跃、快乐的教学氛围,发挥好情感教育的 活跃性、愉快性的作用。 其次是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 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在课堂上,“你能行”“你真棒”成了我的口头禅。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嘛。 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答应学生“别出心裁”、“标 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帮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学习进步,取得成功的必要 条件,教师要注重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经常鼓励,赞美学生。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夸奖,这是一种天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克服他们的缺点, 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或夸奖,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 片天地。 教学中,我从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学生只要有一点点成绩,我都及时表扬。教师对学生适度 的赞扬,及时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信念,有利于学 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 再次是把民主带进课堂构建和谐的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非常重要。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 氛围中学习,心情愉快,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 二是教与学的和谐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元素,它们的完美统一是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最佳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真切地体验情感。我们数学教师要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关爱,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创造和谐的数学课堂。那么,怎样创造和谐的课堂呢? 首先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主动活泼的乐于学、善 于思的气氛,使学生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乐于学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引入知识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爱好。如“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先对同 学们说:“今天我们进行一个师生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出一个数,老师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

巧设问题 引发思考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巧设问题引发思考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摘要: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弗赖登塔尔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几个数学教学的原则:“数学现实”原则、“数学化”原则、“再创造”原则和“严谨性”原则。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知识在对话中多元生成,让学生在互动中和谐发展。 关键词:弗赖登塔尔;现实问题;数学化;再创造 一、立足数学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现实”论,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要将客观现实与学生的数学认识统一起来,即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进行;二是指教师要将客观现实材料与数学知识的现实融为一体,即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经历数学化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化就是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即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的过程。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实现再创造过程,训练思维严谨性 “再创造”是指数学过程再现,是弗赖登塔尔针对传统教学中“将数学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只是一种模仿的数学”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原则。首先,通过“做数学”所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听教师讲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善于应用而且记忆保持长久;其次,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来进行学习能够引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再次,通过“再创造”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教育是一种人类活动的看法。而严谨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数学的严谨性。他指出,数学与其他的思维训练相比而言,最大的优点就是“确定性”,即对每个命题可以判断它的对或错。二是指严谨性是相对的,而且是有级别的,在学生还未理解的时候,不能将所谓严密的数学理论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有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数学的严谨性。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

数学课堂中的“和谐”

数学课堂中的“和谐” 发表时间:2018-05-18T15:13:06.4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3期作者:付丽华[导读]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建设小学6524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促进数学课堂“和谐”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师生关系教与学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需要和谐,同样校园、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在课堂教学中,它的范围很广:如师生和谐、生生良好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等。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一、师生和谐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和谐的课堂,意味着学生能敞开心灵、激荡智慧、畅所欲言。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一交往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在这种多向性的活动方式中,如果师生关系和谐,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应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 教师一定要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良好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课堂评价是根指挥棒,运用得好,对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时刻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以评促学的和谐效果,让课堂充满激励。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回应老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二、教与学的和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教师的“教”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好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为和谐的课堂教学创造条件。那么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可以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带着迫切寻求答案的心理,迅速进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总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三、合作对话的和谐 我们的教学,是交往的过程、活动的对话、是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还给学生“对话”的课堂,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状态。这样合作交流的学习,可以使不同的学生习都得以发展,还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另外,教师在合作活动中,也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与组内学生的交流,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差异,关注学生在这里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主动探究的和谐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呈现“和谐”局面。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发现规律,获取新知,从而使学生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如在“圆柱的认识”这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对自己所带圆柱体进行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了很多特征:如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相等、圆柱上下一样粗细等等。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发现是正确呢?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去,由此促进了课堂的“和谐”。 课堂和谐,只有在师生共同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在学生充分的感性体验和群体互动交流中,学生与教师的创造潜能才能激活与发挥,才能使师生主动和谐探究,最终达到共同的精神愉悦和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龙华在数学课堂中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7):71-71。 [2]郭家勇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7):109-109。 [3]曹彩丽浅谈数学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113-113。 [4]苏湛垣关于数学课堂中和谐教学的一点探索[J].珠江教育论坛,2014,(1):40-41。 [5]刘岚激发学生数学课堂主动探究的热情[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4)。

将错就错,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

将错就错,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内容摘要】没有人是生来就不会犯错的,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更是如此。但是错误并不是一无是处的,错误资源本身具有刺激、警惕、借鉴的功能,如果将错误发掘出来并加以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学生们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错误是学生们自身创造出来的一种有益于学习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应教导学生们将错就错,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将错就错灵动式课堂 愚者会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但智者却将失败变成进步的阶梯,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同样地,在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中,在遇到错误时应沉着应对并加以反思,将此作为前进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们从追因纠错、因势利导、变式练习三个方面来教导学生们将错就错,这也是我们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的必然要求。 一、追因纠错,提升辨析能力 要想教导学生们将错就错,有效利用错误资源,首先要让他们明白犯错的原因,并不断提高他们辨析错误的能力。这是避免学生们在同样的错误上栽第二次跟头的根本方法,也能巩固他们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

章第二节《代数式》这节课时,我先通过巧设情境问题来引入课题,让同学们简单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之后我给出了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并训练了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其实际意义的能力。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错误,如有一位同学将本应写为1/2(a+b)h的代数式写为(a+b)h÷2,在这位同学出现这个错误后,我没有批评他,也没有直接告诉他错误的原因,而是将这个错误展现给别的同学,让同学们一起来寻找错误的原因。同学们通过一番思考讨论后,发现了错误的原因是写法不规范: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应写成分数的形式。除了这个错误,同学们还出现了概念模糊不清、没有合理运用小括号、计算失误等等别的错误,我都用让学生们自己寻找错误原因的形式来帮他们改正错误。这种让同学们直面错误并追因纠错的方法避免了他们以后也犯类似的错误,大大提高了我的课堂效率。 在上面这节课的案例中,我通过鼓励学生们对错误追本溯源,不但提升了他们辨析错误的能力,让他们对本节知识有了一个牢固的掌握,也大大活跃了我的课堂氛围,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错误”观。 二、因势利导,深化教学效果 除了提升学生们辨析错误的能力,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充分利用错误这一“财富”,化弊为利,因势利导,将错就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发表时间:2014-06-20T10:38:43.4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3月总第148期供稿作者:隋红玲 [导读] 只有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真正动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隋红玲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257086 高效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正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才使我们的课堂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活力。而教师则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生命活力”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态度、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那么,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可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让学生动起来 1.想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体现在每一节课堂中,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巩固新知识的起点,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地备课,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每节课都有新意,让学生饶有趣味地主动获取知识。如:在教《循环小数》时,教师先念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学生大笑起来,在笑声中明白了“循环”的概念,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浓厚兴趣。 2.愿动。想是行动的最初的意识,愿是行动的动力支持。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还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中,讲述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孙悟空给小猴们分桃子。孙悟空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8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1\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这时孙悟空又说:“好吧,那就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8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孙悟空一拍桌子,显示出一幅慷慨大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800只小猴,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听到孙悟空要给4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孙悟空也笑了。在笑中给学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为什么桃子的数量在变化,可每只小猴子得到的仍是1\2个桃子呢?难道这中间有什么秘密吗?这样,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内容寓于“孙悟空分桃”这则故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节课的重点,不仅学得轻松,还学得扎实难忘。 3.敢动。一是表扬。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表扬,从而树立信心,更加自信地学习与生活,教师对他们多认可、多表扬,他们就会在进步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觉,从而有了强烈的好知心和攀登智慧高峰的愿望,自觉形成独立自学的好习惯,得到赞许,再努力,再超越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教师有好的方法,探知学生内心深处对进步渴望,不要吝啬赞许。赞许应该适度、及时,学生的成绩会自然提高。二是鼓励。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如果在稍有进步时,教师及时地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轻松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学习期间会遇到困难或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要有效及时给予他们无私地帮助。鼓励会使他们有成功感,建立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一句话,学生的自信来源教师的赞许和鼓励。有了自信的力量,他们就敢动。当学生想动、愿动、敢动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自然产生了,有了兴趣学生就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就为高效课堂建设提供了前提。 二、让课堂活起来 1.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思想认识。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改变压传统教学方法的呆板、僵滞局面,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愉快教学,使一堂课上得高潮迭起,淋漓尽致,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牵引下,像风筝一样,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2.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它可以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份自信心,一种自主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欢乐。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信息,特别是与众不同的信息,并主动了解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刨根问底”,使学生学而不厌,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勤奋钻研;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仔细小心、有分寸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轻易让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其次,要改变课堂组织形式,采取“讨论式”、“合作教学”等方式教学,在课堂中,允许学生突破常规,鼓励自由奔放和有新颖的想象,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说“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合理的“冒险”———只有在这种和谐民主生动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完整的人”的教育才有可能实现,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才真正充满活力。 3.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里的问,不是教师的提问,而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问。高效课堂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用问题完成教学,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设计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做到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目的。一是提问要根据教学需要来提,要在关键处设置问题;二是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适当的坡度,一定的思维度;三是赋于问题以新角度,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使问题具有新鲜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引领下去思考、去探究、去合作,才会激活思维,产生智慧的火花,才能让课堂活起来,体现出课堂的高效。 只有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真正动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妙

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妙和谐是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作为教师应致力于构建和谐的课堂,让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师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的空间。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是知识发现的引导者,是对话的启发者,是学习的指导者,是学业的评价者,是教学信息的重组者。因此,在整个和谐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美妙。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和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在平时教学中,对每节课的引入我都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知,再反过来运用新知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我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中,将假期旅游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引例,这一系列身边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利用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常见的问题,促进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与和谐。 二、让尊重走进课堂,丰富和谐

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强烈的表现欲望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规矩”去抑制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松开手,放宽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课上,在展示提升环节,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带领全班一起学习。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课前预习更积极了,课上的质疑问题也有独到之处,别具一格。赞许的微笑,鼓励的点头,发自内心的称赞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一个和谐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数学课堂,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力求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机会,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讲一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给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他们的心灵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舒展。 三、让合作走进课堂,促进和谐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和谐课堂的一种有效方法。班级分为8个自主学习小组,各组实力均衡。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如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一节时,讨论交流中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有的剪,有的画,有的量,有的记,有的算,几人合作,有的拿着直尺比划着、思

让小学数学课灵动起来

让小学数学课灵动起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水平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很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分数的理解》一课时,我使用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圆形纸片,让同学们自己对折,这样的一份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同学们,在动手中学习,这样教学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分数的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理解”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

建构和谐的数学课堂

建构调和的数学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的数学课堂存在着一些不调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参与不调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环境条件的限制,教师大多在课堂上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剥夺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权利。教师在无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更不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过程和表现的机会。 2.信息交流不对称。信息交流不对称,主要是指学生的反馈信息不通畅,有偏差。 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大多是优等生,“学困生”总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几乎没有机会和老师交流,大凡学生只能当听众,没有机会发言。信息交流不对称,显然是全体学生发展的瓶颈。 3.课堂学习不喜悦。教师严字当头,学生之间竞争有余而合作不够。课堂上学生心理、课业负担过重,体会不到学习的喜悦,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调和的数学课堂的内涵 《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是:“和,相应也。”而“谐”的意思是“配合得当”,“调和”旨在使例外事物“相应”且“配合得当”使多样要素相“统一”。调和课堂实际上是教学中在各方面追求一种平均,对“度”的恰当把握。 调和的数学课堂,教师给予学生亲和力,学生赋予学习学习力。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乐而满堂和,教学好而效果佳。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挚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安全感、理智感和道德感,师生关系才会调和。师生之间、课程资源和手段之间等各要素的调和统一,“教”“学”多样化的表达,在教学的动态发展中实现“调和”。 三、建构调和的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调和人际关系

1.调和师生关系。师生作为教学的主角,两者之间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调和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尤其严重。道德、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尊崇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础。师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应该“严慈相济”。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欢愉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师爱是无私的、公正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学生的成绩是非、素质的凹凸,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坚持同等的原则。 2.调和学生关系。调和课堂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关系体现出同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合作。同学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调和”,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就。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首先要强调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人人都有任务;其次,当学生有困难时,合作小组力求组内解决问题;其三,汇报学习成果时,不能总是让几个优等生占有,而要体现小组的胜利。 (二)再建课堂秩序 优良的课堂秩序就是课堂有条理、不纷乱,同时又要尊崇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潜能的机会。 1.倡导秩序井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索、创造。然而,有的课堂活动过滥,追求形式,致使课堂秩序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调和的课堂应该是动静搭配合理,张弛恰当有度,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思索中感悟,不断提升思维能力。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了活动,有的课还不止一个活动节目,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由于占去大量的时间,文化知识教学的时间就难以保证。不少课,给人的感觉是松弛有余而严格不够。其实有许多知识,没有清静的思考、刻苦的训练是学不好的。 2.尊崇学生个性。尊崇学生个性与倡导秩序井然并不矛盾,秩序井然的课堂有赖于教师创设尊崇学生的情境与气氛。教师必须树立同等、公平、公正地对待、信任、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突如其来的灵感,可能会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不要去制止他,先听他说完理由,哪怕是错误的想法,也要耐烦倾听。如解决“小明从家里到学校,先走5分钟,再坐车1/3小时,一共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分数

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

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吴丽娟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并非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而是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双方交感互动中的学生的“学”。积极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从过去的“教师主讲,学生静听”转化为“教师引领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相应地,教学设计也应由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氛围。 关键词:数学兴趣探究和谐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一、借助史实,激活课堂 数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积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数学史知识,在课堂上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史上的思想、方法,某些数学概念的产生背景,讲述数学家的胆识、勇气和数学家废寝忘食、排除万难、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动人心魄的业绩,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学生对这类数的认知存在一定障碍,容易与偶数和奇数产生混淆,随之产生的是厌学的情绪。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有机的结合“哥德巴赫猜想”,介绍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让学生对质数有一个新的认识,产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同时,讲述中国的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不断向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靠近的故事,让学生不怕困难,有决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数学史实的故事常可令学生精神振奋,兴趣倍增,有效地激活了沉闷的数学课堂。 二、渗透美感,陶冶课堂 数学是有趣的、美丽的、令人兴奋的。但如此美丽的、重要的一门学科,却很少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它,更谈不上去领略数学的美。这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领,缺乏用审美的眼光来教数学。要让学生真正发现数学中的美,从而喜欢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形态美、抽象美、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统一美和奇异美),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传神的手势、直观的教具、形象的媒体以及精美的板书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用美的观点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丰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怎样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

怎样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 中宁县第四中学祝永祥 一、人和是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它首先是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智力生活背景,创造一个互相支持,互相欣赏,彼此接纳的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袒露自己的心扉,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其次是让学生实质性、主动性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交流和探索中,抽象某种几何图形,建造某种数学模型,探究某个公式或某个定理,总结某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且不断质疑,不断修正,以达成共识,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另外,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和谐数学课堂可以在明亮宽敞的教室,也可以在安静舒适的卧室,还可以是广阔无限的原野。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潜能才能在发现、激励中突现并丰富和发展出来。 二、趣浓是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条件。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好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为和谐的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一)课前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起到“激趣”的作

有效的教学 灵动的课堂

有效的教学灵动的课堂 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小学邵秀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如何实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如何组织教学才能构建低 负高效的灵动课堂?……带着一连串的问题,笔者开始对“有效课堂”进行追寻与思考。 一、学习材料应该有“数学内涵” 学习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载体,师生对话的物质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走向,课时目标的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材料的选择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材观与教学观。那么,怎样的学习材料才是有效的、高效的?结合我在实践中的一个案例,谈一谈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 【案例】节选自四年级《速度、路程与时间》——体验速度 师:人走路是有速度的,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速度? 生1:火车的速度。 生2:乌龟爬行的速度。 生3:光的速度。 师:那你知道世界上“110米栏”跑得最快的人是谁吗? 生:刘翔。 师:他跑步的速度是多少?(课件展示:8.5米/秒。生读。) 师:这个舞台从前到后共8米,嘀嗒一下,刘翔已经从这里跑到台下了。(老师生动的描述引起学生及台下老师的笑声。)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快了。 师:人跑步有速度,动物跑步也有速度,世界上什么动物跑起来最快?生:猎豹。 师:(课件展示)猎豹奔跑的速度是1800米/分(生读)。 师:看了猎豹的速度你有什么感想? 生:人外有人啊!(全场哄笑) 师:什么意思? 生:比刘翔还快。 师:你怎么知道? 生:1800米除以60秒等于30米,每秒要跑30米。 生:简直太快了! 师:不过不是所有动物跑起来都会很快的,也有跑起来很慢的。 生1:乌龟。 生2:蜗牛。课件呈现: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8米/时。(生读)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慢了,从舞台这里走到那里,刘翔只要1秒钟,蜗牛要爬1小时多 上述案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那么什么是速度?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理解速度的含义只要学生感受速度的快慢,对于速度的方向不作要求。学习材料的选择应着眼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在数据的呈现上,刘翔的速度是用“米/秒”作单位,猎豹的速度是用“米/分”作单位,而蜗牛的速度是用“米/时”作单位,这样的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