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小先生制”让低年级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陶先生为扫除旧中国众多文盲而想的穷办法“小先生制”在今天内涵进一步扩充和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合理的运用“小先生制”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自信心,还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互教互学、团结进取的精神,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小先生制”扩展了学生课堂生活空间,更能让数学课充满灵动的活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先生制;自主学习;培养;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倡导“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强调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会做人的社会中的人。“小先生制”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陶先生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说得真透彻啊!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的就是学生也可以做教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回顾历史,“小先生制”是陶先生为扫除旧中国众多文盲而想的穷办法,对当时普及贫民教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教育早已天翻地覆,当年“小先生”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基础在我们今天已不复存在,那是否意味着“小先生制”在这个时代已经毫无借鉴了吗?我可不这样认为。今天“小先生制”的内涵已经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发展,我觉得“小先生制”在当代的重大作用是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这种新型的“小先生”制就是发扬人的主体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承担角色,使所有的学生都发挥各自的特点,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氛围。“小先生制”恰恰成了课堂上的可利用资源,对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操作意义!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在低年级数学课堂里合理运用陶先生所倡导的“小先生制”,不但能扩展课堂生活空间,更能让数学课充满灵动的活力!

一、实施“小先生制”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自信心

好为人师是人的天性,充分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就会开辟一个教与学的新天地。因为“老师”这一形象对孩子来说,其高大,神圣是其他人所无可比拟的。一旦由于自身的努力当上了一名“小老师”,哪怕只是一天,一节课,甚至是那

么一分钟,一瞬间,在他们眼里都是无比的自豪,无比的骄傲!我经常鼓励学生争当晨练小老师。平时我带大家练习乘法口诀时,会采用对口令、开火车和抢答等形式,当小老师来带大家操练时,没想到这些他们全都灵活运用了起来。在我的一番肯定评价后,为了能上台露一手,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和胆子很小的学生,也积极地竞争要当小老师。早晨,那些早到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高,老师不在的时候比老师在还自觉认真。“小老师”这一角色对孩子来说是一份莫大的荣誉,它是许多学生梦想中的岗位。因为当上“小老师”,不仅代表对自身学习的肯定,更是宣告了在群体中地位的提升!这样的成就,得来不易,怎么能不自豪!

二、实施“小先生制”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实施“小先生制”,学生成为小老师,有机会亲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从而逐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例如我们经常会请学生上黑板做题,做完后通常老师带领大家集体订正,把错误原因强调一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在二年级乘、除法竖式教学中,我稍稍做了一下改变,学生上来做完了题,我说:“下面我请个小老师来批改和讲解。”这样的模式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新鲜,他们问:“老师,我们能象你一样用红粉笔批改吗?”我说:“当然,谁来批改谁就是小老师了,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谁是合格的小老师。”孩子们开心极了,纷纷举手,课堂关注率极高。呵,他们的动作可麻利了,一个个“钩”和“叉”画的有模有样,理由说的也很充分。“大家看,5乘8等于40,他算的是对的,但这个0没有和个位对齐,所以我打叉了,大家可要注意了。”王宇涵边说边用手指给大家看,可认真了,俨然一个小先生样。小老师从同学们中产生,他们感到很亲切,但又有点不放心,想听小老师说得对不对,如果不对,自己上来当小老师,因此听得可专心了!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一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奇之感,而且把过去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学习。

三、实施“小先生制”能培养互教互学、团结进取的精神

新课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始终困扰着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该如何让学生互帮互学,兼能并蓄,博采众长,优化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乃至进行自主学习等,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身边到处都有老师,自己也可为师。为方便教学我把学生划分学习小组,根据位置排列,按前后确定四人学习小组,推选组内小老师,轮流竞争上岗。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较量”,互相促进,这样就需要学生以主人的角色参与。如作业讲评时,四个人为一组合作学习。先一起看其中一个同学作业的错题,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当小老师,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考过程讲给同学听,直至他听懂为止,四个人轮流着来,如果有的题目你们四个人都错了,那么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请教老师的方法来解决。慢慢地,学生们都开始活跃起来,热烈的讨论声充满整个教室。有的在象模象样地给别的同学讲解题目,有的则争论起了题目的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而我则“落得轻松”,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时不时地倾听一下学生们的讨论,时不时又给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课堂外,有些学生有了困惑,不一定能及时找到老师,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一帮一”活动,并列出“结对子”的名单,还要求学生开展比赛,看谁的“对子”进步更快。通过这一活动,差生由于经常得到优生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进步很大;优生向差生讲解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获得成功感,产生愉快的心情。这样就达到了互教互学,转化差生,培养优生,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同时,这又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的学习更需要合作。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既能改善学生的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从同学处得到比在教师上更大的帮助,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体验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义,倡导让班级、小组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帮助学生体验团队精神的力量,帮助学生体验自我监控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实施“小先生制”能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行“小先生制”,学生成为小先生,在准备教授内容时,往往需要翻阅有

关资料,自主学习有关知识,在教授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必然会主动想法及时解决,从而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了再学习的动机,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如在教二年级数学“量一量”这课时,我提前一两天布置学生观察和教学有关的事物,让他们去搜集各种尺的资料,并让他们思考怎样合理选择测量工具去测量。我说课上请准备充分的同学当小老师来给大家介绍。于是同学们个个行动起来,有的预习了课本;有的在家里找能找到的各种尺子,还动手实践起来;还有的上网搜寻了更多的测量工具及其用途。第二天,课上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要做小老师来介绍。每个学生把已有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的要发言,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乐趣。我问大家:“长方形的纸怎样折,折痕最长?”马上不止一人接话:“对角折出的折痕最长,我试验过了,我来演示给大家看。”瞧,谢宇恒走上讲台,边操作边讲解,表达的完整清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后来我抛出一个问题:不爬到篮球架的上面,你有办法量出球架的高是多少吗?这时组织大家协作学习,把学习过程置于多向交流之中,而后每组推选的小老师汇报了本组的做法:有的说用卷尺一头钩住球架上面,看尺子下面的刻度;有的说先拿一跟长木棍比画,然后量木棍;还有的说把一跟绳子甩过球架,把两头拉齐,做上记号,等会把绳子长度量出来,再除以2就行了……其间有认同、碰撞、吸纳、排斥,创新的火花常常闪烁其间。不断挖掘小先生,让更多的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既可积累课外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小先生”的荣誉激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主动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自学品质。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投身教育,在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无不凝聚闪耀着与时代俱进的现代化的光耀。陶先生说:先生有三种,第一种是“教书”的先生;第二种是“教学生”的先生;第三种是“教学生学”的先生。我们当然要做第三种先生,在这时我们不妨可以联系“小先生制”的教育思想,并把它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教学生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而“小先生制”正是这么一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好方法。“小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呼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这正是陶先

生“小学生制”现代价值之所在,是我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瞧,课堂上,“小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承担角色,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有了这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我们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怎会不灵动起来呢?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六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陶行知:《陶行知佚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 淮安市淮安区茭陵中心小学曹正艾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就要教师因利势导,让课堂灵动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教学学生灵动性 【正文】: 工作以来,我所接触的数学几乎成了枯燥的代名词,学生对数学也很难激起兴趣。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除了做题就是练习,没完没了。但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培养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可使之热情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有助于其注意力的集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具有灵动性,只有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才会主动接受知识,才会提高兴趣。 一、创设情境,精心组织教学 好的情境创设是一节优课好的开始,在学生没进入状态前,教师要利用情境把学生的思维拉入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充分认识学生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动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 课堂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数学课质量的高低,更不谈有什么灵动性了。根据我工作这么长时间来看,课堂组织的好坏不是学生上课坐的毕恭毕敬,端端正正,看着孩子们坐的好好的,思想都不知道飞哪去了。所以,教师组织教学时,首要的是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如果在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把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到老师身上。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表情要自然,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一致,要充满自信,使学生得以健康向上的精神;要温和,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东西和活动。 例如,在讲授加法和减法计算时,教师可以用小棒,小手等辅助教学。教授乘法和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讲授图形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实物。教师的语言要声情并茂,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不感到疲劳。能做到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基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整节课也更有活力。 二、课堂提问要有技巧性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被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活动的纽带。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好坏。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记忆中的矛盾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优等生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最能关注到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热衷于提问这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

忠州二小“灵动”课堂模式 一、何为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努力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将课程的目标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体系。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关注《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教学的新要求,要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还必须考虑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还应该关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既定的模式下灵活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完整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三、“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xxxx系xx级xxxxx专业, 湖南 xx 416000 )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方法,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同时对于学生是否喜欢学习这门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有些老师对数学用语的准确性、规范性过于追求,导致课堂缺乏灵动性。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使教学语言具有感染性、严谨性、趣味性、启发性、生活性、激励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语言艺术 在教学活动中,语言是教师教学思想的最直接表现。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规范用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自身的语言艺术,建立与学生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增加学生对自己的喜爱程度,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数学是一门极富逻辑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措词,采用规范严谨的数学语言进行授课,通过用词的严密性、准确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然而,有些教师对数学用语的准确性、规范性过于追求,在授课时也就缺乏了灵活性,语言重复啰嗦、拖泥带水,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厌倦之情。另外,由于数学与语文、英语这样的语言性学科不同,缺乏灵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些教师的语言缺乏艺术性,给学生“冷冰冰”的感觉。数学教师没有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幽默性、激励性、鼓励性强的语言,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导致了教师教学质量低下。教师无法扮演学生学习中的良师益友,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学习数学缺乏主动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评价一位数学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时,看其语言是否中肯、贴切、形象、生动,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等,这些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一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深入人心又引人入胜的好课,教师的语言引导是否到位十分重要。因为语言是一门艺术,许多人为之奋斗一生的艺术,而语言又似乎成为这门艺术中的关键之所在。有人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可能就相差20倍。”口语成为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师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感,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怎样的语言艺术 (一)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性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教学语言首先是教师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充满热情,直接决定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调、表情、眼神传递自己的情感,诱发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促进抽象知识的形象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也包括了无声语言的肢体语言,如课堂上每一个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爱的

设计灵动式数学课堂

设计灵动式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抽象性、系统性等特性的学科,较其他学科,缺乏趣味性。本文以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为例,主要从动手操作,调动多元感官;妙设游戏,体会形成过程;小组合作,开展主题探究等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从而认识数学的魅力。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趣味课堂 在新教育理念下,如何让孩子们在趣味中认识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中。通过动手操作、妙设游戏、小组合作等人性化方法,打造灵动有趣的理想数学课堂。 一、动手操作,调动多元感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中,老师们要特别注意将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有效结合,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直接观察,调动多元感官,感悟知识,激发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在初学知识的时候不具备系统性,更不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总是基于感性认识,他们对问题的表象认识越清晰,对知识的理解就更越深刻。比如,在设计“认数”这一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为了使孩子们对数的组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我让每个孩子亲自动手摆放13根火柴棒,利用投影仪展示孩子们的成果。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左边放一捆,右边放三根,这种摆放方法最清晰,一目了然。然后,让孩子们根据投影仪上的图来说数,从而认识11、14等各个数。接着,直接出示数字16,让同学们根据之前的摆法,动手摆出16。最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摆出自己喜欢的数字。在这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摆放十几根火柴棒皆是先放一捆,再放几根。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孩子们动手操作,调动多元感官,让学生们深刻认识数字的组成。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参与教学。这比单纯地看老师摆放、单纯地听老师讲解,会有更深刻、更牢固的认识。 动手操作,调动多元感官,这种教育方式既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发展了孩子们的学习潜能,还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二、妙设游戏,体会形成過程 学生都有爱玩游戏的天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老师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创立情景,妙设游戏,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老师们要注重将教材中原本科学乏味枯燥的数学内容转

探究学习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从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来看,你觉得这堂课哪些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探究?有什么突出的价值?请举出两个片段进行简要分析。 答:我认真倾听了赵娜莎老师主讲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本节课的亮点有: 1、赵老师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测量,找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优点:让学生动手去测,自己去寻找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引起学生对知识是形成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学习数学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用小棒拼摆三角形。 优点: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去验证,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争辩和探讨中最终得到了统一的结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探究和解决问题,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合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赵老师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中时时应做的。 二、结合自己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或失败的案例,并进行简要描述和分析。请参考《毫米的认识》案例,写明授课年级、授课内容、精彩片段、自我评价和授课者,如果是获奖课例,请注明。 答:我这一学期教的是五年级的数学,在讲授三角形面积时,我也尝试着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学习,过程如下: 1、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三角形的面积,同时要求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 妙。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并能找到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的底、高有一定的关系。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制三角形,用转化的方法把它们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并找到这个图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方法:小组合作。) 放手让学生去做。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真的是巨大的,学生不仅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同时有的学生还利用等腰三角沿着高的一半剪开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讨中得到知识,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就会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的技能和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巧设问题 引发思考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巧设问题引发思考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摘要: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弗赖登塔尔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几个数学教学的原则:“数学现实”原则、“数学化”原则、“再创造”原则和“严谨性”原则。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知识在对话中多元生成,让学生在互动中和谐发展。 关键词:弗赖登塔尔;现实问题;数学化;再创造 一、立足数学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现实”论,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要将客观现实与学生的数学认识统一起来,即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进行;二是指教师要将客观现实材料与数学知识的现实融为一体,即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经历数学化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化就是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即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的过程。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实现再创造过程,训练思维严谨性 “再创造”是指数学过程再现,是弗赖登塔尔针对传统教学中“将数学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只是一种模仿的数学”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原则。首先,通过“做数学”所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听教师讲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善于应用而且记忆保持长久;其次,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来进行学习能够引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再次,通过“再创造”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教育是一种人类活动的看法。而严谨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数学的严谨性。他指出,数学与其他的思维训练相比而言,最大的优点就是“确定性”,即对每个命题可以判断它的对或错。二是指严谨性是相对的,而且是有级别的,在学生还未理解的时候,不能将所谓严密的数学理论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有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数学的严谨性。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

打造灵动课堂 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2019年教育文档

打造精巧课堂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 看过那么多赞美一堂优质课的文字,在我心中,再华丽的词语都比上“精巧”二字。即使未曾谋面,也会因这两字的存在,而立刻填塞灵气,新鲜起来。它让人明了,原来课堂不单单是物化的教学方式,亦可以成一首绮丽的诗、一段跃动的音符、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品读,使人喜悦,促人顿悟,激人创造。 在我的眼中,精巧的课堂就是填塞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闪动着智慧与人性的课堂,是填塞创造性与拓展性的课堂,就如泰戈尔说:“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精巧”的课堂,成了我一直追寻的目标。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打造“精巧”的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重构教材,教学情境活起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学习内容自身的局限,直接导致了教材的编写多是字典是的功能讲解,基本就是软件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教材的局限性,恰恰应该看到,因它的不完备性,为我们的教材二次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欢乐。 在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如何将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应该着力思考的重点。比如,苏教版教材所有的开题都是以“小问号”这个卡通人物引路,而对于“小问号”这个教材里创设出来的卡通人物,学生均无任何感知,不对他带有任何兴趣。可见,不是你随意构思出来的卡通,孩子都喜欢,他们需要更加新鲜的形象,让其喜好,从而产生亲近感,乐于被它引领,进入它所创设的情境下,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那“小问号”的创设,是不是教材编写者的多此一举呢?不是。他在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告诉我们,是否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也建立起一个卡通形象,由它的带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我们所学知识全部贯通起来?由此,我得到启发。 我就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选择了我校的形象大使“多多”。它是一只幽美的“海豚”,名字意喻着老师对孩子们最深的祝福,希望他们喜悦多多、进步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将错就错,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

将错就错,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内容摘要】没有人是生来就不会犯错的,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更是如此。但是错误并不是一无是处的,错误资源本身具有刺激、警惕、借鉴的功能,如果将错误发掘出来并加以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学生们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错误是学生们自身创造出来的一种有益于学习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应教导学生们将错就错,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将错就错灵动式课堂 愚者会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但智者却将失败变成进步的阶梯,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同样地,在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中,在遇到错误时应沉着应对并加以反思,将此作为前进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们从追因纠错、因势利导、变式练习三个方面来教导学生们将错就错,这也是我们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的必然要求。 一、追因纠错,提升辨析能力 要想教导学生们将错就错,有效利用错误资源,首先要让他们明白犯错的原因,并不断提高他们辨析错误的能力。这是避免学生们在同样的错误上栽第二次跟头的根本方法,也能巩固他们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

章第二节《代数式》这节课时,我先通过巧设情境问题来引入课题,让同学们简单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之后我给出了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并训练了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其实际意义的能力。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错误,如有一位同学将本应写为1/2(a+b)h的代数式写为(a+b)h÷2,在这位同学出现这个错误后,我没有批评他,也没有直接告诉他错误的原因,而是将这个错误展现给别的同学,让同学们一起来寻找错误的原因。同学们通过一番思考讨论后,发现了错误的原因是写法不规范: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应写成分数的形式。除了这个错误,同学们还出现了概念模糊不清、没有合理运用小括号、计算失误等等别的错误,我都用让学生们自己寻找错误原因的形式来帮他们改正错误。这种让同学们直面错误并追因纠错的方法避免了他们以后也犯类似的错误,大大提高了我的课堂效率。 在上面这节课的案例中,我通过鼓励学生们对错误追本溯源,不但提升了他们辨析错误的能力,让他们对本节知识有了一个牢固的掌握,也大大活跃了我的课堂氛围,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错误”观。 二、因势利导,深化教学效果 除了提升学生们辨析错误的能力,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充分利用错误这一“财富”,化弊为利,因势利导,将错就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2019年教育文档

打造精巧课堂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看过那么多赞美一堂优质课的文字,在我心中,再华丽的词语都比上“精巧〃二字。即使未曾谋面,也会因这两字的存在,而立刻填塞灵气,新鲜起来。它让人明了,原来课堂不单单是物化的教学方式,亦可以成一首绮丽的诗、一段跃动的音符、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品读,使人喜悦,促人顿悟,激人创造。 在我的眼中,精巧的课堂就是填塞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闪动着智慧与人性的课堂,是填塞创造性与拓展性的课堂,就如泰戈尔说:“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精巧〃的课堂,成了我一直追寻的目标。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打造“精巧〃的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重构教材,教学情境活起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学习内容自身的局限,直接导致了教材的编写多是字典是的功能讲解,基本就是软件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教材的局限性,恰恰应该看到,因它的不完备性,为我们的教材二次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欢乐。 在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如何将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应该着力思考的重点。比如,苏教版教材所有的开题都是以“小问号”这个卡通人物引路,而对于“小问号〃这个教材里创设出来的卡通人物,学生均无任何感知,不对他带有任何兴趣。可见,不是你随意构思出来的卡通,孩子都喜欢,他们需要更加新鲜的形象,让其喜好,从而产生亲近感,乐于被它引领,进入它所创设的情境下,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那“小问号〃的创设,是不是教材编写者的多此一举呢?不是。他在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告诉我们,是否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也建立起一个卡通形象,由它的带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我们所学知识全部贯通起来?由此,我得到启发。 我就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选择了我校的形象大使“多多〃。它是一只幽美的“海豚〃,名字意喻着老师对孩子们最深的祝福,希望他们喜悦多多、进步多多、收获多多。孩子们作业写得棒了,本子上会刻上多多的卬章,竞赛获奖了,会有将到多多图案的水笔……所有的学生都很喜欢它,都希望能够得到“多多的奖励〃。于是,我让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发表时间:2014-06-20T10:38:43.4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3月总第148期供稿作者:隋红玲 [导读] 只有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真正动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隋红玲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257086 高效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正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才使我们的课堂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活力。而教师则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生命活力”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态度、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那么,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可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让学生动起来 1.想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体现在每一节课堂中,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巩固新知识的起点,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地备课,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每节课都有新意,让学生饶有趣味地主动获取知识。如:在教《循环小数》时,教师先念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学生大笑起来,在笑声中明白了“循环”的概念,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浓厚兴趣。 2.愿动。想是行动的最初的意识,愿是行动的动力支持。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还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中,讲述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孙悟空给小猴们分桃子。孙悟空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8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1\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这时孙悟空又说:“好吧,那就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8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孙悟空一拍桌子,显示出一幅慷慨大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800只小猴,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听到孙悟空要给4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孙悟空也笑了。在笑中给学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为什么桃子的数量在变化,可每只小猴子得到的仍是1\2个桃子呢?难道这中间有什么秘密吗?这样,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内容寓于“孙悟空分桃”这则故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节课的重点,不仅学得轻松,还学得扎实难忘。 3.敢动。一是表扬。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表扬,从而树立信心,更加自信地学习与生活,教师对他们多认可、多表扬,他们就会在进步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觉,从而有了强烈的好知心和攀登智慧高峰的愿望,自觉形成独立自学的好习惯,得到赞许,再努力,再超越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教师有好的方法,探知学生内心深处对进步渴望,不要吝啬赞许。赞许应该适度、及时,学生的成绩会自然提高。二是鼓励。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如果在稍有进步时,教师及时地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轻松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学习期间会遇到困难或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要有效及时给予他们无私地帮助。鼓励会使他们有成功感,建立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一句话,学生的自信来源教师的赞许和鼓励。有了自信的力量,他们就敢动。当学生想动、愿动、敢动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自然产生了,有了兴趣学生就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就为高效课堂建设提供了前提。 二、让课堂活起来 1.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思想认识。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改变压传统教学方法的呆板、僵滞局面,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愉快教学,使一堂课上得高潮迭起,淋漓尽致,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牵引下,像风筝一样,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2.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它可以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份自信心,一种自主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欢乐。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信息,特别是与众不同的信息,并主动了解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刨根问底”,使学生学而不厌,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勤奋钻研;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仔细小心、有分寸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轻易让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其次,要改变课堂组织形式,采取“讨论式”、“合作教学”等方式教学,在课堂中,允许学生突破常规,鼓励自由奔放和有新颖的想象,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说“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合理的“冒险”———只有在这种和谐民主生动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完整的人”的教育才有可能实现,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才真正充满活力。 3.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里的问,不是教师的提问,而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问。高效课堂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用问题完成教学,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设计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做到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目的。一是提问要根据教学需要来提,要在关键处设置问题;二是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适当的坡度,一定的思维度;三是赋于问题以新角度,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使问题具有新鲜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引领下去思考、去探究、去合作,才会激活思维,产生智慧的火花,才能让课堂活起来,体现出课堂的高效。 只有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真正动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让小学数学课灵动起来

让小学数学课灵动起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水平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很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分数的理解》一课时,我使用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圆形纸片,让同学们自己对折,这样的一份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同学们,在动手中学习,这样教学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分数的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理解”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

如何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

捕捉精彩的生成演绎灵动的课堂 宁津县宁津镇一中刘彦卿 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课堂上应创造出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在当前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式下,作为中学语文一线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教参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捕捉精彩的动态生成,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很多教育同行已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剖析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 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而教学过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授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二、在实践中构建动态课堂 动态课堂生成过程中,会出现新情景、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新内容。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生命活动,更是促成课堂生成的关键。如何将二者结合,构建愉快的动态课堂呢?我将从亲身经历的课堂实践中略作探讨。 (一)以大多数同学所关注的问题为基点发展动态课堂 案例:《行道树》百川汇海的教学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物喻人,赋予行道树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写出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理历程。 教学预设:先整体感知行道树的形象,再理清结构,后赏析语言。 实际教学过程: 1、初读之后,谈整体感受时,学生大多从“行道树是一种----的树”来回答,这不算意外,但发言 的同学十分踊跃,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自己的理解不被忽视。于是我尽可能地记录并板书: 行道树是一种自由的树行道树是一种快乐的树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一堂课良好的开头是多么的重要!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导入语,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课堂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此,合理而新颖地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从目前农村学校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新课导入语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语的设计,但也只是一带而过,流于形式。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因此,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合理地、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语,更好地为新课教学服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成为我们农村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认知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着初级到高级的阶段。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也就是一节课的开端。 2、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努力创建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整体和谐地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跨世纪人才而努力。 3、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在教学中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这种现象。让学生能在有趣、有效、有利的课堂导入环节中,激发骑行却、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将数学课堂导入设计,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灵活设计并巧妙运用导入语;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新课引入方式,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益。 3、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

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

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吴丽娟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并非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而是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双方交感互动中的学生的“学”。积极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从过去的“教师主讲,学生静听”转化为“教师引领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相应地,教学设计也应由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氛围。 关键词:数学兴趣探究和谐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一、借助史实,激活课堂 数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积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数学史知识,在课堂上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史上的思想、方法,某些数学概念的产生背景,讲述数学家的胆识、勇气和数学家废寝忘食、排除万难、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动人心魄的业绩,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学生对这类数的认知存在一定障碍,容易与偶数和奇数产生混淆,随之产生的是厌学的情绪。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有机的结合“哥德巴赫猜想”,介绍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让学生对质数有一个新的认识,产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同时,讲述中国的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不断向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靠近的故事,让学生不怕困难,有决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数学史实的故事常可令学生精神振奋,兴趣倍增,有效地激活了沉闷的数学课堂。 二、渗透美感,陶冶课堂 数学是有趣的、美丽的、令人兴奋的。但如此美丽的、重要的一门学科,却很少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它,更谈不上去领略数学的美。这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领,缺乏用审美的眼光来教数学。要让学生真正发现数学中的美,从而喜欢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形态美、抽象美、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统一美和奇异美),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传神的手势、直观的教具、形象的媒体以及精美的板书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用美的观点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丰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活动为引擎,打造灵动课堂

以活动为引擎,打造灵动课堂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使学生通过体验、感受进而达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复习备考等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的引擎和抓手作用,打造灵动活泼、丰富有趣、高效务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关键词:课堂活动高效课堂课程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使学生通过体验、感受进而内化为行动,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课堂活动为引擎和抓手,采取多种方式激活课堂,打造灵动活泼、丰富有趣、高效务实的思品课堂。 一、以课堂活动为依托导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教学导课就好比唱歌定调,只有第一个音定准了,才能为整个歌唱奠定良好的基础。运用活动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把分散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我在上高二哲学《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一课时,用游戏方式导入新课,在这个游戏中去掉大拇指上的绳子是

整个游戏的关键,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得出“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结论,从而顺利导入课题。 二、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开展新课的讲授 (一)校园情景剧表演 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表现欲比较强的这一特点,在导入和讲授新课环节我经常采用校园剧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剧本的创作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如果课前时间充裕,就要求学生排练;如果课前时间不充裕,就采取老师念剧本、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不允许说话)。学生参演这种校园剧的热情特别高,甚至会出现因没让某个学生参与表演而与老师怄气的现象。 (二)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有的放矢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其核心在于激疑而诱思。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实物直观情境,也可以是紧贴生活的体验情境,还可以是创设的故事情境。 我校的一位老师在讲到“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的时候就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位置发生了火灾,门被锁死了,请你利用现有的物品进行自救”。学生找到了教室前面的窗帘、灭火器、老师放在桌子上的手机等,教学效果非常好。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大赛 听课心得

小学数学课堂大赛听课心得 温暖的3月我有幸参加了区上组织的数学课堂技能大赛评比活动,聆听了来自不同学校的6节课堂展示,听课之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