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研究

关于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研究

关于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研究
关于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研究

新形势下的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

一、后危机时期的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重点 2008年末,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继推出了以 4万亿元投资和振兴十大产业为重点的刺激经济“一揽子” 计划, 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迅速有效地改变了经济下滑的局面。 2009年, 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着力改善民生,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预期。进入 2010年, 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经济增长回升的基础继续巩固。首先, 工业加速回升, 企业景气指数上升到较高水平。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 ; 其次,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 粮食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粮食安全得到很好的保障;第三, 居民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国内消费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拉动作用;第四, 国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探底回升, 我国外贸出口明显得到改善。 但与此同时, 宏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潜在的通胀因素与经济紧缩因素相互交错, 给政策制定带来很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 产业发展滞后、部分产业产能过剩, 蕴藏新的不稳定因素 ; 房地产投资过热, 房价仍高位运行 ; 收入 新形势下的 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 * *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税制改革:多元目标下的整体架构与机制协调” (2007JJD790148的资助。 分配差距逐步增大,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缺乏同步性, 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尚未明朗,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国际贸易摩擦增

加, 外需动力不足。总的来看, 我国经济增长依然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 在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的同时, 调结构、扩内需、促稳定、惠民生, 依然是我国一段时期内宏观调控的重点。具体来说,首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通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其次,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和规模,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第三,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使低收入者的收入明显增加,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第四, 建立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岳树民刘方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的重点,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 实行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深入分析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依据和目标, 并提出新形势下应结合结构性减税进行税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功能完善的税收制度。关键词:后危机时期结构性减税税制改革 二、结构性减税的作用及其可持续性盘点过去一段时间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 具有对策性、灵活性的临时性调控政策, 与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制度性调控政策相结合, 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 ; 促进投资与消费、调节收入分 配角度的减税,与保证财政收入的增税相结合, 是其第二个特点 ; 根据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需要, 诸多行业、环节、产品中的部分减税与部分增税相结合是其第三个特点。结构性减税配合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引言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 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而我们中国,自1998年起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 货币政策。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 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需要, 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货币政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出现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 得益彰。稳健的货币政策是98年以后才渐渐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的,可见在当时的社 会经济环境为其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的背景 (一)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了大的宏观环境。 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使得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到了97、98年时 已相当突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性风险等几大风险 交互错杂,又衍生出更多的子风险,而原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与此时的经济环境相 得益彰。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 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系列的约束,无疑让政策执行时的 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 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建立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尽管当时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 贷款需求不足。具体地说,这些结构性问题包括七个方面: 1 1、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强化,反差过大。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在持 续转化,而是经常出现波动、迁回、反复甚至强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贫 富差距越来越大。 2、区域差距继续扩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区域差距一度缩小,然而在1978一 2005年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GDP占全国比重的平均值分别为56%、26%和18%。在

结构性减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最新

结构性减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摘要] 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以来,企业减税减负效果明显,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这项政策的实施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方税收收入减少,影响到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应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的分享比例;科学设计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拓新的征税范围;创新新税种,培养新税源;稳妥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性支付资金支持,以保证地方财政收支的平衡稳定增长。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策 结构性减税是政府实行的减轻纳税人税负压力一项税收优惠政策。随着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行,其政策减税效应日益显现。它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水平,促进了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到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地方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项政策减收的问题。一、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产生的影响 (一)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对企业减税效应明显 2008年以来,安徽省为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2012年,安徽省地税局发布《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全面落实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皖地税[2012]83号)。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等40项政策措施.通过实行这些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减税效果。据税务部门初步统计①,全省企业享受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等优惠后减免增值税约166.8亿元,企业所得税经过汇算清缴后,通过减税、免税、抵扣、加计扣除等方式累计减税98.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9.7亿元;落实个人所得税法,提高个税起征点后少征个人所得税21亿元;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困难减免0.7亿元;小型微利企业享受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和免除税务发票工本费等优惠9亿元;各项税收缓交10.9亿元;社保费“五缓四降”金额33亿元。 ① 资料来源:2012年安徽省财政决算报告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意义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意义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周皓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中国央行最近推出了一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如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PSL, 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定向降低再贷款利率(再贷款)等,引起了经济金融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一种流行的解读是央行逐渐退出外汇市场干预,外汇占款这一基础货币创设渠道萎缩;央行在不愿意用降准这一猛药情况下,寻找新的平稳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或者是在经济周期下行期间且信贷规模增长过快,央行在不对货币总量开闸放水条件下,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因此,有学者建议央行应该尽快退出这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编者注,更多讨论可见FT中文网货币政策专题)。 笔者认为,上述解读虽然吻合事实描述,但并没有深入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深化改革的初期阶段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在进行中、财税引导政策不到位的时候,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配合中国国务院的经济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产业和民营经济等。 回顾历史,二战后主流的货币经济学大都认为,货币政策应该相对独立于财政政策,应该注重市场利率或货币总量而非货币结构。不过在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央行可以配合甚至部分取代财政政策,实施积极主动的结构型货币政策。比如在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在实施数万亿数量宽松政策时,特别针对了房屋抵押债券(MBS)以刺激住宅行业的复苏;英格兰银行推出了旨在激励银行对实体经济提供信贷的贷款融资计划(Funding for Lending);欧央行也推行了针对实业信贷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argeted LTRO)。各国央行之所以纷纷推出这些特殊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手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财政政策受到政治选举周期的影响,对突发性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无法做出积极的应对。经济增长恢复正常之后,伴随着零利率和数量宽松政策的结束,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在英美等国会逐渐退出。 中国的情况与金融危机以来的西方国家又有所不同。中国短期利率还远高于零,所以没有实施数量宽松政策的必要。如果顺着这一逻辑,似乎中国也没有必要实施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因为经济的周期性减速,通常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给来应对。但是现实在于,中国不仅面临经济的周期性减速,也面临经济增长模式的转轨、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财政政策的体制制约目前还比较大,新的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还尚在酝酿,而政府其他部门在结构调整方面历史上也不尽如人意。 随着央行政策操作的独立性逐渐加强,可以做到不对货币总量进行开闸放水的同时,创新一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手段如定向降准和PSL。这样既可以避免回到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老模式,又可以完成深化改革近期内所需要的经济结构的调整。

什么是结构性减税政策

什么是结构性减税政策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结构性减税作为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载体,引起理论界和实际经济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结构性减税政策?它是怎么来的?如何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这篇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编者 结构性减税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2008年以来结构性减税政策成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在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决定今年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再次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结构性减税政策?它是怎么来的?如何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本内涵 (一)什么是结构性减税政策 所谓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政府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通过调整优化税种及其构成要素减轻居民和企业税负,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结构性减税政策。 结构性减税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政府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它通过调整税种、税目、税率和税式支出等可控变量,有选择性地减轻市场主体的税收负担,引导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按照宏观调控预期目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可见,结构性减税是一

种市场导向的发挥税收作用的间接调控手段。 结构性减税通过各种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建立科学有效的内在机制,发挥组合拳的最佳效应。结构性减税是一个多元税收政策工具的组合体,税种的选择、税目的增减、税率的调整以及税式支出的变化都是政策工具,需要通盘考虑、统筹使用,建立各种政策工具科学组合、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内在机制,力争用最小的政策资源和代价取得最大的宏观调控效应。 结构性减税通过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的传导机制,实现总量上的扩张效应和结构上的激励调节。调整税种、税目、税率和税式支出,一方面能够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 另一方面通过税收政策的导向功能,引导投资和消费行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评价结构性减税政策,一看是否有利于刺激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自主有序平稳增长; 二看是否有利于改善供给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看是否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动力和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企业和居民真正从中受益;四看是否有利于保持财政可持续性,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来源 科学发展观在财税领域的具体运用。从理论内核看,结构性减税以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为主基调,把公共财政的阳光和温暖送到各个市场主体和亿万人民,是科学发展观在财税领域的具体运用,也是我国财政调控理论的重要创新。它创新了积极财政政策理论,使我国财政调控理念和方法更加丰富。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得与失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得与失 近年来发达经济体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上也屡有创新之举。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风险一直未消,但央行始终未有全面宽松举措出台,反倒是再贷款、PSL和定向降准等所谓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继浮出水面。两者共同引发了市场关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利弊的热烈探讨。 应该说,由于目前财税体制改革尚处“引而未发”状态,制约了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此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可以部分承接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在过渡时期的“越俎代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地,在本届政府急欲树立“定向发力”,而非“全面宽松”形象的背景下,诸如全面降准和降息的传统货币政策已在某种程度上“被绑架”。此时,央行祭出结构性货币政策也是苦心孤诣的“权宜之计”。不过,货币政策毕竟属于总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固有缺陷,这使得货币政策的“总量之矛”往往难以攻克“结构之盾”! 在本文中,我们系统梳理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得与失。明年我国央行可能向商业银行全面推行PSL,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利弊得失无疑颇有裨益。 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各国实施效果不尽相同,但仍体现了传统货币政策所不具有的三点优势: 优势一:充当危机救助。从美联储TAP(定期拍卖便利)和TSLP(短期证券借贷便利)的经验来看,此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确实扮演了重要的救市角色。其主要原因在于,次贷危机后,受“流动性陷阱”的约束,总量型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及传导机制无法发挥作用。而央行可以凭借结构性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提高金融机构的资金可得性。这在恐慌情绪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迅速枯竭之际,对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阻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蔓延均具积极意义。 优势二:引导信贷流向。结构性货币政策发端的最大肇因就是,各国相继出现了商业银行“惜贷”的问题。总量型货币政策虽能改善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但却未必能够提振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遇到了梗阻。于是,各国央行竞相创新货币政策的工具,其要义就在于,将央行的基础货币注入与商行的放贷行为更紧密地挂钩,以提升对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虽说投出去的钱,就像泼出去的水,其最终流向殊难控制,但结构性货币政策却可通过激励机制上的设计和调试,在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上做出积极和有益的尝试。 优势三:引入激励相容。为实现定向调控的效果,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委托代理理论中的激励相容机制引入其操作框架,这是其相对于传统货币政策的最大创新。此举既夯实了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又拓展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边界。从英国央行融资换贷款(FLS)和日本央行刺激银行借贷便利(SBLF)的经验来看,若没有激励相容机制的引入,其所谓的“定向滴灌”根本无从谈起。例如,英国央行为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将在申请FLS额度时中小企业新增贷款的权重放大至五倍;日本央行为激励银行增加放贷,在延长期限后的SBLF 中亦提供两倍于银行贷款余额净增量的资金。 然而,由于难以绕开信贷传导渠道,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亦存在如下三点缺陷:缺陷一:最终目标难以明晰。与传统的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不同,由于被赋予结构调整这一带有财政政策色彩的职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往往尽可能地诉诸从操作目标到最终目标的直接传导。然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却往往难以界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即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但这四者都不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的终极目的。如果硬要把结构调整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由于其概念太过宽泛,在实践中往往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衡量和观测的指标。从英国央行FLS的经验来看,最终目标的不明晰和难监测,使得英国央行难以有效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概述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简介 要了解货币政策工具,首先来认识一下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等变量的方针、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法律解释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关于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本条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这是法律层面上对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解释。 三、种类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常规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工具 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三)补充工具 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结构性减税政策

结构性减税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6日在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着眼于营造更好的财税环境,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税收负担,激发和保护企业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1年是中国税收史上可圈可点的一年,年内多项减税措施密集出台,涉及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七个税种,当期减税额上千亿,后期年度潜在减税额至少5000亿。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较快增长势态,因此结构性减税绝非短期反周期措施,而是出于中长期战略考虑的系统性税制改革。那么,结构性减税的目标是什么呢?从结构性减税的内容和生成条件看,主要是实现量能课税。所谓量能课税,是指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摊税负。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结构性减税充分考虑了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条件下个人和企业的成本支出上升因素。现行税制框架建立于1994年。时隔17年,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突出表现是经济市场化范围急剧扩张: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完全放开;企业用工价格自主决定;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出口价格随行就市,如此等等。 这种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大幅提高直接推高了个人和企业的成本支出。就个人而言,住房商品化、医疗市场化、教育市场化(除义务教育外)等使个人支出范围扩大,物价放开又使个人承受物价上涨压力。就企业而言,则要消化工资上涨、利率上升、房地产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成本支出的增长。 政府课税不能压缩个人和企业两者所得正常增长空间。因此,个人和企业成本支出增长,税制就要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个人和企业两者所得正常增长。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课税费用扣除额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课税起征点的大幅提高,目的就是增强个人应对经济市场化的能力。对那些完全从市场上获取收入、身背住房贷款的工薪族,这点尤为重要。深化增值税改革和降低初级产品进口关税税率则就是要对冲企业原材料成本、劳务购入成本的上升压力。 其次,结构性减税就是要调整社会税负结构。政府课税必须遵从差别负担税收原则,具体说就是要形成税负与收入和消费同向变动格局。这在理论上很早就已被概括为原理性学说。市场经济形成早的西方国家的税制经历了单一直接税为主、间接税为主和直接税与间接税双主体三个发展阶段,这一变动过程也是围绕社会税负结构调整展开的,效果就是尽可能

结构可靠性理论的现状与发展

结构可靠性理论的现状与发展 1.引言 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最经济的途径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而可 靠度是满足这一目的的有效控制参数。可靠度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提出的。最早源于军事需要用来提高电子元件的可靠度。将可靠度理论引入结构工程并加以发展无疑是结构工程学科的重大进展之一,并在许多方面得到成功应用。我国对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晚。20世纪60年代土木工程界曾广泛开展过结构安全度的研究和讨论;20世纪70年代把半经验半概率的方法用于结构设计规范中,并于1980年提出《结构设计统一标准》,从此,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应用才在国内开展。 结构可靠性通常定义为:在规定的使用条件和环境下,在给定的使用寿命期间,结构有效地承受载荷和耐受环境而正常工作的能力。结构可靠性的数t指标通常用概率表示,称为结构可靠度。结构可靠性是一个广义概念,通常包含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个方面。 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首先要研究建造结构所使用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结构上各种作用的特性,结构的内力分析方法及结构的破坏机理,除此之外,还要做到精心设计,选取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和保证结构具有明确的传力路径;精心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程进行操作;正常使用,按设计要求使用结构并进行正常维护。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结构绝对的安全或可靠,这是因为在结构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不确定性。即随机性、模糊性和知识的不完善性,合理、正常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只是保证结构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自20世纪20年代起,国际上开展了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的研究,并逐步扩展到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我国在内,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结构设计规范,促进了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的发展。本文将基于大量的研究文献,从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结构体系可靠度、结构承载能力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结构疲劳与动力可靠度、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与老化期可靠度五个方面对国内外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和应用的发展现状作概括性地介绍, 2.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2.1 一次二阶矩法 在实际工程中,占主流的一次二阶矩法应用相当广泛,已成为国际上结构可靠度分析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其要点是非正态随机变量的正态变换及非线性功能函数的线性化由于将非线性功能函数作了线性化处理,所以该类方法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均值一次二阶矩法、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Jc法、几何法都是以一次二阶矩法为基础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1)均值一次二阶矩法。早期结构可靠度分析中,假设线性化点x 0t 就是均值点 m ,而由此得线性化的极限状态方程,在随机变量X t (i=1,2,?,n)统计独立的条 件下,直接获得功能函数z的均值m x 及标准差σ x ,由此再由可靠指标β的定义求取 β= m x/σx。该方法对于非线性功能函数,因略去二阶及更高阶项,误差将随着线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与货币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与货币政策取向 潘宏胜 [ 2011-07-25 ] 共有0条点评 内容提要:中国经济正面临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稳中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人口结构老龄化等结构性变化。中长期的货币政策取向应关注和积极适应上述变化,保持稳健而适当趋紧的总体取向,更加突出稳定物价的目标,重新认识合理的货币总量水平和社会融资规模,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一步发挥价格工具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货币政策结构性变化取向 Structural Changes of Chinese Economy and Monetary Policy Trend Abstract:Chinese economy is faced with such structural changes like stable but declining economic growth, rising shar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the aging population. Long and mid-term monetary policies, correspondingly, shall not only be adapted to such changes, but keep the trend towards being stable and appropriately tight. Furthermore, price stabilization shall be prioritized; appropriate total monetary amount and social funding scale as well as the intermediary target of long and mid-term monetary policies shall be reconsidered,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price tools. Keywords:Monetary policy Structural change Trend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非一帆风顺,经历过5次大的经济周期和7次通胀周期,货币政策因时而动、随势而为,历经“稳健”、“适度从紧”、“从紧”、“适度宽松”等多个阶段,熨平短期波动的相机抉择特征明显。现阶段中国经济已出现若干结构性变化,货币政策应未雨绸缪,更加关注一些长期性因素。 一、中长期货币政策取向应积极适应潜在经济增长走势 得益于改革开放、体制改革和转轨带来的“制度红利”、人口优势等,中国经济在1979-2010年的32年间平均每年增长9.91%,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8.7%,处于日、韩等曾经历过的高速增长期。1996年,货币供应量正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这意味着保持货币总量与经济运行的合理比例是货币调控的基本要求。1986-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96%,而M2年均增长21.97%,高出GDP和CPI年均增速之和6个百分点。在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市场化改革和货币化不断深化的阶段,货币总量高速增长无疑是需要的,但在经历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后,未来货币总量是否仍需要年均20%的高增长?社会融资规模成为货币政策监测目标后,如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未来数十年中国经济无疑仍将因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等有利条件而继续较快增长,但绝对水平可能稳中趋降。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第一,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大规模投资面临越来越大的要素和资源约束。

减税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减税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摘要: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是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和改变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采取“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对于国家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赋,拉动内需和提振消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效果。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实施;效果 1 结构性减税的政策特征 1.1有别于全面性的减税 区别于为刺激经济的复苏或者避免经济衰退,对涉及经济发展的所有行业实施全面性的减轻税负的政策,结构性的减税是针对特定的税收项目和基于特定的目标,比如国家为了刺激某个领域的经济发展而采取的税负水平的减免,因此结构性减税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税种,减免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针对所有的税种实施,并且在结构性减免税收的过程中,也不是全面性的大幅减税,而是采取的有针对小幅度的减免税负,也就是说在减免税收的过程中,税收被减免的总量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这种控制是和国家刺激某个领域的经济增长相关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1.2有别于有增有减的减税 结构性减税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某个领域的经济发展,比如国

家在发展规划中提及发展的经济领域,就会针对性的面向这个领域采取减税的政策,因此在这个发展领域中实际带来的是税负的全面较少,而不是过去为了平衡经济发展采取的不同纳税群体之间的平衡问题,因此结构性减税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此消彼长的平衡税收,不是刻意的有增有减,当然结构性的减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针对某个亟待发展的领域实施减税,但对国家已经不再鼓励甚至是国家有意退出的某些经济领域,比如夕阳产业等等采取的却是加税的政策,但这种加税也区别与前面所说的有增有减的平衡税收的政策措施,而是国家为了产业发展的全盘考虑采取的政策措施。 2 结构性减税的实施必要性分析 2.1结构性减税是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转变,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必然选择 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在国际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联动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也在受制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最简单的证明就是经融危机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打一个喷嚏,中国经济就会重感冒,这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发展链条中,并且处于末端受支配地位,所以国家有必要采取相关的经济政策采取经济干预,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利局面。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一、概述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有一个传导机制,并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

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二、种类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玉彬 (大连民族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摘 要:对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性总结;简要叙述了可靠度理论在我 国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中所起的推动作用;提出结构可靠度理论将朝着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的可靠度、结构的疲劳可靠度、结构的模糊可靠度、结构的动力可靠度、结构的体系可靠度等方向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1 关键词:工程结构;可靠度;研究现状;设计标准;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 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5X (2006)05-0001-03 工程结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 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1“规定的时间”,是指分析结构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关系所取用的时间参数,即设计基准期;“规定的条件”是指结构设计时所确定的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即不考虑人为过失的影响;“预定功能”是指以下4种功能:(1)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荷载);(2)在正常使用时,结构及其组成构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3)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4)在发生规定的偶然事件情况下,结构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1 1 工程结构可靠度的研究现状 111 在役结构的可靠度评估和维修决策问题 对在役建筑结构的可靠度评估与维修决策已 成为建筑结构学的边缘学科1它不仅涉及结构力学、断裂力学、建筑材料科学、工程地质学等基础理论,而且与施工技术、检测手段和建筑物的 维修使用情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 1对已有结构可靠度的评估采用的方法属于“实用分析法”,是在传统经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检测手段和计算技术的一种评估方法1目前,对已有结构的可靠度分析方法,是以当时实测的结构材料强度和构件截面尺寸为依据,没有考虑腐蚀环境中 材料性能的变化1如何根据已有结构本身材料性能的实测结果,来推断该结构的抗力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而计算该结构继续使用期内的可靠度或评估该结构的使用寿命,是已有结构可靠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1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混凝土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1对于耐久性不足或老化的结构,存在一个最佳维修决策的问题1在目前的研究中,有些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程问题相差较远1另外,对处于不同环境下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安全性评估问题,在结构设计的工作寿命期如何通过正常使用和必要的维护保证结构应有的可靠度,超过正常使用年限后如何安全地继续服役等都应是可靠度研究的重要方面1 112 腐蚀环境下结构可靠度的分析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常见的腐蚀失效模式为:混凝土的碳化作用引起钢筋腐蚀、氯离子侵蚀引起钢筋局部腐蚀、硫酸盐或硫酸溶液对混凝土的腐蚀破坏1对腐蚀环境中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分析,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氯离子侵蚀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的变化,对硫酸盐腐蚀地下混凝土结构使混凝土体积膨胀,从而使其瓦解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1在现今的这些研究中,有的并未考虑结构设计参数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起始时间和钢筋锈蚀速度的影响,有的虽做了考虑,但并没有考虑二者之间的相关性[2] 1因此,结果不尽合理1 ? 1?收稿日期:2006-06-251 作者简介:刘玉彬(1964-),男,吉林通榆人,大连民族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学校优秀学科带 头人1研究方向:工程结构广义可靠性理论、工程结构设备理论1 2006年第5期(总第34期)刘玉彬: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9月15日出版

结构性减税应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结构性减税应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结构性减税应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思路也需要做相应调整。在货币政策效应逐渐减弱甚至出现副作用的前提下,熨平经济波动、保障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任就落到了财政政策身上。时下,我国宏观调控应以积极财政政策挂帅,结构性减税充当急先锋,并发挥主要作用。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心应从货币政策转向以结构性减税为主 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是适应经济增长、稳定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应定位于“从属的稳定”,而不能继续定位于“主动的调控”。 我国政府过去调控经济政策的特点看,一是更多地倚重货币政策:二是财政政策往往在扩大政府投资和财政开支上大做文章。政府在税收上的工作重心一直就是定位于如何打击偷税漏税、尽量把税收收上来上,基本不把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更不用说是主要政策手段了。 例如,在改革开放过去的34年里,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在经济系统中投入了大量的流动性。截至2013年1月末,广义货币(U2)余额99.21万亿元,已经是2011年GDP的两倍了,远超过国际上一般水平。“大流动性”政府调控政策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1978年―2011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年平均高达9.9%全世界历史罕见。学界把这种“大流动性”增长模式称为东亚模式。日本、亚洲四小龙都曾经是这种模式的成功范例。 但根据日、韩等国经验看,这种“大流动性增长”模式在下半场有极其严重的“后遗症”。日本“失落二十年”就是明显例证。日本“广场协议”后,经济泡沫破灭并长期陷入了通货紧缩局面,无计可施。当前,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系统也要进入下半场了。我国虽然经济增长的潜力因素还未完全消失,改革红利城镇化等还会在很长时间支撑经济发展,但受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高企、产能过剩、人口红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意义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意义 中国央行最近推出了一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如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PSL, 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定向降低再贷款利率(再贷款)等,引起了经济金融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一种流行的解读是央行逐渐退出外汇市场干预,外汇占款这一基础货币创设渠道萎缩;央行在不愿意用降准这一猛药情况下,寻找新的平稳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或者是在经济周期下行期间且信贷规模增长过快,央行在不对货币总量开闸放水条件下,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因此,有学者建议央行应该尽快退出这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 笔者认为,上述解读虽然吻合事实描述,但并没有深入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深化改革的初期阶段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在进行中、财税引导政策不到位的时候,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配合中国国务院的经济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产业和民营经济等。 回顾历史,二战后主流的货币经济学大都认为,货币政策应该相对独立于财政政策,应该注重市场利率或货币总量而非货币结构。不过在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央行可以配合甚至部分取代财政政策,实施积极主动的结构型货币政策。比如在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在实施数万亿数量宽松政策时,特别针对了房屋抵押债券(MBS)

以刺激住宅行业的复苏;英格兰银行推出了旨在激励银行对实体经济提供信贷的贷款融资计划(Funding for Lending);欧央行也推行了针对实业信贷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argeted LTRO)。各国央行之所以纷纷推出这些特殊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手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财政政策受到政治选举周期的影响,对突发性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无法做出积极的应对。经济增长恢复正常之后,伴随着零利率和数量宽松政策的结束,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在英美等国会逐渐退出。 中国的情况与金融危机以来的西方国家又有所不同。中国短期利率还远高于零,所以没有实施数量宽松政策的必要。如果顺着这一逻辑,似乎中国也没有必要实施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因为经济的周期性减速,通常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给来应对。但是现实在于,中国不仅面临经济的周期性减速,也面临经济增长模式的转轨、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财政政策的体制制约目前还比较大,新的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还尚在酝酿,而政府其他部门在结构调整方面历史上也不尽如人意。 随着央行政策操作的独立性逐渐加强,可以做到不对货币总量进行开闸放水的同时,创新一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手段如定向降准和PSL。这样既可以避免回到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老模式,又可以完成深化改革近期内所需要的经济结构的调整。

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0全省国税系统政策法规暨督察内审工作会议讨论材料 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2010年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专题报告课题提纲) 2009年国家出台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从内容上看既有国税部门管理的税种也有地税部门管理的税种。本调研主要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及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等政策入手,从国税视角审视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结构性减税政策概述 1、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背景。包括经济学理论基础、宏观上的经济形势、微观上的税制改革需要等方面。 2、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主要内容。按照税种简述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政策。 二、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总体分析 税收效应是指政府税收政策所引起的各种经济反应。从近两年实施情况看,结构性减税政策在鼓励投资、扩大消费、稳定出口、调整结构和促进就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国家减税政策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的。本段为本文之重点,应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对本地区宏观经济社会的影响。 1、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收入结构有增有减,税收总

量稳定增长 2、对投资增长的激励作用:(1)增值税转型,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2)改善中小企业投资环境的税收政策(降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征收率从6%和4%统一降为3%,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税收减免)(3)利息所得税减免对企业投资、民间投资的促进作用等。 3、对拉动内需的激励作用:(1)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政府债券的税收政策(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券利息所得比照国债利息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2)车辆购置税,(3)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优惠政策分析 4、对出口的激励作用: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外贸经济的影响分析,包括大(1)幅度提高出口退税率,(2)积极鼓励离岸服务外包(技术先进型企业)等。 5、优化结构方面:对地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1)自主创新、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所得税优惠政策,(2)成品油消费税制度改革,(3)提高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率等方面。 6、加大涉农投入支持力度的税收政策:包括(1)提高金融企业对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比例;(2)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增值税方面的免税优惠等。 7、对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延长鼓励安置下岗人员的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