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构建研究_孔繁金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构建研究_孔繁金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构建研究_孔繁金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构建研究_孔繁金

 

收稿日期:2014-03-12

作者简介:孔繁金(1967—)

,男,山东临沂人,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农村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第4期(总第179期)理 论 探 讨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No.4,

2014General.No.179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构建研究

孔 繁 金

(临沂大学法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 摘 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处于最基层、最关键的位置。它的建设状况和治理能力,制约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刻不容缓。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包括治理主体培育能力、民主平等协商能力、治理平台搭建能力、治理规则制定能力和市场调节纠偏能力。培育治理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提高角色转变的自觉性,加强系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统筹协调的有效性,形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树立民主协商精神。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构建

中图分类号:D76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4)04-0128-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任务。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最基层、最关键的位置。它的建设状况和治理能力,

制约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当前农村利益关系和阶层关系复杂、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突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任务异常艰巨的大背景下,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对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化解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健康的阶层关系,保持农村政治与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高的迫切性1.

农村社会转型促使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整体性转变,它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也意味着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变

革。”[1]而农村社会转型,改变了农村社会管理格局、

管理模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结构和基本

特征[2]

,使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社会观念、社会组

织、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分化与变化,这些分化与变化所带来的矛盾与纠纷,使得传统社会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很难应对与解决。为此,适应社会转型要求,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成为必然。由管理到治理,虽然只有一字差异,它却标志着国家、社会、政党、公民地位的重要变化和关系的重新组合,因为管理和治理存在显著区别,与管理相比,治理更强调多种主体共同参与,

更依靠主体间的包容与协作,更讲究遵循制度与规则,更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治理

的这些特点,

使它能够更好地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更好地应对农村社会转型背景下,因利益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所带来的各种复杂社会问题。

2.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决定性作用

国家治理体系应当包括治理主体体系和治理内容体系。而治理主体体系,又有纵向和横向之分。从纵向讲,至少可以分为中央层面的国家治理主体体系和地方层面的地方治理主体体系,而在地方治理主体体系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无疑处在最基层。从横向讲,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至少包括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社会组织、公民等,在这些治理主体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无疑最关键。因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农村各类组织中,党组织居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这种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使它成为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的关键角色。农村基层党组织若能适应形势发展需求,切实改变原来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积极寻求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共治,无疑会给其他治理主体提供示范和榜样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这会大大加快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和统揽,基层政权组织、社会自治组织、市场化组织、公民和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相互依赖、各负其责、民主协商的共治局面。

3.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迫切要求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

当前,农村社会管理面临一系列严重问题。从

21

管理主体看,农村管理干部对进行社会管理思想认识不足、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技术缺乏。从管理客体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权力逐步从农村社会撤出,村民自治逐渐走向正规,农民利益追求开始多样和多元,社会矛盾逐步积累与激化,农村社会生活和社会事务出现了明显的复杂化倾向。从管理机制看,目前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具有较为浓厚的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控制的色彩,明显跟不上农村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从管理方法与手段看,方法与手段单一、单向的行政压制多、双向的沟通交流少的弊端依然存在。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实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而实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治理理念,认清治理形势,明确治理任务,提高治理本领,以适应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构成分析

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构成,应当立足于地方政府治理这一视角。因为视角不同,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就会大不相同。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地方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理能力应当包括哪些具体方面,理论界尚未有一致的结论。笔者认为,根据治理理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以及农村治理需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至少应当包括治理主体培育能力、民主平等协商能力、治理平台搭建能力、治理规则制定能力和市场调节纠偏能力。

1.治理主体培育能力

这是治理主体特点决定的。治理与管理在主体上的核心区别就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它要求必须打破原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行政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唱独角戏的局面,必须要有更多的社会角色参与到管理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实现这种局面,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治理主体的培育能力,“因为,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不可能是全部内生的,它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及合适的成长环境,这个重任更多地落在了地方政府身上”[3]。这种培育能力,既表现在它要创造条件,提供其他治理主体成长的土壤,让它们能够发展壮大,也表现在它能敞开胸怀,主动接纳众多治理主体,形成多元参与的共治局面。

2.民主平等协商能力

这是治理本质属性决定的。治理与管理在本质属性上的核心区别就是治理的民主协商性。如果说,管理强调国家或政府从上至下的行政强制,而治理则突出多元主体横向间的民主协商。民主的目的在于主体间力求平等和公平,协商的目的在于主体间达成理解和尊重。治理的这种本质属性,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注意和众多治理主体进行民主平等的协商沟通。这种能力,既表现它必须以民主平等的精神,能够将众多治理主体团结在自己周围,也表现在它必须以谦恭友好的态度,能够和众多治理主体协商解决问题。

3.治理平台搭建能力

多元主体参与治理,需要治理平台。彼此之间民主协商,需要协商渠道。离开一定的平台和渠道,治理将成为一句空话。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必须具备治理平台搭建能力,给众多治理主体提供可以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参与决策、监督执行、结果跟踪的渠道和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尊重彼此之间独立身份和利益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对话与交流,合作与共赢。这种能力既表现为它在强化乡镇人大、政协、社会团体、村民自治等传统参与形式的同时,还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公民社会发育的客观需要,不断创设新的参与渠道,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也表现为它能够广泛发动各类社会组织、公民等众多治理主体,积极参与政府的治理工作或者进行自治。

4.治理规则制定能力

管理的运行依靠党权和行政权力的保障,治理的开展依靠对契约和规则的遵守。各治理主体依照契约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共同遵守通过民主协商制定的各项规则,是治理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在这种背景下,摒弃过去管理所习惯的权力强制,制定与治理要求相适应的一套运行规则,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在农村治理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无疑起着主导与核心作用。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具备主导规则制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既表现为所制定的规则必须符合多元治理主体的愿望和要求,保证他们能够以规则自觉而行,也表现为所制定的规则符合农村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能够切实保证治理过程的顺利开展和治理目标的实现。

5.市场调节纠偏能力

治理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要求。但是,市场的天然缺陷使它在限制垄断、提供公共产品、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等方面存在着内在的局限,单纯的市场手段不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这就需要政府及时补位,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及时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也就是说,政府必须具备市场调节的纠偏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一切工作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既表现为能及时发现与判断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也表现为能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克服与纠正市场调节所带来的各种弊端,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

三、提升治理能力的方法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想在农村治理中发挥主导与核心作用,必须顺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现实,自觉提升治理能力。根据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现实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现状,笔者认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角色转变的自觉性

角色转变是指由在管理过程中习惯“独唱”转变为在治理过程中和其他众多主体“合唱”。“独唱”意味着我主导着舞台,人们都要听我的。“合唱”则意味着大家主导着舞台,人们听大家的。由“独唱”到“合唱”,意味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由过去在管理中唱独角戏,转变成现在众多治理主体中的一员;意味着过去在管理中大权在握、唯我独尊,转变为现在治理中权力共享、平等协商。这其中既有地位的下降,也有权威的流失。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正视这种角色的转变,提高转变的自觉性。如果不能自觉摒弃过去管理实践中大权紧握、我说你听、依我而行的思维与习惯;如果不能正视公民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愿望与要求;如果不能树立与众多主体精诚合作、民主协商的态度与精神,那么,管理永远不可能变成治理。

2.加强系统学习的主动性

和管理相比较,治理是一种全新的国家与社会管理模式,是权力配置和行为方式的重大变化。它在行为主体、权力来源、运行规则、价值目标等方面,与管理有着显著区别。对于习惯了在计划经济背景下,运用政党权威和行政强制,自上而下进行传统管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自觉学习与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进步要求相互适应的治理知识,尤为重要。治理是一种系统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结合农村社会转型和政治民主发展的实际,自觉而系统地学习治理的基本要素、职能、内容、特点、目标和方法,真正明白何为治理、为何治理、怎样治理,才能在实践中,率先垂范,并带动基层政权组织,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有限、责任、法治、服务政府的观念,运用治理的相关知识,主动寻求和其他社会组织、公民合作,自觉遵守平等诚信、民主协商的原则,实现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治理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善治的目标。

3.增强统筹协调的有效性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的有效性,是由治理主体和客体的复杂性决定的。从治理主体看,治理不同于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体的多元性。如果说,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的话,那么,治理的主体至少包括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多种主体一起共治,主体间的统筹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治理客体看,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涵盖各种公共的、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的共同事务。多种事务共同解决,事务间的综合考虑,也显得尤为重要。上述治理主体和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统筹协调的有效性。它必须有效地统筹协调各种主体,使不同主体能够求同存异、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它必须有效地统筹协调各种事务,使得不同事务能够整体谋划、有先有后、逐步解决。

4.形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对于习惯了依靠行政强制进行自上而下管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时,养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十分必要。与管理模式的单一性、单向性、强制性不同,治理模式是复合性、多向性和包容性的。这种复合与包容,既需要多种治理主体民主平等参与,也需要多种治理主体自觉遵守既定规则。否则,治理过程无法开展,治理目标也无法实现。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带头自觉遵守治理规则,用自身的示范与榜样,带动其他治理主体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确保治理有序进行。形成这种自觉性,一方面,要真正弄清管理和治理在运行上的本质不同,明确治理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摒弃传统管理思维,树立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养成依规而行、依法办事的习惯。

5.树立民主协商精神

“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4]治理的合作共治特点,决定了治理主体必须具备民主协商精神。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作风与工作习惯,决定了在由管理向治理转变过程中,树立民主协商精神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因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作风与工作习惯,与治理的要求,特别是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不少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依然没有摆脱行政管制思维,“在这种管理思维之下,各类社会主体往往只是被看作行政管制的客体和对象,而不被当成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参与管理的主体”[5]。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影响治理顺利运行和价值目标实现,最后使治理流于形式。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真正树立民主协商的精神,变专断为民主,变命令为协商,变刚性为柔性,变整治为疏导,以平等态度待人,以协商方式谋事,管理才能真正变为治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服务优势”[6]。

参考文献:

[1] 童正荣,翟玮玮.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

[2] 韦锋.农村社会的历史转型与社会管理的现实难题[J].新疆社科论坛,2012,(1).

[3] 郭蕊,麻宝斌.全球化时代地方治理能力分析[J].长白学刊,2009,(4).

[4]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

[5] 李程伟.社会管理的基本意涵与价值追求:发展视角的认识[J].科学中国人,2012,(5).

[6] 杨丽,王名.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肃宁实践及其启示[J].探索,2012,(4):143.

〔责任编辑:惠国琴〕 

 

031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分析_范如平

《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4年第3期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分析 范如平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减弱表现在对内对外两个方面,造成凝聚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制度的因素,也有人的素质方面的因素,更有经济“物”的因素。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须制 度和机制创新、能力提升、人格魅力培养、岗位引力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方法创新 作者范如平,中共濮阳市委党校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濮阳457000)。 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它表现于人们的个体动机行为对群体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上。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是一个政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巩固政权之基显现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的重要手段。对拥有三百多万个基层组织的我们党来说,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则是提升全党战斗力的基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农村政策能否贯彻实施的关键。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表现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内是组织对班子成员、党员的凝聚力,对外是组织对周围群众的凝聚力。而从当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现状来看,不容乐观。为增强其凝聚力,虽然各级组织想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村“两委”权力相侵,班子软、散、懒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两委”矛盾集中体现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之间,矛盾的核心是权力划分,焦点是人权、财权和决策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的村委会不能正确对待村党支部,自认为是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的,比党支部更能代表村民,不听从党支部的领导,不征求村党支部的意见。二是有些村党支部不能正确对待村委会,以加强党的领导的名义,抓住权力不放,包办代替村委工作,个别支部书记甚至大权独揽,把村委会当作摆设。三是有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双方都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对方。双方都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致使村里无人管,班子软、散、懒现象突出。① 2、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班子中无人格魅力,在群众中无感召力 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认识不足,观念转变相对迟缓,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少数村干部党性观念、宗旨意识不强,依法办事能力不强,行为失范,伤害了群众感情;缺乏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违背客观规律和市场规律,不尊重群众意愿,搞强迫命令、瞎指挥,加重了与群众的疏离。 3、党员在群众中威信降低 一些党员对自己要求放松,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意识淡薄,有些受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影响,追逐极端个人利益,甚至损害他人利益,行至还不如普通老百姓,农民党员在群众中威信降低。于是“各种各的地,各管各的田”,“党员不党员,就差两角钱”现象似乎成为某种“共识”。作为组织中的一份子,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弱化必然影响到村级党组织凝聚力的发挥。 4、农村基层党组织形不成对群众的向心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缺失表现如下:一是组织不纯失去向心力。个别支部成员是靠家族势力或贿赂等不正当手段上台的,群众对其不信任、不尊重;二是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受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蓬勃发展,村委会、妇代会、村经济组织等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民选组织,似乎在民众中更具有“权威”;三是村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发生动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功能是将上级党组织的意图转换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而上级党组织的意图与农民的愿望有时会存在冲突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村级党组织往往更多倾向于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意图,但由

论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论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党员发展制度建设、丰富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活动机制等途径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标签:高校;基层组织;对策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7603531.html,ki.1672-3198.2016.29.092 1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紧迫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情况。 1.1 思想观念出现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不符的观念有所抬头,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渗透,使部分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感有所降低。具体体现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欠缺,做学问急功近利,更甚者理想信念动摇,不能很好地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而在学生身上具体体现为入党动机功利化,入党不是为了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而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光环,为找工作增添砝码,或者是入党动机模糊,在符合基本条件下盲从入党。 1.2 基层党组织活动单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在对党员的教育上,主要是集中教育,缺乏长期规划,难以形成规范化、长期化的教育形式;在组织活动上,由于受到场地、经费等因素限制,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多以组织生活为主,在内形式上主要是集中学习文件等为主,没有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开展调研,这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脱离了学校中心工作之外,也抹杀了党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在学生党支部因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任务繁重,往往使组织生活被发展党员大会所取代,有时又因支部书记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而不能很好的把握大学生党员的所需所求,没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及后续教育,这也必然使组织生活变得枯燥乏味,难以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1.3 组织活动机制不健全 由于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基本都存在几个校区,党支部跨校区设置就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级连创”为载体,强化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服务观念,要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为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教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策、法律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学会依法办事,认真改进作风。坚决防止和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提高乡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一要建设好农村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一个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并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建设健全明主监督制度等。 二要按照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探索和完善新的组织设置形式,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三要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群体。要制定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并将这作为农村党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下真功夫常抓不懈。 3.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依法明主选举、明主决策、明主管理、明主监督的活动,调动农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规范和深化村民自治活动,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完美结合。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与任务 (一)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需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问题,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3.领导乡镇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4.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5.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上级有关部门驻乡镇单位的干部。 6.领导本乡镇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 (二)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为了解我区党组织建设情况,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xx个,党委xx个,党总支xx 个,党支部xxx个,党员xxx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四宜”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

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XX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xxx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xxx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家园00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高,人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的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 (二)立足夯实基础,下大力气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浅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浅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基础 1.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村级班子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开展工作的核心力量。可以说,抓住了村级班子建设,就是抓住了农村工作的根本。要因村制宜,按照“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理念,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对存在“两张皮”现象的班子,推行“一肩挑”;对软弱涣散、服务意识不强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把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干部选入村级党组织班子。 2.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注重发现和培养苗子,及时把那些政治素质较好,有培养前途的复员军人、致富能人、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者等作为培养对象,确保每村至少保持10名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并按照“双培双带”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为党员。 3.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和使用。村级活动场所作为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据地”,要根据形势变化和基层需要,逐步加大投入,不断在规范管理,完善设施,提高村级活动场所服务功能,把村级活动场所真正建设成为党员

活动、村民议事、文化娱乐和学习培训阵地。 二、抓关键 1.发动全社会共同努力。随着形势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要保证工作成效,单纯依靠村级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关键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2.配强“具体责任人”。“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村党组织书记素质高低、能力强弱对一个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中,结合我县实际,应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打破地域、身份界限,把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群众拥护的党员干部选配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加大从县乡机关推选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 或副书记的力度,切实发挥好他们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头羊”作用。 3.健全齐抓共管机制。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部门包村制度,切实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重点在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加大保障投入上下工夫。同时,推行党建工作督查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工作有目标,考核有办法,并把考核结

“五个深化”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基层党建)

“五个深化”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X X区以大抓基层为鲜明导向,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是深化政治引领,提升组织凝聚力。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基层,扎实开展“六学六进”“十百千万”主题活动,组织各类宣传220余场次;以“三会一课”、专题研讨等为有效抓手,以“百姓宣讲团”“板凳会”等为有效载体,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党章,严格落实各项党内基本制度,加热党内政治生活思想“熔炉”。 二是深化基础保障,提升组织驱动力。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力度,落实社区办公经费每年7万元,村级办公经费每年5万元;保障村级党组织建设经费,按照每个村每年2万元、每个党员300元的标准落实;足额配套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共863万元,各类党建项目104.5万元;不断完善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成果与村、社区干部工资挂钩机制,2017年共落实村、社区干部工资2070余万元。 三是深化阵地夯实,提升组织创造力。切实保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资金,财政每年列支30万元用于村党组织阵地

规范化建设,23个村级活动场所均达到200平米以上,1个村级场所拟重新建设;强化社区服务阵地提升改造力度,对6个社区服务阵地进行“改造变身”,对22个社区服务阵地进行“形象提升”;积极整合各类资源、集聚有利要素保障,坚持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 建成各类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站)51个,有效发挥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凝聚社会、促进和谐的功能作用。 四是深化队伍建设,提升组织战斗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训力度,分领域举办农村、社区、非公和社会组织培训班10场次,累积培训600余人次;突出抓好党员冬季轮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动员会、各类集中培训班30余场次,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参训率达90%以上;积极推广“两个带头人”工程经验,培育致富带头人273名、村级后备干部48名,从源头上注入“活水”;抓好第一书记管理工作,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0名,新培育1名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培养扶贫攻坚“领头羊”。 五是深化品牌创建,提升组织生命力。突出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服务型党建品牌。农村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富民战略互促共融,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互联网%2B”“产业帮扶”等党建品牌;社区充分发挥“六位一体”构筑共驻共建的联合党委优势,创建“宝湖福里一家亲”“五大

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摘要:随着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国的深入开展,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要以此为契机,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机遇,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强化组织功能,拓宽工作领域,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服务教学、科研和育人各项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务求实效,进一步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创先争优高校基层党组织 全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总体要求来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党员汇聚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地,是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的发源地,高校师生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军,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组织保证。因此,高校要把此次“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机遇,认清形势,加快发展,坚持“争高校党建之先、创先锋引领之优;争教育教学之先、创立德树人之优;争知识创新之先、创服务社会之优;争服务师生之先、创和谐校园之优”的目标,

保持和发扬特色优势,推动继承和创新,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一、创先争优活动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一)在高校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内在要求 创先争优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巩固工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集中性主题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伸。之前,在高校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更加牢固地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办学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全面加强了高校各级党组织建设,有力促进了高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现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是把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加以落实和巩固,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基层的贯彻落实。 (二)在高校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志所在、生命所在、力量所在,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条件,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和长期任务。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等内外环境考验,党的先进性建设更加迫切与艰巨。就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素质状况来看,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

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夯实基础工作基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农村扶贫 开发一系列部署要求,结合我村支部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农村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围绕扶 贫开发主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以加强我村基层组 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 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为我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提 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目标要求:按照依法治国、执政为民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 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本达到以下要求: (1)组织体系健全。建立健全我村基层组织体系(一名党支部 书记,两名党支部委员)。村级配套组织健全。 (2)班子功能增强。进一步配齐配强我村“两委”班子,以具有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的中青年成员为主体,确保村干部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 (3)党员素质提高。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牢固,为无 职党员设岗定责。确保党员发展工作有计划进行,确保新党员中30%以上党员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本领。 (4)工作机制完善。在支部班子带头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格局。服务农民、组织农民、保护农民制度体系 较为完善。

(5)服务保障有力。使我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推动我村扶贫开发工 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着重从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村干部,对战斗力不强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 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任职培训、任期培训,每年利用春节前后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听取 意见,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 3、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 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引导村干部增强对群众的感情 和对工作的激情,改进工作作风,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建立健全 各项规章制度。 4、完善激励监督机制。探索建立工作报酬、社会荣誉、政治待 遇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营造关心、支持和保护农村干部干事创 业的氛围,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完善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等制度。 三、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1、加大党员教育力度。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念,特别是抓好党的当前依法治国等重大 决策的学习,突出抓好党章学习。坚持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利 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农村党员进行专业化技能培训。 2、严格党员管理。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组 织关系接转等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加强对流动 党员教育的管理。 3、完善党员发挥作用平台。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流动 党员“双向带动”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承诺制。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 对策 摘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系到农村基层人心向背的一项大工程,是关系到农村基层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关系到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前提。基层党组织能否健康、稳步成长,牵引着农村建设能否有起色。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一个战斗力强的基层党组织,是带领农村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组织保障和政治基础。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困境,对策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建设,源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稳,则全局稳;农业丰,则人心定;农民富,则小康成。而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政治发展的“动力源”。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历届中央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六十多次提到“民主”的字眼,这足见中央对加强人民民主建设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这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重大政治课题。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才能够带领广大的党员和农民群众沿着正确的方向,为推进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农村政治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2、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护航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农村,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途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为

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地委党校党的建设调研组) 一、基层组织建设调研的基本概况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地区“两会”精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三创”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及时把握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措施。3月27日至3月31日,XX地委党校党的建设调研组深入XX地区XX县、XX局、XX局和XX县的部分机关、社区、林场、农村等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查看业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基层组织情况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专题调研。组织座谈会7次,参加人数为115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在各县局查阅了大量的业内资料;实地调研8次。通过此次调研对该四个县、林业局的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二、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自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各县、局以地委两会提出的“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战略任务为主线,以“三创”活动为目标和抓手,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结合创收致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森林防火,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组织建设上有创新,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一是规范组织管理方式,在完善机制上有创新。在坚持按照地域、单位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党组织设臵形式。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在组织设臵模式上采取了以“非公经济组织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为目标,按照不同行业、不同性质划分党组织管理范围,灵活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派人建等多种模式建立健全党的组织。XX林业局党委针对松涛鹿苑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大,业态相对稳定的实际,采取单独建立党组织方式,成立松涛鹿苑党支部;对规模比较小、党员人数不够,不适合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小型企业,采取联合建的方式,成立了私营企业联合党支部;对于暂时无法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和服务,如库伦斯木业是该局目前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但党员不足3人,通过组建工会组织和团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开辟了党组织建设的新领域。 二是建立互帮互助机制,在统筹发展上有创新。XX县党委把“百局联百村”活动作为统筹城乡党建新格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集中一周时间,由县处级包乡干部带队,组织各联系单位一把手和包村干部下乡入户,与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面对面完成对接工作。下派213名包村干部到乡镇村屯和生产一线,安排53名优秀党员后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 方案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 各村(社区)、非公企业党支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打牢基层工作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为核心,以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关键,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为目标,按照“三级联创”要求,努力建设具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 二、工作目标 经过实施“建设一个规划化的活动场所,健全一套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档案材料、开展一系列规范化的组织活动”的“四个一工程”,实现“制度落实、活动经常、台帐齐整、工作规范、作用突出”的“五大目标”。 三、主要内容 (一)建设一个规范化的活动场所 1、镇党委活动场所建设达到“五有五上墙”的标准。 “五有”:(1)有活动场所。镇二号会议室为党委会议室、党员活动室。

(2)有党员学习基地。镇一号会议室为学习培训阵地,并添加党建读物等有关杂志。(3)有标识牌。制作党员活动室、党员示范岗等标识牌。 (4)有国旗。 (5)有党务政务公开栏。 “五上墙”:(1)党旗上墙。包括党员权利、党员义务、入党誓词等内容。(2)党委工作职责及分工、办事流程、服务指南、党组织设置图等上墙。 (3)党委议事民主决策制度上墙。 (4)党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墙。 (5)党委主题实践活动上墙 2、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达到“五室五有五上墙”的标准。(1)“五室”:设有村(社区)党组织会议室、办公室、便民服务综合室、警务室、值班室,建筑面积原则要求在90平方米以上,会议室不低于30平方米。 (2)“五有”:有标识牌。室外要悬挂党组织名称吊牌或标识牌,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室、支书办公室、图书室等活动场所要悬挂标识牌。吊牌及标识牌要庄重、醒目,字体为红色。按规定设置党员示范岗座牌。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7603531.html,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作者:胡增荣牛明艳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年第09期 [摘要]高校是社会主义建设核心人才培养的根据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执政的重要保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党建的必然要求,对永葆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具有决定意义。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现状;改进措施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在高等学校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包括经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所以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的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决定着高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要确保高等教育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就必须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党中央和各级党委一直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而且党中央发布并修订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教育部发布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各省也分别有相关指导性文件出台,说明党从思想上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有非常明确的认识。而现实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在部分高校情况却很不好。当前的总体情况是,高校党员数量日益庞大,基本都建立了党委和教工及学生党总支,高校基层党组织数量较多,并且有一套组织部门主导形成了学工部门及相关部门分工、相互协作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各种制度。如:支部和党员考评制度、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制度等,党建工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组织生活基本没有,高校中由于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大,学生学习任务重,一些基层支部基本没有或很少有组织生活,不开会,不学习,没有“三会一课”,没有民主生活会,没有党员汇报,尤其是教工支部,很多都是年终填个表,就算做了党员评议,除此之外,党员之间一年都没见过几次面。党提倡反对形式主义,但并不是说可以将所有的形式的东西都完全取消,有时候形式也是必须的,是内容的必要保证。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战略目标,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也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国是一个拥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又都在农村,农村发展的快与慢,农村稳定不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变成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本村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保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落实者,中央再好的方针、政策,如果没有农村基层组织的贯彻落实,也是一纸空文。这也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其次,农村党组织是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

组织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理出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组织,如果能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好本村的发展目标,群众就会跟着走,跟着干,?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其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象征和捍卫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村的体现,党的权威在农村发挥得好不好,党的队伍有没有战斗力,也关键靠党支部去体现,农村稳定不稳定,也与村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否发挥作用有直接关系。其四,农村基层组织是壮大党的队伍、搞好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培训者和实施者。农村基层组织要不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为党的肌体输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活力。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教育活动,才能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五,领导青年团、民兵、妇联等群众组织,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确立了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前十年,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是至关重要的时期,改革还处于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处于关键时期,这对我们党和每个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崭新的事业,必然要求党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带头克服保守、僵化思想,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11个,党委10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361个,党员7475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四宜”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部分单位党政“一把手”角色定位不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经济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工作上,忽视了支部书记的责任,对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不热心,存在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致使党建工作

与业务工作脱节,党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二是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三是有的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娶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在农村,由于没有成规模的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普遍较少,而村级债务负担比较重,据统计在28个村(菜场)中,年集体收入少于50万元的8个,入不敷出的村13个,年收入达到200万元的村仅有4个,集体经济薄弱使修路、敬老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同时群众由于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普遍存在“个人顾个人”思想。在社区,基本没有集体收入,而区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一年仅8000元,连最基本的办公所需耗材都难以满足,社区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活动,或奖励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都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许多想法、思路都“落空”了,久而久之,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二是“无地方办事”问题突出,这点在社区表现尤其明显,据统计,目前50个社区中还有2个社区没有办公场所,办公场所面积不足50平米的有23个,50-100平米的11个,阵地建设步伐仍较缓慢,如和济社区党委,现有党员234名,而借用的办公场所中党员活动室面积不足20平米,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 一、总则 1.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中央、省委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范围是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总支、党委),村级党组织所属党组织参照适用. 二、党的组织设置 3.乡镇党组织:乡镇设立党的委员会,乡镇机关、站所根据党员人数、工作需要及便于开展党的活动等设置党组织. 4.村党组织:正式党员人数达到3人以上的设立党支部,原则上,党员人数超过50人、不足100人的设立党总支,党员人数达100人以上的设立党委. 5.功能型党组织:依托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组织、农民工聚居地等设立功能型党组织,确保应建尽建. 6.流动党组织:积极依托驻外办事处、服务机构以及商会、行业协会等,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就覆盖到哪里.探索建立网上党支部. 7. 党组织隶属关系:党组织成立或撤销,由上级党组织决定;所有基层党组织,都要明确有负责主管的上级;跨村跨乡经济社会服

务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原则上谁批准谁主管,或由县级组织部门确定隶属关系. 8.设置调整:每年对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1次摸底,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9.纪检机构:乡镇党委设纪律检查委员会.村级党委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党总支委员会、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不设委员会的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10.村级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群团、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 三、班子队伍建设 11.班子职数: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职数一般7至9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党支部一般3至5人、党总支、党委一般5至7人.提倡村“两委”正职一人兼、“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12.班子任期:乡镇党委任期为5年,村党支部(总支、党委)任期为3年,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同级党的委员会任期一致.期满按时换届,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13.骨干队伍:乡镇党委书记符合“一好四强”要求,村党组织书记符合“三有三带”要求.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乡镇配强抓党建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委员,至少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和1名组织干事,村可根据实际,配备副书记,配齐组织委员;村民组长队伍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提倡党小组长兼任村

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7603531.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下一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打好基础。最近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组织成立了调查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谈话、下发问卷等形式,对全镇个党总支和个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概况 马桥镇党委下辖有个党(总)支和个党支部,共有党员人。个党总支分别是教办党总支、机械厂党总支和口琴厂党总支;个党支部中,有机关事业党支部个、农村党支部个和企业党支部个。通过调查,我们对全镇基层党组织进行划类分析,其中作用发挥好的党(总)支部个,占总数的%;较好的个,占总数的%;一般的个,占总数的%;软弱涣散的党支部个,占总数的%,总体较好,略有问题。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几年来,镇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市委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我镇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 ⒈坚持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镇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和大局,把党建工作目标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和推动了中心任务的完成,把党建工作做到了实处。 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领域。镇党委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不断更新党的基层工作理念。一是更新组织建设理念,注重研究各类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途径,做到各有侧重、分类指导。二是更新党员价值理念,通过给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化党员意识,拓展党员参与社会工作的领域,使党员的价值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得到体现。三是整合党建资源的理念,充分认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增强自身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实施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实现对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整合和运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掌握火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火地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火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火地村新农村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和领导基础,按照省委关于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在“促进所驻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发挥作用的要求,我积极深入火地村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中,对全村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从而形成了本书面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火地村隶属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地处玉碗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大关县城50公里。东邻大关县天星镇营盘村,南邻彝良县马湖乡,西邻昭阳区盘河乡,北邻玉碗镇出水村团结自然村。辖火地、铁厂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在家住户203户、654人(男性379人,女性275人),其中在校生119人(高中生2人、初中生18人、小学生99人)、残疾人34人、五保户8人、55周岁以上老年人228人、7周岁以下婴幼儿54人、可劳动力(含半劳动力)211人。可劳动力(含半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190人。全村国土面积17.6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7℃,年降水量1500毫米。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844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酥麻、荞子等农作物;拥有林地16755亩,其中草地3500亩;荒山、荒地2500亩,其他面积1816亩;有煤、铅、锌等矿产资源。农民收入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 火地村基层党组织现建有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2名(其中正式党员24名,预备党员8名,女性党员4名,少数民族党员3名,外出务工流动党员1名),占全村总人口数的4.89%(女性党员仅占全村女性总人口数的1.45%)。在这32名正式、预备党员中,20-30岁的有8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25%;30-40岁的有3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9.375%;40-50岁的有6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18.75%;50-60岁的有7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21.875%;60-70岁的有5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15.625%;70岁以上的有3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9.375%。在文化结构上,党员文化水平偏低,全村32名正式、预备党员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人,仅占全体党员总数的3.12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18.75%;小学文化程度的达25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78.125%。 二、存在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结果和情况来看,近年来,火地村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党员文化素质偏低。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火地村党员文化素质偏低。全村32名正式、预备党员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人,仅占全体党员总数的3.12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18.75%;小学文化程度的达25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78.125%。多数党员因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缺乏书写能力,很难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发展变化的需要,亟待提高文化素质。 (二)党员年龄、性别结构亟须改善。在火地村32名正式、预备党员中,年轻党员所占比例较小,党员老龄化比例较大,“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全村40岁以下的中青年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34.375%,40岁以上的党员则占到全村党员总数的65.625%。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导致火地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制约了该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同时,由于多数党员年龄偏大,劳动能力差,贫困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致富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另外,在全村32名正式、预备党员中,女性党员只有4人,仅占全村女性总人口数的1.45%,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