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言文学-浅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征――以《寂寞和温暖》为例论文

汉语言文学-浅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征――以《寂寞和温暖》为例论文

摘要

汪曾祺的小说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本文以《寂寞和温暖》为例,分析其小说的艺术特征。一是语言生活化,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二是语言诗意化,语言优美,清新空灵。三是语言哲理化,引人深思。个人经历、时代背景、思想追求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征。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打破了小说、散文、诗的界限,开创了散文化的小说,也让审美的视角回到文学本身。小说对于当今也有很大的启示。人在快节奏的时代迷失自我方向,精神家园逐渐荒芜。小说安慰读者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诗意的生活状态,构建自我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生活化;诗意化;哲理化;汪曾祺

Abstract

Wang Zengqi's novels have unique artistic charm. This paper takes loneliness and warmth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s novels. First, language life, with a strong life atmosphere. Second, the language is poetic, beautiful and fresh. The third is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Wang Zengqi's novels are formed by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 experienc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ideological pursuit. Wang Zengqi's novels have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reaking the boundaries of novels, essays and poems, creating the novels of scattered culture, and returning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to literature itself. The novel also has great enlightenment for today. People lose their direction in the fast-paced era, and their spiritual home is gradually deserted. The novel comforts the reader's soul, inspires people to pursue the poetic life state, and constructs their own spiritual home.

Key words:Life style; poetry style; philosophy style; Wang Zengqi

目录

一、引言 (2)

二、小说艺术特征的体现 (2)

(一)生活化 (3)

(二)诗意化 (4)

(三)哲理化 (6)

三、小说艺术特征形成的原因 (8)

(一)个人经历 (8)

(二)时代背景 (9)

(三)思想追求 (10)

四、小说艺术特征的影响 (11)

(一)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 (11)

(二)对现实的启示 (12)

五、结语 (12)

注文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浅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征

——以《寂寞和温暖》为例

一、引言

据研究现状,当代学界对汪曾祺本人和作品的研究十分丰富,后人对于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和散文、戏剧创和民间文学研究方面做出很高评论。对他的研究分以下几类:一是从汪曾祺的不同年代创作的作品进行分析。汪曾祺一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40年代、50-70年代、80-90年代三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只有三篇作品,作品最多、影响最大的是40年代和80年代。二是从他的美食散文进行分析,汪曾祺的美食文学作品独具特色。三是从汪曾祺写作的词语表达进行研究。四是从研究小说“意象”的角度,解读汪曾祺的故乡题材小说。五是从研究汪曾祺有关昆明的短篇小说。六是从研究汪曾祺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情感。比如西南师范大学的郑燕写的《诗意·多元·和谐--汪曾祺小说艺术特色研究》探讨中国意境及小说意境、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整体诗化倾向以及汪曾祺的小说意境。辽宁师范大学的韩知彤写的《汪曾祺民俗散文审美研究》提出了“汪曾祺语言的最大的特色表现为富有诗歌语言的意境美与音乐美”。①这些论文都对汪曾祺的小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寂寞和温暖》是汪曾祺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是汪曾祺20岁(1940)至70岁(1990)五十年间创作的一些短篇小说的集合。《寂寞和温暖》讲述平常人的小事和民风民俗等,其中传达作者诗意的生活态度。以《寂寞和温暖》为例,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征可分为生活化、诗意化、哲理化。本文将通过《寂寞和温暖》中的故事,分析小说的情节内涵和艺术特征,探究小说艺术特征产生的原因。

二、小说艺术特征的体现

《寂寞和温暖》这本小说集是按照汪曾祺的写作时间顺序而成,分别收集了四十年代作品《老鲁》、《戴车匠》、《鸡鸭名家》。六十年代作品《看水》、《王全》。八十年代作品《寂寞和温暖》、《安乐居》、《天鹅之死》。

每一篇小说中都有性格鲜明的人物,而这些人物中渗透了作者的价值观,表

现出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的艺术特征。对小说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将作品的艺术特征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生活化

汪曾祺从20世纪40年代创作小说作品,作品是对生活经验的抒写。小说创作本身具有虚构性,但他的小说给人真实感。他将自我的生命体验转化为高超的创作经验。汪曾祺辗转四方的经历给他提供创作资源。小说语言的生活化是明显的特征之一。汪老的作品取材于平凡生活,切入点着眼于“小场景”,在《寂寞和温暖》中收入了很多篇章是取材于民间生活。以下从三方面论述小说艺术特征的生活化。

第一,小说素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说中很多内容来自于作者的真实生活。作品既葆有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又高于生活。汪曾祺的作品是对生活细腻贴切的描绘记录,平中显奇淡中显味。比如《戴车匠》中戴车匠不仅代表着一个人、一间店铺,也代表一个地名。文本写巷口街边有老太婆摆摊,卖各种蔬果,呈现了一幅农村闹市买卖场面。小说把生活中不值得一提的两个老太婆打架的激烈场面写到了小说中。小说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氛围,描写街上的店铺,卖烧饼油条的摊子变热闹,棉线店的布条在风中吹拂。这些画面都来源于生活中。以及《鸡鸭名家》中写余老五是一个炕鸡能手,每到清明节前后,他会很严肃认真,时刻关注小鸡情况,炕鸡时用一种母性判断炕房的一切。余老五作为一个能人的形象,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些有高超技艺的人经过自己的苦练才得以练就一身好本领。汪曾祺把农村中的炕鸡画面描绘得很细微,写余老五炕鸡时的小心谨慎,生怕破坏了小鸡的孵化。

第二,语言质朴平实,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看水》写了一个孩童看水的经历,由于大人每天上班时间过长,没有人来看水,于是看水的重担就轮到了小吕身上。小说细致描绘了小吕在看水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他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困难的过程。小说生动再现了小吕独自一人看水的经历,比如小吕为打发时间阅读《水浒传》,当他发现大水冲出了一个洞时,急忙采取补救措施,大功告成之后心里十分踏实。这些细节描绘来自生活,可见汪老敏锐的观察力,将生活素材融入写作中,流露出一种生活气息。《黄油烙饼》写八岁的萧胜和奶奶在农村的贫困生活,描绘了那个年代真实发生的事情,因为家庭贫困,萧胜的妈妈把新鞋子和没有动过的黄油锁在了柜子里面。萧胜的妈妈之所以把这些物资藏起来,是

为了防患于未然,替将来做准备。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每个人都体验过饥饿,每一个家庭都饱受饥饿之苦。萧胜小小年纪在艰难环境中长大,他学会了自己采蘑菇来填饱肚子。汪老善于描述生活常态中的个体,以小见大。小说中还写了当时的阶层分化,不同的阶层在不同食堂用餐。大队有两个食堂,社员和干部分别在北食堂、南食堂用餐。干部有权利吃羊肉、黄油烙饼,而作为社员的萧胜一家只能吃红高粱饼子。汪老以萧胜小朋友的口吻发问:“为什么我不能吃黄油烙饼?”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职位的高低也影响着生活水平状况,引人深思。

第三,语言中流露出亲民意识。汪老的小说很多人物来源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们,他在下放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底层百姓,他和老百姓们感同身受,小说中也真实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比如《寂寞和温暖》中写现实把沈沅打成了右派,对她进行了精神摧残,导致她的精神完全垮塌。这是文革给知识分子带来的灾难。后来,沈沅得到了平反,她作为一个农业科技人员,甘于寂寞,钻心研究农业。在小说中汪老既表达了同情类似沈沅的知识分子,也表达对他们可以坚守自我的赞美。以及《天鹅之死》写白蕤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判为右派,她是“白天鹅”的象征,象征着优雅、纯洁,但最后她被批斗了,白天鹅也濒临死亡,这意味着美的丧失和沦落以及美好的毁灭。②小说写很多游人觊觎鹅肉才欣赏白天鹅,折射出人性在文化大革命逐渐扭曲。最后,小说的结尾以孩子的口吻呼唤美的回归。汪老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被批斗的分子,深感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苦闷。通过这些小说中表达汪老对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些遭到迫害的知识分子的惋惜同情。以朴素的文字为知识分子鸣冤,流露出平民化意识。

综上分析,汪老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的特点,其作品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了“家常味”,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候能够产生一种朴实、简单的心理感受。③“家常味”的审美特征显现出汪老热爱生活、亲近生活的态度。汪老的作品当中有一种平民意识,他在创作时描绘生活、展现生活。《寂寞和温暖》中很多题材来于生活实际。汪老作品中的生活味还体现在描人状物中传递出的真实感,即人物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没有架空生活实际,能够把读者很好地带入文本之中。汪老在作品中融入了他自己的思考、体验,表现他独特的审美意识,没有急功近利,而选择了自己的文学,关注人、关注生活。

(二)诗意化

谈到“诗意”,我们会联想到荷尔德林的诗句“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引用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诗大致内容是“神本是人的尺度,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④荷尔德林认为人愿意甘于劳累的生活,由于人怀着善良和纯真。人类最原始的生活本身是“充满劳绩”的,人类生存境界本就受到限制,但人类一直在追求无限的可能,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寻求对现实的超越。海德格尔面对工业化时代,反思人类生存问题。同样,读汪老的作品可以看到一种回归自然,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随着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极速扩张,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人类的生活节奏变快,社会中大量信息涌入,社会环境变化大,人际关系变复杂,精神压力也接踵而至。需要个体平衡好自己的时间,调整心理状态,积极应对各种变化。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发展精神需要,学会以艺术化的态度享受人生。以下从三方面论述小说艺术特征的诗意化。

第一,养成生活审美化的视野,学会挖掘日常生活的美好。比如《看水》中以小吕的孩童视角,在看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小说透过小吕的眼睛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环境,“月亮很明朗,天空是蔚蓝的,一个宁静、温柔的夜”。

③眼前的景色给了小吕快乐和欣慰,他没有抱怨看水过程的辛苦,勇敢承担起看水的任务并在其中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说通过孩子的视野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美丽事物,鼓舞人们学会用自己的双眼发现美。

第二,回归本真,追求精神的深层满足。汪老的小说传达了人们应该重视精神需求,而不仅仅是物质上需求。比如《安乐居》写安乐林的人懂享受,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精神上的满足。例如吃东西有很大的讲究,不是单纯为了吃,不同的菜品有不同的吃法,在吃的过程中品尝美食、品味生活,追求一种精神享受。安乐居中每一个人喝酒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老吕喝酒讲究“慢”,他喜欢自带酒杯和美酒,一个人慢慢地喝酒、抽烟。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都是以这种不紧不慢的态度品酒。而老聂是个急性子,喝酒时风风火火。画家喝酒很独特,一口气喝下了二两酒。他们在一天中抽出闲暇时光来馆子里品一品酒,放松一下身心。在安乐居中每个人不仅品尝到了佳肴,而且得到了精神上的休憩。以及白薯大爷每天只卖一个早上的白薯,卖完收摊,就去安乐居吃菜。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忙碌和闲暇并存,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向往精神上的慰籍。可随着时代发展,安乐居消失了,变成了一个贸易中心。安乐居在小说当中象征着一个心灵栖息地,安乐林的人都会在那里闲谈、相聚。那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休憩的场所,安乐居的消失意味着人们的精神栖息地遭到了破坏,精神家园被贸易中心取代。诗

意的栖息地在现代社会急剧发展中逐渐消失,汪老通过安乐居的消失呼吁人们重塑精神家园,呼吁人们追求闲适、诗意的心态去生活。

第三,顺其自然,跳出个体情绪的困扰。人的内心焦虑有很多方面,比如现实生活的压力、内心世界的困扰等等。学会超越感官的感受,跳出自我的束缚,顺其自然,或许可以达到内心的安宁。比如在《寂寞和温暖》中写沈沅在文革时期被批斗下放干活,每天劳动结束之后,她都坚持看书。她已经形成了在劳作后阅读书籍这一习惯。“书”在沈沅的世界里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倘若没有书籍就失去了不竭的动力源泉。沈沅在书里找到安慰,为她提了一个心灵栖息地,通过阅读充实了心灵,达到内心从容不迫,不为内心激烈冲突神伤,不因外界力量受影响。我们也应在书籍中追寻自我,建立一个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汪老的小说具有诗意化特征。汪老面对文革之后千疮百孔的中国,没有用犀利文笔批判世人,而是用温暖的小说来唤醒人心,给人力量和鼓舞。没有用一针见血的文字揭露黑暗现象,而是用安静的文字来抒发温情。读完汪老的小说,使人内心安宁,学会用心观察生活,用心领悟大自然的美。即使在喧闹的环境中也葆有自己的一块心灵栖息地。

(三)哲理化

汪曾祺的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充满哲理和睿智。他的作品被称为“浮躁的社会的一剂清凉剂”,他被称为“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发生变化,在社会飞速发展中人们渐渐丢失一些必要的优良品德。汪老的很多作品激发人们发现被潜藏的精神品质,呼唤人们重视自己的精神家园,注重传统文化继承。以下从三方面论述小说艺术特征的哲理化。

第一,体现道家“无为朴素”的观点。道家主张“朴素无为”,即人要顺应自然,保持自然纯朴的本性。比如小说《戴车匠》中写戴车匠是一个手工艺人,他身上具有的特质是千千万万手工艺人的特质,闲适、有耐心、淡泊,他习惯安安静静地待在巷子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戴车匠是一个知足的人,他每天固定的时间上工,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他每天完成安排好的工作后,则心满意足,若额外完成多余工作则十分欣喜。工作后的时光,他会去茶馆喝茶、抽一袋烟、看戏,不急不躁享受生活。戴车匠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春夏秋冬他都会做出不同的物件供人玩耍,比如春天的竹蜻蜓,冬天的花灯等等。戴车匠保持着纯朴的生活习惯,以闲适态度对待生命中的一切。从戴车匠这一人物形象,可以看出他的

身上具有道家那一种朴素自然的气质。

第二,体现“复归于婴儿”的生命观。汪曾祺有一颗赤子之心,幼年的生活环境高邮故乡造就他不拘束的性格,赋予他一颗童心。汪老的很多作品以儿童视角向人们展示一副童年画面,唤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将自己从浮躁的现实中剥离出来,深挖出内心的童年净土。汪老用文字给人们建立一个人性完美的世界,孩子们无邪天真的心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一块净土。比如《天鹅之死》中以孩子的口吻发出对美的呼唤。天鹅对于孩子们是高雅、纯洁的象征,但天鹅的死亡意味着美的丧失和沦落。在文化大革命中,人心扭曲,残害无辜生命,毁灭爱惜美好的东西。当孩子们看见天鹅被猎杀,他们流泪,为天鹅之死心痛。孩子的眼泪犹如钻石般纯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看待美好的事物。汪老倡导以孩子般纯净的心看待生命,常怀敬畏生命之心。最后孩子们的眼泪都飞到天上如同星星一般闪耀,寓意着美好纯真的事物悬挂高空,也象征着白蕤的人生不以失败结束,会以另外一种姿态悬挂。当然,小说中也有一种悲剧意蕴,白天鹅一只被打死,另一只不鸣绝食,最终双双死亡,其中蕴含的真情令人感动。孩子们面对天鹅的死亡万分悲伤,在他们眼里生命是珍贵的。

第三,体现辩证统一的思想。在小说中可以发现汪老辩证统一的思想,例如灾难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比如《祁茂顺》写到主人公祁茂顺的本行是做裱糊的,现在从事蹬车职业。因为随着时代发展,房子逐渐变成钢筋水泥楼房,不用糊纸顶棚,他被迫改行。小说中金四爷赞扬祁茂顺的糊浆技艺高超,也表明汪老对工匠艺人的赞赏。小说的结尾写“北京的大酒缸和酥鱼都消失了,店面都变成了卖手表和照相机的。”汪老借此表达他对传统文化慢慢流失的惋惜。传统文化的消失,新科技取而代之,事物的发展具有辩证性,一方面在消失,一方面也在发展,有时候灾难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以及《戴车匠》中花了大量笔墨写巷口里各种摊子叫卖的热闹场面,有烧饼店、棉线店等等,体现了古老的手工制作。可结尾笔锋一转,戴车匠这一行业消失了,戴车匠年老之后,无人继承他的行业,车匠的手艺成了绝学。小说以双关手法写到戴车匠的手艺被代替了,戴车匠象征着老一辈人,戴车匠技艺绝传也代表传统的手工技艺消失。小说传达了对传统工艺消失的惋惜,手艺无法延续的无奈感伤。小说中戴车匠、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都面临相同的窘境。现实中很多传统手作技术也逐渐失传了,越来越少人会捏泥人,越来越少人会制作手工麦芽糖。诚然,城市在变化,古朴宁静的小城被西方文化、现代科技侵蚀。这种发展

是历史的必然,科技不断进步,必然淘汰落后的事物,在淘汰旧事物中发展新事物。

《鸡鸭名家》写余老五、陆长庚这两个传奇风俗人物的技艺如同魔法一样,他们与天地自然形成默契,营造从容自然的生存状态。小说中详细叙述他们的高超技艺,可现在拥有神奇技能的劳动者慢慢消失。这些劳动者娴熟的技术并非一个人、一时间形成的,来源于祖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小觑。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孵化已经被智能机器取代,可见事物发展是辩证统一发展的。

综上,从道家“无为朴素”的观点、“复归于婴儿”的生命观、辩证统一的思想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小说艺术特征的哲理化。汪老的小说篇幅虽短小,却蕴含深刻意义,蕴藏先人的哲思。

三、小说艺术特征形成的原因

文学创作是作者和生活内外交互的一个过程。艾布拉姆期将文学四要素归纳为“作者、世界、作品、读者”。当作品有了受众,文学艺术创作就成为了一个多元交互的过程。小说创作中中融合了生活经验、主观思想情感,每位读者阅读作品的感受各不相同。汪老的小说是作者和读者沟通对话的方式。汪曾祺先生通过记叙平凡人物的平凡小事,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小说创作的过程是长期而又复杂的,每一部作品的诞生都是作者的结晶。汪老的童年经历、个人成长过程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等等都会影响作他的艺术创作。汪老的小说艺术特征的形成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个人经历

良好的家族氛围对汪曾祺的影响深远。汪曾祺从小生活在高邮的水乡,有着安逸幸福的童年和自由随和的生活环境。他出身在文化气息浓郁、氛围和谐的书香之家,典型的士大夫家庭给了他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其父汪菊生精通琴棋书画,其淡泊平和的性格、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影响着幼年的汪曾祺。汪曾祺受到良好教育和家庭文化熏陶。汪曾祺父亲教育子女的态度影响他一生。汪曾祺的父亲尊重孩子活泼、独立的个性。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写到“父亲性格随和,富有爱心。”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也记录了父亲和他的生活往事。汪曾祺的祖父是清末贡生,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以及祖母对他也有一定的影

响。如他笔下很多的美食散文来源于祖母的影响,祖母在他幼年经常做很多美食。除此之外,学校的门卫、学校的语文老师也影响着他。故乡给汪曾祺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高邮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比如文游台、镇国寺、净土寺塔等等。小镇上的人情风貌、婚丧嫁娶习俗、衣食住行成为汪老小说创作的原生题材。故乡给汪曾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给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不可抹灭的影响。在举家良好的文化氛围下,汪曾祺养成了搜集素材的敏感性,获得了大量小说创作的素材。

成年后他外出求学,一方面他阅读了大量的外国作品,如萨特、卡夫卡、契科夫等作家的作品,吸收了很多精神食粮。另一方面他在西南联大的师长朋友们,比如闻一多等人对他产生深远影响。汪曾祺师承沈从文,继承了沈从文选材自由、语言清新的写作风格。

1958年,汪曾祺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劳动。这段经历让他接触到底层生活,近距离观察农民劳动。给他的小说提供丰富的素材,把看到到的人、看到的事写入小说中。这一段下放经历丰富了汪曾祺的生活经验,吸引他将更多审美视角转移到劳动者身上,进而升华成一种平民情怀。

人的思想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综合形成。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带有不同的文学气质,这些影响会渗透到人的感觉、知觉中。汪曾祺自幼受儒家影响,形成了随遇而安的和谐性格,看待事物也怀有儒家慈悲宽容的心态。他把积极入世、对生活的热情转化为创作理想。

(二)时代背景

汪曾祺的创作除了受到家族氛围的推动,还受到外部小说家集团的影响,以京派作家为主。京派作家的代表有周作人、废名等等。汪曾祺师从沈从文,继承了京派小说的艺术风格,远离政治,关注人生和平民,追求宁静艺术特征,描写朴实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京派小说把中华传统的的文化和民风民俗结合,形成了一种古典式的和谐的风格。⑥汪曾祺还受到西方现代派影响,西方的意识流和现实主义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赖以存在的核心——情节,让诗化叙事成为必然的结果。这一思想也影响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色。

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相应的原因,汪曾祺小说艺术特征是对当时的反思。20世纪60年代,国内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人们的思想麻木,被高压统治。等

到文革结束后,汪曾祺认为作家有责任在人们受到伤痛之后,写温情的作品给人精神愉悦享受,这与小说产生之初的娱乐大众的功能一致。汪曾祺认为小说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唤醒人心,更在于温暖和鼓舞人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转型期,一种文化焦虑在慢慢弥漫。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这与汪曾祺追求的传统文明精神相悖。转型的过程漫长,环境复杂,中国社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整体性文化焦虑让很多作家发现中华优秀传统在慢慢消逝,拯救它们的责任迫在眉睫。汪老也在寻找和呼唤失落的文明,回归传统,走向民间。在传统和现代的激烈碰撞下,作家们开始思考人类的生存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开始自觉挖掘传统文化。同时,国外流行存在主义,人类开始思考生存的意义。海德格尔提出了“诗意地栖居”,思考人类存在目的,认为人应该摆脱功利,达到精神上的解放,使人性健康发展。国内和国外的时代背景都影响着汪老的小说创作。

(三)思想追求

汪曾祺本人追求诗意的生活,热爱生活,怀有乐观的精神。童年自由的生活赋予他拥有一颗鲜活的童心。他希望用文字为人们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重建精神家园,展示人性的美好。汪曾祺认为作家应该掌握方言,增强作品的生活色彩。在西南联大中他接触到很多不同于家乡的民间文化,这些民间文化都为他的创作累积素材。1959年他担任民间文艺刊物《说说唱唱》编辑部主任,对民间文化有了更深认识。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视野,也形成了很多民间智慧。在散文《随遇而安》中“他感激自己被打成右派,三生有幸,没有平淡度过一生。”通过这段经历他接触到中国的土地与农民,从劳动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汪老没有把苦难当做痛苦,而以淡然超脱的态度面对苦难。在这段坎坷的生活中,他对民间产生了浓厚的情感并上升到对民间精神的把握和对心灵栖息地的确认。

作为一个士大夫,他宽厚而又温情。汪曾祺欣赏儒家“仁义礼智”的思想,他对生活旷达超脱、随遇而安,崇尚道家的“顺应自然”。这些仁爱、超脱的文化传统对他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成为他做人处世的准则。汪曾祺在战乱、革命的年代坚守自己的生命轨迹、审美眼光,形成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

每个作家的风格各有不同,风格不同的原因有多种因素。汪老自幼接受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熏陶,对他的性格形成有一定影响,造就他豁达的态度,乐观的精神。汪曾祺的个人经历、所处时代背景、自我的思想追求都影响着他的小说

创作风格,形成了语言简单朴实,又充满诗意美,蕴含一定的哲思的小说特色。

四、小说艺术特征的影响

汪曾祺喜爱阅读《庄子》,从中领悟了生命的法则。他在《七十书怀》一文中明确谈到生与死。他说:“我想到自己没有六十几了,不免紧张,我不怕死,只是觉得进入七十,去日苦多,无可奈何。”⑦对于死亡,汪老没有恐惧,只是惋惜生命的流逝。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我们应该思考在死神来临前,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让有限的生命延长价值。越来越人陷入精神危机,精神家园荒芜,被外物奴役,失去自我。汪老对于生活状态和生命的思考引发我们深思。汪老的小说也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对后人也有很大的警醒、启发。汪曾祺无愧于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他的“大”在于融合现代性与民族性,融合文人精神与民间传统。随着后人深入研究,其价值越发弥足珍贵。

(一)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

第一,汪曾祺的作品打破散文、诗、小说的界限,其散文化小说开创了新的写作方式。汪曾祺把绘画融入写作,开拓小说新的表现形式。小说淡化意识形态的叙述态度,以“近似随笔”式的结构,给人新颖、亲切之感。

第二,汪曾祺的小说不像政治性的作品给人束缚感,而给人乐观的精神和美的享受。并非汪老粉饰了黑暗残酷的旧社会,而是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挖掘健康的人性。他希望用他的作品给予人们快乐和安慰。他强调自己的作品应该温暖人心,对社会有益。汪老挖掘普通人民的精神美,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磨难,展现人民纯朴善良的心灵。

第三,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与众不同的切入点,显示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蕴含他独特的人生感悟。汪曾祺的作品使人重温世界的美好和温暖。他的作品给读者打开生活之门,通过小说发现现实世界中未曾注意的美,发现平凡世界中平凡人的温馨。

第四,汪曾祺的小说让文学视角从社会政治化转向个人审美化。汪曾祺怀有民间文化意识,抒写秀美的自然风景、纯朴的民风、健康的人性,让文学审美的关注点转移到文学的本身,不再是传统的“文以载道”。

第五,汪曾祺的小说融合了知识分子精神、文人传统、民间情怀,把中国传

统文学引入白话写作中。在汪曾祺的作品中有很多“最后一个”模式。比如《戴车匠》“最后的车匠”;《鸡鸭名家》“最后一次掌握孵化技术的艺人”;《天鹅之死》“最后一次跳舞的白蕤”。汪曾祺这种“最后一个”模式侧重回忆和逝去的美,呼唤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怀旧。他善于挖掘民间生活的民风民俗,用散文化的笔调为当时的文坛注入流丽的文学之风。⑧

每个人的年龄、阅历、语言有差异,不同读者对于不同作家有不同喜爱,也会形成不同的读者群体。但汪曾祺的作品受到不同阶层群体喜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汪老的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历史内涵。在经历了十年文革的苦难之后,中华民族要求平复民族的创痛,同时人们也希望在新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劳动人民健康、温暖的人性,得到精神上的鼓舞。中华民族需要清除生活中的假恶丑,寻找真善美,树立对新生活的信念和热情。⑨

(二)对现实的启示

汪曾祺的作品帮助人们从历史回顾中重新认识现实,用历史的记忆温热今天的生活。小说给人向前向善的精神,鼓舞并温暖人心。当然,文坛上对汪老作品赞扬的同时也有批判的声音。有学者认为他的作品缺乏思想的深刻性,难以形成思想上的震撼,容易令人陷入虚幻的乌托邦世界。但是,汪老的小说更多是得到赞誉,通过阅读汪曾祺先生具有地方色彩、人情美的小说,产生进入桃源之乡的超脱感。没有讽刺小说的黑暗官场,没有市民阶层的勾心斗角。汪老的小说引人深思生存的意义、自我的个人价值、艺术的诗性追求等等。当今喧嚣的生活让人心浮躁、疲劳,人心要安慰、休息、宁静。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仅只有物质财富值得追求,还有诗和远方。背着灵魂上路,带上自己喜欢的书,让灵魂在字里行间中游动,把时光定格在书页之间。通过阅读汪曾祺小说,让心灵慢慢地静下来,感受那颗诗意的心。即使身处乱世,也能在心中修篱种菊,在现世中安顿自我。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汪曾祺小说生活化、诗意化、哲理化的艺术特征。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思想追求三方面探析小说艺术特征产生的原因。汪曾祺的小说开掘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意蕴,具有含蓄深远的审美意蕴及温情体贴的人文关怀,小说呼唤友善和爱意,表达对美好的人情和健康的人性的憧憬。作者非常珍视他笔下“小

人物”的可贵品质,对民俗当中朴实的思想表示认同,并且企盼能够通过自己的描写给读者一些心灵上的安慰。通过描绘底层百姓的平凡小事表达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给人心灵慰籍,匡正民风,复淳世风。

注文

①汪曾祺.汪曾祺全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②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③朱寿桐.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④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⑤沈佳.“十七年文学”经验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9.

⑥方星霞.京派的承传与超越[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⑦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⑧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⑨徐曼曼.汪曾祺的生命观及其审美化表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参考文献

[1]洪子诚.当代文学关键词[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胡家祥.审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洪子诚.汪曾祺全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洪子诚.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8]高群英.浅谈汪曾祺作品的平淡之美[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10).

[9]陈亚丽.汪曾祺散文的“淡泊”与“平静”[J].文艺争鸣. 2010(19).

致谢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大学四年即将结束,很幸运在师院里和各位老师、同学相识相知。大学如同一个微型社会,在这里我学习了知识,收获了友情,也经历了挫折,认识到了不一样的自己。在此感恩母校,感恩我的导师林銮生老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为我指出论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帮助我修改,不断完善论文主体。并且在论文写作中更教会我治学要严谨,做事要负责,严于律己的人生道理。四年的时光既是求学之路,也是自我磨砺、自我成长之路。在大学里我不仅学习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养成了坚韧的性格,还锻炼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做铺垫。大四的实习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教师之路的伟大、任重而道远。如今,我即将背负行囊,迈出大学的校园,步入社会经历不同的风景。既畏惧社会中未曾料想的困难,又满怀期待和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我在未来的教师之路上奋勇前进,收获成功与喜悦!时维盛夏,临近毕业,虽不能师生共欢聚一堂,仍系念依依,感谢各位老师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愿老师、同学们的前程都繁华似锦。

汪曾祺《鸡鸭名家》中的叠词运用

以《鸡鸭名家》为例试论汪曾祺小说中叠词的运用摘要:叠词作为词语运用的一个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家个人语言风格的特点。汪曾祺《鸡鸭名家》中叠词的大量多样化创造性运用,一方面是其小说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体现,一方面也体现出作家的艺术追求。 关键词:汪曾祺;鸡鸭名家;语言风格;叠词;修辞功能 一、运用的特点 汪曾祺小说《鸡鸭名家》中叠言的使用有三个突出特点:(1)使用频率高;(2)使用方式多种多样;(3)有个人创造。以下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作出分析。 (一)使用频率高 在《鸡鸭名家》当中,全文共518句(指单、复句),用了叠词的有86句,叠词次数达112次,其中双音节、四音节叠词占78次。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在其作品当中惯用叠词。 汪曾祺小说叠词用得多,与作者的气质和对语言的艺术追求有着密切关系。汪曾祺曾自称为“通俗抒情诗人”[1]。所谓“通俗”,就是要使语言贴近民众,贴近生活,口语化;所谓“抒情”,除了内容方面,在语言则要求有美感,包括音律美。叠词在民众口语里很活跃,在抒情作品里亦多见;叠词的运用,赋予了语言一种特殊的音乐美感,调节节拍,这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汪曾祺曾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其文风当中遗留许多文学创作的古风,故汪曾祺的小说里叠词使用频率高,与他的艺术追求和语言风格是一致

的,是他的语言风格的具体表征。例如: ①看它们在竹笼里挨挨挤挤,窜窜跳跳,令人感到生命的欢悦。 ②两副鸭掌白白净净,妥妥停停,排成一排。四只鸭翅,也白白净 净,排成一排。很漂亮,很可爱。 例①这一句中用了两处叠言,“挨挨挤挤”与“窜窜跳跳”两相对称,使句子读来和谐自然,小鸡、小鸭在竹笼里你挨我挤,一窜一跳地动态活灵活现,显得可爱极了。例②,这两句中用了三处处叠言,用“白白净净”,“妥妥停停”来写鸭掌和鸭翅,四字相对,句式整齐对称,读来郎朗上口,节奏感强,自然而又明快。既是视觉上又是听觉上的享受。 (二)使用的方式多种多样 汪曾祺小说《鸡鸭名家》中叠词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使用方式多种多样。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叠词形式的多样性 叠词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是总体上看,汉语所有的叠言式,AA式(如“画画”)、A一A式(如“挑一挑”)、A了A式(如“看了看”),AAB 式(如“熙熙然”)、ABB式(如“暖洋洋”)、ABAB式(如“通红通红”)、AABB式(如“白白净净”)等,在《鸡鸭名家》里都普遍采用了;而且就个例看,意义相同,构词的基本成分相同的,作者往往不拘于某一种叠词形式,而是不同形式换用,显得变化多姿。 2.组配方式的多样性 这里“组配”是指在一个句子或上下文里同时使用两个或几个叠

汪曾祺小说《受戒》的散文化特点

汪曾祺小说《受戒》的散文化特点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小说。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却极富诗意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 整体看来,汪曾祺的小说结构松散,舒放自由,有一种漫不经心的随意,他多写生活场景,细节,还有经验,掌故,风俗,天文地理,颇似真实的生活。汪曾祺的文章主体表达的是爱与美、温情与风俗,从而形成了它的散文化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形成与他的创作思想不无关系。 一、创作思想 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曾这样描述自己:我就是一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我看一切,却并不把社会价值搀加进去,估定我的爱憎。我不愿以价钱上的多少来为万物作一个好坏的评价,却愿意考查它在我官觉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宇宙万物在运动中,在静止中,在我的印象里,我都能抓定它的最美的最调和的风度,但我的爱好却显然不能同一般目的相结合。我不明白一切同人类生活相联结时的美恶。换另外一句话说来,就是我不大能领会伦理的美,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这些其实就是沈从文先生写作时所持的审美态度,这些话也对和他有差不多气质的汪曾祺先生所持的写作态度相同。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受业于沈从文,他在创作上很受沈从文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受戒》与沈从文的《边城》有点相似,都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与理想境界。汪曾祺先生也说过:“我对艺术的要求是能给我一种高度的欢乐,一种仙意,一种狂。我最易在艺术品之前敏锐的感到灵魂中的杂质、沙泥、垃圾,感到不满足,我确确实实感觉到体内的石灰质。这个时候我想尖起嗓子来长叫一声,想发泄;想破坏;最后是一阵涣散,一阵空虚掩袭上来,归于平常,归于俗。” 汪曾祺小说创作不仅与老庄的精神传统、与废名沈从文的文学风格相联系,而且与整个民族精神有着内在的血缘承袭关系。汪曾祺对生活始终充满一种乐观主义的平民化态度,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民间审美观念的认同,使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早期小说中描述的清新柔婉、恬静浑朴的图画,既是作者个人面对现实黑暗和痛苦的一种方式,也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在一段时间内,小说题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高低优劣。“十七年”时期重大社会题材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是( )。 A.曲波 B.梁斌C.柳青 D.吴强 2.“文革”中的样板戏,有许多都是根据原有的现存剧目改编的,其中,京剧样板戏<海港》是根据《海港的早晨》改编的,《海港的早晨》原来是( )。 A.淮剧 B.晋剧C.沪剧 D.川剧 3.朦胧诗最先引起社会的注意,是一位老诗人在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上发表了一篇“读后感”:《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这位老诗人是( )。 A.艾青&公刘C.谢冕 D.顾工4.兼有天真明朗与放荡妩媚两方面特点的米兰,是王朔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 A.《空中小姐》 B.《动物凶猛》C.《浮出海面》 D.《顽主> 5.“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这句诗出自作品( )。 A.《回答》 B.《无题》 C《一切》 D.《履历》 6.“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是汪曾祺在哪篇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 ) A.《老鲁》 B.《受戒》 C.《鸡毛》 D.《异秉》 7.汪曾祺只在极少的作品流露出嘲讽的意味,比如,他在一篇小说的结尾处只用一句话就写出了一个团长的心理:“我的女人,怎么能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这篇小说是( )。 A.《鉴赏家》 B.《岁寒三友》C.《陈小手》 D.《大淖记事》 8.最早将女性作家与时代精神关联在一起,有意识地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作家的写作立场以及作品的意识形态的批评家,是写有《庐隐论》、《冰心论》的( )。 A.茅盾 B.鲁迅C.胡风 D.周扬 9. 1986年后,王安忆发表了一批引起颇多争议的作品,被归入当时的“性题材”中,其中,除了著名的“三恋”外,还有( )。 A.《香港的情与爱》B.《小鲍庄》 C.《岗上的世纪》D.《大刘庄》 10.老秦在阎家山的问题解决后,竟跪在地上向老杨等人磕头,这个情节出自赵树理的小说( )。 A.《小二黑结婚》 B.《田寡妇看瓜》C.《李家庄的变迁》 D.《李有才板话》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1.“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除赵树理外,还有( )等。 A.马烽 B.西戎 C.束为 D.孙谦 12.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几乎在朦胧诗出现的同时,小说创作中就出现了现代主义的尝试之作,主要有( I等。 A.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B.王蒙的《夜的眼》C.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佳作品鉴●朱秀坤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是最容易读的,平淡,自然,用最温和的调子从从容容地讲一个个市井人物。尤其适合我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凡夫俗子来读,读着读着就轻轻松松地走进了他的故事之中,舍不得出来了。读着读着,就爱上了十一子、靳彝甫、巧云、小英子这些人物,爱上了淳朴清丽的里下河风情。 汪曾祺的小说,并不讲究奇与险,也不需要太多的起承转合、花头技巧,总是给读者铺平了道路,扫除了障碍,一马平川地驰骋开去。即使是复杂的,他也能写得明白如话。一开头就行云流水地讲下来了。“黄开榜不是本地人,他是山东人”(《黄开榜的一家》);“生产队派我今天晚上护秋”(《护秋》);“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鸡毛》);“这是一个私立中学,很小,只有三个初中班”(《星期天》)……这样的开头比比皆是,老实得像是小学生写作文。用行家的话讲,“他是洞察秋毫便装了糊涂,风云激荡过后回复了平静,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于是,我们便心甘情愿地随着他走进了大淖,走进了高邮,去知会一个个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去体会他们的爱恨情仇离合悲欢,从他那平淡简洁、洗净铅华的文字中间,去领会旧时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并从中感悟世态人情,和他那颗悲天悯人的乐观情怀。特别是《大淖记事》的结尾:“十一子的伤会好么?会。当然会!”一点儿不消沉,而是充满了幸福的憧憬与美好的期待。还有《岁寒三友》中,陶虎臣破产女儿又遭不幸,王瘦吾也是一身病骨家徒四壁,靳彝甫为了救助两位老友,只能把心爱之物三块田黄卖给别人。他却是邀了两位到如意楼醉上一回的,那两个同意。“好,醉一次!”这天是腊月三十,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三个人。外面,正下着大雪。读到这样白描的文字,在为三位好友叹息的同时,却又不能不为人物的豁达而拊掌。汪曾祺的小说,就有这个特性,即使再苦再难,也永远不沉沦不绝望。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小说有一些优美的东西,可以使人得到安慰,得到温暖”(《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没有那么多的失落感、孤独感、荒谬感、绝望感”(《我的创作生涯》)。 读多了汪曾祺的小说,不难发现,他的作品虽说浅显通俗,晓畅如话,但并不粗俗和肤浅,而是洋溢着深浓的文化气息,雅俗共赏。而其叙述语言,更有一种飘逸清俊之美。但凡涉及到一地的美食、艺术、戏曲、音乐、俚俗及行业知识,总是不厌其烦,娓娓道来。像《如意楼和得意楼》中对包子、蒸饺、烧麦等点心及烫干丝煮干丝的做法的叙述;像《侯银匠》里面“他用一把灯草浸在油盏里,又用一个弯头的吹管把银子烧软”这一段关于银匠敲打金银首饰的描写;像《异秉》里面关于熏烧摊及熏烧制作方法的详细叙写;像《露水》中对扬州小曲的描述;更绝的是《职业》一篇,全文都在写各行各业的叫卖声吆喝声。要是将这些或描写或叙述或简单或详细的部分单独列出来,那就是一篇篇堪称美文佳构的散文了。而汪老先生笔下的散文小品,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 也许正因为此,我一直深爱着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小品。

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分类号:I247.7 单位代码:10452 2008届 本科毕业论文 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姓名高冠强 学号2 年级2006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院)文学院 指导教师蒋心海 2008年4月10日

摘要 汪曾祺的小说着力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情趣、生活理想以及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艺术主题。他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完整性,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和奇崛平淡、简洁明快、生动传神的语言,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意蕴,彰显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文体特点,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散文化 Abstract Wang Zengqi’s novellas are to reflect the taste and ideal of life belonging to the masses and the art theme of human relationship and human nature. He does not pursue the plot windingly, the integrity, but is by contains, elusive, the pale far style and unusual light, succinct is sprightly, the vivid expressive language, diligently builds the strong culture reveals the unique esthetic value, its work presents the bright prose literary style characteristic, has ha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to the contemporary novel literary style. Keywords:Wang Zengqi; novels;characteristics of essays 目录 一、散文化意境的营造 (1) 二、“自然无法”的散文化叙事结构 (3) 三、简洁准确、意蕴丰富的散文化语言5 四、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7) 参考文献9 谢辞9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文学编 一、文学史篇 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8论“革命传奇”小说 9论“样板戏” 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 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 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 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 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 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 16论“文革”叙述模式 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 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 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 二、文学思潮论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 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 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 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 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 6论“朦胧诗" 7论“后朦胧诗” 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 9论新历史小说 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 11论“寻根文学”思潮 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 三、作家论 1鲁迅小说创作论 2鲁迅散文创作论 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

4郭沫若创作论 5茅盾创作思想论 6茅盾评论特色论 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 8巴金小说创作论 9老舍的平民观探 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 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 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 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 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 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 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 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 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 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 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 四、作品篇(小说) 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 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 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 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 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 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 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 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 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 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 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 13钱钟书《围城》失探 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 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 17论方方的小说 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 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审美特征 1.浓郁的抒情色彩 2.原生状态下的民俗风情画卷 3.工笔画般的表达方式。 4.清水出芙蓉的语言。 一、汪曾祺的文化小说 汪曾祺的文化小说,往往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传统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暗合传统的真善美,并在与假恶丑的对立中获得美的升华。同时,老庄的那种超凡脱俗、回归自然的哲学意念又成为他笔下人物无力反抗黑暗现实,在痛苦中寻求精神解脱的思想手段。这成为汪曾祺文化小说创作的基本审美态度和道德尺度。作者既重视小说创作的潜移默化的认识作用,同时又欣赏和玩昧顺乎自然、超脱功利的人生境界。这种"入世"和"出世"的相反相成的审美态度,使他的小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雾霭,释放出一种多义的主题内涵。 这其中分明浸润着作家对人生和社会的更深刻的认识。《受戒》和《大淖纪事》等作品看似有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实则正是作者对于健康人性的呼唤与追求,是合乎人们传统美德的理想规范的。 二、汪曾祺的小说的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读者长期在一种传统单调的情节性的小说模式中进行惯性的阅读,而乍的将这种淡化情节的小说展现在人们面前,铺开一幅幅清新淡泊、意蕴高远、韵味无穷的水乡泽国风俗画,况且是运用平和恬静的散文、随笔的笔调,向读者娓娓地叙说着一个个优美动人的小故事,汪曾祺的小说同时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小说中的语言和氛围都充满着富有画意的描绘,都造成了一种诗的韵味。它们与人物的诗意相契合,为形成整个小说的总体诗境作了恰到好处的渲染和铺陈。 从总体风格的角度考察,汪曾祺的小说强烈地传达出了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亦是别具一格的,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作者善用口语叙述.但连续起来阅读却韵味十足。他擅长于用短句,往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其人物对话的描写也往往采用短句,极富有诗的含蕴。 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不但在于我们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而且还在于他总是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然而,他在展示美与健康的人性的同时,也常常对人性的丑恶发出深沉的叹喟。 当然,作者也无意掩饰我们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弱质。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汪曾祺是一位具有独特气质的作家。 汪曾祺的创作开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他历来主张短篇小说应有散文的成份,并曾想打破小说、散文和诗歌的界限。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首先在于重气氛。他认为在短篇小说中只要写出了气氛,即使不写故事,没有情节,不直接写人物性格、心理,也可以在字里行间浸透人物,因为气氛即人物。所谓气氛,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的生动描绘。 作品要有气氛,还须有能够造出气氛的语言。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一方面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令人感到清新自然,另一方面讲究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令人读来韵味悠长。语言要和人物贴近,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课程,那么汉语言毕业论文的题目怎么选择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下半身写作”中的“身体”的诗学意义及其批判。 2. 汪曾祺的艺术世界 3. 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论张洁美学风貌的嬗变 4. 余秋雨散文的“寻根”情结 5. 武侠小说精神与民族大义—20世纪两次“武侠热”文化语境论析 6. 《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的层次性 7. 刘震云与新写实主义小说 8. 方方与池莉作品中的女权主义 9. 贾平凹眼中的艺术人生 10. 余华的寓言世界 11. 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 12. “灰色”人生与灰色社会——论“潘先生”的精神轨迹和社会文化内涵 13. 论《故事新编》中“故事”与“新编”的关系 14. 从《命命鸟》看许地山对同期“问题小说”的超越 15. 相同的理论主张,不同的艺术追求——以闻一多《死水》和徐志摩《再别康桥》为例 16. 《荷花淀》与孙犁抗战小说的独特魅力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浅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积极意义 2. 鸳鸯蝴蝶派的被批判与事实发展 3. 《新青年》杂志前后期的比较研究 4. 赵丽华与胡适诗歌的“当下”意义对照浅析

5. 论裘廷梁白话论的实际影响 6. 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比较研究 7. 《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形象分析 8.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群像 9. 金庸小说中的民族意识 10. 论50—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的“老”农民形象 11. 当代作家的民间立场论 12. 论九十年代环境小说(生态小说) 13. 高行健与现代主义戏剧 14. 80作家群所折射的社会心态 15. 孟京辉的试验话剧风格 16.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论析 17. 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历史关怀 18. 鲁迅《野草》艺术特色论析 19. 以《天狗》为例看郭沫若诗歌的现代精神 20. 试析茅盾《子夜》的结构艺术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战争题材的独特表现空间——从《荷花淀》到《百合花》 2. 论《子夜》中的屠维岳对吴荪甫形象塑造的正负面意义 3. 曹禺剧作《家》与巴金同名小说异同论 4. “泛神论”影响与《女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5. 赵树理小说的民间文化蕴含与民族文化追求——以《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为例 6. 从《小城三月》的色彩语词看萧红的创作心理 7. 从《小城三月》的童年视角看萧红小说的自我呈现 8. 从老舍《离婚》中张大哥的使命看老舍创作的知识分子内涵 9. 论老舍《离婚》的结构艺术 10. 论老舍《离婚》中的多重女性形象 11. 《围城》中言情与世情的悖论 12. 《围城》中知识分子的传统与现代内涵

汪曾祺小说《受戒》的散文化特点

汪曾祺小说《受戒》的散文化特点《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小说。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却极富诗意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 整体看来,汪曾祺的小说结构松散,舒放自由,有一种漫不经心的随意,他多写生活场景,细节,还有经验,掌故,风俗,天文地理,颇似真实的生活。汪曾祺的文章主体表达的是爱与美、温情与风俗,从而形成了它的散文化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形成与他的创作思想不无关系。 一、创作思想 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曾这样描述自己:我就是一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我看一切,却并不把社会价值搀加进去,估定我的爱憎。我不愿以价钱上的多少来为万物作一个好坏的评价,却愿意考查它在我官觉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宇宙万物在运动中,在静止中,在我的印象里,我都能抓定它的最美的最调和的风度,但我的爱好却显然不能同一般目的相结合。我不明白一切同人类生活相联结时的美恶。换另外一句话说来,就是我不大能领会伦理的美,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这些其实就是沈从文先生写作时所持的审美态度,这些话也对和他有差不多气质的汪曾祺先生所持的写作态度相同。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受业于沈从文,他在创作上很受沈从文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受戒》与沈从文的《边城》有点相似,都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与理想境界。汪曾祺先生也说过:“我对艺术的要求是能给我一种高度的欢乐,一种仙意,一种狂。我最易在艺术品之前敏锐的感到灵魂中的杂质、沙泥、垃圾,感到不满足,我确确实实感觉到体内的石灰质。这个时候我想尖起嗓子来长叫一声,想发泄;想破坏;最后是一阵涣散,一阵空虚掩袭上来,归于平常,归于俗。” 汪曾祺小说创作不仅与老庄的精神传统、与废名沈从文的文学风格相联系,而且与整个民族精神有着内在的血缘承袭关系。汪曾祺对生活始终充满一种乐观主义的平民化态度,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民间审美观念的认同,使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早期小说中描述的清新柔婉、恬静浑朴的图画,既是作者个人面

从《受戒》看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人在一起裁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割稻子、打场子、捋荸荠、在芦苇荡里划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两人成为了好伙伴,小说的最后小英子告白了“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大声的说:“要!”。小和尚明子和小女孩小英子在小那种充满波折,海誓山盟般的感情纠葛,所有的只是两个孩童之间的朦胧恋情。可见在汪曾祺的小说里并不讲究奇与险,也不需要太多的起承转合、花头技巧,小说不需要什么爱恨情仇离合悲欢,读者却能从他那平淡简洁、洗净铅华的文字中间,去领会出旧时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并从中感悟世态人情,和他那颗悲天悯人的乐观情怀。 二.风格特色的诗意与和谐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入是不能受压抑的。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受戒》虽然写的是凡人小事,民俗乡情,但那是一种来自生活的会意和熨帖。如明海跟随舅舅去出家,

穿过县城,在他眼中“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片的猪肉。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作者又写出了明海年龄尚小,第一次出远门,乍一接触热闹繁杂的县城,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这段话没用一个文从理顺的语句,有的只是一个个有色有味、可感可触的具体词汇,它们排列组合在一起,铺排而至。连续不断地冲击着读者的直觉。在读者强烈的感受中,将县城街头的景象,一一罗列开,一幅纷扰的,散发着的浓厚市井、乡土气息的市场图景,再鲜明不过地呈现出来。不仅渲染出县城的热闹,更将一个涉世未深的小男孩的幼稚纯真刻写得淋漓尽致,读来饶有诗意。 “和谐”则是汪曾祺的最高美学境界。他不止一次地表明:“我追求的是和谐。”“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和谐”作为一种美学范畴。主要

汉语语言文学经典论文题目大全

过人口总体内各个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的“消耗——生产——再消耗——再生产”的过程实现其再生。人力资源的再生性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内容及要求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内容及要求 1、毕业论文总原则: ①毕业论文是毕业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和构思,资料参考,内容撰写,修改审定,打印成册,宣读答辩等内容。 ②毕业论文的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戒假、大、空。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论文课题完成8千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内容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个性鲜明。 ③在选题上,要求学生不要求全求大,论题要适中。题目大了,论述不详,不能全面概括,学生驾驭不了;题目小了,内容无法展开,几

百字就写不下去了,论述不充分,势必贫乏单薄。 ④从撰写论文始,要求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探讨,确定选题内容,把握好方向。选题确定后,要拟定出论文提纲,再交由指导教师进一步审定,避免从一开始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 ⑤答辩时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掌握好语速节奏,语言清晰,表述准确,答辩简洁、流畅。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 语言学方面:10个 1"对立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 2"互补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 3说汉语的音节 4说同音词

5说同义词 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10汉语的借词 现代汉语方面:29个 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2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3ΧΧ作家(或ΧΧ作品)语言研究 4网络汉语研究 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8词典适意研究 9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11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12汉字和汉文化 13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XX作家(或XX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动/形+介词+名词”格式的短语性质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性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谈词语运用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商务活动中语言文学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广告语中仿拟成语的利弊分析 合成词“动+名+结构的归类问题 教学体态语的应用原则 汉语副词的分类归属 当代语言应用中的缩略语 略论当前汉字使用中的繁简并行问题 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是”字用法研究 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新兴词缀研究 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新兴辞格研究 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代词的语用研究 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时下新词描写 句型的语用研究

汉语言文学-浅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征――以《寂寞和温暖》为例论文

摘要 汪曾祺的小说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本文以《寂寞和温暖》为例,分析其小说的艺术特征。一是语言生活化,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二是语言诗意化,语言优美,清新空灵。三是语言哲理化,引人深思。个人经历、时代背景、思想追求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征。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打破了小说、散文、诗的界限,开创了散文化的小说,也让审美的视角回到文学本身。小说对于当今也有很大的启示。人在快节奏的时代迷失自我方向,精神家园逐渐荒芜。小说安慰读者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诗意的生活状态,构建自我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生活化;诗意化;哲理化;汪曾祺

Abstract Wang Zengqi's novels have unique artistic charm. This paper takes loneliness and warmth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s novels. First, language life, with a strong life atmosphere. Second, the language is poetic, beautiful and fresh. The third is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Wang Zengqi's novels are formed by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 experienc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ideological pursuit. Wang Zengqi's novels have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reaking the boundaries of novels, essays and poems, creating the novels of scattered culture, and returning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to literature itself. The novel also has great enlightenment for today. People lose their direction in the fast-paced era, and their spiritual home is gradually deserted. The novel comforts the reader's soul, inspires people to pursue the poetic life state, and constructs their own spiritual home. Key words:Life style; poetry style; philosophy style; Wang Zengqi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辅导(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教案辅导(一) 悲剧意识的压抑与觉醒 ——汪曾祺小说论 汪曾祺是“文化大革命”后文学中最受评论界关注的作家之一。虽然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完全没有分歧,但对他的美学气质的概括、对他的作品的审美价值的肯定、对他的文学影响和文学史意义的重视,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在这些意义上,汪曾祺成了文学研究中最具有共识、最没有异议的作家。将那些评论文章的标题集在一起,即可感到一种独特的氛围。《豪华落尽见真淳》(季红真)、《旧梦重温中寻求美的真谛》(李复威)、《笔下浸透了水意》(法国学者居里安)、《浅论汪曾祺小说的“非情节化”》(许宗华)、《说“淡化”》(吴方)、《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汪曾祺、施叔青对话)、《弥漫着氛围气的抒情美文》(邓嗣明)、《汪曾祺作品的意境美》(柳易江)、《汪曾祺:中和之美》(杨剑龙)、《野凫眠岸有闲意》(李庆西),《末世的温馨》(摩罗)、《和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生命》(石杰),再加上孙郁的《汪曾祺的魅力》,胡河清的《汪曾祺论》,这些文字所形成的氛围中,蕴有这样一个共识;汪曾祺的作品平淡恬静、和谐温馨,充满田园牧歌的抒情色彩和天国仙境的梦幻情调。边种共识规范着文学界对汪曾祺的文学财富的感知方

式和接受方式,也规范着对他的新的作品和成就的期待。也就是说对于汪曾祺的创作,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批语模式,整个文学界都已习惯于用这种批语模式理解汪曾祺、期待汪曾祺。 这种批评模式曾经拥有足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它在肯定汪曾祺的文学成就、文学个性、文学史意义上,在将中国文学从政治意识形态和一切非文学因素的桎梏中解救出来的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任何模式一旦形成,即具有封闭性,它将在封闭中自我生长直至走向僵死。而且,对对象的概括必定妨碍着人们对对象的丰富性的认识与感知。我们对于汪曾祺作品的古籍模式的形成,使得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对与模式不合的异质因素中采取省略的、排斥的态度,对其文学创作美学风格的新发展也会反应迟钝甚至无动于衷。例如,在九十年代的汪曾祺小说中,沉溺于恬静温馨、陶醉于田园牧歌的气息越来越少,直面人间之冷酷、人生之荒寒,正视苦难,悲悯天下的美学气质渐渐明显起来。这些因素正是业已存在的汪曾祺研究模式所无法包容的,所以,至今为止,批评界和研究界对这些发展变化依然漠视而沉默。至了这一步,我们不得不对旧的批评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形进行某一程度的质疑,不得不在新的批语实践中对这一旧的模式作某一程度的突破。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想换个角度打量一下汪曾祺,对那些已有共识和定论的东西避而不淡,而将眼光投向那些较少补人注意的东西,从这些东西中,我们将可以看出汪曾祺的另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面。这一面与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的那一面看似矛盾,实为互补。两面兼顾才能阐释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汪曾祺。而且,汪曾祺在八十年代的创作所表现出的悲凉意绪的悲剧意识,由于较为轻淡而一直不被批评界所注意。恰是这种被漠视的因素在九十年代的创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 戒》为例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姓名:王敏 学号: 201721407248 指导教师/职称:普开勇/副教授 日期: 2021年5月30日 教务处制

云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没有抄袭、剽窃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2021 年5 月30 日………………………………………………………………………………………………………… 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设计)。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2021 年5 月 30 日

摘要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人道主义精神的代表作家,他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吸收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中的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式的人道主义精神”,就是对人的关怀、尊重、欣赏。本论文以《受戒》为例,从荸荠庵的特殊风俗、庵赵庄的人物性格、明子与小英子的爱情故事、庵赵庄的自然环境、庵赵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解读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受戒》体现出了汪老人道主义精神所推崇的人性美、爱情美、自然美、和谐美。本论文还指出了汪曾祺人道主义精神对人心灵救赎和给现代写作道德启示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汪曾祺;人道主义;人性美;自然;和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指导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一、毕业论文项目构成见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实施意见》中的有关部分。 二、对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论文中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教材也应注明资料来源。涉外论文要附外文资料目录。 三、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35mm,地脚(下)30mm,订口(左)27mm,翻口(右)27mm。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封面:统一做 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排在第一页,标题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与正文字体字

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同时,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注释内容,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全文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但不标注页码。 4.表格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XX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表体: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段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5.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XX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6.数字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7.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8.计量单位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 散文化(诗化)小说 18页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散文化(诗化)小说 指导小说的诗化特征=散文化特征+情感意蕴+哲理内涵 ★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到了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与《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等文章中正式将其命名为“散文化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小说创作始终有“散”的一脉存在,以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闻名的作家主要有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他们的探索实验虽然未构成现代小说的“主流”,但仍然是推进中国小说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现代小说史上,散文化小说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鲁迅先生的《故乡》《社戏》,然后是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的作品。散文化小说再次走向前台,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思想解放的风潮和开放变革的时代语境推动着文学观念的刷新和写作规范的改变,以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创作了不少带有散文化特征的中短篇小说,为小说界带来新鲜的气息。如汪曾祺的《幽冥钟》《茶干》近似随笔,《受戒》《大淖记事》则重“氛围”的营造而不刻意追求情节故事;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商州初录》在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以散文化的形式叙写商州的景致风光、风俗人情、历史沿革;钟阿城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以干净冷峻的文字、短小的篇幅、散文化的倾向为突出特色;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白色鸟》则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的代表范例,等等。对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 ★小说中的散文化特点: 思考角度:形象塑造上(小说的要素之一就是塑造典型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上(小说往往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主题表现上(小说注重反映社会现象、凸显人性、表现社会的美丑等)环境氛围营造上(小说以情节取胜,而散文……)语言特色上(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典雅、符合人物特征、口语化等) 【具体答题思路】:①虚化人物。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③注重环境描写,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传统小说相比,散文化小说注重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等意境氛围的营造。④在主旨表现上,更突出情调。不像传统小说一样,不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注重突出对……的情感态度、生命态度、价值判断等。⑤语言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诗化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说中的诗意化特征=散文化特征+情感意蕴+哲理内涵。 如张承志《春天》以诗歌的形式写小说,追求小说的诗意化和象征化,是本文鲜明的艺术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诗意化:①本文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本文写了青年马倌乔玛在暴风雪之夜为保护马群而英勇殉职的故事,情节简单。②突出了情感意蕴和哲理内涵。小说用宏大纷纭的场面描写烘托出险恶和紧锣密鼓的氛围,使小说具有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并使人从中领悟“硬汉”、“人生价值”等哲理内涵。象征化:①小说运用象征手法:如春天象征人们对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呼唤;马的白色象征恐怖,黄色象征温柔,铁青色象征着意志力与战斗力。②象征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意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关考题: 1.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的很多小说接近散文,是散文化了的小说,《捡烂纸的老头》便是其中之一,请简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答:①虚化人物。作者对捡烂纸的老头的描写刻画着色浅淡,只抓住人物的外貌言行,写了一个片段,人物并不立体、典型,很像散文作品中的人物。②淡化情节。这篇小说故事性不强,几乎没有冲突,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并不明显。③散化结构。本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