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作者:朱艳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0期

摘要: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坛中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它所创作的小说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他的小说通常采用的笔法是淡泊清新的散文化,这强烈地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单一的审美情趣,让读者在鉴赏他的小说时,充分感受到小说的别出心裁。他在创作小说时始终追求小说语言的散文化,所选题材也是能深刻反映出人们的现实生活,这就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色、主题思想、创作观念等均具有显著的现代化特征,这对我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多方面来分析汪曾祺小说的特点,并阐述了他的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散文化;审美价值;当代小说问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01

一、汪曾祺小说的基本特征分析

1、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清新淡泊、平静自然

汪曾祺总习惯于在闲情逸致中对语言文字精心雕琢,注重组织文学,追求一种淡泊清新淡泊、平静自然的语言风格。他不断地研究诗歌、散文和小说等语言之间的联系,希望能找到三者之间语言的共用性,因此,他在排列小说的语言时均是采用大量的隔断和跳跃,尤其喜欢采用短句,这样就使小说的语言显得剔透、空灵。相比于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他在小说的用词方面则更强调节卷气,在淡泊雅致中又多了一份别样的韵味。例如,在他的短篇小说《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立。门外水长流,日长如小年。”其语言十分简单,短短几个字就向读者展现出一幅恬静优雅的画面,在视觉上出现的是一位闲适平静的老人,在听觉上传达的是宁静自然的生活环境,二者相得益彰。

2、汪曾祺小说文体的散文化

汪曾祺的小说在描写人物上,在运用了小说中传统的白描手法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大量的散文中人物描写手法,并且还适当地渗透一些绘画手法,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的人物写作手法。汪曾祺认为如果一篇小说的故事性过强,反而会显得比较虚假。他在对小说的布局上,提倡信马由缰,为文无法,因此读他的小说就有一种清新自然、仿

佛漫步于田野中的感觉。汪曾祺的性格比较随意温和,这就造就了小说的叙述结构极具散文化。尤其是在汪曾祺的关于市井风情的小说,其结构随性松散,故事传说、天文地理、风俗人情等巧妙地融入其中,让人从表面上觉得小说的主次迷糊,细心体味就很容易发现小说散文化的语言风格别有一般韵味。

3、汪曾祺小说选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富有亲切感

汪曾祺大部分的小说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物为背景的,再加以主观修饰,使人们在阅读他的小说时感觉是在阅读现实生活。小说中有很多人物,但是以社会最下层的知识分子和最底层的三教九流等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小说中,这些小人物过着安适宁静的普通生活,随性处事却执著坚韧,不同的人物都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将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自己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寄托了自己对淡泊闲致生活的强烈向往。

二、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影响

1、散文化文体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影响

汪曾祺在创作小说时,花费大量的心思研究小说、诗歌、散文等语言上的联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散文化小说文体。他的小说随性、简单,长短句结合,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跳跃感,且小说的篇幅通常比较简短,文字也较朴素,但是向读者传达出来的情感却十分丰富强烈。他的小说更多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实景,所以在组织小说结构时大多是遵从生活的多维化。先交代小说背景,然后介绍人物及与人物有关的事,再具体描写一些细节。其次他的市井小说更是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这就给当代小说家很深刻的启迪,让他们在创作小说时,不要太过于追求小说的故事性,也不要使结构和情节太过曲折,最重要的是要擅长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能传达出对社会、对人们的深刻认识,只有这样的小说才能避免出现华而不实的后果。中国当代小说文体,也可以尝试借鉴一下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用简单的几个字生动地描述一幅幅安静闲适的生活场景,这样会达到异曲同工之妙,还能使小说语言妙趣横生。

2、汪曾祺小说极具独特性却不偏离传统

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在创作时,始终不会脱离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最深处。汪曾祺的小说文体虽极具独特性,但仍沿着传统文化的轨迹前行。任何作家只有先继承传统,再加以主观改造,才能创造出一篇具有生命力和价值内涵的文章。如今,很多小说家很容易被世俗同化,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做文学创作,进而使创作出的小说文体没有任何文化气息。他们应该多研究优秀的传统文化,小说中多增添自己的深刻见解。

三、总结

汪曾祺的小说可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文化瑰宝,其小说独创的文体风格、简单朴素的文字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因此,建议当代小说家多潜心深入地研究传统文化,多阅读前辈优秀的作品,并从中不断寻求启发,创造出既具文化底蕴又不脱离传统的小说文体。

参考文献:

[1] 王柏华. 汪曾祺小说的“传统”与“现代”——从《聊斋新义》谈起[J]. 北京社会科学. 2003(02)

[2] 柯玲. 汪曾祺创作的现代意识[J].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3] 钱振文. “另类”姿态和“另类”效应——以汪曾祺小说《受戒》为中心[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2)

[4] 肖莉. 回忆和氛围:汪曾祺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

卢军: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 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在文坛崭露头角,80年代初期重返文坛后,他的小说创作无论题材、人物还是叙事方式、情感格调,都与“伤痕”、“反思”文学拉开了距离,显示出“陌生化”的倾向。他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汪曾祺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一个具有文学史价值的命题,他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汪曾祺在新时期文坛的出现绝不仅仅具有形式革命的意义,而更具有观念革命的意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所作的开拓都是首屈一指的。 普遍认为刘心武的《班主任》是新时期小说的开山之作,但从新的视角分析,1980年发表在《北京文学》l0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小说。正如马风所说:“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应该是手里擎着《受戒》的汪曾祺。”《受戒》让人们看到了小说的另一种写法,从选材到技巧都令人耳目一新。“新”在与“十七年”形成的小说创作态势表现出格外明显的差异和隔膜,这一点恐怕是以《伤痕》和《班主任》为代表的“伤痕”、“反思”文学所无法相比的,汪的小说促使人们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小说”。同期美国的一所大学把《受戒》编入教材,将它作为研究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标本。评论家李庆西认为,汪氏小说是一种新笔记体小说,它体现着一种新的小说观念,这种自由、随意的文体将文学从一种既定的对客体的认识手段转化为对主体的自我体验,正在这一点上,它开拓了现代小说的天地。它的价值或许在于“它为今后的形态发展进行着艺术准备。它在艺术的高级层次上对小说技巧作出了富于诗意的概括,揭示着小说审美关系和叙事形态变革的可能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实验性作品,是面向未来的先锋派”。 汪曾祺对新时期小说观念发生影响的同时,也以“小说写什么”给人们以启发。汪曾祺的小说题材绝大多数取自民间,主要以其早期生活的地方为背景,反映的是一种民间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通常意义上不真实的故事,在民间却会有另一种评判标准,也自会有一种存在方式。”但走向民间并不意味着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放弃,相反倒有可能使知识分子精神获得更有意义的一种存在形式,关键是看知识分子以怎样的价值立场和方式走向民间。汪曾祺试图在民间中把自己的精神追求与民间中富有活力的、自由的、生机勃勃的文化因素联系在一起,使自身的精神价值立场变得更有现实意义。他说:“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在《岁寒三友》、《大淖记事》、《艺术家》等其他作品中都寄托了作者对健康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礼赞及美好人性的向往。汪曾祺这种人道主义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在经历了一场巨大挫折之后的情感抚慰与精神追寻。 认为汪曾祺走向民间就失去了启蒙精神和放弃了社会责任的承担,是对“民间”与“启蒙”的过于简单化的看法,汪曾祺在知识分子精神与民间精神的联系中不断赋予民间以新的内涵。正如陈思和先生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民间化倾向时指出,“民间立场并不说明作家对知识分子批判立场的放弃,只是换了知识者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叙事风格,知识者面对着无限宽广、无所不包的民间的丰富天地,深感自身的软弱和渺小,他们一向习惯于把自己暴露在广场上让人敬慕瞻仰,现在突然感到将自身隐蔽在民间的安全可靠:以民间的伟大来反观自己的渺小,以民间的丰富来装饰自己的匮乏,他们不知不觉中适应了更为谦卑的叙事风格。”不可否认,汪曾祺对民间文化怀有强烈的情感认同,然而,这种认同并没有导致他放弃一个现代作家对民间文化应有的批判姿态,丧失现代性立场。民间文化中固然有许多民主性的精华,但是这些精华往往又和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了“藏污纳垢的独特形态”。汪曾祺在纷然杂陈的民问文化形态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其糟粕做出理性的批判,表现出作家对民间文化形态中潜在的国民劣根性始终充满深刻的忧虑。汪曾祺关注的民间是“文人化”了的民间,这使他和刘绍棠、莫言等相区别。 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题材刻意反映民间生存状态,应和了现代主义作家从远古、从原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大师,汪曾祺先生的文学创作一直备受广大读者和文学界的推崇, 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汪曾祺小说在中国文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深远,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汪曾祺 小说多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运用古文化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注重情感的描写和人 物的塑造,同时又注入了当代的思想和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他以古典艺术 为基础,在创作中融入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为当代 小说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启示。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于其对形式的创新与突破。汪曾祺的小说在叙事 技巧和结构上呈现出多样化和灵活性,在小说的叙述手法上常常采用“倒叙”、“抽象” 等先锋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使小说的形式更具有变革性和新颖性。他将小说写 作提升至一种艺术创作的高度,使当代小说文体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对中国当 代小说的文体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在于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反映。汪曾祺的 小说作品大多表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村、城市、人情、风土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人物的心灵和行动进行描写,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处境和命运。他从古老的中国文 化传统中汲取营养,通过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了精准的创作,使其小说充满生 活的张力和时代的韵味,成为当代小说中的一面旗帜。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在于其对人性的关怀与探索。汪曾祺多以人物内 心的矛盾和挣扎为创作主题,借助小说的形式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思考,使其小说呈 现出丰富的情感和饱满的人物形象。他在小说中对人性、情感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呈现了当代人内心的真实状态和生活的本质,使其小说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多方面而深远,其在文学形式、叙事技巧、社会生 活和人性等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为当代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 荣和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汪曾祺的小说必将继续在当代文学史上 熠熠生辉,为后人所传颂。

《京派的承传与超越:汪曾祺小说研究》的文学史意义

2016年2月10日,汪曾祺故居。汪曾祺故居位于高邮市人民路竺家巷9号。人民路是高邮比较古老的路,东西走向,大多为明清建筑。汪曾祺小时候就住在这里,他的文章中所描绘的高邮也大多与这条路有关。他家是一平房,房门上贴着汪曾祺喜欢的名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里仍住着汪曾祺的家人。杨光摄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汪曾祺在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中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多年来,关于他的《受戒》《大淖记事》等代表作品研究较为充分,近期关于他的研究领域正在扩大,早期作品正在不断地被发现被阐释,新的研究成果值得期待。 汪曾祺是一个难以归类的作家。但难以归类并不是说就不能归类。汪曾祺自己在文章中就曾谈到过这个问题。在写于1988年的散文《西南联大中文系》中,他这么写道:“如果说西南联大中文系有一点什么‘派’,那就只能说是‘京派’。西南联大有一本《大一国文》,是各系共同必修。这本书编得很有倾向性。”汪曾祺认为这可以说是“一本‘京派’国文”。所以当严家炎把他算作最后一个“京派”时,汪曾祺认为这大概跟他读过西南联大有关,“甚至是和这本《大一国文》有点关系”,因为这是他“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的书”。 基于此,当我得知学者方星霞将汪曾祺纳入文学史的视野、并放在京派文学这个背景下进行研究,写成了《京派的承传与超越:汪曾祺小说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一书后,便赶紧找来拜读。读后,对我的启发很大。 要研究汪曾祺的小说,从京派这个角度来展开,确实是首选的研究视角。尤其方星霞对京派文学及代表作家特别是废名和京派诗歌理论等多有研究,所以写起京派中的汪曾祺来,真是得心应手。她认为把汪曾祺及其小说置于整个文学史中去考量,从京派的角度来研读汪曾祺的小说是颇有深意的,因为只有从这一点切入,才能反映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反过来看,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汪氏作品。《京派的承传与超越:汪曾祺小说研究》一书即是为汪曾祺作品的文学史意义正名。 方星霞从汪曾祺小说的精神面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探讨了他五十多年来的创作成就和得失,梳理了汪曾祺小说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貌,并进一步分析了他对京派的承传和超越,从而评价汪曾祺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位置。作者不是以编年的方式从汪曾祺的创作历程出发进行研究的,而是从给汪曾祺带来卓越声名的《受戒》着手,继而引入对京派历史和主要成员的简述。在全书中,对京派历史、作品、作家及风格的梳理,虽仅占了很少的篇幅,但细读就会发现作者的用功之深和对京派文学的熟悉程度,也显示着作者的广阔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娴熟的综述能力。 对京派历史进行简要阐释,是为了把汪曾祺纳入京派从而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汪曾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一节中,方星霞比较具体、有理有据地谈到了汪曾祺与京派不可分割的关系。但除了作者征引的材料外,我认为至少还有两则第一手材料不得不提。这两则材料都是汪曾祺的书简。在书简中,汪曾祺都很直接地谈到了他对京派的看法。1989年8月17日汪曾祺在回复解志熙的信中说:“‘京派’是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当时提‘京派’是和‘海派’相对立的。严家炎先生写《流派文学史》时征求过我的意见,说把我算作最后的‘京派’,问我同意不同意,我笑笑说:‘可以吧。’但从文学主张、文学方法上说,‘京派’实无共同特点。” 认为京派是个含糊不清的概念的汪曾祺,在近两年后,观点就有所改变。改变是从看了始编于1987年、1990年终得出版的《京派小说选》后开始的,这本书的《前言》对汪曾祺的触动很大。在1991年2月22日写给《京派小说选》编者吴福辉的信中,汪曾祺说:“读了你的前言,才对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才肯定‘京派’确实是一个派。这些作家虽然并无组织上的联系,有一些甚至彼此之间从未谋面,但他们在写作态度和艺术追求上确有共同的东西。” 应该说汪曾祺致解志熙、吴福辉的书简,在谈论汪曾祺与京派关系以及对京派的承传和超越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而著称。他的小说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国乡土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作品被誉为中国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品,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题材和风格。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乡土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描绘而著称。他的小说主要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乡土生活展开,其中不乏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思考和探索。这种独特的题材和风格为中国当代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底蕴,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题材和文学表现形式。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拓展了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路径和表现技巧。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叙事路径和质朴深刻的写实风格而著称。他擅长运用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中国乡土生活和传统文化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小说作品通过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描写,表现出中国乡土生活的真实和生动。这种写实风格和叙事技巧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传统和表现手法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范式,拓展了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路径和表现技巧。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他的小说作品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在文学思想和文学观念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小说作品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文学探索路径和表现美学范式,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他的小说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题材和风格,拓展了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路径和表现技巧,而且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文学内涵和审美意蕴,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是中国当代小说文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汪曾祺的文学价值

没有一位作家在写作生涯中能逃避文学史的“规约”,只不过有一些是有意识地去顺应文学史的长河,有一些是在无奈之下被文学史“圈”进了不能翻身的境遇当中而已。“文学的创作,就是在一次次与文学史的‘告别’与‘重返’的过程中完成的。”①在这种文学史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时代的“迟缓者”或者“先觉者”,前者被甩在文学史身后,后者成为引领潮流的“旗帜”。而我们发现这两者又是相互转换的,随着时代更替,必然会出现这种身份的交替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中所肩负起来的文学史意义就更明显了:四十年代开始从事写作,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停笔”之后又于八十年代“复出”。这两个时间的断裂点将他的写作历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先觉者”——“迟缓者”——“先觉者”的有趣的循环(当然,这里的“迟缓者”是必须要加引号的)。这样的现象在当代文学史上是比较典型的个例,因为他的“复出”与“归来者”的写作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本文将着重讨论一下汪曾祺80年代“复出”的过程及其原因,以及由这一“复出”所确立的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 一、一个作家的“前史” 汪曾祺在80年代重新被发现,并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可以说“对汪曾祺文学史价值的认识和确认,主要是一个‘倒叙’和‘回溯’的过程”②。 1.概述八十年代前的创作 其实早在四十年代,汪曾祺就已经确立了其青年作家的身份,1947年他即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由于他这期间的创作与沈从文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成为了“40年代后期以沈从文为中心的‘北方青年作家群’的中坚”③,从事“现代小说”特别是“现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实践。“唐湜当年即已指出,汪曾祺和他的老师沈从文的努力是给‘新文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树立了一个光辉的起点’的,但他的这一预言直到八九十年代才得到历史呼应。”④ 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局动荡不安,汪曾祺基本上停止了小说创作,而深陷政治漩涡中。1958年被追加为“右派”,名义上是单位为了充数,而实际上是汪曾祺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得罪了一些人。《羊舍一夕》便是在这段时间内写成的,用汪曾祺自己的话说是:“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几年的“下放”让他有了更加丰富的生活经历,对于中国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农民有了确切的认识。 “文革”时期汪曾祺算是比较幸运的,他所在的单位北京京剧团成为“江青同志的革命试验田”,而他本人也因为剧本创作上的才华而被江青赏识,在“文革”十年中主要从事“革命样板戏”的创作与改编。“与江青十多年的恩怨与纠葛,构成他一生写作中最奇异,最复杂,最微妙的特殊时期。”⑤由于他的“右派”帽子,江青对汪曾祺采取一种“控制使用”的态度,使他始终不能得到充分的信任。在改编《红岩》时,江青对阎肃说:“他不是同志,是右派。”阎肃在后来的回忆中也说道:“江青用他,赏识他,但又不放心。”这是中国“御用文人”的普遍命运。汪曾祺自己曾在《我和江青、余会泳的关系》中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对她(江青)既是感恩戴德,又是诚惶诚恐。”江青确实在“文革”期间拉了汪曾祺一把,但这一段奇特的经历直接导致汪曾祺在“四人帮”倒台后写了将近十几万字的交代材料,这成为他十年“样板戏”创作的副产品 2.汪曾祺在四十年代 可以说,汪曾祺早在四十年代西南联大时期就开始了创作上关于现代主义的探索,小说《复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用极具现代性的语言和意象,采用大段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把武侠题材和诗性语言熔为一炉,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的一种深度结合。汪曾祺当时自称他理想的小说模式是:“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纵观汪曾祺几十年的创作历程,四十年代可以称立为他小说创作的“实验”时期,他在这期间大胆地运用现代主义手法,打破传统小说模式束缚,在文体方面也大胆创新,突破藩篱,

浅析汪曾祺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与价值

浅析汪曾祺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与价值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至今为止受到争议很少的一位,汪曾祺小说以独特的语言艺术受到文学界高度推崇,探究汪曾祺小说的语言有哪些出众的特色,并从中寻找根源和发现价值,对现代的小说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标签:汪曾祺;小说语言;审美特色;价值影响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至今为止受到争议很少的一位:他作品的审美价值、本人的文学气质、在文学界的地位都得到了创作界和评论界的高度认同。汪曾祺的相关创作,别人都赞同他的散文十分出众,但他在小说中表现的文采,也不见得比散文逊色。他的小说,每篇都很独到。它不仅内容充实,艺术表现也很出彩。他的小说情节简单,但他随意挥洒,语句优美,句式独特,句句留有余韵,富有感染力,既让读者赞叹,又给人以无穷的魅力。汪曾祺小说的魅力,除故事本身外,叙述人的语言可谓功不可没,该论文主要在其语言上加以探讨和论述。 一、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 1.通俗化 读汪曾祺小说的人基本都知道,汪曾祺小说在故事情节上的设置非常普通,人人都能看得懂,散漫浏览也容易不知不觉中陷入那淡淡的温馨中。通俗易懂的文字,淡雅的笔触,加上那平易近人的写作态度给汪曾祺的作品带来了出众的人气,让很多喜欢文学的人了解到这么一位有个性的作家。对一篇节选自《受戒》的小短文至今记忆犹新。两个小孩天真烂漫,一个是想去当小和尚的傻小子,一个是可爱的小姑娘。刻画两人互踩脚丫的嬉闹画面仍时常浮上脑海,惹人一笑。看到那就有一种轻松和舒畅的感觉涌进内心,让读者被这样的文字和语言感动。我常看汪曾祺的小说,他的语言也许并不华丽,但却从不矫揉造作。他的笔触里没有过多的渲染和意想不到,即使在生活贫困的年月里他也能保持独有的那份优雅,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调叙说他在抗日战争时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活,每当读及他的大学时代,你会产生错觉,会误认为抗日战争时的昆明城趣味十足,小说里汪曾祺的那些同学,人家可乐着呢——许多的男生在跑警报的时候会带着女生爱吃的瓜子、花生,守候在女生的宿舍门口,所以跑警报的时候正是他们谈恋爱的绝佳时期,所谓的“患难见真情”,于是在那千百次的警报中,有些女生发现一个是真情的,有的女生则发现多个真情实意的男生。 通俗意味着浅显易懂,汪曾祺小说语言的通俗让读者轻松地欣赏这些小故事和小情节,在悠然中看着故事主人的各种有趣境遇。可往往人们认为通俗的东西浅薄,深刻的东西很晦涩。事实并非如此。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1]这里的通俗是指语言表面的通俗,但思想的深刻却与语言的通俗无多大关联。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有着深刻的主题,看完后常留有余韵。如小说《陈小手》中的陈小手医生给团长老婆接生,母子平安后,却被团长枪杀了,最后团长还觉得怪委屈。这个事其实也能想明白,就是医生是

汪曾祺小说的当代意义

汪曾祺小说的当代意义 赵桂宁 【期刊名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22)003 【总页数】4页(P68-71) 【关键词】儒学; 人道主义; 人性; 和谐; 民俗; 抒情小说 【作者】赵桂宁 【作者单位】梧州市教育学院中文系广西梧州 5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社会科学 第 22 卷第 3 期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2 No.3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Science)汪曾祺小说的当代意义赵桂宁(梧州市教育学院中文系,广西梧州 543000)2000 年 6 月 June,2000 E摘要】本文试图从文学史的视角考察汪曾祺小说的当代意义,从而进一步认识汪曾祺小说的文学史价值与地位。【关键词】儒学人道主义人性和谐民俗抒情小说E中固分 类号E105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 - 8182(2000)03 - 0068 - 04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早在 40 年代就有小说《邂逅集》问世, 60 年代出过一本薄薄的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1980 年年逾花甲的他重新提笔,一发不可收,《受戒》、《大淳记事》、《泡茶馆》、《异秉》......这些小说的发表犹如在酷暑中飘来的一阵清凉的雨丝,让人心旷神怡,人们争相阅读,形成了一股“汪

曾棋热”。当时的文学创作,大致可分出两大潮流,即“伤痕文学”和初见端倪的“反思文学”,文坛上克满着感伤的、-愤怒的悲剧色彩与气氛。汪曾棋以他那古趣盎然的民俗小说,撇开了几十年统帅一切的政治生活纠缠,超越了悲怆愤怒 的文坛主旋律,把一种久违了的民族文化传统带给了当代中国。汪曾棋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①他说:“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 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②儒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主导倾向,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哲学范畴的“仁”,既可集 中在“克己复礼”上,又可确定在“仁者爱人”之中。前者服务的目标是行将消 亡的政治制度,而后者则具有恒久意义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建立在血缘宗法关 系上富于人情味的人道主义精神,扩展到普遍的社会人生中便能实现人的自觉, 这种自觉让人意识到生命个体的价值与意义。这种文化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汪曾棋,在他的笔下,他追求的人道主义理想具体衍化为三种感情形式,正如他所说的:“我作品所传导的感情无非是三种,一种属于忧伤,比方《职业》;第二种属于欢乐,比方《受戒肌体现了一种内在的对生活的欢乐;再有一种是对生活中存在的有些不合理的现象发出比较温和的嘲讽”。③我们可以从他的小说中找出三种不同 的人生世界:“忧伤”的收稿日期: 1999-06-11 侍者简介:赵桂宁, 0957一〉,女,广东顺德人,广西梧州市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①汪曾祺 z 《晚翠文谈》,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3②汪曾祺 z 《晚翠文谈》,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3③汪曾棋,施叔青:《作为抒情诗的徽文化小说》,《上海文学),1988.4.一 68 一第22卷第 3 期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Science) 汪曾祺小说的当代意义2000 年 6 月June,2000 E摘要】本文试图从文学史的视角考察汪曾祺小说的当代意义,从而进一步认识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早在 40 年代就有小说《邂逅集》问世, 60 年代出过一本薄薄的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1980 年年逾花甲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学作品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变革。在当代文学中,汪 曾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作家,他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 讨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并分析其在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性。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上。汪曾祺的作品常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和智慧,同 时又具有现代文学作品所需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他的作品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更 在文学语言和意境上令人陶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深刻 观察,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展现了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思想内涵,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体现在其对当代社会生活和人性的深刻反 思上。汪曾祺的作品常常以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感悟,深刻 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分析,表现出了对 当代社会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为当代文学作品树立了一个高度的典范。汪曾祺的小说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文学作家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关注和抒发,推动了当代 小说文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在于其为当代文学作品的多元化和跨文化 交流提供了新的范本和样式。汪曾祺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髓与当代生活的真实,展 现了中国文学作品的丰富多彩和世界性魅力。他的作品为当代文学作品的多元化和跨文化 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样式,激励了当代文学作家开拓创新,拓展文学创作的思路和领域。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文学作家的文学创作理念和风格走向,为当代 文学作品的多元化和跨文化交流打开了新的局面。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是深刻而广泛的,它不仅在文学风格和文化 内涵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思想深度,更在对当代社会生活和人性问题的深刻反思上具有重 要的启发和启示,同时还为当代文学作品的多元化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范本和样式。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在当代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不断激 励着当代文学创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当代小说文体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将继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为当代小说文体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提供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1汪曾祺小说的创作成就A

1汪曾祺小说的创作成就汪曾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大淖事》、《受戒》等。汪的小说有着独特的地:(1)小说大多取材于其故乡高邮的生活旧事,很少涉及现实生活,具有回忆性特点。(2)有着浓厚的"散文化"氛围。情节上,描绘故乡民俗风情,小说显出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结构上,汪曾祺的小说结构是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构建的,也就是按照生活“本来的原貌”来描写的。常常先写环境,再写人写事。小说中充满文艺性的叙事,以散文化的笔法写小说,小说成了弥漫氛围的"抒情散文"。不讲究情节,人物的刻画。如《大淖记事》用一大半的篇幅来铺叙风情民俗。语言上,叙述古朴自然,语言简洁干净,雅俗互化。(3)小说融入了中国传统儒道的哲学意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存意识。《受戒》通过描绘佛门子弟世俗的生活场景,赞颂了苏北乡镇返璞归真的人性美。意义:汪曾祺小说文体贡献无疑是独特而巨大的,从当代文学史角度来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汪曾祺小说文体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促进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的更新。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受到废名和沈从文的较大影响.汪曾祺继承了以废名和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家创作上“文体风格趋于生活”的共同特点和“随笔风格的小说”的主张,主张消除小说的戏剧化设计,展示生活的本色,写作自自然然的散文化小说。萧红40年代创作的《呼兰河传》虽也是散文风格的小说作品,因其故事性不强而被忽视。新时期汪曾祺的出现,连接上了这种被中断和遗忘的小说风格。汪曾祺小说在文体上的创造,又影响着阿城、贾平凹等一些小说和散文家的创作。表现特定地域的民风民俗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80年代小说创作中最为流行的方式和观念。汪曾祺关于“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的观点,对“寻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汪曾祺之后,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和反思,对小说文体进行大胆地革新,以及突出小说本身的文学特质等,都成为了一股潮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汪曾祺的小说连接了被中断的抒情小说传统,并给后来的写作者以深远的影响。2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1、开创“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2、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3“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1、借鉴西方小说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以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例如:《狂人日记》(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等。2、追求表达的含蓄、节制以及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例如:《故乡》里那幅“神奇的图画”、祥林嫂最后的“肖像”等。总上,鲁迅的《呐喊》、《彷徨》通过独特的取材,视角和模式,向人们展示了其“反抗绝望”的鲁迅哲学内蕴;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经验的结果。因此,不愧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3阿Q的形象1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2、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3、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4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成就《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1、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2、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3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小说作品以古朴自然、文情并茂、 情感真挚、语言简洁为特色,被誉为“笔下语言朴实,人情味儿极浓”的高峰。汪曾祺先 生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意义。 首先,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关注社会的基层生活,写实真切、情感真挚,强调尊重 生命、关注人性。当今社会,小说作品更多关注的是富人、名人、权贵的故事,而汪曾祺 先生的小说作品则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通过真切的刻画和细腻的描写来表现他们 的内心活动和生命价值。这样的创作理念也是当今小说文体需要回归的道路,倡导文学回 归人性、回归生命的本质,去探讨更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 其次,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极富生命力,其文学表现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他的 小说在文学表现手法上极为纯熟,笔法精练而不失情感,人物形象刻画淋漓尽致。他的小 说作品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出自然、生活、人的关系,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这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对当代小说的创作具有启示意义,鼓励小 说作者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关注细节,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深入探讨人的内心世界、感 受情感变化,并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创作出新的、有感染力的小说作品。 另外,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在语言上也具有很大的魅力。他的语言简练流畅,情感 真挚,读来让人感到共鸣。他写作的语言丰富而又不夸张,富有审美意识,却不失接地气。他的语言运用恰到好处,情感真挚,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说中所描述的场景、 人物和情感。这样的语言风格对当代小说的语言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总的来说,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和影响力。他 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和语言风格都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汪曾祺先生的 小说作品告诉我们,小说应该回归生活、回归人性,关注基层生活的问题,挖掘生命中的 小事,通过纯熟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当代小说的方向 和必由之路。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审美特征及意义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审美特征及意义 汪曾祺的小说着力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情趣、生活理想以及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艺术主题。他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和奇崛平淡、简洁明快、生动传神的语言,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意蕴,彰显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文体特点,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意境,一般被认为是把社会生活中观察、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熔铸于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之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风格特征首先就在于重气氛的营造而不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完整。他认为,在小说中只要写出了气氛,即使不写故事,没有情节,不直接写人物性格、心理,也可以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因为气氛即人物。在气氛的营造中,汪曾祺更加钟情于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的描绘。凡与人物有关的风俗,他从来不吝笔墨,大笔挥洒;凡与人物无关的风俗,不管多美,也依然决然地割舍,惜墨如金。 关于“小说的散文化”,学者杨义先生解释为:“乃是小说的自由化、随意化,它把小说的环境化淡,人物化虚、情节化少,而唯独把情绪化浓。”小说“散文化”并不等于“好小说”。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散文化意境的营造。在汪曾祺的笔下,生活都是以其本来面目和盘托出,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写民情、风俗,少有刻意的雕琢。如在《鉴赏家》中,作者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香、味俱全的物产

风俗四季图。“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上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密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第二,原生状态下的民俗风情画卷。汪曾祺的小说妙就妙在艺术化地处理各种插入成分,这种顺其自然的随笔文体表面上看起来不像小说,这些插入成分有机地完成了叙事功能,从而赋予作品一种自然恬淡的境界,营造了一个洋溢着浓郁地地域风情的艺术世界,舒朗质朴、清雅温馨。《受戒》里一开头写荸荠庵,引出当地党和上的风俗,明海出家的过程,荸荠庵的生活方式,小英子一家的生活状态,最后才出现明海受戒的场面,而且还是通过小影子的眼睛来写的。而且,喜爱说的插入成分还滚雪球似地向外滚动着其他插入细节,比如讲庵中生活一段,顺带叙述了几个和尚的情态,叙述精明的三师傅时又讲到他的“飞铙”绝技、和尚与当地姑娘私通风俗、带点风情的山歌小调。可谓枝节纵横,旁逸横生。可是,作者的叙述却是那么自然,仿佛水的流动,不拘一格,浑然天成。 第三,工笔画般的表达方式。汪曾祺的小说情节因素很弱,较少逻辑的、因果的关系,也较少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读汪曾祺的小说,像和读一篇散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也很少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太多的人物,我总有这种感觉,与其说汪曾祺在说故事,不如说他是在刻画一种意境,营制一种氛围,渲染一份感觉来得更恰当,人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作者:朱艳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0期 摘要: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坛中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它所创作的小说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他的小说通常采用的笔法是淡泊清新的散文化,这强烈地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单一的审美情趣,让读者在鉴赏他的小说时,充分感受到小说的别出心裁。他在创作小说时始终追求小说语言的散文化,所选题材也是能深刻反映出人们的现实生活,这就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色、主题思想、创作观念等均具有显著的现代化特征,这对我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多方面来分析汪曾祺小说的特点,并阐述了他的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散文化;审美价值;当代小说问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01 一、汪曾祺小说的基本特征分析 1、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清新淡泊、平静自然 汪曾祺总习惯于在闲情逸致中对语言文字精心雕琢,注重组织文学,追求一种淡泊清新淡泊、平静自然的语言风格。他不断地研究诗歌、散文和小说等语言之间的联系,希望能找到三者之间语言的共用性,因此,他在排列小说的语言时均是采用大量的隔断和跳跃,尤其喜欢采用短句,这样就使小说的语言显得剔透、空灵。相比于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他在小说的用词方面则更强调节卷气,在淡泊雅致中又多了一份别样的韵味。例如,在他的短篇小说《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立。门外水长流,日长如小年。”其语言十分简单,短短几个字就向读者展现出一幅恬静优雅的画面,在视觉上出现的是一位闲适平静的老人,在听觉上传达的是宁静自然的生活环境,二者相得益彰。 2、汪曾祺小说文体的散文化 汪曾祺的小说在描写人物上,在运用了小说中传统的白描手法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大量的散文中人物描写手法,并且还适当地渗透一些绘画手法,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的人物写作手法。汪曾祺认为如果一篇小说的故事性过强,反而会显得比较虚假。他在对小说的布局上,提倡信马由缰,为文无法,因此读他的小说就有一种清新自然、仿

汪曾祺小说研究

新时期以来,小说研究一直是汪研的重点。这也符合汪曾祺的创作实际。形成了这样几个研究热点:小说的文体风格,艺术渊源及及传统文化底蕴及思想意蕴。 对汪曾祺小说的创作文体风格,大多数人用“淡中有味,飘而不散”,平淡、和谐来概括。较系统地着手这一工作的李国涛。他在《文学评论》87年第4期上发表《汪曾祺小说文体描述》一文,从“小说是回忆”、近似随笔、“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三方面结合具体作品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3个支点:回忆、结构、语言进行透彻、精遂的解析。杨志勇则从叙述方式(包括视角、语言等)的突破、着力于气氛的创造、虚实相生以激发读者的主体创造意识三方面来阐释汪曾祺小说的文体意识,并指出在这几方面汪曾祺的文艺观与西方现代文学(形式学派、接受美学)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共振。许多研究者都提到汪曾祺小说“散文化”这一特点,“散中有凝”,追求内在的神韵,认为这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消解,这是较一致的看法。许宗华专门对汪曾祺小说“非情节化”作了论述, 具体分析其在情节设置、人事描写上的独特表现。张洪德则进一步从“对人物作个体凸现或群体描绘”,“运用‘写意’手法展示人物风貌”,“选取独特细节对人物作传神描绘”3方面分析了汪曾祺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散文化技巧。谈到小说散文化,汪曾祺小说中“气氛即人物”,注重氛围感渲染和酿造,得到了评论界一致认同。邓嗣明撰文从氛围气这点来探讨汪曾祺小说的艺术品格,认为汪曾祺小说氛围气的出现,关键在于用气氛酿造人物,构成一种情调。而情调的形成又取决于作家审美理想与相应物象撞击所产生的意绪和情思,所以氛围气的创构就在于他对这种意绪和情思的捕捉和组建;接下他从这一转化的两种形态:一、气氛即人物:审美感受的物质外化;二、小说“散文化”:理想人格美的塑造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抒情审美品格作了深层的剖析,很有创见。有的从汪小说的叙事风度入手,认为平淡既是其叙事方式、叙事态度,更是汪对待生活和生命的基本态度。有的则提出其文体意识体现于“叙述方式的突破、着力于气氛的创造和激发读者的主体意识”三方面。 汪小说语言研究又是汪小说文体特色研究这一热点中的热点。谢锡文,李陀和杜悦分别从3个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观照。谢将汪小说语言的墨光四射归功于汪对语境的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的充分理解和巧妙运用。李认为汪在现代汉语写作中进行了种种实验,笔下的语言已到写活的境界,并极富创见地指出汪的语言实验在文化政治层面构成了对毛文体的挑战。杜则从音节、声调、韵律、摹声词等角度揭示汪小说独特的语音美感,并将其置于文学史发展的链条中,认为汪接续了建构语音形象美这一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杨学民. 李勇忠.在《从工具论到本体论——论汪曾祺对现代汉语小说语言观的贡献》一文中认为现代汉语小说的语言基本是沿着"言文一致"的方向发展的。汪曾祺在现代汉语小说语言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主要在于,他以本体论小说语言观替代了传统的工具论小说语言观,并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广泛汲取多种语言资源的营养,锻造一种诗化小说语言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罗譞在《论传统文化对汪曾祺小说创作“母语化”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在新时期的“寻根文学”中,汪曾祺的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乃是其语言的运思与运作方式上的“母语化”倾向:言说结构自由灵便,省俭笔墨、限制夸饰,随物赋形,含蓄节制、除尽火气,富于活力、灵性与诗性,表现出一种迥然有别“欧化”色彩的、极具“母语”特色的语言风格。周志强在《作为文人镜像的现代韵白——汪曾祺小说汉语形象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汪小说的汉语形象,把其小说语言成为现代韵白。所谓现代韵白,也就是指汪曾祺小说里面以现代白话生成一种类似于古代汉语的余韵无穷的审美效果的语言。在汪曾祺的小说里面,现代韵白呈现为一种极其富有魅力的审美形象。简单地说,可以分为视觉形象、音韵形象、语体形象、文化形象等几个方面。汪小说文体研究中另一个较为集中的关注点是视角研究。席建彬的《回归与拯救———论汪曾祺小说的童年视角》指出汪小说以童年视角为叙述策略,力图在童年的回归中拯救沉溺的过去。肖大勇则认为“温馨恬静的水乡”与“和谐宁静的京城巷闾”是汪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视角,反映了作者的士人心态和小说创作的内在审美蕴涵。刘守亮. 江红英.在《童年经验与心理回归——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鲁迅和汪曾祺采用童年视角的原因》一文中从心理学的“缺失性经验”和“丰富性经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XX作家(或XX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动/形+介词+名词”格式的短语性质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性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谈词语运用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商务活动中语言文学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广告语中仿拟成语的利弊分析 合成词“动+名+结构的归类问题 教学体态语的应用原则 汉语副词的分类归属 当代语言应用中的缩略语 略论当前汉字使用中的繁简并行问题 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是”字用法研究 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新兴词缀研究 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新兴辞格研究 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代词的语用研究 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时下新词描写 句型的语用研究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指导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一、毕业论文项目构成见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实施意见》中的有关部分。 二、对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论文中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教材也应注明资料来源。涉外论文要附外文资料目录。 三、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35mm,地脚(下)30mm,订口(左)27mm,翻口(右)27mm。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封面:统一做 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排在第一页,标题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与正文字体字

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同时,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注释内容,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全文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但不标注页码。 4.表格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XX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表体: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段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5.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XX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6.数字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7.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8.计量单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