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下面是教育学原理中的重要基本概念,希望各位考生务要熟练掌握。清楚地了解了基础概念,那么对于理论部分的复习是有所帮助的。

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下面是教育学原理中的重要基本概念,希望各位考生务要熟练掌握。清楚地了解了基础概念,那么对于理论部分的复习是有所帮助的。

1、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2、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3、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教与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4、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5、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然的和内在的联系。

6、双规制:指在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升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校,毕业以后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管理人员。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比较差,主要是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很少有升大学的机会一般在上中学之前就进入劳动市场。

7、教学模式:指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8、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9、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划分的课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1、简述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答:(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独立时期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时期 (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2、简述教育学的意义。

答:(一)教育学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教育工作者教育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和教育效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三)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简述现代教育发展呈现的基本特征。

答:(一)教育加快民主化进程(二)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 (三)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开放 (四)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五)教育形式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六)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七)终生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一)导向功能;(二)选择功能;(三)控制功能;(四)激励功能;(五)依据功能;(六)评价功能。

5.简述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答:教育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简述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答:(一)德育;(二)智育=;(三)体育;(四)美育;(五)劳动技术教育。

7.简述义务教育的特点。

答:(一)强迫性;(二)普及性。

8.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三)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四)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五)教师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9.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一)学生是主体性的人;(二)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三)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10.简述学生时代特点。

答:(一)主体意识增强;(二)信息获取多样化;(三)价值选择多样化;(四)同辈影响较大。

11.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一)民主平等;(二)对话合作。

12.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二)改变教育方式,从教授式教育走向对话式教育;

(三)掌握处理师生关系的手段和方法。

13.简述影响课程的因素。

答:(一)社会;(二)学生;(三)知识。

14.简述教学的意义。

答:(一)教学是传递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二)教学是进行发展教育、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进行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15.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二)学习公民所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促进学生的发展。

16.简述教学的基本规律。

答:(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

1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一)激发学习动机,(二)领会知识经验,(三)巩固知识经验,(四)运用知识经验,(五)检查反思改进。

18、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直观性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五)循序渐进原则,(六)巩固性原则,(七)量力性原则,(八)因材施教原则,(九)反馈调节原则。

19、简述备课的内容。

答:(一)了解学生,(二)深入钻研教材,(三)恰当选择教法。

20、简述备课的形式。

答:(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二)课题教学计划,(三)课时教学计划。

21、简述综合课的结构。

答:(一)组织教学,(二)检查复习,(三)讲授新教材,(四)巩固新教材,(五)布置课外作业。

22、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答: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语言清晰,5、组织有序。

23、简述教学模式类型。

答:(一)“传递”——“接受”式。(二)“引导”——“发现”式。(三)“自学”——“辅导”式(四)“暗示”——“领悟”式。

24、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与特点。

答:(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培养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广泛性。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25、简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答:(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影响和教育班级每个学生 (四)协调和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五)评定学生操行。

26、简述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答:1、确立班集体目标 2、确定班级成员的角色位置3、建立融洽的班级内外关系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5、营造健康的班级文化环境。

27、简述班主任应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

答:(一)观察(二)调查研究 (三)分析书面材料 (四)建立学生档案。

28、一节好课应符合哪些基本标准

答:(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式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29、我国教育目的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 我国教育目的坚持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答:(1)学校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

a) 学校制度文化一般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它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分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

b) 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c) 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d)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职员工。

(2)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独特的学校制度文化会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至整个人格产生重要影响。

2、论述教学工作基本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实施要求。

答:(1)一般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几个环节构成。

(2)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是:

a)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b)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与上课

c)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上课的延续,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端正学习态度具有重要作用

d) 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补充和辅助,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3)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分别是:

a) 备课要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学过程等三方面工作。

b) 上课要注意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过程紧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c) 布置作业应符合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分量适当,难易适度,要求明确,并认真及时批改作业。

d) 课外辅导要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以个别和分组两种形式进行。

3.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实践,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答:(1)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2)能力是获取知识的要条件。

(3)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

(4)知识与能力各自具有独立性,分属于不同的范畴。

(5)再教育实践中要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这一基本关系。

4.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联系教学实际阐述贯彻该原则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1)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i.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ii.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iii.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答:(1)基本内涵: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2)基本要求:

1) 充分了解学生。

2) 尊重学生的差异。

3) 面向每一个学生。

5.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答:(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适当。

(4)教学进程紧凑。

(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6.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答:(1)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a) 自主性,b) 主动性,c) 创造性。

(2)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力求做到

i.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ii. 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尊重学生的选择

iii. 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7.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

答: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需要具有规定的素质要求,才能有效的履行教师的教育职责。一般来讲,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3)职业道德修养。

8.论述学校的德育的功能。

答:(1)德育的社会功能:德育的社会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挥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9.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因为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10.论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答:含义: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基本要求(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1.论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答:含义: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的差异 (3)面向每一个学生

12、论述讲授法的含义、特点及贯彻要求。

答:含义: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特点: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要求:(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3)讲究语言艺术。(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13、论述谈话法的含义、特点及贯彻要求。

答:含义: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特点:优点:能比较充分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缺点: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他需要的教学时间较多。学生认识较多时,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要求:(1)做好充分的准备。(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

14、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

答:(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5)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15、简评杜威的儿童发展观。

答;杜威对对儿童发展观的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儿童经验,把儿童当作知识的容量器至于被动对地位的倾向,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出发,提出“教育既生长”的著名论断。杜威的儿童发展观还强调了环境条件,尤其是教育情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杜威的这种思想对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在世界范围兴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6、如何理解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答:一定科学知识的获得是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而知识的发展又能加快只是获得的进程。另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知识获得与智力发展又有不可代替的关系,智利发展除受知识学习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样知识的学习于并不只有发展智力的意义,并不然带来智力的同步发展,只是学习只有在它能够充当提高心智发展的条件时,才能够成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

17、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提高和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提高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提高和培养学生鉴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提高和培养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性境界的能力。

18、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班:把学生按照知识水平和年龄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2)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一课的进行教学。

3)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19、对班级授课制如何评价?

答: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优越性:

1)是教学获得极大的效率,使得教育的普及性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

3)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

局限性:

1)不利于学生为主体的发挥,多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2)缺乏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

3)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20、备课要做那些方面的工作?

答1)钻研教材:a、学教学大纲,b、学习教科书,c、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

2)了解学生

3)设计教学过程: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b)单元教学计划,c)课时教学计划。

21、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适当; 4、教学过程紧凑。

22、学生集体的教育有哪些作用?

答: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23、现代教育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教育加快民众化进程;2、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

3、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开放;

4、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5、教育形式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

6、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7、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24、学习教育学的目的:

(1)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教育工作者教育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和教育效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3)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5、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其主导作用?如何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克服了其他影响的自发性

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的,克服了其他影响的偶然性

3、学校教育是有系统的,克服了其他影响的自发片段性

4、学校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行为,克服了其他影响的盲目性。

26、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的促进个体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确立“最近发展区”,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

5、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要求教育因势利导、顺应规

27、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到达的预想结果。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以后在身心各方面产生的变化或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总体目标。

28.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控制功能(4)激励功能(5)依据功能(6)评价功能

29.教育的方针:教育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0.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3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又称国民教育制度,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的总体,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32.义务教育的特点:1.强迫性2、普及性

33.我国现行学校的结构和类型是什么?

答: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3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5. 教师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34.论述教师的基本素养。

答:(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①忠于事业,甘于奉献。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④团结协作,互勉共进。⑤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教师的知识素养:①通晓所学科目的专业知识。②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③教育理论知识。

(3)①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③自我调控能力。④自修科研能力。⑤教育机制应变能力。⑥教育加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4)心里素养:①细致敏锐的洞察力②创造性的思维能力③坚定的意和信念④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⑤广泛的兴趣和爱好⑥心理咨询治疗的能力。

35.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1)学生是主体的人(2)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3)学生是完整的人。

36.学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答:1、自主意识的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2、信息获取多样性3、价值选择多样性4、同辈影响较大。

37.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1、民主平等2、教学相长(对话合作)3、爱生尊师4、豁达大方5、共享共创。

38.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改变教育方式,从授受式教育指向对话式教育(3)掌握师生关系的手段与方法: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③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④提高教师自身魅力。

40.影响课程的因素是什么?

答:社会,学生,知识是制约课程发展的三大因素。

41.课程的文本形式有哪些?

答:课程的文本形式是课程的书面表达形式,从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42.教学的意义和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传递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形式;教学是发展教育,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进行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2、学习公民所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3、促进学生的发展(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②发展学生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4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什么?

答: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经验3.巩固知识经验4.运用知识经验5.检查反思改进。

45.中小学生常用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答: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原则。

46.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什么?

答: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它可以大规模的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是全体同学共同前进。

(2)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扎实而又完整地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兼用其他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3)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4)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集合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学生可以同教师及学生进行多项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5)它在教学任务上比较,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3)学生动手机会极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5)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6)他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7)他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47.备课的内容包括那些?

答:(1)了解学生教师施教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起点,教学活动只有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须了解学生。

(2)深入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3)恰当选择教法教学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48.简述备课的形式。

答:(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教学计划;(3)课时教学计划;

49.综合课的结构包括那五部分?

答:(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为上课做好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

(2)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讲授新教材讲授新教材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综合课的主要部分。

(4)巩固新教材巩固新教材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消化和巩固,并掌握运用新知识解答问题的要领,为学生独立完成课外作业打好基础。

(5)布置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50.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目的明确课堂活动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抓好关键。

(2)内容正确讲授内容要科学准确,思想性强,注重新旧知识联系。

(3)方法得当要选择和运用好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语言清晰讲课要通俗生动,提倡用普通话讲课,速度合适,音量适中,富于感情。

(5)组织有序课堂进程要有高度的计划性,讲练,演示,板书安排妥当,课堂气氛活跃。

51.简述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

答:(1)“传递---接受”式(2)“引导---发现”式(3)“自学---辅导”式(4)“暗示---领悟”式

52.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哪几种?

答:(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又称前置评价,是为了确定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准备程度或者教学设计基础而进行的评价活动。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已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实施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3)总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某个计划和产品设计完成之后对其最终的活动成果进行的评价。

5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培养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获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广泛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54.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答:说服教育法(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榜样示范法(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家长与教师,同龄人中的优秀分子和先进事迹),情感陶冶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实际锻炼法(实际练习,制度约束,委托任务,组织活动),自我教育法(学习,立志,座右铭,自我批评,慎独),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

影响学生的品德的因素。

学生的品德是在活动的和交往的基础上,其品德内容、形式、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也就是通过活动和交往,反映德育要求,产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引起品德结构的变化,再通过活动和交往,反映新的德育要求,产生新的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引起品德结构新的变化,如此循环反复,不断发展。学生品德正是在这种不断教育和修养的过程中,不断地经历从量变到质变,从旧质到新质的累积而螺旋式地发展上升的。这种累积发展、螺旋上升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培养和教育。这种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德育过程符合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人的品德是按照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而不是偶然的或一时的行为。任何一种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然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不能认为学生按教育者的要求完成了一个正确的品德行动,就断言他已经形成了某种良好品德,或克服了某种不良品德。只有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使学生形成某种稳定稳定的品德认识和情感,并在它的支配下,一贯地表现出某些良好的品德行为方式,我们才能说他形成了某种优良的品德或矫正了某种不良的品德。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往往需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到完全改正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斗争过程,矫正过程中更需要进行长期、反复的培养教育,绝不能企求经过一两次说服或联系就能使之改正过来。至于优良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或不良品德行为习惯的矫正,那更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深入进行的教育转化过程。因此,学生任何一种优良品德的养成或不良品德的矫正都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深化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结果,而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或锻炼就能完成的。

人的品德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凝固物。一个人的某种品德一旦形成后,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外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作用下,在内部矛盾斗争的推动下,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以此满足自身发展和精神享用的需要以及适应外部客观世界的变化和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品德正式在其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不断的变动性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的。因此,只有经过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培养和教育,才能促使学生品德不断地形成和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各种活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扩大,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广泛复杂,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就不断的提高,已有的品德水平与社会的要求已不相适应,需要不断提高。何况一个人的品德永远不会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和不足,总有需要不断提高、完善的方面。任何人的道德面貌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的,但也不是一经教育就立刻突变。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点滴累积。,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先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品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又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要。因此,品德培养和提高是长期的、反复的、不间断的过程。

由于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思想道德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道德、正确思想道德与错误思想道德、先进思想道德与落后的思想道德的矛盾斗争是长期存在的,这种长期存在的矛盾斗争然反应到学生的思想上来,并决定了他们思想上的矛盾斗争的长期性。因此,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教育和提高是长期的、反复的、不间断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品德既然是在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积累、发展的,因此,教育者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德育和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要求,不断组织受教育者的活动和交往,向其施加系统的和不断提高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影响,以引起学生主题品德内部系列化的和不断深化的矛盾斗争,并促进、加速其顺利解决,从而使其品德不断向前发展。

为什么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培养过程?

答: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或阶级、民族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并外化为行为的过程,是形成受教育者个体品德或完整品德结构体系的过程。学生的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就是在这些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由不适应到相对适应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构成品德的知、情、意、行这几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即他们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和作用。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对非、善恶、荣辱、美丑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信念和道德评价、判断。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言行或某种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实施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做出的反应。

在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

认识为要条件,一个人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道德认识发展为坚定的道德信念;道德意志是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能帮助人们排除各种干扰,经受各种考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行为是关键、是根本,是思想品德的外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品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品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品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品德认识和调节品德行为,品德行为又对品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品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品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和谐发展。

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在德育实践中,我国的德育工作者根据德育实践经验,将德育过程的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然而,实际上,德育过程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端性。

所谓统一性,即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知、情、意、行的培养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单纯地从某一方面施加教育或影响,效果并不佳。应该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养成应有的道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的培养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它们互相渗透,相互制约。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就没有正确的观念的指导,就会产生盲目性;没有道德行为,认识,情感,意志都无法表现和检验,很难得到发展;没有情感,认识很难发展成信念,意志和行为便缺乏内在的力量;没有意志,认识容易动摇,情感难于控制,行为不能坚持。“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通过“行”可以扩大、加深和提高认识,增强情感,锻炼意志。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就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使各种因素在发展方向上、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过程。

所谓多端性,即从整个社会来看,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人们的道德构成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况;从学生个人来看,由于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影响、所具有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的道德面貌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通情不达理、达理不通情、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等。因此,道德教育的开端就不能拘泥于一格,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为起点。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灵活确定以哪一种要素即薄弱环节作为教育的开端和突破口,或从培养道德行为开始,或从陶冶道德情感开始,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最后到达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计算机的技能高考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记忆)

模块一:信息、数据及通信的基本概念 考点1:信息、数据的基本概念 1、数据:所有能够被计算机接受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都称为数据 2、信息:有意义的数据的内容。指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价值的知识。 3、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人地性、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客观性、可处理性、真伪性 考点2:通信的基本概念 1、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 2、信号分为模拟信号(连续信号)和数字信号,数据信号相对模拟信号,抗干扰强,可靠性高。 3、调制解调器可完成数字信息与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其中,调制是将数据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4、通信系统三个基本要素:信源、信道、信宿 考点3: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美国,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 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3、计算机主要特点: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科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的监测 2)数据/信息处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录取与统计工作,铁路、飞机客票的预定系统,银行系统 的业务管理 3)计算机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例如:用CAI演示化学反应 5)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 6)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例如:Internet发email 常用缩写: CBE: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MI:计算机管理教学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T:计算机辅助翻译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 5、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根据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类型: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与模拟计算机 6、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 人工智能:研究如何让计算机来完成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的工作。 网格计算: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中间件技术: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及虚拟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西游记》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

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西游记 一、填空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浪漫主义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是全书的精华部分;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8.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9.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10.“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具情节是:大闹天宫。 1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1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沙悟净 1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1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15.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⒗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二.列举简述。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分别给他们取了什么名?观音所赐的名分别是什么?(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2.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①黑松林遇黄袍老怪;②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③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④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教育学原理笔记[背诵版]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 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6.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教学技能篇

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 1.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 2.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 学习的最终结果而设计的。 3.教学目标序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期(学年)教学目标->单 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4.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关键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终极性目标)。 5.一个完整教学目标的表述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 的条件和学习程度。 6.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外显性、可操作性、可测性。 7.教案可以分为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和程序式教案。 8.一般来说,教案内容主要包括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 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最重要部分,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 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常用的导入方式包 括序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 10.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1)要端正态度、高度重视; (2)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型和实用性) (3)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课型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课型,一类是综合课型) (4)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5)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6)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 11.课堂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 12.☆课堂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情境导入、 审题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其中,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13.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导入要有针对性 导入要有启发性 导入要有趣味性 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导入要有艺术性 14.根据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 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其中,评价提问是最高层次的提问。 15.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合理地设计问题 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提问目的要明确 提问的语言要准确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 关理论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 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论》一文,提出教育要独立于政党和宗教,应该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证独立的地位。 教育独立包括: 1?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做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2?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财政部门之下,要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 3?思想独立,不能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 4?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 5?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二、教育万能论 英国著名的哲学、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全面系统地批驳了当时广泛流行的“天赋观念论” 后,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万能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生来是平等的,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巨大差别,这主要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之故。 三、人力资本论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人力资本论。他主张: 1?劳动者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技能和知识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同物质资本一样是可 以通过投资生产出来的。 2?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3?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资本增长的速度是现代经济最基本的特征。 4?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生产力。 5?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受市场供需规律的作用。 四、筛选假设理论 创始人是迈克尔史潘斯和罗伯特索洛, 五、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理论是美国的布斯和根特斯在《美国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中提出的。 观点:1?批评了早期人力资本论。2?教育的作用反映在经济效益和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两个方面。 六、劳动力市场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奥利、多林格、哥顿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 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

红楼梦常考知识点汇总

《红楼梦》常考知识点汇总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 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 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 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 宁。”说的是秦可卿。 7.她是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会, 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

林黛玉,此诗的名 字是《葬花吟》,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 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 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25.《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26.“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红 楼梦》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 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 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27.《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 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 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 教育原理的学科性质: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学科。从研究领域看是研究教育活动的领域;从研究内容看介于普通教育学应用学科与形而上学层次之间;研究方法上更多的从宏观,整体上研究问题,力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过渡。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应用性为主,兼顾其基础性。 高教研究对象:透过诸多高等教育现象表现出来的特殊矛盾与发展规律。教育遵循两大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高教的特殊矛盾和基本规律是高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和高教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两规律反应在两关系上,构成要素:高教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两大研究轨道:注重高教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更加重视高教应用性研究。 高教发展历史:春秋,官学衰私学现,学术活跃;汉设太学,封建教育制度建立;东汉-鸿都门学,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专门学校。科举隋朝建立唐发展;宋现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提举学事司。宋书院是私学演进的形式后官学化。 高校职能: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技术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直接的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职能之一。 研究教育理论的意义:学研他可以使我们认清教育现象的本质;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高教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本质四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志说、本质规定说。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概念:广义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质和人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即学校教育。 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遵循既定的教育目的,运用教育影响,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目的。 起源: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人和动物都有;心理起源说(孟禄)原始社会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劳动起源说: 历史阶段:原始状态简单;农业社会阶级性与劳动分离;工业社会现代学校,又与劳动结合;信息社会变革国际化本土化终身化全民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制约性:社会生产力水平(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结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领导权,教育目的,受教育的权力)人口因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地域分布)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技能及其作用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技能及其作用 一、技能及其作用 (一)技能及其特点: 概念:技能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联系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技能是有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例如在“拧螺丝”的过程中,程序性知识是说明螺丝如何拧的动作步骤及执行顺序;技能则是实际拧螺丝的动作方式,是把这些程序性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活动方式。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 技能有这么几个特征:流畅性、迅速性、经济性(所需的生理、心理能量少)、同时性、适应性。但是它是有一定的规则,合乎一定的要求,是受意识控制的,例如一个会骑车的人,不用刻意思考怎么骑,但他的意识也在作用,一旦遇到障碍物,它可以很快避开。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技能的类型: 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性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 1.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就动作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既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2.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言语是可以合并、省略及简化的)。 (三)技能的作用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一、填空题 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 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 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

初中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

名著常考知识点 1、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__________,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__________》。 保尔·柯察金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_______的故事。 武松 3、古代的"岁寒三友"指什么? 松、竹、梅。 4、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 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5、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 大意失荆州。 6、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7、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大闹天宫。 8、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 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9、《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考核知识点

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考核知识点 一、汉字录入部分 掌握汉字输入法的切换操作(鼠标操作、键盘快捷键shift+ctrl、ctrl+ 空格) 利用智能ABC、微软、五笔中的一种输入法输入指定的文字,要求每分钟 至少输入40个汉字,并且准确率在98%以上。 二、Windows操作系统部分 1.图标的基本操作 掌握创建桌面快捷图标操作(操作步骤1:文件|新建|快捷方式→确定项 目的位置→键入文件名→完成;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夹窗口空白处| 新建|快捷方式→确定项目的位置→键入文件名→完成) 掌握图标的排列操作(操作步骤1:查看|排列图标→按名称、类型、大小、 日期等排列操作;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夹窗口空白处|排列图标→按 名称、类型、大小、日期等排列操作) 掌握图标的移动操作(操作步骤1:选定对象→编辑|剪切→移动鼠标到目 的位置→编辑|粘贴;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剪切→移动鼠标到目的 位置→右键单击|粘贴;操作步骤3:选定对象→Ctrl+X→移动鼠标到目的 位置→Ctrl+V) 掌握图标复制操作(操作步骤1:选定对象→编辑|复制→移动鼠标到目的 位置→编辑|粘贴;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复制→移动鼠标到目的位 置→右键单击|粘贴;操作步骤3:选定对象→Ctrl+C→移动鼠标到目的位 置→Ctrl+V) 掌握图标的重命名操作(操作步骤1:选定对象→文件|重命名→输入新文 件名;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重命名→输入新文件名) 掌握图标的删除操作(操作步骤1:选定对象→文件|删除;操作步骤2:右

键单击文件|删除) 2.窗口的基本操作 掌握窗口的关闭操作(操作步骤1:文件|关闭;操作步骤2:单击“关闭” 按钮;操作步骤3:双击窗口控制菜单按钮;操作步骤4:Alt+F4;步骤5: 单击窗口控制菜单按钮|关闭) 掌握窗口移动操作(操作步骤1:拖动窗口标题栏,移动到目的位置,释 放鼠标;操作步骤2:单击控制菜单按钮|移动→通过上下左右方向键移动 到目的位置) 掌握窗口大小的调整操作(操作步骤1:指向窗口边框,拖动鼠标,调整 到合适大小,释放鼠标;操作步骤2:单击控制菜单按钮|大小→通过上下 左右方向键调整到目的大小) 掌握窗口的最大操作(操作步骤1:单击窗口的最大化按钮;操作步骤2: 单击控制菜单按钮|最大化) 掌握窗口的最小化操作(操作步骤1:单击窗口的最小化按钮;操作步骤2: 单击控制菜单按钮|最小化) 掌握窗口的还原操作(操作步骤1:单击窗口的还原按钮;操作步骤2:单 击控制菜单按钮|还原) 掌握窗口中文件的显示方式操作(操作步骤1:单击窗口工具栏的查看按 钮→选择显示方式;操作步骤2:单击查看菜单→选择显示方式) 掌握多窗口的切换操作(操作步骤1:单击非活动窗口的任意可见部分; 操作步骤2:单击任务栏上窗口对应的小图标;操作步骤3:Alt+Tab) 的文件/文件夹操作 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创建操作(操作步骤1:文件|新建|选定文件类型→ 键入文件名→完成;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夹窗口空白处|新建|选定

(完整版)教育原理-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与教育》复习大纲 题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p10: 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确切地说,是一门文理交叉的学科。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16: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第二章: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因素或条件有哪些?p68 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无意注意主要依赖人的直接兴趣,有意注意主要依赖人的间接兴趣) 3、注意活动的组织。 4、内外刺激的干扰。 5、个体的意志力。 第三章: 感觉适应p99-101: 指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厨师做菜越来越咸,渐渐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刚下泳池觉得冷,后来逐渐适应) 感觉对比: 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样重的铁和棉花感到铁比较重;吃糖之后吃苹果,觉得苹果酸;吃中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有甜味)感觉相互作用: (通感、连觉)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暖色调、冷色调) 感觉补偿: 指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盲人的听觉和触觉、嗅觉特别灵敏) 第四章: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定义p119; 聚合思维: 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分析、整合,最终得出一

个正确或最好的答案。 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不受已知或现在方式、规则等的约束,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多种办法的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32-134; 1、情绪状态。高度紧张和焦虑会抑制思维活动,阻碍问题解决,而愉快—兴趣状态则为问 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2、动机强度。适中的动机强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迁移影响。 正迁移/负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阻碍或干扰的影响。 6、原型启发。 7、个性特点。 第五章: 影响记忆保持的因素,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复习p163; 1、识记的程度。 2、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3、记忆材料的性质。 4、识记后的休息。 5、识记后的复习。 过度学习: 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叫过度识记,也叫过度学习。 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先快后慢进行的。 如何复习: 1、复习的及时性。 2、复习的经常性。 3、复习的合理性。 第六章: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p214;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p207: 创造力较高组,其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较高;创造力较低组,其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则较低。智力与知识的关系p204-205:

教育学00429 劳凯声《教育学》整理笔记

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 【识记】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这时,它也称为“教育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种意义上,是指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的创立 【识记】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审视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领会】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1)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各章节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包括技能操作)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各章节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包括技能操作) 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 A概念:以现在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B健康管理特点: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 C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C健康管理目标和任务: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效益。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D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4)效果评价 E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F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基本策略六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 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2、生活方式管理 1)概念 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2)生活方式管理特点: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3)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4种: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3、需求管理 1)概念:是通过帮助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4种:患病率;感知到的需要;患者偏好;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3)需求的主要方法: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3、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概念: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疾病管理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关注个体和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4、综合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预防。一级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二级指在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问卷、筛查;三级指在疾病发生后预防其发展和蔓延,减少疼痛和伤害。 5、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的特征: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家属满意。

(完整版)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

【中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 课外知识是中小学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小编为中小学学生们整理了语文课外知识复习资料: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常考的知识点。希望对广大中小学生们有帮助。 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西游记》 《西游记》常考知识点汇总: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红楼梦》 《红楼梦》常考知识点汇总: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读后感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专题一:什么是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一切教育现象的科学。教育学是人类教育现象的一种理论形式。教育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有宏观、中观与微观之分。 2、教育学引入我国仅有100多年的时间,分别是德国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杜威的教育学、苏联凯罗夫教育学。但是这些教育学的研究范畴都不够大,没有将人类的所有的教育现象纳入到自己的研究体系中来。 3、胡德海教授认为,认识教育不能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经济基础、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阶级性,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方面来进行。理解教育应该站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高度来认识。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三件主要的事情,也是永恒的事情——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文化的创造;文化的传递(教育)。从这个高度来理解教育,教育就是人类文化传递的手段。 4、纵观人类社会古今中外的教育的形态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教育的活动,一种是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产物,其核心内容还是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有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传递的方法;教育事业是教育活动有效运行的框架支撑,要受到教育制度的约束。 专题二:教育的起源及其在人类社会的存在 1、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出现了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原始时代与文明时代。在原始时代教育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教育活动,到了文明时代出现了第二种教育形态教育事业。 2、教育的起源不是来自于一般的生物活动,不是来起源于人类的心理现象,不是来自于人类的劳动,而是来自于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需要。教育的本质就是传递人类文明和文化成果的。 3、教育的存在形态分为两种——自在状态(教育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对教育没有认识,教育是自发的)和自为状态(教育是存在的,人类既参与教育活动,也对教育有所认识,有目的、有意识的开展教育)。原始时代以自在状态为主,文明时代以自为状态为主,人类教育就是由自在到自为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自为教育将全部代替自在教育。 专题三:自我教育是人类文化另一传承手段 1、教育的现象是教育的活动和教育的事业(如果说有第三个教育现象就是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的功能是传递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成果。教育的本质就是传递人类文明、文化成果的活动。 2、人类有两种最基本的需要,一种是物质文化需要,一种是精神文化需要。教育的起源就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