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9讲光合作用的色素、场所和过程

第9讲光合作用的色素、场所和过程

第9讲光合作用的色素、场所和过程
第9讲光合作用的色素、场所和过程

一、选择题

[学考必做·演练]

1.(2016·湖州六校高二月考)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

A.红光和蓝绿光

B.黄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橙光

D.红光和蓝紫光

2.某班学生完成对新鲜菠菜叶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SiO2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

C.丙可能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

D.丁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3.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某种色素提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数字表示光的波长,单位为nm,暗带表示溶液吸收该波长的光后形成的光谱)。则

该色素是( )

A.类胡萝卜素

B.叶黄素

C.胡萝卜素

D.叶绿素a

4.(2016·杭州一模)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图中H+通过主动转运从类囊体膜内运到膜外

B.通常,在光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物质A的释放速率已达到最大值

C.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物质N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

D.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大量吸收绿光,而几乎不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5.如图是碳反应及光合产物在植物细胞中的利用示意图,其中阿拉伯数字表示生理过程,罗马数字表示反

应场所,字母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Ⅱ是细胞溶胶

B.生成一分子c,需要①②③各循环1次

C.若⑤过程受阻,则①②③④的过程都会受阻

D.①②③过程都直接与光反应相关,d最可能是蔗糖

6.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7.某研究小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8.(2015·瑞安中学高二期中)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为碳反应阶段的进行提供的物质是( )

A.NADPH和氧气

B.CO2和ATP

C.O2和ATP

D.NADPH和ATP

9.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

C.用95%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选考加试·冲关]

10.(2015·浙江诸暨中学期中)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有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11.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B.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12.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碳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碳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碳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碳反应强度不变

13.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

二、非选择题

14.图甲是菠菜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Ⅰ、Ⅱ、Ⅲ表示不同的部位;图乙是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新鲜菠菜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在菠

菜叶片研磨过程中,加入95%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色素的过程中,应注意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______的液

面;分离后,在滤纸条上会呈现四条色素带,其中离滤液细线最远

的色素是________(填相应的色素名称)。

(2)光合色素存在于图甲的[ ]_________中,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_____光。图乙过程发生在图甲的[ ]_____中(在[ ]内填写图中的相应编号)。

(3)图乙中,物质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在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物质②。若3个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可形成6个物质②分子,其中有___个物质②分子经过一系列变化再

生成RuBP,其余的离开循环,可在叶绿体内作为合成_____、蛋白质和脂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原料。

15.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相关实验流程,

分析回答:

(1)提取色素时为了研磨充分应加入______________,纸层析法

分离色素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

(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①”如图所示,其中共有的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________,据此能得出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等量刚制备的韭菜和韭黄色素滤液分别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结果②”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

异出现在___光区域。将制得的韭菜滤液在强光下曝光1~2 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韭菜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______________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第4讲 光合作用

专题4(真题)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l分,共l 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所示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A. 光合作用需要CO2作为原料 B. 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C. 呼吸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D. 呼吸作用能产生CO2 2.右图所示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A. 光合作用需要CO2作为原料 B. 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C. 呼吸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D. 呼吸作用能产生CO2 3.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 A.清洁鱼缸里的水B.提供新鲜的食料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D.起杀菌作用 A B C D 6.正确表达光合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是光叶绿体() A、有机物+氧→水+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C、水+氧→有机物+二氧化碳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 7.科学家萨克斯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后,再将此部分叶片用锡箔遮住.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8.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C.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 D.包括以上三者 9.呼吸作用彻底分解有机物后,产生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水和淀粉 C.氧气和水 D.无机盐和水 10.正确表达光合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是() A、有机物+氧→水+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C、水+氧→有机物+二氧化碳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分) 1.请你仔细观察分析下面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 (2)乙装置验证的是植物。 (3)丙装置所示实验,a和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 2.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蓝蓝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 ①将甲、乙两装置(如下图)暗处理两天;②将两装置移至光下两小时; ③摘取叶片A、B进行水浴加热;④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1)甲、乙两装置中,除了空气中的______ ____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据此可知,蓝蓝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设计甲、乙两装置的目的是进行____________。 (2)步骤①,暗处理是为了避免叶片中原有的______对实验造成影响。 (3)步骤③,装酒精的烧杯是[ ],酒精溶解了__ ___后,达到使绿叶_____的目的。 (4)步骤④滴加碘液后,只有叶片[ ]变蓝色,该结果表明:______装置不能进行光

高一生物第9讲 光与光合作用

第9讲 光与光合作用 考点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及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捕获光能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和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和基质中( ) (2)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都含有镁元素( ) (3)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 (4)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 (5)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 2.为什么叶片一般呈现绿色? 3.为什么无色透明的大棚中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 2.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模式图 (2)结构????? 外表:①双层膜内部????? ①基质: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①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 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决定

(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连线) 下面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请分析:

(1)恩格尔曼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2)恩格尔曼实验要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什么? (3)萨克斯实验中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4)萨克斯实验中在染色前通常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目的是什么? (5)两实验设计中是如何形成对照的? 考点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概念: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3.掌握光合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4.了解化能合成作用。 [重点提醒] 1.光合作用的过程。2.光合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 【基础梳理】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_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阶段 (1)场所:____________的薄膜。 (2)过程:色素吸收光能,一方面将水分解为______和________,另一方面,在酶的催化下,促成ADP和______生成______。 2.暗反应阶段 (1)场所:叶绿体的________。 (2)过程:①二氧化碳和____结合形成两分子______,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_。 ②在酶的催化下,______接受______释放的能量并且被______还原,形成______和______。 三、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空气中________浓度,土壤中________多少,光照______与________,光的成分及________高低等。 2.光合作用的应用: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________温度,晚上适当________温度。 四、化能合成作用 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________氧化时所释放出的________来制造__________,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________生物。 【基础自测】 1.欲测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反应,可以检测是否有 ()

(通用版)2021版中考生物 第9讲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习题

第9讲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分) 1.(xx·广东)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的是() 情况,分析错误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2.(xx·广东)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依据是光合作用() ①消耗二氧化碳②产生氧气③消耗水④产生有机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xx·四川德阳)没有晒干又放置过久的玉米堆会发热,那么与玉米细胞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作用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 4.(xx·广东)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 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越充分,产量就越高 5.(xx·湖南怀化)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6.(xx·山东威海)生物圈中,哪些生物能把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只有植物 B.只有动物 C.只有细菌和真菌 D.所有生物 二、简答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4分) 7.(xx·四川遂宁)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 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若该小组的同学选择甲、乙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则探究的变量是。 (2)该小组的豪豪同学特别爱动脑筋,他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收集到如下表数据: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1020304050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0251061 由此你可以得到一个启示,若要提高大棚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该小组的同学在利用丙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他们对装置进行了遮光处理,其目 的是避免植物的对实验的干扰。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移动方向是(填“向左”或“向右”)。 答案精解精析 1.C 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a、c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通过分析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物质合成量的影响,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并加深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理顺光合作用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主动探索的技能、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现象,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反应、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设计】 ◆◆基础要点回扣(学生预习并完成下列提纲) 1 叶绿体结构 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光和色素主要分布在,酶主要分布在。 2 光合作用过程 (1)光反应阶段: ①部位:__________ ②条件:光、色素、酶; ③过程:水的光解:2H 2 O→4__ +____(为暗反应供[H]) 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为暗反应供能) ④能量变化:_______能→_________能 (2)暗反应阶段: ①部位:________ ②条件:多种_______ ⑨过程:C0 2的________:C0 2 +_______→2______ C 3的 ________:2C 3 →________+_________([H]做还原剂,消耗________)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一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光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吸收、传递与转化光能的作用,通过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提取、分离光合色素的技能。 二、对教材实验的教学思考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操作反馈的实验结果 可以发现,即使完全按照课本所提供的材料和实验方案进行规范操作,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中提取光合色素使用研磨法,步骤较为繁琐,药品种类较多。虽然浙科版已经改用烘干的菠菜叶干粉作材料,降低了研磨操作的难度,但是所用到的药品种类还是比较多(包括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且用量不好控制,用量过多影响色素的浓度,用量过少则得不到很好的研磨效果。另外,研磨时要求迅速、充分研磨成匀浆,学生难以把握好匀浆的程度,而且提取液中色素含量不高,导致色素分离不明显。(2)教材中画滤液细线时使用毛细吸

管吸取滤液直接画线,毛细吸管很细、易断,而且画滤液细线时,线画得较粗且不直,操作上很难符合要求。(3)分离光合色素,用到的工具是滤纸条,且放置于装有层析液的试管中层析,由于试管口径较小,所制备的滤纸条也相应较小,滤纸条上即使在画滤液细线时重复多次,滤纸上色素含量也不多,导致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不是很明显;另外,操作上也很容易使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导致实验失败。 三、实验改进之处 1.光合色素提取的改进――酒精隔水加热提取色素 将原实验中的研磨法改为酒精隔水加热法。直接将菠菜叶片的绿叶剪碎加入无水乙醇,进行隔水加热,所得的溶液就是色素溶液,省去了添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过滤的步骤,操作简单,也能使学生明确色素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知识点。 2.画滤液细线方法的改进 将教材实验中画滤液细线工具毛细吸管改为自制画线器,如,笔帽、大号移液枪头等空心圆柱材料,直接在装有色素溶液的培养皿中蘸取,印上滤纸圆心处即可,这样操作更为便利。 3.光合色素分离的改进――灯芯法分离色素 将教材中的滤纸条分离改为用圆形滤纸分离,以酒精灯灯芯作为介质,将层析液引导至圆形滤纸片上,得到的层析

第四讲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四讲酶和呼吸作用 知识点一:酶 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及特性 (1)作用:提高反应速率,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2)作用机理:①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②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 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①高效性 (3)酶的特性②专一性 ③作用条件温和:高温、强酸、强碱都会使酶失活,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 3、对照试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它一般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 1.控制变量 (1)自变量:指在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的变量。 (2)因变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 _________。

例1. 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B.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C.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例2.下列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 A.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为7 例3.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消化酶后,置于0 ℃至80 ℃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 ℃至0 ℃的环境中处理(如下图),其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为( )

光合色素实验方法

脯氨酸含量测定 在测定样品脯氨酸含量之前,以OD值为纵坐标,标准脯氨酸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一、脯氨酸标准曲线制作: 1、脯氨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5mg脯氨酸,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250ml,其浓度为100μg.ml-1。再取此溶液1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即成10μg.ml-1的脯氨酸标准液。 2、2.5%酸性茚三酮显色液:冰乙酸和6mol.L磷酸以3:2混合,作为溶剂进行配制,此液在4℃下2-3天有效。 3、 二、样品测定 称取1.0g新鲜材料,加入80%乙醇10ml,于研钵中研磨成匀浆。匀浆液定容至25ml,混匀,在80℃温水浴中提取20min;再加入0.5g人造沸石和0.2g活性炭,振荡0.5min,匀浆液在1000r.min-1下离心10min,上清液保存备用。 然后取上述上清液2.0ml,分别加入2.0ml冰醋酸、2.0ml酸性茚三酮试剂,于沸水中加热15min,冷却后在515nm波长处测OD值;试验重复3次。 由标准曲线查出测定液中脯氨酸的浓度,然后根据 脯氨酸[μg.g-1(鲜重)]=(C×V/α)/W C:由标准曲线求得的脯氨酸浓度(μg) W:样品重(g) V:提取液总体积(ml)α:测定时所吸取体积(ml)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氮蓝四唑(NBT)在蛋氨酸和核黄素存在的条件下,照光后发生光化还原反应生成蓝甲唑。后者在560nm处有最大光吸收。SOD能抑制氮蓝四唑发生光化还原反应,其抑制强度和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测定参照Giannopiolitis[68]等方法进行,以抑制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50%作为一个酶单位(U),酶活性以U. mg-1蛋白表示。 方法:选取透明度好,大小形状一致的5ml试管5支,3支为测定管,一支为空白对照管,另一支为最大光还原管。按下表顺序加入下列试剂。混匀后,空白管不照光,其他各管同时置于4000Lux光下,反应20min。要求各管照光情况一致,反应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视酶活性高低适当调整反应时间。 反应结束后,以空白管为对照,560nm比色。从最大管开始。 最大光还原管:用缓冲液代替酶液,即加PBS2.3 ml,置于4000Lux光下,20min。 空白管:用缓冲液代替酶液和NBT,即加PBS2.5 ml,黑暗放置。 计算:以抑制NBT光化还原50%作为一个酶单位(U),酶活性以U. mg-1蛋白表示。U=(ODmax-OD560)/(ODmax/2) 酶液的提取 取0.5g鲜重的去叶脉叶片,剪碎,在预冷的研钵中,加1ml预冷的提取液(0.15 mol/l 磷酸缓冲液,内含0.3%PVP 、PH 7.0),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加提取液最终体积为10ml。在4℃条件下15000 r/min离心10min,上清液用于酶活性测定。(参162页)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练习题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练习题 1.实验原理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2)分离: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 2.实验步骤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呈现四条颜色、宽度不同的色素带 考向一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分析 1.下列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只能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B.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C.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类胡萝卜素 D.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带顺序不同 ▼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A错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应该在研磨前加入,B错误;类胡萝卜素的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位于滤纸条的上面,而叶绿素b的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位于滤纸条的下面,C 正确;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带顺序相同,从上到下都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错误。 【解题必备】 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异常现象分析 (1)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叶片,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3)滤纸条看不见色素带 ①忘记画滤液细线或没有提取出色素。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2.下列对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的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原因可能为材料是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光合作用专题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三: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四讲光合作用专题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重点实验) 实验原理:①.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②.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 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方法步骤:1.提取色素 加入SiO2、CaCO3 称取绿叶研磨过滤收集滤液 无水乙醇 2.制备滤纸条 取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6cm、宽1cm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干燥后再画两、三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插入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但不能让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盖上烧杯。 现象及结论: 1、溶解度:胡萝卜素 > 叶黄素 > 叶绿素a > 叶绿素b 2、含量:叶绿素a > 叶绿素b > 叶黄素 > 胡萝卜素 3、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1) 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无刺激性异味,且易于研磨。 (2) 加入少许SiO2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少许CaCO3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时 叶绿体中色素受到破坏,加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3) 研磨要迅速、充分,防止无水乙醇挥发。 (4) 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5) 剪去滤纸条一端的两角,防止色素带扩散不整齐(防止边缘效应)。 (6) 滤液细线不仅细、直,而且含有比较多的色素(可以画两三次)。 (7) 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 基础训练题] 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重要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高中生物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对光合作用大体内容基本了解 ●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待于系统研究 ●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描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能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能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的分析,能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

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专项训练: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与作用

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与作用 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了( ) 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 B.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 C.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 D.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2、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B.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D.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3、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 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人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 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人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 4、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C.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 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6、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取色素时需使用95%的乙醇 B.含量最多的叶绿素a呈现黄绿色 C.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 D.研磨时若不加入碳酸钙得到的色素带可能只有两条 7、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选取下列哪一种叶片效果最好 ( ) A.厚硬似革质的绿色叶片 B.衰老、黄绿的叶片 C.新鲜、细嫩、颜色浓绿的叶片 D.多浆汁或有特殊气味的绿色叶片 8、绿色植物的叶片大多数是绿色的,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绿叶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绿光进行光合作用 B.绿叶较少吸收绿光,较多反射绿光 C.绿叶的色素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5倍 D.绿叶吸收各种颜色的太阳光,然后再放出绿光

(课标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第4讲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化精练(含解析)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强化练)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唐山一模)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个条件不需要( ) A.基质中含有O2 B.基质中含有ADP C.基质中含有 NADPH D.基质中含有丙酮酸 答案 C 当线粒体基质中存在氧气时,细胞质基质中的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少量的ATP,且可发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大量ATP,A、D正确;合成ATP的原料是ADP和Pi,B正确;NADPH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呼吸中产生的[H]是指NADH,C错误。 2.(2019河南商丘一中预测)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时,所需能量均是由ATP提供的 B.某同学500米赛跑时,细胞呼吸产生的H2O中的氢均来自葡萄糖 C.若污染物Q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则对无氧呼吸没有影响 D.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产生ATP 答案 D 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时,所需能量并不都是由ATP提供的,GTP等也可提供能量,A错误;在细胞呼吸过程中,H2O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H2O中的氢一部分来自葡萄糖,一部分来自水,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若污染物Q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则对无氧呼吸也有影响,C错误;细胞的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第二阶段没有ATP的产生,D正确。 3.(2019江西南昌二模)若呼吸底物全为葡萄糖,下列关于人体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800 m赛跑过程中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 B.马拉松比赛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放出的能量比步行时多 C.环境温度从0 ℃升到37 ℃,人体内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逐渐上升 D.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主要目的是保证伤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 答案 A 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每分解1摩尔的葡萄糖,就会产生6摩尔的CO2,同时消耗6摩尔的O2,人体细胞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既无CO2的产生,也无O2的消耗,所以人体在800 m赛跑过程中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A正确;相比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葡萄糖分解彻底,释放的能量多,马拉松比赛时,肌肉细胞以有氧呼吸为主,也进行无氧呼吸,步行时肌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马拉松比赛时消耗等

生物教学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生物教学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生物教学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生物教学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2015-05-28 生物论文 生物教学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生物教学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韦胜秀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一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光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吸收、传递与转化光能的作用,通过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提取、分离光合色素的技能。 二、对教材实验的教学思考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操作反馈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即使完全按照课本所提供的材料和实验方案进行规范操作,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中提取光合色素使用研磨法,步骤

较为繁琐,药品种类较多。虽然浙科版已经改用烘干的菠菜叶干粉作材料,降低了研磨操作的难度,但是所用到的药品种类还是比较多(包括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且用量不好控制,用量过多影响色素的浓度,用量过少则得不到很好的研磨效果。另外,研磨时要求迅速、充分研磨成匀浆,学生难以把握好匀浆的程度,而且提取液中色素含量不高,导致色素分离不明显。(2)教材中画滤液细线时使用毛细吸管吸取滤液直接画线,毛细吸管很细、易断,而且画滤液细线时,线画得较粗且不直,操作上很难符合要求。(3)分离光合色素,用到的工具是滤纸条,且放置于装有层析液的试管中层析,由于试管口径较小,所制备的滤纸条也相应较小,滤纸条上即使在画滤液细线时重复多次,滤纸上色素含量也不多,导致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不是很明显;另外,操作上也很容易使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导致实验失败。 三、实验改进之处 1.光合色素提取的改进——酒精隔水加热提取色素 将原实验中的研磨法改为酒精隔水加热法。直接将菠菜叶片的绿叶剪碎加入无水乙醇,进行隔水加热,所得的溶液就是色素溶液,省去了添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过滤的步骤,操作简单,也能使学生明确色素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知识点。 2.画滤液细线方法的改进 将教材实验中画滤液细线工具毛细吸管改为自制画线器,如,笔帽、大号移液枪头等空心圆柱材料,直接在装有色素溶液的培养皿中蘸取,印上滤纸圆心处即可,这样操作更为便利。 3.光合色素分离的改进——灯芯法分离色素

第2单元 第9讲 光合作用的色素、场所和过程

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概念、阶段、场所和产物[必考(b)、加试(b)]。2.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必考(a)、加试(a)]。3.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必考(b)、加试(b)]。4.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必考(b)、加试(b)]。 1.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模式图 (2)结构????? 外表:①双层膜内部????? ②基质:含有与碳反应有关的酶 ③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 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决定 (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由图可以看出:(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光并

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思考诊断 1.热图解读:完善叶绿体的结构与光合作用过程 观察上面的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为外膜,②为内膜。 (2)③为基粒,是由许多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其膜可称为光合膜。④为液态的叶绿体基质,含有许多酶。 2.为什么叶片一般呈现绿色? 提示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很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题型一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1.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 nm波长的光 B.用450 nm波长的光比600 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三碳酸分子的量增加 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答案 C 解析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 nm波长的光,A正确;据图可知,用450 nm波长的光比600 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B正确;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 波长的光后,色素吸收光能增强,光反应增强,三碳酸分子还原加速,叶绿体中三碳酸分子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练习题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练习题 、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健那绿染色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 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C.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 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脂肪的检测两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不同 2.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比类胡萝卜素多,叶绿素合成需要Mg B.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提取实验中,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D.提取后,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B叶. 绿体在细胞中均匀分布的 C. 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4.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并进行纸层析,如图 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据此叙述正确的是(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 <Ⅲ<Ⅳ C.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D.操作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5.将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七色光投射到水绵上,水中的好氧细菌聚集最多的一组光区是() A.红光和黄绿光 B. 红光和橙光 C. 红光和蓝紫光 D. 黄光和蓝紫光 6.选用下列实验材料、试剂或方法,都不能得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① 用18O 供给小球藻证明光合 作用中卡尔文循环的途径 ②用H332PO4 验证线粒体是ATP合成的主要场所 ③用淀粉酶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④用醋酸洋红液对根尖染色,观察并判断细胞有丝分裂的时期 A.①②B①. ③C②. ④D③. ④ 7.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 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富源县第二中学刘兴荣 1.设计思想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第二、三课时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认识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并总结。”要求教师按“理解水平”进行教学。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中生物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以“自主探索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思想,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识图、析图、信息获取、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教学分析 2.1.教学重点和难点 2.1.1.教学重点:普利斯特利实验过程、萨克斯实验过程及原理、鲁宾和卡门实验过程及原理、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理解。 2.1.2.教学难点: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理解。 2.2.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两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是光合作用研究历程。首先是普利斯特利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可更新空气;萨克斯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鲁宾和卡门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通过对这三位科学家的实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得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第二课时是依据卡尔文实验总结出光合作用图解,通过对图解的学习和讨论可以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再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进行讨论,可以得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推理能力,第二课时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信息获取、信息处理能力和理解能力。 2.3.学情分析 2.3.1.知识基础方面:学生通过前一段(初中)的学习,已经对光合作用有了大体的认识,如“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制造营养”等,在上一节课已经对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中所含有的色素进行了学习,具备了对“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学习铺垫了基础。 2.3.2.能力与思维方面:学生的能力与思维有差异,特别是思维方面,有的逻辑思维强而有的形象思维差,有的形象思维强但逻辑思维差,等等。这样,在读图、析图时,教师应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加强指导、督促,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得到升华、得到发展。 2.4.教学条件分析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多是介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为了给学生动态、直观的感受,教师应多借助多媒体。另外,根据学生对实验的感受,巧妙设疑,使教学过程层层递进。 3.教学目标 3.1.知识 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2.技能 通过对光合作用研究历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光合作用过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4讲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教案

第4讲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考纲要求] 1.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b)。2.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异同(b)。3.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b)。4.光合作用的概念、阶段、场所和产物(b)。5.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a)。6.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b)。7.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c)。8.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异同(b)。 1.理清需氧呼吸的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厌氧呼吸 (1)反应式 ①分解成乙醇的反应式:C 6H 12O 6+2ADP +2Pi ――→酶2C 2H 5OH +2CO 2+2ATP 。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 6H 12O 6+2ADP +2Pi ――→酶2CH 3CHOHCOOH +2ATP 。 (2)过程: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其全过程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3)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

提醒厌氧呼吸需注意的几点提醒 (1)产物不同的原因:①直接原因是参与催化的酶不同;②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2)只释放少量能量的原因:其余能量储存在乙醇或乳酸中。 (3)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厌氧呼吸产生的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4)人和动物的骨骼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玉米的胚、马铃薯的块茎厌氧呼吸也生成乳酸。葡萄的果实、苹果的果实、酵母菌厌氧呼吸生成乙醇和CO2。 (5)厌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并产生少量ATP。 3.判定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提醒(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无论是否有氧气的参与,都是生物氧化过程。 (2)细胞呼吸的底物是有机物而并不只是糖类,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3)线粒体只能利用丙酮酸和[H],不能吸收利用葡萄糖。 (4)真核生物细胞并非都能进行需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5)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需氧呼吸,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因为其细胞中含有与需氧呼吸有关的酶,场所为质膜。 4.影响细胞呼吸的外因及实践应用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文档 必修1 第3章 第9讲 光合作用(Ⅱ) 教师用书含答案

第9讲 光合作用(Ⅱ) 1.光合速率: 又称光合强度。 (1)含义:一定量的植物(如一定的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少光合作用(如释放多少氧气、消耗多少二氧化碳)。 (2)表示方法:产生氧气量/单位时间或消耗CO 2量/单位时间。 2.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 (1)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度增加而增加;当光强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光强度再增加光合速率也不会增加,此时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2)温度:低于最适温度,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减弱或丧失,光合速率减慢或停止。 (3)二氧化碳浓度:一定范围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使光合速率加快。 1.(2015·10月浙江选考)某小组进行了探究低温弱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对照组:25 ℃,600 μ mol ·m -2s -1(光强单位),处理16天;实验组:5 ℃,60μ mol ·m -2s -1,先处理8天,再恢复到对照组条件处理8天,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负相关 B.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 C.5 ℃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恢复的 D.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则瞬间叶肉细胞中核酮糖二磷酸的含量上升 B[由图分析可知,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A错误;由左图分析可知,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B正确;由左图分析可知,5 ℃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可恢复的,C错误;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气孔导度变大,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瞬间叶肉细胞中核酮糖二磷酸的含量下降,D错误。] 2.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等。请根据右图分析回答: (1)如果横轴代表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一天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可用曲线________来表示。 (2)如果横轴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3)如果横轴代表CO2的含量,CO2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________的产生。 【解析】(1)如果横轴代表光照强度,光反应需要光,因此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过程,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此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可用曲线d来表示,因为光合作用强度会随着光照增强而逐渐增强。 (2)如果横轴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3)如果横轴代表CO2的含量,CO2参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CO2和五碳化合物固定成三碳化合物,从而影响三碳化合物的产生。 【答案】(1)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d(2)酶的活性(3)三碳化合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