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中的民俗

音乐中的民俗

音乐中的民俗
音乐中的民俗

《民俗与民族音乐》课程论文

题目:浅析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与民俗

观念

浅析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与民俗观念

内容摘要:河北梆子,是我国梆子声腔系统的一个重要支脉,也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它脱胎于山陕梆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流入河北,经河北人民的语言音调、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的浸润,形成了有自身鲜明性格的新剧种,迄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河北梆子历经沧桑、几度兴衰,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丰厚的美学内涵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河北梆子的剧目、唱腔、戏词都极具地方色彩,这与河北的民俗密不可分。是河北民俗造就了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在流播过程中又传播和强化了民俗认同心理。

关键词:河北梆子文化传承音乐特色风俗民情

一、河北梆子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在清代有关记载中,有的称秦腔、有的称乱弹、有的称西部,有时也叫弋阳梆子。其具体流入时间,据刘献廷之《广阳杂记》载:"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刘生于清顺治五年,逝于康熙三十四年(1648年--1695年),所记是十七世纪末他在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见闻,证实此时京畿地区已有"秦声"或谓"乱弹"(即梆子腔)在流行。至乾隆时,秦腔愈益盛行,对昆曲已形成压倒之势,如乾隆九年(1744)的《梦中缘传奇》序载:"长安(北京)之梨园……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此后,"至嘉庆年,盛尚秦腔,尽系桑间濮上之音。"(《都门纪略》词场序)以上所列,说明至迟康熙中叶京畿地区已有了秦腔,延至乾嘉一直有演出活动。

(二)演变:山陕梆子流入河北后,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为了赢得当地群众的赏爱,根据当地群众的语言习惯、情趣、爱好等,在艺术上进行不断改革、创造。特别是后继人才和从业群体的当地化,在演员队伍中,河北人逐渐增多,这更是导致山陕梆子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逐渐形成河北梆子这一新的剧种。到了道光年间,这种长期活动在河北的山陕梆子便逐步发展成早期的河北梆子了。据曾为"内廷供奉"的河北梆子艺人(兼擅京剧)李玉贵回忆,清光绪初年即已著名的河北梆子艺人想九霄(田际云)之师,就是定兴科班出身;道光年间的科班,当属最早的河北梆子科班,也是河北梆子诞生的重要标志。

(三)发展:至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它已流布河北全省,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和京剧形成了争衡的局面,而且还流传到山东、东北许多城镇,甚至往南到达过广州,北到达过海参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称在北京盛行的河北梆子为“老派”,称在天津盛行的为“新派”。老派在演唱上杂有山陕韵味,新派则以普通话为基础,讲求唱工,既用本嗓,也用背工嗓。新派以天津为演出基地,曾向山东、东北的一些中、小城镇和农村发展,1911年以后还盛行北京和上海等地。

(四)衰落: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河北梆子走向衰落,首先始于北平、天津、上海等大都市,而后波及到中、小城市。在农村衰落的速度较慢。到四十年代末,已衰败不堪,几濒临灭绝。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侵华,至"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处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日军首先侵入东北三省,使活动在东北各地的河北梆子艺人,大批逃回关内。继之华北亦被日军侵占,在敌人侵略的威胁下,人心惶惶,民不聊生,河北农村的河北梆子班社也纷纷解体,艺人星散,溃不成班。造诣较深、条件较好的河北梆子艺人,大多入城市改习京剧或评剧。北京已不存在河北梆子班社,只天桥的游艺场还有零散艺人演出帽戏。天津也仅零星艺人的个别演唱。京、津两市的河北梆子艺人,大多被迫改行,生活艰难,甚至著名河北梆子女演员小香水(李佩云),最后也饿死在天津军粮城车站。在农村,大批班社也纷纷解散,有的艺人甚至靠乞讨卖唱为生。

(五)复苏:建国后,河北梆子剧团成批恢复和建立。在北京有丹声社、群声社;在天津有复兴剧社、移风剧社、益民剧社、民主剧社;在河北有保定专区梆子剧团、天津专区梆

子剧团、石家庄专区梆子剧团、衡水专区梆子一团和二团,以及定县、蠡县、满城、任丘、饶阳、迁西、怀来、兴隆、丰宁、永年、雄县等河北梆子剧团。之后,河北省、天津和北京市都先后成立了国营河北梆子剧团。随着班社的大量产生和大批优秀演员的涌现,河北梆子遂于清同、光之交开始呈现繁荣昌盛景象,这也是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发展高潮。河北梆子的蓬勃兴起,同彼时正在北京称雄的皮簧(即京剧)形成争妍斗盛、分庭抗礼的局面。

二、河北梆子的音乐特色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慢板有大、小慢板之分。大慢板是河北梆子唱腔中曲调性最强、演唱速度最慢的一板三眼(记作四分之四板式),多于青衣、老生行当,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二六板可塑性很大,也极为灵活,既可用来抒发人物的多种感情,也可以用它沟通除大慢板以外的任何板式,因此可以说是河北梆子唱腔的核心;流水板是河北梆子中有板无眼的唱腔,主要来表表现人物的愤怒、焦急、仓惶等情绪;尖板是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哭板也是一种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除开头有过门,结尾处和以乐器伴奏外,在唱腔进行中间不托任何乐器。

三、河北梆子与风俗民情

河北梆子在其形成和流播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与河北的地理、历史特征及由此形成的特殊民俗心理和民俗活动分不开。河北梆子无论声腔、剧目还是戏词都符合河北人的刚烈直率、坚毅豁达的襟怀。河北地区的民俗活动又促进了河北梆子的兴起和广泛流播一、慷慨激昂的燕赵之风与河北梆子的形成每一种地方戏都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这种“特色”是当地的历史传统和地理特征的产物。

河北有广袤的平原和太行山脉,地理环境赋予了人们坦荡、质朴的性情。歌者们站在空旷的原野或万仞山巅,大吼出心中的喜悦或郁闷,那声波直荡开去,劲冲云霄,实是畅快淋漓之至。河北位于回归线以北,“山高水深,风劲气寒。人性勇健,喜敦信义,故多贞烈之节。”因此,与小桥流水的江南昆曲截然相反,河北梆子声腔高亢悲愤,激越昂扬,昆曲则轻柔曼妙,温婉缠绵。明、徐复柞曾做过一个形象的对比说“吴音宜幼女清歌按拍”,“北曲宜将军铁板,歌‘大江东去’”。再看燕赵的历史传统,自古至今,这是一个战乱频发的地区。秦汉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处,唐宋元明清又是改朝换代的主战场,自是少不了金戈铁马。直至近代,地处京畿,人们更能近切的感到痛苦的侵略与压迫。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生死无常司空见惯,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辉煌。故燕赵之士有“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浩气”“重然诺,轻生死”的侠士风骨。

几千年的沧桑,造就了河北人的性格和审美情趣,喜好壮烈悲愤的民俗心理也就应运而生,同时造就了河北梆子的音韵风格——它仍铭刻着一种慷慨悲歌的豪迈。河北梆子声腔高、响、快、硬,伴奏也明朗热烈、铿锵有力。此种曲调令闻者悲怆,甚至有人说此中蕴含着一种“杀伐之气”。在剧目的选择上,河北梆子多悲剧,我国民众都有趋吉心理,所以中国的

小说、戏剧多大团圆结局,河北梆子也有大团圆的剧目,如《蝴蝶杯》、《彩楼配》等。可是较之其他剧种,河北梆子的悲剧剧目比重要大,河北梆子的众多经典多是悲剧收场,比如《杨家将》系列,《杜十娘》、《三上轿》、《打渔杀家》等。其中的男女老幼都悲愤豪迈,壮烈可敬。燕赵之风孕育了这个地方剧种——河北梆子。

民俗活动促进了河北梆子的兴起和广泛流播,“民俗是反映民间地域或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继承与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正因如此,逐渐的,希冀热闹,聚众赏戏成为习惯,唱戏本身也变成一种民俗。在农村看戏成为人们非常重视的娱乐活动,每当有戏看时,当地人总是迎亲接友,携妇将雏,共同观赏。在河北人的民俗中应该唱戏的日子很多,大致分以下几种:1.人生礼仪:满月、结婚、寿诞和葬礼。2.光宗耀祖的喜事:科考得中、升官进爵等等。3.民间节日:(以沧州为例)正月有元旦、立春、上元,二月祭文昌帝君,三月寒食、清明,四月礼佛节,七月“乞巧”、拜墓,八月中秋,九月重阳,十月寒衣,十一月冬至,十二月腊八。4.民间庙会更是不胜枚举,以北京通州为例,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有各种名义的庙会。此时河北梆子可谓蓬勃发展,这一切可以归因于河北民俗活动的促进。

四、结语

戏曲与民俗的互相推动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艺”,河北特殊的民风孕育了河北的地方戏——河北梆子,民俗的各种活动又促进了河北梆子的兴起流传。当在节日庆典“唱大戏”也成为一种民俗时,戏曲的生命力就深深植根于当地一代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中。每个剧种的创作、流传和接受都浸透着一方民俗的特点。可以说地方戏是依据民俗而生存、发展的。另一方面,一个地方戏兴起后,它身上蕴含的特点,传播和催生了某些民俗的产生而且民俗也可以通过戏曲得到广泛传播。民俗通过戏剧舞台上的悲欢离合内化为人们的民俗心理定势。总之,戏曲和民俗是密不可分的,两者i共同成长与发展。

①马龙文毛达志《河北梆子简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10页

②陈来生《风俗流变——传统与风俗》(序言)长春出版社.2004.

③马龙文《河北梆子的历史演变》《河北学刊》.1983.3.

④谢会敏《河北梆子的兴起》《河北学刊》2006.

⑤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89.

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Vol.33No.3 M ar.2012 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 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一个群体(国家、民族)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 理念、风俗,及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活动。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 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 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文化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那么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为精神文化。在阶级社 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与人的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下面我来简述一下,武汉著名的吉庆街,吉庆街地处武汉闹市区,中山大道和大智路的交汇处,位于武汉市著名的中华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附近。吉庆街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吉庆街成为夜市大排档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整顿、被规范的“不合法”状态中。汉口的码头文化在吉庆街发扬光大;吉庆街的菜肴各种菜系之精髓,周围的食客,有的是官高权重的要员,有的是斯文儒雅的公司白领,还有偶尔光临的明星名人。在武汉,没有哪条170米长的街道夜市,能像吉庆街一样,历经多次整顿取缔,却仍“顽强”生存下来;没有哪条如此短的街道,能使得天南海北的游人食客纷至沓 来,争睹它的风采;也没有哪条如此短的街道,能引 起如此大的争议,从2001年10月开始,各部门着 手对吉庆街大排档市场进行。 成立了各个职能部门联合整治吉庆街夜市场管理小组,对市场的进行了统一要求,摆放统一规范。直至2004年6月,经武汉市城管局批准,吉庆街成为武汉市首家获得审批的占道夜市。这段路是全国惟一的可以占道经营的场所。 为了将名街的汉味特色进一步传承,增强名街品牌效应的辐射作用,进一步丰富其特色名街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迎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饮食和文化消费的需求,江岸区委、区政府决定打造沿江商务区,首选吉庆街进行改建。吉庆街以武汉本地特色菜肴小吃和民间艺人席间即兴演出为特色,外地人来吉庆街不只为了吃,多数是冲着汉味十足的“民间艺术”而来。 不是任何街头艺人都有资格在吉庆街进行卖艺活动,表演的艺人必须事先办理一定的手续,取 得演出证,挂在胸前。 演出证相当于是营业执照。有些艺人们别具一格,在“艺牌”上又附加一个“身份牌”,上面还有本人的肖像漫画。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到晚上,吉庆街就开始鲜活和喧嚣起来,从店内到店外,各种菜食一律摆在敞开排列的货架上,顾 客随意选择、 自由搭配,艺人街头助兴,每家生意都显得很红火。可分为:美食生活区、民俗创意区、文化馆藏区、商务办公区。各块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之间交通联系便利,自东南向西北,产业板块布局由喧闹渐次走向宁静,由夜间经营渐次过渡到日间经营,衔接自然。 在吉庆街的音乐表演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种类 浅谈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徐佳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表演艺术系,河南 济源454650) 摘要: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 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音乐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 奏或听,都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关键词:音乐;文化;生活;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 J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215-02 215--

浅谈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影响

浅谈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影响音乐本身涵盖了众多的表现方式,而音乐活动是与人本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相联系的,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无法分割。人的行为是受到意识控制的,也就是说,这种行为都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讨论音乐活动行为与心理学的关系便成为我们了解音乐为什么会占据人类生活重要部分的原因,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处在音乐中的人会有怎样的表现以及我们如何更好的去表现音乐作品。 要了解人的意识行为或者是心理活动,目前最为完善的莫过于心理学的知识,而音乐心理学的建立为我们了解音乐行为有了更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关于音乐心理学的定义,音乐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所研究的对象包括从初始一直到高度发展的所有音乐行为的研究。它的研究方法以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为主,并且广泛地吸取其他学科(包括临床的和神经病学的)中与之相关的各种研究成果。基本的音乐心理学涉及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的认识力的发展过程与复杂的音乐情绪反应,音乐技巧的训练过程,音乐个性的多样化及音乐的展现过程,音乐在人的生理或心理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大众音乐的社会心理。而在国内的研究论文中,周立的(音乐心理学发展概观》对音乐心理学的定义为: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ofMusic)是介于音乐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各种音乐活动。作为一种基础性较强的理论,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学中的其它分支—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以及音乐技能训练等理论的研究,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纯理论的表述使我们对于音乐心理学的概念有了大致的认识,而在实际的运用中音乐心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音乐学以往的研究方法有着较大的区别,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偏向于自然科学的方向的,也就是说其研究方法更为客观精确受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弱对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张前表述为:由于实验科学主要是把意识分解为若干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它虽然在比较单纯的心理现象的观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掌握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的高级状态的工作方面却难以取得成功,因此这一时期的音乐心理学研究仍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同时,又以社会调查、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分析等方法结合起来。同时特别强调把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完整运动形态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综合起来,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心理学研究课题,涉及以下五个基本方面:一,以音乐音响学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把音乐的基本要素与人的听觉感受对应起来加以实验和研究;二,从审美的需要出发,对音乐欣赏心理的研究;三,从对音乐欣赏心理的研究,发展到对音乐创作心理的进行研究;四,关于音乐表演的心理学方面的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论文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论文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 一、前言 在音乐教学当中,心理活动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二、音乐表演心理――理解感知 理解是一个人理性活动的过程,人们一般用它来表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对所接触到的人、事、物内在特性的把握?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知或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比感觉更高级的感性映像,它所反映的是当时直接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对象的各种特性的总和。 如沈心工在《小学唱歌教授法》一文中说“儿童初学唱歌,则专从听觉入手。”由此可见,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首先运用音乐欣赏中的音响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然后再进行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是借助于乐器包括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行发其思想感情的艺术创造性活动,涉及到认知、情感、理智、想象、才能、记忆等多种心理要素。音乐表演心理是演奏者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与演奏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并且在大脑中形成比较稳定的音乐反映。音乐表演心理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演者对自身的姿势及其演奏时的心理照应和相互协调等方面的研究;二是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正确的心理状态以及各种表演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生学习心理 1900年至1919年的中国处于各种思潮与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对于音乐教育心理的意识已经在初步的构建。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出《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在此基础上于1913年至1914年写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因此,对于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应该主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对教师的心理。首先,对于学生学习的心理方面应该考虑的是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剑虹在《音乐於教育界之功用》一文中写到:“于小学教育,有绝大之关系者四:一曰以音乐输入科学也。嬉戏娱乐儿童天性,今以其性所最近者,唱歌之中,即输入以各科教学,儿童常常复习,了解自?。一曰以音乐节其劳逸也。国文算学之后,教以音乐,音乐之后教以修身,难易分配,儿童方不觉其苦。”上述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由于年龄、年级的不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会有所同,当然所进行的音乐教育也应是不同。在当前看来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一、内蒙古 蒙古族歌曲: 1、《银杯》(祝酒歌)属于习俗歌短调 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主要流行于内蒙 古农业地区。 2、《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独唱(德德玛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 创作歌曲单二部曲式结构 4、《天边》独唱创作歌曲 蒙古族器乐曲: 《万马奔腾》马头琴领奏、齐奏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二、新疆 歌曲: 1、《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齐唱王洛宾搜集整理 2、《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 3、《赛乃姆》是木卡姆“琼拉克曼”部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大曲,它的结构形式由:琼拉克

曼(即大曲);达斯坦(即叙事歌曲)及麦西热普(即歌舞组曲)。 4、《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 5、《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民歌库木孜弹唱 器乐曲: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曲作者:陈钢 两个部分内容:“纵情高歌”及“热烈起舞” 三、西藏 歌曲: 1、《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民歌(弦子) 弦子: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在队前多由男子用牛角胡和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弦子以结构简练、曲调优美、极富歌唱性、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 2、《天路》独唱创作歌曲屈塬词印青曲 一首极富藏族风格的抒情歌曲。如曲中的一字多音、波音、前倚音等装饰音的使用,充满了藏族民歌的高原韵味。表达了藏族儿女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赞美。 3、《阿玛勒火》藏族民歌(囊玛) 囊玛:流行于拉萨和日喀则等城市,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集歌、舞、乐为一体,其音乐由中速的引子、慢速的歌曲、快板的舞曲组成。歌曲部分的音乐优美典雅,演唱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唱词由赞美家乡与寺院、颂扬佛祖、近祝吉祥以及社会生活、男女爱情等方面。舞曲部分热烈活泼、

浅析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一)

浅析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一) 内容摘要:文章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欣赏音乐时人们的心理活动、心理感受以及欣赏经验的积淀、获取与升华,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审美标准和判断理解,产生欣赏愉悦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音乐欣赏欣赏经验心理结构判断理解 当你在欣赏音乐时,你对欣赏的对象是什么样的感受、体会和态度?你可能会表现出漫不经心和无所谓,处于与欣赏无关的某种情感状态;你也可能继续做你自己的一些事情,继续闲聊等。事实上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音乐欣赏需要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来分析人们的欣赏心理。 一、欣赏经验的积淀 欣赏是基于欣赏经验的。欣赏主体通过欣赏经验去发现、判断其艺术价值,并通过经验在欣赏中能动地创造艺术价值。欣赏经验分感性和理性。 1.感性经验 当我们初次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为其作品音响的宏伟、壮丽、辉煌、优美所惊叹,强烈的求知欲使你去询问内行的朋友或者查找有关作品的资料,这是一种艺术追求。贝多芬用旋律和众多乐器形成的和声去进行哲学思考,表达天地人这三灵的种种感受。你就由惊叹转为去发现,从许多乐器所奏出的旋律中去欣赏。 这种欣赏的感性经验是零散的,比较具体,对于欣赏来说,它只能被动地起作用。因此,感性经验不能达到真正欣赏音乐的目的,而只能上升为理性经验之后,才能捕获作曲家情感世界的奥秘。 2.理性经验 欣赏的感性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向理性经验飞跃,也就是形成了一定的欣赏心理结构。感性经验的内容积淀为比较稳定的暂时神经联系,大脑皮层上不同的感性经验区域和理性经验区域,由于不断欣赏中的多次配合,彼此配合的通道越拓越通畅、越稳定,像沟通的暗道,像飞架的桥梁。这时当彼此沟通的某一感性区域面对欣赏对象时,首先是它单独地兴奋起来,对于对象传入的信息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初步的识辨,这初步识辨的信息很快地顺着神经通道,传递到相关的其他区域。于是,便出现了心灵的综合活动。这种活动以不同性质信息的自动化的不同定向传递为特征,这使整个欣赏经验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样,由局部的感性经验初步加工的信息便在深广得多的欣赏心理结构中得到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和认定。随后,欣赏心理结构又把这以深广的欣赏经验为参照系加工、判定的信息返回到接受外部欣赏信息的局部的感性经验区域,使它按照总体结构的指令展开工作,进一步主动、准确地接受信息,进行感性的经验活动,并和同样受整个心理结构调动的其他区域一起,去进行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同时,把这种联想与想象的内涵通过心理结构推向本质的纵深处。如果把描写这种动态特征从功能角度加以概括,则欣赏的理性经验形态、欣赏心理结构功能有二: 其一,理解是欣赏中透过对象的感性形式对于其内涵的掌握。比如你正在欣赏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感性经验使你获知了它的基本情绪。作品以起伏多变的旋律,强烈的力度变化再加上其标题,使你得知这是一首借景抒发作者悲愤交集的内心世界的作品。这一判定,通过心理结构与你多次欣赏同类乐曲联系起来,并进而联系他人、前人欣赏时和你发生共鸣的部分,联系到关于这首乐曲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把你欣赏经验中所把握的当前的时代气息联系起来,这样,华彦钧的这首二胡曲就会使你悟出它并非一般的写景乐曲,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劳动者的痛苦呻吟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其二,判断是对于对象艺术价值的判断,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出的,并反转来深化理解。这里需强调,理解是依据积淀而成的经验,它有着“向后看”的倾向,判断则依据超越经验的

民俗音乐

《民俗与民族音乐》课程论文 (2014 -2015学年第2学期)论文成绩: 浅析陕北民俗音乐文化 学生姓名:贾静 所在院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年级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0121112502 指导教师:布仁白乙 完成日期:2015年5月31日

浅析陕北民俗音乐文化 [摘要]: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它代表着这个地区自己的特色。同样,陕北民俗音乐是陕北璀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陕北民俗音乐的产生背景、特点及表现形式来阐述陕北民俗音乐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民俗;陕北;音乐文化; 正文 陕北是一个文化区域概念,而非行政区划概念。陕北地处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地带,辖榆林、延安两个地市级行政区。自古以来,陕北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政治拉锯的绳结地区,自秦始皇置上郡地,陕北的区域轮廓开始凸显。虽然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演绎中,这片土地的政治归属不断更迭,但由于多民族共相杂处,文化接触,而使得陕北的区域文化呈现出活跃的交叉趋向并被保留在传统的积淀中,陕北成为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牧业文明过渡的典型地带。明清以降,以北部长城为界,陕北才真正地被掌控在中原封建统治者的手中,但由于地缘关系,不仅继续与边蒙的游牧民族保持联系,还东跨黄河,西毗陇东,南接关中与周边行政区域多相往来,逐渐沉淀出陕北传统民俗文化混融杂陈的发展格局和特点。音乐作为其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以其特有的音声表现方式,展露民众心迹,抒发个体情感,成为陕北传统文化保留与传承中,最富于活态和激情的生命气韵。 一、陕北的自然地理 陕北的地理范围,包括现延安和榆林两个地级市,其中,延安市辖1区12县,居黄土高原中南部,总面积36712 平方千米;榆林市辖1区11县,居黄土高原北部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总面积总面积43578 平方千米。延安、榆林两地合计总面积为80290 平方千米。陕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不算很大,但与晋、蒙、宁、陇四省交界,东临黄河与山西隔河相望,西接宁夏、甘

巴赫音乐创作及风格

“巴赫”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小溪”,但在广大古典音乐爱好者的眼中,这个名字更像是不可能被超越的高山,无法完全触及的海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欧洲音乐文化发展史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巴洛克时期音乐家的集中代表,被称为“不可超越的大师”,甚至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 1685年,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的爱森纳赫,是几百年来巴赫音乐家族的第五代,基督信仰和音乐艺术,是这个家族给予巴赫的丰富产业,也是他日后达到艺术巅峰的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1700年入教堂唱诗班学习;1703-1708 年担任阿恩施塔特、米尔豪森教堂的管风琴师;1708-1717年担任魏玛公爵的宫廷管风琴师,后升为乐长;1717-1722年担任安哈尔特-克腾的宫廷乐长;1723-1750年担任莱比锡托马斯教堂的乐长。在莱比锡的27年是巴赫音乐创作最旺盛,作品艺术成就最高的时期。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器乐作品:古钢琴《平均律曲集》48首、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以及晚年作品《赋格的艺术》;室内乐6首小提琴独奏奏鸣曲、6首大提琴独奏组曲、4首管弦乐组曲、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借鉴意大利大协奏曲的形式)等等。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西方音乐史自中世纪以来,声乐处绝对主导地位的现象,使器乐作品创作有长足的进步,从而和声乐并驾齐驱,带进古典主义时期器乐音乐的繁荣。 在宗教音乐领域,巴赫的作品更为丰富,管风琴作品《众赞歌前奏曲》大约170首;其中声乐作品康塔塔200多首(23首为世俗题材)和《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充分展示了巴赫的音乐戏剧才能。其中《马太受难曲》是一部“具有深刻情感的壮丽的史诗般的戏剧”(强力推荐),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巴赫的宗教声乐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虔诚的新教信仰,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从世俗人性观念出发对信仰的解释,其中所揭示的心理情感的深刻程度是同时代音乐家所不及的。 巴赫的音乐创作与德国音乐艺术传统的紧密联系,德国管风琴音乐、新教的众赞歌是他艺术创作的基础。巴赫一生虽然没有离开过德国,但通过抄普学习的习惯,涉猎了当时许多其他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在艺术创作上融合了意大利、法国各种体裁风格的艺术成就,并在在复调音乐中锤炼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强

音乐欣赏与情绪调节

音乐欣赏与情绪调节 我非常喜欢看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出品的动漫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在日本动画界占有超重量级的地位,更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我来说不光他的动画好看、感人和温馨,他动画作品里的歌曲同样很美,令人充满遐想。不管是什么样基调的歌曲我都喜欢,因为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感觉。所以挑了几首来赏析,有些可能上课有听过,但我对这些歌有自己的感觉。 第一首是《千与千寻》里的《与你同在》,这首歌的旋律很美,节奏轻快,每次听这首歌的时候都让我觉得特别放松,人都会跟着旋律摇曳起来。有时候又给我一种很安静祥和的感觉,让人心情特别舒畅,让我不自觉地闭上眼睛聆听它,这时又将我带入到另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中去,忘记了所有不愉快的事情,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在草地上玩耍的小女孩。所以我觉得这首歌特别适合给有焦虑情绪的人听,会使他们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忘记那些让他们焦虑的事情,舒缓紧张的情绪。 第二首是《岁月的童话》里的《The Rose》,整首歌的曲调都很平缓,没有什么大起大落,非常的静谧,我自己在睡觉的时候就会听这首歌,会让我心情很平静,在这柔和的曲调中慢慢的进入梦乡,很优美的一首钢琴曲,不会让人有太多的遐想,有的只是天空般的辽阔和静谧。很多人失眠都是因为东想西想,想到最后越来越清醒,而这首歌正好让我们舒展四肢,静静的躺着,不去想任何东西,自然而然的就慢慢睡着了。 第三首是《龙猫》里的《The path of the wind》,先来讲一下这部电影,它描写的是日本在经济高度发展前存在的美丽自然,那个只有孩子才能看见的不可思议世界和丰富的想像,因为唤起观众的乡愁而广受大众欢迎。影片中的配乐与插曲也被人们所喜爱,并广受推崇。这部影片充满了童话色彩和亲情的温馨,把观众成功的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而《The path of the wind》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这首歌的节奏也很平缓,旋律并不欢快,有一种凄凉和哀愁,正如歌名风之甬道给人带来的感觉。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这首歌也适合在失眠的时候听,这是因为有那一份哀愁,才更感觉到亲情、友情的温暖,带着这份温暖安然入睡。 第四首是《龙猫》里的《My neighbor totoro》,这首歌给人一种小清新的感觉,节奏也很欢快,特别能舒缓人的情绪,给人特温馨的感觉。一片森林,一条静静的小溪,一块蓝蓝的天,一个干净简单的小屋,一个小小的后花园,一些淳朴的邻居,这是多么温馨的场景,想到这些,焦虑的情绪都烟消云散,瞬间豁然开朗。 第五首是《猫的感恩》里的《幻化成风》,整首歌旋律欢快的不得了,不同于前面几首缓解焦虑歌曲的节奏,跳动的节奏不由自主的也会让人跳动起来,就仿佛拿着乌克丽丽在沙滩上变唱边跳,非常的开心,忘记了所有的烦恼,我觉得特别适合抑郁的人听。那种抑郁的情绪特别容易得到舒缓。 总结一下,宫崎骏电影里的插曲真的很好听,很优美,我讲的只是冰山一角,其实还有很多歌值得去听。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绪言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 2.其中民歌是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一、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从广义来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应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从狭义来讲,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2.集体性是指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共时或历时)经他人改造(即再创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一种是在原创时不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山歌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3.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原型)产生了子体。 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演唱(奏)者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 (二)传承性和演变性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1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1 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 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2 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3 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音乐何需“懂” 1 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2 《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3 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美术何需“懂” 1 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2 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3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文学何需“懂” 1 “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2 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3 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 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B、美术 C、音乐 D、舞蹈 2 下面思维方式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是。 A、好不好听 B、好不好看 C、美不美 D、像不像 3 五粮液大楼、福禄寿大楼等都是缺乏感性思维与审美的建筑。 什么是联觉 1 为空调机选一段广告音乐,最合适的是。 A、深沉的音乐 B、欢快的音乐 C、悲伤的音乐 D、舒缓的音乐 2 根据联觉心理,下面与高音相对应的是。 A、红烧肉 B、闷热 C、真丝 D、巧克力 3 音乐不仅仅是听觉的形式,更有丰富的表现性,这用联觉可以解释。 声音能够引起哪些联觉 1 下面属于高音带给人的感受的是。 A、情绪上的哀伤 B、体积上的大 C、视觉上的明亮 D、空间上的低深 2 下面属于弱音带给人的感受的是。 A、物体形状上的大 B、物体质量上的轻 C、空间距离上的近 D、事物能量上的大 3 下面属于长音带给人的感受的是。 A、事物运动上的快 B、交往行为上的随便 C、个性特征上的拘谨 D、物体质量上的重 4 声音的起因速度越快,带给人的触觉感受就越硬。 5 声音的紧张度越高,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就越纯净、自然。

民族民间音乐

十、信天游:属一般山歌,又叫“顺天游”,主要流行在西北地区,音区较高,音域宽阔,曲调进行中音程跨度较大。风格特点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基本用真生歌唱。传统信天游主要唱的是诉苦或爱情的内容。信天游有两种曲调类型:一是节奏较自由,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音调高亢开阔,具有较强的山歌性格。代表作《脚夫调》。二是节奏较均匀固定,旋律平和抒婉,比较接近小调类型。代表作《蓝花花》。 十一、蒙古长调: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是反映游牧生活的牧歌体裁。长调的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不仅有较长达的篇幅,而且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形式的颤动和装饰。有的长调还具有史诗般雄浑的气魄和历史沧桑感。十五、丝竹锣鼓乐合奏:(1)又称吹打乐类乐种,中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由吹、打两类乐器演奏的音乐,民间俗称锣鼓或鼓吹乐。流行的演奏形式有:“十番鼓”、“十番锣鼓”、“福州十番”、“常州丝弦”、“桐庐文十番”、“潮州锣鼓”、“泉州笼吹”、“浙东锣鼓”、“西安鼓乐”、“晋北鼓乐”、“辽宁鼓乐”、“山东鼓吹”等。(2)吹打乐的演奏有“坐月’与”行乐“两种。坐月室内演奏,行乐室外演奏。吹打乐又分为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吹打乐的乐队人数众多,乐曲篇幅长大,风格粗犷。 十六、介绍江南丝竹:(1)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类乐种的一种。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文明雅集”是最早的江南丝竹乐组织。后又相继出现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等组织。江南丝竹乐队有“丝竹班”和“清客串”两种。丝竹班是专业性的,由固定的乐队为风俗节日或婚丧喜事演奏;清客串是自娱性的。 (2)江南丝竹音乐风格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乐曲概括的表现了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乐性格,体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风貌。 (3)江南丝竹乐队编制最少二人(二胡、笛子),一般三至五人,多亦可七八人。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箫、笙、鼓、板、木鱼、铃等。(4)江南丝竹音乐曲式结构除一般民间音乐常见的单曲变奏与多首曲牌联缀的曲式结构外,最大特点是以板式变化体手法构成的曲式结构特点。 (5)江南丝竹常演奏的乐曲有《中花六板》、《行街》、《慢六板》、等。 十七、介绍广东音乐:(1)流行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后又流传至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是由戏曲过场音乐、民歌及民间器乐曲牌发展起来的。最初的组织有“八音会“,后又成立了’济隆”、“素社”等社团。经常在茶馆和舞厅演奏。 (2)广东音乐早期乐队编制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号称“五架头”。(3)广东音乐曲式结构大多短小精悍,旋律自由伸展,一气呵成。早期的作品多用一个小曲或曲牌加花变奏。 (4)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有《雨打芭蕉》、《汉宫秋月》、《旱天雷》、《平湖秋月》等。 十八、唢呐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特点:《百鸟朝凤》分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抒情而富于歌唱性,速度由中板转快,旋律抒情优美,富有喜庆色彩。旋律上对称性的叠句用的很多,赋予乐曲平稳、舒展、安适之感,并表现出唢呐主奏与乐队伴奏之间密切的呼应关系。乐曲中有技巧性的各种装饰音,特别是滑音、颤音等的运用,使乐曲更富有山东唢呐的特点。 (2)第二部分,乐曲的主体,形象、生动的模拟各种飞禽啼鸟,由两个主题反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 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C)。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2 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D)。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3 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音乐何需“懂” 1 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D)。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2 《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A)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3 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美术何需“懂” 1 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C)。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2

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C)。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3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文学何需“懂” 1 “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D)。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2 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A)。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3 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 (C)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B、美术 C、音乐 D、舞蹈 2 下面思维方式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是(D)。 A、好不好听 B、好不好看 C、美不美 D、像不像 3 五粮液大楼、福禄寿大楼等都是缺乏感性思维与审美的建筑。(√)

音乐欣赏在大学生心理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在大学生心理中的作用 古代《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作为当代主流音乐的忠实听众,大学生身心修养与健康的塑造更是与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息息相关。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通过其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具有培养艺术审美感知和意识、教化人们心灵、潜在影响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作用。音乐欣赏本身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在对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人们对音乐本身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在对音乐的主观认识和主观感知的支配下,自身的感知、审美、情感体验得到满足和释放,从而达到音乐与内心产生共鸣与升华的结果。音乐欣赏是艺术欣赏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培养人的高尚品质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完善塑造人格;音乐欣赏更是人们一种本能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 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都对音乐的教育作用给予充分肯定。这说明音乐教育对人民群众有着很重要作用。在高校,音乐欣赏恰恰是这种教育的基础,它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实施音乐教育的一个手段,是音乐教育的中心。它是认知声乐和器乐作品情感内涵、陶冶情趣、启迪智慧、愉悦身心、寄托情思的审美活动,鉴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殊性,如其形象性、趣味性、情感性和再创造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对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同的音乐对人们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以海顿、莫扎特等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充溢着透明和光亮,可以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空间感受能力。以萧邦、李斯特和瓦格纳为代表的浪漫音乐作品包容了各种情感,从最深切的悲哀到最迷醉的狂喜,能唤起人们心中的各种情感。而某些“经典”的摇滚形式音乐则能带来激情,而另一些则有助于内在的放松,这是效果最因人而异的音乐形式。灵乐作为一种灵魂音乐,不管是东方、西方,传统还是现代的灵乐,都可以帮助舒展时空,让大脑宁静。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

音乐中的民俗与民俗中的音乐

民俗与民族音乐结业试卷 音乐中的民俗与民俗中的音乐

【内容摘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民俗与音乐,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他们的民间音乐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像春天盛开的百花,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吐露着醉人的芳香。 2: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侗族大歌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节日歌曲习俗歌曲载歌载舞侗族大歌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音乐艺术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和系统化。这不仅表现在对音乐本身的研究,而且涉及到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以及音乐与民族、音乐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把音乐这一总体聚象纳入民族学范畴进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民俗与音乐的学问,实际上是民族学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应该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本文取向于音乐与民俗的结合,谈谈我国的民俗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有深远的渊源,而且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许多少数民族被称为“歌的民族”,很多民族地区被称为“歌海”、“音乐的王国”,这一点并不夸张。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他们的民间音乐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像春天盛开的百花,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吐露着醉人的芳香。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体裁和汉族一样可分为民歌、歌舞、器乐、说唱和戏曲五大类。民歌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和人民生活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各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休息娱乐、社交都伴随着歌唱,如北方各游牧民族,他们在放牧时唱歌,结婚时唱歌,表达爱情时唱歌,思乡时唱歌。此外,他们还在进行集体竞技时唱歌,挤奶时唱歌。当母畜不肯奶幼畜时,他们也唱歌,一直唱到母畜照常哺育自己的“幼儿”时为止。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生产有生产调,结婚有结婚调,逃婚有逃婚调,重逢有重逢调,离别有离别调,过路有过路调,甚至告状也有告状调--据说傈僳族打官司也唱着歌去告状,法官断案也唱歌。 中国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这样的习惯:做父母的必须教会儿女唱歌,儿女的歌子背得多,唱得好,就意味着父母的教育有方,会得到舆论的好评;反之,如果子女会唱的歌子不多,唱得不好,就说明做父母的没有才学,那是要惹人笑话的。因此,孩子一长到四岁、五岁,就开始学歌。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启蒙教育。如侗族各村寨,都有儿童歌班,有专门的歌师教唱,(成年后)又有女青年

最新学习《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心得

学习《音乐与心理健康》心得 本学期我选修了《音乐与心理健康》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 什么是音乐与心理健康?根据音乐舒缓、激烈、忧郁、高昂的不同特点,组成各种配方,对不同的心理症状进行治疗。音乐走进健康人的心灵,带来的是心灵的丰富,而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来说,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是心灵的修复。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很大决定于一个人如何对待感情,此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暂且不说亲情的浓,友情的真,认真的以一个健康的角度看待爱情,会发掘爱情的确很伟大。爱情可以分为情爱,性爱,灵爱,每一阶段的爱情都是神圣的。不要认为20岁前没谈过恋爱有多么的纯洁,那是爱无能的表现。我赞同这种观点,却又抵触这种观点,因为很严重的事实展现在众人面前,有许多人很明显的以爱情的名义招摇逛骗为了某种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其实人不用多情,只要情有独钟,其实爱不用死去活来,只要刻骨铭心;其实遇事不必想不开,顺其自然;其实有些事不必用心去记,因为已印在心底。 回顾一年的学习,本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了一些进步。 第一,通过自我教育,我学会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物,从而使自己看问题更全面。比如以前上课不专心、不肯做作业等缺点和错误,经过一年的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懂得了其实人身上发生的许多问题行为,并不是由于品德原因,而是心理原因,若将这些心理原因引起的行为作为品德问题来处理,当然会事与愿违。所以我学着用音乐来调整自己的心理,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率减慢,后来用更先进的仪器观察,发现听音乐使人的肌肉放松了。更深一步研究发现,人的内分泌发生了变化,肾上腺素的分泌明显下降,脑垂体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内腓肽”,类似于吗啡。而人们在心情愉悦、欢欣状态时血液中内腓肽的含量一定是升高的,也就是说音乐能在机理上给人心情上愉悦的感觉。毒品实际上是类内腓肽的一种东西,当外援性的内腓肽进入血液以后,脑垂体本身的内腓肽分泌量就会下降,如果越来越多地依靠外援,最后脑垂体可能就不分泌了。这时候,你就浑身难受、四肢无力。而音乐在机理上能刺激人的脑垂体,促进人的放松、内稳。后来我就十分注意纠正以前的想法和做法,充分考虑心理需要。适当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稳定内心的急躁不安,这样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音乐治疗的起源:说起音乐治疗,在中国还比较新鲜,但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了。用音乐治病的历史,从人类文明诞生的第一天就已经存在了。过去很多宗教仪式,包括原始部落很多舞蹈和音乐仪式,虽然如今可能被看作迷信,但在当时确实具有很多神奇的效果。 第二,通过本课程,让我对音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音乐也是可以治病的

民俗与民族音乐

“民族与民俗音乐” 期末考试 题目:信仰民俗 2015年12月10日

内容摘要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论点和观点,民俗大概可分为四大类:经济民俗、生态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 信仰民俗又称“民俗精神”民俗心理,它涉及到包括信仰、巫术、禁忌、占卜、预兆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如此,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分析民俗信仰的特征、功能和崇拜对象,深刻挖掘信仰与民俗间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关键字:特征崇拜对象图腾祖先神灵

一、信仰民俗的崇拜对象 1、大自然的信仰 自然崇拜就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 人们对星辰的认识相当早,古人对星辰的关注程度甚至远胜于现代人。古人常以星宿的变化来判断人间吉凶。俗话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他们相信人的地位越高,代表他的那颗星也就越亮越大,天上若有巨星陨落,人间必有伟人降世。在华夏文明中,人们多认为太阳神是男性,太阳是男人阳刚之气的象征;而月亮更具有女性的阴柔之美,所以月亮神一般是女的。在中国先秦典籍中,已有帝王祭祀山川的记载虞舜曾五年一巡狩,“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各诸侯国也都祭祀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因五岳四海神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神因此他们可以享受到帝王香火。 2、动植物的信仰 汉族民间认为植物同动物一样是有灵魂的。西南汉族一些地区仍有“祭龙树”、“标龙林”的习俗,人们不仅不能砍伐龙树,而且也不能靠近龙林。有些民族还认为有些事物,一旦年代久远就会“成精”,所以常以为老树中有精灵鬼馗,所以绝对不能砍伐。由于相信草木与鬼神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所以便流传着一种习俗,即在坟地植树以安慰死者的鬼魂。人们相信,坟地树木的荣枯,反映着亡灵魂魄的安否,同时也象征着死者家族子孙繁荣,后继有人。 民间对动物的禁忌有很多方式,或禁食其肉,或禁见其行,或禁闻其声,或禁说其名,或禁杀其体,或禁被其咬。例如,蛇在江苏宜兴叫“蛮家”、“苍龙”;在浙江杭嘉湖称“大仙”、“天龙”;在安徽称“家龙”。还有一些动物的叫声是忌讳闻见的。乌鸦的叫声在有些地方被认为是凶兆,有“乌鸦当头叫,不被打也被吊”的俗语。 3、图腾信仰 图腾信仰是和氏民族社会同时产生的,在古人的信仰中,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每个氏族都源于一个图腾,并以该图腾为保护神、徽号和象征。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模式。“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十八世纪末约翰 朗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该书说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视图腾为始祖,首先是对图腾偶像的崇拜,每个部落对本氏族图腾都有一套完整的祭祀仪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祭祀,以求得图腾的模样,模仿着它的动作,表示人与图腾的合一。其次,各部落中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对图腾要敬重,禁杀,禁捕,甚至禁止触摸,注视图腾,不准提图腾的名字。 4、祖先神灵的信仰 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等一些神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菩萨的含义是指能上求真理,下济众生的人。土地神民间俗称土地公,土地爷,土地之神源于远古人民对土地的崇拜,最初取名为“社神”。有了土地,就有了农业,有了农业,就有了衣食,所以人们要很感谢它,二是有时大地又像在发怒,地震发生,房毁人灭,使人畏惧。而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望财神保佑大家大吉大利,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 5、迷信信仰 一直以来,在个人进行信仰抉择时,倾向于走向迷信的误区。迷信,这个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