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海陆因素)(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分界线要清楚)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五、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一)自然条件

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主要作物

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灾害

1、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2、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

辽宁省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

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4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 东北平原,

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

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①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②土壤肥沃③气候雨热同期

④地广人稀⑤农科技术高⑥交通便利

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1)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 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

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安塞腰鼓。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

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

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

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

支持。

4范围:黄土高原

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简称)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缺乏植被保护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护坡)等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二、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重要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2、北京的交通网络

(1)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2)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东京广、西京沪)

(3)城市轨道交通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成网。

(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的“喀斯特高原地貌”

4、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4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内河航与便利(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1、区域全貌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⑴祖国内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⑵香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

3、港澳祖国内地的合作模式

(1)改革开放初期——“前店后厂”

(2)目前——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和河流:由于海陆因素和山岭阻隔,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4、自然景观: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由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部盆地中有沙漠分布。

5、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以贺兰山为界:以东地区降水较多,是温带草原牧场;以西地区降水稀少,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

(2)优良畜种有三河牛、三河马和新疆细毛羊等,草原上移动的房子叫蒙古包。

6、灌溉农业

(1)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2)由于县级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甜闻名国内外。

(3)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4)引水工程—坎儿井:利用山麓地带的坡度开发的古老的水利工程。它的暗渠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气候: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又有高的山脉环抱,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称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3、这里戈壁、沙漠广布,人迹罕至,在盆地中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4、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当地人口、城镇和交通线的主要分布在:分布在绿洲上,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5、塔里木盆地蕴藏着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地天然气储量的1/4。西气东输工程带动西部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环境改善;缓解东部能源短缺、改善东部环境。

6、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油气资源时避免环境破坏,要加强绿洲环境保护。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特点: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藏族的传统服装藏袍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4.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5.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6.高原之舟:高原之舟指的是牦牛,它的毛长皮厚可以保持体温,预防寒冷、体矮身健,可以载负重物。

7.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臧山羊。

8.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低,有利气候条件是日照充足。

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合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

9.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青稞酒和酥油茶。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平顶碉房。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

3、江河的水源来源:雪山和冰川融水。

4、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湖泊和沼泽。

5、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生态意义: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2)生态环境问题:

A,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B,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3)保护措施:

A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3、我国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4、主要表现:东中西不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5、解决措施:大力实施西部发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6、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7、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8、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区域的划分 1.我国可分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区域。 2.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大体以400mm降水量线为分界限。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大体以以秦岭、淮河为分界限,还与1月0℃等温线,800mm降水量线最接近。 4.青藏地区的范围大致与地势第一阶梯的范围一致。 第二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6.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 7.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是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8.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9.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地势高,造成高寒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 10.我国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牧区、牧区。

1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主要畜种的区别列表比拟: 12.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有水灌溉的地区。例如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宁夏平原的灌溉水主要来自黄河,甘肃的河西走廊的灌溉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天山山麓的灌溉水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 13.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小麦。 14.被称为“日光城”的城市是自治区的首府____。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北京 15.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课本P19〕 16.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城市职能〕。 17.党中央、国务院的所在地是北京的中南海。 18.北京在70万年前已有人居住。中国古代有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此建都。 19.北京最早叫蓟城,民国时叫北平,建国后叫北京。 20.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有故宫、八达岭长城、天坛、颐和园、周口店猿人洞遗址、圆明园遗址等。 21.北京的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呈“凸”字轴线型的城市格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精品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因素、地形因素)1()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海陆因素)(2 )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分界线要清楚)(3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东部高,西部低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4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等温线;1月0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 1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的

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016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P4中的图5.4)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 2、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 ⑴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⑵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3、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的原因 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西藏首府拉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区域全貌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2.界线: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3.农业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4.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运动项目:溜冰 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1.位置范围:以东东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高原,以北秦岭、淮河 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 菠萝、柑橘、桂圆、椰子;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4.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5.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6.主要城市:上海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1、地表景观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3.灌溉农业为主。 4.主要分布地区 ①内蒙古河套平原 ②宁夏平原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 点归纳总结 1. 中国地理概况 - 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辽阔,疆域广大。 - 中国面积第三大,人口世界第一。 - 经济发展迅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等 特征。 2. 中国的四大自然地理区 -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珠江等重要河流流域,经济发达。 -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下游,土地肥沃,农业发展重要。 - 西南地区: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地势较高,地震多发。 - 藏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势高寒,气 候严寒。 3. 中国的气候分布 -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包括寒温带、温带和热带等。

- 华北地区:四季分明,冷冬热夏。 - 华东地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 西南地区:气候多样,有高山雨林气候和云贵高原气候。 - 新疆地区: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 4.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水力资源、森林资源等。 - 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 - 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大国,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等。 5. 中国的交通发展 - 中国交通发展迅速,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方式。 - 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完善,方便人们出行。 - 高铁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提供快速交通服务。 - 中国航空业蓬勃发展,航线覆盖国内及国际。 6. 中国的环境问题

- 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生态破坏等。 - 政府加大环保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 - 提倡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的简单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内容如下: 一、中国的区划与文化区划 1. 中国的区划:包括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等。 2. 中国的文化区划:根据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民族文化等因素将中国划分为东部沿海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西南边疆文化区等。 二、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 1. 亚洲:面积最大的洲,人口最多的洲。 2. 非洲:人口增长最快的洲,自然资源丰富。 3. 欧洲:第二小洲,人口密度最高。 4. 北美洲:面积第三大的洲,经济发达。 5. 南美洲:面积第四大的洲,自然环境多样。 6. 大洋洲:最小的洲,由众多岛屿组成。

三、中国的气候分区 1. 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等地。 2. 中亚热带气候:长江以南地区。 3. 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 4. 华北季风气候:黄河流域、华北平原等地。 5. 藏北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四、中国的地图符号和地图阅读 1. 地图符号:包括线状地物符号、面状地物符号、点状地物符号等。 2. 地图阅读:掌握地图的比例尺、方位、图例等基本要素,能够读懂地图上的信息。 五、中国的自然地理 1. 中国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 2. 中国的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3. 中国的湖泊和盆地:包括青海湖、巴里坤盆地、鄱阳湖等。 4. 中国的自然地理景观: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带等。 六、中国的人文地理 1. 中国的人口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边疆地区人口稀少。 2. 中国的交通运输:包括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 3. 中国的城市发展: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 以上是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着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 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重点知识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重点知识汇总八年级下册地理重点知识必考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研究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3、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惯有显著的差异。 8、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 1 “黄土地”。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3、气候: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4、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都是北方的重要的工业中心。 5、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XXX、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5。5 1、 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 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 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 河流流量 小 大 河流汛期 短 长 人文差异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常用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名称: D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A 青藏地区 。 界线①与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 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即第 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 秦岭---淮河 一线。大致与我国一月0o C 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 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八下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八下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一、地理概述1。人类及其家园1)人类起源:一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二是由猿进化而来。 2)人类居住的地区:全球陆地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即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别以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作为分界线,在这两大半球的南北两侧,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之分,是世界各大洲面积最广的一部分。在赤道附近的大陆上,气候炎热,植物茂盛,动物种类也最多。但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所以气候就比较复杂了,特别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西岸,降水量要比东岸多得多。 3)人类家园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区,人们根据自己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建造了形式多样的房屋,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如农村聚落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城市聚落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求。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领土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华南五个地区。从东北到西南,经度依次递减,跨越的纬度也依次变大,每个地区的气候也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山地,越靠近高处,气温越低;在盆地或平原,气温比山地要高一些;在沙漠地区,气温随着距海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2。世界的地形1)海陆变迁:导致地表起伏的力量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根据内力和外力作用的性质不同,可将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山脉:一般把绵延数千公里的山地称为山脉,山脉按成因分为火山、褶皱和断层山脉三种。 二、世界的海陆分布2。世界的气候1)分布规律:地球上的气候

具有纬度地带性,主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寒冷,是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降水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最多,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 四、世界的气候3。世界的人口1)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趋势明显减慢,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到60多亿,人口增长速度不仅远远低于过去的水平,而且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的人口数量最多,欧洲的人口数量最少。 五、人口、居民与国家4。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上的语言有5000多种,目前通用的有1000多种,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地理〞这门文科生的弱项学习,其实找对方法,学会总结,记忆和复习起来都更轻松,查字典地理网特为考生们整理了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同学们的学习能更进一步。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掌握中国地形图、行政图,地图册1-9页)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地、气、水、生、土)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衣、食、住、行、言)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开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 代号 区域界线 主导因素 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降水

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 地势或地形 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 气温、降水〔或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局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必考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必考点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的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2、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读课本P6图)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3、影响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4、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划分的依据是:地形、地势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气温在2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半湿润区。 4.黑土地和黄土地: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由于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5.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3.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山环:由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环绕东北平原。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图门江、鸭绿江(中国的朝鲜的界河)。 4.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近邻着冬季风源地,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区域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2、人文地理差异)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1 )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2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3)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4(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部分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我国的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北部。 ⑥、茶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经济作物的种类: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农产品的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

南、珠江三角洲。 二、中国的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过去我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重工业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 4、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核电——浙江的秦山核电站、广东的大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