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热门8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热门8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热门8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第1篇

知识点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1)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2)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3)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4)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

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课后习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完成第4~5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千沟万壑

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制止滥垦滥伐

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搞好水土保持

下列省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

青海、河南、内蒙古、甘肃

山西、陕西、甘肃、宁夏

山东、陕西、宁夏、甘肃

答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开垦、采矿、修路等,使地表疏松。

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大部分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上。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第2篇

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三个自治区及甘肃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全区汉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

2、本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气候以干旱为主的气候,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从东部的400mm,往西减到200mm,再到50mm 以下。地表植被:由于降水的影响,从东到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原因是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4、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以上四个方面:★★★

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

②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因为自西向东,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5、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一)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①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牧业区基地。主要牲畜有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②在全国的地位:肉、奶、皮、毛等占据突出的地位。

③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4、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在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主要的农作物:小麦,水稻,甜菜,棉花,瓜果。

①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引黄河水和祁连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②绿洲农业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绿洲,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也成为当地主要的粮绵基地之一。新疆南部的绿洲盛产长绒棉,是我国的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③新疆瓜果特别甜,颜色鲜艳,主要原因是:新疆夏季热量多,降水少,白天光照强,利于瓜果着色,白天光和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新疆瓜果特别甜。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第3篇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与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自然概况:

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高温多雨,冬温暖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甘蔗);农业生产特色——基塘农业。

地形:较低平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河流:珠江为主,由东、北、西向南边流

自然灾害:夏季多台风、暴雨、洪涝;冬季容易出现咸潮

对外开放的前沿:

①区位因素:毗邻港澳、近东南亚;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②人文因素:多著名的侨乡;

③政策因素:实行“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为主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初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后期:极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品消费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劳动力充足。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本区和港澳地区各自发展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珠江三角洲:资源、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但此优势将会随着本区经济发展而消失,故必须要进行调整,努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如IT业等)

港澳:资金、技术、人才、对外贸易型经济(特别是香港为自由贸易港)

产品出口地区:(大洲)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国家)美国、台湾、香港等

三、城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农业用地发展为城镇建筑用地)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向工业转变,人口从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

主要表现: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和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本区城镇化的特色:①加工制造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

②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交错分布。

产生的问题:(1)社会问题(治安、就业、教育、交通、住房等);(2)环境污染问题。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第4篇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地地区人口偏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赫哲族是我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有吃生鱼的饮食习惯。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3、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4、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

5、哈尔滨市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1大连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港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素有“北方香港”的美誉。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第5篇

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

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2、青藏地区的重要农业区是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这三种,也是高原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其中素有“高原之舟”的是牦牛。★★

3、青藏地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人口以藏族为主,该族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布达拉宫和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5、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解放前无公路和现代化桥梁,1951年起,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地区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新疆北部因受西北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一些。

6、“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气东输的起点是: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终点是上海。“西气东输”工程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目的是解决能源结构不合理,发展清洁能源。★★★★

7、青藏地区有两个显著的自然特征:“高”和“寒”。★★★★

①“高”: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m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著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植被稀疏,草原荒漠广布。②“寒”:青藏地区因“高”生“寒”,海拔高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第6篇

第一部分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

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②、技术要求高。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⑶、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见教材P18—19面的说明)

三、中国的交通

1、现代运输方式的种类、特点及其运输方输的选择

⑴、现代运办方式:铁路、公路、海运、河运、空运、管道等。

⑵、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量、运速、运价等方面分析。

⑶、现代运输方式的选择:结合实际,师生共同讨论。

2、公路运输

⑴、特点: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

⑵、识记: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干线的起止点。(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91页活动题)

⑶、公路的编号。(国道)首都放射线第一位数是“1”、南北纵线第一位数是“2”、东西横线第一位数是“3”。

3、铁路运输

⑴、识记:主要铁路干线的起止点。

①、南北向: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

②、东西向: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南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⑵、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

⑶、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

4、海洋运输(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

⑴、沿海航线:①、北方航线: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②、南方航线:以广州、香港为中心。

⑵、沿海主要港口: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湛江、海口等。

5、航空运输

⑴、特点:速度快、舒适、安全。

⑵、航空运输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⑶、主要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等。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第7篇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经纬度位置: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存在时差,南北跨纬度近50度导致温度差异;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黑龙江省);最南:曾母暗沙(海南省)

最西:帕米尔高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省)。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

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陆界线: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日、菲、马、印尼、莱

三级行政区划:省、县、镇/乡三级

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简称和行政中心:P8,P9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云(滇)、桂、粤、台)四省,海南省全部属于热带。

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是云南省,邻国最多和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最多是广东省,面积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

11、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最多:广东省人口最少:澳门

1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上升趋势。

13、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14、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15、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55个。

17、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珞巴族人口最少

18、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19、民族分布地区: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20、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火把节藏族——晒佛节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汉族——赛龙舟朝鲜族——跳跳板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第8篇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地理位置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四、黑土地和黄土地

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3、“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

五、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一) 自然条件

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 主要作物

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 自然灾害

1、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2、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位置、气候、地形

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东北平原,

水绕:1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图门江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

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1)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热门8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热门8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第1篇 知识点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1)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2)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3)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4)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

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课后习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完成第4~5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千沟万壑 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6篇】中国的四大地区 北方地区 1.地形: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东北平原是中国的平原,位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局部组成,土壤为肥力的黑土,被誉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气候: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是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清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枯燥。 南方地区 1.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位于其次、三级阶梯,丘陵交叉。 2.气候: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柔少雨。 西北地区 1.地形:西部地区地形包括天山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吐鲁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 2.气候: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局部

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寒冷而枯燥,夏季高温,降水稀有,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青藏地区 1.地形: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2.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暖和,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剧烈,植被较少。 八年级下地理学问篇二 第一节东南亚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有2万多个岛屿)两大局部组成。东南亚北接中亚,南邻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东亚和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是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世界岛屿最多的地区:东南亚; 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大部)、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大部、菲律宾群岛北部)。 .东南亚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 1.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1篇 一、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的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2、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读课本P6图)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3、影响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4、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划分的依据是:地形、地势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气候: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气温在2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半湿润区。 黑土地和黄土地: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由于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又常被称为“黄土地”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山环:由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环绕东北平原。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图门江、鸭绿江(中国的朝鲜的界河)。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P2图5.1 ) ●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的温度带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P3活动)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落实在P4图5.4 ) (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通过P5和P6的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与下列因素的联系: (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高山气候区;(2)气温和降水;(3)地形和地势。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三节“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P11~16图5.14~5.24)

●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的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儿井(新疆)。 ●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的原因 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雅鲁藏布江河谷是青稞和小麦的高产地区。原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的时候,需要掌握方法才能够有效记忆知识点。那么,下册的地理教科书内,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3、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影响名称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陆逐渐渐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 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 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 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 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 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 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 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 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 繁,夏季风强或来的 早,北涝南旱;夏季 风弱或来的晚,南涝 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 大,南方较小,北方 较大,西北干旱地区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晋教版)

秦岭—淮河: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 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 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2.界线: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4.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5.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6.农业: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7.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运动项目:溜冰 8.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9.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10.位置范围:以东东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高原,以北秦岭、淮河 11.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12.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柑橘;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13.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 “学习”二字出自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学”就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1 第一部分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 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②、技术要求高。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如果说创新是成功的常青树,那么知识就是滋养的长流水;如果说潜能是创造力的根基,那么知识就是潜能的主要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1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 【辽阔的陆地领土】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 【广袤的海洋国土】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 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 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 【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2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知识点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上升,气温逐渐降低。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暖和潮湿。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进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名师点睛】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把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逻辑链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名师点睛】 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潮湿地区和半潮湿地区、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

风气候, 属于半潮湿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进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当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暖和;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进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1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名师点睛】 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掌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名师点睛】 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2)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 (1)发展条件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也是本学期会考的重点内容,下面整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1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集锦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 (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四大地理区域: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 5、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初二地理高频考点整理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中国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必背知识点 重心的转移: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黑土地和黄土地,这些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上,这些地区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中,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这些地区也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因为平原广阔、土壤 肥沃、耕地集中连片,使得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谷子和经济作物如甜菜、棉花和大豆等。此外,黄土地农业的发展重心也在逐渐转移。 地理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上。自然环境上,气温自南往北逐渐降低,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地势也从西向东逐级下降。人文环境上,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此外,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也十分显著,例如在耕地、作物、交 通和传统民居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国的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自然区、经济区和文化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域。其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这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以降水量为主导因素的Ⅰ区,以地势或地形为主导因素的Ⅱ区,以气温和降水为主导因素的Ⅲ区,以及以地貌为主导因素的Ⅳ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于它是暖温带和亚热带、 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以及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华北地区春季旱情严重,主要原因是少雨、升温快和农业用水量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培育抗旱作物等措施。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是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冷湿的气候是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机械化耕种,但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局部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我国的农业〔国民经济的根底产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开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 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 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 根底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 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是主产区。

④、甘蔗:盆地、、**、、等。**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蒙吉和**的北部。 ⑥、茶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经济作物的种类: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准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牧区——**细毛羊 ③、牧区和牧区——牦牛 ④、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农产品的出口基地: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二、中国的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

最全面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见图) 1、四大区域划分: 2、界线:(1)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 淮河一线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一月份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⑥是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⑦水田和旱地 的分界线 (见图) 4 北方主要城市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河南 (见图) 5. 南方主要城市 上海、武汉、南京、广州、杭州、重庆、成都 自然差异 气温 1 月在 降水 800 毫米以上 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 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 河流 冬季不结冰,汛期长,水 量大 南 方 北 方 0 C 以上 1 月在0 C 以下400—800 毫米之间温带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冬季结冰,汛期短,水量 小 人文差异 耕地 水田 旱地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油料作物 油菜花 生大豆 糖料作物 甘蔗 甜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到三熟一 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南方 北方 两类畜牧地区分布地区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主要畜禽种类 三河马、三河牛新 疆细毛羊、伊犁马 青海牦牛 藏绵羊、藏牦牛 发展的有利条件西北部的 天然放牧业 (我国四大牧区)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畜牧业历史悠久。 运输线路铁路公路运 量 大 中 运 价 中 中 运 速 中 中 运输方式特点 陆路:铁路陆路:公路 速度较快,运量大,运价低,长距离运输 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门对门”,短途 水路:海运水路:河运 航空 管道航海线 内河 航空线 管道 大 大 小 大 低 低 高 慢 慢 快 快 投资首,运量大,运价低,长距离,时效性不强 速度快,舒适,安全 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连续性强,管理方便(见图)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3、灌溉农业为主。 40 度,东经116 度(见图) 六、北京:经纬度:北纬

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 第一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是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横断山脉是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

2、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⑴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⑵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3、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XX首府XX,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第二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1、区域全貌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XX和澳门 1、区域全貌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要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3.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中国地理区域图 1)在图中对应位置填上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2)界线1与第一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其确定的主导因素 是地形地势。 3)界线2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相似,其确定的主导因 素是夏季风。 4)界线3与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大体一致,与1月份0℃等 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其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 候。 5.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 1)地形:北方以平原、高原、 2)为主;南方以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为主。 2)气候: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3)河流:北方河流数量少,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南方河流数量多,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类型:北方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南方为常绿阔叶林。 5)农耕制度:北方耕地类型为旱地,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油料作物为花生、大豆,主要糖料作物为甜菜。 南方耕地类型为水田,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油料作物为油菜,主要糖料作物为甘蔗。 6)传统交通工具:南船北马。 7)传统民居: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8)工业结构: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以轻工业为主。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法指导:认识一个区域首先应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进而分析它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资源……)并进行评价(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利用其自然条件,从而归纳人类活动的特点(有利条件应怎样利用,不利条件应如何应对) 1. 位置范围: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 自然环境分析 1)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2)气候:本区从温度带来看地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从干湿地区来看属于湿

2023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总复习)

202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总复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P4中的图5.4)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 2、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 ⑴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⑵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3、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的原因 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西藏首府拉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区域全貌 2、现代都市建设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