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浩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分析

李浩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分析

李浩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分析
李浩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分析

从受害者群体特征探析性奴案中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发生原因

摘要:

种种犯罪资料以及受害者的表现表明隐匿于城市生活长达两年之久的性奴案着实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也是犯罪人顺利实施所有犯罪过程的保护伞。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此案具备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发生的四个条件;并进一步结合受害者即卖淫女的群体特征进一步分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了斯德哥尔摩发生的综合动力因素。

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卖淫女

一、案情简介以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发生:

2009年8月,河南南阳新野县人李浩控制妇女进行淫秽视频表演赚钱,在其购买的地下室挖掘地洞,先后将6名妇女骗来囚禁于地洞内。期间,李浩多次强行与6人发生性关系。2010年下半年的一天,被告人李浩指使、胁迫段某某并直接参与杀害一名被囚禁妇女。2011年3、4月份,李浩开始组织被其控制的妇女在地下室通过网络进行淫秽视频表演。2011年6、7月份,李浩又指使段某某、姜某某、张某某杀害另一名被囚禁妇女。2011年8月30日至9月2日,李浩组织被其控制的多名妇女卖淫。9月初的一天,警方接到23岁的女子小晴(化名)的报警电话,称其被“大哥”带出卖淫,刚从一个地窖中逃离,她和另外五名姐妹被诱骗绑架后,沦为“大哥”的性奴,“‘大哥’还杀了两个人。”案情浮出水面。

这桩性奴案在涉及多名受害人的情况下隐匿了长达两年之久,如果不是受害人的逃跑,至今犯罪人的罪行还不能令众人哗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受害人群的特殊性,她们是被社会遗忘的“卖淫女”,她们的失踪不会引起社会的注意,无助与长期形成的心理方面的缺陷也很容易使她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于他人。)洛阳“性奴”案震惊全国,许多人感到很奇怪,这些女性完全有机会、有能力依靠集体的力量反抗、逃脱,可是据案情曝光,李浩平时对这些女孩“调教有方”,女孩子

们不仅毫无反抗之意,反而相互妒忌。常常以“晚上谁能陪大哥睡觉”而发生争执。时间一长,女孩子们都喜欢叫李浩为“大哥”、或者“老公”。在被李浩杀死的2名女子中.最后1名被害女子是因为“争风吃醋”由李浩和其他4名被囚女子共同折磨致死的。案件告破后,她们竟为嫌犯李浩求起了情。这就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二、性奴案中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产生条件:

学者从被囚禁者与控制者的互动关系中总结出了斯德哥尔摩产生的四个条件,笔者认为在洛阳性奴案中,李浩和其性奴们之间的关系状态确实具备了这四个条件。

(一).威胁会杀死被囚禁者.并且其也相信他们完全有可能这么做。

。在此案中,李浩先后杀害了两名被囚禁妇女,使其暴力和施虐在被囚禁妇女心中合理化,给予她们绝不敢违背的警示,也造成了极大地恐惧。因为这一因素的存在,如果某位被囚禁者有过激的或挑衅的行为,并因而受到了控制者的体罚和制止,这种暴力行为会被其他的被囚禁者所接受,认为他是“罪有应得”,因为他破坏了整个情境的稳定,并威胁到了其他入质的生命。这首先就使受害人的认同发生了扭曲,认为控制者的暴力行为实属正常。受害者明白,在这种极度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既然控制者可以杀死他们,那么对他们惩罚、虐待并不值得惊异,即便这是一种负面的身体遭遇和情感体验。相反,那些控制者对他们的良善之举,是被囚禁者从没有奢望过的,所以,这些善行一旦出现,会在受害者的内心激起较高的情感波澜。这就会使受害人在基本的认知上发生了扭曲,即控制者的暴力行为实属正常及合理,而仅仅维持生命的略施的恩惠在她们眼中却成了意外的善举。即被囚禁者对控制者施加于他们身上的伤害的否认,和对“生命的礼物”的感恩

(二)向被囚禁者表达某种程度的善意,经常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

在此案中,对于另外四名被囚禁妇女来说,她们被赋予了额外的生存的权利和希望。他早期每两天多才给女孩们送饭一次,后来嫌“太麻烦”,才为她们购置了做饭工具。而且从李浩的犯罪事实可以看出,李浩对她们的“照顾”和“恩惠”是处于一个不断升级的状态,这就使得被囚禁妇女的感激心理不断被强化。事实证明,这些善举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形成的基石。被囚禁者将所有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变态心理学

中南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论文(设计)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学期: 2010 -- 2011 学年第 2 学期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 08 级 学生姓名:黄俊 学号:08121019 题目: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课程名称: 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任课教师姓名: 赵冬梅 2011年年 6 月 4 日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研究综述 摘要斯德哥尔摩的银行抢劫案,不仅仅是一起让犯罪学家感兴趣的案件,也吸引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去解释这一常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现象。对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解释,也可以部分扩展到受虐症当中。关键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强化受虐症收益追求 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柯瑞迪特银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两名绑匪劫持4名人质近6天的时间。[1]事件发生后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竟拒绝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2]其中一位女人质和一名绑匪有出于自愿的性接触。瑞典犯罪学家尼尔斯·贝耶洛特将这种受害者对压迫者或施虐者的依恋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3]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产生已久,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人质对伤害自己的犯罪分子动真情。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产生不是一般的绑架抢劫虐待就可以形成的,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情形下,满足条件才能产生。 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产生的条件 一般认为有这样四种因素引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产生[4]: 1.绑匪威胁会杀死人质,并且人质也相信他们完全有可能这么做。因为这一因素的存在,受害者明白,在这种极度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既然绑匪可以杀死他们,那么对他们惩罚、虐待并不值得惊异,即便这是一种负面的身体遭遇和情感体验。相反,那些绑匪对他们的良善之举,是人质从没有奢望过的,所以,这些善行一旦出现,会在受害者的内心激起较高的情感波澜。 2.绑匪会向人质表达某种程度的善意,经常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最经常发生的是,在人质感到绝望的时候绑匪给他们食物或水,或者允许他们上卫生间。事实证明,这些善举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形成的基石(cornerstone)。人质将所有这些都感知为是绑匪赐予他们“生命礼物”。绑匪威胁他们生命这一事实被忽略了,他们为当下被给予的生命所感动。人质从心理上认为,他们还活着是因为绑匪“没有杀死我”,这是一种“被恩赐的存在”(grantingex—istence)。 从这种视角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产生,是因为人质对绑匪施加于他们身上的伤害的否认,和对“生命的礼物”的感恩。这是一种双重感激,一方面,是因为绑匪没有实施人质所预想的最坏的行为,或者说,人质因为没有被杀死而产生的负向感激;另一方面,是

斯德哥尔摩效应(人质情结)

斯德哥尔摩效应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西方心理学家这样解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当局当成了敌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条件 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起源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Olsson与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经验。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第1,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让你感觉到,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毫不犹豫。 第2,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最关键的条件。如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 第3,除了他给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 第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 有了这4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警方找来心理学家:三个人质为甚么在最后的性命关头都帮匪徒逃命呢?专家深入研究,结论是: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人遇上了一个凶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时间拖久了,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恐怖份子对他的宽

浅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刑事法律与案例》结课作业 ——浅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061310418 王斌 这学期的选修课选了刘耀彬老师的《刑事法律与案例》,一开始觉得有关法律应该是很无聊的课,但是事实上这门课还是很有意思的,有关一些罪行的判定也让我长了不少知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法律和一些常见的罪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第十周的课程中老师提到了“洛阳性奴案”,让人震惊不已。案犯李浩十分残忍,毫无人性,但是案发后受害者似乎忘记了恨,还在警察调查中试图袒护李浩。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典型体现。 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或称为人质情结,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意图抢劫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名银行职员。这两名可能的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 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

金。据说,当中一名遭挟持的女性,后来与之前绑架她的一名绑匪,在他服刑期间与他订婚。 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 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范围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争囚犯、乃至于娼妓、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 这项调查的结论是,如果符合某些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首先,受俘者必须真正感受到绑匪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其次,在遭挟持的过程中,被绑的人必须辨认出绑匪可能施予一些小恩惠的举动。 第三,除了绑匪的看法之外,受俘者必须与所有其它观点隔离; 最后,受俘者必须相信逃离是不可能的事。 专家认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这种心理转变,可发生在三到四天时间,但必须强调的是,身历这种症候群的人并不是疯了,而是他们正在为保住生命而战。这种症候群代表受俘者藉由讨好绑匪,以确保自己的一种策略。 受掳者尽最大的努力不去激怒或挑衅绑匪;而受俘者这样做的时候,也渐渐失去自我意识,直到完全接受掳人者的观点。假如受俘者现在用掳人者的眼光来看世界,他们就不再渴望自由,结果是当救援到来时,受害人可能会抗拒营救。

各种稀奇古怪的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 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起源: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 Erik Olsson与Clark 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lima综合症: lima综合症讲的是人质犯被人质所同化,与人质的立场趋于一致,把攻击心态转变的现象, lima综合症的起源:1996年一批持械匪徒绑架日本驻秘鲁lima的大使馆绑架大量人质,在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光辉的人格辉映下,在几天后匪徒就主动释放了大部分的人质 巴黎综合症: 巴黎综合症是日本人在法国巴黎工作或度假时发生的一种精神紊乱状态。 其主要症状有恶心、失眠、抽搐、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自卑感、蒙羞感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甚至是有自杀倾向。 法国心理学家赫夫•本阿默指出:“心理脆弱的游客可能会失去承受力,当他们了解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介绍跟自己所发现的事实不符时,就会引发危机。” 有法国精神医师表示,这些人的临床抑郁症是由于他们对巴黎的浪漫看法与现实无法调和而导致的。 日本人对巴黎的热爱由来已久,巴黎吸引日本人的是巴黎人优雅的举止、精美的法国食物和路易威登箱包等奢侈品。在法国的28000名日本侨民大多数都生活在巴黎,而每年有几百万日本人到巴黎旅游。 已经在法国当导游15年的日本籍导游长谷川明说:“我接待的游客经常对巴黎感到格外失望。他们以为巴黎应该很干净,巴黎人应该很有礼貌、很友好。结果恰恰相反……他们心目中所期待的是老法国——充满了像让•加宾和阿兰•德隆那样的人。” 有媒体指出,巴黎人对所有不会说法语的人都不够友好,并不只是针对日本人。问题只在于日本人对西方的生活方式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到世界各地参观时总是一大帮人聚在一起,很少跟当地人接触,所以当真正近距离接触时,文化冲击在所难免。 耶路撒冷综合症: 耶路撒冷综合症是一种由于访问耶路撒冷城而触发的精神现象,包括一些宗教主题的激烈的思想困扰、错觉或其他类似精神病的体验。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宗教或教派,犹太人和许多不同宗派背景的基督徒都受到影响。 耶路撒冷综合症并不存在普遍的表现,不过产生这种现象的患者先前并无精神病的任何征兆,只是在到达耶路撒冷后才开始发病。而几周后, 或者离开耶路撒冷后就彻底痊愈。第欧根尼综合症: Diogenes又名肮脏混乱综合症或众议院综合征 症状特点: 1.生活脏乱,

颈椎病诊疗规范-(1)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 【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分型】 1 颈型颈椎病 1.1 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1.2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1.3 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 颈椎旁肌、胸1 ~胸7 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 ~颈6 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2.1 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2.2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2.3 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2.4 临床检查: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交感型颈椎病 3.1 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3.2 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3 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3.4 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3.5 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又称为人质情结,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由来 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歹徒欧陆森(Olsson)与欧佛森(Olofsson)绑架了四位银行职员人质,挟持了131小时之久。在这长时间,遭挟持者却逐渐对于该犯人产了同情与认同,甚至有崇拜的心理,且衍生出休戚与共的共同依赖现象,认为彼此的命运是不可分的。事后,更有进者,被绑架的人质中有一名女职员克丽斯蕬汀(Christian)竟然爱上欧陆森并与他订婚(Hubbard, 1986; McMains & Mullins, 1996)。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词源于公元1973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件银行抢劫案件,歹徒Olsson与Olofsson绑架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所有的受害者在事后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事后,被绑架的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

Olsson并与他订婚。 研究发现,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乃至**、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经验。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第一,受俘者必须真正感受到绑匪威胁到自己的存活。其次,在遭挟持的过程中,被绑的人必须辨认出绑匪可能施与的一些小恩惠的举动。再者,除了绑匪的看法之外,受俘者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最后是,受俘者必须相信,逃离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件事情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劫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 什么样的人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若遇到类似的状况,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通常有下列几项特征:

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心理分析

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心理分析 一、斯德哥尔摩效应的理解 所谓“斯德哥尔摩效应”, 又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是指被害者对于加害人产生情感, 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往往使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那么,斯德哥尔摩效应究竟与何而来呢?让我们将时间回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Olesson和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警方与之僵持长达130个小时之久后,因歹徒放弃才得以打破僵局。然而事发后几个月,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之情。他们对警方采取敌对态度,并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示并不痛恨歹徒,因为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反而还照顾他们,这让他们感激不已。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sson,并与她在服刑期间订婚。 这件事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 他们想要了解在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中, 劫持者与人质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 到底是一宗特例, 还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后来研究发现, 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 等等。 二、斯德哥尔摩效应发生的条件 当然, 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发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 就有可能遭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1、人质切实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并坚信劫持者掌握着生杀大权, 而自己命悬一线, 随时都可能毙命。 2、劫持者定会给人质施以小恩小惠, 如, 在他们生命垂危时, 给他们一些水喝等等。这是最关键的条件。 3 、严控人质的思想, 并阻断一切不利劫持者自身的信息。通常情况是让人质在很长一段时间与外界隔离, 只与劫持者在一起。 4、人质感到无路可逃般的绝望。 三、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心理分析 1、投入导致自我合理化----认知失调论的视角 认知失调论1957 年由费斯廷格提出。该理论认为当我们的两套认知元素处于矛盾状态时, 我们在情感上会感觉到不舒服, 于是要想办法淡化这种失调体验。具体方法有: ( 1) 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 2) 改变态度, 使其符合行为; ( 3) 也可以通过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的状况。 当个体的自我感( sense of self ) 与他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差距时, 失调体验就会产生。人们一贯追求的是这样三种自我感知: 一致、稳定和可预测性的自我感知, 对自身才能的感知( 即认为自己是聪明、能干的) , 最后是道德良善的感知。如果个体做了使自身感到震惊的事情( 不符合一致性的感知) , 愚蠢的事情( 不符合才能的感知) , 或者引发罪恶感的事情( 有悖于德行高尚的感知) , 就会产生失调体验, 这种体验作为一种动力驱使个体采取行为降低失调感。 无论是人质、犯人、受暴妇女还是极端教派的成员, 他们在与控制者之间的关系中有多方面的投入: 首先是情感投入。在受控期间, 他们流了很多眼泪, 且担惊受怕。任何苦难的经历都会产生一种联结的体验( a bonding experience) , 即使这种联结是不健康的。没有人会对一个可以轻而易举加入的组织产生认同体验。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规范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规范 概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十分常见的一类慢性疼痛,与许多影响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有关,除了熟知的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糖尿病痛性神经病(DPN)、酒精性神经痛外,也可见于脑卒中后、各类脊髓病变、各类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PD)及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法国2008 年对 23 000 余例普通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31.70% 存在慢性疼痛,6.90% 具有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特点的慢性疼痛 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定义神经源性疼痛为“起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障碍或短暂的脏器损伤所致的疼痛”,而其中去除“短暂的脏器损伤”一条即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一亚型。2001年,神经病理性疼痛重新简化定义为“来自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 最近,国际疼痛学会(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 神经病理性疼痛原因众多,包括从物理损伤到代谢性的复合性神经病变。它与临床症状之间关系复杂,大多数患者存在神经损伤时并无病理性疼痛,少部分患者却会在发生中枢或者外周神经损伤后出现极为严重的疼痛,并且长期存在。神经

病理性疼痛可因神经系统受无伤害的或有伤害的刺激及许多疾病所诱发,包括:①末梢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神经受压,截肢,碾碎伤及脊髓损伤;②带状疱疹感染后或有关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免疫缺陷病毒)的神经疼痛;③神经受压,如肿瘤压迫,腕管综合征;④代谢紊乱,如糖尿病性神经痛或尿毒症所致;⑤缺血,如血管梗死,脑卒中。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一组病因和表现不尽相同的疾病混合形成。表1-1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原因;表1-2为常见的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些病症。目前对于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个体敏感性的认识还不够,很难预测何种神经损伤的患者会发生异常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因此也无法清楚解释为何临床症状相似的患者,其疼痛程度和性质却各有差异。 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 不论病因和病灶局部解剖如何,许多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主要的特征有:①继续存在的自发性疼痛;②疼痛出现于感觉神经病灶所破坏的区域;③阈下(温柔)刺激引起疼痛;④呈高兴奋性,对超阈刺激反应增强;⑤可有牵涉痛和刺激停止后持久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许多人都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名词耳熟能详。这是指犯罪的受害者对加害者产 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 1973 年 8 月 23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两名有前科的罪犯在意图抢劫市内最大的 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 130 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 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歹徒显露出 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人,甚至还为其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 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还对警察 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竟然还爱上其中一名歹徒,并与他在服刑期 间订婚。这两名歹徒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 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转变下,这四名人质甚至抗拒政府营救他们的努 力。 社会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这样一种堪称畸形的情感竟然普遍存在。从集中营的 囚犯、战俘、受虐妇女到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经验。在以往国 外发生的的一些囚禁性奴案中,很多被囚女性身上都能找到这种情结。其中很有名的就 是被囚八年的奥地利女孩娜塔莎,重获自由的她在首封公开信中竟然表示被囚也不算坏 事,她写道,“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绑架者)对我非常关心。他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为他感到悲伤。” 那么,本案这些被囚禁的女孩怎么一步步地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呢?…[详细]
大前提:李浩有着被长期压抑的权力型人格, 大前提:李浩有着被长期压抑的权力型人格,并企图通过囚禁女子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 记者对李浩的调查着墨不多,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他性格的分裂与暴戾之处。今年 34 岁的李浩有 一名小自己 10 岁的妻子,并共同育有一子。在邻居的眼里,他和妻子恩爱。而在同事看来,李浩为 人低调,不善于参加同事间聚会。值得注意的是,李浩是消防兵转业,他在洛阳技监局执法大队并 不是一名正式员工,平时经济状况很一般。 在长达 1 年多的时间里,李浩挖地窖、运土石方,行动均在深夜进行,周围邻居甚至毫无察觉。 这些都显示了他的军人素养所带来的毅力和专业知识。李浩这样一个人有着很旺盛的权力欲,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却得不到满足(不是正式公务员,经济条件不好,转业后可能很失落),他平时所隐 藏的权力型人格都在囚禁性奴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实现。假如李浩没有这种隐藏的权力型人格的话, 他就不会造地窖、养性奴了。值得一提的是,李浩一共养了六名性奴,最长的两年,最短的三个多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股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 1. 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 辅助检查: (1)摄伤侧X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凝血四项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血糖。 【诊断】 1. 具有外伤史。 2. 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 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 合并症体征。 5. X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 1. 手法复位、外固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 (1)儿童。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3)骨折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外固定。 2. 急症手术适应证: (1) 开放性骨折。 (2) 伴有重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 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 择期手术适应证: (1) 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 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 (4) 关节内骨折。 (5)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 对儿童慎重考虑。 4. 手术方法选择: (1) 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DHS、“γ”钉、锁定板等。 (2) 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髓内针、钢板等。 (3) 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锁定板等器械。 (4) 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 5. 辅助性治疗: (1) 抗生素。 (2) 抗休克:止痛、输血、补液。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表现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表现 *导读: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引起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原因是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 状表现有哪些?……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引起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原因是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表现有 哪些? *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病因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病因暂不清楚,但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其病因与心理因素有关。现实生活中,曾有一女子被劫持数日后爱上歹徒,且与歹徒结为夫妻。女子之所以会对歹徒产生感情,主要原因是女子本以为歹徒会杀害他,感到非常恐惧。但歹徒虽威胁着她,但并未对她作出任何伤害,甚至有时给她略施小惠。女子由恐惧变为感动后,就对歹徒心生怜悯,由此崇拜他,深深地爱上了他。爱情的力量非常大,能让罪犯和被劫持者相爱。

*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表现 人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后会经过恐惧、害怕、同情、帮助四大历程。一开始,人在被挟持时,会确信歹徒非常凶狠,会伤害自己,于是产生了恐惧心理。进而在挟持的过程中,歹徒虽然不断以杀害她为由威胁她,但却没有做出任何伤害她的事情。逐渐,她相信歹徒会略施小惠,不要那么残暴,于是只是单纯地害怕歹徒。与歹徒相处一段时间后,人质不能获取外界的任何信心,于是开始慢慢了解歹徒的经历和想法,对他产生了怜悯之情。人质怜悯歹徒,就不会想逃跑,而逃跑也存在一定风险性,可能危及自己生命。于是,人质默默地爱上了歹徒。在被救出后,人质不但不会指控歹徒,而且会尽全力帮助他。但并非所有的人质都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只有少部分人会产生而已,这些人往往容易被感动或者有依赖人的习惯。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传导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指导

传导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指导 发表时间:2015-06-25T14:44:37.7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作者:白元元王志刚张万海张海军 [导读] 说明神经传导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客观的评价作用。 白元元王志刚张万海张海军 (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摘要】神经传导检查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治疗方法选择有客观的评价作用。目的:总结神经传导检查在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治疗方法选择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所有入选40例,其中单侧病变15例,双侧病变25例(共65侧)患者,均行神经传导检查,统计患者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并与同一手的另一条神经(尺神经)及健侧正中神经相比较。结果:65侧患者中:38例轻度、23例中度、4例重度。轻中度患者经保守治疗,疗效满意。重度患者转入骨科手术治疗。结论:说明神经传导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客观的评价作用。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神经传导检查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427-02 腕管综合征亦称腕正中神经挤压症,为最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增高,致使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手功能受损。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神经传导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重要价值。对40例,65侧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求寻找一种临床实用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01月我科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40例,其中单侧病变15例,双侧病变25例(共65侧)患者,年龄30~61岁,平均45岁,病程1d~1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疼痛,夜间加重。15例有夜间麻醒史。3例患者手指僵直,不能屈曲。2例患者自觉腕指无力,对掌功能受限。Phalen试验、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阳性。本组40例患者均排除患有糖尿病和颈椎病。 1 2方法:病例常规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使用上海产NDI2000型肌电图仪对4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行电生理检查。室温18~25℃。用皮肤表面电极测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末梢潜伏期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用皮肤表面电极测量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及感觉动作电位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依据腕管综合征严重程度划分标准:轻度: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或其感觉神经振幅降低,但高于参考值的50%、中度:正中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减慢和/或SNAP振幅低于参考值的50%。重度:正中神经的SNAP缺失伴运动纤维传导减慢,或正中神经运动纤维传导减慢伴正中神经运动纤维波幅降低。 2结果 检测双侧正中神经食指至腕段感觉传导速度。以盘状电极刺激食指,应用平均技术,顺向在腕部正中近神经记录。其中65侧感觉神经传导检查:63侧传导速度均减慢,2侧未引出感觉神经电位,与健侧(55 4~72 3m/s)对照约减慢50%~70%。55例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其中30例,与健侧比较约衰减20%~40%。其余25例约衰减60%~70%。65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例波幅降低,1例未测出MCV,2例MCV减慢。尺神经(NCV)未见异常。根据腕管综合征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8例、中度23例、重度4例。 3讨论 正中神经在腕部嵌压性病变即腕管综合征,是来肌电图室做检查最常见疾病之一,占所有肌电图检查病人总数的30%-40%。主要见于手工劳动为主的病人,其发病率很高,如能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其预后很好,否则会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手部残疾。而其除了依靠病史和查体外,神经电生理检查起着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组40例患者共65侧肢体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其中轻度38例中度23例重度4例,均在本科治疗,腕部给予物理治疗,一天一次、腕管内封闭治疗,一周一次,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片50毫克,日三次、维生素B1片10毫克,日三次)。治疗时间为7-14天,经治疗51例患者症状消失。10例患者症状减轻。4例重度患者经治疗,效果不理想,转入骨科手术治疗。根据文献报道,50岁以下CTS患者,如果病程在10个月以内且症状较轻,经过保守治疗,2/3患者可治愈,症状缓解率为87 8%。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及时发现CTS指标异常,并确定其病变部位损伤程度以及神经是否有再生等。轻中度经理疗、封闭及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重度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手术。因此,神经电生理检查对CTS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估愈后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82-200 [2]崔丽英简明肌电图学手册科学出版社107-111 [3]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4-205 [4]元小冬轻松学习肌电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39-144 [5]O’YoungB,YoungM,StiensS.PM&RSecrets.Philadelphia,PA:Hanley&Belfus,Inc.1997,p.188.

78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临床路径 (县级医疗机构版) 一、腕管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腕管综合征(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常有职业病史。 2.临床表现: (1)主诉:桡侧三个手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中指为甚,夜间或清晨症状最重; (2)体征:拇、示、中指有感觉过敏或迟钝;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无力;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曲腕试验(Phalen征)阳性率70%左右;腕部有炎症或肿块者,局部隆起、有压痛或可扪及肿块边缘。 3.电生理检查:鱼际肌肌电图及腕-指的正中神经传导速

度测定有神经损害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非手术治疗:早期,腕关节中立位制动,腕管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辅以药物或物理治疗。 2.手术治疗:行腕管内占位病变切除术或腕横韧带切开复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腕管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应≤12小时。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2)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X线胸片、心电图; (4)腕部X片 (5)电生理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腕部CT或MRI、骨质疏松相关的骨代谢检查、腹部B超、心肺功能评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等;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静脉注射: ①成人:0.5-1.0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三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

人是可以被驯养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人是可以被驯养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2008-11-23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经济观察人是可以被驯养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张轲风 自有人类文明开始,有一种心理病症可能就已存在,然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这种病症才由于一个刑事案件受到重视,并以此得以命名,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 1973年8月23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某家银行里,突然闯进两个全副武装的绑匪,先是一阵狂扫乱射。绑匪一边扫射一边说:Party开始了。此后,绑匪将几名银行职员挟持为人质,并将他们扣押在银行的地下保管库里。匪徒提出的条件是,释放在押的同伙,保证他们安全出境,否则将人质一个个处死。 经过六天的营救,警方设法打通了保管库,用催泪瓦斯将人质和劫匪驱赶出来,狙击手同时作好了危急情况下击毙劫匪的准备。然而,离开保管库后,几名人质反而将劫持者掩护起来,保护他不受警方的伤害,此后甚至拒绝提供不利于绑匪的证词。更为离奇的是,其中一名女人质还由此爱上了一名劫持者,等他获释后就要嫁给他。 人们无法为这个匪夷所思的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只好将它病理化。从而,在心理学、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个病症又被称为人质情结,概括而言,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后来,人们发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几乎是人质挟持事件中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1976年,法航139次班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到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根据一名头脑清醒的女人质回忆,劫持过程中,留给她强烈印象的不是恐怖分子如何凶神恶煞,如何殴打、虐待旅客,而是每当恐怖分子头目发表演说时,全机舱里就会发出如潮的掌声。这个叫做达维森的女人质在回忆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只是现在,我才理解。当人们想活命时,是最容易受骗的。” 前不久报道说,意大利两位被劫持的女记者获救之后,不但不感谢政府的努力,反而“支持伊武装分子的‘正义之战’”。这或许也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体现(也有可能不是,这里还涉及到政治信仰问题)。不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007系列之《黑日危机》中有过明确的表现:该片中被劫持的石油大亨的女儿,后来助纣为虐。 我可以列举出一连串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事例,不过没有这个必要,大家通过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可以了解得更详细。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2018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 采用《中医骨伤科学》[1]中“伤筋篇”的诊断依据 (1)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 (2)手部麻木,以桡侧三指为主,抓车把、捏筷子无力。 (3)夜间、阴雨天、麻木较重,严重者可放射至前臂。 (4)甩手或活动手部可缓解。 (5)肌电图检查可见大鱼际等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改变。 2.西医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针刀医学》[2]中“周围神经疾病篇”的诊断依据,拟定标准如下: (1)主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抓握无力。 (2)查体: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可见萎缩。晚期可有大鱼际肌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 (3)诱发诊断:屈腕试验(Phalen试验)患则屈腕1分钟后手指麻木加重为阳性,神经叩击试验(Tinel氏试验)用手指叩击腕掌部出现沿正中神经分布区异常感觉为阳性有利于帮助诊断。 (4)辅助检查: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传导速减慢,拇短展肌收缩力减弱。 (二)证候诊断标准[3] 1.气滞血瘀证:由劳损所致,轻者手部麻木,甩手后缓解,重者麻木可放射至前臂,有夜间麻醒史。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2.气血两虚证:局部皮肤发白,发凉,或皮肤干燥,漫肿。手部桡侧三指麻木,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萎缩。晚期大鱼际肌可有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针刀闭合手术(或以针刀为治疗手段、以其他称谓命名的治疗方法) 1.针刀闭合手术治疗原则:疏通气血,松解粘连,解除卡压。 2.操作方法

李浩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分析

从受害者群体特征探析性奴案中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发生原因 摘要: 种种犯罪资料以及受害者的表现表明隐匿于城市生活长达两年之久的性奴案着实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也是犯罪人顺利实施所有犯罪过程的保护伞。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此案具备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发生的四个条件;并进一步结合受害者即卖淫女的群体特征进一步分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了斯德哥尔摩发生的综合动力因素。 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卖淫女 一、案情简介以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发生: 2009年8月,河南南阳新野县人李浩控制妇女进行淫秽视频表演赚钱,在其购买的地下室挖掘地洞,先后将6名妇女骗来囚禁于地洞内。期间,李浩多次强行与6人发生性关系。2010年下半年的一天,被告人李浩指使、胁迫段某某并直接参与杀害一名被囚禁妇女。2011年3、4月份,李浩开始组织被其控制的妇女在地下室通过网络进行淫秽视频表演。2011年6、7月份,李浩又指使段某某、姜某某、张某某杀害另一名被囚禁妇女。2011年8月30日至9月2日,李浩组织被其控制的多名妇女卖淫。9月初的一天,警方接到23岁的女子小晴(化名)的报警电话,称其被“大哥”带出卖淫,刚从一个地窖中逃离,她和另外五名姐妹被诱骗绑架后,沦为“大哥”的性奴,“‘大哥’还杀了两个人。”案情浮出水面。 这桩性奴案在涉及多名受害人的情况下隐匿了长达两年之久,如果不是受害人的逃跑,至今犯罪人的罪行还不能令众人哗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受害人群的特殊性,她们是被社会遗忘的“卖淫女”,她们的失踪不会引起社会的注意,无助与长期形成的心理方面的缺陷也很容易使她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于他人。)洛阳“性奴”案震惊全国,许多人感到很奇怪,这些女性完全有机会、有能力依靠集体的力量反抗、逃脱,可是据案情曝光,李浩平时对这些女孩“调教有方”,女孩子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规范 清远市中医院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9 年优化版本本诊疗方案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并结合我院骨伤科临床实际情况和临床路径管理优化结果制定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 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 2)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 3) X 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1)有跌倒用手掌撑地的病史;或有腕关节掌屈着地而受伤病史。 ( 2)伤后有腕部肿胀,并出现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显著。 ( 3)伸直型 X 线片上具有三大特征: ①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②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的角度也消失;③桡骨长度短缩,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于同一平面。 屈曲型桡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二)骨折分类与分期 1. 分型( 1)无移位型: 1 / 14

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 2)伸直型: 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 3)屈曲型: 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 4)半脱位型: 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 症候分类血瘀气滞证: 损伤早期,由于经脉受伤,气血受损,气血瘀滞,局部出现肿胀疼痛,胃纳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 损伤中期,经初期治疗局部瘀血、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肝肾不足证: 损伤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功能初步恢复,但筋骨尚未坚实强壮,气血不足,舌淡苔白,脉虚细。 3. 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