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三 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心

实验三 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心

实验三 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心
实验三 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心

实验三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心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合力概念的理解;

2、用悬挂法测取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3、用称重法测取重力摆(两个圆盘和一跟直杆可自由组合成不同的摆)的重心位置并

用力学方法计算重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ZME—1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

2、不规则物体(各种型钢组合体);

3、重力摆模型;

4、弹簧秤。

三、实验原理

物体的重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再利用柔软细绳的受力特点和两力平衡原理,我们可以用悬挂的方法决定重心的位置;又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可以测取杆件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重量。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悬挂法

1.从柜子里取出求重心用的组合型钢试件,用将把它描绘在一张白纸上;

2.用细索将其挂吊在上顶板前面的螺钉上(平面铅垂),使之保持静止状态;

3.用先前描好的白纸置于该模型后面,使描在白纸上的图形与实物重叠。再用笔在沿

悬线在白纸上画两个点,两点成一线,便可以决定此状态的重力作用线;

4.变更悬挂点,重复上述步骤2-3,可画出另一条重力作用线;

5.两条垂线相交点即为重心。

称重法

1.取出实验用平衡摆。按图将摆通过线绳悬挂于实验装置的前面顶板上,其中的一端

挂于钩秤上,并使摆杆保持水平。

2.读取钩秤的读数,并记录;

3.将钩秤置换到另一端,并使摆杆保持水平;

4.重复步骤2;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悬挂法(请同学另附图)

称重法

六、注意事项

1、实验时应保持重力摆水平;

2、弹簧称在使用前应调零。

七、思考题

1、实验时重力摆不能保持水平,对实验精度有何影响?

2、试分析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

实验三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心

实验三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心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合力概念的理解; 2、用悬挂法测取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 置; 3、用称重法测取重力摆(两个圆盘和 一跟直杆可自由组合成不同的摆)的 重心位置并用力学方法计算重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ZME—1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 2、不规则物体(各种型钢组合体); 3、重力摆模型; 4、弹簧秤。 三、实验原理 物体的重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再利用柔软细绳的受力特点和两力平衡原理,我们可以用悬挂的方法决定重心的位置;又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可以测取杆件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重量。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悬挂法 1.从柜子里取出求重心用的组合型钢试件,用将把它描绘在一张白纸上; 2.用细索将其挂吊在上顶板前面的螺钉上(平面铅垂),使之保持静止状态; 3.用先前描好的白纸置于该模型后面,使描在白纸上的图形与实物重叠。再用笔在沿悬线在白纸上画两个点,两点成一线,便可以决定此状态的重力作用线; 4.变更悬挂点,重复上述步骤2-3,可画出另一条重力作用线; 5.两条垂线相交点即为重心。 称重法 1.取出实验用平衡摆。按图将摆通过线 绳悬挂于实验装置的前面顶板上,其中的一端挂于钩秤上,并使摆杆保持水平。 2.读取钩秤的读数,并记录; 3.将钩秤置换到另一端,并使摆杆保持 水平;

4.重复步骤2;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悬挂法(请同学另附图) 称重法 六、注意事项 1、实验时应保持重力摆水平; 2、弹簧称在使用前应调零。 七、思考题 1、实验时重力摆不能保持水平, 对实验精度有何影响 2、试分析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

行为实验操作详解版

行为实验操作: 行为实验时间:; 日程安排: Handling: 9:00-12:00,共4天,每天每只2-3 min。 Behavioral tests: Day1 旷场实验: 无适应,光照30 lux,测试时间10 min;将小鼠放在旷场实验箱一角,使用Anymaze自动分析小鼠总移动距离、在中心区(中心25*25cm2)的时间、静止的时间等。 Day2 明暗箱实验: 无适应,暗箱光照10 lux,明箱光照650 lux,测试时间5min;测试开始时小鼠放在暗箱,使用Anymaze自动分析小鼠进入明箱次数、在明箱时间、在明箱的运动距离。 Day3 高架十字 无适应,开臂光照40 lux,测试时间5min,将小鼠放在中心区域,并保证小鼠的头朝向开臂。记录小鼠在开、闭臂移动的总距离、时间、低头次数等。 Day4 自发性交替实验: 无适应,光照10-30 lux,测试时间8 min;测试开始时小鼠放在Y迷宫中心区,手动分析交替次数、进入臂的总次数、AAR、SAR、总活动距离5个指标。 在做自发性交替实验时,在操作箱的壁上挂上立体参照物。 Day5适应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中间放置一物体,鼓励小鼠探索,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重复一次。 Day6新物体识别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两对角线对称放置物体A,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将其中一物体换另一新物体B,测试时间10 min。记录两次试验小鼠对各物体的探测次数、时间、移动总距离等。 Day7适应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中间放置一物体,鼓励小鼠探索,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重复一次。 Day8空间物体识别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两对角线对称放置物体A,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将其中一物体的位置改变,测试时间10 min。记录两次试验小鼠对各物体的探测次数、时间、移动总距离等。在操作箱的壁上挂上立体参照物。

物体重心的位置确定

物体重心的位置确定 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及其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重力作用的整体效果。 一、几何法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又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都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实心的棒状物、薄板等重心都在物体内的某点上,而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一些 物体,其重心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但不一定在物体上,如质地均匀的金属圆环等;一般说来,有对称面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对称面上,有对称线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对称线上,有对称点的物体重心就落在对称点上,如果从对称的观点出发,结 合其它方面的思考,可迅速找到重心的准确位置。如图6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等边直角三角板的重心就在悬线与直角角平分线的交点0上。 将不规则的薄板,在某点A悬挂起来,当薄板静止时沿悬线方向在薄板上画出竖直线AB,然后另选一点C再次悬挂,再次在薄板上画出竖直线CD,如图1所示, 薄板重心即在AB线上,又在直线CD上,由此可知重心必在两直线的交点上。 将长形棒状物体的一端用细绳AB悬挂起来,另一端用弹性细绳CD缓慢拉起到一适当位置,分别画出AB、CD的延长线,并相交于E点,E点的正上方0点就 是棒状物的重心。牵引法找重心的原理是:当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 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相交于一点。 三、平移法 将粗细不均质量分布不均的圆柱状物体,放在两根平行细杆上,如图所示,当两平 行细棒相向一起缓慢靠拢时,圆柱物体在细杆上或左或右移动,最终两细杆合拢

在一起,圆柱状物体静止在细杆上,则物体的重心就在两细杆合拢处的正上方。

四、平衡法 将质量分布不均,粗细不均,重力为G i的棒状物体,用细绳系于中心0点上(接近中心即可),吊挂起来,棒状物体由于重心不在其几何中心上,导致它的一端下降,另一端上翘。 将重为G2的物体用细绳套挂在棒状物翘起的一端,缓慢调 整细绳的位置,使棒状物体平衡,用刻度尺测出悬线到0点的距离L,禾U用力 G2 0点的距离Dx= G1L O G 1 1厂~i G1 0G 2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有一定形状的几何物体,由于挖取或补贴了某一部分而失去原有的规则性,在求解此类问题时可以通过等效法,假想恢复物体的原状,再利用平衡法确定其重心位置。 例1如图所示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大圆,现挖去一个小圆,圆心在大圆半径一半处,半径是大圆半径的一半?求挖去后圆的重心位置. 【解析】利用割补法分析重心的位置?根据半径关系可知割去的圆形薄板面积为原 1 来面积的4,假设将割去的圆形薄板可补上,在重心处可以将物体支撑起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式解答. 解:根据题意,大圆的圆心和小圆的圆心以及剩余部分的重心应该在一条大圆的直 径上(剩余部分的重心在它的对称轴上)?因为小圆半径r是大圆半径R的一半, 1 所以割去的圆形薄板面积为原来面积的 4 ;设完整大圆的质量为mkg ,圆板的重心将从0点向左移动x ;假设将割去的圆形薄板可补上,在重心处可以将物体支撑起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 m)g?x=1 mg?R,解得:x=£ R? / 1 剩余圆盘的重心在0点向左R的位置处. 6 矩平衡原理算出棒的重心到

人体二维重心测量(完整版)资料

测量点 名称 坐标 测量点名称 坐标 X Y X Y 头 右肩 左肩 右肘 左肘 右腕 左腕 右手 左手 右髋 左髋 右膝 左膝 右踝 左踝 右趾尖 左趾尖 右足跟 左足跟 躯干上测量点 躯干下测量点 分析法计算人体重心 学院: 学号: 姓名: 成绩: 0 10 30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0 110 10 30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0 110

测量点 名称 坐标 测量点名称 坐标 X Y X Y 头 右肩 左肩 右肘 左肘 右腕 左腕 右手 左手 右髋 左髋 右膝 左膝 右踝 左踝 右趾尖 左趾尖 右足跟 左足跟 躯干上测量点 躯干下测量点 分析法计算人体重心 学院: 学号: 姓名: 成绩: 0 10 30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110 10 30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0 110

测量点 名称 坐标 测量点名称 坐标 X Y X Y 头 右肩 左肩 右肘 左肘 右腕 左腕 右手 左手 右髋 左髋 右膝 左膝 右踝 左踝 右趾尖 左趾尖 右足跟 左足跟 躯干上测量点 躯干下测量点 分析法计算人体重心 学院: 学号: 姓名: 成绩: 0 10 30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0 110 10 30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0 110

测量点 名称 坐标 测量点名称 坐标 X Y X Y 头 右肩 左肩 右肘 左肘 右腕 左腕 右手 左手 右髋 左髋 右膝 左膝 右踝 左踝 右趾尖 左趾尖 右足跟 左足跟 躯干上测量点 躯干下测量点 分析法计算人体重心 学院: 学号: 姓名: 成绩: 0 10 30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0 110 10 30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0 110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含答案)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球的主视图是圆 B. 球的俯视图是圆 C. 球的任何截面都是圆 D. 以上说法都对 2.如图,从正面看是() 3.如图,从三个方向看这个几何体,则这个几何体是() 4.如图,是一个四棱柱和圆柱的摆放组合,则从上面看是() 5.如图,从①和②的()方向看是一样的. A.正面 B.左面 C.上面 D.左面、上面 二.填空题 1.如图,①从正面看是_____、从左面看是________、从上面看是________.

2.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和左面看都是三角形,而上面看是圆,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 3.桌面上放两件物体,它们的三视图如下图示,则这两个物体分别是________.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4.如图,从一个由若干个长、宽、高相等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的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则组成这个几何体共用了________个小正方体. 5.如图,从一个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正面和左面看,则这个几何体至少由______个小正方体组成,最多由______个小正方体组成. 三.解答题 1.画出下面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8分) 2.如图所示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组成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体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6分) 2 3 4 2 1 1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A 5.D 二填空题 1.③,④,② 2.圆锥 3.圆柱和长方体 4.6 5.4,12 三解答题 1.略 2. 主视图左视图

物体识别过程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典型的物体识别系统往包含以下几个阶段: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建模,匹配,定位。 1.2.3预处理 预处理几乎是所有计算机视觉算法的第一步,其动机是尽可能在不改变图像承载的本质信息的前提下,使得每张图像的表观特性(如颜色分布,整体明暗,尺寸大小等)尽可能的一致,以便于之后的处理过程。预处理有生物学的对应。瞳孔,虹膜和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的行为类似于某些预处理步骤,如自适应调节入射光的动态区域等等。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之间的界线不完全分明。有时两者交叉在一起。它主要完成模式的采集、模数转换、滤波、消除模糊、减少噪声、纠正几何失真等预处理操作。因此也要求相应的设备来实现。 预处理经常与具体的采样设备和所处理的问题有关。例如,从图象中将汽车车牌的号码识别出来,就需要先将车牌从图像中找出来,再对车牌进行划分,将每个数字分别划分开。做到这一步以后,才能对每个数字进行识别。以上工作都应该在预处理阶段完成。 从理论上说,像预处理这种先验式的操作是不应该有的。因为它并不为任何目的服务,所以完全可以随意为之而没有“应该怎么做”的标准,大部分情况下预处理是看着实验结果说话。这是因为计算机视觉目前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论框架,无法从全局的高度来指导每一个步骤应该如何进行。在物体识别中所用到的典型的预处理方法不外乎直方图均衡及滤波几种。像高斯模糊可以用来使得之后的梯度计算更为准确;而直方图均衡可以克服一定程度的光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特征本身已经带有预处理的属性,因此不需要再进行预处理操作。 预处理通常包括五种基本运算: (1)编码:实现模式的有效描述,适合计算机运算。 (2)阀值或者滤波运算:按需要选出某些函数,抑制另一些。 (3)模式改善:排除或修正模式中的错误,或不必要的函数值。 (4)正规化:使某些参数值适应标准值,或标准值域。 (5)离散模式运算:离散模式处理中的特殊运算。 2.4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的目的是从模式样本中提取能代表该模式特有的性质。这是模式分类中最关键的一步,但又是最难以控制的一步。其准则是提取尽量少的特征,而能使分类的误差最小。但随之而来就有了矛盾,特征提取在分类之前完成,事先并不知道哪些特征能使分类误差最小,目前还无法解决这个矛盾。特征提取负责从图像中得到重要的信息以交给下一层使用,而忽略不太重要的信息。特征提取

巧妙、准确测定重心测量装置的方法

巧妙、准确测定重心测量装置的方法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周祖濂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与理论值相比较的、判断称重法重心测量装置准确度的方法。此方法也可用来判断衡器的偏载。 【关键词】 称重法测重心,相对重心位移测量法 用称重法测量重心的装置,是将被测物体放置在由三只或四只称重传感器的承载平台上,通过测量传感器受力的差值来测定物体的重心。测量方法的原理是非常简单、明瞭。特别是使用数字传感器或数字称重系统,可使重心测量精度大大提高。现在的问题时,如何确定重心测量装置的准确度。以往的方法是在一特定的位置上放置已知重量的砝码或重物来确定重心测量装置的准确度,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砝码,而且是通过装置本身的测量结果来估算,要发现装置的系统偏差是不太容易,准确度也不可能很高。 我们提出的这种确定重心测量装置方法,称为“相对重心位移测量”法。众所周知,称重法测量物体的重心是建立在力矩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改变已知重量物体的几何位置,并准确测量所改变的相对距离,就可根据力矩平衡理论计算出原来物体总体重心的位置的改变值,同时根据该重心测量系统测出此已知重量改变前后的两个重心位置。将测得两个重心测量值之差与理论计算值作比较,就可方便而准确的确定该重心测量装置的准确度。理论值的精确度由可移动的物体或砝码的精度和移动位置的几何测量的精度确定。 我们用此方法对一台用来测量集装箱重心的系统作了实际运用。在一空集装箱内在如图所示的两个位置,分别放置160kg的砝码,进行所谓的位置变动测量。两组砝码间的中心距离为2117mm。在两个位置测得的中心位置(在y方向)分别为:-42.2mm和48mm。 两组重心测量值之差为: Δ实=48-(-42.2)=90.2mm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从不同方向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章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第一章,所以是最基础部分,是在本章前几节中已经初步感受了空间图形的前提下,来学习本节课内容的。所以《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的内容很重要,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实验、合作与交流以及学会学习就变得更为重要。为了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课前需做如下准备。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动态的立体图形转化为三视图; 2.教师准备实物:乒乓球、热水瓶、水杯; 3.学生自制模型: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四个、四棱锥、圆柱。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目标:会判断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2. 能力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3. 情感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2)体会到在生活中我们也应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去看待一件事物,分析一件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制定如下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和会画立方体及其组合图形的三视图。 2.教学难点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四、说教法 [教法]演示法、实验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中借助实物模型、教具、多媒体课件及四人小组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三视图有关内容。设置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 五、说学法

形心重心的理论计算公式

§3-4 重心和形心 一、重心的概念: 1、重心的有关知识,在工程实践中是很有用的,必须要加以掌握。 2、重力的概念: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无论物体怎样放置,重心总是一个确定点,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 二、重心座标的公式: (1)、重心座标的公式 三、物体质心的坐标公式 在重心坐标公式中,若将G=mg,G i=m i g代入并消去g,可得物体的质心坐标公式如下: 四、均质物体的形心坐标公式 若物体为均质的,设其密度为ρ,总体积为V,微元的体积为V i,则G=ρgV,G i=ρgV i,代入重心坐标公式,即可得到均质物体的形心坐标公式如下:

式中V=∑Vi。在均质重力场中,均质物体的重心、质心和形心的位置重合。 五、均质等厚薄板的重心(平面组合图形形心)公式: 令式中的∑A i.x i=A.x c=S y; ∑A i.y i=A.y c=S x 则S y、S x分别称为平面图形对y轴和x轴的静矩或截面一次矩。 六、物体重心位置的求法工程中,几种常见的求物体重心的方法简介如下: 1、对称法 凡是具有对称面、对称轴或对称中心的简单形状的均质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它的对称面、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上。对称法求重心的应用见下图。 2、试验法对于形状复杂,不便于利用公式计算的物体,常用试验法确定其重心位置, 常用的试验法有悬挂法和称重法。 (1)、悬挂法 利用二力平衡公理,将物体用绳悬挂两次,重心必定在两次绳延长线的交点上。 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方法见图 (2)、称重法 对于体积庞大或形状复杂的零件以及由许多构件所组成的机械,常用称重法来测定

浮沉子实验报告

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 制作人:甘胜军(XX130168)、张萍萍(XX130113) 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

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帕格尔斯,物理学家。 “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 1596-1650)在十七世纪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后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

确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常用方法

确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常用方法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载重汽车的重心随着装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化,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物体的重量和高度而变化. 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几何法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如图1,均匀细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网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 从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若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有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面,则重心必在此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面上. 例1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____,为增大物体的稳定性,可以____物体重心的位置和增大物体底部的_______. 解析重力在物体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

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有可能重心不在物体中心,甚至不在物体上, 提高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大支承面,二是降低重心. 答案几何中心,降低,面积. 例2 下列有规则形状的物体质量分布均匀,请在图2中画出A、B、C、D各物体的重心位置. 解析分析图例根据对称性,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如方形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如果是方形薄物体,它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交点上.球的重心在球心,粗细均匀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所以各物体的重心如图3所示, 二、悬挂法 用悬挂法可以确定薄板的重心位置.首先找一根细绳,在薄板上找一点,用绳悬挂,画出薄板静止后的重力线,同理再找一点悬挂,两条重力线的交点就是物体重心. 例3 如图4所示是确定薄板重心的方法,先在A点把薄板悬挂起来,然后在C点把薄板再悬挂一次,由此可知,薄板的重心在哪里该过程应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解析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是一个物体受重力的总效果的反映.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来突破此题.如图4,先在A点把薄板悬挂起来,对于静止的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篇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3、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2.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画出正确的平面图. 3.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确定搭出的几何体的小立方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1.对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判断,画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形状. 2.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确定搭出的几何体的小立方体的个数.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足够认识本节课中的知识,充分相信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在活动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感受和交流的时间.估计问题会出在表述观察的结果方面,因为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概念表述还是比较困难的.同时观察的是立体的物体,画出的是平面的图形,这会对部分学生造成不小的困难.例如,从正面看的实际观察方向是正前方,而题目中出现的立体示意图是从左下到右上的方向.所以需要在观察和表述之间帮助学困生建立一定的视图标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并在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能识别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画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形状. 3.能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确定搭出的几何体的小立方体的个数. 4.体会到在生活中我们也应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去看待一件事物,分析一件事情.教学方法 本节课首先安排学生观察实物或是课件,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几个简单几何体的组合,辨别观察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模型,熟悉简单几何体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最后通过搭建模型、观察想象,学会如何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 具体的方法有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例如:把实物模型、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这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很重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搭建立方组合体,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1、点亮小灯泡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使学生会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纪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像与推测。 3、使学生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像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实验材料: 小灯泡、电池、导线等 要点亮小灯泡,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的意义。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电路中的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那么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观察的重点。

学生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导线大约10厘米长,两端分别除去外包皮约1.5厘米;干电池是1.5V的;小灯泡最好挑选电压最低的那种,这样连接在电路中比较亮,容易观察。 有了这些材料,学生们就可以尝试着点亮小灯泡了。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 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才能使灯泡发光。 在此基础上,教材提供了四种连接方式,这四种连接方式比较典型,让学生都要尝试连一连,知道哪种连接小灯泡亮,哪种连接小灯泡不亮,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亮) 2、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小灯泡只有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不亮,短路)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锌壳接触。(亮) 4、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小灯泡的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不亮,断路)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 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电子式人体重心测量仪的设计及应用

电子式人体重心测量仪的设计及应用 于岱峰 (山东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60063) 摘要: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关于人体重心测试原理,设计出一种高精度的人体重心测量仪器。该仪器采用传感器和单片机技术,采集、处理、显示数据,使测试人体重心的方法更简便,结果更精确。关键词:人体重心;测试仪;传感器;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G 804.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2076(2000)02-0092-03 收稿日期:2000-01-04 修回日期:2000-06-02 作者简介:于岱峰,男,1955年生,实验师。 人体重心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和研究人体环节参数的一个重要数据。由于人体是一个组合物体,它是由头、躯干、上臂、前臂、手、大腿、小腿和足等系列环节组成,而这些环节的每一部分,由于受到地心吸引力的作用,使人体的各个环节都有重心。我们把全部环节( 即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做人体重心或人体总重心。 由于每个人体的结构不同,人体的重心不像物体那样恒定在一个点上。目前,国内运动生物力学在测量活体静态一维人体重心位置时,主要使用平衡板、体重称测力的方法。此种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测量速度慢 在测量人体重心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拨动体重称的砝码,直至体重称砝码完全稳定后,才能读出数据。对大量运动员和学生进行测试时,获取数据慢,测试时间长。 2)测量误差大,精度低 目前国内使用的体重称最小分辨率仅为0.1kg 。再加上体重称内部机械磨损,弹簧疲劳以及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大大降低了体重称的灵敏度。因此,使用体重称测力的方法不能满足体育学院的本科生、专业研究生对实验精度的要求。 3)测试功能单一,仅能测得一项测力数据。 4)测试过程繁琐,受试者要在不同的仪器上测试体重、身高、重力等数据后,通过手工计算才能求出重心结果。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根据普通物理学的力学原理,设计了一种电子式重心测量仪,即采用传感器转换人体的压力,使用微型计算机监控传感器信号,将数据采集、运算处理、数字显示合为一体的测量仪器。 1 利用平衡板测量静态人体重心原理及方法 1.1 一维静态人体重心测试原理利用平衡板测量人体重心,是根据普通物理学中的物体平衡原理,即当物体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为零,合力矩也均为零。由力矩平衡方程可知: ∑M ? =0 (1.1) 我们特制一定长度的均质木版,两端分别安装刀刃槽并在下方放置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见图1? 29?第16卷总第46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V ol.16T otal N o.46 2000年第2期 Journal of Shando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N o.2200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的习惯,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和谐友好地相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材第16页上方有关“图117”的内容 【教学说明】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摄像、拍照等生活情景入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组合几何体 问题1如图是由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教材第16页下面的图118.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尝试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 教材第16页下面的图119. 【归纳结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2.由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想象物体 问题2某几何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如图,则该几何体是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归纳结论】由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想象物体的形状,是一种逆向思维,需要对常见的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有清楚的认识,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3.确定组成几何体的正方体的个数 问题3教材第17页上方的“议一议”内容. 【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用几个小正方体搭一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归纳结论】由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有可能能确定物体的形状,也有可能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第17页的“随堂练习”. 2.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3.如图是一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它所对应的物体是() 4.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三个不同方向

行为实验操作详解版

行为实验操作: 行为实验时间:; 日程安排: Handling : 9:00-12:00,共 4 天,每天每只2-3 min。 Behavioral tests: Dayl旷场实验: 无适应,光照30 lux,测试时间10 min ;将小鼠放在旷场实验箱一角,使用Anymaze自动分析小鼠总移动距离、在中心区(中心25*25cm2)的时间、静止的时间等。 Day2明暗箱实验: 无适应,暗箱光照10 lux,明箱光照650 lux,测试时间5min ;测试开始时小鼠放在暗箱,使用Anymaze自动分析小鼠进入明箱次数、在明箱时间、在明箱的运动距离。 Day3高架十字 无适应,开臂光照40 lux,测试时间5min,将小鼠放在中心区域,并保证小鼠的头朝向开臂。记录小鼠在开、闭臂移动的总距离、时间、低头次数等。 Day4自发性交替实验: 无适应,光照10-30 lux,测试时间8 min ;测试开始时小鼠放在Y迷宫中心区,手动分析交 替次数、进入臂的总次数、AAR、SAR、总活动距离5个指标。 在做自发性交替实验时,在操作箱的壁上挂上立体参照物。 Day5适应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中间放置一物体,鼓励小鼠探索,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重复一次。 Day6新物体识别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两对角线对称放置物体A,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将其中一 物体换另一新物体B,测试时间10 min。记录两次试验小鼠对各物体的探测次数、时间、移动总距离等。 Day7适应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中间放置一物体,鼓励小鼠探索,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重复一次。 Day8空间物体识别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两对角线对称放置物体A,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将其中一 物体的位置改变,测试时间10 min。记录两次试验小鼠对各物体的探测次数、时间、移动 总距离等。在操作箱的壁上挂上立体参照物。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盐水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

因素。实验结果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

行为学方案,新物体,水迷宫,埋珠实验,重复行为,社交

一.埋珠实验 方案:在鼠笼里铺上5cm厚玉米芯垫料,铺平;里面放入 20个玻璃珠(直径15mm),分五排,每排4个,规律排布。 将老鼠放入笼中,摄像30min;将垫料铺平后重复利用(文 献上说可以重复),统计所埋玻璃珠的数量(被埋体积大于 50%)。 二.新物体识别 方案: 物体识别:开始前,将老鼠放入箱子中适应十分钟,2h后 测量物体识别。在箱子里放入两个相同的物体(1,2),分别 置于相对的角落,将老鼠放入箱子中探索10min;30min后 将物体(1)换成一个新的物体(3),让老鼠探索10min, 测量老鼠接触物体的时间(老鼠接触物体距离应小于1英 寸)。24h后将物体(2)换成一个新的物体(4),将老鼠放 入箱子中探索10min。每测量完一只老鼠,需要用75%的 乙醇擦拭箱子。 方位识别:开始前,将老鼠放入箱子中适应十分钟,2h后 测量方位识别。在箱子里放入两个相同的物体,分别置于 相对的角落,将老鼠放入箱子中探索10min;20min或者 24h后将其中一个物体变换一个位置(分别用不同组老鼠测

量),让老鼠探索10min,测量老鼠接触物体的时间(老鼠接触物体距离应小于1英寸)。每测量完一只老鼠,需要用75%的乙醇擦拭箱子。 三.重复性为 方案:将老鼠放入空鼠笼适应10min,笼中不放垫料; 之后将老鼠放入笼中,录像10min,记录老鼠理毛以及站立的时间。每测量完一只老鼠,需要用75%的乙醇擦拭箱子。 四.三箱社交试验 方案: 1:箱子一边放鼠(1),另一边放入空笼子,实验鼠放入中间箱子,通道隔板打开,录像十分钟。 2:箱子一边放鼠(1),另一边放入鼠(2),实验鼠放入中间箱子,通道隔板打开,录像十分钟。 3: 第2步做完之后,将实验鼠单独与鼠(2)接触45min,24h后箱子一边放入鼠(2),另一边放鼠(3),实验鼠放入中间箱子,通道隔板打开,录像十分钟。 注:开始前将老鼠放入中间箱子适应五分钟,两边的通道关闭。放入笼中的老鼠为同年龄未与实验鼠接触过的C57雄鼠。每测完一只老鼠,用75%的乙醇擦拭箱子。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doc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

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