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同课异构评课表

同课异构评课表

同课异构评课表
同课异构评课表

同课异构评课表

目标明确。

42、符合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33、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3教学内容(20分)1、教学内容准确,教学容量适度。

42、层次清楚,安排合理,注意新旧知识联系。

43、教材处理得当,做到学与练的统一。

64、善于挖掘教材,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之中。6教学过程(30分)1、新课导入自然合理,善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

42、教学过程完整清晰,突出重点、难点,讲练恰当。

63、教法得当、灵活,注重探究式教学。

4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差异。

65、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6、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使用合理。4学生活动(15分)1、学习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投入,讨论热烈。

42、训练面广,人人动脑动手,整体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秩序良好。

63、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个性等全面发展。5教学技能(15分)1、知识面宽,教态亲切,有驾驭课堂的应变调控能力。

62、语言准确,简练,生动,逻辑严密且通俗易懂,体现学科特色。53.板书设计合理,工整美观,演示操作规范、熟练,有效到位。4教学效果(10分)1、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学生思维集中,学习积极性高。

52、学生对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能理解或掌握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5总分(100分)

魏澜“同课异构”听评课教研活动体会

科学“同课异构”听评课教研活动体会 兴凯湖农场学校小学魏澜 10月17日,科综微教研组,按照计划如期开展了同课异构听评议活动。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这一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我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我认真的观摩了张秀荣和展秋梅的《光是怎样传播的》两节课,受益匪浅!虽然课题相同,由于执教教师不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气氛!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本次“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

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展老师利用直观教学循循善诱,思路清新。而张老师则是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最后得出结论。两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从身边这找实例。教学设计内容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展开,过渡自然、流畅,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彰显了她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认为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在今后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要不断的学习与摸索,树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程序,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把课堂说话的自由和权力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运用恰当的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7.10

五年级上数学评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评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人教新课标 鸡兔同笼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书《孙子算经》中,原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该书给出了一种典型的解法,即:兔数=腿数÷2—头数(94÷2—35=12),鸡数=头数—兔数(35—12=23)。鸡兔同笼问题,二、三年级的学生奥数学过,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学过,到了初中还要再学,我不禁在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们都争相去学,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呢?今天,有幸听了薛孝余老师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组织和各位老师对本课的点评,不仅让我对鸡兔同笼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索,更让我对薛孝余老师细致的课堂中体现的教学智慧赞叹不已。 一、细致的课堂关注每位孩子的成长 鸡兔同笼问题既然作为奥数的内容,那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然而鸡兔同笼问题又作为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势必让每个孩子对这类问题都应有各自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最优化的方式。从薛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薛孝余老师关注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和体验。从列表的枚举法到跳跃的尝试法再到假设的算术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和成长体验。 二、细致的课堂关注数学思想的传承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有绘图的数形结合思想、有算术计算的假设思想,有方程代数的数学建模思想等。然而,一节课把所有的思想内涵都包容进去,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必定导致课堂内容学习的拥堵和孩子们学习的不知所措。薛老师选取了适合孩子们认知的方式的,以列表的一一对应思想和算术解决的假设模型为本课数学思想的重点渗透,让孩子们从两个层次,深入探讨学习内容,并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正如一些听课老师所说的,学生能够提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已经体验和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三、细致的课堂体现教师智慧的设计

同课异构评课稿子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数学优质课评课稿 评课人:肇源县第三中学王金玲 评课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出课教师:树桓恩博 本节课两位教师精心准备,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两位老师共同走过从磨课到出课的整个过程,从中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准确、具体、全面,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合理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合理的课堂练习、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形成、性质归纳、函数应用,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的处理: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精心设计,两位老师重点把握准确,难点得以突破,通过精彩的情境引入和对核心知识的充分探究,对教材进行了非常合理的整合。 三、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他们的教学过程: 1、进入教学的第一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如何“导” 两位老师都合理的设计了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例如恩博老师在引入时用的“折报纸”的例子,树桓老师用的“捐大米”的例子和“绳子日取一半”的例子,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

础,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从倍感诧异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2、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体现如何“学” 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过程。树桓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定义的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底数“a’的取值,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而且科学全面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恩博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图像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描点,在图像形成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由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总结指数函数性质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共同探究总结,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3、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体现如何“练”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有效地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这节课中,两位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他们在练习设计上,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练习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第二,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并能通过图像直观分析体现数学的看得见的事实,再给出规律进行代数推理,数形结合思想用得恰到好处。总之,整个练习设计考察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课心得体会:同课异构 诠释不一样的精彩

评课心得体会:同课异构诠释不一样的精彩 评课心得体会:同课异构诠释不一样的精彩 前两天半大家听了6位专家的评课,收获颇丰,精彩的课堂 加上恰到好处的点评让听课的老师们受益匪浅,把听课过程中遇 到的困惑弄的清清楚楚的。如果专家们的评课是一盘色香味俱全 的美味佳肴的话,我的评课只能算得上一杯无色无味白开水,大 家听一听,当做饭前润润嗓子,准备后面品尝于老师的评课大餐。 感觉这四节课共性的地方有以下两点,第一是:在对网络知 识结构图的建构整理上体现了由个体思考到集体智慧的碰撞:其 实复习的目的在于连点成线并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构成网络。四位老师在第二环节建构网络的开始都是把找点的过程完全放手 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知识 点之间的联系,各小组汇报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即点评 肯定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又在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整理出本单元 内容的知识体系。通过师生共同的修改补充完善,使结构图更加 的清晰、明确! 第二点是:从内部联系到思想方法的提升。复习不是简单机 械的重复,在温故的基础上还要知新。其实让学生知新的过程既 是提升的过程。在这四节课中在这一方面体现比较好是第一节课

中老师借助知识网络结构图的建构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化 繁为简的思想;后面的三节课也都在第二环节建构网络的过程中 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通过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整 节复习课厚度或者说课的深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点是:在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上,每位教师都做得 比较好。关于运算定律在四年级之前学生就有了相应的认知基础,比如在加法中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加法中凑整计算等等。这些知识过去只知道这样做,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明白了它们的 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就针对每一节课简单说说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每 节课两个亮点,一点自己的困惑。 第一节课中的第一个亮点是: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整理时对一 单元知识体系分类规整.我们可以一起来回想一下,老师在引领学 生整理时并不是按照教材呈现的先后顺序去整理,而是根据知识 间的联系对内容进行了规整。教参中这样指出: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都是同 一种运算的规律。只有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通常我们的复习一般状态下应该是按 照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但是徐 老师是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对知识体系重新做了调整,把分配律 从乘法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部分,然后把交换律(包括加法、乘法)、结合律(也包括乘法、加法)分别作为一部分来整理,这样

二年级数学《搭配中学问》同课异构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搭配中学问》同课异构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同课异构评课稿 **月**日,二年级王老师和高老师同课异构讲了数学广角的《搭配中的学问》。两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问题,发展了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 1.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两位教师创设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形式,无论是王老师的帮助小鸡、小鸭、刺猬解决雨伞的问题,还是高老师的游数学城堡,都创设了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开了个好头。

2.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两位教师都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且学生自己总结出搭配的方法,交换位置法和固定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了方法的优化。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3.教学设计符合数学教学规律。 两位教师注重了学生知识新旧的衔接和由易到难的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流程,都是从两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两位数为基础,探索三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数,以复习旧知为基础,使学生很容易想到三个数字同样可以用交换法来组数,水到渠成掌握了交换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教学重点突出。 建议: 1、王老师的教学内容在稍加拓宽,将生活中的应用解决问题会更好。

2、在学生活动后,高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长期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提高很快,同样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最新四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 吴良平 这节课,陈四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 一、四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 老师在出示例1:92÷30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计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计的方法.而后进行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商3乘除数30是90,说明商3是正确的. 二、重视算理 在教学时,教师以清晰的理论、与直观图形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 三、教师重难点讲解点拨到位,计算步骤明确. 每次在进行计算时,梁老师总是先让学生观察除数是两位,然后让学生看被除的前两位数是否够除,不够除怎么办?最后引导学生准确找到除数和商的位置. 三、重视计算练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有直接计算题,有列式计算题,有判断题,而且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师总结及时到位,让学生明白计算方法和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最后,教师从除的顺序、商的位置和余数的大小三方面,让学生更加清楚了笔算除法,配上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 五、整堂课教师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鼓励大家积极踊跃发言,书写要规范,教师的板书也为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

建议:1.( )里最大填几?“几”应该强调是哪个整数. 2.例题教学时,因为前后单位不一样,教师应做适当强调. 3.用格子图表示算式意义时,应先告知学生每一列的格子数是10,便于学生进行合理分配. 2017-2018四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吴良平

听了周老师《平均数》一课,现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意识”谈自己几点体会: 选材丰富多样 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生活中平均数的广泛应用,掌握平均数的含义.教师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本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身高、平均气温、平均年龄等等,选取了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活动体验,更能体会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方法引导准确 出示了表格后,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从中知道哪些信息?通过学生发言,知道了可以比出谁收集的水瓶最多、谁最少.教师还鼓励学生说:用比较的方法获得了新信息.学生的表达得到了赞许,思考更加积极了.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提一个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将学生引导了本节课的知识上,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解决.在交流汇报中,从而引出什么叫平均数,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除以份数或移多补少,并且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从感官上真正接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练习完善知识 练习中又将生活与平均数联系了起来,又一次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第一题明确了平均数的范围,第二题小结出了平均数的意义,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第三题平均数还可以用来进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陈小京老师《鸡兔同笼》一课张中凤 鸡兔同笼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书《孙子算经》中,原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该书给出了一种典型的解法,即:兔数=腿数÷2—头数(94÷2—35=12),鸡数=头数—兔数(35—12=23)。鸡兔同笼问题,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呢?今天,有幸听了陈老师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组织和各位老师对本课的点评,不仅让我对鸡兔同笼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索,更让我对陈老师细致的课堂中体现的教学智慧赞叹不已。 一、细致的课堂关注每位孩子的成长 鸡兔同笼问题既然作为奥数的内容,那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然而鸡兔同笼问题又作为五年级数学附加的内容,势必让每个孩子对这类问题都应有各自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最优化的方式。从陈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陈小京老师关注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和体验。从列表的枚举法到跳跃的尝试法再到假设的算术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和成长体验。 二、细致的课堂关注数学思想的传承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有绘图的数形结合思想、有算术计算的假设思想,有方程代数的数学建模思想等。然而,一节课把所有的思想内涵都包容进去,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必定导致课堂内容学习的拥堵和孩子们学习的不知所措。陈老师选取了适合孩子们认知的方式的,以列表的一一对应思想和算术解决的假设模型为本课数学思想的重点渗透,让孩子们从两个层次,深入探讨学习内容,并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正如一些听课老师所说的,学生能够提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已经体验和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三、细致的课堂体现教师智慧的设计 教学的组织展开,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可操作的,具备良好互动的课堂学习的开展,更是教师智慧的设计体现。课前,陈老师与师生就鸡兔的角色转化表演,趣味横生;正式上课了,先以较大数目的鸡兔同笼引出探究较麻烦,从而以转化的思想,从小数目开始,从小数目的研究中建立模型,从而以模型解决较复杂的大数目的解决;从鸡兔同笼的原型中引申到生活实际中的鸡兔同笼变式,让学生学一道而通百道,同时体会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思想的生活应用价值……可见,如此细致的课堂设计,体现了陈老师的教学智慧和理念。

同课异构美术教研活动方案(1)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红缨特色线条画 一、活动主旨: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在上学期常规听课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的教研活动的新形式,也是提升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共同进步,指导教师认真研究红缨特色线条画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研的质量,为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期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我园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同年级组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幼儿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流程设计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年级组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活动环节: 1、选定同一课题。年级组根据美术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组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幼儿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集体评议。课上完后,由年级组组长组织集体评议,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二年级“同课异构”评课

一二年级“同课异构”评课 发表时间:2020-03-10T14:00:51.3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作者:王海燕[导读] 大家好,很荣幸能坐在这里代表二年级语文组来对本次的“同课异构”活动做一下简单的回顾大家好,很荣幸能坐在这里代表二年级语文组来对本次的“同课异构”活动做一下简单的回顾,下面我就针对一二年级这两堂各具特色的以文带文课《难忘的泼水节》来谈一下我的听课感受。 李老师清丽明快,作为一个刚刚工作两个月的青年教师,她沉稳,对于课堂的把控很到位,板书设计也很新颖。尤其对于阅读文本的方法也给了学生“读、圈、悟”的方法,并将学法迁移到了带文中,但李老师在指导这一阅读方法时没有切实地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学情,直接让学生用“我圈画了(),感受到了()”句式来谈自己的阅读成果,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的指向性不强,学生很难达到。课标对于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就是“阅读浅近的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时间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低年级阅读重点不在分析,而是重在阅读过程的展开,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如果李老师能在课前对学情进行深入地分析,我想以她的个人素质完全是能够达到的。 第二节的刘老师温文尔雅,课堂设计十分精巧,整堂课下来让人舒服,使学生有所得,让听课者有所获。刘老师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将本单元“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的语文要素和本课“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平易近人”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在认真研读教材之后还将两者进行了合理的交融,确定了“图文结合,突破难点”的方法。因为这篇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教学时刘老师就很好地利用了课文的插图,她先让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周总理的样子,接着再找出相关文字,通过接读、引读、合作读、自读、范读、齐读的形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结合图片抓住人物的外貌、表情和动作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感受人难忘。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还给予了孩子阅读文本的方法。无论是我们本学期的整本书阅读还是本学段学生的课外读物,都不是单纯的文字,大多都配有或精美或富有内涵的插图,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掌握了“1看图2找句3朗读4体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很自如地运用到自己独立的阅读过程中,让孩子的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 问题与反思: 两节课听完后,我们教研组也坐在一起从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和反思。 一、对于低段的以文带文课型,如何在扎扎实实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成了我们思考的重点。课标中对识字写字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且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标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遵循“识字与语言环境结合,识字与生活结合,识字与写字结合”的原则。我们觉得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低段阅读教学应该依照“初读——集中识字”“再读——随文识字”“精读——朗读感悟”这三个环节来扎实开展阅读教学。相信两位老师都在第一课时进行了“初读——集中识字”,但是对于“随文识字”只有刘老师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祝福”,认识了示字旁,并结合语境了解了示字旁与神有关。可能是因为时间紧张,识字教学就到此为止了,没有进一步的拓展运用,如果能让学生接着说“你还知道哪些示字旁的字?能再用上它说一句话吗?”这样就可以实现迁移运用的目的,不是为了识字而识字,而是将识字方法教授给孩子,使识字教学成体系地贯穿于阅读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二、单元语文要素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具体落实? 部编版教材的“双线组元”即:以人文主题为主线,同时也将必备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和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每篇课文中。而且我们不难发现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都直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所以准确解读课后题,确定训练点,找准拓展方向,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地,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难忘的泼水节》是二上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伟人”,语文要素为“借助词句了解文章内容”,而且本课的课后题“用给出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就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刘老师在学文最后就创设了一个语言环境“多年以后,每当听到那象脚鼓的鼓点,看到那火红的凤凰花,一位当天的亲历者脑海里就会出现那一幕-----(出示图片和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很好地做到了让学生在语境中与编者对话,不仅能让学生从课文前后获取相关信息,还把握了单元主题。所以关注课后习题,能使语文学习更有针对性。但这点设计虽巧却只落实了“借助词语讲述文章内容”这一点,对于体会人物品质还不够深入,这也给我们的语文课带来反思,在抓课后题落实本节课教学目标时,是要在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与编者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的,使语文要素的每个细节成系统地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也就真正实现了让课后习题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指南”。这样做实实在在、清清楚楚,重点突出,这样也就能使我们的孩子一课一得,也就不会远离教学目标而南辕北辙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本真,成为学生最爱的语文课堂、最受用的生活课堂。 以上就是我一些浅显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积极指出,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该老师所作的《鸡兔同笼》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这节课重点是想“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X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课程标准》指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一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亮点是吕老师首先着力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猜测“今有鸡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26只脚,求兔有几只,鸡有几只?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在共同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基本的课程理念。另外本教材中的“鸡兔同笼”在五年级上册也出现过一道类似的问题,解决本课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吕老师能够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解题方法的优化,培养学生择优意识。在检测课前出示的鸡兔同笼问题自学效果时,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假设法、代数方法、

列表法等来解决问题。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基础上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此题数据比较大,学生就很容易采取用方程和假设法去既解决此题,而不采用列表法,优化了解题方法。 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了解古人的解题方法——抬足法上,吕教师抓住这一内容弘扬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加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另一亮点习题设计多样性,丰富了课堂的文化氛围。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拓展了古今中外习题。如“龟鹤”问题、猎人与狗、租船问题,三轮车与自行车问题铺设管道问题等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 建议一对本课的建议是培优补差方面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做好辅导工作,提问题要面对全体。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同时应对本班差生进行辅导。 对于每种思路还可以附以形象的解释,如让所有的兔子都抬起两只前脚,实际上就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成是鸡。当然,还可以假设鸡两只翅膀着地也有4只脚,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成兔子。一只鸡多了几只脚,多少只鸡会多出这么多脚,学生很容易用包含除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假设法中的两个差的解释要生动具体。 在课堂上,可能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该

同课异构评课总结

同课异构评课总结 地理组:杨焕萍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3月25.26.27日,地理组在高一年级组织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课题为《农业区位因素》,参赛教师分别为周也、张珍、刘芳蕾、牟晓庆、刘阳。同:是同一个课题,异:是不同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同一个课题。本次活动给我们地理学科组提供了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每位教师的课堂都精彩纷呈,活动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相信参赛的教师都有不同的收获,现将老师们在课堂中表现出的亮点及存在的不足,总结如下: 周也老师:课堂语言风趣幽默,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听课认真,整堂课教学结构设计合理、完整,运用大量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步步总结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边讲边板书,知识体系构建完整。 张珍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来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整堂课营造出自由、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并自然而然的落实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且知识挖掘有深度、有广度,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强。 刘芳蕾老师:语言简洁、干脆,授课过程中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总结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概括,整个课堂轻松愉快,顺畅。 牟晓庆老师:以主体合作、小组学习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探究的参与度,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提供的素材切合实际,与本节课结合度高且构思巧妙,通俗易懂,容易接受。 刘阳老师:以一首古诗引出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进而引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导课新颖,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结构和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最后以考点为依据,在讲的基础上注重练习,使学生能尽快的掌握知识,并及时巩固,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同时,老师们在讲课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1、在语言表达和教态上需改进:应该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语速适中、干 脆利落,个别老师教态需改进,要表情丰富,教态和蔼可亲。 2、在师生互动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学生的亮点,并及 时给予表扬。切忌批评打击学生。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稿-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

“鸡兔同笼”评课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主要是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这个题材,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知识,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课开始的时候,陈老师先以生动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该类数学问题热情,然后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鸡兔同笼”问题;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形象直观的动物来加深理解。即首先出示古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然而让学生说明其意。接下来出示今意: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紧接着陈老师说明这题数字太大,为了让大家便于计算,转换成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然后让学生探究新知,先指名板演,接着用“列表法——枚举法”师生共同猜测鸡、兔数量。直至脚的总数与题中所述吻合,老师总结枚举法的弊端。后再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没有说出画图的方法,老师提示了画图法。如:先画8个圆圈代表8只鸡,每只鸡画2只脚,这样就有16只脚,缺了10只脚,再把其中的几只鸡每只添上2只脚就变成了

兔子,所以有5只兔子。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鸡兔同笼”问题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以激发学生展开讨论,应用猜测,列表,假设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断调整解题策略,找出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并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鸡兔同笼”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解决问题的策略》同课异构评课稿

听同课异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有感 全椒县第二实验小学刘玉荣 2016年11月8日,我参加了在第二实验小学录播教室举办的开展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幸聆听了有第二实验小学王永华老师、古城小学王宏梅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两节公开课。听后,收获颇多,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点: 一、切实体会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两位老师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上的很好。从这两节课的教学流程可以看出两位老师对于这节课的教学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第一节课是第二实验小学的王永华老师上的。他主要把“列表整理”当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辅助工具,整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并能够利用列表整理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认识列表整理策略、体会列表整理策略的优点、学会从问题整理条件填表、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并列式解决问题。整节课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从‘问题或条件’列表——列式解决问题”。第二节课是古城小学的王宏梅老师,她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这样的几个步骤:为什么要列表(数据多且混乱)、怎样列表(找所需要的条件,并对应成行,整理成表)、为什么从问题列表。并在练习中让学生尝试去列表,但由于前两个环节操作时间过长,练习的较少。由此可见,两位老师的设计思路还是区别很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听课的老师感受到“同课异构”的魅力。 二、促进了我对这节课的思考 从个人对这节课的理解角度,我更倾向王永华老师对于这节课的安排。因为

我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更重要的是对于“列表策略意识”和“列表能力”的养成。试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就本节课的例题“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来讲,学生不列表也是能够很容易列式解答的。但为什么要学习用列表整理后再解决呢?因为列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谓策略并不是一种普通的方法,它是一种非常直观、简明的好方法。从这一点上讲教师首先得让学生认识到“列表整理”的好处。这正是王永华老师新课教学安排的第一环节,他让学生体会到列表能够使“混乱的信息更简洁”。其次,列表时注意什么。王永华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利用自己为学生准备的学具(题目中的六信息),采取让学生上黑板摆一摆的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相同的量应放在同一行或同一列。最后是怎样列表才能更简洁(从问题入手找所需要的信息,摒弃多余的信息)。整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围绕上述的几个步骤层层递进。而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操作时间太长(摆信息时操作、新课列表时追问学生怎样列表更简洁,并让学生再次操作……)影响了后面的练习与小结,使得这节课收尾显得仓促不够完整。于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怎样才能压缩时间完成这节课。我认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操作活动固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但过多就会严重影响一节课的效率。在这节课中,新课第一环节的操作是必要的,但对于第二环节,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教材上的提示,很快地让学生掌握列表的方法,无需再浪费时间,这样既易于养成学生结合数学书学习新知的好习惯,让他们体会数学教材对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后面的练习,小结等环节留有余地。

同课异构评课《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同课异构”教学听后感 蚌埠三中教育集团行知实验学校彭素超 一、首先说说张小庆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她很好的驾驭了本节课。 可以用“温火慢炖”教学过程来阐释,在一节课里她都是用温 文尔雅语言和同学们交流,脸上总是流露出自信的灿烂的笑容,无论是学生回答的好与差,参与的积极和冷落,她总是运用鼓 励的语言开启学生听课的兴趣。本节课她在教学设计上煞费苦 心,特别是在读和练上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分别有集体 朗读、教师配乐示范朗读、个体学生朗读、男女学生分别对读、部分学生配乐精读、去字法记忆朗读等朗读步骤,紧紧扣住了 诗歌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朗读的基础上对文本中的 节奏、停顿、重音和押韵做了强调和练习,很好的完成了诗歌 教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但美中不足的是所用时间过多,从而 挤暂了其他教学环节。在拓展延伸环节能够抓住诗句运用想象 和联想,引导学生课堂进行训练,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 想象,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但此环节缺少学生交流,教师 应该在教学环节上做以调整。总体感觉此节课是较为成功的一 节示范课。 二、再者说说施宏老师的这一节课,我认为是一节“稳如泰山”的 公开课,教师的基本素养很好,各个教学环节都处理的游刃有 余,显然是一个教学老手。尤其是她在处理朗读时注重的节奏、停顿和重音时,她先让学生读,然后让学生指出读误的地方,

老师最后订正,这样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不宜忘记。同时老师配乐示范朗读,很好的展示了自己的语文素养,也为同学配乐朗读开了各好头,学生纷纷愿意起来比试朗读。施老师在处理本节课的重难点上,也是不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说说联想和想象的区别在哪儿,最后老师也是加以修正,让学生明白了联想和想象的不同与区别。但是在处理想象拓展这一环节时,老师只要求学生发挥奇特想象然后形成文字,很多学生都列举的是科学家、外太空等和文学方面关联不多的语言,如果老师能够加以引导,如“想象是一片雪花,你会想到。。。,想象是一颗流星,你会想到。。。想象是一朵白云,你会想到。。。”可能更能贴近文学的殿堂。总的印象本节课自然流畅的完成任务但缺乏激情。 三、最后说说张睿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是一节“霸气十足”的公 开课,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强悍。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很高,语言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各个教学环节层次分明。特别是她在导入时分析了作者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在教学中把文本诗句与《迢迢牵牛星》进行比较,更加深刻的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地和创作思想。教师加入听音乐展开想象的教学环节,从音乐美触发学生产生想象,进而升华为画面美、情感美的教学设计,效果非常好。但是本节课教师说教的多,提问面比较少,学生交流讨论的没有。 以上是个人听课后的感受,评说的不当之处敬请老师和领导指正。

认识负数评课稿终审稿)

认识负数评课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评课稿 10月 8日开始我们学校为期一周的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拉开帷幕。参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风采。听了几位数学老师的课,我感受深刻,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课前准备都很充分全面,课件制作精美,沉稳老练,教态自然,他们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学生活动体验,将我校“五环研课”校本教研中的“智慧课堂”精彩呈现,令人耳目一新。 下面我先说一说我们组杨老师《认识负数》这一课。《负数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时的主要内容。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杨老师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本节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自然引入新课。 天气预报是学生熟悉的东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新课伊始,杨老师就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杨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让学生体会+ 3和- 3是两个不同的数,在“3”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3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 二、鼓励小组合作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质疑。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与创造性。对于负数的认识,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杨老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拓宽了

【VIP专享】同课异构课例评课记录

高中美术鉴赏以课例为载体的“同课异构”学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卷首语:现在手机有高仿的,当然属于假货,我这课题也是高仿的,是湘潭美术教研员邓宏的一个课题,我也准备类似的课题,觉得是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手段。对不起了,邓老师,我准备以我努力做好这个课题来表示我的歉意! 《高中美术鉴赏以课例为载体的“同课异构”学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本人教学理念的落差、教学经验的深浅、教学个性的迥异等种种因素,必然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因此“同课异构”成为了一种日渐流行的教学研究形式。为了让教学回归“本味”,让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使“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更好地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进行同题异构的教研活动是很有必要性的。“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由一位教师连续上几次。呈现给我们的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多元解读,对教学的多元构思。让每一位美术教师对比比较、观察分析,进而理解领悟,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美术教师的教学相对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同题异构”改变了这个局面,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老师进行截然不同的演绎,呈现出不同的光彩,继而展开的教研和评课活动,也让美术教师之间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就每个问题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课例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评议、讨论时,可以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思想发生碰撞,讨论越发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同课异构”进行反思,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同题异构”是一种新课程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全新教研方式。“同题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同题异构”的实施关键在于“异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得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一节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非常幸运地观摩了在明仁小学举行的洮北区小学语文“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生本课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我聆听了来自洮北区各个学校的六名老师的精彩教学,被各位老师的风采深深折服。课堂上老师们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纵观这六节课,可以说是浪花朵朵,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她们的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自身的素质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还是教材的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巧妙的设计等这些因素。 一、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就像指向标,对于每节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所观摩的这六节课中,各位老师都明确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将学段目标与课堂目标相结合,并落到实处。比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明仁小学王老师的学段目标与课堂目标相结合,在课文教学时,她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将本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大屏幕上出示,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她进行自学指导,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她进行总结。课堂学习目标基本都达到了。

二、朗读训练与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所在。朗读,更是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蕴含情感的重要方法。各位讲课老师在课堂上都注重对孩子的朗读训练。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从读中学,从读中品,从读中悟。 三、习惯养成的关注 习惯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学习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在教学中,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去养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对于孩子学习语文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这次听课我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让我感触深刻的就是老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这对于课堂教学极其重要。授课老师们那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的语言,对课堂氛围的巧妙营造,让我羡慕不已。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我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语文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语文教学生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