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同课异构评课稿资料讲解

同课异构评课稿资料讲解

同课异构评课稿资料讲解
同课异构评课稿资料讲解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数学优质课评课稿

评课人:肇源县第三中学王金玲

评课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出课教师:刘树桓姚恩博

本节课两位教师精心准备,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两位老师共同走过从磨课到出课的整个过程,从中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准确、具体、全面,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合理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合理的课堂练习、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形成、性质归纳、函数应用,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的处理: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精心设计,两位老师重点把握准确,难点得以突破,通过精彩的情境引入和对核心知识的充分探究,对教材进行了非常合理的整合。

三、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他们的教学过程:

1、进入教学的第一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如何“导”

两位老师都合理的设计了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例如姚恩博老师在引入时用的“折报纸”的例子,刘树桓老师用的“捐大米”的例子和“绳子日取一半”的例子,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

础,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从倍感诧异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2、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体现如何“学”

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过程。刘树桓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定义的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底数“a’的取值,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而且科学全面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姚恩博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图像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描点,在图像形成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由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总结指数函数性质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共同探究总结,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3、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体现如何“练”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有效地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这节课中,两位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他们在练习设计上,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练习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第二,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并能通过图像直观分析体现数学的看得见的事实,再给出规律进行代数推理,数形结合思想用得恰到好处。总之,整个练习设计考察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运用有效地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姚恩博老师不吝啬对学生的评价,刘树桓老师向来具有亲和力,他们在提问时能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适度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

四、亮点分析:第一、两位老师的板书是我们数学人的骄傲,设计合理、清晰工整、即悦目又实用——相当漂亮;第二、精彩教学情境设计是本节的另一亮点,对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非常有效。第三、刘树桓老师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恰当应用,姚恩博老师“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的应用,都充分体现了他们坚实的教学基本功。

总之,在这节课中,老师们能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最后,诚挚的感谢两位老师为我们呈现的精彩课堂,感谢你们的辛苦,更加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充分的去体验课堂教学,去思考在我们这样一个普通高中如何去构建高效课堂。谢谢!

附:组内点评的若干意见及想法

数学学科组组长王海凡老师:课前情境引入都比较精彩,目标合理明确,重点突出,两位老师的区别,恩博老师的列表学生描点做得很好,特殊到一般,图像自然出来,难点的已突破,水到渠成的就把性质归纳出来。时间再整合一下,舍掉运算复习开门见山的更好。树桓老师侧重定义分析,板书图像居中重点突出。

第一小组讨论结果代表发言人黄晓东老师:树桓老师引入新颖、过渡自然,注重定义,教态自然亲切;恩博老师实例引入、直观易懂注重图像,语气委婉。创新之处在于引入新颖,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另外,以学生为主体,互动较好。

第二小组讨论结果代表发言人武波老师:引例贴近生活,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欲望,建议把两个函数图像放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一下,从列表、描点到图像形成清晰具体,学生参与性强,两位老师的板书都比较合理美观。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教案)

肇源县第三中学姚恩博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第九讲鸡兔同笼

第九讲鸡兔同笼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就是假设法,假设题中都是鸡,则兔的只数=(每只鸡的脚数X鸡兔总只数)一(每只兔的只数-每只鸡的脚数),鸡的只数=鸡兔总数- 兔数;如果假设题中都是兔,鸡的只数=(每只兔的脚数X鸡兔总数) + (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的只数二鸡兔总只数-鸡数。鸡兔同笼问题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问题,那就是运送货物的破损赔偿和考试答题答错扣分类的问题。解答考试答题答错扣分类的问题,关键是计算出答对与答错的分数之间的数量差,如答对1道题得5分,答错1题扣3分,这样答对1 题与答错1 道题的差距就是5+3=8 分。 例题1:鸡兔同笼,数头有35 个,数脚有62 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举一反三:1、鸡兔同笼,数头有88 个头,数脚有244只,鸡和兔各 有多少只? 2、龟鹤同池,数头有100个,数脚有316 只。龟鹤各有多少只?

例题2、杨老师带了51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共租了11 条船,每条大船能坐6 人,每条小船能坐4人,他们要租几条大船、几条小船就能刚好坐满? (分析:本题同样属于鸡兔同笼类问题,用假设法找到假设人数与实际人数的差,再除以每条大船与小船的人数差。计算实际人数时,别忘了老师。) 举一反三1、汪老师带了45 名同学去春游,它们只租了10 条船,每 条大船坐5 人,每条小船坐3 人,他们各租了几条大船和几条小船? 2、木料加工厂共卖桌椅25 套,得现金650 元。每张椅子售价 20元,每张桌子售价35 元,卖了桌子和椅子各多少张? 3、小丽有面值是2 元,5 元的人民币共27 张,合计99 元。面值是2 元,5 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评课记录

《秋天》是部编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到了,大自然各种景物发生了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在今天下午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听了王筱婕老师的课,有所启发,有所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儿童,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识词的教学效率。王老师遵循《课标》的要求,关注了一年级的年段特征,整堂课以识字、识词教学为主,抓住了教学的重点。比如,学到“树叶”一词时,随机认识“树”,让孩子们来比较“树”这个字中间的木字旁和原先学过的“木”字有什么区别,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说认识的木字旁的字,然后又帮孩子们整理了课文中已经出现过的木字旁的字——棋、桥、桃等,最后再予以总结这些事物都与“木”有关,所以都是木字旁。这一环节,既帮孩子们回忆整理了相关字词,又学习了新的偏旁,明白了字的意思。如果能结合图片,让孩子们积累更多与树有关的词语,比如树干、树枝、树叶等,那就能一举多效了。王老师也抓住了本课字词教学中的那些重点,如“一片片”、带“一”的短语,带“了”的短语,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堂课中,王老师借助媒体,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学到第二段,让孩子们来体会“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时,出示两幅图画的对比,让孩子们直观地来理解文本内容;又借助“苹果”、“棉花糖”等非常可爱的图片,让孩子们来学说句式“()那么(),那么()。”虽然在这篇课文中关注句子教学,有点为时过早,毕竟这是孩子们正式学习课文的第一篇,应以字词教学为主。但是现场学生的回答,让我认识到,借助了直观的图片,孩子们是可以把这个句子说好的,而且孩子们说得兴致勃勃。在认识大雁南飞排一字和人字时,老师借助了视频,这个视频的出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如果此时,老师

小学公开课《从现在开始》评课稿50

小学公开课《从现在开始》评课稿50 0字 洪老师老师执教的《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而又令人回味的童话故事。她在这节课中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理应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道理。整堂课笑声不断,可见洪老师老师上课的功力是不同凡响。在以下几方面我觉得特别值得我学习。 1、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洪老师教师能够根据新课标、根据学生挖掘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通过表演、朗读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课文蕴含的思想。如:洪老师老师讲到猫头鹰发号施令时,请小朋友设身处地地想象假如自己是森林里的某种小动物,如果猫头鹰叫你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你愿意吗?然后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他们说:“像我们刚才那样,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就叫——议论纷纷。”用同样方法指导的还有“叫苦连天”等词,这样的形式指导学生释词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通过多种渠道,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 抓住了重点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常用的词句。在学习“神气极了”的时候,谁来做出神气极了的样子,这样的词不仅会说,还会运用。比如在学习“叫苦连天”这个词,老师说:老师如果布置作业很多,你们会怎么样呢?学生马上用上了“叫苦连天”这个词。我认为我们感悟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很好的运用。 3、围绕情感主线,渗透情感目标。 洪老师能抓住儿童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浓郁的童话情景中。该学生读的机会很多,还采用了戴着头饰表演读。这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动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会感受到狮子大王的王者风范,猫头鹰大王的神气,袋鼠大王的激动,还有对小猴上任的担心。从神气、激动、担心这一情感主线,让我们每个人感觉到尊重别人,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在课的

鸡兔同笼问题讲解及习题(含答案)

鸡兔同笼问题讲解及习题鸡兔同笼问题是按照题目的内容涉及到鸡与兔而命名的,它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鸡兔同笼问题来加以计算。 例1 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16个,数脚有44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假设16只都是鸡,那么就应该有2×16=32(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多了44—32=12(只)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把兔当作鸡了。 如果我们以同样数量的兔去换同样数量的鸡,那么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增加了2只。因此只要算出12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 解:有兔(44—2×16)÷(4—2)=6(只), 有鸡16—6=10(只)。 答:有6只兔,10只鸡。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16只都是兔子,那么就应该有4×16=64(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少了64—44=20(只)脚,这是因为把鸡当作兔了。我们以鸡去换兔,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减少了4—2=2(只)。因此只要算出20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鸡的只数。有鸡(4×16—44)÷(4—2)=10(只),有兔16—10=6(只)。 由例1看出,解答鸡兔同笼问题通常采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也可以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因此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 例2 100个和尚140个馍,大和尚1人分3个馍,小和尚1人分1个馍。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本题由中国古算名题“百僧分馍问题”演变而得。如果将大和尚、小和尚分别看作鸡和兔,馍看作腿,那么就成了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 假设100人全是大和尚,那么共需馍300个,比实际多300—140=160(个)。现在以小和尚去换大和尚,每换一个总人数不变,而馍就要减少3—1=2(个),因为160÷2=80,故小和尚有80人,大和尚有100—80=20(人)。同样,也可以假设100人都是小和尚,同学们不妨自己试试。

听课评课教研活动顾芳

《听课、评课、教研活动》 听课 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校本教研中,在听名、特、优教师的精彩教学中,我们总觉得在听课中有所收获或者是有所感悟。在小学教学这样长时间里,我们也有幸参加了一些实践教学活动——有我们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也有名、特、优教师的精彩送教活动……我们平时总觉得听听课就可以学习到,其实细细想来更多的收获还是来自别人对听课后的评课。从听别人的评课中可以学习到别人所学习的,还可以把自己对课堂的想法与别人的思路比较、碰撞。在碰撞中自己学习到了别人的优点,也给自己一些思考,只是光听课所不能收获的。 其实在随堂听课是对我们教学的莫大督促,如果我们能在他们听课后主动找他们说说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那我们也会有很大收获,不是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自己只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来自两次教学活动过程中。一次是特级教师王学其来给我们送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节课下来自己除了说好、在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他的课究竟好在哪?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收获究竟是什么?不过那天我们的马兰老师的精彩评课给我很大收获,他把我们所想到的优点和想法那么流畅的表达着,说着我们想说的,而自己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收获……第二次就是来自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节课后听课老师和我及时的交流让我能反思到自己的教学不足,让自己试着把他们优秀的建议带进自己的课堂,第二次再上这样的内容时,

很明显能感觉到比第一次有进步,但同样还有不足,就因为听课老师能真诚而亲切的和我交流,说着他们对我在教学中的建议,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所以我想说,听课学习重要,但评课更重要。如果是自己上课,并且有人听我们上课,那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学习的机会,一定要听到他们对自己课堂设计的想法。如果我们有幸能听优秀教师的课堂,那我们一定不要错过听评课的机会,因为那对我们而言会有更大的收获! 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所谓“活”就是让课堂生动活泼,不呆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生命潜能的开发过程,又是生命中活力、情意、智能等发展生成的过程。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也有多丰富。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把课程的创新与教学的创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走向自主创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

五年级上数学评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评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人教新课标 鸡兔同笼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书《孙子算经》中,原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该书给出了一种典型的解法,即:兔数=腿数÷2—头数(94÷2—35=12),鸡数=头数—兔数(35—12=23)。鸡兔同笼问题,二、三年级的学生奥数学过,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学过,到了初中还要再学,我不禁在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们都争相去学,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呢?今天,有幸听了薛孝余老师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组织和各位老师对本课的点评,不仅让我对鸡兔同笼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索,更让我对薛孝余老师细致的课堂中体现的教学智慧赞叹不已。 一、细致的课堂关注每位孩子的成长 鸡兔同笼问题既然作为奥数的内容,那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然而鸡兔同笼问题又作为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势必让每个孩子对这类问题都应有各自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最优化的方式。从薛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薛孝余老师关注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和体验。从列表的枚举法到跳跃的尝试法再到假设的算术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和成长体验。 二、细致的课堂关注数学思想的传承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有绘图的数形结合思想、有算术计算的假设思想,有方程代数的数学建模思想等。然而,一节课把所有的思想内涵都包容进去,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必定导致课堂内容学习的拥堵和孩子们学习的不知所措。薛老师选取了适合孩子们认知的方式的,以列表的一一对应思想和算术解决的假设模型为本课数学思想的重点渗透,让孩子们从两个层次,深入探讨学习内容,并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正如一些听课老师所说的,学生能够提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已经体验和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三、细致的课堂体现教师智慧的设计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活动评课 杨守成 这次我校小学语文教研组公开课活动在教务处统一安排组织下,已于本周一、二两天圆满完成了。我对本次活动的总体感受是:所有参加讲课的教师都能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上课都能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较好。 这次上课的亮点:吴健:1、声音洪亮;2、教学环节紧促;3、课件制作合理恰当。宋登玲:上课语言亲切,生动,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胡萍:1、语言功底深厚,干净利落;2、学生朗读较好,说明平时训练到位。孙文顶:教学环节清晰,课件制作较好。周晓丽:1、语言简洁生动,衔接恰当;2、教学语言优美,符合儿童特点;3、善用激励性语言;4、对课文朗读指导到位,学生易于掌握。唐远香:善于引导,上课不慌张,处置恰当。陈运元:1、教学环节设置恰当; 2、问题设置层层深入,学生易于理解消化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问题多由学生理解解决; 4、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王猛: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教学环节恰当。 这次上课中存在的不足:1、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不够到位,对教学整体架构能力的不足;2、都能制作课件并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活动,但大多课件制作上还存在改进的空间,多媒体的使用也不够熟练;3、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提高,教师讲授时间还较多,未达到教师一节课只讲授15分钟以内的高校课堂的构建原则。 我对这次公开课的几点思考: 一、怎样识别一节好的语文课:1、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情感思维同步发展,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2、课堂要有语文味——不该只是教课文(写了什么?讲了说了什么?)而应该是教语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情感)3、教学目标是否简明。错误的做法是无所不包,面面俱到。应该有单刀直入,孤军深入,精确打击的决心。4、语文课应该是知识的语文,有爱的语文,生命的语文,想象的语文,文化的语文。 二、如何让教学扎实起来。首先我认为扎实在于清晰。要让学生清晰已经有什么?(知识与技能,兴趣和需要,方法、习惯和思维方式)还缺什么?(补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语: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教学内容、目标、层次、环节清晰都要清晰,一切都清晰了教起来才会轻松。其次扎实在于开放。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敢于放手,要让学生主动卷入课堂,去积极提问创新,学会提问。要相信学生有提问质疑的兴趣、需要和能力要真情、热情对待学生发问;要从指导良好习惯做起。(a提问前,先认真读课文,想一想,提出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b提书上没有的问题;c不提重复的问题。)要指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提问。(就词语发问,就人物心理发问,就标点发问,就与主体有关发问等。)再次是扎实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细节。从同桌开始训练;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扎实还在于积累运用、在于写练。 三、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高校课堂的语文课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这节课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挑战产生兴趣和需要,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二是突破什么难点,障碍点,发展点;三是学生在原有基础水平上提升了什么。为了让孩子主动,健康的生长和发展,学生走进课堂,走出课堂——不一样。我的感悟:高校课堂可不可以理解为简单的,扎实的,实效的课堂? 对高年级教师上课的几点思考:1、要注重语文知识的浇灌,对语体、语感、文本的探究要深入,不光是让学生知其然,还应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2、注重让学生去猜想,少套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注重发散思维;3、追求一个“实”字,教学目标要简明,不能无所不包,面面俱到;应该做到单刀直入,孤军深入,精确打击。课堂要训练要实效高效;4、注重学生个性朗读,要重视朗读训练。 20xx、10、22篇二:语文组校公开课评课记录 语文组校公开课评课记录 20xx.12.16 各位教师评课:

五年级奥数第九讲_鸡兔同笼

五年级奥数第九讲 ——鸡兔同笼问题的应用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十分古老的问题。它的基本模式是:“已知鸡兔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有几只?”。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或 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 事实上,在生活中有广泛的问题可归纳为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式,从而可用它的基本关系式来解决。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这类问题,并找到鸡兔极其头数、脚数的对应关系。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1、在同一个笼子中,有若干只鸡和兔,从笼子上看有40头,从笼子下数有130只脚,那么这个笼子中装有兔、鸡各多少只? 随堂练习1 鸡与兔共40只,鸡的脚数与兔的脚数共有90只。问鸡、兔各多少只?

例2、学校购买每支价格为4角和8角两种铅笔。共花了68元。已知8角一支的铅笔比4角一支的铅笔多40支,那么,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 随堂练习2 王老师用了117元买了18本书,其中科技书和故事书共17本,字典一本(一本字典17元)。已知科技书每本8元,故事书每本4元。问科技书、故事书各买了多少本? 例3、在一个停车场上,停放的车辆(汽车和三轮摩托车)总数恰好是24。其中每辆汽车有4个轮子,每辆摩托车有3个轮子。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那么, 三轮摩托车有多少辆?

随堂练习3 全班46人去划船,共乘12条船。其中大船每船坐5人,小船每船坐3人。问大、小船各有几条? 例4、某工厂共有27位师傅带40名徒弟。每位师傅可以带一名徒弟、两名徒弟或三名徒弟。如果带一名徒弟徒弟的师傅人数是其他师傅(即带两名和三名徒弟的 师傅)人数的两倍,请问带两名徒弟的师傅有多少人? 随堂练习4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修筑一段长4200米的公路,乙工程队每天比甲工程队多修100米。现由甲工程队先修3天,余下的路段由甲、乙两队合修,正好花 6天时间修完。问:甲、乙两个工程队每天各修路多少米?

小学语文《有趣的汉字》评课稿

小学语文《有趣的汉字》评课稿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方式,是在语文前提下开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趣的汉字》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我组四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就紧抓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了“活动化”。 2、突出了“自主性”。 3、突出了探究性。 4、突出了语文性。 通过听王老师的课,联系我自己的课堂,我认为要上好综合实践课,主要还是从这几方面着手: 1、写好计划书。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分析、梳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整体策划,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让计划更有目的性。 2、充分认识到阅读材料的作用。 阅读材料是出发点,承担着激发学生兴趣、提供活动素材、引领研究方向的作用。阅读材料是例子,教师要通过这些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阅读材料是原点,每一篇阅读材料都可以看做是一方面典型的代表,可以引领学生以此为点,辐射更大的扇面、走的更远、见识更广。所以,要运用好阅读材料。更好地凸现三位目标。 3、体现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对知识要点的点拨、对学生展示的评价是必要的。 4、要体现语文味。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有互动才会有碰撞,有碰撞猜会有提升。只有个人展示是不能引起共鸣的,可以让学生说创作感受,谈收获,甚至学生互相提问,这些形式都可以形成互动的情形和氛围,让课堂上充盈语文味。 5、教师的文学素养、语文素养、跨学科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拓展、加强、丰富。 教师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目的还需明确。 教师对自己要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到敲到好处需要思考。 综合性学习这一项目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第一轮使用还处于摸索和逐步深入的阶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有许多的盲点:如何将课内外活动统筹安排,做到有机结合?如何充分利用阅读材料?过程指导如何更好地实现互动和提升?成果展示活动怎样学生成为“首席”二教师又不全部隐退?建立怎样的评价机制? 我们五年级已经轻轻掀开了综合性学习的面纱,我们还会进一步加强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丰富。我们将在“走一步”的兴奋中,期待“再走一步”的快慰。

2011年度最新小学语文示范课评课稿

2011年度最新小学语文示范课评课 稿 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白塔小学 辛勤

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几种方法简单介绍

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通过学习解鸡兔同笼问题,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意思就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方法一:列表枚举法 列表枚举法就是让我们列出表格,采用依次列举,逐步尝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详细过程见下表: 用这种方法解题简单,容易理解,但过程太过笨拙、繁琐。 方法二:抬腿法 这是古人解题的方法,也就是《孙子算经》中采用的方法。 1、抬腿,即鸡“金鸡独立”,兔两个后腿着地,前腿抬起,腿的数量就为原来数量的一半。94÷2=47只脚。 2、现在鸡有一只脚,兔有两只脚。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子,脚数就比头数多1。

3、那么脚数与头数的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 4、最后用头数减去兔的只数35-12=23就得出鸡的只数。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公式:兔子的只数=总腿数÷2-总只数。方法三:假设法 假设法是鸡兔同笼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假设这35个头都是兔子,那么腿数就应该是35×4=140,就比94还多,那么是哪里多的呢?当然是我们把两条腿的鸡看成了四条腿的兔子了。我们都知道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条腿,多2条腿就有1只鸡,那么多的腿数当中有多少个2就有多少只鸡。 我们可以列式为: 鸡的只数=(35×4-94)÷(4-2)。 总结公式为:鸡的只数=(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腿数)÷(兔的腿数-鸡的腿数)。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35个头都看成鸡的,那么腿数应该是35×2=70,就比94还少,相信不说你也明白为什么少了?对,因为我们把4条腿的兔子看成了2条腿的鸡,那么每少两条腿就有1只兔子。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列式: 兔的只数=(94-35×2)÷(4-2)。 总结公式为:兔的只数=(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方法四:砍腿法

一年级语文老师同课异构课后点评

一年级“同课异构”课后点评 包年级领导刘兴林 在点评之前,我先谈一下我对评课的几点看法。以前的评课,大家的的确确是开诚布公地畅所欲言,优点、缺点都剖析的淋漓尽致,这样做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是:人性中乐于接受优点却不乐于接受缺点的共性难以改变,所以以前的评课没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使评课者与授课者无形中产生了些许对立,以致于教师对于评课成果的内化不情愿,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利于课堂改革。 换一种角度来看,听课与评课其实都是为了发现好的教学思路和策略,汇总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听课评课,凝聚人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普遍认识,能够扩大课堂改革优秀成果,也是教师间彼此交流,增进互信,加深友谊、合作的一次机会和平台。所以,我在后来的评课中,很少去留意课堂中的缺点和不足,而更加乐意去找寻课堂中的优点和闪光点。有些缺点在我当时看来是,而在后来才发现不是了,那些所谓的“缺点”,其实是授课人多年来使用的最得心应手的手段和方法。 本次共有5名教师参加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内容都是一年级语文下册《19乌鸦喝水》这一课。下面我逐一谈一谈我所发现的优点。 王文艳老师的课堂能够抓住关键字词和语句,重视基本知识的积累运用,重视学生语文基本感悟能力的培养训练,教学手段主要借助于课件,生动直观;能够在自己所熟练的传统教学方法:如听、读、讲、启发、诱导等方法中,有创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带领学生读到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时候,停下来,问学生“乌鸦可能去过什么地方?”。当学生读到乌鸦找到了水却喝不着时,问学生

“假如你是小乌鸦,你会怎么写想呢?”。这些问话看是简单,实则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表达的空间。没有“想象力”学不好语文,不会表达当然不是好的语文,而老师在这里的一个停留,恰逢其时,用得好。另一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看图片让学生配上声音,虽然学生在这个环节配合的并不是十分的熟练,但是老师借鉴影视媒体的表达和意识,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我认为,兴趣和愿望是一切进步的源泉。 赵美华老师的课堂,出彩的地方很多。猜谜导入,字谜识字,借鉴网络中“喜、怒、哀、乐”的动画表情,都充满了趣味性和思想性。当然在教学方法中,通过检查认读字词,到指导书写笔顺,再用比较法识字,运用词语说话,以及教学课文时,注重学生有表情朗读,巧妙设问,如: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呢?你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到课堂最后运用这些词语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等等,设计的都很巧妙,落实的也很到位。课堂中,老师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我的感受是,这节课堂环环紧扣,步步为营,老师是细心的,学生的思想是自由、活泼、积极的;老师的心境是宽阔的,否则不会在课堂中表现的那么随心和从容。 杜玲霞老师的课堂,特色非常明显。目标教学法使用的非常熟练,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落实的特别到位。读课文时,不是仅仅让学生知道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表情,而是通过学生的示范阅读,让大家真正体会到“着急、激动、失望”等表情的语音、语调、语气、面部表情的变化。当然,课件的运用也很熟练,课件内容也很生动活泼,尤其最后一个问话:“我知道这是一只()乌鸦?”问的好,这个括号留的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个括号使所有的表达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本节课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老

最新四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 吴良平 这节课,陈四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 一、四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 老师在出示例1:92÷30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计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计的方法.而后进行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商3乘除数30是90,说明商3是正确的. 二、重视算理 在教学时,教师以清晰的理论、与直观图形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 三、教师重难点讲解点拨到位,计算步骤明确. 每次在进行计算时,梁老师总是先让学生观察除数是两位,然后让学生看被除的前两位数是否够除,不够除怎么办?最后引导学生准确找到除数和商的位置. 三、重视计算练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有直接计算题,有列式计算题,有判断题,而且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师总结及时到位,让学生明白计算方法和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最后,教师从除的顺序、商的位置和余数的大小三方面,让学生更加清楚了笔算除法,配上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 五、整堂课教师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鼓励大家积极踊跃发言,书写要规范,教师的板书也为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

建议:1.( )里最大填几?“几”应该强调是哪个整数. 2.例题教学时,因为前后单位不一样,教师应做适当强调. 3.用格子图表示算式意义时,应先告知学生每一列的格子数是10,便于学生进行合理分配. 2017-2018四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吴良平

听了周老师《平均数》一课,现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意识”谈自己几点体会: 选材丰富多样 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生活中平均数的广泛应用,掌握平均数的含义.教师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本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身高、平均气温、平均年龄等等,选取了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活动体验,更能体会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方法引导准确 出示了表格后,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从中知道哪些信息?通过学生发言,知道了可以比出谁收集的水瓶最多、谁最少.教师还鼓励学生说:用比较的方法获得了新信息.学生的表达得到了赞许,思考更加积极了.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提一个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将学生引导了本节课的知识上,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解决.在交流汇报中,从而引出什么叫平均数,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除以份数或移多补少,并且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从感官上真正接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练习完善知识 练习中又将生活与平均数联系了起来,又一次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第一题明确了平均数的范围,第二题小结出了平均数的意义,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第三题平均数还可以用来进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评课记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 《怀念母亲》评课稿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听了七一小学宁静老师执教这一课,不禁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在教学中,她以散文的情感线“怀念”为主线贯穿始终,以读为主,通过读中想象、品味、感悟、积淀情感,达到了读中悟,悟中读,产生了情感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这节课,宁静老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近季老,体悟“怀念”之情。 一、引入互文,走进人物故事,在资料拓展中激发了情感。 现在的孩子们都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受着父母们的百般宠爱,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季老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艰辛、痛苦与无助,也很难体会到作者对已逝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为此,她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适时引入资料冲击学生的听觉和心灵,充实学生对作者理解的空白与间隙,搭起桥梁以方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教学中,她在情感激发的关键处三次引入互文资料,都是来源于他的文章《赋得永久的悔》,目的就是带领学生走进季羡林的真实故事,了解季老心中珍藏已久的对母亲的点滴回忆和真切的情感。面对房东太太的举止,季羡林一定会触景生情,引入两次互文,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印于学生心间: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忍痛割爱,独自支撑着贫困潦倒的家,整日倍受着思念和等待的煎熬的母亲。适时的互文阅读,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实,拉近了学生与那个时代艰苦的生活、母亲的思念、季老的处境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理解和感悟季老对母爱的渴望,而这份爱越是渴望,他

心中的悔恨就越加强烈,随之再有感情朗读《赋得永久的悔》的开头结尾。从孩子们的深情朗读中,她知道季老的“思母情”已经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同时也为后文体会“爱国情”做好了铺垫。 二、想象画面,再现生活情景,在生活体验中挖掘了情感。 学习散文,就要寻找画面感,在难忘的画面中感知体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境,真正走近作者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她创设了三次画面意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中发挥想象、进行迁移,逐步走进季老的生活。画面一:房东太太为迎接儿子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从熟悉的母亲对自己的细腻的爱中体会房东太太对儿子的爱,进而感悟:季老触景生情,尽管与母亲相聚的时间短暂,但感受到的浓浓爱意是他这一生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画面二:母亲在与儿子分别的日子里,母亲是怎样苦苦等待儿子的回来呢?让学生在无尽的画面中一次次的失望,感受母亲的那份漫长的等待,度日如年。这时候,缠绕季老终生的悔,深深的停留在孩子的心里,更反衬出作者这一生对母爱的渴望。画面三:作者是怎样思念故国的?这是学习的难点,为此,她创设情景,带着学生闭目想象,将学生融入到季老的角色中,在体验季老一人身居异地的凄凉后,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忆丰富的生活画面,寻找其间的快乐和甜蜜,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体会了季老内心“凄凉”与“甜蜜”相交织的复杂情感,感悟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这一环节,孩子们真的走进了季老的心,当她深情地讲述季老的孤寂生活时,孩子们的表情凝重,若有所思,有的甚至流泪了……这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课标》所说:真正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做到“简约的内容、深入的对话”。

鸡兔同笼问题五种基本公式和例题讲解

鸡兔同笼问题五种基本公式和例题讲解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 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 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 (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 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 (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 ÷(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 ÷(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 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 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 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 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 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 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 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 1000-(15×1000+3525)÷(4+15)

最新教师听课评课心得5篇

教师听课评课心得5篇 这次讲课、听课及评课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听课评课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听课评课心得体会1 依据学校的部署,在缓和而又忙碌的工作中,我有幸听了良多老师的课。说句瞎话,踏进学校大门的一个感受就是一个字“忙”字,因而,起初的听课我并不多大的踊跃性,只是作为去实现一项义务的心态看待听课,然而,几回的听课之后,我由起初被动的利用自己没课的时光去听课,转为主动跟其余老师调课去听课。由于,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和特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从他们身上,我真正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办法和教学理念,使我大开眼界,线人一新,丰硕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使我真正理解到了我们老师要一起课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堂课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先生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配合者。我谈谈自己的多少点体会:一视营造高兴体现新课标的精力,重课堂。 不同的老师决议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模式,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特色,在课堂上,每个老师都能充足发挥特点和独到之处。特殊是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使不同的老师在统一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设计上却有着不同的教学特色。比方:一年级的“加法实际问题”,四位老师的课堂都很精彩,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置教材和教学资源,从身边找出数学信息进行教学,特别是张一老师,那面带微笑的面容,

亲热的立场,平和的语气,天然的教态始终映入我的脑海,这种教学作风正合适小学生的春秋特点,适时的组织学生,能及时把思维走神或做小动作的小友人拉回课堂,使每个同窗都能主动参加而不落伍,尤其课件处理的很不错,再加上老师优美的导入语言,始终借助学生爱好的动画片中的喜羊羊美羊羊......等来贯串全部课堂,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人不知鬼不觉的接收了新知,让学生在快活中学习,在轻松中强化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感触到数学贴近生活,领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同时,张老师还及时应用动画中的人物给学生浸透德育教育,教导学生学习动画中勤奋的动物,好好学习,不要像那些偷勤的动物学习。总之,老师们在课堂上都展示了自己精彩的一面。 二体现数学与生涯的接洽,器重创设情景。 在听课之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位老师能从生活实际动身,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资源作为教学资料,以赞助自己实行教学设计,老师们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把学生自若的引入课堂及学习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促使了学生主动地对四周事物进行察看,能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从而把所学数学知识利用到x常生活中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想数学,从数学中感触生活。 三体现自动性学习,看重学生着手操作。 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要孩子们主动的介入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在课堂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陈小京老师《鸡兔同笼》一课张中凤 鸡兔同笼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书《孙子算经》中,原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该书给出了一种典型的解法,即:兔数=腿数÷2—头数(94÷2—35=12),鸡数=头数—兔数(35—12=23)。鸡兔同笼问题,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呢?今天,有幸听了陈老师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组织和各位老师对本课的点评,不仅让我对鸡兔同笼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索,更让我对陈老师细致的课堂中体现的教学智慧赞叹不已。 一、细致的课堂关注每位孩子的成长 鸡兔同笼问题既然作为奥数的内容,那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然而鸡兔同笼问题又作为五年级数学附加的内容,势必让每个孩子对这类问题都应有各自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最优化的方式。从陈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陈小京老师关注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和体验。从列表的枚举法到跳跃的尝试法再到假设的算术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和成长体验。 二、细致的课堂关注数学思想的传承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有绘图的数形结合思想、有算术计算的假设思想,有方程代数的数学建模思想等。然而,一节课把所有的思想内涵都包容进去,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必定导致课堂内容学习的拥堵和孩子们学习的不知所措。陈老师选取了适合孩子们认知的方式的,以列表的一一对应思想和算术解决的假设模型为本课数学思想的重点渗透,让孩子们从两个层次,深入探讨学习内容,并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正如一些听课老师所说的,学生能够提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已经体验和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三、细致的课堂体现教师智慧的设计 教学的组织展开,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可操作的,具备良好互动的课堂学习的开展,更是教师智慧的设计体现。课前,陈老师与师生就鸡兔的角色转化表演,趣味横生;正式上课了,先以较大数目的鸡兔同笼引出探究较麻烦,从而以转化的思想,从小数目开始,从小数目的研究中建立模型,从而以模型解决较复杂的大数目的解决;从鸡兔同笼的原型中引申到生活实际中的鸡兔同笼变式,让学生学一道而通百道,同时体会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思想的生活应用价值……可见,如此细致的课堂设计,体现了陈老师的教学智慧和理念。

《白鹭》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白鹭》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今天,两次聆听了师傅王老师的语文课《白鹭》,一次是我们六(4)班,一次是他们六(3)班。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上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也给了不同的感受。让我这个徒弟获益匪浅,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也引起我的一些感想。下面就说说王老师的这节示范课给我的感受: 1、注重课内外的结合与延伸。 王老师在课前为学生寻找并介绍了一句罗丹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引导学生明白美在于我们学生要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去发现美。进而出示了两首古诗《绝句》、《鹭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古诗中的美,让学生在初步观察之后,讲述出其中的美,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美并不十分困难。进而王老师告诉学生其实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许多美的地方,这样就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事实上,王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这样,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认识美。可以说,这个理念是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 2、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王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例如在研读“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

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这两段文字时,就引导学生抓住“适宜”两个字,通过找词语、读句子、说体会来让学生领略一种和谐的美、适度的美。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王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王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例如“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就引导得非常好。” 3、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在这堂课上可以窥见王老师平时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么执着与重视。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想听课的老师都会有此感受。 就这堂课而言,我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1、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歌?”“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对于诗和歌的理解其实已经比较到位了。对于诗可以结合诗的结构来理解,而歌我想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因为白鹭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