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政策执行

第四章 政策执行

第四章 政策执行
第四章 政策执行

第四章政策执行

[ 本章要求] 掌握政策执行的特点及在政策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影响政策执行及效果的各种因素,领会政策执行过程诸环节和执行的原则、手段,正确处理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创新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策执行的特点和原则

一、政策执行的含义和特点

政策执行政策运行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者通过运用一定的公共资源与管理手段,让政策对象接受并遵循公共政策,最终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和内容的行为过程。政策执行的主体包括执政党组织、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以及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成员。在我国,主要的政策执行者是各级政府和政府所管辖或委托的行使行政权力的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成员。政策执行的客体是公共政策受益和约束对象,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政策执行具有以下特点:

1 、强制性。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权威性,受到国家强制力保障。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可以依法采取

必要的强制方法和手段。政策执行者依法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政策对象必须无条件的接受与服从,否则将会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处罚与制裁。

2 、综合性。任何一项政策的目标和内容,所涉及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政策执行者要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必须以系统思维为指导,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对所要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系统地加以解决。

3 、具体性。政策都有较为明确而规范的要求。它要求政策执行时要把握住三点:一是政策对象的适用性;二是政策范围的有限性;三是政策措施的针对性。

4 、效率性。政策执行要求政策执行者坚决、彻底和廉价、高效地实现各项政策目标和任务。衡量政策执行效率的标准,就是政策目标和任务实现与完成的速度和程度。

5 、动态性。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过程。任何政策的执行往往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要求政策执行者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变化和调整。政策执行的动态性表现为政策执行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6 、创新性。政策执行者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政策执行者不仅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政策

目标及其精神实质,而且还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执行政策的实施计划,尤其是要能够针对不同地区与不同层级的政策对象的不同政策需求来创新设计和灵活选择政策执行的个性化方法与措施。

二、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

1 、政策执行是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职能。各项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还是要靠公共行政这一关键职能的有效发挥。离开了政策执行,政策本身毫无价值。没有政策执行政府公共管理也就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内容与方向。

2 、政策执行是检验和修正公共政策的实践依据。实践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各项政策目标及方案是否能够被政策对象所接受并有效执行,其最终的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都要靠政策执行及其效果来检验。一般来说,凡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能够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并得到社会公众拥护的政策,就是正确的公共政策。关键是要看政策执行者能否根据的结果来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并采取措施加以修正与完善。

3 、政策执行是规范公共行政行为的重要保障。政策执行者受政策规范的调整与制约,实现自身行政行为的规范化。

三、政策执行的原则

1 、人本主义原则。坚持人本主义原则,不仅要注意调动政策执行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还要充分调动政策对象参与和支持政策执行的积极性。首先要牢固树立政策执行者主体意识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开拓创新地完成各项政策执行工作。其次,政策执行也要充分注意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工作的反应和态度,尽可能考虑政策对象的认可和接受程度,采用能够为他们接受和理解的方法和手段来推行政策。

2 、规范高效原则。政策执行者对各项政策目标和内容的执行,必须做到准确、及时、高效。尽可能减少公共资源的投入和消耗。

3 、灵活创新原则。政策执行者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指导思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容许的自由裁决范围,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条件和所处的具体环境,敢于打破既定思维模式,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并规范高效的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和内容。

4 、服务至上原则

政策执行直接关系到政策对象主要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执行者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作为“社会公仆”的管理职责,在政策执行活动中牢固树立服务

至上的思想观念,坚持“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和“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5 、检查督促原则

必须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控。包括政策执行的方向、政策精神的掌握、政策执行的程序、方法和手段以及效果的全面评价。加强对政策执行者的监督,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与政策执行水平。

第二节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一、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

1 、学习宣传政策。组织执行者学习以统一思想认识。学习政策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二是学习政策内容。三是研究实际情况。通过各种舆论媒介对政策精神实质和内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以争取政策对象的理解和支持。这是政策执行的首要内容。

2 、制定政策执行计划。政策执行计划是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目标与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把执行政策规范的各项工作分解成连续有序的具体环节与实施方案,使政策执行活动

有依据、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政策执行计划要确定5W+H (What\Why\Who\When\Where\How )。

政策执行计划的内容包括政策目标分解、政策执行的资源配置、政策执行的方案、政策执行的防范措施等。

3 、试点与推广。政策执行的试点是指对重大政策的执行,必须先经过建立模拟系统,选择一定的政策对象进行政策执行的实验,通过对公共政策模拟执行系统运转情况的观察、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再决定是否在全社会范围内全面实施。在政策试点过程中,既可以检验政策的正确与否,发现问题与偏差,及时向政策制定者反馈信息,修改和完善公共政策;又可以从实验中获得带有普遍指导意义信息,如执行的程序、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为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取得有益的经验。

政策试点实验本身也有严格规范的程序,它包括选择实验对象(选点)、设计实验方案、模拟或实际运行政策、总结试验结果几个阶段。

政策推广也就是政策的全面实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具体、最广泛的关键环节。

4 、协调监督反馈

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在公共政策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是

不相同的,有些甚至是冲突和对抗的。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政策规范和要求,对所涉及的不同利益进行必要的协调、监督与反馈,以使政策执行者自觉接受监督,维护政策所体现的整体利益,不侵犯政策对象的合法权益。

协调就是在政策执行系统的各部门各层次之间、政策执行系统与政策对象之间、执行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沟通信息、统一思想认识与行动,以达到改善关系、调整行为、协同一致地实现政策目标和内容的活动。政策执行的协调方法主要有平衡协调法、目标协调法、权威协调法、组织协调法、会议协调法等。

在实际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与政策的规范要求发生偏差。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由一定的监督主体按照公共政策的规范要求和标准,运用适当的监督方法和手段,对政策执行者及执行行为进行检查、督促和纠正,从而将各种政策执行活动规范到政策容许的范围内,以防止和纠正政策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等不良行为。

政策执行的反馈,是对反映政策执行实际运行状况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加工,将其中对执行效果有影响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其能够及时对政策进

行修正,执行者则可以根据反馈的结果来调整政策执行的方法和手段。

二、政策执行的手段

1 、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政策执行者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威,依法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章制度以及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等措施与行为,按照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系统、层次和行政区划规范有序的执行各项公共政策。行政手段具有以下特点:强制性、具体性、系统性。

行政手段的具体形式有:( 1 )行政指挥。( 2 )行政处理( 3 )行政处罚,包括申诫罚、财产罚、能力罚、人身罚。( 4 )行政强制执行,包括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即时执行。

2 、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和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

行政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法律手段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3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价格、工资、货币、税收、利

率等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鼓励或抑制政策对象的作为或不作为行为,促进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经济手段的实质是以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它的主要特点是: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

4 、思想手段

思想手段是指通过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等途径,激发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其自觉自愿地贯彻执行公共政策。思想手段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性、启发性、生动性。思想手段的常用方法有: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激励奖惩。

三、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1 、政策体制

政策主体的权威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政策执行机制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主要体现政策执行主体的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上。

政策执行信息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一是政策自身信息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二是信息传递的渠道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三是政策执行状态信息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2 、政策方案

政策调整利益的性质。政策可分为分配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两类。政策对象执行分配性政策的积极性较高,而执行限制性政策的积极性则较低,常常缺乏主动性、甚至采取一定的抵触措施。

公共政策目标和任务要求。定量目标易于政策对象或政策执行者了解、接受并自觉执行,而且执行的准确性高、效果好;定性目标使政策对象和政策执行者难以有效把握,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一项政策所包含的实现政策目标要求的量化任务的多少、解决问题难度的大小也都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

政策自身的完善程度。公共政策可分为完备性与非完备性两类。完备政策应:一是政策方案自身措施的完备性。二是政策体系的配套性。三是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具备完备性政策措施的政策有利于政策对象和政策执行者理解、把握并自觉执行,政策目标也就能够较顺利的实现。

3 、政策执行者

政策执行组织的影响。一是执行组织的主动性程度。二是执行组织选择是否合理。三是执行组织间能否相互配合影响政策的执行。

政策执行人员的影响。一是政策执行人员自身的政治素质。二是政策执行人员的能力素质。三是政策执行人员的心理能力。

4 、政策对象

政策对象的规模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政策所涉及的政策对象人数越多、范围越广,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就越强、难度就越大,预期效果也较难实现。反之,就相对容易些。

政策对象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度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政策对象如果有较高的认同感,就会主动接受政策规范,按照政策原则和要求去行事。反之政策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影响政策认同度的主要因素是政策自身的性质和政策对象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度。

政策对象行为的调节量决定政策执行的效果。政策对象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会形成较为固定的行为模式,这是难以改变的。如果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对政策对象的行为作较大的调整,或者政策目标与政策对象的期望值相距过大,必然会受到政策对象的抵触,政策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

5 、政策执行的环境

一是政治环境。政治环境越民主,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度越高,对政策执行的认同度越高,越有利于政策执行。二是经济环境。经济环境越发达,物质文明度越高,则政策执行的物质保障性就越强,政策执行的效率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三是时间环境。政策的时效性越长,政策执行所面临的时间环境就越复杂。此外,政策执行的效果还受到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影响等。

第三节政策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是指政策执行必须严格遵循政策的

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按照政策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规范而科学地开展政策执行工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性。

政策执行中的灵活性原则,是指政策执行者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目标方向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措施与手段,使各项政策目标得以切实实现。灵活性的基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是要深刻

理解和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创造性地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中坚持灵活性原则,是由政策的时效性、层次性和不完备性所决定的。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根据自身实际而灵活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争取最大程度的实现政策目标。

原则性和灵活性在政策执行的实践中是辨证统一的。

二、创造性和政策变通

政策执行中的创造性,是指政策执行者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和所具备的条件,灵活高效、积极主动而又创造性地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变通是政策执行者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和手段,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而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在执行政策的实践中,政策执行者对公共政策的变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重神似、轻形似

这是政策执行中正确的变通形式,政策执行者能够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在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的前提下,不拘

泥于政策词句和具体措施,结合具体环境,创造性地采取灵活措施手段,将各项政策目标和任务加以贯彻落实。

2 、轻神似、重形似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变通形式,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不透、不求甚解,只看重政策具体措施要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照搬、照抄、照套、照转上级政策内容,缺乏灵活性。

3 、非神似、非形似

这是种极端错误的变通形式,政策执行者过于跨大政策执行的自由裁量度,无视政策

的权威性和统一性的要求,完全从地方或部门利益出发,随意支解和变通政策,最终导致政策执行的无序性,使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生偏离与变样,以致预定的政策目标无法实现。

要实现科学有效的政策变通,应注意以下两方面因素:

?把握政策变通的合理性。首先,政策变通必须有利于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要把握政策变通的环境因素。

第二、把握政策变通的合法性。一是指政策变通必须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二是指政策变通的措施和手段,必须是在政策执行者的法定职权范围内,有明确的法律授权。三是指政策变通的各项措施和手段,都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

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分析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政策执行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消极现象,成为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障碍性因素。

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替换性执行政策——“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选择性执行政策——“曲解政策,为我所用”。

象征性执行政策——“软拖硬抗,拒不顺从”。

附加性执行政策——制定“土政策”。

2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形成原因

中央与地方双方为了在既定利益总量中争取到更大的份额而导致彼此的“成本——收益”预期失衡。

公共政策本身的缺陷。一是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公共政策所涉及的公共利益分配和政策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的系统性思考不够全面,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套,这

便给政策执行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在客观上为政策执行者钻政策空子和寻找不合理对策提供了方便。二是政策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政策制定者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缺乏必要的预测,不断地制定新的政策,政策不具备必要的稳定性,难以持续有效地执行,政策执行者只能采取拖拉或另立对策而变相执行。三是“一国三公”,政出多门。有许多政策是相互抵触或互为条件的,使得地方和下级政府无法执行,只能采取相应对策而有选择地变相执行。

责任追究制度的缺损。首先,对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其次,对政策执行的效果缺乏明确而科学的考核。再次,对政策执行考核的结果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制度。

3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治理

建立合理的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制度。在国家事务管理实践中,宏观政策由中央决定,微观政策由地方自主决定。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素质。

增强政策的透明度,提高政策认同感,便于政策对象的监督。

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民政政策执行情况汇报

民政政策执行情况汇报 篇一:基层民政政策落实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基层民政政策落实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民政工作以基层社会事务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社会行政事务和基层民主保障为主要内容,担负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高度重视,民政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民政领域的违纪违法现象将直接导致党和政府形象受损,对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执政能力建设均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一、民政工作基本情况 (一)民政部门的主要职能 民政部门的主要职能总体来说可划分为四大方面二十余项工作,一是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方面,主要包括减灾救灾、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慈善救助、临时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扶贫移民救助、福利彩票发行与销售等具体业务工作;二是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方面,主要包括优待抚恤、烈士褒扬、退伍军人安臵、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具体业务工作;三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以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具体业务工作;四是社会事务管理方面,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婚姻登记、儿童收养登记、行政区划、边界管理、地名管

理、殡葬改革等具体业务工作。 (二)民政资金的发放和拨付程序 按照上述民政工作的职能划分,民政资金包含有救灾资金、低保资金、医疗救助资金、五保供养资金、慈善资金、扶贫移民资金、福彩公益金等专项资金。总体来说,整个民政资金除部分临时救助资金用现金发放外,其余资金均采取银行发放,直接到户的方式进行。即:由民政部门提供需救助对象名单及救助金额明细交县财政部门审核后,县财政将资金拨往各乡镇财政,由各乡镇财政直接将款项存入需救助对象的银行账户,救助对象直接到银行领取救助资金。 (三)现行民政资金监管体制 一是民政系统内部监督检查,为了加强民政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均定款不定额的对享受民政补助人员的变化情况,以及民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是否按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务规定管理;是否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审批程序是否合理,档案管理是否规范,拨款凭证是否齐全;是否存在他人代领或村干部代领民政资金现象;是否有挪用、截留、挤占民政资金等问题。二是定期接受省、市、县的专项资金审计。近年来,基本每年均有民政资金接受上级审计部门的专项资金审计,为20XX年起的扶贫移民资金的审计,20XX年全省的社保资金审计,以及强农惠农资金审计等均将民政资金作为重点进行了审计,并严格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三是纪检 监察部门对民政领域违纪违法事件的查处。

农业政策与法规 作业

《农业政策与法规》 第一次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政策:是国家为改善农业运行和促进农业发展而进行的干预。 2.农业法规: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地方机关制定和颁布的,适用于农业 经济领域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农业政策目标:指解决一定的农业问题所要达到的某种状态或结果。 二、简答题 1.简述农业政策的特点。答:①农业政策占有基础地位和特殊性;②农业政策学也是比 较早成为一个独立分支,还是比较完整和成熟的一个分支。 2.简述农业政策的意义。答:①农业政策是保证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工具;②是保障 农民权益的重要手段;③是从宏观上干预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的基本工具;④农业政策指导并农业组织的发展;⑤是农业科技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 3.简述农业政策制定的过程。答:①发现和认定政策问题;②确定农业政策目标;③选 择农业政策措施和方案。 4.简述农业法规的调整对象和调整范围。答:①农业法规的调整对象是指农业法规所调整 的社会关系。具体分为两类:农业经济管理关系,它是农业法的主要调整对象;农业经济协作关系。②农业法的调整范围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与农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其他活动。 5.简述农业法规的作用。答:①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农业 立法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③农业立法是实现政府依法治农,对农业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④农业立法是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⑤加强农业立法是我国农业走向世界的需要。 6.简述农业法规的基本原则。答:①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促进农业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②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③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④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7.简述农业政策与农业法规的关系。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辩证统一的 8.简述我国农业政策沿革中存在的缺陷及其改善的趋势。答:存在的缺陷:①农业政策的 调整对于频繁;②目标的确定缺少客观性;③措施不尽实在;④过程的科学性不足; ⑤上升为法律的程度和意识不强;改善的趋势:1> 大力开展和加强农业政策研究和科 学政策的建设;2> 努力形成完整的农业政策体系;3> 建立政策制定、执行、监督、评价的组织体系;4> 加强农业政策法制化建设;5> 加强农业政策信息建设。 9.简述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方法途径。答:存在的问题:①农业法律 体系不完善;②农业立法质量不高;③农业执法和执法监督还较为薄弱。完善的方法途径:1> 完善农业法制体系;2> 提高立法质量;3> 建立科学、规范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和农业执法监督制度。

【实用资料】第四章 政策执行.doc

第四章政策执行 [ 本章要求] 掌握政策执行的特点及在政策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影响政策执行及效果的各种因素,领会政策执行过程诸环节和执行的原则、手段,正确处理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创新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策执行的特点和原则 一、政策执行的含义和特点 政策执行政策运行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者通过运用一定的公共资源与管理手段,让政策对象接受并遵循公共政策,最终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和内容的行为过程。政策执行的主体包括执政党组织、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以及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成员。在我国,主要的政策执行者是各级政府和政府所管辖或委托的行使行政权力的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成员。政策执行的客体是公共政策受益和约束对象,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政策执行具有以下特点: 1 、强制性。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权威性,受到国家强制力保障。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可以依法采取

必要的强制方法和手段。政策执行者依法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政策对象必须无条件的接受与服从,否则将会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处罚与制裁。 2 、综合性。任何一项政策的目标和内容,所涉及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政策执行者要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必须以系统思维为指导,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对所要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系统地加以解决。 3 、具体性。政策都有较为明确而规范的要求。它要求政策执行时要把握住三点:一是政策对象的适用性;二是政策范围的有限性;三是政策措施的针对性。 4 、效率性。政策执行要求政策执行者坚决、彻底和廉价、高效地实现各项政策目标和任务。衡量政策执行效率的标准,就是政策目标和任务实现与完成的速度和程度。 5 、动态性。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过程。任何政策的执行往往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要求政策执行者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变化和调整。政策执行的动态性表现为政策执行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6 、创新性。政策执行者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政策执行者不仅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政策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855 (报告范本系列)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 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今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因此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成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区认真抓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工作,积极协助上级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整顿工作,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来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区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基本情况 **区认真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

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该做法是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彻底改变了过去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由各级政府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从而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提供了依据。今年来,**区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20.3亿元。其中审批项目9个,计划投资0.8亿元;核准项目7个,计划投资7.1亿元;备案项目12个,计划投资12.4亿元。 同时,为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重复建设较多、投资过热行业的控制,**区在对项目审查过程中,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行业准入公告,认真执行有关行业准入条件,对项目的规划布局、技术工艺、节能、节排等方面进行审查,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一律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内容提要: 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把决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从一定程度上,比政策的制定更复杂、更困难。政策的执行直接决定着公共政策内容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的依据;政策执行是修正、补充和改进政策的重要途径;政策执行的效果与影响又是形成新的政策的基础。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主要有:过程理论、调适理论、博弈理论以及综合理论模式。公共政策能否成功的执行受到客观环境、执行人员、执行对象、执行资源以及政策本身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是由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计划活动以及一般的准备活动,如思想动员、组织落实、物质准备等内容),实施阶段(包括指挥、沟通、监督与控制)以及总结阶段来组成。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与引导手段等。 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 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把决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传统的公共行政认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官僚组织的职责。这种观点认为政策的执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其特点为:①政策执行是政府组织的单方面事务。②政策执行是一种闭合结构,是政府组织自身的权力分配与关系的调节。③政策执行者与执行对象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④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是由政府组织自身由上自下的控制。 以上观点具有一定的缺陷和偏颇。实际上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组织的重要职责与任务,同时它又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互动的结果。其特点为:①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种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结合与互动过程。②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开放链。不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民众与社会的参与,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更需要民众与社会组织的参与。③政策的执行者对执行对象既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又有相互之间的协调、共识、与妥协。 政策执行的概念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①政策执行为科层制的控制过程;②政策执行是上下阶层的互动过程;③政策执行是政策与行动相互演进的过程。 西方学者提出政策执行研究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上而下”执行模式(top—down model) 这种模式意味着政策在上面(top)形成并依靠官僚组织系统,由上面发表执行的计划与命令,并通过下面(down)来贯彻以实现政策目标。这种模式把政策过程看做是一条指挥链,由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执行政策进行监督与指挥的作用;领导者也往往对部署采取严格监管的态度,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这种模式下,思考政策执行失败问题,往往把原因归结为政策本身设计不当,而不考虑执行对于政策本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那么什么是完美的政策执行呢? 汉姆与海勒(Hamand Hill)认为包括四个要件:①政策本身的性质必须是清楚的;②执行结构必须是从上而下的紧密联系关系;③必须尽量防止外在的干预;④必须加强对执行者的控制。 2.“自下而上”执行模式(bottom—up model) 这一模式是从上下的互动中来观察政策过程。认为政策的目标与执行的计划不过是政策执行者彼此相互妥协的产物,并非是由上层领导者理性控制的产物;上级制定的,要求下属必须执行的政策标准,基本是对执行者的一种忠告而已,不具有任何规范性与影响力,相反基层的执行者才足以决定政策目标是否能够被实现,这种重视基层忽略上层的研究模式被

公共政策案例之政策执行知识点

案例分析: 1.公共政策执行: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的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手段的权威性 3.政策执行机关:是政策执行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党政机关,立法与司法机关。事业机关,国有企业以及社会第三方组织等。 4.政策机关的特性: 1)执行性 2)服务性 3)权威性 4)法制性 5.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 1)财务资源 2)人力资源 3)信息资源 4)权威资源 5)制度资源 6.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采取的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可操作性。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章,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3)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客观利益的要求,在公共决策执行中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以及节约执行的成本,提高执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注重人性,倡导人本管理,依靠宣传,说服,劝导,精神鼓励等方式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引导政策对象自觉地,主动地去执行公共政策。如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策,批评与表扬等方式。 6)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政策。 7.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执行方案,调度和配置

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成效。简言之,就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力度。 8.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1)执行者因素,是核心要素。执行者的素质,价值观,,认知水平,利益取向,执行心态及能力发挥等往往决定了政策执行的效果。 2)资源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必备的条件。 ●人力资源——要素质高 ●财务资源——要充裕 ●信息资源——要准确,及时,尽量降低其不确定性 ●权威资源——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权力基础 3)工具因素,是公共政策成功执行的重要手段。如行政工具,法律工具,经济工具,思想政治工具以及技术工具等。 4)环境因素,影响着政策目标实现和政策执行的整个过程。 ●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这些都会大大降低政策执行费用,减少执行成本,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社会环境,有利的社会环境可以使政策执行过程受到较小的制约和牵制,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9.如何提高政策执行力机制 1)优化公共决策机制 2)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 3)构建政策执行的功能共享机制 4)构建政策执行的利益均衡机制 10.政策执行过程 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加强政策认知,即进行思想引导 ●制定执行计划 计划原则 ?计划要实事求是 ?计划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弹性机制,特别要适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机制 ?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实现长期与近期目标统一,上级与 下级目标的统一,做到计划前与计划后的衔接,全局与重点均衡,公平与效率 兼顾。 ●进行物质准备,主要包括财力(经费)和物力(设备)。经费包括:政策执行活动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v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v 二、政策执行的基本内容 v 三、政策执行力 v 四、提高政策执行力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v (一)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背景 v 1、政策科学早期的认识 v 虽然拉斯韦尔等早期政策科学家把政策执行看成了政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政策执行并没有引起政策科学学者的足够重视,政策科学被认为是研究政策制定的科学,例如德洛尔的政策科学范式就认为政策科学就是对政策制定的研究,其目标是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政策过程被分成元政策制定、政策制定和后政策制定(包括政策制定和评估等环节)三个阶段。 v 2、政策执行不受重视的原因 v 天真地假设政策执行过程是简单的且人所共知的;强调权威决策者的作用而排除了“低层次”官员对政策执行过程负责;执行过程涉及严重的边界问题,往往难以界定相关的行动者;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消耗。 v v (二)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契机 v 1、美国奥克兰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v 1973年美国学者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创造就业的机会的政策项目——“奥克兰”计划的跟踪研究而写成报告《执行:华盛顿的宏大计划是如何在奥克兰破灭的》。这本书成为70年代“执行运动”兴起的标志。 v 2、政策科学研究视野的拓宽 v 从理论上看,20世纪60年代末政策科学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实践上看,60年代约斡逊总统发起的“伟大社会”改革的许多政策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客观上提出了为什么比较理想的政策方案及项目也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这样一个问题,这促使人们从政策执行上寻找原因。 (三)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 v 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 v 这种途径假定,政策是由上层规划制定的,然后它们被翻译或具体化为各种指示、以便下层的行政官员或职员执行。领导人形成政策偏好,这种偏好随着行政层次的降低而不断被具体化,为下层行政官员或职员。 v 2、自下而上的途径 v 这种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中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客观存在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 v 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 v 这种途径或多或少有作为前两种途径的综合的意味。政策制定者将作出限制其他行动者权力的决策,而行动者将做出规避决策者权力的决策。这一途径是以权力作为焦点的。 v 4、工具选择途径 v 政策决策的实质或形式的过程总是包含着在可利用的政府工具箱选择特定工具。

农业政策与法规

农业政策与法规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农业政策除具有政策的一般特点外,从其本身性质出发,还具有如下特点:()。A内容上的纲领性B工作范围的广泛性C具体应用上的灵活性 D政策效力的有限性E应用的广泛性 2、《农业法》第2条第4款规定,本法所称农业,是指()。 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E副业 3、根据《农业法》有关规定,发包方的权利主要有()。 A对发包方的生产资料和其它财产依法拥有所有权 B对承包方的承包经营活动有指导和监督权 C按农业承包合同规定向承包方收取承包金或产品、统筹款 D按规定数量安排、调用承包方应投的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和合理的费用负担 E根据乡(镇)以上人民政府的决定和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决议,调整承包土地或其它生产资料 4、国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扶持措施,主要体现在()。 A资金扶持B农业生产资料扶持C技术扶持D市场信息扶持E教育扶持 5、种子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A依法保护种质资源B建立健全品种审定制度C维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 D加大对种子产业的扶持力度E建立种子储备制度 6、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管制的主要措施()。 A进出口许可证制度B关税保护制度C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 D外汇管理制度E出口补贴制度 7、农业投入与其他经济投入行为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A农业投入效益的社会公共性 B农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C农业投资在经济上的低效性及其回收的滞后性 D农业投资的区域性 E农业投资具有适时性和不可替代性

8、农业政策的目标一般有:()。 A发展农业生产力B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C确保农产品安全供应 D稳定农产品价格E提高农民收入与增进农村社会福利 9、根据《农业法》有关规定,承包方的权利主要有()。 A对承包的土地或其它生产资料享有使用权和转让权 B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C有权享受国家、集体提供的生产经营服务和公共福利 D对完成上交任务后的产品有支配权 E土地等生产资料终止承包时,有权获取相应的追加投入补偿费 10、根据《农业法》有关规定,农民享有的参与决策和管理权主要体现在()。 A有权选举和被选举为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或者村民自治组织的干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工作 B有权参加通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和表决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重大事务 C有权监督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或者村民自治组织干部,并可对其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质询 D有权监督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 E有权享受本组织为成员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收益分配和福利待遇 11、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原则()。 A农民接受服务实行自愿的原则B服务体系的发展实行量力而行的原则 C基本实行有偿服务原则D因地制宜原则E市场导向原则 12、根据《种子法》的有关规定,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包括()。 A具有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 B具有无检疫性病虫害的种子生产地点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采种林 C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资金和生产、检验设施 D具有相应的专业种子生产和检验技术人员 E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13、农业财政投入是指国家财政预算内计划用于农业的各项投资,主要包括:()。A农业、林业、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的基本建设和事业费、流动资金、科技费用等专项拨款

第四章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第四章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一)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环境 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1)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领袖人物。(2)间接主体:在野党、利益集团、选民。2)客体:(1)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2)目标群体。 2、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1)信息子系统:2)咨询子系统:俗称“思想库”“智囊”,是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功能和作用:(1)提供预测研究;(2)帮助决策子系统发现问题,确定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4)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5)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验和评估。3)决策子系统:是中枢系统。基本特征:权威性和主导性。功能和作用:(1)确认政策问题;(2)明确政策目标;(3)组织政策方案设计;(4)负责备选方案的选择和最终确定。4)执行子系统:功能:(1)为政策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准备;(2)有效地实施政策方案,包括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3)总结执行情况。5)评估子系统:功能和作用:(1)检验公共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2)提供政策持续、修正、调整或终止的重要依据(3)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6)监控子系统:功能和作用:(1)根据公共政策的目标,确立具体的监控标准或指标,交作为实施监控的依据;(2)对执行子系统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3)反馈执行情况。7)反馈子系统:功能:(1)为决策子系统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2)客观、准确、灵敏、迅速地向决策子系统反映政策运行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使后者能够根据所得信息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做出适时的调整和补充。(3)反馈子系统传输的信息也是对政策实施有效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佳手段。 3、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特点:(1)高度复杂性(2)巨大差异性(3)历史变异性。1)国情与国策;2)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3)国际环境(国际格局、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趋势) (二)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 1、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国家职能与公共政策1)国家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结构及效力范围(1)国家纵向组织机构规定公共政策的层次;(2)国家横向组织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2)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决定公共政策的二重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3)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制约着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 2、国家能力、治理能力、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 1)国家能力决定公共政策的质量。 2)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挑战。 3)政府能力是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基础。 3、政治体制、国家结构、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 1)政治体制与公共政策 (1)政治体制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

局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局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篇一:某某县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 **县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部长: 根据您的指示和要求,现将我县今年1-5月份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面对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我县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重点,把稳增长作为全县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来抓,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对省政府“4+1”稳增长文件精神和市政府9个方面、69条稳增长工作举措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全县上下务必把稳增长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分管领导按照分工,及时召集相关部门,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从项目、投资、工业、财税、金融、房地产、农业农村、市场消费、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研究出台了系列稳增长工作举措;为确保各项稳增长政策全面落地,县委、县政府以目标督查的形式将工作任务和责任详细分解到相关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和乡镇,明确要求每名县委常委负责分管领域的督促检查,县目督办每周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统计汇总,县政府常务会每半月定期听取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县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有升的良好局面。1-5月,全县预计实现gdp56亿元,同比增长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0.95%,排全市第三位,增幅同比增长6.5%,名列全市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7945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3815元,同比增长11.5%。 一、贯彻落实省政府30号和市政府16号文件情况 (一)政策执行情况。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抓好2015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全年工作重点,并对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二是县财政安排工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2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争取国、省、市名牌商标和名牌产品,3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争创省、市企业技术中心,200万元用于对重点技改项目进行贴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

第四节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一、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 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 1 、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有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因此,各级政策执行机构要努力运用各种手段,宣传政策的意义、目标,实施政策的方法和步骤。 2 、政策的分解 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 1 )客观性原则。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积极可靠,排除臆断;计划的各项指标,不保守也不冒进:既不是唾手可得的,也不是经过努力仍然高不可攀的;对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含糊笼统。 ( 2 )适应性原则。编制的计划要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 ( 3 )全面性原则。编制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切忌顾此失彼。计划前后衔接、轻重缓急有层次,不同管理层次的计划各有侧重。 ( 4 )一致性原则。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以增强组织上的统一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3 、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预算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算落实了经费。必要的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技术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是政策执行的物质手段。只有具备了必不可少的设备条件,政策执行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4 、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_B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_B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的外部性是指 (5.0 分) B和C -农业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是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自然环境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 外部经济环境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 用户解答:农业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是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2.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5.0 分) 就是要使市场价格保持在目标价格的水平上 *必须有一些列的前提条件和配套措施 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事 应该尽快实施 知识点: 用户解答:必须有一些列的前提条件和配套措施 3. 非排他性,是指即使某一经济主体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也无法将他排除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之外 () (5.0 分) 错误正确知识点: 用户解答:正确

4. 农业政策执行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5.0 分) -错误 正确 知识点: 用户解答:错误 5. 农业政策的法制化是指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其内容都应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与其相抵触。()(5.0 分) *正确 知识点:用户解答:正确 ■■■■■■■■"■■■■■■■■■■■■■■■■■■■■■■■■■■■■■■■■■■■■■■■■■■■■■■■■■■■■■■■■■■■■■■■■?■■■■■■■■■■■■■■■■■■■■■■■■■■■■■■■■■■■ 6.稳定价格政策是指 (5.0 分) 要熨平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解决农产品的季节波动 *解决农产品的随机波动 防止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知识点: 用户解答:解决农产品的随机波动 7. (5.0 分) WT《农业协议》将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蓝箱政策和绿箱政策。() *错误正确

公共政策课后习题精简版

1、什么是公共政策?它具有哪些特征?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准则。政治性、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功能的复杂性、合法性、权威性:指政策对公众的约束力. 、普遍性:、稳定性 2解释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的概念。 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 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政策的存在、发展及其变化的因素皆构成政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3、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官方决策者 (1)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主体:①国会立法;②总统决策;③政府机构决策;④司法决策 (2)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制定: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 ③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 2、非官方参与者 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 4什么是社会问题?什么是政策问题?二者有何区别? 社会问题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政策问题是指能够得到政府的真正重视,进入政府议程的社会问题 5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①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②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③人的价值判断影响社会问题④社会问题是一种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⑤社会问题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⑥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6、政策目标群体的含义是什么?其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目标群体——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①政治社会化的影响;②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③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④对成本收益的权衡;⑤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⑥避免受到惩罚;⑦环境条件的变化。 7、举例说明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另外需要举例) 8公共政策具有哪些功能? 1、导向功能:引导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方向。 2、制约功能:对作用对象的行为与事物发展失范进行控制和约束。 3、调控功能: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 9、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 一、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 二、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结果看,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第二章思考题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汇报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汇报 一狠抓生育政策宣传落实。一是全面宣传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制作各类宣传版面45块,印刷宣传页XX0份,制作横幅20余条,张贴悬挂到每个行政村,使广大群众对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核心内容家喻户晓,为落实生育政策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认真做好单独二孩夫妇生育证发放和信息核查工作,严格按照申请、调查、审批、上报、办证的程序,在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服务。政策实施以来,共受理单独二孩申请3例,已办理3例,确保符合条件的夫妇都及时享受到国家政策;三是深入开展违法生育专项治理,严格落实依法管理措施。共立案查处违法生育案件36起,无出现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二、狠抓优质服务。我们始终把“生殖健康进家庭”活动作为做好计生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对按照参加康检和自觉落实节育措施的对象,发放误工补贴、日用小礼品等,切实调动了干部群众参加康检的积极性。坚持抓好术后随访、术后慰问,使术后群众思想情绪稳定,促进了节育手术持续健康开展。今年以来,免费为育龄妇女查环查孕3786人次,查出有妇科疾病236人次,转诊29人次;免费上取环236例,为71例引流产手术者报销了手术费用,同时为8例耷哑目标人群进行了免费检查,提高了服务水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一是营造宣传氛围。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圆梦女孩志愿行动”,以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两禁”条例和“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生育文化,在辖区营造“男女平等”的舆论氛围;二是落实孕情随访。群众在领取生育证时,及时建档立卡,掌握孕情。并明确“三包一”包保责任人责任,对孕情不明原因消失的进行责任倒查,落实责任追究。 四、加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落实。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为契机,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成立以鲁正波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项目落实的综合领导和协调。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镇和村级服务职责,把应纳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对象登记建档,实行上门跟踪服务。并由村干部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卡》亲自送给服务对象,由村计生管理员组织带领本村检查对象到县计生指导站进行检查。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滚动字幕及发放宣传册页等形式向育龄夫妇宣传优生优育的重要性,提高其参加优生检查的自觉性。据统计,我镇今年共落实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78对,占目标人群的80.7%。 五、加强队伍建设。在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中,计生工作始终是重点之一,需要持续不断地巩固和加强。长期以来,我镇高度重视在村级换届选举中计划生育情况的审查,作为推荐村(居)党支部成员候选人的一项基本要求,凡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政策超生的,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硕士研究生期末考试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从洮南市兴安家园物业管理案例谈起 2016级公共管理专业郭春娟公共政策执行是一定的机构或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 种行动,如发布命令、拨付款项、订立契约、收集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员、创设机构等。在诸多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组织政策执行人员,向社会解释政策 方案,采取具体的行动措施实现政策目标三项内容;公共政策执行又是一定的 组织行为,即政策执行人员的行为都是按照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依据 一定的权力和职责分配关系,遵循系统的运行程序和方式进行的,而政策执行

中,政策执行主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都体现为整体互动;公共政执行的组织 结构与行动功能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政策执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活动,需要不同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的共 同参与和密切配合,需要调动并利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权威等 多种资源,需要综合使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手段。由于不同的政策执行 机构具有不同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不同的政策执行人员在知识、经验、智力、观念、利益、性格和观察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难免出现意见分歧、利益矛盾和冲突摩擦。而这些矛盾、冲突和摩擦往往给政 策执行带来种种障碍。除了执行机构与执行人员,公共政策的执行还受政策本身、公共政策执行体制与机制、目标群体与政策执行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 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洮南市是地处吉林省内偏北方向的一个小城市,自2005年棚户区改造这 一惠民工程在东北三省轰轰烈烈展开以来,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得到改善,城 市功能得到提升和完善,城区落后面貌得到改善。居民告别平房生活,开始楼 区生活,构建新型的邻里关系,由原有的独门独院以家庭为单位“关门闭户” 各自生活转变为接受物业统一管理,有更多的公共利益空间需要打理,也出现 了平房区没有过的问题,诸如业主与物业管理之间的问题。我国的物业管理服 务起步较晚,尽管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就业和再就 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服务也不断地寻求进步,但因为 牵涉的利益方(政府、社区、物业公司与业主)过多,物业管理仍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 团结街道辖区内的兴安家园属于第一批接受改造而建成的楼区之一,在物 业管理方面显现的问题在城市小区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自2011年居民回迁 入住后,兴安家园共经历3任物业。第一任物业开始按住房面积收费,后经居 民强烈反对后改为每户每月14元,但因收费减少导致服务项目减少等问题, 居民仍然不愿交物业费,最终导致物业公司于2013年中撤离该小区,并且卷 走部分业主预交的物业费,引起居民强烈不满,从此也对物业失去信任。同年,以王景孝,张德福等为首的居民代表就小区陆续显现的工程“后遗症”通过各 种渠道寻求解决办法,当时未过工程保修期。居民通过信访等方式表达诉求后,住建局等部门为居民联系开发商进行协调,开发商允诺将工程遗留问题一一解决,但迟迟没有兑现。社区发起居民投票选出以王景孝为首的七位代表成立业 主委员会,共同管理物业事务,半年后,居民反映院内及楼道卫生打扫情况不佳,且服务态度变差,导致只有100余户交物业费的状况,同时,居民也将反映工程遗留问题的责任全部放在物业人员身上,要求他们必须为居民上访,问 题解决不了就反对他们做物业。2014年7月,经社区多次调解,居民仍不肯 交物业费,兴安家园再次弃管。为了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及秩序,经过多 方努力,2014年年末,现任物业负责人周经理接手小区物业服务。接手后,

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详细版_1

文件编号:GD/FS-8910 (报告范本系列) 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东乡县“家电下乡”工作自XX年2月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商务局、财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县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按照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的工作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广泛宣传,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动“家电下乡”这项利国利民工作。根据赣财建(XX)13号文件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以来(截止XX年1月31日),我县共有家电下乡销售网点76家,覆盖全县13个乡(镇)和3

个垦殖场,家电销售量xxx台(其中:计算机xxxx6台、洗衣机xxxx台、热水器xxxx1台、彩电xxxx 台、冰箱xxxx台、空调xxx、电磁炉xxx、微波炉xxx、手机96、电动自行车49)。销售额x亿元,补贴资金xxxx万元。 二、存在问题 按照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家电下乡”工作,防止骗补行为,我县进行了相关检查,检查中暂未发现生产厂家违规流出家电下乡标示卡问题,家电下乡产品做到一机一卡;财政部门能按照规定严格履行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监管职能;本行政区域内暂未发现不法社会组织和个人倒卖家电下乡产品标示卡、农民身份信息;暂未发现销售网点购买农民身份信息以及虚开增值发票等问题。但是销售网点存在借用农民身份信息现象,主要表现为:

政策的执行与实施

政策的执行与实施 一、政策执行的一般理论 所谓政策执行,狭义而言就是指某项政策、方案、决议等的具体贯彻、推行和实施。即将政策付诸实施、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它不包括某些准备工作和善后工作,以及对执行的监督和反馈。广义的政策执行则是指政策执行者为贯彻、落实政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它涉及方方面面、各个步骤和环节以及各要素与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政策执行的全过程显现出鲜明的综合性、广泛性、动态性、现实性、具体性、层次性、灵活性以及执行与决策统一性等特点。可以说,政策执行是运用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环节和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决定着政策目标的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而且是完善、发展原有政策和制定新政策的重要环节。 有学者把将政策实施定位为政策执行与政策落实,①其实是政策执行的狭义表述。综合政策科学家对政策的研究,总结出以下七种政策执行理论:② (一)行动理论 它认为政策执行实际是指某一项公共政策所采取的广泛行动。在各种活动中,解释、组织、实施政策最为重要。 (二)组织理论 它认为政策执行是一种组织行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政策执行。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才能知道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三)因果理论 它认为政策决定只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就是按照地图的指引达到目的地。 (四)管理理论 它认为政策执行是行政机构依据政策实施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立法机关的影响,受政策环境的影响,受合法委任权的影响,也要受相关利益集团的影响。 (五)交易理论 它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六)系统理论 它认为政策执行过程,可以理解为政策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政策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政策结果和反馈又提供了对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出过程。 (七)演化理论 它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在执行中,会对原有的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二、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