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沥青路面离析情况探究

沥青路面离析情况探究

沥青路面离析情况探究
沥青路面离析情况探究

沥青路面离析情况探究

沥青路面离析情况探究

摘要:本文就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的现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egrega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Key word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segregation;

中图分类号:U416

前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就是指路面某一区域内沥青混合料主要性

质的不均匀,平时看到的粗骨料集中的离析仅为离析最易觉察的类型,也是较普遍的类型。沥青混合料离析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级配离析即粗集料区域内过分集中或细集料区域内过分集中,更科学地说现场级配超出了级配允许控制范围的区域都是级配离析,细集料的离析区域是施工控制和监理检查中往往容易忽视的离析,粗集料的离析是离析类型中现场较易发现的。温度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储存、运输及摊铺中受天气、施工机械影响,由于热量损失而出现温度差异的状况。

1、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的现状

沥青路面离析就是路面某一区域内沥青混合料主要性质的不均匀,比如沥青含量、集料组成、添加剂含量以及路面的空隙率等。沥青混合料离析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级配离析出现时,沥青路面上一些区域粗料集中,另一些区域细料集中,使得混合料变得不均匀,级配及沥青用量与设计不一致,导致路面呈现出较差的结构和纹理特性。一些区域细料集中、孔隙率小,可能会出现泛油、车辙;另一些区域粗料集中、孔隙率太大,可能会导致路面水损坏。温度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储存、运输及摊铺中受天气、施工

机械影响,由于热量损失而出现温度差异的状况。混合料的温度离析,会导致路面压实度不均匀,温度较低的区域,路面的空隙率较大、纹理深度也较大,这些区域的路面易出现早期损坏。温度离析造成的后果与级配离析一样严重,都会导致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研究表明,严重离析的路面使用寿命可能会减少50%以上。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一些早期损坏,如松散、网裂、坑洞、局部严重辙槽、局部泛油、新铺沥青路面的构造深度不均等,都与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密切相关。

2、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原因分析

2.1末端离析

末端离析是现场最常见的离析现象,主要是由于摊铺机收斗引起的,在路面上形成规则的、间隔一致的翼状离析。离析处摊铺机中央区域细料多,比较密实;摊铺机两侧粗料集中,细集料、沥青含量少,空隙率较大,表面纹理很深。特别是采用一台摊铺机施工的中、下面层,供料车的末端离析现象比较普遍。如果上面层粒径小(AKl3、AKl6 等)、且采用两台摊铺机施工,则供料车末端离析现象不明显。

2.2 接缝离析

接缝离析在中、上面层两台摊铺机梯形摊铺施工中较为常见,由于采用两台摊铺机施工,路中央的纵向热接缝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接缝处摊铺的混合料过多或过少,都会产生离析现象,甚至会形成“桥”的效应,影响接缝两侧的压实。如果两台摊铺机的摊铺厚度不一致,则接缝处厚度小的一侧不容易压实。由于纵向接缝处位于行车道,轮载作用的次数多,因此应高度重视。

2.3 随机性离析

因设备故障、摊铺机停机、拌和楼生产的混合料波动过大、碾压不及时等都可能造成随机性离析。低气温施工随意停机或保温措施不够也往往会形成这种离析形态。

2.4 温度离析

温度离析主要在供料车卸完料、摊铺机收斗时出现,上一车的剩料与下一车表面的冷料混合在一起摊铺,由于冷料粘度大,集聚在摊铺机螺旋送料器中央,摊铺后便在摊铺机中央形成明显的温度离析

带。温度离析的另一种形式为两幅摊铺机衔接不好或碾压不及时,先摊铺的混合料没有及时碾压而在接缝两侧形成温度差异。温度离析在料车上就已经产生,供料车刚开始卸料时,有些混合料表面的温度已较低。

3、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3.1 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3.1.1原材料。混合料离析同原材料稳定性密切相关,如果所用材料变异性大,导致混合料级配经常变化,就达不到配合比设计要求,因此对占混合料质量90%以上的矿料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控制原材料的料源,要保证料源:出自固定的堂口;经过反击式破碎加工的;同目标配合比取样料源一致。料源的确定主要是考察其加工方式和产量,确定料源之后再取样作配合比试验。原材料进场后的堆放应满足:必须在硬化的、具有良好排水系统的地坪上;各品种材料应用墙体隔开,以免混杂;细集料应采取覆盖措施,潮湿的细料将影响拌和机产量和混合料质量。原材料的取用,尤其是粗集料的取用应保证粗细均匀,生产过程中不允许装载机贴地装料、上料。

3.1.2混合料拌和过程,应注意拌和温度和拌和时间,这两个技术参数是保证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关键,在生产配合比验证中需要反复试验并最终确定,生产过程中不应随意变动。时刻留意各热料仓进料、下料情况是否均匀。除特殊情况,一般不允许采用手动放料的方式,手动放料极易导致混合料不均匀,使现场摊铺出现块状离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摊铺现场的机械故障、移机等原因而压料,拌和机生产不可能保持固定产量,因此在生产配合比调试验证阶段,必须做出各种集料的速度与拌和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便于在必要的时候降低和提高产量都有据可查。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一般情况下,在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使级配在规定的级配范围内,并接近要求级配范围的中值。这一过程也应在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反复验证并在得到最终确定后,在生产过程中不得随意变动。在级配曲线中对混合料均匀性影响较大的是中部颗粒数量和粉尘含量。因此,规范要求在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就对

4.75、2.36和0.075mm 的通过率做出特别要求,即必须接近级配范围的中值。4.75mm和

2.36mm这二档集料过少,将影响面层表面的均匀性,过多则难以压实。而通过0.075mm的主要是矿粉,矿粉过多则使沥青混合料中有效沥青含量减少,表现为混合料外观发暗、无光泽,压实后表面不均,细料过多,而且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其他技术指标。

3.2 避免沥青混合料在装料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

拌和温度过高,连续式拌和均易产生离析。当拌和料被放入运输车时,将有一部分骨料流向车厢的侧面,造成粗细集料集中现象。同时热量损失在运输车厢周边立刻出现,在改性沥青路面中,由于要求温度高,这样的现象就越明显。在热拌混合料运输中,尤其是运距越长,越会造成车厢底、侧及顶面温度降低;卸料时料在顶面温度低的料落在摊铺机受料斗的两侧,当料车卸完料以及受料斗中料堆接近消失时,两侧冷料向内落下,被输送带送到后面的分料室,并被整平,整平板不可能使较冷的混合料与高温混合料一样固结。在摊铺层上就会出现离析小面积,由于每一车料都可能产生这种由于温度差异而造成的离析破坏,周期性的破坏现象也就更加明显,摊铺后路面材料和温度的离析将直接造成压实后路面材料空隙率的不均匀。使用转运机。当工程的摊铺量少于1000t、宽度小于3.3m的加宽段时,可免于使用转运机。除此之外,热拌沥青混合料需要经由转运机二次搅拌之后再进入摊铺机。工程师通过立刻测量摊铺机摊铺的面层的温度,来评估转运机的工作效果。至少每45S,要对自卸卡车上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温度测试,包括装车和卸车时混合料的温度量测。由于沥青转运设备具有二次搅拌作用,是混合料集料分布和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效地避免了材料和温度的离析,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整体工程质量,防止了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3.3 对摊铺作业的要求

在摊铺机状态良好的前提下,影响摊铺质量的主要操作参数包括两个方面:行驶速度和夯锤频率。行驶速度的快慢和均匀性好坏直接影响到摊铺的质量,速度过快会造成布料不均匀即级配离析;太慢则会使液压系统不稳定导致速度不恒定,从而引起摊铺初始密度不稳定,烫平板浮力发生变化,导致压实后路面产生小波浪。夯锤频率则要随行驶速度变化相应变化,保证摊铺后的初始密实度基本一致。在

满足以上两点的前提下还应保证梯形摊铺时两台摊铺机工作参数的一致性,料高2/3左右,施工时应有备用摊铺机。

3.4 碾压工艺和工序的合理设置

沥青混合料完成摊铺工序后应及时碾压,为了保证碾压效果,应科学合理地配置碾压机具、优化组合碾压工序,保证现场碾压有条不紊地实施,重点要保证现场碾压顺序,即初压、复压和终压区不同的机具和工艺要求均符合试铺段确定的技术方案,同时合理的碾压工序设置亦有利于消除铺面离析。碾压温度的控制是沥青面层各项技术指标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的关键:对于沥青混合料而言,温度控制是前提,从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开始,沥青混合料所有的技术指标都是建立在温度控制的基础上的,即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得出的技术结论。因此,为了保证沥青面层质量,温度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从拌和机对原材料和混合料的温度控制、到每车料出厂温度、到现场的温度、摊铺前温度和摊铺后铺面温度、碾压时初压、复压、终压不同阶段的温度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针对不同的温度,采用不同压实机具,有助于提高沥青面层的压实度和减少表面离析现象。为防止表面温度失温过快和保证混合料温度的均匀性,胶轮压路机洒水装置应要求必须雾化或用拖把擦轮。碾压机具:胶轮压路机在温度适当的时候采用,利用胶轮压路机对热沥青混合料的揉搓作用消除摊铺过程中的部分离析。碾压工序:对于沥青面层碾压工序而言,胶轮压路机在适当温度条件下对沥青混合料的揉搓作用,除消除面层部分离析外,更主要的是对沥青混合料的重分布和均匀性起到一定效果,而振动压路机的振动压实则从根本上保证了沥青面层的压实度。

3.5 施工过程中离析处理

针对面层离析部位,通过钻孔取芯测得相关的技术数据(如压实度、空隙率等)进行分析,有关技术指标与标准相差不多的地方,可以再喷涂粘层油后进行上一面层的施工。有关技术指标与标准相差较大时,可进行局部处理,具体做法是烘热至120℃左右,补洒略细的混合料,碾压成型。对于大面积的严重离析,则应坚决铲掉重铺,以保证沥青面层质量。

参考文献:

[1]雷黎珍.沥青路面摊铺离析的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

品,2011.10.

[2]诸启贤.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及控制对策[J].科技资讯,2010.17.

------------最新【精品】范文

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原因及处理措施

237 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原因及处理措施 胡建华 南昌市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详细分析了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该原因的五条处理措施,对延长 路面的使用寿命及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鱼鳞离析;反击式碎石加工;螺旋布料器 沥青路面的离析现象会导致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对沥青路面离析的研究非常重视,已经开展了防止离析的相关研究。 沥青面层离析现象表现为:①块状离析,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离析现象,表现为局部块状的粗集料集中且细集料偏少;②条状离析,即纵向条带状的粗细不均匀现象;③“拖痕”离析,即鱼鳞离析。 导致离析现象的因素有:原材料的质量和堆放;混合料的拌合过程;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混合料的摊铺;混合料的压实。本文就以上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导致离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 原材料 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是保证混合料级配的关键,当有不同规格原材料颗粒组成变异性大时,级配无法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导致集料离析。 改善原材料颗粒组成变异性的措施有:①二次破碎时同时使用反击式碎石加工;②保证料源出自固定的碎石场或者不同的碎石场所用的砸石机的型号,规格完全相同,所用的筛分机和筛分尺寸和型号和规格也应一致。③原材料的变异性大必然导致各个热料仓热料颗粒组成的变异性也大,后者正是沥青马歇尔实验各个技术指标变异性大的直接原因。我们可以根据每天热料仓或拌各室中白料的筛分结果重做生产配合比,在进行生产。 另外,原材料进场后的堆放应当满足:①堆料场地经过硬化处理,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保证集料清洁;②不用规格集料应该分别堆放,有可靠的隔离措施,避免混杂;③各种细集料都要分别搭棚保护,防止遭雨淋而变潮湿。 2 混合料的拌和过程 拌和温度和拌和时间是保证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关键,在生产配合比验证中需要反复实验并最终确定,生产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动。时刻留意各热料仓进料、下料情况是否均匀。 在热拌过程中,产生集料的离析位置与所用的拌和机型有关,使用间歇式拌和机时,最需要注意的位置是冷料斗和热料仓。在使用筒式连续式拌和机时,最需要注意的位置是聚料斗和储料仓。 3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为确保沥青混合料保温要求是: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车厢内温度均匀一致,混合料运至现场温度应符合规定,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不被除数污染和淋雨。混合料至少分 3 次装入车厢,避免形成锥体,发生离析;覆盖车厢 苫布应有具有良好保温效果,并能将车厢上部包覆。 4 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是面层施工的最重要的工序,要求:混合料摊铺温度符合规定,铺面温度均匀一致,摊铺过程中不发生离析,铺面厚度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摊铺机内发生离析时,主要考虑下列原因并采取以下措施:①连续、稳定的摊铺速度是保证沥青面层平整均匀的关键,同时也是减少面层离析现象的一个有效措施;②要调试好摊铺机的料位,对于最大料径较大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料位应适当提高,这一位置的确定需要反复比较;③为保证送料均衡,摊铺机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速度一定要协调,寻找到其中最佳的合点;④螺旋布料器里的料量,最起码要高于布料器的中心位置,一般要达到布料器的 2/3 高度;⑤螺旋布料器里的料面高度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摊铺横坡保持一致,使熨平板的当料板前混合料均匀分布,尽可能的避免离析现象的产生;⑥尽可能减少将侧板翻起的次数,仅在需要将受料斗中的混合料弄平时,才将其翻起;⑦受料斗尽可能装满料,受料斗的后门尽可能宽的打开,以保证分料室中料饱满。如分料室中混合料不足,细料将直接落在地面上面,粗集料将分布在两侧;⑧分料器连续匀速运转;⑨每天摊铺完要组织专人将残余在熨平板下两侧的沥青混合料块清除干净,以免造成拖痕离析。 5 混合料的压实 压实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和碾压遍数,对混合料压实成型的总要求是:应达到规定的压实度,确保要求的平整度,不应将石子压碎。为满足上述要求,一般碾压程序为初压用钢轮压路机先静后振 2 遍,复压用胶轮压路机静压 4-6 遍,终压用轮胎压路机静压 2 遍。初压的作用是稳定,防止胶轮压路机形成车辙,影响面层横向平整度;复压的作用是压实,依靠胶轮压路机的搓揉和重压使面层密实,同时利用胶轮压路机对热沥青混合料的搓揉作用消除摊铺过程中的部分离析;终压的作用是平整,消除胶轮压路机形成的轮迹,提高面层横向和纵向平整度。 6 离析部位的处理 针对面层离析部位,通过钻孔取芯测得相关的技术数据进行分析,技术指标与标准相关差不大的地方,可以喷涂粘层油后进行上一面层的施工。技术指标相差较大时,可采用保路威修补车进行处理,具体做法是烘热至 120 摄氏度左 (下转第240页)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一、什么是车辙: 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 久压痕。过去,人类广泛应用马车,在泥土路 上走,由于土路较软,车过后路面就有压痕, 雨后,路面有泥水压痕更深。古人云:“前面 有车,后面有辙。”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 平行的很深的车辙。现代路面车辙是路面周期 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路面车 辙深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 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能为 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为路面的 维修、养护及翻修等作出优化决策。 二、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的车辙分为磨耗磨损型车辙、结构性车辙、失稳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四种类型1、磨耗型车辙 产生原因:在交通车辆轮胎磨耗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路面磨损,面层内集料颗粒逐渐脱落;在冬季路面铺撒防滑料(如:砂)时,磨损型车辙会加速发展。 2、结构型车辙 产生原因:这类车辙主要是基层等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永久变形,作用或反射于路面。 3、失稳型车辙 产生原因:绝大多数车辙是由于在交通荷载产生的剪切应力的作用下,路面层材料失稳,凹陷和横向位移形成的。此类车辙的外观特点是沿车辙两侧可见混合料失稳横向蠕变位移形成的凸缘。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的区域内,当经碾压的路面材料的强度不足以抵抗交通荷载作用于它上面的应力、特别是重载车辆高频率通过,路面反复承受高频重载时,极易产生此类车辙。

此外,在高速公路的进、出口,交费站或一般公路的交叉路口等减速或缓行区,这类车辙也较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车速较低,交通荷载对路面的作用时间较长,易于引起路面材料失稳,横向位移和永久变形。 4、压密型车辙 在施工中碾压不足,开放交通后被车辆压密而形成车辙。不过这类车辙如果是由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的非正常病害,一般在讨论车辙时,多不考虑。 从车辙的形成过程来看,车辙主要是高温下沥青面层因沥青软化而进一步密实,以及沥青变软对矿质骨架的约束作用降低而使得骨架失稳,表明沥青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十分重要。当然骨架的稳定性和细集料的多少也会影响车辙形成的进程。在道路的交叉口或变坡路段,此类高温变形更易发生,这主要与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相对不足有关。 三、影响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及其深度的主要因素: 1、沥青混合料 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指标是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其取决于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受集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粘结力又取决于沥青材料的化学结构、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稠度、沥青膜的厚度、沥青矿料比、沥青与矿粉系的分散结构特征以及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增加内摩擦角和矿料等颗粒间的嵌挤作用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稳定性。 ①材料性质。沥青的粘度和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两个因素;沥青粘度越大,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越好,那么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越好,因此要选用粘度大的沥青和非酸性矿料以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强度,以便产生较高的抗车辙能力;沥青改性是一种提高沥青高温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据佐治亚洲的加载车轮检测结果证明,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标准混合料相比车辙深度有明显减少。 ②矿物集料的表面纹理、料颗粒大小、形状、级配、颗粒相互位置、矿料数量、可以影响混合料的孔隙结构,即孔隙的大小、形状与连通闭合情况、沥青用量状况以及沥青的用量和沥青同集料的互相作用情况,因而可以对车辙的大小表现出不同的影响。采用洁净坚硬的碎石,硬度大、棱角尖锐的砂以及高质量的矿粉对于抵抗永久性变形十分有利。在整个矿料混合料中对沥青温度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矿粉,用石灰岩和冶金矿渣制成的矿粉掺拌的沥青混合料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能。 ③矿料级配。为探讨集料级配对车辙大小的影响,有关研究人员将集料分为过细级配组、细级配组和粗级配组三种,环道试验结果表明: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8%空隙率时粗级配有较大的车辙深度,过细级配次之,细级配组车辙深度最小。另有单轴荷载试验资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中粒式沥青混合料车辙最小,细粒式次之,粗粒式大于细粒式,沥青碎石车辙最大。可见,单纯增大矿料粒径并不能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而良好的级配和最大的密实度因增加了矿料之间的嵌挤力,而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④空隙率。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对空隙率的选择一般都是根据当地材料和经验进行的,当取值过高时,提高密实度可增加骨料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相应地沥青和矿粉用量也要增加,从而又削弱其抗车辙能力。当空隙率小于某一临界值后,继续减小空隙率,使得混合料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隙来吸收材料的流动部分,造成混合料外部的整体变形,由此而形成车辙。大量试验表明:各种级配的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随空隙率的增大车辙有所增加。 2、路面结构组成 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除了受所用材料及其性能影响外,还与路基类型和路面厚度有关。沥青路面厚度与车辙的关系较为复杂,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路面结构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有关室内环道试验表明:当其路基为砂土材料时,面层厚度对车辙影响很大,面层沥青混合料较薄时车辙较深,而且较大部分来自路基的形变;而当面层较厚时,路基基本上不产生车

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及有效防治研究

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及有效防治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27T11:32:18.9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2期作者:朱晓峰[导读] 摘要:水损坏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之一,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还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性,甚至威胁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对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及有效防治进行了探讨。 身份证号码:33900519880106xxxx 浙江 310012 摘要:水损坏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之一,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还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性,甚至威胁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对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及有效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防治措施 由于路面结构病害而引发的车辆行驶隐患越来越普遍,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甚至是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当今的路面结构损害问题分析,沥青路面水损害是最为突出和严重的一种。 一、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成因 1、设计本身原因 受市场经济影响,城市道路建设面临施工周期、技术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城市道路在建设时,应经过充分的实地调查与勘测等,但是,严格的周期时限使相关勘探工作不能深入细致的进行。给城市道路质量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抗水损害能力是道路质量重要指标之一。 除了因时限等问题造成的设计不合格等,设计人员也是重要影响的因素。城市道路在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流动情况严重,且大部分劳动者并未经过严格的培训,使得一些道路建设的具体规定流于形式,像沥青路面抗水损害等硬性指标不能很好的达成。甚至一些工程验收人员对之重视不够,在验收工作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致使建成的道路一旦投入使用,就暴露出形形色色的问题。 2、施工管理及施工技术原因 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初期,由于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从人才方面看,城市道路建设相关的高层次技术人员缺失严重,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技术水平低。除此之外,城市道路建设方面经验不足,加上建筑工人数量有限使得初期的城市道路建设举步维艰。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我国在技术方面的突破,道路建设技术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过去施工管理遗留的一些质量问题,仍然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大部分城市道路建筑及维护人员仍然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准,建筑工人过分强调工程效率,致使工程竣工后,验收效果不佳,道路水损害严重。在日常工作中,道路维护人员侧重点有误,只能做到道路清洁等一些简单的维护工作,对于一些必须严格处理的问题,不能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多方面因素使得我国道路工程水损害现象仍然严重。 3、原材料质量控制力度不够 原材料质量差是造成道路水损害的根本原因之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节奏也正一步一步加快,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原料供应紧张,一些不法厂商钻空子,开始大量生产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并迅速进入市场,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建设的质量,致使道路水损害现象非常严重。这些材料加工厂大部分加工设备简陋、工人素质低、管理无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生产出来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强度不够,直接导致道路的水损害现象更加严重。除此之外,相关质量监督部门不能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使得材料质量问题难以解决。 二、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1、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 沥青路面在潮湿环境条件下,承受高速、重载交通作用时,容易产生沥青膜的剥落。我国目前使用的石料中,硬质石料主要包括辉绿岩、玄武岩、石灰岩以及花岗岩等。经试验检验表明这类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都比较差,不能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必须采取添加抗剥落剂的方法,来改善矿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此外,还可以用石灰水进行浆洗或者采用改性沥青等,但由于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抗剥落剂,无论是粉剂还是水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热稳定性差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使用前最好先采用试验来检验其热稳定性。 2、加强路面建设前的设计及施工监督、检查工作 要保证路面后期质量和使用寿命,必须做好施工前的设计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监督工作。为避免出现水损害现象,首先,要根据施工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施工的地段,做好设计工作,并督促施工队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其次,在选料方面,要选择优质沥青并根据当地条件,进行沥青改良,提高沥青的抗老化和稳定性能。在选择集料时,要选择那些干燥、无杂质、无风化、耐磨性高、与沥青粘合度高的材料,在必要时可添加纤维素稳定剂,来稳定沥青与集料的性能。 3、畅通路面排水系统 (1)确保路面排水畅通,可以在道路的边缘设置拦水缘石,将积水沿着路边的泄水槽排到路基之外。 (2)确保道路绿化带用水时的畅通,为防止绿化浇水深入地基,可将绿化带外围用水泥混凝土封闭。 (3)在路面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路表的排水,还要考虑沥青路面内部结构的排水。为此,可以在上基层与路缘石之间,铺设一层透水材料,并设置对应的排水沟。 4、沥青路面施工中的预防措施 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不透水性,可以增加沥青面层的压实度。表面层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8%,中面层或地面层应不小于97%。按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4%确定沥青混凝土的沥青用量。当98%和97%压实度时,现场空隙率约为6%和7%,在这种情况下,面层的透水性就会大大减少。因此施工时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才能达到98%的压实度。 5、采取预防措施,应对恶劣天气 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道路面的老化问题不可避免的存在,道路一旦老化,沥青路面内部结构不稳定、粘合度变低,就会出现道路裂缝等情况,尤其是在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如不进行人为干预,容易发生道路损害。在进行道路的铺设工作前,施工部门要事先对天气情况进行了解,尽量保证施工在良好的天气环境下完成。我国,夏季为降水多发的季节,在降水集中出现的时候,更容易加重道路老化问题,出现道路水损害。为此,在雨季集中到来之前,道路维护部门要加派施工小组对于管辖内的道路进行检查,对于坑洼不平地方进行修补,同时检查道路面的排水系统,把恶劣天气对于道路的损害降低。

沥青路面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沥青路面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通过对已修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情况,就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原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完善沥青路面建设中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的的方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mon diseases of asphalt pavement has been repaired,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raw material sele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material selection, mixture ratio design, construction process method.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common diseases, materials, mixing ratio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528.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沥青混合料路面是由以沥青材料作为结合料黏结矿料而修筑的路面结构,它与基层和垫层共同组成完整的路面结构。它与水凝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性好、噪声小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修筑沥

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抗车辙剂施工工艺 1、施工控制要点 1.1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的抗车辙剂应选择较高较平的位置存放,避免雨淋和长时间浸泡。 1.2拌和 (1)控制集料的加热温度为185~200 ℃。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抗车辙剂才能被充分熔融和分散,发挥出最佳效果。 (2)混合料拌和时间以沥青均匀裹覆矿料为度,干拌时间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延长5~10s左右为宜。 1.3 摊铺 摊铺前熨平板应提前0.5~1小时预热至不低于120℃。 1.4 碾压 (1)根据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特性,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必须在高温区(120~145℃)范围内完成达到规定压实度所必需的压实遍数,最后在80℃进行终压收光。 (2)碾压过程若出现推移现象,应立即停止钢轮压路机碾压,改用胶轮碾压。 1.5 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混合料的配合比例,施工现场油石比的检测建议采用燃烧炉法。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为使抗车辙剂能够均匀地分散到沥青混合料中,抗车辙剂加入后应与集料进行干拌,然后再喷入热沥青进行湿拌。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5℃~10℃。应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及拌和时间,每盘料拌和温度差异应小于5℃,拌和时间差异小于5秒。 (1)干拌时间:在拌合加料计量控制下,将抗车辙剂和热集料同时加入到拌合缸中进行干拌。干拌时间比常规集料干拌时间延长5~10秒左右,建议干拌总时间为20秒左右,不超过30秒;

(2)沥青温度:普通沥青预热温度控制在160℃-170℃; (3)湿拌时间:在抗车辙剂和热集料干拌后,喷入预热到160℃-170℃的热沥青,进行湿拌。湿拌时间比常规湿拌时间延长5秒左右,建议湿拌总时间控制在35~40秒左右,以拌合均匀无花白料为宜; (4)出料温度: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约为170℃-180℃。 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3.1运输车辆 根据运距、拌和产量配备数量足够的自卸汽车,要求运力必须大于拌和机产量,要求每台汽车载重量不小于15吨。汽车应有紧密、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和墙板,底板应涂一薄层适宜的防粘剂,不得有余残液积留在车厢底部。 防粘剂可以采用洗衣粉水、废机油水等,但不宜采用柴油水混合液。汽车必须备有用于保温、防雨、防污染用的毡布,其大小应能完全覆盖整个车厢。 3.2装料 装料时汽车应按照前、后、中的顺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料级配离析。无论运距远近,无论气温高低,装完料后必须覆盖保温毡布,以防止混合料温度离析。 3.3运输 车辆在进入工程现场时,可以在沥青面层前设置湿草袋等措施,确保轮胎洁净,以免造成污染。 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4.1施工准备 ⑴抗车辙剂沥青路面的施工,严禁在10℃以下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⑵透层油宜采用高渗透性透层油,用量为1.0~1.2kg/m2(沥青含量50%)。 ⑶粘层油宜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应保证路面均匀满布粘层油,用量0.5~ 0.7 kg/m2(沥青含量50%)。 4.2摊铺机 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摊铺机,每台摊铺机应配备两套长度不小于16m的平衡梁和两套自动滑橇。 4.3找平

沥青路面离析问题的若干思考

沥青路面离析问题的若干思考 摘要:沥青路面的离析现象会导致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 使用寿命,对沥青路面的性能影响较大是引起路面水损坏现象的基本原因,尤其 是在北方,桥面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出现离析时,在冬季就会使除雪剂透过沥青 铺装层渗入到桥面水泥混凝土表面上,对水泥混凝土桥面产生腐蚀现象,影响桥 面的使用寿命,给工程带来损害。本文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时出现离析现象的原因、危害的分析,从3个方面提出了减少离析现象及消除其产生后果的方法,同 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离析现象沥青摊铺平整度防治 0 引言 高速公路路面早期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路面的不均匀性,而沥青混合料的离 析问题是造成路面的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路面使用性能的顽症。混合料 发生离析时,粗集料和细集料分别集中于铺筑层的某些位置,使沥青混凝土不均匀、配合比级配与原设计不符,导致路面产生一些破坏,缩短路面使用寿命。当 前国内对沥青混合料的离析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国外,为防止离析问题 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已明确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离 析是影响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离析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通常由摊铺机结构、供料方式、摊铺技术和沥青混合料质量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事实证明,如果 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则可以有效减少离析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 高沥青路面的质量。 1 沥青碎石离析的危害 1.1 沥青碎石粗集料一旦形成集中,在碾压过程中,集料非常容易被压碎,骨料 表面积增大,改变了原设计的路面配合比,油料偏少,造成集料碾压成型后松散,破坏路面结构,影响路面强度、行车安全和行车效果以及道路使用寿命。 1.2 粗集料集中,局部密实度差,孔隙率高,容易在路面形成积水,影响路面质量。 1.3 粗集料集中,影响路面平整度及路面外观美感。 2 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的原因分析 沥青混合料本身的原因:配合比设计若采用间断级配、大粒径较粗级配均易产生 集料的离析;沥青用量偏大也易产生离析;而为防止路面产生车辙,SMA结构、“Superpave”路面、大粒径沥青混凝土被越来越多应用于工程中,故应采取有效措 施避免混合料离析,提高路面质量。混合料拌和过程、运输、摊铺过程中的离析:拌和温度过高,连续式拌和均易产生离析。当拌和料被放入运输车时,将有一部 分骨料流向车厢的侧面,造成粗细集料集中现象。同时热量损失在运输车厢周边 立刻出现,在改性沥青路面中,由于要求温度高,这样的现象就越明显。在热混 合料运输中,尤其是运距越长,越会造成车厢底、侧及顶面温度降低。卸料时料 在顶面温度低的料落在摊铺机受料斗的两侧,当料车卸完料以及受料斗中料堆接 近消失时,两侧冷料向内落下,被输送带送到后面的分料室,并被整平,整平板 不可能使较冷的混合料与高温混合料一样固结。在摊铺层上就会出现离析小面积,由于每一车料都可能产生这种由于温度差异而造成的离析破坏,周期性的破坏现 象也就更加明显。摊铺后路面材料和温度的离析将直接造成压实后路面空隙率的 不均匀。 3 沥青路面施工中离析的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研究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9T17:47:14.1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作者:李永川 [导读] 摘要:水损害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严重的早期损坏原因之一。文章主要以高速公路为实体依托,对其进行了水损害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拟提出解决水损害的处治措施和实施方案,以期消除或降低水损害对路面结构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 (天津市辰兴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水损害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严重的早期损坏原因之一。文章主要以高速公路为实体依托,对其进行了水损害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拟提出解决水损害的处治措施和实施方案,以期消除或降低水损害对路面结构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措施 在对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各国道路科研工作者发现,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现象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都与水有关,即水的破坏作用是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加强沥青路面水损害问题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道路常见病害分析 1.1沥青路面的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 1.2沥青路面的车辙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1.3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沥青路面在存在水分的条件下,经受交通荷载和温度涨缩的反复作用,一方面水分逐步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同时由于水动力的作用。沥青膜渐渐地从集料表面剥离,并导致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而发生路面破坏。 2、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 2.1裂缝 裂缝病害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三种形式,以下将分别介绍。 (1)纵向裂缝: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这种裂缝容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 (2)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于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 2.2网裂 网裂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或未拌和均匀等使沥青与石料粘结性差;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使基层表面被泡软,在汽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粉浆通过面层裂缝及空隙被压到表面产生唧浆,基层表面被逐步淘空,产生网裂。 2.3坑槽 在开始阶段,雨水由沥青路面大空隙或破损处渗入,停留在基层表面上,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动水冲刷半刚性基层的细料并逐渐形成灰浆,使沥青面层与基层脱开,灰浆被行车荷载挤压,通过面层裂缝或面层混合料中的空隙唧到表面。在产生唧浆的位置,沥青面层产生网裂,接着一些碎裂的小块面层或基层材料被车轮带走,而逐步形成坑洞,并不断的扩大,最后形成坑槽。 3、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处治 3.1路面裂缝的处治方法 对于路面裂缝面积比较集中,但无明显变形,可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或热沥青封层罩面,当然裂缝较严重时可先铺设土工布,再在其上进行热沥青封层罩面。 对于路面基层或路基强度不足而引起的裂缝,一般根据基层的破坏和路基的实际情况,采用挖补法先治理基层、路基的病害,密实稳定后,再处治面层。 3.2路面松散处治方法 对于由沥青结合料散失或脱落,集料之间失去粘结力而出现松散、掉粒等现象,当松散的面积较小时,可以考虑采用喷洒沥青撒料压入的方法;而当面积较大时,应考虑进行乳化沥青封层,或者铣刨一定厚度的面层,重新铺筑热拌沥青混凝土面层。 (2)对于由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路面形成较大的坑槽或者大片相互连接的坑槽,先将原有的破损基层挖除,清除干净基层底面上存在的软弱夹层,并超挖5-10cm,再用与原有基层相同的材料或强度和水稳性更好的材料对基层进行修补。 3.3路面变形处治方法 针对此类病害,应结合调查数据及现场取芯分析,采取有效的维修对策;维修的宗旨是把破损的路面从上到下,从面层到基层逐层修理,使面层和基层的强度达到原有设计标准,彻底根治病害,恢复路面正常行驶功能。 3.4沥青路面车撒的治理措施 如果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如果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4、结论 作为沥青路面而言,在世界各国推广采用近百年,从科研设计到方式均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指导。然而,由于各国气候条件各异、施工手段各异、采用材料各异。因此,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应该采取不同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以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从而保证沥青路

国内外沥青发展现状

---------------------------------------------------------------最新资料推荐------------------------------------------------------ 国内外沥青发展现状 国内外沥青加工的现状沥青(包括石油沥青、煤沥青、天然沥青亦含煤焦油)来源广泛,现已成为道路建筑、房屋建筑、水工建筑、化工建筑、防腐防湿、涂料工业以及炭石墨材料等领域的重要材料和原料。 国内外沥青加工情况如下: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是由中间相沥青经过发泡、炭化和/或石墨化处理后获得的一种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导热、高导电、耐火、抗冲击性能的新型炭材料,由于它同时具有炭材料的耐酸碱性、特别低的热膨胀性能,使得这种材料在多种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可以用于卫星、航天飞机等飞行器的防太阳辐射热转移系统;用于火箭发射台面的抗冲击和降低噪声材料;可以用于普通化工厂的大型热交换器(尤其是对于酸碱腐蚀严重的场合特别适用),也可用于小至计算机 CPU 的排热器件;可用于小型飞机、赛车、赛艇、轮船等快速运行机动工具的端部,使它们在突发的撞击事故中受到保护;也可以用于飞机、轮船等的耐火门窗;还可以用于过滤材料和生物材料等等。 这种材料的优点还在于它的各种性质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缩减生产这种材料的费用。 因此,不论是在高附加值的航空航天方面,还是在其它高新科 1/ 4

技应用领域都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SBS 是改善基质沥青高低生能最好的高分子材料之一。 当今,用SBS 作改性剂制作的改性沥青占所有改性沥青的 40%左右。 但它存在着 SBS 分散困难容易老化等特点,采用奥地利的Novophalt改性设备,也有设备磨损快,生产效率低的弊病。 乳化 SBS 改性沥青及其加工方法,属沥青改性及乳化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基质沥青,改性剂,由乳化剂加水配制而成的乳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剂为固态高分子聚合物热塑性橡胶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其在基质沥青中的加入量为基质沥青重量百分比的1-8%;所述的乳化液在基质沥青中的加入量为基质沥青重量百分比的 50-100%。 其加工方法为先将固态 SBS 投入沥青中制得改性沥青。 再将改性沥青和乳化液同步输入乳化机乳化,制得乳化 SBS 改性沥青。 焦油沥青约占焦油的 50-60%,因而沥青的利用及升值成为焦油加工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将焦油沥青造球后作为耐火材料的粘合剂,解决了原沥青粘合剂添加困难,混合不匀,耐火材料质量不好的问题炭沥青(Carbobitumen 缩写 CB),或煤-石油沥青(Pitch-Asphalt,缩写 PA),是以石油沥青为基料与软化沥青按一定配比和在适宜条件下共混制成一种新型筑路粘结材料,称。

抗车辙性能强的合理沥青路面结构初探

抗车辙性能强的合理沥青路面结构初探 孙兆辉 王铁滨 侯 芸 郭祖辛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沈阳110122) (哈尔滨建筑大学交通学院,哈尔滨150008) 摘 要 本文利用系统车辙预估模型,分析研究不同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反应,为寻求抗车辙性能强的合理路面结构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 关键词 沥青路面结构 车辙预估模型 车辙反应1 前言 综观国内外所进行的有关车辙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普遍存在“重材料轻结构”的现象。大量的技术措施集中在表层材料的选择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等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路面结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由于缺乏同类地区各高等级公路的路况实测资料,本文仅以西安试验路13种路面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应用系统车辙预估模型(简称V ESRM 模型)分析研究不同路面结构的车辙反应,为寻求抗车辙性能强的合理路面结构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2 VESR M 模型 (1)数学模型 R D = ∫ N 2 N 1U ΒSYS N -ΑSYS dN (1) 式中:U -荷载重复作用下的路表位移(轮下位移); ΑSYS 、Β SYS -路面结构体系永久变形特征参数;N -标准轴载(B ZZ -100)作用次数。 假定每次荷载作用下轮下弯沉不变,故U 值可取在一次荷载作用下的轮下弯沉。本模型U 值采用后轴重为100kN 的汽车在路面投入使用后第n (n ≥1)年不利季节实测的轮下位移值。 (2)参数确定 本模型通过大量预估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建立了模型参数ΑSYS 与ΒSYS 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即ΒSYS = U U r (1-ΑSYS )(2) 式中:U -荷载重复作用下的路表弯沉(意义同前);U r -荷载重复作用下的路表回弹弯沉(轮下回 弹弯沉); 其余同前。 其参数确定的具体步骤如下: 1)编制V ESRM 程序,采用高斯积分法计算车辙深度。 2)输入数据U 、N 1、N 2及参数初值ΑSYS0、ΒSYS0。根据服务中的道路车辙深度实测值反算其参数,建议路面结构体系永久变形特征参数初值ΑSYS0取0.75,再由ΒSYS 与ΑSYS 的相关关系确定ΒSYS0。 3)运行V ESRM 程序,将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相比较,如果二者数值相接近 ,误差不超过±5%,则停止运行,记录所确定的参数值,否则,通过V ESRM 程序调整参数,直至预估值与实测值非常 接近,误差控制在前述容许误差范围内,从而确定模 型参数ΑSYS 和ΒSYS 值 。其模型参数确定流程见图1。3 西安试验路概况 西安试验路铺筑在西三(西安-三原)线一级公 ?8?东 北 公 路2000年

沥青路面施工离析现象分析和解决方法探讨

沥青路面施工离析现象分析和解决方法探讨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常常由于路面质量引起路面的早期损坏,沥青路面的离析就是其中的一种弊病。本文根据在SUP-25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所出现的离析现象进行分析,找出了解决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离析现象,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 标签:沥青路面离析施工解决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震动小、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随着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其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量日益增大,且超大超重车辆日益增多,使我国高速公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通车几年后早期损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沥青路面的不均匀性—离析造成的。以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SUP-25为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沥青路面的离析现象和解决方法。 1 离析造成的危害 沥青路面的离析,通常分为温度离析、骨料离析和碾压离析。温度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中各部分温度出现明显差异;骨料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中大粒径骨料从混合料中分离出来,处于明显的不均匀混合状态。这些离析会造成路面表面不均匀,以一块是大料一块是细料或呈一片、呈一条带等现象出现,对路面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一旦路面表面产生离析现象,离析处往往会缺少细集料,造成离析面上粗集料与粗集料接触,只有少数接触点粘有沥青,随着时间的延长,沥青会老化剥落,使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减弱,如有水渗入孔隙,在行车的动水压力重复作用下,就会导致沥青剥落使路面產生严重的水破坏现象,相反,在细集料集中的地方,尤其是条带状离析,在高温季节还可能发生车辙的危害。实际施工中,我们在离析地点进行了取芯检测,在粗集料集中点检测压实度严重不足;通过对摊铺时离析表面的沥青混合料抽提检测,发现粗集料偏多、细集料很少、油石比偏小,检测的级配和油石比与设计值相差很大。同时对离析点进行现场渗水检测,离析(粗集料集中)严重的地点渗水很大,这就为路面的使用寿命埋下了可怕的祸根。 2 造成离析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 2.1 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采用的结构形式为SUP-25,在施工中,发现沥青路面表面有明显的离析,而在AC25-I型沥青面层施工时,沥青路面表面基本无明显的离析。原因之一是由于SUP-25级配偏粗造成的离析。 SUP-25与AC25-I型的级配对比如表1: 解决措施:按照级配要求,我们对SUP-25级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在试铺

沥青路面车辙测试

实训九沥青路面车辙测试 车辙是路面经汽车反复行驶产生流动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车行道行车轨迹上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车辙深度以mm计,车辙面积以2 m计。车辙的控制指标,国内没有统一指标,国外以车辙深度作为评价指标。 一、仪器与材料 可选用下列仪具与材料: (1)路面横断面仪,如图9.1所示。其长度不小于一个车道宽度,横梁上有一个位移传感器,可自动记录横断面形状,测试间距小于20cm,测试精度1mm。 图 9.1 路面横断面仪 (二)激光或超声波车辙仪,包括多点激光或超声波车辙仪等类型。通过激光测距技术或激光成像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得到车道横断面相对高程数据,并按规定模式计算车辙深度。 要求激光或超声波车辙仪有效测试宽度不小于3.2m,测点不小于13点,测试精度1mm。 (3)路面横断面尺,如图9.2所示。横断面尺为硬木或金属制直尺,刻度间距5cm,长度不小于一个车道宽度。顶面平直,最大弯曲不超过1mm。两端有把

手及高度为10~20cm的支脚,两支脚的高度相同。 图 9.2 路面横断面尺 (4)量尺:钢板尺、卡尺、塞尺,量程大于车辙深度,刻度至1mm。 (5)其他:皮尺、粉笔等。 二、方法步骤 (一)确定车辙测定的基准测量宽度 (1)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以发生车辙的一个车道两侧标线宽度中点到中点的距离为基准测量宽度。 (2)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有车道去划线时,以发生车辙的一个车道两侧标线宽度中点到中点的距离为基准测量宽度;无车道区划线时,以形成车辙部位的一个设计车道宽度作为基准测量宽度。 (二)确定车辙测定的间距 以一个评定路段为单位,用激光车辙仪连续检测时,测定断面间隔不大于10m。用其他方法非连续测定时,在车道上每隔50m作为一测定断面,用粉笔画上标记进行测定。根据需要也可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中随机选点方法在车道上随机选取测定断面,在特殊需要的路段如交叉路口前后壳予以加密。 (三)各种仪器的测定方法

沥青路面水损害及其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水损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速度迅速,极大提高国内公路运输能力。但是随着车辆超载和公路本身存在的缺陷,沥青路面存在很多破坏,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水的作用导致路面产生松散、掉粒、网裂等损害。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保证公路质量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害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由于我国道路运价结构的不合理和高等级道路的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道路设计、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车辆超载和渠化交通日益严重,沥青路面耐久性和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调查表明,许多高速公路通车一至两年以后,甚至不到一年,其沥青面层就产生了大量麻面、松散、掉粒、卿浆、坑洞、网裂等破坏现象,结构内部剥蚀程度相当严重。这一切都严重削弱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大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阻碍了沥青路面结构及其应用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研究表明,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70%-80%与路面的水稳性有关,即是由水损坏引起的。由于其直接影响路面平整度,降低了路面使用性能和服务质量。因此,水损坏已成为我国沥青路面最严重的破坏形式之一。无论是在湿热的南方,还是寒冷的东北,即使在干旱的西北,在通车后不久,都不同程度出现水损害问题。因此研究如何防止和解决沥青路面水损害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重大的经济意义。 1 沥青路面水损害 沥青路面水损害,是指沥青路面在有孔隙水的工作条件下,由于交通动荷载和温湿胀缩的反复作用,进入路面孔隙的水不断产生动水压力或真空负压抽吸的循环作用,致使水分逐渐侵入沥青与集料的界面,造成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落、沥青混合料内部逐渐丧失粘结力、路面结构使用性能下降,并伴随麻面、松散、掉粒、坑洞或唧浆、网裂、辙槽等病害发生,同时诱发其他路面病害的损坏现象。 2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类型 (1)水损害破坏发生在雨季,也可能是黄梅季节,也可能是冰雪融化的季节,有时一场大雨就导致路面大面积严重破坏。 (2)行车道破坏严重,超车道一般没有破坏,显然破坏与荷载有关,尤其与重车、超载交通有关。 (3)路面破坏之初一般都先有小块网裂、冒白泡,然后松散成坑槽。

多孔沥青路面研究及应用现状评述

多孔沥青路面研究及应用现状评述 【摘要】针对多孔沥青路面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展开调研,重点针对多孔沥青路面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养护技术的现状进行论述,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多孔沥青路面;路面养护;适应性 1. 概述 多孔沥青混合料( porous asphalt concrete,简称pac)是一种具有相互连通孔隙,空隙率在20%左右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以其显著的排水、降噪和良好的抗滑性能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孔沥青路面在国际上有两种名词表示。美国称之为开级配磨耗层(open graded friction course,简称ogfc),铺设厚度多为1.5cm~3.5cm,作为功能层使用;欧洲称之为多孔隙沥青混合料(porous asphalt,简称pa)或排水层(drainage course),日本则称之为排水性铺面,一般铺设厚度为4~5cm,作为结构层使用。无论是美国的ogfc还是欧洲和日本的pa,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压实后路面空隙率很大,也正是由于这种高空隙率才使得多孔沥青路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不同于一般密级配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方法。 2.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 图1 多孔沥青路面破坏类型及其发生频率

欧洲最早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多孔沥青路面,其中以法国、丹麦、荷兰和英国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英国的交通研究实验室(trl)于1950年末开发了多孔沥青路面,并应用于机场跑道,1960年开始在公路上修筑试验路。1984 年以来,英国铺筑了各种多孔沥青路面试验路,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论证这种路面的降噪效果和耐久性。欧洲的多孔沥青路面分为单层和双层两种形式,单层主要应用在荷兰、法国和德国,铺筑厚度一般为3~4cm,空隙率为20%~30%,可降低噪音3~5db,使用寿命约为8~10年,建设费用比传统沥青路面高10%~25%。双层多孔沥青路面主要应用在丹麦、法国和意大利,其上层为透水层,下层为排水层,比传统沥青路面降低噪声8~9db,比单层多孔沥青路面降低噪声4db,空隙率一般为20%,建设费用比传统沥青路面高25%~35%。上层需要在下层尚未冷却时铺筑,并必须喷洒粘层油,使用寿命为8~10年。除上述国家外,比利时、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对多孔沥青路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应用。 多孔沥青路面在美国被称为开级配抗滑磨耗层,简称ogfc,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西部几个州的混合料封层发展而来。铺设厚度为15~20mm,空隙率一般控制在15 %左右。早期的ogfc虽然能够显著提高路面抗滑性能,但在高速和重载交通作用下,路面很快出现松散、剥落,使用寿命较短。随后,俄勒冈州对ogfc做了一定的改进,改进后的ogfc混合料最大粒径达到25mm,典型的铺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