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直尺

教具:跳绳、毛线各一根、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最近大家都在积极地训练。现在大家来比较一下这两根绳子有什么区别?(看课件,出示两根绳子,一个跳绳,两个同学拔河。)

引导学生比较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比较得出:一条是弯的,一条是直的。)

同学们再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老师这里有根大家都喜欢的跳绳。看,这条跳绳是什么形状的?(出示跳绳)(弯的。)

不错,现在你有没有办法把它变直呢?请学生演示把绳拉直的过程。

二、观察体验,感知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是什么样的?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演示)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2、(课件出示拉线图)真聪明,我们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齐读线段。线段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这位新朋友。(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指一指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指)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在数学上把这两头叫做端点。(板书:端点)齐读。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指端点提问:你知道这是线段的什么吗?

讲解:我们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同时在线段上相应的标出端点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方向斜的线段)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成U形的线段)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线段有两个端点并且是直的或者线段是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同学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这位新朋友,它想和大家做个游戏,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它。现在它躲起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是线段(或不是线段)?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认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们喜欢折纸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折纸游戏。

师示范,生齐折:把长方形纸对折,再展开

讲解:折痕也是一条线段,谁能指出它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指名指)

2、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展示)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3小结:线段必须有两个端点,并且是直的,和它的方向及长短都没有关系。

三、画线段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画出这位好朋友。

(1)教师先示范画一条线段,再让学生试画。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果没有尺,还能用哪些工具画出线段?

只要是直的都可以用来画线段,但是我们小朋友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要养成用尺子画线段的好习惯。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线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线段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引导先生阅历看法线段的活动进程,会描画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络先生生活的实践,培育先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络。 教学具预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不时〕、课件。 教学进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不时、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冤家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窗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入手操作,看法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看法线段 〔1〕师:你能想方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

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假定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中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相互指一指。 〔4〕师演示:同窗们捏住的毛线的中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以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状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觉得?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觉得?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具: 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学具: 直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请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哪些东西是直的?把它们放在一起 (2)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这些直的东西中,除了直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都有两头,可以摸得到) (3)如果我们把盒子边的一头看作一点,另一头看作一点,从一点到另一点直直的,就是线段,桌子上的什么东西可以看成线段?(注意讲“边”)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其实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4)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线段,那关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质疑) (5)谁会把线段从它们身上搬下来?试一试,学生动手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你觉得谁画的是线段?为什么?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线段):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练习巩固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学生打手势表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号为什么只有2条线段?4号有3条线段,怎么看?) 3.度量线段长度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并且也会判断了,那么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说说量线段的方法?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9页的例题,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内容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第三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学情分析: 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

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15分钟) 1.感受线段的“直”。 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敢猜吗? 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服少不了。(毛线) 谈话: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小根毛线,请同学们将毛线摆在桌子上,我们来观察观察: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边演示边谈话: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就由弯曲的变成怎样?(板书:直的)同学们自己动手拉拉看。 谈话:举起你拉直的毛线。大家看: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都是直的。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毛线由弯曲到直的变化,告诉学生这直的一段就是线段,学生很容易形成对线段最初的感受就 是直。选择毛线这个学生生活中很熟悉的物品引出学习内容,拉进学 生对“线段”这个知识的理解。】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学习 内容二年级上册第4、5页内容及练习一第4、5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 难点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一、入境生趣 呈现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 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 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设疑自探 组内交流1、出示自探内容及要求:【大屏幕出示】 自探内容及要求: (1)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 (2)判断一下下面哪些是线段

(3)试着画一条线段,想想应该怎么画。 2、学生解读自探要求。 3、学生根据自探要求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备课时没有预设到 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点】 4、整理个人研究成果,准备组内交流。 (1)组内交流个人研究成果。 (2)提出个性问题,组内共同协作解决。 教师预设: 学生对于线段的特点可能说的方面比较多,教师在巡视时要予以引导,主要总结出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 5、整理组内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 三、解疑合探质疑补充1、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2、学生个体提出质疑,全班同学给予解答和补充。 教师预设: (1)、判断是否是线段时要引导学生从线段的特点来判断。 (2)、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3、教师的引导: 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设计有针对性的阶梯式练习,必要的题目教师课前解答出来,内容包括基本题、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二年级《认识线段》说课稿

认识线段说课搞 《认识线段》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三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谜语导入,学生猜谜语,谜底就是毛线,联系了生活实际,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一段毛线学生观察,发现毛线在自然状态下有些弯曲。我将毛线两头拉直后,学生再观察,发现毛线变直了。通过曲直比较,让学生感悟到线段是直的这一特点。学生试着操作,观察体会。 告诉学生中间拉直的部分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线段。先请学生指认教师手中的线段,再同桌合作相互指认。教师指导方法,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引入新课,板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word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例外?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例外?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人教版数学1.4 认识线段教案

1.4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P5~6及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线段的特征。 2、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1)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 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4)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5)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 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 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 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 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董清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学情分析: 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个森林运动会,好吗?瞧,小猫、小羊、小猴正在比赛立定跳远呢?请你们来做小裁判,看谁跳得最远,谁跳得最近?(媒体显示三个动物跳远的图片)

1、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毛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1、启发:我们以前研究过桌面的形状,

几个与线段相关的数学图形, 教学评析: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得知识。教学中,教师

借助小动物跳远这一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来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又创设三个层次的“夺星练习”这一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练习情境,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之后,又能兴致盎然地投入巩固练习,获得对线段的更深层认识。 二、注重操作体验,感知认识。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进而将这种知识掌握得最牢固。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多次操作,深切体验。先让学生在“拉直曲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后又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线段,最后是让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着画线段,进一步形成对线段的表象。学生们也在这“再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练习开放,拓展思维。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富于开放性,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精心设计了“数线段──折线段──连线段”等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拓展学生对线段的认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充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之所在。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实验小学张露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拉一拉,初步感知线段。 提问: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毛线,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老师捏住线的俩端,把它拉直。 提问:现在线是什么形状的?(板书:直直的) 说明: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请小朋友找找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端点)师:它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指的又快又好,还有人想上来试一试吗?) 师:请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指名同桌演示) (2)教师演示变式。 (先弯)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 (老师再向不同的方向、位置、长短展示)边展示边提问: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师总结:我们把线拉直,不管他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指名汇报)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来当小判官。(做“想想做做”第1题) 2、找一找、折一折,了解线段的特征。 (1)折一折 师: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我们还可以折出一条一条的线段。 (教师示范折)先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纸上有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追问:为什么?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市盐渎实验学校和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起点,组织开展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安排小朋友通过比较细段的长短,初步认识线段,使课堂教学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也体现了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2、本节课由学生实际操作比较细线的长短,得知线段的表象, 再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注重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容】国标本教版数学第三册第48页的例题,第49页“想想做做” 的第1-5题。 【教学目标】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形表示,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新本领,在学新知识之前老师要给小朋友猜个谜语,请听好: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用得着,这是什么呀? 生:(线、棉线等) 师:对,我们二()班小朋友真聪明!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板收:线段) 二、直观比较,感知特征 1、感受线段的“直”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条线,不动手请仔细观察它的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弯弯曲曲的、不直) 师:请看(老师拿起线并拉紧),现在是什么形状的?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 1 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 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 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

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 a)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 拃等等。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 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教学例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材简介】 这部分内容教学“线段的认识”,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线段的认识是建立长度及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也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探究数线段的方法。【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有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活动中感知线段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不遗漏不重复地画出四个点、五个点之间的所有线段。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作业纸。 教具: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事:小朋友们,两只可爱的小企鹅在沙滩上散步时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多媒体将一个个点连成一条线,一条直的一条弯的。)远远看去他们的脚印连成了线,这两条线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线,有的直、有的弯。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初步感知线段 (1)谈话:在你们的桌上有一条毛线,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呢?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曲的毛线变直吗? (2)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板书:直的)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和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二年级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端。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请同桌每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认识线段》教案

签名: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集备课题 认识线段 上课时间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 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线段的特征,使学 生建立初步的长度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培养动手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判断是否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一米长的绳子、尺子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讨论与修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 二、讲授新课 1、认识线段例6 把一条1米长的绳子拉直,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两个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我们还可以吧哪些边看作一条线段? 2、量线段的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线段,向学生说明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量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你愿意试一试吗?并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课件演示:将图形分解 成线段。)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并指出每条边都有两个端点。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己试着量线段长度。学生可能会说 学生可能说出黑板边可以看成线段,它的两端可以看作线段的端点。同样书边、桌子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2)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5页做一做1、2题。 3.教学例7。 教师示范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边画边讲解画法:“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页第1、2题。指导学生完成。 2.猜一猜游戏 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争论后课件演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得到准确结果。 3、9页的6题量一量。出:“先将尺子的0刻度 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 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 的刻度数,现在这条线段 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 度数1。这条线段就是1 厘米。” 学生动手画一条5 厘米的线段。 学生出现多种答 案。并展开争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巡视学生操作 (随着学生对第二 题的完成,课件出示) 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 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 段组成的。(课件演示: 将图形分解成线段。) 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 线段。 鼓励学生多发言, 感觉视觉的差别。 板 书 设 计 认识线段 课 后 反 思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实际操作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良好。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燕青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端。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请同桌每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找身边的线段。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 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学情分析: 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能数出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准备: 毛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老师就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特别勇敢,所以今天,老师就来邀请你们去参加一个闯关挑战赛,你愿意参加吗?这一次的挑战共有5关,要想成功闯过每一关,就要我们认真地学习今天的数学知识。你有信心吗? 师: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观察桌上的毛线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呢?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就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完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义。教材通过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找线段,折出线段,画出线段等内容,层次清晰,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体验,多方面增强对线段的理解。 学情分析: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念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好这节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线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画出线段,正确数出并连出线段条数。 2、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学会画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根任意长的毛线或绳子,直尺,长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注意听,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弯弯一根线,拉直成线段,线段什么样?大家仔细看:线段是直的,还带两个小端点! 孩子们,既然线段这么有趣,我们赶快来了解它,进入今天的开心学习时间吧!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及其特征 (1)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观察后再拿起来同桌之间比比谁的毛线长,谁的短。 学生观察后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孩子们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然后是怎样比的? 生1:我看到毛线放在桌子上是弯曲的,拿起来比的时候拉直了。 生2:我们是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较出来了。 师:(边说边操作)大家说的都非常棒,像老师这样,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线段(教案)教学设计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3课时认识线段 【学习内容】:课本5、6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操作: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