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蛔虫

人蛔虫

人蛔虫
人蛔虫

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人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人蛔虫与猪蛔虫(A.suum)二者形态结构非常相似,染色体均为2n=24;DNA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黄跃进等,1988)。故有时也用猪蛔虫作代表动物。

(一)外形人蛔虫体呈圆柱形,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雌虫长200mm~250mm,直径5mm左右;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图7-6)。虫体前端顶部为口,有3片唇,背唇一片,具二双乳突(double papillae),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lateral papilla)(图7-7)。口稍后处腹中线上有一极小的排泄孔。肛(和谐)门位体后端腹侧的中线上。雌性生殖孔在体前部约1/3处腹侧的中线上,很小;雄性生殖孔与肛(和谐)门合并称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spicule),能自由伸缩。

(二)构造

1.体壁及原体腔人蛔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肌层构成皮肌囊。角质膜发达,由皮层和原纤维层(fibril layer)(属于皮层)、基质(matrix)(中层)、纤维层(fiber 1ayer)(基层)及基膜构成,有保护作用(图7-8)。上皮层为合胞体构造,两侧线发达,其内各有一条纵排泄管;背线及腹线明显,内有背神经和腹神经。纵肌不发达,为背线、腹线及侧线分成4条纵带(图7-11),故皮肌囊不完整。肌细胞基部具肌原纤维,端部为原生质部分,细胞核即位此部(图7-9)。

体壁内为广阔的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虫体饱满鼓胀,纵肌伸缩时只能作弯曲的蠕动,消化管及生殖器官浸在体腔液内(图7-11)。

2.消化系统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图7-14),口腔不发达,口后为一肌肉性的管状咽,内腔呈三角形,外壁的辐射状肌肉发达,有吸吮功能。咽后为肠,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microvilli)(图7-10)。直肠短,以肛(和谐)门开口于体外。雄虫的直肠实为泄殖腔,以泄殖孔开口。蛔虫无消化腺,它摄取的食物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半消化的物质,一般可以直接吸收。

3.呼吸与排泄蛔虫生活在含氧量极低的肠腔内,行泛氧呼吸,即借酶的作用,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以获得能量。故泛氧呼吸为寄生线虫的特点之一。

蛔虫的排泄器官属管型,是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的“H”型管(图7-4),伸向体后的2条纵排泄管,位于侧线内(图7-11)。

4.神经系统简单,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由此向前向后各伸出6条神经(图7-12)。向后的神经中,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嵌在背线和腹线内(图7-11)。背侧神经和腹侧神经各一对,嵌在上皮内,

各神经间有横神经连接。围咽神经环附近尚有一些神经节与之相连。各神经在尾端附近汇聚起来。蛔虫唇片上的唇乳突和雄虫泄殖孔前后的乳突都有感觉功能(图7-13)。

5.生殖与发育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雌虫有一对细管状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和谐)宫。卵巢和输卵管细,极长,前后盘曲于原体腔内,子(和谐)宫较粗大,二子(和谐)宫汇合成一短的阴(和谐)道,以雌性生殖孔开口于体表(图7-14A)。卵巢中央有一合胞体的中轴,卵原细胞呈辐射状排列(图7-11A)。雄性为单个,也为细管状,由盘曲的精巢

和输精管及较粗大的储精囊(图7-11B)和射精管组成,射精管入直肠,以泄殖孔开口于体表(图7-14B)。在泄殖腔背侧,形成一对交合刺囊,囊内各有一条交合刺(图7-15)。交配时,二交合刺伸出,可撑开雌性生殖孔,将精子经阴(和谐)道排入子(和谐)宫中,精子与卵在子(和谐)宫远端部受精。受精卵充满子(和谐)宫,有人估计约有2000万粒。一条雌蛔虫每日产卵约20万粒,生殖力惊人。受精卵呈椭圆形,大小为45μm~75μm×35μm~50μm,外被一较厚的卵壳,壳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可保持水分,防止卵干燥。未受精卵为长椭圆形,大小为89μm~93μm×38μm~45μm,卵壳较薄,蛋白质膜的凹凸较浅。

蛔虫为直接发育。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20℃~24℃)下开始发育,卵裂属不典型的螺旋式,约经2周,卵内即发育成幼虫,再过1周,幼虫脱皮1次,才成为感染性虫卵,此种卵对温度及化学药物等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外出,长仅200μm~300μm,直径10μm~15μm。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入心脏,再到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2次,此时长可达1mm~2mm,后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人自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止,大约需60~75天。蛔虫的寿命约为一年。

蛔虫生活在小肠内,其分泌物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肠内消化酶而不受侵蚀,这是寄生虫的一种适应性。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并不严重。数量多时(Pyrie 报道,一人肠内有蛔虫1448条),可造成肠道阻塞。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国内有人发现,胆结石核心部分51.8%有蛔虫皮或虫卵(陈淑珍,1984)。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

县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县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 监测方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某县城区学校14岁以下儿童 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了解我县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降低感染率,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为科学防制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县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工作和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卫计局、教育局成立领导组,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疾控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各学校负责协助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监测对象和数量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四、病例定义 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出蛔虫卵,即可确定为蛔虫感染。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抽样方法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抽取部分班级参与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二)病原学监测 1.标本采集 (1)对象:被抽到的监测对象; (2)标本类型:新鲜粪便; 2.粪便查找蛔虫卵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试剂及器材:生理盐水、显微镜、竹签、载玻片。

操作步骤: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玻片隐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如用高镜观察,需加盖片。 六、职责与分工 1、县教育局 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行自愿购买驱虫药对学生进行治疗,并统计服药情况。开展中小学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卫计局 负责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监测的领导安排及协调工作,掌握我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指导驱虫药的选择、用药规范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导。 3、学校医务室 1.协助被选中班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调查工作; 2.负责收集14岁以下学生花名册、制定本校监测方案。 3.负责统计汇总全校监测资料。 七、资料收集、分析及反馈 (一)收集数据内容 1.14岁以下在校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花名册 2.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检查登记表 3.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检查统计表 (二)统计分析 1.计算城区学校14岁以下学生蛔虫感染率; 2.感染率公式: 感染率=(粪检阳性人数/粪检人数)×100% (三)数据反馈 完成监测工作后,撰写监测工作报告,反馈给上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 八、质量控制 1.各项监测内容均使用统一调查表和调查方法; 2.使用指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标本检测;

什么是肠道蛔虫症

什么是肠道蛔虫症 在肠道的寄生虫中蛔虫是很常见的,蛔虫都是在我们的小肠内寄生的,一般的患者是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的,有一些患者会有一些症状表现出来,肠道蛔虫症这一疾病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会出现腹痛的现象,还有就是恶心,呕吐,下面我们来对什么是肠道蛔虫症做一些了解。 病因 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蔬菜及泥土,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约经2周,发育

为成熟虫卵。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 临床表现 肠道蛔虫症常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腹痛。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异性蛋白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和荨麻疹。儿童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营养不良,精神不安,失眠、磨牙、夜惊等。 肠内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后易使蛔虫骚动及钻孔,可引起严

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 1.胆道蛔虫症 系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表现为剑突下突然发生阵发性绞痛或钻顶痛,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部,难于忍受,极度不安。常伴有恶心及呕吐。腹壁软仅疼痛发作时腹壁轻度痉挛,剑突下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当进入胆道的蛔虫退到小肠后,则症状突然消失。若蛔虫进入胆囊管或肝内胆管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深入肝内胆小管时可产生细菌性肝脓肿。当蛔虫残体或蛔虫卵长期存留胆管或胆囊时,可以其为核心,逐渐形成胆石。

2.蛔虫性肠梗阻 多见于小儿。由于虫数较多,扭结成团阻塞肠腔,引起部分肠梗阻。病人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壁软,可扪及大小不等粗麻绳样索状块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 3.其他 伤寒或少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感染蛔虫后,蛔虫可穿破病变处肠胃壁引起穿孔,产生弥漫性腹膜炎。蛔虫向上逆行时可由鼻孔、口腔排出,或钻入耳咽管而引起耳鼓膜穿孔,并由外耳道排虫。偶尔蛔虫可到达喉或气管,引起窒息。

寄生虫名词解释

伴随免疫:活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对体内原有成虫没影响,但对再感染的童虫有一定抵抗力。 包囊:肠腔内的滋养体随宿主肠内容物下移过程中,虫体分泌囊壁,形成包囊,包囊也是某些原虫的感染阶段。 薄壁卵囊:占20%,仅有一层单位膜,其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宿主肠上皮细胞,继续无性繁殖,造成宿主自身体内重复感染。 保虫宿主(储蓄宿主):某些人体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卵至成虫期,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某些昆虫生活史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若虫体小,其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很相似,仅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如虱、臭虫等。 成节:为绦虫链体中部的节片,其内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 虫媒传播型:原虫完成生活史需在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接种人体,如疟原虫。带虫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但对同种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一旦体内寄生虫被完全清除后,这种免疫力也随之消失。如血吸虫,疟原虫。 带虫者:有些人虽然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却可检出,并可成为传染的来源。带虫者是否出现症状与感染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营养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如许多蛔虫感染者表现为带虫状态。 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钩虫寄生于人体可造成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损耗而导致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浅,故而将此种贫血称为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被叮咬或蚤粪污染受损皮肤而获感染。 复发:疟疾初发后红内期原虫已被消灭,在未经虫媒传播感染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重新出现原虫血症及疟疾发作,称疟疾的复发。 感染方式:寄生虫侵入人体的特定方式。如蛔虫含蚴卵被人吞入,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主动钻入人的皮肤。 感染阶段: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 感染期:寄生虫必须发育到一定的时期方能侵入人体继续发育,这一特定的时期称感染期。例如,蛔虫的含蚴卵,钩虫的丝状蚴才能感染人。 感染途径:寄生虫侵入人体的特定入口处。如蛔虫经口感染,钩虫经皮肤感染。 共栖或叫片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例如,结肠内阿米巴寄生于人肠道内,但不致病。 钩蚴性皮炎:指钩虫感染期,幼虫钻入皮肤后形成的局部炎性病变。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包,最后结痂脱皮而愈。 何博礼现象:血吸虫虫卵成簇产于宿主组织内,肉芽肿急性期易液化,出现嗜酸性脓肿,虫卵周围出现许多浆细胞,伴有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称~。 厚壁卵囊:80%,在宿主细胞或肠腔内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孢子化的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即呈感染性。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长期共生,双方受益,缺一不可。例如,牛、马胃内的鞭毛虫能产生消化植物纤维的酶,不但自己得到营养,也有利牛马的消化;鞭毛虫的残体还能为牛、马提供必要的蛋白质。 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而当宿主免疫力下

最新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汇总

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 测资料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 工作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校儿童肠道蛔虫病的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卫生局、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卫生局、校教育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技术组,疾控中心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技术指导,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城区14岁以下中小学生及4岁以上托幼机构儿童。 2.样本量:驱蛔前、后样本量各为250人,共750人。 3.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城区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学校调查不少于250人。其中抽取1所中学、1

所小学及1所托幼机构,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每个年级的人数不能少于50人,做为调查对象。 4.检查方法:采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标本,每份标本需要采集 5-10g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方法见检验教材)检查,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采集标本由校疾控中心负责检测,检测结果经汇总后及时上报和通报校教育局。 (二)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市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在城区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在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4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 四、职责分工 (一)教育局 1.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驱虫前后,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愿自行购买驱蛔药物对学生进行治疗,并负责进行服药率统计。 3、负责中、小学及幼儿园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二)卫生局 1.负责对驱虫前、后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进行抽样监测,掌握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 2.指导驱虫药种类的选择、用药规范等。 3.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思唐镇小太阳幼儿园肠道寄生虫 防治措施 在我国寄生虫患者中,儿童占绝大多数。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钩虫和蛲虫等。它们均寄生于人体的肠道中,不仅与人体竞争食物中的养料,还可能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等。蛔虫还可以侵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病,可导致儿童严重缺锌,使患儿智力发育迟缓。钩虫会引起失血性贫血。肠道寄生虫由于影响幼儿消化道的正常发育而损伤其正常功能,长期或经常发病会因营养不良而影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为何会感染寄生虫病? 蛔虫病和蛲虫病主要是患儿吃了带有其虫卵的食物而引起。绦虫有猪肉绦虫病和牛肉绦虫病两种。前者是由于吃了未烧熟的“米猪肉”而被感染;后者是由于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钩虫病是因为人体的皮肤直接接触钩虫的幼虫而感染,通常是由于儿童赤脚行走于被粪便污染的土地上而感染 如何发现宝宝感染寄生虫病? 通常感染了寄生虫病的宝宝消瘦,挑食,经常肚子痛(痛得不严重,以脐周为主),脸上有圆形白斑点,有的白眼球

上有紫蓝色小斑点,因肛门瘙痒经常挠屁股。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特点,观察有无感染寄生虫症状。幼儿寄生虫病的防与治 1、注意幼儿的个人和饮食卫生,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肠道线虫感染。 2、对于明确有蛔虫感染的幼儿还需要予以驱虫治疗,以预防并发症。体内蛔虫较多者,可以每半年驱虫一次。蛔虫等寄生虫有“遇温则安”之习性,且幼儿在秋天接受驱虫治疗时对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易耐受和适应,容易恢复健康。 3、驱虫药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也可以选择广谱驱虫药,但具体剂量,要向医生咨询,一般多根据公斤体重计算。驱虫后2-4周要复查大便,如果仍能找虫卵,可重复驱虫治疗。 4、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避免药物驱虫治疗,因为它们的肝肾代谢功能均不完善,药物可能会对幼儿的肝肾产生毒副作用。另外,从肠道寄生虫的特点来看,虫卵大都附着于污染的手或蔬菜、瓜果表面,而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是口。

土源性线虫监测

土源性线虫监测 分析苍溪县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500人,不足500人的村全部检查,受检率不低于90%。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1粪3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法检测蛲虫卵,计算总感染率、分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另随机抽取该村10户居民,采集其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庭园4类地点的土壤样各1份,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进行人蛔虫卵污染情况监测。结果调查点共检查508人,共发现4种土源性线虫,人群总感染率 5.71%(29/508),其中:蛔虫3.15%(16/508)、钩虫2.56%(13/508)、鞭虫0.2%(1/508)、蛲虫5.56%(2/36),各虫种之间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9.82,P<0.05);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5.18%(13/251)和6.23%(16/257),其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各年龄组和文化程度方面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X2=2.13,P>0.05)和(X2=2.49,P>0.05);以农民为职业的感染率最高达6.09%。检测土壤样本40份,均未检出蛔虫卵。结论苍溪县岳东镇土源性线虫的分布和虫种感染情况存在差异,感染率不存在性别、年龄等差异,为今后在诊断、治疗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源性线虫病是我国农村居民患病率较高的寄生虫病,其流行、分布与我国各地区的地形特征和经济发展,卫生状况和居民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1]。为及时了解苍溪县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掌握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考核防治效果和评价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以及更好地落实卫生部《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4],根据《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于2011-11在苍溪县岳东镇守垭村进行了土源性线虫的监测,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监测;在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地、厕所周边、庭院、厨房4类地点的土样进行土壤中人蛔虫卵污染情况监测[5]。 1.2调查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1粪3检,以3张粪膜均未查到虫卵为阴性;3张粪膜中1张查到虫卵为阳性,以查出虫卵的涂片平均计数每克粪便虫卵数(EGP);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土壤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计数蛔虫卵。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结果 2.1基本情况调查共检查508人,查出线虫感染者29人,总感染率为5.71%.其中,蛔虫感染16例,感染率为 3.15%;钩虫感染13例,感染率为2.56%,鞭虫感染1例,感染率为0.2%,检查3~12岁儿童36人,蛲虫感染2人,感染率为5.56%。各虫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P<0.05),感染1种寄生虫26人,占89.66%,同时感染2种寄生虫者3人,占10.34%;检测土壤样40份,均未检出蛔虫卵,见表1。 2.2性别分布调查508人,其中男性251人,总感染率为5.18% ;女性257人,总感染率为6.23%,2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见表2。

某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某县城区学校14岁以下儿童 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了解我县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降低感染率,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为科学防制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县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工作和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卫计局、教育局成立领导组,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疾控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各学校负责协助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监测对象和数量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四、病例定义 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出蛔虫卵,即可确定为蛔虫感染。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抽样方法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抽取部分班级参与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二)病原学监测 1.标本采集 (1)对象:被抽到的监测对象;

(2)标本类型:新鲜粪便; 2.粪便查找蛔虫卵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试剂及器材:生理盐水、显微镜、竹签、载玻片。 操作步骤: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玻片隐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如用高镜观察,需加盖片。 六、职责与分工 1、县教育局 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行自愿购买驱虫药对学生进行治疗,并统计服药情况。开展中小学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卫计局 负责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监测的领导安排及协调工作,掌握我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指导驱虫药的选择、用药规范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导。 3、学校医务室 1.协助被选中班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调查工作; 2.负责收集14岁以下学生花名册、制定本校监测方案。 3.负责统计汇总全校监测资料。 七、资料收集、分析及反馈 (一)收集数据内容 1.14岁以下在校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花名册 2.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检查登记表

小儿蛔虫各种治疗方法

小儿蛔虫各种治疗方法 小儿蛔虫小儿蛔虫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触之腹部柔软,或可扪及虫团聚散,并可见吐蛔或便蛔,且大便干稀不调。有些患儿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兰色斑点,下唇或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舌苔薄腻或花剥,舌尖红尖。本病发生原因是因小儿吞食了蛔虫卵所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若平素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素蕴湿热者更易发生本病。临床上常用的有效秘方、偏方如下。[方一] 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方二]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方三] 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方四]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方五] 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方六] 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本方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病。[方七] 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当归各9克,黄连、黄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本为何成瑶方,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该病常可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并且可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所以,不可将蛔虫症仅仅视为儿童的小毛病,而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蛔虫的成虫多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其虫卵通过大便排出.食物或手被虫卵污染后,即可经口感染面恿蛔虫症.虫卵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便会引起孩子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腹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等.其中腹部疼痛的程度多不太严重,常为阵发性的脐周或脐稍上方部位隐痛,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孩子腹痛可较为明显.此外,部分患有肠道蛔虫症的孩子,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惊等等.这是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至血液中所造成的.严重的肠道蛔虫症患儿还可继发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以及智力发育欠佳等情况.此外,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肠道内蛔虫过多或在孩子发生高热,消化不良,以及驱虫不当等情况时,可使蛔虫产生骚动,从而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以及蛔虫性肝脓肿等严重情况. 蛔虫从孩子的鼻中钻出的情况亦并非少见;对特异性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如患有蛔虫症,则可反复出现尊麻疹,皮肤瘙痒,颜面浮肿等全身过敏症状. 诊断蛔虫症的最可靠依据,是孩子有吐虫或排虫史.如孩子常有不定时的轻微脐周腹痛,伴有消瘦,食欲欠佳;或有喜欢吃土块,炉渣

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

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 一、肠道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人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等四种寄生虫。各种寄生虫对人体可产生多种危害:蛔虫在肠道内主要吸食人体消化或半消化食物等营养物质;钩虫专门吸取人体肠道血液,并引起肠壁多处溃疡、出血;鞭虫由于其头部深入肠粘膜,吸取肠壁组织液和血液,引起肠壁充血水肿;蛲虫常在夜晚到肛门口产卵,引起肛门搔痒和会阴炎症等。此外,虫体的寄生和刺激尚可引起脐周及上腹疼痛、腹泻等症状;儿童反复感染可发生营养不良、贫血、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等危害;虫体分泌的毒素和排泄物对人体有毒害和致敏作用,可出现烦躁、失眠、荨麻疹、哮喘、小儿夜间磨牙、夜惊以及喜食生米、泥土等异食现象。蛔虫严重感染可引起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等。真可谓虫小危害大。 二、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土壤和食物,健康人因食用了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瓜果、饮水,小儿吸吮污染的手指以及农田劳动、日常生活中手、脚直接接触受虫卵污染的泥土等而受到感染。 三、我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主要的防控措施

我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特别是中小学生和幼儿长期居高不下,这与我区的经济状况卫生条件密切相关。为了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我省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我区今秋对全区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集中进行驱虫服药。药品使用安全高效的“甲苯咪唑咀嚼片”。此药为甜味,服用者依从性较好,4岁以上的人群早晚饭后各服2片,2岁及以上不到4岁者减半。2岁以下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对“甲苯咪唑”过敏禁用。肝肾功能不良,老年人慎用。 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除驱虫服药外,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教育小儿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习惯;不吃不干净生的瓜果、蔬菜,避免手、脚直接接触泥土,提倡穿鞋下田劳动等。此外,加强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加强家畜管理,城市不养鸡、鸭、鹅。学校、幼儿园应定期组织驱虫,防止学生、幼儿间交叉感染。

黑龙江省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I)卷(模拟)

黑龙江省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7八上·高州期中) 下列关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能为有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B . 大多数腔肠动物能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 C . 部分扁形动物靠获取人体内的养料生活 D . 有的腔肠动物营养价值很高,可供人食用 2. (2分) (2019八上·临河期中) 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其原因是() A . 贝壳的分泌物 B . 外套膜的分泌物 C . 头部的分泌物 D . 足内腺体的分泌物 3. (2分) (2017八下·微山期中) 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在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B . 蛇的体表具角质的鳞片,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 . 家鸽每呼吸一次,就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利于空中飞行 D . 家兔的牙齿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4. (2分) (2016八上·武威月考) 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 B . 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C . 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饵料 D . 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5. (2分) (2017八上·龙岗期中) 下列动物都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①涡虫②水螅③水母④河蚌⑤绦虫⑥血吸虫 A . ①⑤⑥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⑥ D . ②③⑤ 6. (2分)(2017·岳阳模拟) 湖南洞庭湖区曾经是感染血吸虫病的高危区,人若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就很可能被感染血吸虫病。其中血吸虫、钉螺所属的动物类群分别是()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岳庙初中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 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组长:张可欣副组长:杨花亮卫战华 成员:冯俊锋王辅国汪肖红贠永杰王青峰刘岩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14 岁以下在校学生共1298 人。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2、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2)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3)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7)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为带病者 (8)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称为多寄生现象 (9)幼虫移行症:是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现象为异位寄生

(11)消除性免疫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12)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 (13)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原虫,如疟疾)后,产生一定的程度的免疫力 (14)伴随免疫: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患者门静脉内仍有成虫寄生和产卵,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 (15)机会性致病性原虫:有些原虫感染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后并不引起临床症状,暂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这些原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增强,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这类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原虫。 (16)虫媒病:这种病原体由节肢动物生物性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17)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此过程称为变态 (18)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的,称为完全变态。(19)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需要经过蛹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问答题 1,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014年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

盐城市盐阜中学2014年 14岁以下学生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14岁以下在校学生。 2.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 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 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 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能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驱虫工作,自行为学生购买驱虫药物。 五、时间安排 (一)3月15日-4月1日,采取健康教育及发放《告家长书》,通知学生回家转告家长或带孩子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二)4月20日-4月30日,蛔虫感染率监测统计工作。 六、资料的统计、汇总 学校分管负责人要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认真填写表中要求相关内容,并妥善保存,做到项目齐全、数据准确,不能弄虚作假。

蛔虫病

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蛔虫(又称似蚓蛔线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人体感染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能阻塞肠管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还可进一步发展成肠扭转或肠套叠。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鼻、耳、皮肤、腹腔、肝、肾、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一、蛔虫生活史 蛔虫的生活史包括受精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和虫体在人体内发育的两个 阶段。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潮湿、荫蔽、氧气充足和温度适宜(21℃~30℃)的条件下,约需2周,受精卵内的卵细胞发育为幼虫,再经1周,幼虫第一次蜕皮,成为第二期幼虫,这种含第二期幼虫的蛔虫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故称感染性虫卵。 人经口误食的感染性蛔虫卵进入小肠后,幼虫破卵壳孵出。孵出的幼虫钻进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进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通过门静脉系统到肝,再经右心到达肺部,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完成第二及第三次蜕皮,然后幼虫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部,随人吞咽动作经食管、胃进入小肠,在小肠内完成第四次蜕皮后成为童虫,再经数周逐渐发育为成虫(图解1、附图1)。 从误食感染性蛔虫卵到发育为成虫产卵约需60~75天,一条雌虫每天排卵约为23.4万~24.5万个,估计全球的外环境每天约被1014个蛔虫卵所污染,其中许多可发育到感染期。虽然成虫在人体内寿命为12~18个月,其危害的病程往往不超过1年,但在流行区反复感染是常见的。 二、流行概况 (一)分布 蛔虫病分布遍及全国,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在生活水平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较差的人群中,蛔虫感染率更高。 (二)传染源 蛔虫感染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寄生虫

似蚓蛔线虫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或人蛔虫。成虫寄生在小肠,引起的病称为蛔虫病。 一、形态 1.成虫 长圆柱形,似蚯蚓,活体时呈淡红色或微黄色,固定后乳白色。体表光滑有细横纹,体两侧各有一条白色侧线。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时可见两根伸出的交合刺。 2.虫卵 (1)受精卵 宽椭圆形,棕黄色,表面常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壳内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半月形间隙。 (2)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 虫卵无色透明,无蛋白膜。其它结构同受精蛔虫卵。 (3)未受精蛔虫卵 长椭圆形,棕黄色,蛋白质膜与卵壳均较薄,卵内充满卵黄颗粒。 (4)感染性蛔虫卵 卵内可见一条盘曲的幼虫。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小肠,以半消化食物为食。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受精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和适宜温度(21 ℃~30℃)下,约经2周,在卵壳内发育成第一期幼虫,再经1周,经1次蜕皮后发育为感染期卵。感染期卵被人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幼虫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经静脉入肝,再经右心到肺,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进行2次蜕皮后,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后被吞咽,再经食管、胃到小肠,然后进行第4次蜕皮。再经数周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期卵进人人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60~75天。成虫寿命约1年。 粪-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生活史要点 1.人是唯一终宿主 2.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 3.感染期: 感染性虫卵 4.感染途径: 经口 5.成虫寿命: 一年左右 6.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7.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三、致病 1.幼虫致病 幼虫在移行过程中,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可造成肺局部出血、炎性渗出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感染可导致蛔蚴性肺炎、哮喘。 主要表现如体温升高、咳嗽、哮喘、吐粘液痰或血痰,甚至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多数病例在发病后4~14天自愈。 2.成虫致病 成虫寄生于小肠直接掠夺宿主的营养,损伤肠粘膜。 不仅影响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同时可导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腹部不适、阵发性脐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或

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某县城区学校14岁以下儿童 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了解我县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降低感染率,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为科学防制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卫生县城创立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县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工作和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卫计局、教育局成立领导组,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疾控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各学校负责协助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监测对象和数量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四、病例定义 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出蛔虫卵,即可确定为蛔虫感染。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抽样方法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抽取部分班级参与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二)病原学监测 1.标本采集 (1)对象:被抽到的监测对象; (2)标本类型:新鲜粪便; 2.粪便查找蛔虫卵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试剂及器材:生理盐水、显微镜、竹签、载玻片。 操作步骤: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玻片隐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如用高镜观察,需加盖片。 六、职责与分工 1、县教育局 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行自愿购买驱虫药对学生进行治疗,并统计服药情况。开展中小学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卫计局 负责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监测的领导安排及协调工作,掌握我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指导驱虫药的选择、

蛔虫病

蛔虫病是怎么引起的? 收藏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病原学】 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Linnaeus,1758)简称蛔虫,人体经口误食感染期蛔虫卵。【病理改变】 幼虫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成虫致病期可损伤肠粘膜、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发生胆管坏死、穿孔、以及肠扭转和肠坏死。 常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若蛔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则出现多种病变及症状。 (一)发病原因 1.形态特征蛔虫成虫为长圆柱形,似蚯蚓,新鲜时为淡红色,死亡后为黄白色。雌雄异体,体形向头尾两端逐渐变细,尾部呈钝圆锥形,两侧有明显的白色侧线。雄虫短而细,长约15~31cm,最宽处直径为2~4mm,尾端向腹面卷曲;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盘绕虫体后半部,射精管开口于泄殖腔;射精管的后端部背面有交合刺囊,囊内有近等长的棒状交合刺一对;肛前乳突数目较多,排列成平行的四行,肛门后有四个双乳突和六个单乳突。雌虫粗而长,长约20~35cm(可长达49cm),直径为3~6mm,尾端平直;生殖器官为双管型,两级生殖器官盘绕于虫体的后2/3部分;子宫粗管状,每个子宫可长200mm,每组卵巢与输卵管共约长1250mm,阴门位于虫体的前1/3与中1/3交界处;体内子宫含虫卵数可达2 700万个,产卵约13~36万个/d。受精卵为椭圆形,约(45~75)μm×(35~50) μm,卵壳透明而厚;未受精卵较狭长,有不等的屈光颗粒。受精卵排出率为45%~60%,发育后成为感染期虫卵。未受精卵无发育能力,也无传染性。 蛔虫卵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5~10℃条件下能生成约2年,在缺氧情况下可存活3 个月左右,在22℃干燥环境能耐受2~3周。在潮湿、疏松、砂质土壤中能生存6年左右。在粪坑中能存活1年以上。蛔虫卵能耐受一般化学消毒剂,在30℃环境下,磺胺(2%左右)、氨水等均不影响虫卵发育。虫卵不能被酱油、醋及辣椒等调味品杀灭,但对温度较敏感,日光直射或温度超过40℃均可被杀灭。在高温、干燥环境或暴雨冲刷下,虫卵存活时间短。 2.生活史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以空肠为多,回肠次之,寄生于十二指肠及胃者很少。寄生在肠内虫数差异很大,少者几条,多者几十条,偶有多达2000条以上者。蛔虫无中间宿主,雌雄交配后,雌虫产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温暖、潮湿、氧气充分的泥土中,约经2周发育为蚴虫,再经1周蚴虫第一次蜕皮后即为感染期虫卵。感染期虫卵在外界不能孵化,当被人吞食后,多数被胃酸杀灭,少数进入小肠。进入小肠的感染期虫卵内的蚴虫释放孵化液(内含脂酶、壳质酶及蛋白酶),消化卵壳后,蚴虫破壳而出。孵出的蚴虫侵入肠

人蛔虫

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人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人蛔虫与猪蛔虫(A.suum)二者形态结构非常相似,染色体均为2n=24;DNA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黄跃进等,1988)。故有时也用猪蛔虫作代表动物。 (一)外形人蛔虫体呈圆柱形,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雌虫长200mm~250mm,直径5mm左右;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图7-6)。虫体前端顶部为口,有3片唇,背唇一片,具二双乳突(double papillae),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lateral papilla)(图7-7)。口稍后处腹中线上有一极小的排泄孔。肛(和谐)门位体后端腹侧的中线上。雌性生殖孔在体前部约1/3处腹侧的中线上,很小;雄性生殖孔与肛(和谐)门合并称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spicule),能自由伸缩。 (二)构造 1.体壁及原体腔人蛔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肌层构成皮肌囊。角质膜发达,由皮层和原纤维层(fibril layer)(属于皮层)、基质(matrix)(中层)、纤维层(fiber 1ayer)(基层)及基膜构成,有保护作用(图7-8)。上皮层为合胞体构造,两侧线发达,其内各有一条纵排泄管;背线及腹线明显,内有背神经和腹神经。纵肌不发达,为背线、腹线及侧线分成4条纵带(图7-11),故皮肌囊不完整。肌细胞基部具肌原纤维,端部为原生质部分,细胞核即位此部(图7-9)。 体壁内为广阔的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虫体饱满鼓胀,纵肌伸缩时只能作弯曲的蠕动,消化管及生殖器官浸在体腔液内(图7-11)。 2.消化系统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图7-14),口腔不发达,口后为一肌肉性的管状咽,内腔呈三角形,外壁的辐射状肌肉发达,有吸吮功能。咽后为肠,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microvilli)(图7-10)。直肠短,以肛(和谐)门开口于体外。雄虫的直肠实为泄殖腔,以泄殖孔开口。蛔虫无消化腺,它摄取的食物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半消化的物质,一般可以直接吸收。 3.呼吸与排泄蛔虫生活在含氧量极低的肠腔内,行泛氧呼吸,即借酶的作用,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以获得能量。故泛氧呼吸为寄生线虫的特点之一。 蛔虫的排泄器官属管型,是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的“H”型管(图7-4),伸向体后的2条纵排泄管,位于侧线内(图7-11)。 4.神经系统简单,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由此向前向后各伸出6条神经(图7-12)。向后的神经中,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嵌在背线和腹线内(图7-11)。背侧神经和腹侧神经各一对,嵌在上皮内, 各神经间有横神经连接。围咽神经环附近尚有一些神经节与之相连。各神经在尾端附近汇聚起来。蛔虫唇片上的唇乳突和雄虫泄殖孔前后的乳突都有感觉功能(图7-13)。 5.生殖与发育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雌虫有一对细管状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和谐)宫。卵巢和输卵管细,极长,前后盘曲于原体腔内,子(和谐)宫较粗大,二子(和谐)宫汇合成一短的阴(和谐)道,以雌性生殖孔开口于体表(图7-14A)。卵巢中央有一合胞体的中轴,卵原细胞呈辐射状排列(图7-11A)。雄性为单个,也为细管状,由盘曲的精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