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陶艺制作与欣赏结课论文

陶艺制作与欣赏结课论文

陶艺制作与欣赏结课论文
陶艺制作与欣赏结课论文

陶艺制作与欣赏结课论文

前言:

中国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而我们在课上所学的陶艺则是软陶艺术,所谓“软陶”其实并不是陶,而是一种人工的低温聚合粘土。又叫“彩陶”,也称“烧烤粘土”。从外形上看,这种粘土的小包装极其类似橡皮泥,而在烘烤之前的玩法上也与橡皮泥有很多接近的地方。软陶器形和硬陶较接近。中国江南地区古代文化遗址中,出土这类陶器较多。软陶是古代陶器,按制作方法分泥质和细砂质两种,按烘烤方式火候较低,胎体不如硬陶坚硬。胎作红褐色、灰白色或灰色。器表都拍印有各种几何形纹,因此也称“印纹软陶”。

软陶常识:

软陶表面纹饰结构较粗疏,有绳纹、波纹、格纹、圈纹和编织纹等。因此当软陶最初面市的时候,人们看到之后都认为这就是橡皮泥。软陶的兴起缘于二战以后,从那个时候起,欧洲人就开始玩这种低温聚合粘土。尽管软陶的历史不算短了,但这种低温聚合粘土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只有大约10年。最初流行是在台湾地区。现在“软陶”这个称谓就是沿袭了台湾的叫法。

20世纪30年代,当德国雕塑家创造这种材料时,由于它是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图样像千万种花一样缤纷灿烂,可充分满足人类的创造欲望,很快便风靡了整个欧洲地区。后来传进美、日。直到今天,软陶仍是手艺界DIY族的最爱。软陶的英文名字最常见到的字是[POLYMER CLAY]。它是一种"土",是一种"必须放进烤箱烘烤成形的土"。不同颜色的土,可以聚合、塑造成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样和形状,难怪有人预测,[软陶]将是21世纪最迷人的工艺材料。

软陶进入中国已有十多个年头,从起源来讲软陶源自欧洲,是一个纯粹的舶来品。软陶的发明者应该是德国一名叫Fifi Rehbinder的妇女,初期也只是一些个人在使用,真正出现商业的品牌是在1964年,她将配方出售给就是现在知名的Eberhard Faber 公司,从此FIMO这个世界最早的软陶品牌就诞生了。

课上所学多为未烘烤的半成品,初接触软陶是并不了解用剩的软陶材料及未烘烤的半成品该如何保存。后来翻看资料以后才了解:

软陶本身不含水份,所以不会粘上。可以用铝箔、蜡纸或保鲜膜包好,放在阴凉的地方。存放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高热的场所,以免软陶受紫外线及高热产生变质。完成的作品可用清水清洗擦拭,不会退色或破裂,清洗之后再上一次亮光蜡或少许的油可使表面光滑。软陶在常温下是不会变质的,制作时利用掌温先将陶土置放在掌心搓揉。使其柔软。倘若陶太过于柔软,可以先把它放入冰箱中,稍后取出,即可得到一定的改善,更利于操作使用。

上软陶课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烦心事—软陶工作时的不整洁。经过一周周的软陶制作课,我的软陶制作的经验也得到累积,加上相关资料的查阅,我认识到其实软陶制作前的准备工作才是陶艺品制作过程中出现各种小麻烦的关键所在:首先最好选择一个表面平滑,坚硬耐割,面积广大的工作台面,如玻璃、大理石、陶瓷或美耐米桌面。这些都是非常理想的工作台面,不但不粘、耐割,而且易清洗,如果是塑胶、木头桌面,则最好再铺一块上述材质的工作板。

其次,在搓土之前,将双手洗净、擦干,再抹上一点乳液或护手霜(不要抹太多),待乳液被皮肤吸收干一些时。手上就形成了一层类似保护膜的油层,在搓土或制作时就不会过于粘手。如果制作的是彩色软陶土,在搓土时最好先搓浅色,再搓深色,这样可防止浅色土弄脏。

最后的手部清洁,也是抹上一点乳液或护手霜,用力搓揉,再用肥皂洗净即可。

此外,我觉得软陶制作的难点就是揉土。揉土是软陶制作的必要工序,其目的是把未经加工的软陶材料揉制均匀,使材料的内部密度加大,减少裂痕与气泡的存在。揉制“成熟”的软陶材料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会得心应手。

软陶制作的重要过程是造型。课上老师一直在重复强调——作品的成功与否有一大半是看制作者是否有超出想象创意。简单的软陶制作不外乎以下几种造型,如球形、鼓形、方型、水滴形、柱形、弯柱形等等。

为了使软陶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可以利用其他的物体为工具,将软陶制作出完全不同的质感。如利用各种粗细不等的针、管、纱窗布、树叶、牙刷、梳子等等,当然,课上时若没有准备好工具,手头旁有的物件也可利用,尽大家所想象,用矿泉水瓶、卡套、发卡等等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出各种不同的质感更加有型的软陶作品。

另外要说的是,软陶艺术远远超出课上所学的范围,一般市售的软陶,就已经有数十种颜色,这些颜色来源于三原色混合法则,即只要把握几个基本的原则,就可以调出自己想要的颜色。除了三原色之外,加入适量的黑或白色,可使原本鲜艳的色彩变得沉稳或粉嫩。其实第一次调色时,不一定能马上调出自己想要的色彩,但是只要多多尝试累积经验,更甚而每次调色都把颜色和比例做简单的笔记记录下来,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很短时间内,马上就能成为软陶调色的高手。

软陶作品在造型完成之后,都必须经过烘烤箱烘烤,此过程对于软陶作品有直接的影响。这是课上我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课程:

一、水煮定型法:(适用于没有烤箱的初学者)

将软陶作品放入冷水(最好使用纯净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碳酸钙,会使作品表面“结垢”影响美观)中,文火加热直至开锅,并保持此状态10-20分钟(视作品大小而定),关火后,带水捞出或等水温自然冷却后,再将作品捞出(注:定型全过程一定要使用文火,一定要让陶泥有一个缓慢升温或降温的过程,大火会导致物品因内外温差过大而裂开哟)。若一次定型硬度不理想,可再重复一次或几次,直到达到满意效果为止,(但要注意要等完全冷却后再投入冷水中二次定型)。

二、烘烤定型法:(属最适合软陶的定型方法之一)

将要定型的软陶作品放入烤箱中,设置烘烤温度为110-150摄氏度,烘烤5-10分钟(视作品大小而定、温度不宜超过170度),烘烤后,不要立即打开炉门,等炉温自然降至室温时再将作品取出(中途可随时间推移慢慢开小缝散热)。(注:如烘烤后立刻打开炉门,冷空气迅速进入炉内,会造成作品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开裂,所以一定要遵循“缓慢升温或降温”的原则。)

结束语:

对于软陶,我所知道的也就局限于此,深知所学太浅,但是这对于开学前的我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曾经对软陶的“误会”很大,像其他人一样,一直都以为软陶是橡皮泥。但是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它不像橡皮泥有难闻的气味,手感上更是有着千差万别。我喜欢上了软陶,软陶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除了完成课上老师要求的作品,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形象,都可以随性捏出来。正是因为陶艺选修课程,我知道了不一样的陶艺世界,小小的软陶,亦给了我大大的提示:软陶的制作过程,就像是生活一样——要有耐心、细心、和信心,懂得了浮躁是做不好任何事的。我喜欢在看到自己的作品之后的那种感觉,是种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满足感。

虽然没有见过老师亲自做过软陶作品,但老师的说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仍旧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也认识到了不同系别的同学,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我也很感谢陶艺课老师,谢谢您开设这门课程,让我在学习工作的紧张之余还能拥有一方乐土。每次上软陶课都给我一种快乐的感觉,就像回到小时候一群小伙伴一起玩泥巴的日子,是轻松的、惬意的、毫无负担自由自在的。

10工程监理

陈依琳

2011.11.02

中国的陶艺历史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尽管因时代、地区或民族的差异,由于其他条件的种种影响,陶器的形式、风格发生过多样变化,也各自产生了很多特点,但却都表达着自己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新石器时代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器形与纹饰和质地的感觉上。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再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

中国地质大学 课程名称陶艺欣赏与制作 教师姓名沈毅 学生姓名00 学生学号0000

说起陶瓷,外国人就会想到中国。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一.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 1、风格大的写意,含蓄隽永 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 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 4、与时代、政治、经济风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 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二.发展历史 1、距今8000—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出现 2、夏商周时期,釉陶出现(“釉”的出现,第一次飞跃) 3、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春早,越窑青瓷

4、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 5、宋五大名窑——瓷(第二次飞跃) 6、元明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 7、明、清古镇宜兴,紫砂 8、清,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第三次飞跃 1.彩陶的出现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马家窑文化,图案常有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漩涡,风格流畅,繁而有序,物体刻画简单但形象。 大汶口文化,描绘精细,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 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陶艺论文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 李照宇工科试验班(工学) 3130104748 摘要: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而在中国,陶瓷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陶瓷艺术也一直是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历经千年,仍盛而不衰。本篇论文将从中国陶艺的发展历程,现当代陶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浅谈中国的陶瓷艺术。 关键词:中国陶艺文化;发展历程;现代陶艺。 正文: 一、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历程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活动。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仰韶文化的彩陶。仰韶文化多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器表装饰各种精美的纹饰。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曾出土了像人面鱼纹盆这种艺术珍品。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那便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采用快轮制陶技术,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自身的黑色取胜,表面光亮如漆,器体薄如蛋壳,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尽管在商代制陶工艺没有明显进步,艺术性也没有明显提高,但是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瓷器的前身“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战国到东汉,逐渐的走向成熟,出现了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而且它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同时,在秦汉时期,制陶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秦朝时的陶俑造型逼真,深刻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彩陶方面,汉代彩陶一改奔放热烈的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艺术表现力强。

陶艺欣赏论文

陶艺论文

一.陶艺欣赏部分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东方绚烂的文明财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都在世界范围内广受人们关注。也是出于对陶艺的喜爱和好奇,这学期我选修了陶艺欣赏和制作这门课程。在为期五周的理论课上,老师带领着我们追随陶瓷艺术的足迹,从距今8000-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开始,我们逐步揭开了陶艺神秘的面纱。陶艺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夏商周的辉煌——釉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越窑青瓷、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宋代的五大名窑、元明一枝独秀的景德镇、明清幽谷古镇宜兰、以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景德镇时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特点主要是:风格以写意为主,含蓄隽永、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次建筑的喜欢、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同时,陶艺是一种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 理论课所介绍的陶瓷艺术主要分为新时代的彩陶、秦汉陶俑、唐三彩、四大名窑、景德镇陶瓷、元代青花、紫砂几个章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秦汉陶俑、唐三彩和元代青花,以下重点介绍这三章的内容。 秦汉陶俑 所谓俑,是以木或陶等材料制作的人或物的雕塑作品,目的在于代替活人随葬。俑大约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出现,它的前身是殉葬的活人,人殉极其残酷,在商和西周非常盛行,大量的活奴隶和活士兵被用作殉葬,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兴起,用奴隶作为人殉的习俗也被迫改变。同时,由于战乱,人口密度迅速降低,这才有了俑的出现,来代替残忍的活人殉葬制度。 1.秦俑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之一”,目前已挖掘出3个俑坑。一号坑是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二号坑是以骑兵和战车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是统领一、二号坑的指挥部。秦兵马俑主要有将军俑、武士陶俑、跪射俑、牵马俑等等,这些兵俑特点是高度写实,对人物面部特征的刻画尤为重视;规模宏伟,阵容严整,形体伟岸,数量巨大,造型具有一定类型化。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 讨论交 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看来先民们把这些彩陶的造型、色彩和质地 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使陶器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同时 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⑵造型观察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 (网纹船型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旋纹彩陶尖

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试行

附录1 《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试行) 课程名称:陶艺设计与制作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 学时:144课时 学分:8学分 一、课程性质 《陶艺设计与制作》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面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二、设计思路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游客的实际需求矛盾加大,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众多的手工技艺类项目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压力,而傣族慢轮制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职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最有价值的办学模式探索,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办学提供了积极的实践。陶艺设计与制作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向学生系统介绍陶艺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陶艺制作、陶艺装饰、陶艺烧制、陶艺欣赏等陶艺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傣族慢轮制陶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在课程中贯穿始终;强调学生立足本地旅游经济,开发特色陶艺旅游工艺品的能力,贯彻学生作品就是产品的产、学、研结合教学管理模式。 三、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民族村寨慢轮制陶体验教学,陶艺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陶艺的概念、陶艺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陶艺制作、陶艺装饰、陶艺烧制等知识,能熟练掌握陶艺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具备开发陶艺旅游工艺品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了解陶艺的发展概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慢轮制陶的基本情况;了解陶艺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掌握陶艺造型设计的规律、方法、步骤。 3.掌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熟练运用3Ds MAX、Photoshop设计软件进行陶艺产品设计。 4.掌握陶艺制作的成型方法,运用泥条盘筑、拉坯、泥板成型、慢轮制陶传统工艺等成型方法制作陶艺产品。 5.掌握陶艺装饰的基本手段,运用多种方法对陶艺产品进行装饰,掌握利用传统纹样对现代陶艺产品进行装饰的方法与理念。 6.掌握燃气窑、傣族平地堆烧两种陶艺烧制方法。 7.通过陶艺欣赏了解现代陶艺发展状况,了解云南民间陶艺面貌。 8.掌握并贯彻民族元素在陶艺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课时分配

陶艺论文

陶艺的过去与现在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所谓陶艺,它指陶瓷日用品陈设品的造型、釉色和装饰等所呈现的艺术特点,也专指陶器和瓷器的艺术瓷,而现代陶艺是介于雕塑、绘画和建筑之间的一种新文化表达方式,是传统陶瓷艺术的延伸、扩展和蜕变。 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意思是陶瓷,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陶艺更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国家,中国传统陶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媒介,一直遵循着中国古老的造型法则:“制器者尚象”、“物我统一”,运用这一法则制造出中国古老文化和精空间,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气质。中国是陶瓷的故国,在彩陶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作出美妙绝伦的陶艺作品,有许多陶器是超越实用意义而具有纯粹的审美价值的。过去的半个世纪,当中国人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发达国家的陶瓷艺术已经飞速发展起来了,而且每个国家都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比如美国的陶艺教育非常普及,美国的陶艺作品体现这个民族轻松活泼、色彩斑调的特性,喜爱表现社会生活中的人和故事,直接而且生动。日本的陶瓷艺术是在汲取传统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品追求工艺的完美、精致,以及风格的典雅、新奇……西文近百年的现代陶艺发展,使陶艺这门独特的艺术语言走向国际化。中国现代陶艺起步比较晚,它的概念产生于西方,在近代得以较快的发展。现代陶艺是针对西方工业化生产日益发展、机械化代替了手工制作的现象而产生的。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

陶艺学习心得体会

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篇一: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陶艺 制作心得体会 盘条———个性绽放 陶艺制作的第一节 课就是盘条,其实说实话,我根本没准备用那些细条条去盘出个什么茶壶碟子来,带着只是 玩玩的态度,我开始了制作课,第一堂课,老师没按我们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们太嫩,还 是怕我们劳累呢,既来之,则安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着一团泥就是雕啊,刻的,, 构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开始渐变到口径小一点,到达中部时在向外扩展口径变 大,杯柄也采用桃心形状的。不过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没碎,不 过在大约三分之二是向右边坍塌,没办法,我取出几条,改成一个烟灰缸,尽管还有一点歪 斜,不过俗话说“残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实还蛮啊q精神的。不过事实证明我还是太 乐观了,后来我的这个作品在摆放架的外侧不知道什么

原因被人压成了碎条条,由此可见老 师的上课前的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了一下旁边的同 学,原来是我的盘条粗细不得当造成的,下面应该粗一些,上面越来越细才好,而且收口也 应该越来越小才好。于是觉得还是中规中矩的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圆 口杯子,不过这件作品也没保存下来,杯身和杯底分离,又犯了一大 忌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时眼看看就要下课了于是取了一个块状泥,做了一个 小脚丫的形状,因为和我的名字谐音所以意义不同,题了字,自我感觉良好。 拉坯——旋转的舞 蹈 第二次制作课我就 学乖了,先不从心理上藐视那些泥巴。后来我发现我是很对的,因为我根本无法藐视它。当 它们在老师的手里时,温顺的像只小绵羊,而到我手里,它们就变成了我的主人,而我只是 那身不由己的奴隶。被这些泥巴给藐视了,这应该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把那些

陶瓷鉴赏论文

浅谈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权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5、元朝时期陶瓷文化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6、明朝时期陶瓷文化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後走入了彩绘世界。 7、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年代。从上述陶瓷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看,

陶艺制作教学案例

走进陶艺世界 ——陶艺制作 【项目介绍】 我国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这伟大的国度里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瑰宝,陶艺就是其中之一。陶艺是土、水、火相结合的一种人工形态。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以粘土为原料,以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徒手捏制等方法成型,然后经过施釉和烧制而成的一种雕塑工艺品。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常会见到,但很多人在深深喜爱他们之余却并不知道这些实用与美观为一身的艺术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陶艺制作的过程除了可以锻炼双手各关节和肌肉,同时还可以提高手、脑、眼的协作能力。 开设陶艺课程让学生认识陶艺、感受泥土、掌握制陶基本技法,使我们古老的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陶艺辉煌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认识陶艺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能力目标: 2.掌握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制陶技法和制作步骤,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至少一件陶艺作品外加小组合力完成一件作品组合。 3.通过欣赏优秀名作,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提高审美修养。 4.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领悟沟通、协商、策划与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学情分析】初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制作陶艺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步骤,并能独立完成课程任务。创作一:运用所学技法结合自身创意制作出一件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进一步总结探索制作经验,并完成创作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主题明确、内容积极的作品组合。 解决策略:1.教师亲自示范结合细致讲解加强学生对制作方法和步骤的记忆,主要讲解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 2.大量创意作品的欣赏,扩宽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分析作品的制作细节,学生在分享的设计与创意的同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与提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如何将个性化创意落实到实践操作中。 难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形象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两部分组合时要注意粘贴要牢固,并且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好承重,防止重心不稳导致作品坍塌或损坏。 解决策略:将两部分连接的地方先刮毛糙,再刷泥浆,然后保证不变形的基础上施力固定。外在接痕,用泥塑工具刮平。 承重问题要从绘制设计图时就要想到,制作过程中要保证做到下重上轻,下大上小,陶泥用量比例平衡。 【活动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并加入有效的讲解和总结,使学生直观地掌握陶艺技法,提高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记忆和创作过程中的准确性。 2.动手体验探究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给予一定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索精神,充分感受和体验陶泥的艺术魅力。 【活动准备】 1.陶艺历史的相关资料 2.印有数字的号码牌(便于抽号分组)

陶艺制作与欣赏

陶艺欣赏与制作 20071002884 尹露1129 欣赏篇——现代陶艺之我见 在后工业时代的当下,过渡、短暂、偶然似乎是现代主义的一个烙印。皆因时间也从未停留在某一时刻,“现代主义”代表着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特征的一种“文明的形式”,就如同封建制度是中世纪的特征一样。 然而,正像封建制度从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期间并非在全世界都出现一样,现代主义在当代也不是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见到。同封建制度一样,现代主义也因地区情况、特定文化的历史以及被引入的时期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即使有这些条件的限制,也还是有一种综合性的特征存在着,无论在整个国家或是某一层组织的表面或形式上,都能很容易地把它们辨认出来。这种综合性特征即表明了现代主义,即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理状态。并以现代人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显现出来。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同时她所具有的神秘与抽象性是无法比拟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现代陶艺应是从属于现代陶瓷艺术文明的一支,但她更多的是在精神领域的开拓与描绘。古典主义由于内在主体性的缺乏而最终解体,在大工业革命肆虐的当下,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为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的回归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存在主义、未来主义在此得到了升华与凝固,现代陶艺的兴起与发展,应证了上述变化,而这一切又是现代主义麾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陶艺是一种融当代个体审美及人文观念并借助于现代技术的陶瓷艺术,她更多的则是在精神领域的开拓与描绘,这使其充满了象征与浪漫的特征。陶瓷与生俱来的古典气质与独特的命运造就了其1万多年的真实历史。她凝聚了泥土之深沉,水之灵气,气之飘逸,最为壮观的则是融入了火的激情。 从现代陶艺诞生之时就与古典陶瓷艺术划清界限,但她继承了古典陶瓷艺术的独特气质与魅力,如凝聚了泥土的深沉,水的灵气,气的飘逸,当然最为壮观的则是融合了火的激情与洗礼,铸就永恒亦或死亡就在这熊熊烈火的洗礼之中。现代陶艺最终摆脱了古典主义思想带来的审美桎梏。对古典主义审美僵化及各种工业化、机械化带来的麻木,运用众多现代主义的观念和审美需求进行反思和重构人性之光。从而起到了一种审美导向的作用!

浅述陶艺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浅述陶艺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现代陶艺”>名思义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略语,是相对“传统陶瓷艺术”而言。艺术界和评论界广泛使用的“现代陶艺”这一概念,己经基本摆脱界别时空的时间名词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也是不争的事实“现代陶艺”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比装饰注重造型、比技法注重创意。它注重社会化的象征意义和作家的自我意识,成了作家发挥想象的载体,成了实现作家个性的媒介,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寓所之一。 在千百年的陶瓷发展史中,陶瓷制作逐步形成了模式化的弊端,造型追求完整规范,装饰讲究精细关观,从而导致了历代陶瓷造型的大同小异。光亮的杯、碗、瓶、罐、壶、钵虽然实用、关观,但是,器型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艺术个性。 造型:传统陶艺,讲究规整、平衡、对称。器型的口、颈、肩、腹、腰、足的轮廓线以弧形为主,器型两侧的轮廓线的长短、高低一致,釉而光洁细润,不能出现变形、斑点等缺陷,烧成后瓷器的裂痕、卷曲、变形等问题都属于废品。现代陶艺则注重从变形、卷曲、开裂的问题中发现肌理、窑变现象,从釉料的垂流、积料等缺陷中寻找作品的独特视觉效果从粗犷的材质,残缺的器皿中,探索质感特技,从质朴的材料中显示出独到的形态,有意识地将坯体卷曲、挤压、切割、挖残成随意的形状,显示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 器型:传统陶艺讲究“成器、造物、求关”,陶瓷器型以实用的瓶、罐、碗、盘为主。现代陶艺采用“弃用、索义、求变”的创作理念。传统器型以圆形为主。现代陶艺的器型,把拉坯成型的圆器,泥板拼接的镶器等器型相结合,作为装饰的载体,有意识地把完整的器型加工成不完整的形状,利用残缺、开裂、破损的

器型来形成独特的新形态,在坯胎上进行切割、敲击、打破处理。一块泥土,一只坯体是没有生命力的,经过陶艺家的揉搓、挤捍、加工、装饰,就能使冰凉的坯体变成充满生命激情的艺术品,产生新奇的关感。 肌理:经过艺术处理后的器型材质上,产生出粗犷的肌理效果,犹如山峰、峡谷、石林。在装饰绘画前,用麻袋片在潮湿的坯胎上压印出纤维肌理,然再施釉、绘画、入窑高温烧炼。经过高温烧成后,坯胎发生了窑变现象,既显示出清晰的织物纹理,又使釉而形成高低不平的料痕,犹如冰雪消融的痕迹。现代陶艺作品,虽然是人工创造,却必须依靠窑火的助力。适当的烧成气温是成功作品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恰到好处的肌理效果,也需要窑温的恰当控制才能产生出来。 纹饰:传统陶艺以粉彩、新彩、绘画、书法雕刻等形式,在加工后的坯胎上进行装饰,古色古香的人物,疏朗的山水瓷画与器型相融汇。在装饰设计上,以粗糙的涩底与光洁的釉而装饰作对比,完整的画而与残缺的器型相呼应,现代造型与古代生活情趣相映衬,不规则的开光形与精细的绘画装饰相结合,产生出强烈视觉对比效果。内涵:现代陶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独特的器型装饰中,蕴含着深刻意境。虽然玩泥、捍陶是少年儿童也会做的事情,但是,现代陶艺创作并非轻而易举的玩陶。我的作品,造型、肌理、纹饰、看上去很随意,实际上都是经过精心构思后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内涵意蕴。 现代陶艺是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按现代的艺术风格可分为:具象陶艺、抽象陶艺,象征性陶艺、极简陶艺和装饰性陶艺。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容器类陶艺和雕塑性陶艺。 一、陶艺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陶艺艺术的历史悠远,依存也无比丰富,这是其他门类的艺术品都无法

陶艺论文报告

陶艺欣赏与制作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这门课程,通过几次理论实践,让我们对陶艺这门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陶艺理论课程 理论课由于课程学时较少,所以想要完全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理会这门课程的精髓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对陶艺产生了兴趣,下面就来讲述一下我对这门学科的认识。 1中国陶器史 陶器的英文名为“china”,这就直白的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早在新时期时代,也就是公元前8000-2000年,中国就已经发明了陶器,起初的陶器只是为了使生活方便,提高生活质量,由于需求量较大,就逐渐通过烧制粘土烧制出了陶器。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但是后来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结构简单的的横穴窑与竖穴窑已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已取得了一定经验,之后便出现了纹饰精美,条理精致的艺术品。所以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其发展有这样几个历史时期。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

陶瓷论文

关于中国陶瓷的论文 班级:光电21班(120121) 学生:张湛(120121121) 摘要:选修课上老师仔细为我们讲解了有关陶瓷的知识,各种各样美丽的陶瓷以及它背后的文化背景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史。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 一.陶瓷简介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陶瓷,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二.陶瓷的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

陶艺与公共环境艺术

陶艺与公共环境艺术 作者:张玉山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08 陶艺论文录入: newtaoyi 责任编辑:newtaoyi 陶艺与公共环境艺术 Ceramic and Public Environmental Art 张玉山 Zhang Yushan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类环境的品质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人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更呼唤一个能代表自己文化身份的精神家园。而营造城市内和郊外的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途径,环境艺术则是联系公众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关键。 当今的大众文化背景为陶艺介入环境艺术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的陶艺家开始关注和转向公共环境艺术,并且一些建筑师、景观师、室内设计师、雕塑家及画家也越来越关注陶艺在建筑和环境中的应用。近几年来陶艺家、艺术家与建筑师、园林景观师逐渐趋于沟通与合作,为营造全新的、艺术的、赋有文化品位的和诗意的环境空间而共同努力。

环境陶艺(Environmental Ceramic Art)的提法,是最近十年在日本、韩国等地才出现。在欧美虽有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但一直没有提出“环境陶艺”这样的概念。中国陶艺家近几年才开始引入 环境陶艺这一提法。它主要指城市公共空间 的公共建筑物、建筑构件、广场、公园、道 路、绿地、居住区、郊外空地及其他场地设 立的陶艺或以陶艺为主的综合媒介作品。陶 艺,在狭义上是指经烧制的陶瓷作品。随着 当代艺术的影响和现代陶艺的自身发展,未经烧制的黏土制品成为现代广义上的陶艺。只要以黏土为创作媒介,充分展现黏土之“泥性”和“土性”特质的作品,都把它理解为现代陶艺。当此作品介入公共环境,与环境对话,相互融合,并与公众形成充分交流互动,隐喻人文精神的陶艺作品,都应视为当代意义上的环境陶艺。 陶艺从室内走向室外,脱离文人墨客的把玩观赏的束缚,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公共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这既体现了陶艺本身的发展,又体现 了社会民主意识和公众自觉精神意识的进步。可以说是陶 艺、环境和社会进步的共同产物。环境陶艺作为一门公共 艺术,不仅具备环境艺术公共性原则,而且也具备陶瓷艺 术本身所独有的特征。环境陶艺不能仅理解为陶艺原有意义上体量的扩大,也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陶艺小品由室内搬到室外。因为它包含了更多社会、人文和大众的因素,其意义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古今中外我们不难找到陶瓷应用于建筑和 环境的例证。澳大利亚土著人以有色陶土和

中国地质大学陶艺制作与欣赏选修课100分

第一部分(课上学到的知识) 中国陶瓷是一项微点的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陶艺艺术举世闻名,其中陶艺的出现和发展先于陶器。大约从唐代开始逐渐取代陶器制作,此后的陶器艺术爱是走向下坡路。然而无论如何,陶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巨大成就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同样内容的彩陶盆,半坡遗址中曾出土几件。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陶艺制作营销策略

第四章 陶艺制作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简称 4P's) 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现代市场营销策略还要加上 政治权利、公共关系策略 简称6P's),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1、产品策略 1.1产品包装 1)顾客可以根据自身的DIY 设计外表图案,当然我们会提供专门供顾客选择的图案集,顾客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来进行选择。 2)本店还为顾客提供环保涂鸦涂料,顾客可以根据自身的设计,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文案。 3)外包装有环保包装袋,绿色环保包装纸,复古包装盒等,符合不同的消费人群的需求。 1.2产品设计 顾客可以根据自身的DIY 设计,设计出自己想要做的产品,本店还为设计新颖者提供优惠政策的奖励。 2、价格策略 营 销 策 略 产品策略 价格策略 渠道策略 促销策略

2.1目标市场 目前来说,合肥市的陶艺店还比较少市场定位较为准确 初期:以合肥为市场,争取以合肥为基础做大做强。 中期:马鞍山、芜湖等省内沿江城市,引导有意向者加盟 加盟者条件: 第一种,与我们共同投资,利益分成。 第二种,我公司向他们一次性出售材料、工具、设备、品牌等,但是他们一定要按我们定下来的经营方式来经营。 后期: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建立标准化模板工厂,制作出更加精细美观、成本更加精细的陶艺品。打出自己的品牌,创造更加乐观的收益。 2.2营销方式 2.2.1套餐 (1)情侣套餐:120元情侣合作制作陶器,不仅仅是简单的制作,其中,更蕴含着两人的默契,可以培养两人的感情,制作出来的成品更是两人爱情的结晶。 (2)学生套餐:60元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让陶艺制作进入课堂。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套餐对于美术生,这是很好的艺术材料。, (3)儿童套餐:对于儿童来说,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开发智力; (4)个人类:单独算钱爱她送她用自己汗水建筑、用自己双手完成的独一无二的礼物。个人想要制作某种类型的陶艺,送给他人或自己珍藏,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制作

陶瓷艺术设计的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 以下论文题目均为成品毕业论文,如需购买,请先在论文选题目录中选好您要的题目,每篇论文价格在50-200元,根据字数多少而定。此外,本团队专注于原创论文写作,提供单独定制服务。具体价格咨询 略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职业规划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自然美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设计人类学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点及解决思路 树起“湖湘文化”的旗帜——从陶瓷艺术设计说起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探讨 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创新推动设计——论创新教育在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 从中国文化心理学角度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几点思考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我国高等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艺工结合设置的探讨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品情感意蕴的传达 开拓个性化陶瓷艺术设计市场 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加强陶瓷艺术设计实践基地教学的思考 以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例探析陶瓷艺术设计的人文生态特性 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及创新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艺术教学课程中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探微 浅析陶瓷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实践基地教学新思考——以陶瓷艺术设计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思路探讨——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陶瓷艺术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从现代生活方式谈现代陶瓷艺术设计 论传统民居元素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与应用 浅议陶瓷艺术设计构图的情感表达 陶瓷艺术设计系教师作品在“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中获奖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困境探究 陶瓷艺术设计与审美讲座在醴陵举行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及发展趋势 让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填补陶瓷设计中的空白 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第九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生活与艺术陶瓷展销会召开 论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 中国山水画给陶瓷艺术设计的启示 论陶瓷的艺术设计与意境美 从“全球化”视点看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创造工程 “华光杯”2011年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将在9月举行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刍议当代陶瓷艺术引入交互设计的意义与方法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评委点评会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