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居园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安居园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安居园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安居园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1 规划背景

1.1 旧城改造

合肥市近些年的城市发展和旧城更新的速度十分迅速,为了进一步引导和控制各个区域的有序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对合肥市新站区安居园居住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通过统一规划实现整合发展。此次对安居园居住区内的用地结构、交通组织、市政配套、建筑布局及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基地现状,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对安居园居住小区进行详细安排与设计,以激发旧区的生机与活力,实现老城复兴。

1.2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种全会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对于合肥市新站区而言,要把加快推进新站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合肥市新站区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合肥东部组团,培育城市现代化服务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提高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经长了。于此同时,还应加大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为最终新站区社会、经济的协调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把它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无论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要求,还是从解决社会利益矛盾的显示需要方面考虑,把和谐社会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点政策加以确定和推行都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新站区和谐社会应能全面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要求新站区在发展中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要积极拓展利用全球资源的空间,有效缓解新站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 《城乡规划法》实施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并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和修改进行了规定,预示着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八条指出“在城市、镇规划基地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之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8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8)《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9)《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10)《安徽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2005)(11)《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2)《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3)《合肥市“141”城市发展战略》;

(14)《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已编或在编的合肥市城市各专项规划;

(16)国家、安徽省、合肥市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性文件。;(1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3 规划范围

基地东至新蚌埠路,红线控制宽度为60.0米,两侧绿线各10.0米,为城市快速路;南至梅冲湖路,西至怀远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6.0米,为城市次干道;北至三十头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0.0米,为城市次干道。用地内有一规划治淮路穿越,将用地分为两地块,红线控制宽度为36.0米,为城市次干道。总占地面积为29.99公顷。

4 规划思想

全面贯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城乡统筹、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地块的未来,通过改造更新,将该地块建设成为包含居住、商业、公共服务设施、行政办公等为主的区域,打造适宜居住、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景观风貌特色显著、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

5 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

2)以人为本原则

规划应当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市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该组团的宜居性和方便舒适程度。

3)可操作性原则

合肥市新站区安居园地块修建性性详细规划一方面应当成为下一次规划的依据;另一方面,又应当与政府对城市建设开发的控制管理的方式相结合,应充分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可变性。规划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易于操作管理。

1 区位概况

1)长丰县区位:长丰县位于合肥市北部,东与定远县、肥东县接壤,北

与淮南市交界,西与寿县、肥西县毗连,南与合肥市庐阳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为邻。(长丰县于合肥区位示意图)长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路网如织,四方辐辏,是通往安徽各地的地缘走廊。淮南铁路、206国道、311省道穿境而过。(如图4:长丰对外交通示意图)

2)三十头镇区位:三十头镇地处合肥市北郊,长丰县南部,介于合肥市

北二环和绕城高速之间,位于合肥“141”城市规划中北部组团的核心区,东邻合肥市瑶海区,南接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西毗省级双凤开发区,距合肥市中心10公里,北二环5.5公里,火车客运站6公里,货运站4公里,新规划4E级新桥国际机场30公里(沿北环高速直接可达)。合肥市对外重要通道怀远路(原合白路)和新规划的快速通道新蚌埠路穿镇而过,2011年,长丰县与合肥新站试验区签署合作开发协议,将三十头镇南部6个村、26平方公里土地委托合肥新站试验

区管理,融入城市建设。

2 道路交通

基地被梅冲湖路、怀远路、治淮路、三十头路、新蚌埠路所围合,梅冲湖路红线控制宽度为60.0米,两侧绿线各10.0米,为城市主干道;怀远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6.0米,为城市次干道;治淮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6.0米,为城市次干道;三十头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0.0米,为城市次干道。

规划的治淮路将基地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部分有大量建筑物,治淮路为城市次干道。基地内多为多层住宅,内部道路以小区路为主,水泥路面,宽约6米,可以根据方案具体情况保留部分道路。三横路为现状道路,东西走向,宽约3米,水泥路面。基地东部荒地中的道路主要为乡间小路,下雨时道路泥泞,没有保留价值。

3 公共设施

3.1 商业设施

基地周围分布着较多小型的商业点,特别是怀远路沿路分布着很多小型的商店,这些小型商业点基本可以满足现状居住区内居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基地周围两个影响较大的商业设施为合家福超市、三十头农贸市场,两个商业点的覆盖范围均能达到基地位置,其商业辐射可满足居民绝大部分的物质需求,在商业设施上看来,未来规划的高品质城市居住小区要求配套完善,应考虑到现状基地周边得影响及内部的商业设施适当保留,与新建商业设施资源共享。

我们通过对基地及其周边的商业类型进行调查、统计和分类后,将它们分为旅馆,饭店餐馆,便民超市,便利店,批发农贸市场,社区活动机构六种商业类型,其中各种商业类型数量和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商业类型旅馆饭店餐馆便民超市便利

社区活

动机构

批发农

贸市场

数目 1 4 2 19 9 3

比例 2.63% 10.53% 5.26% 50% 23.68% 7.89%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对便利店的经营内容也进行了调查跟统计,便利店的经营内容分为:日常用品,理发店,影楼,药店,车行专卖店,书店,其他。具体的统计情况见下表:

便利店

类型

日常用

理发

影楼药店车行专

卖店

书店其他

数目 5 1 1 4 4 1 3

比例26.32% 5.26% 5.26% 21.05% 21.05% 5.26% 15.79% 通过对上面统计结果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基地周边,最主要的商业业态是便利店,在30公顷左右大地地块上就分布有19 家便利店及2家大型超市的存在,同时路边底商以及小区内便利店的数量也是很多的。

3.2教育设施

基地中有一所小学——三十头小学,位于基地北部,同时,还有两所幼儿园,一所位于小学西侧,另一所位于小区西入口处。

小学有教学楼一座,但是面积太小,安居园建成后不能满足需求,建筑较新,有一个200米跑道,小学内还有一个“乡村少年宫”,供学生进行娱乐活动,由于小区靠近住宅民房,因此相对吵闹,不利于教学和活动。小区入口处的三十头实验幼儿园,面积太小,教室朝向不佳,由于位于小区楼下,靠近西侧怀远路,因此,道路和人群的吵闹会影响到教学,幼儿园的位置不佳,而且,幼儿园位于最西侧,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安居园,所以保留的意义不大。

小学旁的书香幼儿园建筑朝向较好,但是位置偏僻,服务范围有限,因此,保留的意义也不大。3.3市政设施

基地旁有25车站,通往合肥市区,交通较为便利,但是车辆较少,运力不足。基地内住宅楼旁均配有配电室,但是缺乏路灯、排水、垃圾转运站等。

问题:

1)餐馆太小,而且数量很少,卫生条件差,人多的时候经常要等很久。

2)农贸市场:附近没有大型的农贸市场,买菜很不方便。基地附近部只

有一小块地进行农贸交易,品种缺乏,不能全天候供应。

3)超市:基地周边没有大型的超级市场,买东西不是很方便,应当适当

增加商业氛围

4)周边便利店关门太早,服务时限不长。

5)娱乐设施:基本无娱乐设施,未来应当加强娱乐设施建设。

6)专业市场:基地周边仅有一家家居专业市场,居民想要选择其他种类

的商品时,往往会出现品种不全,断货的情况。

7)医院:基地西侧有一所三十头乡卫生院,基本能够满足当地人们的需

求。

8)市政设施:相对匮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应当适当增加排水、

照明、垃圾转运等设施的建设。

9)增加社会停车场数量,满足停车需求。

4 景观分析

基地西侧怀远路为现状主干路,车辆较多,但是由于路面损毁,车辆随意停放,树木参差不齐,房屋破损,风格不统一,造成视觉景观差,总体“脏乱差”,严重影响小区品质。

小区内,相对比较干净整齐,但有的路面不平整,有些地方土地裸露,水塘恶臭,杂草丛生,景观树木不齐全,有的施工未完成,给人一种荒凉无生气感觉,没有活力。

基地西部均为荒地,杂草丛生,垃圾满地,道路泥泞,对于将来的规划建设具有很强可塑性。

如下图所示,基地中建筑物主要以住宅建筑为主,以多层板式居多,部分住宅为11层,建筑质量较好,风格现代。其中基地西侧部分住宅中有人居住,其余住宅中多无人居住。沿怀远路建筑物多为民房,2—3层居多,建筑质量较差,大多为商业店铺,规划时可以考虑拆除。

基地周边建筑物多为民房,2—3层居多,建筑质量较差,许多建筑物作为商业店铺,条件简陋,风格与基地内住宅楼很不适

应。

6 人群活动分析

居民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基地西侧怀远路(A点)上,这里有大量商业设施,人流往来繁忙,车辆较多。B点为小区主入口,出入人群较多,此处还有一个小空地,供人群进行娱乐活动,包括老年活动中心、居委会、幼儿园等都位于此处,因此人群较为集中。C点为小区内部交叉口,出入人群较多。D点为小学所在处,学生集中地,也有较多老人闲谈。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一书指出,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要性、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物质环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

按上述理论,我们选取一定时间,对人群活动较为集中的B点进行观察,对他们的活动分类并分时段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活动人数活动类型

10:00 8 聊天、行人

11:00 15 聊天、行人、小孩玩耍、买菜

12:00 23 聊天、行人、小孩玩耍

13:00 14 聊天、行人

14:00 18 行人、遛狗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小区内居民行为活动单一,主要以必要性活动,缺少自发和社会性活动。这主要是由于小区内缺乏必要的娱乐设施和场地,如广场、绿地、座椅等,居民生活不够丰富,甚至有些单调乏味。缺乏儿童活动场地,现有的场地靠近机动车道,容易发生事故。

因此,建议在未来规划时,注重居民的文娱活动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小区品质。7 总结

通过对基地和基地周边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基地地势平坦,但局部有小高差,土方量不会很大。四周有几个小水

塘,景观设计时能够加以利用。

2)基地四周交通方便,周围有两条城市主干道,小区主入口宜布置在次

干道上,商业设施宜布置在治淮路两侧。

3)基地周边缺少银行、邮政等设施,给居民带来不便,因此规划时考虑

商业网点的设置。

4)基地内部及周边缺乏娱乐活动设施、广场、健身设施等,规划时要作

仔细考虑。

5)基地内,部分建筑住宅较新,风格统一,考虑保留,其余地方予以拆

除。

6)小学、幼儿园地理位置不佳,建筑老化,不能很好地服务居民,建议

拆除,重新选址。

7)基地外部有乡卫生院,但距离较远,来去不便,宜在内部设置小诊所。

第三章规划目标与定位

1 规划目标

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地块的未来,通过改造更新,将该地块建设成为包含居住、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的区域,打造适宜居住、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景观风貌特色显著、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

2 规划定位

在对基地内部原有多层建筑合理保留的同时,整体规划,打造一个结构合理、布局统一、环境优美的高档次居住社区。

1)活力人居

把基地内部原有资源整合之后,进行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开发,结合周边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健身训练馆、体育中学以及各色商业,延续并提升城区人居环境的亲和与活力。

2)沿街商业

在治淮路两侧设置沿街商业,让业主在家门口可以方便的买到日常所需的方方面面。3)亲水景观

整合有原有水系资源,打造灵活多样的步行景观轴。

4)绿色环境

整合居住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高层住宅之间的建筑间距对居住区进行系统绿化,做到居住区内部绿化有主有次,丰富居住区内部植被物种多样性,打造绿色有氧的居住环境。

3 人口规模

东西两片居住组团均以高层为主进行规划建设,打造能够容纳14412生活的高品质居住社区。

第四章规划理念及总体构想

1 规划理念

1)整合与重构

安居园居住区规划是一个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项目,“补充是建设”与“有机更新”同步进行,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关系比较复杂。本次规划确定了“整合与重构”的设计思路,通过大量详实的勘察,把与城市社区相关的要素,包括土地、道路、水系、林地、公共建设与住宅建筑以及社会文化等进行梳理整合,明确可以支配的资源;并从城市功能需求和居住区建设需求两个角度出发,把上述要素进行重构,使得空间、场所、建筑获得重生,进而得到社区生活的再生,取得了一个颇具新意而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2)触媒寻找与放大

诸多要素的整合与重构需要恰当的发展触媒,比如一个便利店就能起到明显的聚集人群的功效,一条商业街几乎能够吸引社区的大部分居民。这些触媒就是城市的特质活动场所,是城市发展与社区生活的活力源泉,通过他们的激活与连接,社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的活力和多样性得以体现,于是触媒的寻找与放大就成为了设计方案得出的过程,概括起来触媒可以分为两类,即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二者分布与整合自然得出了社区的规划结构。安居园居住区的公共性建筑包括一栋11层转角写字楼、沿街商业、生活市场、学校等;公共空间是指安居园居住区原有的景观较好的绿地以及散落在不同地方大小不等的水塘。本次规划一方面要把以上触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一方面需要进行认真的取舍,扩大一些重要的优质的触媒,舍弃一些不适用的触媒,从而使得整个规划空间有理有据、有主有次。

2 规划重点

1)住建筑以高层为主,提高土地开发强度

2)结合保留的原有多层,合理布局,组合空间,形成有机整体。

3)居住建筑色彩以灰色调为主,社区文化中心色彩以暖色调,较活泼色

彩为主。所有建筑体量、风格、景观应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4)合理运用基地内部原有的水域优势打造活泼整体的景观体系。

第五章规划用地空间布局

安居园居住区规模较大,有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路(治淮路)从地块中间穿过。所以本次规划把整个居住区沿治淮路划分为东西两片居住小区。

1 布局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尊重民意、有意引

导的原则。

2)布局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挖掘地方建筑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

3)合理开设地块内部的机动车出入口和行人出入口,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2 居住区用地布局

2.1西片居住用地

1)居住区内部为环形路网。在怀远路与三十头路分设机动车出入口,在

梅冲路和治淮路设步行出入口。从而合理疏导交通,实现人车分流,并且治淮路上的人行出入口可以方便业主出行购物。

2)沿梅冲路和治淮路布置板式小高层;沿中心湖和地块西北角布置点式

高层;沿怀远路和三十头路保留两片原有居住建筑;沿三十头路设置小学和幼儿园其中小学的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三十头路上,幼儿园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居住区主要车行路上。

3)居住区中央沿东西向布置景观轴线,在完善居住区景观系统的同时,

增进了东西两片居住地块的连接性。

2.2东片居住用地

1)居住区内部为环形路网。在梅冲路与三十头路分设机动车出入口,在

新蚌埠路和治淮路设步行出入口。从而合理疏导交通,实现人车分流,并且治淮路上的人行出入口可以方便业主出行购物。

2)地块内部以板式高层为主,在地块中部设置三栋点式高层。基地北侧

两排板式高层之间,设置大片运动健身场地,服务于东西两片居住用地。

3)居住区中央沿东西向布置景观轴线,在完善居住区景观系统的同时,

增进了东西两片居住地块的连接性。

3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安居园居住区地处合肥市老城区,所以居住区内部原有道路较为混乱,但是居住区周边道路规划十分健全。本次本次道路规划重点考虑居住区内部道路的整合与新建,构筑与居住区外部道路的合理连接。

1)规划原则

●以保留翻新和规划新建两种方式构建居住区内部路网。

●城市道路与居住区道路,现有道路与规划道路的有机衔接.

●道路性质明确,等级清晰,形成合理的路网系统.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要有前瞻性.

2)路网系统

根据交通现状和规划布局,确立居住区内部路网为内环式环形路网。

●西侧居住用地:在怀远路与三十头路分设机动车出入口,在梅冲路

和治淮路设步行出入口。

●东侧居住用地:在梅冲路与三十头路分设机动车出入口,在新蚌埠

路和治淮路设步行出入口。

●小区路路面宽7m,组团路路面宽4m,宅间小路路面宽2.5m

3)构建完善的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的规划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沿东西向设置步行景观轴,衔接东西两片居住去,完善安居园居住

区的整体性。

●沿保留水塘设置环湖栈道,增强水塘的实用性和可达性。在居住区

内部形成良好的亲水空间。

●楼与楼之间的绿地中设置连续的变化多样的步行路线,提高绿地的

可用性。

4)静态交通设施

●从设计需求以及规划条件出发按照0.5(辆/户)的标准,在居住

区内部规划了2239个停车位。其中地面停车位230个,分散在每

个居住单体附近。其余的2009个停车位分为了4个地下停车场。

分别设置在了东西两个居住组团的地下。

4 景观系统规划

安居园地区有丰富的水塘景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不能为居住区提供良好的景观环境,反而成为了居住区内无人问津的消极空间。本次规划从改变这种现象入手,充分发掘利用各种自然、人文景观,打造整体景观体系,提升该区的居住品质。

保留基地西侧两片原有水域,改变部分基地东侧水域,在基地中心营造一片面积较大的水景,将居住区内各片水域相互连通,形成循环水。一方面增添了水景体系的有机统一,一方面防止的局部死水的出现。

1)在总体的景观系统中,规划成为“三轴、两心、多点”的景观结构。

●三轴:整个居住区一共规划了三条景观轴,东西走向规划一条主要

景观轴串联东西两片居住组团,从而加深两片居住区的联系,提高

居住组团的整体性。在东西两片居住区,各自规划一条南北走向的

景观轴,与主要景观轴相交,开展各自居住地块的景观布置。

●两心:两条次要景观轴与主要景观轴的交点各形成一个中心景观核,

分布在两个不同的居住片区。

●多点:围绕着两个中心景观核散布多个景观节点,有主有次相互呼

应形成对景。2)在居住区内部主要有三种绿化类型:

●园林型主要是雪松、桂花、玉兰、月季和兰花、杜鹃、牡丹等观

赏类植物及草坪。道路要硬化,达到曲径通幽效果。通过水池、喷

泉、假山、亭廊等进一步提高园林品位,达到诗情画意的意境。

●林木型适合绿化用地面积较大地块,在较大的空间里,可选取多

类树种,选择的树种应主要考虑景观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以

高大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如厨房附近宜种植可吸附油烟及灰尘的

刺槐、梧桐等,厕所附近宜种植榆树、国槐,厅附近宜种植桂花、

榆树、槐树。同时,要注意树形高矮搭配屋后宜种植枝干较小的树

种,也可间种几株果树。

●花卉型小空间布置景观课选择此类型。以栽种花卉为主,间种几

株乔木。花卉可选取高、中、矮种类搭配,还可以选种一些奇花异

草,主要有桂花、紫薇、牡丹、月季等,引种栽培以灌木、草本为

主的花木。或地栽,或造型盆栽。既可四季观叶、观花、观果。还

可设置斜面花台,扩大花木盆景摆放面积。还可建筑各式花棚或小

型温室,发展树桩盆景、山石盆景等,增添审美情趣。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逐步完善公共设施,重点建设幼儿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商业服务网点。

1)规划西侧居住地块内新建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

幼儿园:12班幼儿园,每班30人,生均用地面积10㎡,生均园社建筑面积8.9㎡,总占地面积3600㎡。

小学:36班小学,每班46人、生均用地面积14㎡,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总占地面积23184㎡

2)会所设于西侧居住地块内中心景观湖旁边,主要向居民提供休闲、健

身、娱乐等使用功能。

3)沿怀远路和治淮路设置沿街商业,方便居民的日常购物。

4)在东侧居住地块规划集中户外运动健身场地。

5)结合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公共厕所,便于居民娱乐休闲的时候使

用。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 消防规划

1)按《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基地内消防站的布局原则以每个消

防站接警后5分钟内赶到责任区边缘为原则。

2)加强消防给水设施建设,消火栓沿道路按间距不大于120米布置,当

道路宽度(包括两侧绿化带)大于或等于60米时,宜在道路两侧设置消火栓。

3)基地内设环形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且宽度≥7m的平坦车道。小

区内消防车均可到达各个组团和每栋高层建筑,车道宽≥4m,上空4 米范围内无障碍物,尽端式车道回车场,高层建筑周边均按规范设置消防登高场地。

2 抗震减灾

1)合肥市是全国惟一一座处在“深大断裂带”上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

城市,同时又是全国13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有多条地震带穿境而过,合肥市建筑物的抗震烈度最低要求为7度,新建建筑抗震

烈度需达到8度以上

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工程应按“地震安全

性评价”的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3)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内外的避震疏散通

道有效宽度不低于4m,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内外的避震疏散主通道有效宽度不低于7m。

4)各类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要符合有关防震要求的指标,房屋建筑间距

应符合消防、卫生、日照、建筑保护和抗震要求。

5)利的场地和地基,严禁在断裂、滑坡等危险地震地带和由于地震可能

引起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的地区选址,宜避开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地段。

6)加强抗震防灾宣传与教育,使抗震防灾知识深入人心。提高抗震防灾

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3 竖向设计

1)竖向设计的原则是尽可能保持现有的地形条件的前提下,对规划用地进

行调整,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

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土石方采用同一街区内原地平衡的原则进行。

2)道路竖向规划与道路的平面规划同时进行;结合用地中的控制高程、沿

线地形地物、地下管线和水文条件等作综合考虑;与道路两侧用地的竖向规划相结合,并满足塑造城市街景的要求。

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 给水工程规划

1.1用水量:

用水量计算按地均用水量指标法计算,按国家强制性规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单位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单位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结合基地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各类性质用地用水量。

1)用水量指标:

●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170~250M3/ha?d;

●公建用地用水量指标:50~150M3/ha?d;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25~50M3/ha?d;

●市中广场用地用水量指标:20~30M3/ha?d

●绿化用地用水量指标:20M3/ha?d;

2)消防用水量根据地块居住人口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1次计算,一次

灭火用水量为15升/秒。

3)供水普及率为100%。

通过以上计算得规划区地块最高日总用水量为0.71万M3/d。

1.2管网布置

1)在规划区地块主要道路下布置给水干管、次要道路上布置给水支管,并

且尽量以环状形式敷设,以确保用水的安全可靠性。

2)东西两片居住区中各有两处于城市给水干管的接入口。

3)小区内给水主管管径200mm,次管管径150mm,到每栋建筑的支管管径

100mm。

4)在规划区地块主要道路上布置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得大于120m。

2雨水工程规划

2.1排水体制

规划区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放。

2.2雨水量计算

雨水以就近排向城市道路下雨水管道和附近排水明渠为原则,雨水量的计算采用合肥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q=3345(1+0.78LgP)/(t+12)0.83 升/秒?公顷

●Q=Ψ?F?q

其中暴雨重现期P取1年,Ψ为径流系数取0.45~0.50,F为面积(ha)。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滕绍华》作者:卜一峰.Cute.? 住宅在规划、建筑、装修设计等方面都有完备的国家规范,在这些方面也有不胜枚数的成功实例和典范,这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学习的楷模。本文拟就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住宅建筑设计的细节思考、住宅装修设计的本源等问题进行探索,以寻觅住宅建设的新趋向,研讨住宅设计的超前性和适用性。 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因经济社会、自然历史、风土民情、地域气候、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此仅对当代大中城市的住宅区规划设计中新的取向、一般性的发展规律,略举其中的一些较为普遍关注的观点,与同业专家讨论。 1、规划理论的创新 居住区在整体结构的架构上有了许多新的突破。首先,“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三级组织结构的单一模式已被打破,依业主的生活水平、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特点为主题的居住社区受到欢迎,尤其是健身、健康型的社区楼市红火;其次,单一居住的区域规划遇到挑战,居住与从业相结合的区域规划开始萌生,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部分居民就近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所设产业的就近招工问题,并可减小城市人流交叉对交通的压力;再有,对集中规划大面积的居住区提出质疑,居住区过小配套项目发挥不出作用,但居住过大也会造成上、下班时城市干道的单向交通负荷过重,以及商品房销售困难等问题;高层和超高层不应作为居住区的景观点缀,因为高层不但居住不方便,还会将高空强风引至地面及热岛效应等环境灾害问题。为此,许多城市已不再建造高层住宅;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影响居住质量,

路网规划应给住宅建筑以好的朝向,干道应以东西向为主,使楼间距加大,居民的视界开阔。甬道以南北向为主,山墙间距小不影响使用与视觉。进入居住区的机动车应适当限制,庭院中应“人车分流”,车不进庭院,但在需要时车可以到单元门前,如病人救护、搬家等情况。居住区的干道应“人车混行”,但要通而不畅,既照顾乘车者方便,又保障居住区安全和安静。 城市元素的利用与引进。所谓城市元素是指构成城市功能的诸多因素,具体的如医疗卫生、环卫环保、道路交通、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邮电通信、商业购物、体育健身、就学就业等等,抽象的如繁华景致、商贸环境、文化氛围、民风民俗等等。概括起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配套设施及城市气氛,这些都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城镇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居住区郊区化已在大中城市开始,为满足居民的需求与生活方便,一个居住区的规划首先应考虑周边可利用的城市元素,以节省投资,并繁荣现有业界,再考虑居住区内的配套设施完善,所引进的业界应注意选优的原则,如重点学校、知名医院、热销商场等等。住宅区的配套项目一定要列入规划,包括选择对象的洽谈,并且应先于住宅工程建设,以利居民入住后的生活,这也会促进住宅的销售。同时,规划中应注意营造城市氛围,以尽快形成“人气”足的社区。 住宅区规划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我国近几年引进国外设计,规划出一些学习发达国家住区的实例,但在理论上还缺少研究。首先,我们应充分注意到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国情,坚持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研究应用不能耕种的荒地建住宅的措施。并要限制大量占用土地的“豪宅”,反对恣意扩大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修订条文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90180-93(2002 年版) 1、修订原则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 号)的精神,实事求是、科学修订。 2、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统筹兼顾、优化配置的指导思想,充分结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有效落实有关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和技术措施,与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指南》有效衔接,保证标准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主要修订内容 增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涉及对城市排水防涝有利的做法、设施等技术 措施,主要将涉及现行规范的第1章“总则”、第7章“绿地”、第8章“道路”、和第9 章“竖向”。 第 1 章“总则”现有条文 1.0.5 条(共包括八款 1.0.5.1-1.0.5.8)中修改 1.0.5.3 款,增加1.0.5.3a 款; 第7 章“绿地”增加两个条文,7.0.6 、7.0.7 ; 第8 章“道路”增加一个条文8.0.7 ; 第9 章“竖向”删除第9.0.4 条,在现有条文“9.0.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共包括六款9.021-9.026 )”中,增加两款9.027、9.0.2.8 。 3、具体修改条款 1 总则 本章建议修改第1.0.5.3条文,并增加一个条文,即:

1.0.5.3 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气候条件、民族习俗、传统风貌等地 方特征条件; 1.0.5.3a 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满足内涝灾害防治、面源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条文说明】为提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居住区规划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同时控制面源污染,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落实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建议修改的第 1.0.5.3 条内容如下: 1.0.5.3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7 绿地 在本章现有条文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条文,即: 7.0.6 居住区的绿地应结合场地雨水规划进行设计,可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兼有调蓄、净化、转输功能的绿化方式。 【条文说明】城市居住区的绿化用地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渗、滞、蓄、净、用、排”等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设计、建造或改造。居住区规划、建设应充分结合现状条件,对区内雨水的收集与排放进行统筹设计,如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坑塘、沟渠、水面,设计为适宜居住区使用的景观水体;采用下凹式绿地、浅草沟、渗透塘、湿塘等绿化方式,但必须注意,承担调蓄功能的绿地应种植抗涝、耐旱性强的植物。这些具有调蓄功能的绿化方式,即可美化居住环境,又可在暴雨时起到调蓄雨水、减少和净化雨水径流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居住区绿化用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7.0.7 小游园、小广场等硬质铺装地面宜采用透水铺装。 【条文说明】

小区规划说明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五、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规划 六、道路系统规划 七、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八、建筑设计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规划设计概况 规划背景: 峄城区隶属枣庄市辖区,是枣庄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 稣、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它北靠枣庄市区,南 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中国 第一”的峄县万亩石榴园就坐落在其中,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 区位介绍: 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项目位于峄城主城区中部位置,自由街以北,西靠城市道 路峄山路,明德街以北。区域内现状建筑布局散乱、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配套 不齐全,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难以保障,也影响了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性,因此该片区峄城?粮食局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的改造进程迫在眉睫。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居住小区。该场

址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现状为部分棚户区散布民房及原粮食局大院,地势相对平坦,用地条件良好,加之其位城区腹地,与城区中心有城市干路相接,交通方便,是一片理想的居住用地。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五)国家、山东省及枣庄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六)《枣庄市峄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七)1:1000现状地形图; 三、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1原则 根据对峄城区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小区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一)充分体现该片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峄城区的一处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居住景观。 (二)提供一个适合城市长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成为周围地区的重要居住示范小区。 (三)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生活、工作、交往的场所,使人愉悦,获得精神享受的城市空间环境。 2理念 (一)注重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 既要满足现实的市场需要,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使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契合,又能起到应有的先导性。这就涉及到在多个“维度”上嵌入环境当中的问题。 人文环境:空间形态上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延续城区建筑风格。并通过提供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提高整个地区的城市空间质量。单体建筑形式上服从全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以现代建筑为主,并以环保节能的材料、结构加以表现。 绿化环境:强调绿地水景与居民生活空间环境的融合。利用绿地、硬地、小品等元素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化融为一体。 市场环境: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类型的需求一方面在面积、档次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鉴于此,为了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也为了创造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环境。 (二)特色原则: 对于“特色”这一概念,我们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通过合理规划,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品位特征;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小区与周边的住宅区相比,在建筑形式、户型设计上具有特色;三是在小区中引入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设备,赋予整个小区设计以时代特征。 通过对建筑单体、空间形式的创意和新技术的运用,在整体格调统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使形体创造更具魅力。强调住宅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通过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使小区住户能够高速便捷地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 四、设计整体框架 1)“景观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导入小区,景观走廊贯穿南北,强调与整体环境有机融合。 这一理念突破了现有的住宅小区在规划范围内“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而是以一条景观轴贯穿小区南北,使之不仅成为了小区特有的标志性景观轴线,而东西向贯穿的景观走廊,又恰当的把城市景观引入小区,使小区完全的、有机的融合在周边环境中。 2)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与整体形象 “可识别性”是衡量城市形象的关键因子,城市的“可识别性”越强,它的形象也越鲜明。同样,住宅小区也有“可识别性”问题。如果“可识别性”弱,就会出现居民“有家难回”的尴尬局面。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规划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小区住宅布局紧密结合峄城区城市建设风貌格局,同时强调单体的有机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创造全新的住宅小区整体形象。 规划整体结构可概括为:“一带、一心、两轴、两片区。”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XX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最新版)

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说明 一、前言 家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舒适温馨的家能够让人松弛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生活,休息在花繁叶茂,富有生机、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与自然的阴晴雨雪和动植物协调地生存在一起,是人对文化和自然的追永恒的理想。 中国文人是这样描述一处理想住宅的 门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 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有松,松欲古; 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旁有树,树欲高;树荫有草,草欲青; 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 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 鹤报有客,客不俗; 客至有酒,酒欲不却; 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二、工程概况: 本地块位于省市城区,现有规划地块面积39333㎡,总建筑面积64399㎡,建筑密度28.2﹪,绿地率37.2﹪,容积率1.6。规划由15栋联排楼房组成,沿街为商

业。 三、设计依据: 1、建设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小区规划设计原则》; 2、中华人民国《城市绿化条例》(1992.6); 3、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11); 4、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规; 5、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资料; 四、设计原则: 环境设计将建筑重组为景观的一部分,与道路、树、花坛、广场、及建筑天际轮廓组成完美的小区景观。所有景观布置环绕建筑,环境这种园景开放式的组合关系,使小区具有移步景异的多层次效果。可以从每个不同的角度,不同时从环境中感受不同景观。人作为一个活动的观察者和先导者,是小区环境欣赏与享受的主体。所以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共同融合统一的设计思想。因此,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从更感性的角度去设计生活。 诠生活,设计居家需要,设计人的情感需要。这就是我们做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规划的精髓。我们设计的原则是: 1、景观的生态体现 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日益提高,对于生态的理解叶一步一步加深了。21世纪生态型园林、环保型居住区已成了现代城市绿地发展的主体。本方案在注重住宅园林的观赏性的同时,把住宅园林的生态性提高一个新档次,营造生态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空间。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住宅区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配植的丛林来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这是生态景观要求;在满足一定数量的铺装硬地前提下,尽量多采用林荫草地和疏林草地来进行美化;同时强调生态美,景区以种植常绿大乔木为主,大乔木可增加叶面积系数,在有限的绿地中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适当地采用自然流畅的花灌木色带,可形成色彩、质感和季相对比,以满足植物配植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的条件。 2、景观与功能相结合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规划与建筑 一、设计依据与用地分析 1、设计依据 (1)关于本工程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台路规选[2004]14、15号); (2)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设计规范; (3)本工程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4)甲方的设计要求。 (5)方案评审会议纪要([2005]95号) 2 、总平面用地分析 (1)气候特征:工程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色。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深冬有寒潮。多年平均气压1015.7百帕,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平均降雨量1593.7mm,蒸发量1283.9mm,多年平均日照1507.2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2.4m/s。 (2)地块与城市关系:本工程用地为台州市路桥区灵山居住区的A地块与B地块,交通便捷。东、西、北至规划支路,南至南山路。 (3)地块的景观要素:紧邻地块北侧为路桥区中央山公园,山高70余米,风景秀丽,是理想的居住用地。无论是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还是从本项目的角度出发,都应在地块开发过程中充分重视这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提升空间环境品质,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住宅园地。 (4)用地基本条件:本工程用地呈不规则行,总用地面积71348.8M2。 二、规划原则 本工程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在充分满足目前住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力求将本工程建设成为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技术合理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它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需要,更注重人们在文化上、心里上对“家”的热爱。在总体规划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原理和手法,在小区内引进一条形态宜人的水景,使小区内大部分住宅都能感受到流水的温馨与亲切。同时采用现代的规划理论及空间与环境的塑造手法,力求创造出融大气、雅致、理性与浪漫于一体的现代化居住区。 “家”是每个人心目中理想化的生活概念,茅庐草舍可以为家,高堂华厦亦可为家。小区内以各种组团单元形式创造家的氛围,同时多层次的绿化、流水和人文景观,井然有序的道路系统,使得小区富有极强的整体感和标志性。建筑的现代感和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结合整体环境的处理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充分体现出小区的可居住性、可持续发展性,体现“以人为本”。 三、规划构思 1、充分利用地形,建筑布局尽量坐北朝南,争取住宅的良好朝向与景观。全区设计有多种组合方式,规划整体而富有变化,保证开发的灵活性;同时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借用山景、改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大连乾豪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总体概念的主题定位 延续甲方提出的楼盘开发理念: “自然,阳光,人文,健康,运动” “移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 “开放式公共绿地,封闭式组团管理” “各组团的公共绿地应有良好的识别性” 根据上述的主题想法,设计师将此一一融入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 设计将总体规划分为三部分去着手深入。分别为:开放式公共绿地的景观规划;商业街的景观设计;居住区组团中的公共绿地设计。以下逐一介绍。 开放式公共绿地景观规划 开放式公共绿地贯穿于整个楼盘的南北,因楼盘按三期开发销售,设计为使每期开发时都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公共绿地,考虑在每一期设计一处公共活动的广场,并以广场为景观核心向四周辐射,这不仅充分考虑了整盘在公共绿地设计中的均好性,同时也满足了每一期楼盘在开盘时都有自己的核心景观内容。 设计在考虑了公共绿地均好性的同时,还注意到绿地在三期建成时,整体的连贯性。并能始终融入“移动的森林”的主题。景观将常绿及色叶乔木有规律的由北到南成组成团的布置在中心开阔的常绿草坪中 ,从而寓意森林在流动的概念主题。在“流动的森林”下方设计师考虑布置常绿及开花色叶灌木,灌木按优美的 S 型布点种植。根据灌木不同的色差及开花时期的不同布置,小区居民在四季变化时将会欣赏到宛如流水图案般变化的灌木种植,从中寓意“花海在流动”的概念主题。乔木与灌木的种植理念反映设计师想表达“流动”的主题概念,将植物引喻为流动的水。 设计在分析了基地规划图后( 04-12-28 ),认为规划在公共绿地中设计的两条消防紧急路过为浪费,也使绿地东西两侧的组团间距离过于狭窄。景观考虑尽可能的将消防要求的扑救场地设计结合到各个组团中,使中心公共绿地的宽度加大,从而能使景观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为此景观提出将一条 4 米宽具有景观意义又兼消防要求的路 S 型环绕点式小高层布置,在 S 形路两侧布置寓意“流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主题的植物,使单调的消防路具有设计的生动性。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内容 (4) 三、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现状解析 (5) 一、现状基本情况 (5) 二、规划区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5) 三、现状建筑评价 (6) 四、规划区发展特征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上位规划、相关案例解读及规划对策 (7) 一、上位规划要求及解析 (7) 二、相关案例解读 (8) 三、纯化镇镇区发展趋势判研 (10) 四、现状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10) 五、规划对策 (11) 第四章规划总则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纯化镇中心区范围 (12) 三、规划原则 (12) 四、规划目标 (12) 五、规划区功能定位 (13)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13) 一、规划构思 (13) 二、规划结构 (14) 三、用地布局规划 ......................................................................................................................................... 14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一、规划原则 (17) 二、对外交通规划 (17) 三、道路系统规划 (17) 四、交通设施规划 (18)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9) 二、绿地系统布局 (19) 三、绿化种植 (20) 第八章道路竖向规划 (20)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20) 二、竖向规划设计 (20)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用水量预测 (21) 三、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22) 四、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22) 五、供水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污水工程规划 (23) 一、编制依据 (23) 二、编制原则 (23) 三、排水体制 (24) 四、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一章热力工程规划 (25) 一、规划依据及原则 (25)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IfTTR Vfm-GCCK UlMrVTFPSJ TY OF 5CIFNCE ? TT 亡K屮址>网+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 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 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 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 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 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教学总结

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建筑学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时:64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了解居住区空间形态组织的原则和基本方法,综合提高对建筑群体及外部空间环境的功能、造型、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分析、设计构思及设计意图表达能力和专业素质;巩固和加深居住区规划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居住区规划的步骤、相关规范与技术要求;培养调查分析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规划设计方案的正确表达方法; 2.学习、理解并运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无障碍设计”的有关规范; 3.掌握城市规划中有关定额、指标的选用和计算方法; 4.学习设计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础资料调研的工作方法; 5.了解当前居住建筑发展实态及有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全球性趋势。 三、设计内容 (一)基地分析与规划要求 1.熟悉规划任务,明确设计重点、要点。 2. 学习基地分析的方法与内容,了解规划地段的环境特点,基础设施配备情况;分析小区用地与周围地区的关系,交通联系及基地现状的处理;评价现状建筑质量与环境状况,并提出其文字或图式的结论; 3.参观调研已建成居住区,搜集、查阅参考文献。通过集体讨论分析,训练书面与口头表达与评述能力以及提高资料利用的能力。 (二)住宅选型与公建项目选择与设计 1.根据居住区建设用地规模及有关定额标准确定居住区(小区)的人口规模、各项用地规模、建筑面积和各项指标。 2.根据规划要求和当地条件,设计或查找适宜的住宅单元类型;探索适用、合理、创新的住宅设计途径。(根据基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住宅类型,包括:独立式、联立式低层住宅及多层单元式住宅,局部可布置小高层),面积控制在50—140M2/户(低层独立或联立式可适当增加面积)。 住宅设计要求有合理的功能、良好的朝向、适宜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等。 3.选择公建项目并概算其用地面积与建筑面积。 确定居住区公共建筑的内容、规模和布置方式等,表达其平面组合体形和空间场地的设计意图。应结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特征、并结合原有公建,考虑今后的发展。 (三)规划结构与交通组织 1.掌握居住区中各功能空间的布局手法;提出居住区规划结构分析图,并进行道路交通组织分析。同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 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 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 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 “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一区位分析 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基地南面为余沣路,按总体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宽40米:东临河流,预留30米的滨河路,用地东西宽284米,南北长423米,规划道路红线内总面积12.0公顷。 基地北侧、东侧和南侧相邻的道路为城市主要道路,人流量大,因此有此3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较西侧相比严重,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北东南三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地东南方向有河流和公园,因此此两个朝向有较好的自然景观,故设计时应合理的将些景观纳入建筑户型的视线之内。西侧道路与其他三面相比人员较少,车流量小,因此此处较宜停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因此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都希望居住在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同时兼顾居住区整体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 二、设计依据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河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土地出让合同; 规划局提供规划指导意见; 用地红线图; 业主的设计要求及往来信函文件; 国家及洛阳市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四总平面布置分析 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社区。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等等。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

小区设计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1. 项目概述 1.1 区位 该项目地块位于城市东部,北接湖南东路,西沿慈湖河路,南接规划中的花园路,东临慈湖河。 1.2 用地范围 规划用地范围东至慈湖河、南到规划中前进路、西到慈湖河路、北到湖南东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580米,总用地面积为173556平方米。 1.3 自然条件 花山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厚。濮塘风景区为“国家4A 公里。区内山势连绵、沟整险峻,生态植被保持完好, 作物遍布, 新四军曾在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 园、佳山山体公园、盆山度假村, 1.4 规划目标 宜城际铁路将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 2. 规划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3、《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4、《安徽省住宅设计标准》; 2.5 2.6、1 / 1000地形图(规划红线图)。 3. 规划设计理念 涵。 3.1人本主义,充分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关怀 居住区是家庭生活的原点,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定位于为每个人及每个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家园社区。 3.2便捷交通,引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交通手段 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公共交通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公共交通环境。同时,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规划设计为适应这一发展态势,努力营造流畅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充足的停车场库用地,同时使交通空间与步行开敞景观空间之间既有一定分隔又能达到相互交流。 3.3 适应市场,努力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与居民居住需求 大规模的居住开发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本方案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对动态变化着的市场的呼应:其一,通过建设标准的差异形成多元化的供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住需求;其二,通过与住区分时序开发的协调,满足不断发展的居住需求,随着建设时序的变化,适时调整建设标准。 4. 规划设计原则 4.1 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应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4.2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 ,步行绿带,开放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所 1/5,为商业用地。南面地块占总用地 空间景观效果。 这种空间布局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以往居住组团处理手法,通过线性的空间组织,将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结合起来,使每一个住宅单元融入整体结构之中,赋予每一个住宅组合单元不同的空间特点,增强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并在保证总体开发规模和绿地容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每一个住户争取一个好的环境,体现小区的均好性,并为老人、儿童以及每一个居民多样化的居住生活活动提供空间和交往的机会,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小区主出入口设于地块中部面对慈湖河路,地块北部、南部设置车辆出入口。主入口采用设置小区入口广场的手法,形成小区的入口标志,在内部通过强烈的轴线引入中心绿地,居民通过广场的引导,进入小区内部,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 独立的步行系统与小区绿带相结合,到达住宅的每一区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