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它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唾液、鼻腔分泌物而感染,起病急,此病潜伏期很短,数小时至4天,常为1-2天。临床表现为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明显。开始表现为畏寒高热,体温达39-41℃,面颊潮红,结膜充血,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及食欲减退,可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无并发症者发热一般2-5天,但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生病后在家中休息,做好自我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后2天即可复课。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2-25天,一般16-18天。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可先有发热、头痛、厌食和不适,24小时内发生“耳痛”,咀嚼时加剧,次日腮腺渐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伴轻触痛,4-5天后逐渐缩小,病程6-10天。通常一侧腮腺先肿大,数日内累及对侧。颌下腺或舌下

腺可同时肿大,或单独肿大。严重者可伴发脑膜脑炎、胰腺炎及生殖器官炎症。隔离期为发病至腮腺肿胀消退,至少9天,有的甚至约3周。

3、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6-18天,一般10-14天,免疫者可延至21-28天。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典型症状为发热,结合膜炎、感冒样表现和柯氏斑。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柯氏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发际、额面部、躯干和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咳嗽,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皮疹出现消退情况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消失。整个病程10-14天。隔离期为发病至出疹后5天。

4、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很强,潜伏期10-21天。平均14天。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临床表现为中低等发热等,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先见于发际处,后成批出现于躯干、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6~8小时变成水痘疹,然后结痂,

伴瘙痒。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痂痕。皮疹虽分批出现,但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是其特征性表现。严重时可并发脑炎、肺炎、肝炎及血小板减少等。隔离期为发病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至少14天。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倦称“红眼病”,它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眼病。它的特点是起病急,传染快。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的手帕,毛巾、脸盆、学习用品、玩具、门把手、水等途径传染给他人。一年四季却可得“红眼病”,但夏秋最多。它主要症状是怕光、流泪、眼分泌物(俗称眼屎)多,眼球发红,眼皮肿胀、发痒,眼疼痛等等。本病的潜伏期为1-2天,发病后3-4日病情达到高潮,随后减轻。常常两眼同时或相隔1-2月发病,常在病症或集体人群中传染、流行。红眼病至少隔离休息治疗7天,待症状消失、眼部无分泌物,方可复课。

6、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结核杆菌可侵犯人体各个脏器,但以侵犯肺部最为常见,称为肺结核。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结核病人在其咳嗽,大声说话,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结核菌,因此有咳嗽症状的排菌病人是最主要的结核病传染源,即痰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大部分病人会出现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急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盗汗、疲劳和不适感,女性患者常有月经失调现象。但由于发病早

期并无明显症状,有的被误认为是“感冒”、“气管炎”,所以凡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和血痰,胸痛2周以上,发热2周以上等症状中的任何一项,就应怀疑是否得了结核病,必须到正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并且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二、如何积极传染病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进行课间操、晨跑等体育运动,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并减少大型聚会;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不共用毛巾;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捂住口鼻;

4.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教室宿舍电脑房等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小时;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8.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9.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流脑等疫苗;

10.各班班主任老师和卫生委员做好晨检工作,有发热等症或疑似传染病病例要及时报告医务室并督促其及时就医,班级一旦发现确诊传染病病人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要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84”拖地,擦桌椅,艾条空气消毒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1.严格掌握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时间,患传染病的学生返校上课时,必须提供正规医院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

学校常见的传染病及防治注意事项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及防治注意事项 学校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学校的组成的人员特殊,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人流量大,流动性强,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传染源从社会进入学校,学校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又把病毒从学校带到各个家庭。学校的学生主要是青少年,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充分地预防传染病,很容易受到感染,一旦受到感染之后,放学回家就会把病毒带回家里,出去玩耍又有可能将病毒扩散到社会各个角落。所以要高度重视,预防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否则会影响到学校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一、学校传染病的类型 1、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的传染病,三到九岁的儿童为高发期,但是也有可能发生在新生儿身上。临床症状表现为疱疹伴有瘙痒症,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来传播。当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严重者病毒侵入血液里,引起病毒血症,引发皮肤损伤。严重的水痘患者会波及肺部,食道,肝脏,肾等器官,引起充血,常见的并发症有水痘性肺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皮肤再次受到感染等。 2、手足口 手足口病大多数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年四季都有可能被感染,尤其是四月到七月为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种病起病很快,传染性很强,传播的速度快,感染的儿童比较多,传播的方式复杂。症状轻者会发烧,手、足、口等会出现疱疹,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下降,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脑膜炎,肺水肿,脑炎等,也有少数患者病情恶化,危及到生命安全。 3、肺结核。 肺结核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是因为受到结核杆菌的感染引起的,肺结核是结核病最重要的一种,占各种结核病的百分之八十。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全球每天都有上千人死于肺结核,疫情严重,国家和政府都在极力控制,并对结核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 4、病毒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一般先有发热、腹泻和呕吐等症状,腹泻多为稀水样大便,每次排表量较多,而且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5、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于感染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儿童或者青少年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和腮腺肿痛。流行性腮腺炎大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也有其他季节发病的,多发生于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但是由腮腺炎引发的其他并发症是十分可怕的,比如心肌炎,脑膜炎,脊髓炎,,睾丸炎,卵巢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6、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常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且传播的速度很快,面积很广泛,甚至有可能全世界都流行。流感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很多人都认为是一般的小感冒不用理会,但是每年有很多人都死于流感。一旦病毒侵入人体,就会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危害人的生命。

学校传染病常见病预防措施

学校传染病常见病预防措施 学校是一个聚集大量人群的地方,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在校园中具 有较大的隐患。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学校需要采取一系 列的预防措施来减少传染病的风险。本文将就学校传染病中的常见病 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论述。 一、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和接触传播。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学校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加强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尤其是门把手、桌椅等经常接触的物体。 2. 提倡学生勤洗手。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特别是在进食 和使用卫生间之后,应彻底洗手,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做好学生个人卫生教育。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 经常换洗衣物、保持通风、不与患病的同学共用餐具等。 二、流感的预防措施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了 减少流感的传播,学校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加强课堂通风。保持教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病毒在课堂内的停 留时间,降低传播风险。

2. 提倡学生咳嗽礼仪。教育学生咳嗽时应用纸巾或袖子遮挡口鼻, 避免直接用手遮挡,减少病毒的传播。 3. 组织流感疫苗接种活动。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接种流感疫苗,增 加自身的免疫力,阻断流感的传播链条。 三、传染性皮肤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性皮肤病是一种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主要包 括疱疹、疥疮等。学校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教育学生保持个人卫生。提醒学生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更换衣物 和床上用品,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 2. 提供学生健康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皮肤病的咨询和防治知识, 及时发现问题,减少传播风险。 3. 进行学校环境的卫生检查。定期对学校的公共区域进行卫生检查,及时清理和消毒,防止传染性皮肤病的传播。 四、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食物中毒是一种通过口腔摄入受污染食物后引起的疾病,学校可以 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加强食堂卫生管理。保证食堂的卫生条件符合标准,加强食品的 储存、加工和分发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2. 提倡学生合理饮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食用过期 食品、生熟不分的食品和未煮熟的食品等。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常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常识 手足口病预防常识 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二、环境消毒要点 1、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2、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 3、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三、消毒方法的使用 1、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2、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曝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6、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7、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8、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9、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可防可治。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喝开水、吃熟食、洗净手、勤通风、晒衣被”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控制手足口病 ⑴每日晨检,逐一检查儿童发热和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皮疹情况。 ⑵晨检无症状后,儿童方可进入教室。 ⑶饭前便后要洗手。 ⑷上一堂手足口病预防课,让儿童熟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的方法。 ⑸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⑹开展致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封信活动,让儿童带回家,并请家长读给儿童听。 ⑺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通风换气、消毒。 ⑻每天对儿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晾晒被褥。 ⑼每天早晚对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桌椅、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1~2次,及时消毒儿童粪便。 ⑽儿童入托时,托幼机构校舍门前放置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它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唾液、鼻腔分泌物而感染,起病急,此病潜伏期很短,数小时至4天,常为1-2天。临床表现为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明显。开始表现为畏寒高热,体温达39-41℃,面颊潮红,结膜充血,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及食欲减退,可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无并发症者发热一般2-5天,但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生病后在家中休息,做好自我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后2天即可复课。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2-25天,一般16-18天。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可先有发热、头痛、厌食和不适,24小时内发生“耳痛”,咀嚼时加剧,次日腮腺渐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伴轻触痛,4-5天后逐渐缩小,病程6-10天。通常一侧腮腺先肿大,数日内累及对侧。颌下腺或舌下

腺可同时肿大,或单独肿大。严重者可伴发脑膜脑炎、胰腺炎及生殖器官炎症。隔离期为发病至腮腺肿胀消退,至少9天,有的甚至约3周。 3、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6-18天,一般10-14天,免疫者可延至21-28天。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典型症状为发热,结合膜炎、感冒样表现和柯氏斑。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柯氏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发际、额面部、躯干和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咳嗽,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皮疹出现消退情况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消失。整个病程10-14天。隔离期为发病至出疹后5天。 4、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很强,潜伏期10-21天。平均14天。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临床表现为中低等发热等,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先见于发际处,后成批出现于躯干、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6~8小时变成水痘疹,然后结痂,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 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 孕;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 39℃以上,一般无抽搐。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 3、手足口病: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 4、流行性感冒: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各位家长: 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由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冷暖多变,此时最容易患上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学校是人群较为密集的区域,也是传染病的易发高发场所,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脑、诺如等,因此学校提前预防传染病很重要。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有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3天,传染性强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常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较为密集的区域引起暴发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 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年,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临床表现为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该病的潜伏期为4-21天,平均18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易在学校出现暴发行,是我省学校中较常见的传染病。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临床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该病潜伏期为1-2周。水痘也是学校中较常见的传染病,常引起暴发流行。 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麻疹 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多喝水。 4.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5.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麻-腮-风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疫苗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 6.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不要到发病地区旅游、探亲,更不要到传染病患者聚集的场所。 7.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一)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二)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一)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二)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三)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水痘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1]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校园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麻疹、流感等。其中手足口病、腮腺炎、水痘、麻疹及流感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本病高发于夏秋季,但各季节均有病例的发生,也是近年来易导致学前儿童死亡的急性传染病。 【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9.目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已上市,建议动员5岁以下幼托儿童、学生等高危群体在了解、自愿自费等前提下进行接种,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02 水痘

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特别是对于学校中的学生来说,由于接触人群较多,更容易感染病菌。为了保护学生的健康,下面分享一些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一、流感预防知识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下是流感的预防知识: 1.接种流感疫苗,及时补种升级的疫苗。 2.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流感高发季节。 4.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遮住口鼻。 5.注意个人小物件的清洁,如手机、眼镜等。 二、传染性结膜炎预防知识 传染性结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以下是传染性结膜炎的预防知识: 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接触眼部或眼部周围区域后。 2.避免用他人的眼部用品,如毛巾、眼药水、眼镜等。 3.不揉搓眼睛,避免手部带菌接触到眼部。 4.避免和有结膜炎病患接触,尤其是共用餐具、枕头等。 三、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下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 1.接种腮腺炎疫苗,及时接种疫苗。

2.避免接触有腮腺炎病患者,特别是共用餐具、水杯等。 3.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避免尽量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四、传染性咳嗽感冒预防知识 传染性咳嗽感冒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下是传染性咳嗽感冒的预防知识: 1.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遮住口鼻。 2.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感冒高发季节。 4.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憋闷的环境。 五、上呼吸道感染预防知识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以下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 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避免与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特别是共用餐具、水杯等。 3.注意室内通风,避免憋闷的环境。 4.增加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 六、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肠道传染病多由细菌、病毒等引起,以下是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1.勤洗手,特别是接触污染物后。 2.避免生吃或半生食物,特别是肉类、海鲜等。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以及指导意见书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以及指导意见书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青少年儿童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 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 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 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 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 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 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 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 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 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 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

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 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 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 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 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 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 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 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 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 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 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 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不少于2周时间。 3、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 以下的婴幼儿。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老师、同窗们: 大家好! 目前正值各类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专门是呼吸道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由于学校里人群密集,人员接触频繁,病原体容易通过学生或物品从社会带到学校从而在学校中传播开来,又容易从学校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且咱们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是防不胜防,容易感染传染病。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学校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将严峻影响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下面简要介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知识。 一、人类的四大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依照传播途径的不同,能够分为四大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发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伤风、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天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不随地吐痰,

维持住房和公开场合的空气流通,和戴口罩等,能够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二、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发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如果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能够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发的传染病,因此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如果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能够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 4、体表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发的传染病,因此又叫接触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红眼病、疥疮和癣等。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主如果通过接触传播的。隔离病人,弄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能够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管理与预防】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管理与预防】学校常见 传染病及预防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很容易成为传染病的场所。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重点加强传染病的监督和管理,对学生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传染病,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 一、传染病概述 (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传染病: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生物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构成的。传染病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就能迅速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2.传染病发生有三个因素:病原体、环境和人体。即必须有生物性病原体,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和相继使一群

人发生相同的病。 (二)传染病种类 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三)传染病报告方式 学校时有散发传染病发生,报告程序是:散发病例通知到医院就医。确诊是传染病→隔离治疗→进行环境消毒→保护周围易感人群→加强晨、午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无新发病例而隔离期满→愈后持医院证明返校→如有新病例做到隔离→消毒同时向疾控中心报告。 二、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学校传染病极易发生(2)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3)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4)学校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5)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 三、学校传染病的管理 (一)经常性的预防和流行时的措施 做好学生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工作,增强对传染病的免疫力。防止“病从口入”,教室加强通风换气。打扫卫生以湿性扫除,防止呼吸道传染病。 (二)加强疫情报告、疫点的消毒 1.加强疫情报告,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执行早发现,早隔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近年来,学校传染病频发,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和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 的对策建议,以期减少学校传染病的发生。 一、常见学校传染病 1. 流感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流感 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咳嗽、咳痰、嗓子痛、乏力等。流感病毒非常容易在 学校中传播,一旦有学生感染,很容易引发集体性的传播。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手足口病 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部和脚部出现红斑、水疱等。手足口病在学校中容易传播,因为学生们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播。 3. 大小孢病 大小孢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大小孢病的症状包括 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结痂等。在学校中,大小孢病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一旦有学生感染,非常容易在班级中传播。 (1)加强学校环境的消毒工作,定期对教室、图书馆、食堂等进行消毒。 (2)加强师生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等。 (3)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1)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确保学生食品安全,避免食物污染。 (2)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定期对学校进行卫生消毒,保持学校环境清洁整洁。 (3)提倡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等。 (1)加强教室的通风工作,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2)加强学生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有学生感染大小孢病,立即进行隔离和治疗。 1. 加强学校环境的清洁管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1.流行病特点 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老人、孕妇、医务人员、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风险更大。 2.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超过37.3℃)、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胸部影像显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双肺多发磨玻璃影。 3.主要预防措施 第一,接种疫苗。目前疫苗还在临床试验阶段。 第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三,应检尽检、应收尽收、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第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人群聚集、保持安全距离(1米以上)、实行分餐制公筷制。 第五,准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口罩和消毒纸巾等。 新冠病毒肺炎是传染性很强的乙类传染病,因此要加强预防。从目前来看,新冠病毒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如果被感染,要尽快去医院治疗。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 1.流行病特点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属于丙类传染病。人患流感后能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人的一生可能会多次感染相同和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 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一般为1-4天,从潜伏期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感染者在症状出现前24-48小时就可以排出病毒,排毒量在发病24小时内达到高峰。 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还有口、鼻、眼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如餐具、毛巾等可以间接传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老人、孕妇、医务人员、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风险更大。 临床表现。流感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烧(可达39-40℃),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还可能有咽痛、咳嗽,鼻塞、流鼻涕、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第一,接种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发生与预防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发生与预防 一、常见传染病及传播途径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起发热、剧烈头痛、极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呼吸道症状轻、传染性强、传播快,易引起大流行、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2、流行性脑脊髓模炎 流行性脑脊髓模炎简称流脑,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冬春季,病变主要在脑膜、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烧、头痛、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症。传染源为带菌者及病人,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3、乙型肝炎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它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病毒携带者、急性感染者、重症感染者和慢性乙肝患者,其临床症状有轻度的发热、上腹饱胀、浑身乏力、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乙肝可经输血、血制品、注射器污染、密切接触传染,也可以母婴垂直传播。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排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是通过食物、水、手、苍蝇等传染。 5、细菌性食物中毒 它是因食含细菌及细菌毒素的食物发生的急性中毒,临床表现因细菌而异,分为急性胃肠炎型、特殊的神经中毒二型,以胃肠炎型多见,潜伏期短,集体中突然许多人同时发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全身中毒症状,一两天内发病达高峰。传染源为进食大量细菌及其毒素污染了的同一食品。 6、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烧、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传播途径是经蚊子叮咬。 7、非典 非典是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潜伏期为2-12天,通常为4-5天。病人有发烧、体温大于38℃,伴畏寒、头痛、疲乏、干咳、呼吸急促、肺部X光胸片有不同程序的片状、斑状,浸润阴影或网状改变,抗生素治疗无效。 8、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症。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袭人体免疫系统的T4淋巴细胞、大量免疫细胞被杀伤,不仅损害细胞免疫功能,也损害体液免疫功能,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后,人体便因多种条件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病死率100%,是目前可防不可治的恶性传染病,传播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是学校保障师生健康的重要工作,也是社会公共卫生防控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多,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越 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结合常见的学校传染病,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进行分析,提出一 些有效的措施。 一、常见学校传染病 1、流感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 传播,易在学校环境中传播。 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患者在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5天易传染他人。 3、疫苗预防疾病 麻疹、百日咳、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可以预防。 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 学校要开展针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包括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学生和教职工应加强对传染病预防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维持良好的学校卫生环境 学校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开展通风、消毒工作,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3、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学生和教职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随意咳嗽和 打喷嚏,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学校应积极配合当地疾控部门,组织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定期的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5、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隔离患者 一旦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学校应立即进行隔离,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消毒和通风 对已经被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和通风,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3、限制集体活动 一旦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应暂停学校的集体活动,减少师生接触,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及时治疗和追踪密切接触者 对已经发病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观察,防止传染 病的继续传播。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合作。学 校要加强健康教育,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以及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这样才能有 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的健康。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以及指导意见书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青少年儿童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

学校常见传染病

学校常见传染病 一、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 下,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 至病损结痂,约7〜8天。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侵入血中,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内膜损害而发病。 预防: (一)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二)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有时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等。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 及青少年。1岁以下婴儿因有母体获得的抗体存在,发病者少。大多数患者是14岁以

下儿童,但成人中亦可发生。 并发症: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 (一)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 (二)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舐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c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 预防: (一)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 (二)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三)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四)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 (五)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减毒活疫苗皮内或皮下注射,90%的 人可产生抗体,因此是最为可靠的预防措施之一。 (六)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学生。 三、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 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流行病学: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经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染者甚少。 好发于冬春季节,其它季节也有散在发生。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机构中)几乎90%!受感染。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