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

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

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一)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二)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

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一)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二)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三)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一)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二)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

传播途径: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主要症状:主要引起胃肠炎。胃肠炎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症状通常持续1-2天。普遍感到病情严重,一日多次剧烈呕吐。症状一般摄入病毒后24-48小时出现。

易感人群:多见于1到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预防措施:预防诺如病毒的关键在于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

2、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入”。不吃不洁净的食物、

不购买街边小店的零食;不带零食到幼儿园;

3、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4、所有食物应彻底煮熟才食用;

5、餐具要经常消毒,不与别人共用餐具,提倡使用“公

筷”;

6、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

7、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

衡,增强体质;

8、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若出现了身体不适(特别是: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提醒孩子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1、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2、接种腮腺炎疫苗。

3、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4、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一)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二)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

(一)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

(二)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三)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

禽流感

疾病简介: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出现重症肺炎,常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2013年11月国家将其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指出,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传播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高危人群主要是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

预防知识: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活禽类、鸟类粪便等,

尤其是病(死)禽,若接触,须尽快用肥皂洗手;尽量远离活禽饲养、交易、加工场所;食用禽肉应尽量购买冰鲜类产品,烹饪时要充分熟透,并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勤洗手,生活用具常消毒;应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医。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精选10篇)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精选10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措施的重要性,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我们应当如何写措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篇1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孙广富 副组长:刘祥涛王兴林刘莉 成员:刘益民郝新海朱桂真蒋兴超刘云艳 陈飞胡三永李红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

学校传染病常见病预防措施

学校传染病常见病预防措施 学校是一个聚集大量人群的地方,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在校园中具 有较大的隐患。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学校需要采取一系 列的预防措施来减少传染病的风险。本文将就学校传染病中的常见病 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论述。 一、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和接触传播。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学校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加强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尤其是门把手、桌椅等经常接触的物体。 2. 提倡学生勤洗手。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特别是在进食 和使用卫生间之后,应彻底洗手,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做好学生个人卫生教育。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 经常换洗衣物、保持通风、不与患病的同学共用餐具等。 二、流感的预防措施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了 减少流感的传播,学校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加强课堂通风。保持教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病毒在课堂内的停 留时间,降低传播风险。

2. 提倡学生咳嗽礼仪。教育学生咳嗽时应用纸巾或袖子遮挡口鼻, 避免直接用手遮挡,减少病毒的传播。 3. 组织流感疫苗接种活动。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接种流感疫苗,增 加自身的免疫力,阻断流感的传播链条。 三、传染性皮肤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性皮肤病是一种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主要包 括疱疹、疥疮等。学校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教育学生保持个人卫生。提醒学生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更换衣物 和床上用品,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 2. 提供学生健康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皮肤病的咨询和防治知识, 及时发现问题,减少传播风险。 3. 进行学校环境的卫生检查。定期对学校的公共区域进行卫生检查,及时清理和消毒,防止传染性皮肤病的传播。 四、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食物中毒是一种通过口腔摄入受污染食物后引起的疾病,学校可以 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加强食堂卫生管理。保证食堂的卫生条件符合标准,加强食品的 储存、加工和分发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2. 提倡学生合理饮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食用过期 食品、生熟不分的食品和未煮熟的食品等。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的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目前正值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由于学校里人群密集,人员接触频繁,病原体容易通过学生或物品从社会带到学校从而在学校中传播开来,又容易从学校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且我们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是防不胜防,容易感染传染病。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学校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将严重影响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下面简要介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知识。 一、人类的四大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病大多

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经由进程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覆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防备血液传染病的产生。 1

学校六种常见病防治措施

学校六种常见病防治措施 春天来了,孩子们开学后,又到了一个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今天小编带大家看一下在学生中常见病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和控制。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肠道蠕虫病等是学校重点传染病。要想防治传染病就得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下手防治。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学校各种常见病的预防。 学校各种常见病的预防 一、预防近视眼 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用眼卫生习惯不良及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预防近视的措施: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经常望远,做眼保健操。

二、预防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怎样预防沙眼: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被褥、毛巾、手帕、枕巾等物品常常洗晒,保持干燥;不能共用洗脸、洗澡的毛巾、脸盆;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三、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易感人群为普遍易感。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餐饮人员及儿少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岗位。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及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及消灭苍蝇。 四、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人的鼻腔、咽、喉部是肺呼吸前端通道,称做上呼吸道。发生在这些部位的急性炎症称之为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引起,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感冒的一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经常开窗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均衡饮食,充分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流行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是学校保障师生健康的重要工作,也是社会公共卫生防控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多,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越 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结合常见的学校传染病,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进行分析,提出一 些有效的措施。 一、常见学校传染病 1、流感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 传播,易在学校环境中传播。 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患者在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5天易传染他人。 3、疫苗预防疾病 麻疹、百日咳、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可以预防。 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 学校要开展针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包括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学生和教职工应加强对传染病预防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维持良好的学校卫生环境 学校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开展通风、消毒工作,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3、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学生和教职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随意咳嗽和 打喷嚏,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学校应积极配合当地疾控部门,组织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定期的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5、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隔离患者 一旦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学校应立即进行隔离,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消毒和通风 对已经被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和通风,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3、限制集体活动 一旦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应暂停学校的集体活动,减少师生接触,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及时治疗和追踪密切接触者 对已经发病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观察,防止传染 病的继续传播。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合作。学 校要加强健康教育,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以及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这样才能有 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的健康。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 料 Happy First, written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6, 2022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三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 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

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青少年学生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甲流感: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 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0天。 2、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3、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大全)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大全) 第一篇: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大全)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青少年学生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甲流感: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0天。 2、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3、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第一篇: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学校流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a)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b)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c)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a)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

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特别是对于学校中的学生来说,由于接触人群较多,更容易感染病菌。为了保护学生的健康,下面分享一些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一、流感预防知识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下是流感的预防知识: 1.接种流感疫苗,及时补种升级的疫苗。 2.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流感高发季节。 4.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遮住口鼻。 5.注意个人小物件的清洁,如手机、眼镜等。 二、传染性结膜炎预防知识 传染性结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以下是传染性结膜炎的预防知识: 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接触眼部或眼部周围区域后。 2.避免用他人的眼部用品,如毛巾、眼药水、眼镜等。 3.不揉搓眼睛,避免手部带菌接触到眼部。 4.避免和有结膜炎病患接触,尤其是共用餐具、枕头等。 三、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下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 1.接种腮腺炎疫苗,及时接种疫苗。

2.避免接触有腮腺炎病患者,特别是共用餐具、水杯等。 3.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避免尽量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四、传染性咳嗽感冒预防知识 传染性咳嗽感冒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下是传染性咳嗽感冒的预防知识: 1.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遮住口鼻。 2.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感冒高发季节。 4.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憋闷的环境。 五、上呼吸道感染预防知识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以下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 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避免与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特别是共用餐具、水杯等。 3.注意室内通风,避免憋闷的环境。 4.增加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 六、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肠道传染病多由细菌、病毒等引起,以下是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1.勤洗手,特别是接触污染物后。 2.避免生吃或半生食物,特别是肉类、海鲜等。

大学生安全教育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1.流行病特点 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老人、孕妇、医务人员、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风险更大。 2.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超过37.3℃)、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胸部影像显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双肺多发磨玻璃影。 3.主要预防措施 第一,接种疫苗。目前疫苗还在临床试验阶段。 第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三,应检尽检、应收尽收、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第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人群聚集、保持安全距离(1米以上)、实行分餐制公筷制。 第五,准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口罩和消毒纸巾等。 新冠病毒肺炎是传染性很强的乙类传染病,因此要加强预防。从目前来看,新冠病毒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如果被感染,要尽快去医院治疗。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 1.流行病特点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属于丙类传染病。人患流感后能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人的一生可能会多次感染相同和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 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一般为1-4天,从潜伏期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感染者在症状出现前24-48小时就可以排出病毒,排毒量在发病24小时内达到高峰。 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还有口、鼻、眼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如餐具、毛巾等可以间接传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老人、孕妇、医务人员、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风险更大。 临床表现。流感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烧(可达39-40℃),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还可能有咽痛、咳嗽,鼻塞、流鼻涕、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第一,接种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1]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校园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麻疹、流感等。其中手足口病、腮腺炎、水痘、麻疹及流感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本病高发于夏秋季,但各季节均有病例的发生,也是近年来易导致学前儿童死亡的急性传染病。 【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9.目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已上市,建议动员5岁以下幼托儿童、学生等高危群体在了解、自愿自费等前提下进行接种,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02 水痘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目前正值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由于学校里人群密集,人员接触频繁,病原体容易通过学生或物品从社会带到学校从而在学校中传播开来,又容易从学校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且我们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是防不胜防,容易感染传染病。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学校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将严重影响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下面简要介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知识。 一、人类的四大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要点

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要点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高度聚集的单位,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了解传染病防控知识,对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对生活和学习的困扰极为重要,现简要介绍流感、感冒、新冠、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结核病等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要点。 一、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等中毒性表现为主,部分有鼻塞、咽干、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流感病人和健康带菌者都是传染源,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潜伏期短,多为1~3天,传播快,极易造成流行。按照医嘱使用达菲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症状消失48小时或2次核酸检测阴性可以返校。 二、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发生于儿童与青少年。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多表现为发热,以耳垂为中心面部疼痛、肿大,部分症状较重者对生殖系统有影响,学校、托幼机构等儿

童集中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 三、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泡液传播,传染性很强,易感者约80%发病,潜伏期:10~24天,一般为13~21天。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及全身不适,1~2天后躯干、头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及丘疹,数小时就成水泡,疱疹周围红晕,呈椭圆形,常伴或不伴瘙痒,数日后干燥结痂,经1~2周脱落,皮疹有向心分布的特点,全身各部位均可出现皮损,一边好,一边出,如无继发感染则不留疤痕,干痂脱落后不具传染性。 四、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气溶胶和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方式传播,潜伏期多为24~48h,最短几小时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多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多见,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常误认为是食物中毒,病程多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五、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感冒。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70%~80%由病毒引起,20%~30%由细菌引起;各种导致全身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材料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照较集中的地方,一旦浮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泛博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者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 1— 3 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普通持续 3—4 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者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 1 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者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普通为 2— 3 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 8— 12 日,普通 10 天摆布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 3 天:出疹前 3 天浮现 38 度摆布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浮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 3 天:病程第 4-5 天体温升高达 40 度摆布,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 3 天:出疹 3-4 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特别是6 个月~5 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 90% )。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浮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澈的卵园形的小水疱, 24 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普通 7-10 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普通 2 周摆布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

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

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病症: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病症。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一〕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二〕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防止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但凡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病症: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场时病症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

重的病症。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场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皮疹普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病症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一〕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二〕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三〕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拟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病症: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病症,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开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场枯槁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一: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校园防疫不放松 进入九月,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校园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守护好每一位孩子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全面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您的理解和支持! 疫情尚未结束,须臾不可放松,个别地区散发病例警醒我们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存在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要牢牢树立底线思维,时刻绷紧防范潜在风险这根弦,始终如一落实好家校联防工作。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发生传染病聚集性疫情,为预防新冠病毒和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加强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我校为大家提供这份防控指南,为广大师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传染病在学校高发的原因 因为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引发呼吸道传染病。学校是一个人口密集、相对封闭的场所,传染源可能从社会的各个角落被带入学校,学生间接触机会较高,导致疾病传播。并且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免疫力较低,传染病防控知识有限,如若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身体出现不适时不能做到及时就医、及时报告,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传播与流行。 如何判断传染病? 当个体出现发热、出疹、腹泻、呕吐、咳、咽痛、黄疸、结膜炎等症状时学生和家长应提高主动报备意识,当同一班级、相邻楼层或同一楼层出现类似的症状时也应提高警惕,及时上报和就医。 学校常见传染病 01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实验室确定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培训讲义全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青少年儿童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