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审计学复习资料完整笔记

自考审计学复习资料完整笔记

自考审计学复习资料完整笔记
自考审计学复习资料完整笔记

自考审计学复习资料完整笔记(3)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

第四章第一节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体系包括四个部分:执业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和职业后续教育准则。职业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目标和作用

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审计准则包括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含义和目标

1、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2、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目标

我国制定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应该达到的目标有:

第一,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第二,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执业准则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第三,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第四,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实施,使注册会计师及其他从业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有了规范和指南,便于考核审计工作质量,对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使审计工作规范化;第二,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第三,可以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第四,可以促进国际间审计经验的交流。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演进

(一)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

(二)建立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3)

(三)完善与提高阶段(20XX年以后)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一)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并列,执业准则体系包括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主要内容

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准则,20XX年1月1日起实施。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1、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

(1)鉴证业务准则是为确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适用的业务类型而做的规范。它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审计准则是整个业务准则体系的核心。

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是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

第二节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一、鉴证业务

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一)鉴证业务的要素

鉴证业务要素是指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五要素。

1、三方关系

三方关系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2、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

鉴证对象信息:是指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鉴证对象是鉴证对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比如年报审计中年报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是年报审计中的“鉴证对象”。

3、标准

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如下特征: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4、证据

注册会计师从事鉴证业务,提出鉴证结论,必须以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基础。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是注册会计师提出鉴证结论的基础。

5、鉴证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鉴证报告,在鉴证报告中应当清楚地表达其鉴证结论,对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常见的保证程度有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合理保证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有限保证在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等方面受到有意识的限制,它提供的是一种适度水平的保证。

(二)鉴证业务的基本分类

鉴证业务分为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审计业务

审计业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审计业务的特点是:第一,审计对象是历史财务信息。第二,为了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单独或综合地运用各种程序,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实物资产、观察、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等。第三,得出的结论是合理保证,即提供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第四,表达意见与结论的方式是肯定式的,如审计报告的表述。

2、审阅业务

审阅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阅业务的特点是:第一,针对历史财务信息。第二,使用的程序是有限的,主要使用询问与分析程序。第三,得出的结论是有限保证的。第四,提出结论的方式是消极的。

一般审阅报告的结论段是这样表述的:根据我们的审阅,我们没有注意到(或发现)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范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其他鉴证业务

其他鉴证业务:是指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及审阅业务外的鉴证业务。

其他鉴证业务的特点是:第一,针对非历史财务信息。第二,其他鉴证业务使用的程序根据准则的制定情况、客户的要求不同而不同。第三,保证程度也因准则、与客户约定不同而不同。第四,表达方式依保证程度不同而不同。

(三)鉴证业务的其他分类

1、按鉴证业务的目标分为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和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主要指审计业务;

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主要指财务报表审阅;注册会计师执行其他鉴证业务则可以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2、按照责任方认定能否为预期使用者直接获取,可以把鉴证业务分为两类: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

3、按照提供的保证程度和提出结论的对象分为三类: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

二、相关服务

相关服务主要包括代编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对客户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

第三节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它是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核心,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要素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

会计师事务所制定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第一,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的规定;第二,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二)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应当包括七项要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

[简答]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1)对主任会计师的总体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内部文化。这些政策和程序应当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

(2)行动示范和信息传达

会计师事务所各级管理层应当通过清晰、一致及经常的行动示范和信息传达,强调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重要性及下列要求: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3)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

会计师事务所为实现质量控制的目标而应当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合理确定管理责任,以避免重商业利益、轻业务质量;第二,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薪酬及晋升的政策和程序;第三,投入足够的资源以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形成相关文件记录。

三、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如下措施:

(一)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的示范

领导层应在会计师事务所内形成重视职业道德规范的氛围,并将相关政策和程序传达给会计师事务所员工。

(二)教育和培训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向所有人员提供适用的专业文献和法律文献,并告知希望他们熟悉这些文献。会计师事务所还应要求所有人员定期接受职业道德培训,这种培训既可涵盖会计师事务所有关职业道德规范的政策和程序,也可涵盖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中有关职业道德的要求。

(三)监控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监督会计师事务所有关职业道德规范的政策和程序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并采取适当行动,改进其设计和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四)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为每位员工建立职业道德档案,记录个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及处理结果。

四、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有关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接受与保持的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已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必要条件);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一)

五、人力资源

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应当解决的人事问题主要包括:招聘(首要环节);业绩评价;人员素质;专业胜任能力;职业发展;晋升;薪酬;人员需求预测。

六、业务执行

业务执行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对业务执行情况的指导、监督与复核;业务执行中的咨询;意见分歧的处理与解决;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一)指导、监督与复核

1、指导

会计师事务所在制定指导、监督与复核政策和程序时,应当考虑的事项包括:

如何将业务情况简要告知项目组,使项目组了解工作目标;保证适用的业务准则得以遵守的程序;业务监督、员工培训和辅导的程序;对已实施的工作、作出的重大判断以及拟出具的报告进行复核的方法;对已实施的工作及其复核的时间和范围作出适当的记录;保证所有的政策和程序是合适有效的。

2、监督

3、复核

(二)咨询

项目组在业务执行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或者争议事项,当这些问题和事项在项目组内不能得到解决时,有必要向项目组之外的适当人员咨询。

对咨询的具体要求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形成良好的咨询文化。第二,合理确定咨询事项,适当确定被咨询者。第三,充分提供相关事实。第四,考虑利用外部咨询。第五,完整记录咨询情况并得到认可。

(三)意见分歧

(四)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报告前,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准备报告时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

政策和程序应当包括三个方面要求:

第一,对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第二,规定适当的标准,据此评价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以外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业务,以确定是否应当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第三,对符合适当标准的所有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七、业务工作底稿

(一)业务工作底稿的归档要求与保存期限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业务工作底稿归档期限。对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审阅业务和其他鉴定业务,业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业务报告日后60天内。

对鉴定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业务报告日起,对业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二)业务工作底稿的管理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安全保管业务工作底稿并对业务工作底稿保密;保证业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便于使用和检索业务底稿;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业务工作底稿。

除下列情况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业务工作底稿包含的信息予以保密;取得客户的授权;根据法律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督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行为;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质量检查。

(三)业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

业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

八、监控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监控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质量控制制度中的政策和程序是相关、适当的,并正在有效运行。这些监控政策和程序应当包括持续考虑和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如定期选取已完成的业务进行检查。

第四节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社会审计人员因违约、过失或欺诈对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第三人造成损害,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一、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概述

(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表现形式

诉讼爆炸;保险危机。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注册会计师涉及法律诉讼的数量和金额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也有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有的是双方的责任,还有的是因为使用者的误解。其中,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是最重要的。

1、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

(1)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被审计单位存在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是形成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被审计单位理应承担直接的会计责任,而注册会计师对由此而带来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承担审计责任。

(2)经营失败

经营失败是指被审计单位发生债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有过失甚至欺诈行为,被揭发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审计历史表明,绝大部分审计失败集中发生在宣告破产的被审计单位,因此,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失败是导致审计诉讼、发生审计失败的主要导火线。

审计总存在一定水平的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单位发生经营失败,则这些审计风险就有可能显化为审计失败,是注册会计师承担一般情况下不会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可能发生经营失败的被审计单位,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通常也较高,注册会计师发生过失的可能性也较高,因而发生审计失败,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也较高。

2、注册会计师方面责任

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本原因是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违约、过失与欺诈行为。

(1)违约

违约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未能达到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如未能按时提交审计报告,违反了与被审计单位订立的保密协议等,审计人员应负违约责任。

(2)过失

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因缺少其应有的职业谨慎而导致审计失败的行为。

过失认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

普通过失即一般过失,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合理的谨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而导致审计失败。如未能查出隐蔽较强的错漏等。

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则而导致审计失败。

另外,还有一种过失叫“共同过失”是指因注册会计师和客户双方共同的责任而导致的审计失败,即对他人过失,受害者自己未能保持合理的谨慎因而蒙受损失。

(3)欺诈

欺诈指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行为。与欺诈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推定欺诈”,是指虽无故意欺诈或坑害他人的动机,但却存在极端或异常的过失。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

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赔偿受害者损失。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处罚,对注册会计师个人来说,包括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等。

刑事责任是指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判处责任人一定的徒刑。

一般来说,违约和过失可能是注册会计师负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欺诈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负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这三种责任可以单处,也可并处。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

避免法律责任的措施:

(一)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

(二)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三)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四)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五)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

(六)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七)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2020年4月自考审计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审计学试卷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对于注册会计师的欺诈行为,法院可判其() A、没有过失 B、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C、只有民事责任 D、只有刑事责任 答案:B 考点: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P92 解析:一般来说,违约和过失可能使注册会计师负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欺诈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负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这三种责任可以单处,也可并处。 2、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的分类依据是() A、审计主体 B、审计目的和内容 C、审计实施的时间 D、审计实施的方式 答案:B 考点:第一章《审计概论》审计的分类P50

解析: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3、注船会计师审计方法的调整,主要是随着() A、审计对象的变化 B、审计目标的变化 C、审计环境的变化 D、审计责任的变化 答案:C 考点: 解析: 4、无法实施函证的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可以实施的最为有效的替代审计程序 是() A、进行销售业务的截止性测试 B、扩大控制测试的范围 C、审查与销售有关的凭证及文件 D、执行分析程序 答案:C 考点:第七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函证P174 解析:通常,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所有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因此,对未函证的应收账款,注册会计师应抽查有关原始凭证,如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凭证及回款单据等,以验证与其相关的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5、注册会计师的配偶在被审计单位所从事工作将严重损害独立性的是 A、总工程师 B、统计 C、出纳 D、营销总监 答案:C 考点: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威胁独立性的情形 P63 解析: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包括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出纳因关联关系威胁独立性。出纳是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6、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不包括() A、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B、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C、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D、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答案:A 考点: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执业准则体系框架P77-78 解析: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与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准则并列。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情况

名词解释 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2.审阅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4.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5.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对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部控制和基础。 6.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7.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8.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需遵循的行为规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9.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鉴证报告,在鉴证报告中应当清楚地表达其

鉴证结论,对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10.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容的综合计划。 11.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2.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13.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 14.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15.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16.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7.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的检查。

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2013年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注意黄色字体的部分是根据考试大纲缩减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为国家财政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二)权威性 的权威性。审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最新审计学串讲讲义

审计学串讲讲义

前言【字体:大中小】【打印】第一部分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合计 题 量 20 20 2 2 1 3 38 分 值 20 20 4 10 10 36 100 二、课程内容概述 本门课程共设十四章内容可归纳为4篇,也就是4个组成部分,分别是: (一)审计的概述,包括第一、二、三章相关内容; (二)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审计理论框架),包括第四、五、六、七、八章相关内容; (三)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包括第九、十、十一章相关内容; (四)其他审计工作,包括第十二、十三、十四章相关内容。 其中,占分值较为突出的是第二、三部分内容,一般会涉及到70——80分的题量,但是仍以第二部分尤为重要。该部分是整个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其他审计工作的基础依据,所以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是要以本内容为指导来实施的。因此,在多年审计自考试题中不难发现,虽然“案例分析题”的分值36分,但是其中直接涉及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就有一半分值。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选择题,分值在15分左右。考试分值最低的部分是第四部分,一般只占到8分左右。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审计学》自考试题的出题理念是“全面掌握、重点学习”。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相结合,做到“以理论引导实践”。 第一章绪论【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二部分各篇内容的考试重点、难点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1.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 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管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最早审计的形式以及发展历程。 审计的最初形态是官厅审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为宰夫。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督制度——上计制度。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我国的审计机构由“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为“审计”一词的起源。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中央审计处”,南京的国民政府在1920年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审计形式的产生标志。 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审计执业团体。 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1918年。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第二节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一)经济监督 经济效益审计中缺少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非界限。经济效益不具有监督的职能。 (二)经济评价 (三)经济监证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指的是,通过鉴别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书面证明。社会审计是体现审计鉴证职能最明显的例子。 三、审计的作用 (一)制约作用 (二)促进作用 (三)证明作用 第三节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对象、目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对象

自考审计学历年真题第十一章汇总

第十一章 10.4 29.查证银行存款是否存在的重要程序有(AC) A.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B.实施分析程序 C.函证银行存款余额 D.抽查原始凭证 E.检查银行存款发生额的大小 38.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常年审计客户甲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撰写了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初步了解2009度甲公司及其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拟信赖以往审计中对管理层、治理层诚信形成的判断。 (2)因对甲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存有疑虑,拟不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 (3)如对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做出修正,拟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重大错报风险。 (4)假定甲公司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拟将销售交易及其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高水平,不再了解和评估相关控制的合理性并确定其是否已得到执行,直接实施细节测试。 (5)因甲公司于2009年9月关闭某地办事处并注销其银行账户,拟不再函证该银行账户 (6)因审计工作时间安排紧张,拟不函证应收账款,直接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7)2009年度甲公司购入股票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核算。除实施询问程序外,预期无法获取有关管理层持有意图的其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拟就询问结果获取管理层书面声明。 要求: 针对上述事项(1)至(7),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拟定的计划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有不当之外,简要说明理由。填入以下表格之中。

30、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注册会计师主要是为了证实( CE ) A、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 B、银行借款金额 C、是否存在企业未入账的负债 D、是否存在或有负债 E、银行存款是否存在 37、注册会计师在对某企业2009年度银行存款进行审计时,发现以下情况: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是67875元,开户银行送来的对账单中银行存款余额是64500元,经查发现以下几笔未达账项: (1)12月30日,委托银行收款7250元,银行已入该企业账户,收款通知尚未送达企业。 (2)12月29日,该企业开出转账支票一张,金额1200元,企业已减少存款,银行尚未入账。 (3)12月30日,银行已代付企业电费1125元,银行已经入账,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 (4)12月30日,企业收到外单位的转账支票一张,金额9000元,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记账。 要求: (1)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假定银行对账单所列企业银行存款余额正确无误,试问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发现的错误数额是多少?属于什么性质的错误?l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的正确余额是多少?

本科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审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审计概论 本章重要考点串讲 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 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 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 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二、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 (2)促进作用 (3)证明作用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单选]依据我国1982年宪法,1983年在国务院设立的审计署。 [单选]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的创办人是谢霖。 [单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单选]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者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审计主体。 [单选]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企业内部审计最有效的领导是董事会。 [单选]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基础审计。 [多选]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 [多选]审计按照主本分类,可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多选]在选用审计方法时,应注意应与审计的特定目的上适应,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等。 [多选]审计的职能主要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名词]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名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名词]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名词]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顺查法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名词]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查询法有面询和函询两种。 [名词]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自考审计学真题精选文档

自考审计学真题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8年10月自考《审计学》真题 自考需要我们多练习真题,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10月自考审计学考试的真题,快来看看吧!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影响最大的是 A.注册会计师的母亲担任被审计单位的工会干部 B.注册会计师的配偶是被审计单位开户银行的业务骨干 C.注册会计师的朋友是被审计单位的前十名股东 D.注册会计师的女儿在被审计单位担任会计 2.下列注册会计师的各种行为,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A.对本人的职业能力进行广告宣传 B.按服务成果的大小收取报酬 C.承接了主要工作由其他专家完成的审计业务 D.不以个人名义承接一切业务 3.下列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序是 A.穿行测试 B.函证 C.分析程序 D.重新执行 4.下列审计目标,一般应采用顺查方法的是 A.存在 B.完整性 C.计价与分摊 D.列报与披露 5.下列关于注册会计师过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普通过失是指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 B.重大过失是指注册会计师没有按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行审计 C.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具有的合理谨慎 D.注册会计师一旦出现过失就要赔偿损失 6.下列有关审计重要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在考虑一项错报是否重要时,既要考虑错报的金额,又要考虑错报的性质 B.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 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C.如果已识别但商未更正的错报汇总数接近但不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无须 要求管理层调整 D.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职业判断 7.下列各项中,管理层违反“分类”认定的是 A.把寄销商品作为自有商品记录在会计账上 B.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 C.将出售固定资产的收益作为营业收入记录 D.将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下年度 8.注册会计师对应收账款函证最可能实现的审计目的是 A.确定应收账款存在 B.确定应收账款记录的完整性 C.确定应收账款的回收日期 D.确定应收账款在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9.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是 A.为了进行风险评估程序 B.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C.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D.控制检查风险 10.下列不属于执行初步业务活动达到的目的是 A.是否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B.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 C.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D.设计审计方案 11.下列属于必须进行特定授权的是 A.费用报销 B.分析会计报表 C.收入记帐 D.编制会计凭证 12.下列各项中,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最相关的是 A.被审计单位的生产成本计算过程相当复杂 B.被审计单位持有大量高价值且易被盗窃的存货 C.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周转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D.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薄弱 13.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少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图文稿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审计复习题 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 类? 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 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 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 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 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 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第二 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 哪几类? 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 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类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 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 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 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 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 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 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 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 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 审计。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 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 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 性。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 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 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 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 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 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 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 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

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 法等要素的组合 风险基础审计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9随机的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间隔从审计 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的一种选样方法。采用系统选样法,首先计算选样间距 ,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 随意选样:也称任 意选样,是指注册会计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注册会计师 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大小、外观、位置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 PPS 抽样:也称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是一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生率得出 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也被称为额加权抽样j 货币单位抽样,累计货币金抽样,以及综合属性变量抽样等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各类交易、账户 余额、列报(包括披露,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内部控制 :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理结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在合理保证实现 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动 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管理 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 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 书面建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 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 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分 析程序:注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 务信息作出评价 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函证 :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 会计估计: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应当对其作出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负责 关联方及其交易:为了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是否真是存在、关联方交易的记录是否适当、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适当以及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是否恰当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 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期后事项:是只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的专业指南,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职业道德:是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 法律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一种责任,是行为人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或仅因法律规定,而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或组织 验资工作底稿:验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财务报表审阅:指注师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鉴证业务 简答题 鉴证业务设计的三方关系人:注册跨及时、责任方、预期使用者 审计主体的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美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鉴证服务、其他保证服务和非保证服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审计、审阅、审核、执行商定程序、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会计服务 财务报表验证阶段:财务报表的验证阶段依据所侧重的财务报表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标验证阶段和会计报表验证阶段。 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注师应做到:1、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2、注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3、注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与交易事项相关的管理层 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生。2、完整性。是指在会计报表应该列示所有交易和各项是否都列入了。3、权利和义务。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4、估价或分摊。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要素按照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5、表达与披露。是指被审计单位已经正确列示、说明和披露会计报表的各个组成项目、附注及说明。 审计报告的作用:1、鉴证作用。注师签发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2保护作用,注师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厉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是对注师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做的总结,它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师审计责任。 审计报告种类:1、按照审计报告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2、按照审计报告的目的分类,可分为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和非公布的审计报告。3、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可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类型: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分类:1、按外形特征划分。分为实物证据、文件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2、按来源不同划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3、按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为正面证据和反面证据。 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注师可以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明确审计工作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为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提供公钥基础,从而可以帮助注师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2、控制测试,其目的在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证据的评价 审计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这是审计证据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2、合理怀疑原则,即要求以合理怀疑的态度,在事实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运用因果分析、逻辑推理的方法,对造成证据缺陷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假设,以便找出证据缺陷途径2、恰当分析原则。及要求分析问题时,应恰如其分地给予评价,做到具体问题分析、综合分析,并认真分析和妥善解决审计证据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 审计证据评价需考虑的因素:审计证据的评价主要针对证据是否符合充分性和适当性,能否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满足审计目的和要求。(1)审计证据的特性。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2)审计证据的经济性(3)审计证据评价中是职业判断。1、审计准则2、职业竞争3、法律诉讼4、审计客户的具体情况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审计工作底稿是链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2、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3、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考核注师专业胜任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4、审计工作底稿便于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5、审计工作底稿 1、重要性原概念中的 2、重要性包括对 3、确定重要 4、重要 5、对 3)(38(2判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3)评价样本结果:前者运用概率论和职业判断评价样本结果,后者3)对集团财务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b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2)总体审计策略(a 制动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b (3)具体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4)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a 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b 对具体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单位的内部3)组织结构 2)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3)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行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4)会计政策的变更(5)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性(3)设计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5)注师是否拟获得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 2)企业文化(3)人力资源政策(4)内部审计机制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制的运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追踪交易在 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 制的频率(2)在所审计期间,注会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3)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要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4)通过测试与认定的其他控制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范围(5)在风险评估时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程度(6)控的规定,充分体现了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理论的精髓。由于被审计单位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均有可能引发审计风险乃至审计失败,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成为审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并且为重其环境(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3)在审计结束识别风险(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提高审计程序的不选择高度汇总的财务数据层次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重大错报风险的性质和水平调整分析程序(2)需要对什么幅度或性质的偏差张开进一步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未审计财务报表填列(2)有些财务报表项目往往会为调整这些审计差异所作的会计分录中多次出现,因此,要进行重分类汇总(3)在编制完试算平衡表后,应注意核3) 部控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实施进一步审a 通过交易和财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认的为更正错报,即“已知错报”b 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c 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报(2)确定可能的错保金额的影响程度a 这里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b 这里的可能错报总额一般是指各财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但也可能包括上一期间任何未更正可量,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更a 首次接受委托的沟通b 签订业务约定书时的沟通c 编制审计计划时的沟通(2)审计实施阶段的沟通事项a 审计计划中确定的需要其协助的工作b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对有关事项的解释、声明及提供的其他证据c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财务报表认定d 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

自考审计学历年真题汇总Word版

主观题历年汇总 2016年10月: 1、名词解释:总体审计策略(第4章)(2014年4月原题)、强调事项段(第12章) 2、简答题:根据审计重要性,判断是否重要并说明理由。(第4章) 在报表审计中按审计程序的先后顺序排序。(第4章) 3、论述题:控制测试程序的类型有哪些?如何使用,才会提高测试结果?(第6章) 4、案例分析:2014年10月试卷35题原题。(第3、5章)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审计。(第7、9章) 财务报表审计(审计意见...)。(第12章) 2016年4月: 1、名词解释:审计证据(第5章)、鉴证业务(第3章) 2、简答题:审计重要性概念及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第4章) 固定资产审计(检查所有权的审计程序)。(第8章) 3、论述题:审计证据(第5章) 4、案例分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审计(第8章)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项目认定(第6章) 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类似2014年10月试卷38题)(第8章)(2012年4月原题) 2015年10月: 1、名词解释: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第4章)、存货监盘(第9章) 2、简答题:实施控制测试目的和情形(第5章) 存货周转率发生波动的常见情况(第9章) 3、论述题:审计证据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以及考虑的特殊事项(第5章)

4、案例分析:是否违反职业道德,说明原因。(类似2014年4月试卷35题真题) 针对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是否存在问题并说明理由。(第4章)教材无答案 财务报表审计(审计意见...)(第12章) 2015年4月: 1、名词解释:查询法(第1章)、独立性(第2章) 2、简答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第2章) 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审计认定的具体内容(第7章) 3、论述题: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目的(第5章) 4、案例分析:审计证据(第5章) 针对回函结果实施哪些审计程序?(应收账款函证)(第7章) 存货监盘(第9章) 2014年10月: 1、名词解释:鉴证业务(第3章)、分析程序(第5章) 2、简答题:重要性概念、目的(第4章)、普通过失、重大过失(第3章) 注册会计师对同行的责任(第2章) 3、论述题:2016年10月已考过原题 4、案例分析:销售,编制调整分录(第7章) 采购,编制调整分录(第8章) 采购内控是否存在缺陷并提出建议(第8章) 2014年4月: 1、名词解释:鉴证报告(第3章)、总体审计策略(第4章)

自考审计学各章重点.

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注意黄色字体的部分是根据考试大纲缩减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第三. (二)权威性 审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上计”制度,可以说是审计制度的雏形,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和权威性很小。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威性。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18年9月7日,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这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正式诞生。 (二)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详细审计阶段 产生于英国,又称为英国式审计 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审计学自考考试重点整理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启示:1.注会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注会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会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 审计的作用审计具有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注会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注册会计师职业纪律、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独立、客观、公正(结合第二节独立性)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①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②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3.保密)4.职业行为②对客户的责任:竭诚为客户服务,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5.技术责任 独立性:要求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独立。影响因素: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 收费考虑因素: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所需时间、所需承担的责任。 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审计质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会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制度 在审计实务中,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在制度上保证了质量控制制度的地位和执行力 业务执行:指导、监督和复核 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经营失败 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违约、过失和欺诈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1.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2.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3.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将审计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或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具体目标——在审计总目标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审计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期望取得的最终结果,它是对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1.具体审计目标是根据认定来确定.)2.对应关系)3.具体目标是对认定的确认 审计程序:接受业务委托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2.计划审计工作)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4.实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定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审计重要性运用的情形:①审计计划阶段,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或漏报的限度②评价审计结果时,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 1.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反向关系。 3.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注会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 推断误差——注会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 ①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注会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②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或低于但接近于重要性水平: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 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相爱无报表并且扩大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会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则考虑出具非无法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若汇总数接近,则考虑是否可能超过了 计划审计工作——指注会为了完成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大道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 2、初步业务活动:①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管理层和治理层是否诚信,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会计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②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③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3、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内容:①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②想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③何时调配这些资源④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