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原料药中试车间设计

浅谈原料药中试车间设计

浅谈原料药中试车间设计
浅谈原料药中试车间设计

原料药GMP指南中英文对照

Q7a(中英文对照) FDA原料药GMP指南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1. INTRODUCTION 1. 简介 1.1 Objective 1.1目的 1.2 Regulatory Applicability 1.2法规的适用性 1.3 Scope 1.3范围 2. QUALITY MANAGEMENT 2.质量管理 2.1 Principles 2.1总则 2.2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Quality Unit(s) 2.2质量部门的责任 2.3 Responsibility for Production Activities 2.3生产作业的职责 2.4 Internal Audits (Self Inspection) 2.4内部审计(自检) 2.5 Product Quality Review 2.5产品质量审核 3. PERSONNEL 3. 人员 3.1 Personnel Qualifications 3.人员的资质 3.2 Personnel Hygiene 3.2 人员卫生 3.3 Consultants 3.3 顾问 4.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4. 建筑和设施 4.1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4.1 设计和结构 4.2 Utilities 4.2 公用设施 4.3 Water 4.3 水 4.4 Containment 4.4 限制 4.5 Lighting 4.5 照明 4.6 Sewage and Refuse 4.6 排污和垃圾 4.7 Sanitation and Maintenance 4.7 卫生和保养 5. PROCESS EQUIPMENT 5. 工艺设备 5.1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5.1 设计和结构 5.2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Cleaning 5.2 设备保养和清洁 5.3 Calibration 5.3 校验 5.4 Computerized Systems 5.4 计算机控制系统 6. DOCUMENTATION AND RECORDS 6. 文件和记录 6.1 文件系统和质量标准 6.1 Documentation System and Specifications 6.2 Equipment cleaning and Use Record 6.2 设备的清洁和使用记录 6.3 Records of Raw Materials, 6.3 原料、中间体、原料药的标签和包装材

关于原料药合成路线长短的考虑

关于原料药合成路线长短的考虑审评四部黄晓龙 近年来,随着对原料药生产厂实施GMP认证以及法规对生产工艺与申报工艺一致性的要求,各方面对原料药的生产与质量要求越来越严。而另一方面,国内各种小型化工厂或公司看准时机纷纷生产一些与原料药合成相关的中间体或原料药粗品,销售给原料药生产厂。因此,部分原料药生产厂为降低GMP管理与生产的成本,改用外购中间体甚至是原料药粗品作为起始原料,缩短合成路线的事情时有发生。具体有以下一些情况:1)将原批准工艺的前面步骤转到联营企业,由联营企业按原工艺制得粗品或最后一步中间体后,再由申报单位通过精制或一两步反应制得成品;2)购买其他公司按化工产品生产的中间体,再由申报单位按后续工艺完成原料药的制备;3)委托其他企业生产中间体,再由申报单位按后续工艺完成原料药的制备。 对此类情况,究竟应当如何考虑?下面仅从技术的角度谈几点个人看法,以供有关各方在决策时参考。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对药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不能仅停留在对终产品的质量检测上,而需要对药品的生产、流通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的监管,才能有效地保证患者能用上质量可控的药品。这也是国内外对药品实行GMP、GSP等管理的主要原因。对于原料药的管理也同样如此,原料药生产厂只有切实按照GMP的要求组织对原料药的生产,才可能得到质量稳定可控的原料药,这也是原料药不同于一般化工产品的关键所在。其次,按照GMP的要求生产出来的药用中间体或粗品,其各方面(如生产环境、对有毒溶剂与试剂的使用、药检部门的有效监管等)的要求与一般的化工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质量也更有保证,不会掺杂对身体有害的杂质。其三,原料药生产厂很难准确了解外购的中间体或粗品的生产过程,对其中可能含有的工艺杂质与残留溶剂难以把握,这样就导致在后续的工艺过程中很难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纯化,并在原料药的质量研究与标准中进行分析与控制,从而给药品的安全性带来隐患。并且这些中间体或粗品的生产厂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会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如不及时告知原料药生产厂,则很难对此种变更可能对质量的影响进行及时有效的研究与控制,从而影响原料药的质量。其四,从合成工艺本身来说,每一步化学反应结束后,一般会根据反应的实际情况,对反应产物作针对性的分离纯化,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反应。如果外购的中间体或粗品并不是严格按照药品GMP的要求进行生产与质量控制,要想在后续短短的几步工艺中对所有的杂质进行纯化是很困难的,更何况对杂质的概况一无所知时就更是如此。最后,原料药质量标准中的各杂质(包括有机、无机杂质与溶剂残留量等)检查项都是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研究结果确定的,如果外购中间体或粗品的生产工艺发生了改变,而原料药厂又不能及时准确地获知有关信息的话,现行的质量标准就很可能检测不出新引入的工艺杂质。 正是基于以上一些考虑,国外药政管理当局在审评原料药的制备工艺资料时,均对其合成路线的长短有所要求。例如,FDA要求合成原料药的反应步数至少应为三步。欧盟要求至少有一步化学反应(不包括成盐或精制)是在申报的企业生产,并且要在起始原料中确定一个关键原料,该原料也应在符合GMP条件的车间进行生产。一般而言,合成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应该从该药品的主结构开始形成之前的原料开始申报。 因此,建议我国的原料药申报企业在确定申报合成路线的长短时应首先考虑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尽量使用工艺成熟、质量有保证的起始原料。并在本企业进行三步以上的化学反应,以保证有足够的工艺步骤针对性地对杂质进行分离、纯化。对外购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应在详细了解其制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研究,对工艺涉及的有关物质及残留溶剂做必要的控制,结合后续工艺要求制定可行的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另外,为保证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的稳定,应与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生产厂建立可靠的信息共享机制,一旦工艺有改变,则原料药的申报单位应重新对外购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进行质量研究,评估这种工艺改变对其质量的影响,并对终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研究,保证其质量不低于原工艺产品。

中试经验(制药)

中试放大经验总结 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一、实验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进行中试呢?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二、新药研究的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是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药品,供医疗应用。新药投入大量生产以前,必须研制出一条成熟、稳定、适合于工业生产的技术工艺路线。研制过程分阶段进行,包括:实验研究阶段,小量试制剂段,中试生产阶段,最后才能过渡到工业生产。各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促进,任务各不相同,研究的重点也有差异,制备的规模逐渐由小变大。新药申请注册前应完成中试生产。下面以合成药物为例,说明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1、实验室研究阶段:这是新药研究的探索阶段,目的是发现先导化合物和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找出新药苗头。其主要任务是:合理设计化合物尽快完成这些化合物的合成;利用各种手段,确证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测定化合物的主要物理参数;了解化合物的一般性质,而对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作过多的研究。为了制备少量的样品供药理筛选,不惜采用一切分离纯化手段,如反复分馏,多次重结晶,各种层析技术等。显然,这样的合成方法与工业生产的距离很大。 2、小量试制阶段:新药苗头确定后,应立即进行小量试制(简称小试)研究,提供足够数量的药物供临床前评价。其主要任务是:对实验室原有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批量合成,积累数据,提出一条基本适合于中试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小试阶段的研究重点应紧紧围绕影响工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如缩短合成路线,提高产率,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等。 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 1)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用不同的路线和方法合成,实验室最初采用的路线和方法不一定是最佳者,当时对反应条件,仪器设备,原材料来源等考察不多,对产率也不作过高要求,但这些对工业生产却十分重要,应通过小试研究改掉那些不符合工业生产的合成步骤和方法。一条比较成熟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是: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裕而且便宜。 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 实验室小量合成时,常用试剂规格的原料和溶剂,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可能有大量供应。大规模生产应尽量采用化工原料和工业级溶剂。小试阶段应探明,用工业级原料和溶剂对反应有无干扰,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无影响。通过小试研究找出适合于用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处理方法,达到价廉、优质和高产。 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

16.ICH-Q7-原料药的优良制造规范GMP)指南

16.ICH-Q7-原料药的优良制造规范GMP)指南

ICH Q7 原料药的优良制造规范(GMP)指南 1. 引言 1.1目的 本文件旨在为在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下制造活性药用成分(以下称原料药)提供GMP指南。以确保原料药符合预期的或应当具有的质量特性与纯度要求。 本指南中所指的“制造”包括物料接收、生产、包装、重新包装、贴签、重新贴签、质量控制、放行、原料药的储存和销售及其相关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本指南中,“应当”一词表示“只要遵循,肯定符合GMP”的各种建议。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和手段,只要他们能满足实际情况的具体需求。本指南中的“现行优良生产管理规范(cGMP)”和“优良生产管理规范(GMP)”二者目标是等同的。 本指南在总体上未涉及生产人员的安全问题,亦不包括环保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管理是生产者固有的责任,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理。 本指南无意详述注册/登记备案的要求、修改药典的要求。鉴于药品上市/制造授权或药品申请的情况,本指南不左右药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原料药注册/登记备案方面的要求。注册/登记备案中的所有承诺必须做到。 1.2法规的适用性 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原料药的物质的法定分类存在差异。不管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当某种物料被称为原料药用于药品生产时,均应实施本指南。 1.3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人用药品(医疗用品)所用原料药的生产。它适用于无菌原料药在灭菌前的各个步骤,不包括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操作过程。这些操作应符合所在国或区域的GMP指南。 本指南所适用的原料药包括通过化学合成、提取、细胞培养/发酵,自然资源利用或由这些工艺组合而生产的原料药。对细胞培养/发酵生产的原料药的特殊指南,在第18章论述。 本指南不不适用于疫苗、完整细胞、全血和血浆、血和血浆的衍生物(血浆成分)和基因治疗的原料药。但是适用于以血或血浆为原料生产的原料药。应当说明,各种细胞基底(哺乳动物、植物、昆虫或微生物的细胞、组织或包括转基因动物在内的动物资源)及其前几道生产操作,可能应遵循GMP规范,但它们并未包括在本指南之内。另外,本指南不适用于医用气体、待包装药品(例如散装的片剂和胶囊)和放射性药品。

药品GMP检查指南原料药(新版)

机构与人员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评定标准 一、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项目共172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号前加“*”)47项,一般项目125项。 二、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时,应根据申请认证的范围确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 三、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统称为“缺陷项目”。其中,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一般缺陷”。 四、缺陷项目如果在申请认证的各剂型或产品中均存在,应按剂型或产品分别计算。 五、在检查过程中,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按严重缺陷处理。检查组应调查取证并详细记录。 六、结果评定 (一)未发现严重缺陷,且一般缺陷≤20%,能够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提供缺陷整改报告及整改计划,方可通过药品GMP认证。 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20%的,不予通过药品GMP认证。

一、机构与人员 *0301 企业应建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看企业组织机构图,查生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功能设置(图示),是否涵盖生产、质量、物料仓储、设备、销售及人员管理等内容,并有负责培训的职能部门/人员。 1.有企业的组织机构图。 1.1组织机构图中体现企业各部门的设置、隶属关系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其中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分别独立设置。1.2组织机构图中体现质量管理部门受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 1.3组织机构图中明确各部门名称及部门负责人。 2.岗位职责。 2.1制定了各级领导的岗位职责。 2.2制定了各部门及负责人的职责,特别是质量管理部门有独立的权限,并能对生产等部门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临督和制约。 2.3制定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 2.4岗位职责的制定能体现GMP的所有规定,权力、责任明确,且无交叉,无空白。 0302 企业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工作能力,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1.有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一览表。 2.配备了与本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规定生产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 3.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 4.检查其毕业证书。 *0401 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应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1.主管生产和质量的企业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毕业证书原件。 2.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经医药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教育。相关专业是指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微生物学等与医药相关的学科专业。有毕业证书原件。 3.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有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经验(三年以上实践经验),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4.检查产品放行是否有质量保证部负责人签名。 *0501 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1.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毕业证。 2.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接受过医药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教育。 3.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具有3年以上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0502 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是否互相兼任。 1.有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命书。 2.组织机构图中标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并未互相兼任。 3.实际情况与组织机构图相符。 0601 企业应建有对各级员工进行本规范和专业技术、岗位操作知识、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和培训档案。 1.检查企业文件,是否规定有人员培训和上岗的相关管理制度。 2.有培训计划和记录。

医药中间体

目前,我国每年约需与化工配套的原料和中间体2000多种,需求量达250万吨以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生产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基本能够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进口。而且由于我国资源比较丰富,原材料价格较低,有许多中间体实现了大量出口。 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 苯乙酸需求继续增大 我国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专利期内的品种外)我国都能生产,而且成本很低,青霉素产量居世界前位,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头孢类抗生素基本能够自给自足,还能争取一部分出口。 目前,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套的中间体我国全部能够自己生产,除了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7-ACA和7-ADCA需要部分进口外,所有的侧链中间体均可生产,而且大量出口。 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配套中间体苯乙酸为例,我国现有苯乙酸生产厂家近30家,总年产能力约2万吨。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最大的年产2000吨,其他大多年产数百吨。2003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约1.4万吨,消费结构为:青霉素G占85%,其他医药占4%,香料占7%,农药及其他领域占4%。 随着国内香料、医药、农药等行业的发展,苯乙酸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将消耗苯乙酸约1.4万吨,农药行业将消费500吨,香料行业约消费2000吨。再加上其他领域的消费量,预计2005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将达1.8万吨。 [编辑本段] 含氟吡啶类中间体成热点 目前,我国已开发并已投入批量生产的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其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生产量最大,约占国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总产量的98%。 喹诺酮类一般由含氟苯环合成含氟喹啉类化合物后与哌嗪(或甲基哌嗪)缩合而得。由于我国萤石储量丰富,因而是世界含氟药物和中间体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80%以上的含氟中间体供应出口。从整体上看,我国氟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早,目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三氟甲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而对于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含氟吡啶类,我国目前只有个别研究单位和生产厂家拥有含氟吡啶类中间体的合成技术,因此,含氟吡啶类中间体将成为今后几年国内含氟中间体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编辑本段] 对氨基酚缺口较大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国,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等品种的产量均超万吨,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等品种的产量超过1000吨。目前我国解热镇痛药的产量增长很快,预计今后还将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为解热镇痛药配套生产的中间体产量大,生产企业多。随着解热镇痛药的增长,其中间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3年国内扑热息痛消费量快速增加,出口也呈迅猛增长势头,出口量为28163吨,全年出口量同比增幅达1倍左右。到2004年上半年其出口增速虽然放慢,但依然有所增长,2004年1~5月扑热息痛的出口量为12501吨,略高于去年同期。对氨基酚是合成扑热息痛的重要中间体,近年来也增长迅速。目前,我国对氨基酚年产量约为3.2万吨,预计到2005年,国内扑热息痛产量将达到5万吨以上,医药工业将消耗对氨基酚4.5万吨,再加上在其他领域

原料药及中间体行业概况

原料药及中间体行业概况 1、化学原料药行业主管部门 2、化学原料药行业监管 (1)国内主要监管体制 ①药品生产许可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3 年修订),开办药品生产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和生产范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②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GMP 认证)。 ③药品注册管理制度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的注册申请包括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进口药品申请及补充申请和再注册申请。研制新药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如实报送研制方法、质量指标、药理及毒理试验结果等有关资料和样品,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完成临床试验并通过审批的新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给新药证书。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 ④药品标准制度 国家实行药品标准制度,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监局组织

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国家药监局的药品检验机构负责制定国家药品标准品、对照品。 (2)国内主要法规及政策 ①主要法律法规 ②主要产业政策

多功能生产、中试车间的真空泵系统

多产品车间的真空泵系统 多产品车间的特性,产品种类多,转产快,产品的工艺多,从而对真空度的需求就不一样,不能像大产品一样的,统一建一套真空站就决解了,但如果每套设备都带一套真空泵,成本又太高,所以一套合理的方案尤为重要。以下以我设计过的一个车间为例,类似工况可做参考。 一、反应工段真空泵 1、工况 共8台反应体系+2套结晶体系(溶解釜浓缩溶剂)。真空泵的作用:设备内水分抽干、某段位真空度蒸馏、高真空蒸馏(个别反应工艺)。其中结晶体系无高真空蒸馏工况。(1)设备内水分抽干 体系连接真空泵,设备和管道多点适量进气,以气流带走体系的水分,依经验,体系内的真空度通常为常压~-0.04MPa(表压,下同)。 (2)某段位真空度蒸馏 依据待蒸物料沸点的不同,蒸馏时所需的真空度有所不同,依经验,体系的真空度通常在-0.06~-0.092MPa,之前没有进行规划分段。 (3)高真空蒸馏 少部分产品在进行蒸馏时,单纯的前级泵无法满足工艺需要,而采用带罗茨机组的真空泵。 2、分析 根据真空泵在体系中的作用看出,设备内水抽干和高真空蒸馏相对各体系而言,真空度具有共性,且高真空蒸馏为极少数。重点在某段位真空度蒸馏,其中存在较多可变因素,操作时可能会造成冲料。 拟将蒸馏的真空段位规划成两段,第一段-0.06~-0.08MPa(命名为第一段,下同),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减压浓缩溶剂操作,具体设定的真空度由车间调度依据当前的工艺要求制定;第二段前级泵满负荷运行,即泵的最高真空度(命名为第二段,下同),以满足沸点相对较高的物料和溶剂较少时候的深度浓缩。 同一时段使用真空的用户应不会太多,且真空的作用一般只有2种,如少数遇多用户或多用途时,可由调度员现场调整,同时,车间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应尽量避免该情况。 3、配置 基于以上,可配置1台前级真空泵(命名为1#泵)和1台罗茨真空机组(命名为2#泵)。两组真空泵分别接管到各体系(结晶体系只接一组前级真空泵),分别应付2种工况。 同时时段真空用户数量不定,真空泵需要配备变频。 二、蒸馏工段真空泵 1、工况 8套蒸馏体系。真空泵的作用:设备内水分抽干、两段位真空度蒸馏(同反应工段)、过度段真空度蒸馏,高真空蒸馏。 过度段真空蒸馏:指体系在第二段真空度蒸馏完毕,需要切换到高真空蒸馏时,因体系内残留溶剂较少,第二段真空度已无法再蒸出溶剂(除非加大蒸汽,但易变质或使物料中溶剂残留较高,一般不这样操作),此时会开启罗茨机组,继续将剩下的溶剂蒸出。然而,体

医药中间体产业研究---张亚会

医药中间体产业研究 ——邳州高新区招商局张亚会 目录 一、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概述 二、医药中间体的分类 三、我国医药中间体的生产特点 四、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五、国内生产医药中间体大企业 六、医药中间体发展前景 七、邳州医药中间体发展优势

一、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概述 1、药品生产流程介绍 2、概念 医药中间体: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原料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 3、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区别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中间体是制作原料药的前道工序的关键产物,与原料药结构不同。 从新药开发的角度说,中间体是合成原料药过程中的化合

物,不一定具备治疗作用或者有毒性。而原料药是经过充分药学研究可以安全的用于人体起治疗诊断作用的一个化合物;但不完全是,有些原料药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也是原料药。中间体是指半成品,原料药是指化学药制剂前所用的原料(成品)。 从药事管理的角度说,中间体只是合成原料药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需要取得文号;而原料药要依法向药监当局(在中国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美国是FDA,在欧洲是EMEA)申请注册,取得批准文号后在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厂房中合成。另外,药典中有原料药的检测方法,但是没有中间体的。 二、医药中间体的分类 1、抗生素类药物中间体 2、解热镇痛药用中间体 3、心血管系统药用中间体 4、抗癌用医药中间体 1、抗生素类药物中间体 抗生素定义: 抗生素是生物(微生物、动物、植物)在其生命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用化学、生物、生化方法所衍生的,在低浓度下能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他种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而抗菌素主要是针对各种细菌、霉菌引起的疾病。

Q7 培训试题

原料药GMP 指南(Q7A)试题 一、填空: 1、《原料药GMP 指南(Q7A)》文件旨在提供具有适当质量保证系统的活性药用成分(API以下简称原料药)GMP 指南,以确保活性药用成分(API)达到预期的,符合API具有的(质量特性)与(纯度)要求。 2、《原料药GMP 指南(Q7A)》本指南中所指的"产品生产"包括物料的(接收,加工,包装,重包装,贴签,重贴签,质量控制,放行),原料药的储存和分发及相关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3、在世界范围内,原料药的法定定义存在差异。不管在哪个地区或国家,当某种物料被列为(原料药(API))生产,或用于制剂药品生产时,均必须按照本指南要求组织生产实施。 4、《原料药GMP 指南(Q7A)》适用于(人用药品)(医药)所用原料药制造过程中无菌前的各种生产作业。 5、原料药GMP 指南(Q7A)包括包括通过化学合成、提取、(细胞培养/发酵、)自然资源利用或由这些工艺联合而制备的各种原料药。 6、本指南不适用于(疫苗、完整细胞、全血和血浆、全血和血浆的衍生物(血浆成份)和基因治疗)的原料药。但是,它适用于以(血或血浆)为原料生产的原料药。本指南不适用于(医用气体、待包装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7、“原料药的起始物料”系指(原料、中间体)或用来生产某一原料药的某一活性原料(活性原料的关键结构将进入原料药中)。原料药的起始物料可以是市售的、按合同或商业委托从一个或数个供货商处购得的,也可以是企业自行生产的。 8、原料药生产中的GMP 要求应当随着工艺的进行,从原料药生产的前几步到最后几步,(精制和包装),越来越严格。制粒、包衣或粉碎(如打粉、微粉化)等原料药的物理加工,均应遵循本指南。 9、原料药(API)生产的全体人员都应当对(质量)负责。 10、每个生产企业都应当以(文件)的形式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予以实施。质量体系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积极参与。 11、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包括(组织机构、各种规程、工艺和资源),以及确保原料药符合预期质量与纯度要求所需的一系列活动。所有与质量相关的措施活动都应当(制度化和文件化)。 12,此部门同时履行质量保证(时间表)和(质量控制)(QC )的职责。质量部门的形式应根据组织机构的规模来定,可以是独立的QA和QC ,也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小组。 13、应当指定决定中间体和原料药放行的(授权人员)。 14、所有有关质量的活动均应(及时记录)并在案。 15、任何偏离设定规程的情况都应当以(文件形式记录)并作出解释。(关键性偏差)应当进行调查,调查及结论均应(记录在案)。 16、除非另有规定,在质量部门(没有作出满意的评价)前,任何物料都不得放行或投入使用。 17、应当建立及时通知管理层的各种有关的制度和程序,以便确保公司管理层及时得到(有关药政检查,严重的GMP 缺陷),产品缺陷及其相关活动(如质量投拆,撤回,药监部门的管理措施等)的信息。 18、质量部门应当(参与与质量)相关的一切活动。 19、质量部门应当(审核并批准)所有与质量相关的文件。 20、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质量部门,主要职责不得(授权) 21、应以文件形式描述质量部门的职责,生产部门的职责通常包括(但不一定局限于)(1)按书面程序(起草、审核、批准和分发中间体或原料药的各种生产规程);(2)按照已批准的生产规程生产原料药/中间体;(3)审核所有的批生产记录,确保记录完整并已签名;(4)确保所有生产偏差均都已报告、评价,关键的偏差已作调查并有结论和记录;等。 22、应当按照批准的计划定期进行(自检),以确认符合原料药的GMP要求。 23、自检结果及整改措施应当形成文件,并报(公司管理层)。讨论决定了的整改措施(应当及时、有效)地完成。

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工艺复习题:

一、简答题:20~25分 1、何为药物中间体(医药中间体)?* 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 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2、世界医药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1.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工业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较小 2.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3. 行业研发费用大,利润率高 5.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6. 医药行业受各国医药政策影响很大 3、什么叫“基本药物目录”?* “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有效地运用相对短缺的卫生资源,满足本国的基本卫生医疗需求。最新版是2007年,收录的品种一般在300多种以上,覆盖了大多数疾病。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引入基本药物的理念,医改后,于2009年年底前出台符合国情的基本药物目录。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基本药物目录是西药。新医改中又明确提出基本药物目录在制定过程当中要坚持防治必须,这就意味着包括了预防、治疗、诊断方面的基本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还要强调分析病症。增加中药目录,这也是我们国家一个特色。 4、世界原料药发展的大致趋势? 1.交易市场仍在扩大 2. 生产向新、特、小发展 3.合同化生产趋势加强,合同合作方式多样化 4.原料药的生产中心将逐步向我国和印度转移 5.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5、我国医药中间体发展的特征? 1.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经营灵活,投资规模不大,基本在数百万到一两千万元之间; 2.企业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以浙江台州和江苏金坛为中心; 3. 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企业建设环保处理设施的压力正在加大; 4. 产品更新速度快,一般入市3~5年后利润率便大幅度下降,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工艺,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5. 由于医药中间体生产利润高于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又基本相同,有越来越多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到生产医药中间体的行列,导致业内无序竞争日益激烈; 6.与原料药相比,生产中间体利润率偏低,而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又相似,因此部分企业不仅生产中间体,还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生产原料药。 6、何为伪拟效应?何为阻断效应?、、

中间体和原料药的指南

中间体和API的GMP技术规范 ANVISA RDC n. 249, 2005 指南 1. 范围 1.1 中间体和API的生产厂家应保留当局授权和卫生许可证,巴西卫生监督局应定期对生产厂家的活动进行检查。 1.2 本规范提供了指导和规程,为确保质量,生产厂家应保证设施、方法、工艺、系统和控制适合中间体和API的生产,允许其用于药品的生产。其包含适合于中间体和API的几种生产工艺的推荐,意味着化学合成、提取、发酵等的化学、物理和/或生物工艺将随着技术进步更新。 1.3 中间体和API的生产厂家应保证其产品为预期用途的产品,并符合已规定质量方针的鉴别、杂质和安全等的要求。 1.4 QA和QC的GMP方针和观念是相关联的,其强调对中间体和API生产和控制的根本的重要性。 1.5 生产厂家负责中间体和API的质量。 1.6 应有GMP实施的完整的证明,从工艺阶段开始,原料或中间体等能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1.7 本规范适用于以下表格中突出步骤的生产工艺,但并不排除其他所述步骤特定控制的必要性。(表1) 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规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管理功能的一个方面,或是对质量的全球意向和相对方

向,是公司上层管理表示和正式授权的。 2.1 总则 2.1.1 质量应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职责。 2.1.2 每个生产厂家应规定、记录、实施和坚持质量管理的有效体系,其涉及管理人员和适当的生产人员的积极参与。 2.1.3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含组织机构、程序、工艺和资源以及确保中间体和API满足其预期的质量和纯度要求的必要的措施。所有质量相关的事务应制度化和文件化。 2.1.4 质量部负责确保中间体和API符合要求的质量标准并能用于预期目的。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 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途径的次序,条件(包括物料配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后处理方法及精制方法等)通称为工 艺条件。 一、研发到生产的三个阶段 1、小试阶段:开发和优化方法 2、中试阶段:验证和使用方法 3、工艺验证/商业化生产阶段:使用方法,并根据变更情况以绝对是否验证 注:批量的讨论:中试批量应不小于大生产批量的十分之一 二、小试阶段 对实验室原有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批量合成,积累数据,提出一条基本适合于中试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小试阶段的研究重点应紧紧绕影响工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如缩短合成路线,提高产率,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等。 1、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一条比较成熟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 是: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裕而 且便宜。 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实验室小量合成时,常用试剂规格的原料 和溶剂,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可能有大量供应。大规模生产应尽量采用化工原料和工业级溶剂。小试阶段应探明,用工业级原料和溶剂对反应有无干扰,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无影响。通过小试研究找出适合于用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最佳反应 条件和处理方法,达到价廉、优质和高产。 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合成反应一般要用大量溶剂,多数情况下反应 前后溶剂没有明显变化,可直接回收套用。有时溶剂中可能含有反应副产物,反应不完全的剩余原料,挥发性杂质,或溶剂的浓度改变,应通过小试研究找出回收处理的办法,并以数据说明,用回收的原料和溶剂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三废处理和环境卫生。

ICHQ原料药的优良制造规范GMP指南

I C H Q原料药的优良制 造规范G M P指南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I C H Q7原料药的优良制造规范(G M P)指南 1.引言 1.1目的 本文件旨在为在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下制造活性药用成分(以下称原料药)提供GMP指南。以确保原料药符合预期的或应当具有的质量特性与纯度要求。 本指南中所指的“制造”包括物料接收、生产、包装、重新包装、贴签、重新贴签、质量控制、放行、原料药的储存和销售及其相关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本指南中,“应当”一词表示“只要遵循,肯定符合GMP”的各种建议。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和手段,只要他们能满足实际情况的具体需求。本指南中的“现行优良生产管理规范(cGMP)”和“优良生产管理规范(GMP)”二者目标是等同的。 本指南在总体上未涉及生产人员的安全问题,亦不包括环保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管理是生产者固有的责任,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理。 本指南无意详述注册/登记备案的要求、修改药典的要求。鉴于药品上市/制造授权或药品申请的情况,本指南不左右药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原料药注册/登记备案方面的要求。注册/登记备案中的所有承诺必须做到。 1.2法规的适用性 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原料药的物质的法定分类存在差异。不管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当某种物料被称为原料药用于药品生产时,均应实施本指南。 1.3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人用药品(医疗用品)所用原料药的生产。它适用于无菌原料药在灭菌前的各个步骤,不包括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操作过程。这些操作应符合所在国或区域的GMP指南。 本指南所适用的原料药包括通过化学合成、提取、细胞培养/发酵,自然资源利用或由这些工艺组合而生产的原料药。对细胞培养/发酵生产的原料药的特殊指南,在第18章论述。 本指南不不适用于疫苗、完整细胞、全血和血浆、血和血浆的衍生物(血浆成分)和基因治疗的原料药。但是适用于以血或血浆为原料生产的原料药。应当说明,各种细胞基底(哺乳动物、植物、昆虫或微生物的细胞、组织或包括转基因动物在内的动物资源)及其前几道生产操作,可能应遵循GMP规范,但它们并未包括在本指南之内。另外,本指南不适用于医用气体、待包装药品(例如散装的片剂和胶囊)和放射性药品。 本指南第19章只适用于临床实验用药(研究用医疗产品)的原料药生产。 “原料药的起始物料”是指一种原料、中间体或用来生产该原料药的一种活性原料成分(其关键结构将进入原料药中)。原料药的起始物料可以是市售的、按合同或商业协议从一个或多个供应商处购得的,也可以是由企业自制的。原料药的起始物料具有确定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生产企业应当有文件说明原料药的生产起点并阐明该起点的理由。对于合成工艺而言,就是“原料药的起始物料”开始加工的那一点。对其他工艺(如:发酵,提取,纯化等)原料药加工的起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阐述。表1给出了原料药的起始物料引入工艺过程的起点指南。

(1)产品目录-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

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 (Pharm Ingredients & Intermediates) 1.原料药 / Pharm Ingredients 产品名称/Product Name 化学名称/Chemical Name 性状/Apperence 应用范围/Application 烟酰胺/VB3/VPP (Niacinamide) 3-Pyridinecarboxamide 结晶性颗粒状粉末 烟酸/VB3 (Niacin) 3-Pyridinecarboxylic acid 结晶状颗粒 用于生产维生素类药 左旋肉碱酒石酸盐(L-Carnipure? tartrate) 1-Propanaminium, 3-carboxy-2- hydroxy-N,N,N-trimethyl-, (R)-, salt with (R-(R*,R*))-2,3-dihydroxybutanedioic acid (2:1) 结晶状粉末 左旋肉碱晶体 (L-Carnipure? crystalline ) 1-Propanaminium, 3-carboxy-2- hydroxy-N,N,N-trimethyl-, hydroxide, inner salt, (R)- 结晶状粉末 促进脂肪代谢,加速脂肪燃烧,提供能量 2.医药中间体 / Pharm Intermidiates A.双乙烯酮衍生物/ Diketene Derivatives 酯类 / Esters 产品名称/Product Name 化学名称/Chemical Name 性状/Apperence 应用范围/Application 乙酰乙酸乙酯/EAA Ethyl acetoacetate 透明液体 乙酰乙酸甲酯/MAA Methyl acetoacetate 透明液体 维生素及药品的中间体 IPAA Isopropyl acetoacetate 液体农用化学品、染料颜料、香精香料及医药行业AA-t-butyl t-Butyl acetoacetate液体化学合成中间体

中试车间的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

中试车间的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 一、总则 为了更好的研发公司的新产品,为了解决新产品在批量生产时,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不成熟,成品率低,市场返修率高;或者缺乏有效的工艺工装导致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无法商品化等问题,同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商品化进程,特成立产品中试车间。 中试车间将进行产品的改进与研发,验证与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质量问题包括设计原因导致的产品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的缺陷,也包括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可制造性差,可维修性/可服务性达不到要求),为生产和市场服务,加快研发成果商品化的进程。 二、部门职责: 1.加快公司新产品研发工作,促进产品性能的提高与稳定,使产品更具有实际应用空间,适应市场需求; 2.消化新产品的技术资料,对新产品技术状态、测试环境要求、控制难点及要点进行规划; 3.组织进行新产品中试(编制中试计划、落实中试需要的设备、环境、仪器、人员的需求计划与配置准备、组织编制中试需要的相关工艺文件);

4.产品中试过程中整机、模块的测试验证,完成故障维修及数据分析;对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报,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在中试结束后组织编写试生产报告,组织中试评审; 5.及时协调中试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产品的故障分析和定位,促进产品的可生产性; 6.负责小批量的转产工作、样机试制工作,拟制转产测试规程和生产工艺支持,协助完成产品整机; 6.研发用和生产用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维护; 7.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 8.负责分析售后品质问题及产品的返修,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中试车间的岗位及相关职责 1. 部门主管 1)、负责公司产品的主研发工作,对中试过程的全面管理;参与新产品或更改后产品项目的评审。 2)、根据中试文档,组织中试人员及时编写中试操作计划书,并交公司领导审核;监控中试过程,安排中试环境,工具,人员配备等事宜,确保按时完成中试任务

医药中间体行业现状分析

医药中间体行业现状分析 2012-12-10 来源:作者:佚名阅读:26次 经过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辉煌,医药中间体行业现已基本进入成熟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彼此都在拼最后的一点力量,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生存者。同时,受到各种传说以及与其它因素的诱惑,又不断有新的投资者满怀“淘金”梦想进入该行业。然而,随着国家要求制药企业进行GMP认证以及各种海外认证的兴起,医药工业的投资规模呈几何级数般上升,如何使有限的资金与精力,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成为了每个医药中间体投资者所追求的目标。 【轨迹】从医药中来,到医药中去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其理念,即每个生产企业没有必要做到大而全,应该将资金与精力集中于自己所擅长的行业和领域,其它配套的物资与条件可以由社会协作完成。通过形成一条产品链,使合作双方实现共赢。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制药行业将一些初级产品的加工,如溶剂回收等工作转交给协作企业完成。以后又逐渐将一些有一定污染和危险性的产品,转交给化工厂生产,如生产青霉素使用的苯乙酸、氯乙酸。在石家庄附近,自上世纪70、80年代,就出现了大量为华北制药配套生产苯乙酸和氯乙酸的小型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 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加深,制药企业逐渐将一些附加值较高的,技术难度较大的产品,也转给化工厂生产,如生产头孢类抗生素使用的氨噻肟酸、AE-活性酯、三嗪环、四氮唑乙酸、对羟基苯甘氨酸(邓钾盐)、HO-EPCP等产品。这使得该分支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成就了一批产值上千万至亿元的医药中间体企业。如浙江永宁制药厂,抚顺美强制药厂、浙江横店得邦集团、山东睿鹰集团、山东金城化工厂等众多企业。 目前,该行业已经发展到与制药企业更紧密的合作阶段,由生产医药中间体的厂家,直接合成出原料药(有菌粉),并将产品以化工产品的形式出售给制药企业,进行精制后再作为药品出售。医药中间体行业可以将产品链进一步延长,增加了产品的利润和提高了销售的稳定性,而制药企业减少了投资,将有限的资金与精力,放在自己所擅长的无菌分装。由于医药中间体行业没有医药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不可能与制药企业争夺市场,因此双方的合作有一定的互补性。 【条件】最基本的条件仍在制约着发展 近年来医药中间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引起许多投资者的垂涎,全国各地生产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同时又以近似的速度被淘汰出局。众多从事医药中间体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也纷纷以各种形式介入该行业,但随着相应企业的倒闭,也纷纷退回。这个行业的发展似乎有如潮起潮落,带走了众多失败者的匆匆背影。笔者作为众多失败者中之一,经过从容的反思,窃以为,参与该行业的众多人力与财力之所以如此“来去匆匆”,并非该行业已经发展到遇上了新的瓶颈,而主要仍是因最为基本、却又往往被众多“淘金者”所遗忘的条件没有具备而受到制约。以下为笔者所认为之医药中间体企业成功的几大必备条件。 孙子兵法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商场如战场,在目前的形势下,没有一千万的资金,在医药中间体行业内,是没有生存的机会的。尽管资金是商场上不变的核心问题,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已经发展到今天如此激烈的程度,根本不给新企业以从容发展的机会,参与者更应该谨慎考虑。 该行业内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很严,而且处于不断发展中,因此要求生产医药中间体的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而且,在产品线延长之趋势已经日益明朗的今天,如何迎接来自上游企业不断提出的试制新产品要求,已经是横亘在医药中间体企业面前的技术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此难题正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所在。仅仅依靠“挖墙脚”的办法,从其他企业偷技术、偷人才,只能解一时之急,而不是长久之计。人间正道是沧桑,鸡鸣狗盗之徒岂是栋梁之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