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研究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研究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研究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研究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6T14:47:54.1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期作者:梁韡斌牙昌权谢伟星朱云中张晓宁韦展亮[导读] 颅脑外伤属于一种脑部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多发,通常会紊乱微循环,导致血管受到严重的损伤,引起脑梗死、脑缺血[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颅脑外科广西南宁 530023)【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分析颅脑外伤后发生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有效探讨。结果:本文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中,有16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5.81%(16/62)。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50岁)、GCS评分<5分;颅底骨折、低

血压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感染为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颅底骨折、高龄以及低血压休克是颅脑遭受外部损伤后所致的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才能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颅脑外伤;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2-0059-02 Th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Liang Weibin,Ya Changquan, Xie Weixing, Zhu Yunzhong, Zhang Xiaoning, Wei Zhanliang, Zeng Jing, Guo Jianhui Department of Craniocerebral Surgery,Xianhu Hospit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Guangxi 5300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Methods 6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collected,the high-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were analyzed,and a targeted clinical treatment program was developed.Results 16 patients developed cerebral infarction,with an incidence of 25.81% (16/62).Multivariate analysis found that old age (≥50) and GCS score <5. Skull base fracture, hypotension shock,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fect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P<0.05).Conclusion Infection, skull base fracture, senile age and hypotension are the high risk factor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caused by external injury, which wise to establish a targeted treatment plan in tim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Craniocerebral trauma;Cerebral infarction;Risk factor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颅脑外伤属于一种脑部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多发,通常会紊乱微循环,导致血管受到严重的损伤,引起脑梗死、脑缺血[1]。颅脑遭受外伤后,易引起脑梗死,为减少、防治颅脑外伤后脑梗死,需深入分析发生这类情况的危险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2]。本文以62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高危因素,同时对其临床治疗的相关情况也进行了总结。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以62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作为病例选取时间段,其中男性观察对象41例,女性观察对象21例,年龄23~77岁,平均(51.5±5.5)岁,入院时通过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测评,GCS评分为(6.1±1.6)分。均通过头颅MRI或者是CT技术检查确定为颅脑外伤;均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研究知情书;通关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完整。

1.2 方法

收集每位患者的病史,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明确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以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治计划。62例颅脑外伤患者中,对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的患者,予以脑血管扩张处理、抗凝治疗、脑保护剂以及骨瓣减压术治疗,而对于其他患者,有些实施溶栓治疗,有些实施抗凝、高压氧、脑保护剂以及脑血管扩张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即(1)患者经过治疗后,恢复良好,与受伤之前的状态一般无二,视为好转;(2)偏瘫或反应比较迟缓,存在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但是依然可以自理生活,视为中度残疾;(3)意识不清楚,神志不清,无法自理生活,视为重度残疾;(4)陷入昏迷,丧失意识,能够自主呼吸,视为植入生存;(5)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用卡方检验[n(%)]计数资料差异;用t检验(x-±s)计量资料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本文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中,有16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5.81%(16/62)。通过因素分析发现高龄(≥50岁)、GCS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分<5分、并发症颅底骨折、低血压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感染等因素,均为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详情见表。

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细说颅脑外伤手术与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

细说颅脑外伤手术与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 发表时间:2019-09-10T14:50:47.5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7期作者:陈波[导读] 一般情况下,颅脑外伤是由人体受到外部受到强烈的撞击而造成的一种伤害。 (四川省万源市中心医院636350)1何为颅脑外伤? 一般情况下,颅脑外伤是由人体受到外部受到强烈的撞击而造成的一种伤害,这种病症对于人体来说是有极大伤害的,不仅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在医生治疗的过程中颅脑外伤还非常容易引发继发性脑梗死的并发症,对于患者来说,继发性脑梗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患者一旦患上这种病症,便非常容易死亡,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根据有关的临床试验证明: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在2%-5%之间,由此可以看出继发性脑梗死对于患者来说有非常大的影响。 2何为继发性脑梗死? 继发性脑梗死这种病症比较特殊,因为继发性脑梗死出现的时机与很多方面都息息相关,例如:脑梗死发生部位、累及范围、患者身体情况、合并症等因素。所以患者一旦出现继发性脑梗死就需要立即就医。因为继发性脑梗死病症来势汹汹,严重时候可以让患者迅速昏迷,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造成患者的死亡。但是如果是轻微的继发性脑梗死患者,在患者身体上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从临床反应中来看,大多数的继发性脑梗死患者都会出现几种情况,例如:肢体残疾、肢体麻木、嘴歪、头晕等,这些症状虽然不会让患者立即死亡,但是会给继发性脑梗死患者造成生活中的不便。从医学证明中来看:脑梗死与脑出血这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情况下脑出血表现为血管破裂,但脑梗死多在睡眠中形成的。所以患者一旦发现自身患上了继发性脑梗死病症,不能不以为然,要及时就医。 3颅脑外伤手术中为何会出现继发性脑梗死的情况? 在颅脑外伤手术中出现继发性脑梗死的机率是非常大的,一旦患者出现了继发性脑梗死就会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而且继发性脑梗死这种病症与其他并发症不同,继发性脑梗死病症本身也比较复杂,所以笔者就要对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因素进行整理:继发性脑梗死一般出现在颅脑外伤中,也是非常直接的因素。对于患者来说,头部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一旦头部遭受重创,例如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就会影响脑部动脉的运转,最后会产生一种名为附壁血栓的病症。而且很多患者在受伤之后,都会经过一段时间才得以救治,在这一段时间中很多患者的伤口都会受到严重的感染,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出现继发性脑梗死。而医源性也是出现继发性脑梗死病症的重要因素,在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脱水药物以及止血药物并没有按照规定的方法使用,导致患者不适应这种止血模式,加重患者的病情,在这种状况下,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继发性脑梗死。针对以上的情况,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继发性脑梗死病症的出现,就需要患者在受伤之后立即展开施救,同时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标准的使用方式对患者进行止血,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也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方法,从而有效减少脑梗死病症的发生。 4继发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根据以上提及到的一些出现继发性脑梗死情况的原因,我国医学也针对这种病症进行了研究。很多医生在进行救治患者的时候都按照用药的标准进行救治。而且医生想要更好的进行救治继发性脑梗死患者,就需要先了解患者出现继发性脑梗死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开展相应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医生更好的救治继发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多医生会结合临床的检测结果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所以医生都逐渐意识到导致继发性脑梗死产生的原因就是患者在接受颅外伤手术之后,脑水肿会不断的压迫患者的脑血管,这种压迫是非常严重的,直接会导致患者产生痉挛的现象,直接造成了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而医生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采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止血,因为一旦在手术之后使用大量的凝血性药物就会直接让继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身体出现失衡的现象,直接造成继发性脑梗死病症的发生。

对脑积水分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对脑积水的分类可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划分: 一、依据病理分 类 依据病理分类,一般可划分为: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外部性脑积水三大类。 (一)梗阻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是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使脑脊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或小脑延髓池)的通路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彖。其特征是脑脊液过多的积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可伴随继发性脑实质萎缩。在梗阻性脑积水屮,可见先天性病理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改变及后天性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先天性病理形态学改变常见有:①屮脑导水管畸型(如真正狭窄、间隔、分叉等);②Dandy -Walker综合性(路氏孔与马氏孔缩窄);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血管畸形); ④Arnold—Chiari畸形。 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期间,感染源在脑实质和室管膜内,或有部分在脑膜内形成炎性浸润,致使脑脊液从脑室流向基底池的通路障碍(孔道狭窄或闭锁),或在妊娠期患维生素缺乏,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以及其它有害因素影响,致使胚胎在发育形成过程屮出现异常。根据原苏联学者的研究,在胚胎发育4个月前就存有生理性脑积水,缺乏马氏孔和路氏孔。当胚胎发育到4个月以后,上述孔道的开放,使除侧脑室外其它脑室的生理性积水很快消失,由于脑脊液从侧脑室流入第三脑室较为困难,侧脑室的生理性积水消除缓慢,因此,梗阻性脑

积水可能在以下情况下发展起来:①生长发育过程停滞,或正屮孔和侧孔缺损;②中脑导水管内的室管膜层生长过度,阻塞了它的腔隙; ③透明中隔退化停滞或停止,掩盖了室间孔,这种先天性脑积水往往伴随各种各样的发育缺陷,如月并月氐体缺如、小脑发育不全、巨脑回等。在后天性病变屮常见有:①屮脑导水管狭窄(如胶质增生); ②脑室炎性病变(如脑室炎);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脑室和中脑导水管室管膜的炎症而发生脑脊液通路被肿瘤、结核、囊尾呦、包虫囊肿、外伤性或炎症性瘢痕、动静脉瘤、出血性小脑浸润压迫阻塞所致。在颅脳损伤的急性期,脑脊液循环受阻及伴随而来的脑积水,有时是因凝血块(由于脑室的严重出血或脑内出血灶的血块破溃)所引起的,此种病例常有屮脑导水管受阻致大脑半球脑水肿逐渐加重。梗阻性脑积水常常伴发积水性脑水肿,这种类型的脑水肿实质上是由于脑室来的大量脑脊液浸润萎缩的脑组织,使Z含有过量的组织液所致。梗阻性脑积水可呈急性经过,也可发展为渐进型。同时,按其病理过程亦可区分为进行期和稳定期。(二)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吸收不良或分泌过多及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在交通性脑积水中,也有先天性的病理改变和后天性的病理学改变。先天性病理改变常见有:①Arnold —Chiari畸形;②脑膨出;③软脑膜炎;④蛛网膜颗粒先天缺如;⑤蛛网膜颗粒发育迟滞。后天性病理改变常见有:①软脑膜炎;②脑出血;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尤其是累及软脑膜者);④扁平颅底。

外伤性脑积水的病例观察

外伤性脑积水的病例观察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病例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近几年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所有病例全部行腰穿测压,12例为CSF 压力276mmH2O,136mmH2O与276mmH2O之间的22例。全部病例中,32例行单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行单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2 例行分流术后又行造瘘术。结果共34例行分流术,20例为有效,其中16例治疗效果满意。10例没有变化。2例因感染堵管造成恶化。2 例因为肺感染导致死亡。6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6例均为有效。其中2例是分流术后堵管又行造瘘术。没有出现直接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治疗外伤性脑积水,做好相应的检查以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Abstract:Objectiv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traumatic hydrocephalu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treated 40 cases of traumatichydrocephalus patients,all patients underwent lumbar puncture,12 cases were CSF pressure of 276mmH20,136mmH20 and 276mmH20. In all cases,32 cases underwentventriculo peritoneal shunt, 6 cases underwent third ventriculostomy,2 by shuntafter fistulization.Results A total of 34 cases of shunt,20 cases effective,16 cases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satisfactory. In 10 cases no change. 2 cases of infection due to plugging caused deterioration. In 2 cases resulted in death because ofpulmonary infection. 6 cases of third ventriculostomy,6 cases were effective. which 2 cases are pipe for ostomy plug shunt. There was no direct operationdeath case.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hydrocephalus,do a good job in the examination and the choice of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Traumatic hydrocephalus;Cases;Clinical 外伤性脑积水多数是由于脑挫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的,大量的血性脑脊液对脑膜将产生很大的刺激,由此引发无菌性炎症反应,会在软膜和蛛网膜之间出现粘连,以至于堵塞蛛网膜绒毛,这样以来就会导致脑脊液的循环与吸收障碍。外伤性脑积水是导致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不仅要及早利用CT检查确诊,而且要在检查确诊后给予相应的、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帮患者驱赶病魔。以下在笔者针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做出的临床病例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一共为40例,男28 例,女12例;年龄4~68岁;病程28~760d。颅脑损伤程度分别为重型、中型以及轻型,病例数分别为22例、12例以及6例。经CT检查显示:头颅CT提示脑挫裂伤并发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单纯脑挫裂伤和单纯硬膜下血肿分别为8例和10例,硬膜外血肿6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2例为头颅CT无异常。意识

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10-27T14:32:54.9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作者:颜永强 [导读] 颅脑外伤与脑出血都是临床外科常见的病症,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情况不一的认知障碍及运动能力缺损。 (温江区人民医院外四科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80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实行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率、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手术作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尽快帮助患 者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患者正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颅脑外伤;脑出血;神经功能;并发症率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28-02 颅脑外伤与脑出血都是临床外科常见的病症,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情况不一的认知障碍及运动能力缺损,患者病发后,如果在长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易造成死亡[1]。临床治疗中采用气管切开术治疗,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大大降低患者窒息的医疗风险,还能明显改善预后情况。本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在手术中采用切开气管的治疗,效果确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80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人数20例,女性人数20例,年龄26~89岁,平均年龄(75.21±13.78)岁,发病时间1h~17h,平均发病时间(5.58±1.47)h。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人数22例,女性人数18例,年龄26~88岁,平均年龄(75.01±12.08)岁,发病时间1h~16.5h,平均发病时间(5.38±1.27)h。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段来治疗,比如颅脑创伤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症,要给与患者镇定剂,在后期可采用必要的心理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气管切开的方法,本次使用的手术器材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患者在手术前取仰卧手术体位,全身麻醉,医生在患者甲状软骨下缘开刀,切开线成直线,末端选在胸骨上窝,按照患者中线将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分开,气管显露,在气管2~4环位置上,用手术刀拨开,刀片方向是由下到上,放入气管套管,将其固定。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率、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评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观察通过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患者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选用气管切开手术方式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详细内容见表1。 3.讨论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作用患者脑部造成损伤,很多患者脑部受到重创后出现头晕、头痛、视觉模糊等病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家属或者护理人员在紧急搬运患者身体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阻碍患者顺畅呼吸,从而引发患者脑部缺氧病症,直接导致患者出现脑水肿[2]。采用切开气管方式来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医生在手术操作中能清理患者呼吸道、肺部异物,帮助患者顺利护理,增加患者脑部供血,延续患者生命。因手术过程中可对肺部进行仔细清理,可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增强患者肺泡活动能力,促进气体交换,减少并发症的产生[3]。因脑出血患者颅内压较高,使用气管切开术,增加患者脑部供氧质量,改善脑部缺氧实际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反应有机体日常活动能力的一项标准,因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患者,医疗器械及人为操作均对患者身体组织产生不可预估的伤害,所以在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鉴定称为必然选择,以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气管切开术为例,术后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评分,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治疗前相比,分数下降幅度较大,说明气管切开术对患者身体功能影响较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研究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6T14:47:54.1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期作者:梁韡斌牙昌权谢伟星朱云中张晓宁韦展亮[导读] 颅脑外伤属于一种脑部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多发,通常会紊乱微循环,导致血管受到严重的损伤,引起脑梗死、脑缺血[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颅脑外科广西南宁 530023)【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分析颅脑外伤后发生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有效探讨。结果:本文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中,有16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5.81%(16/62)。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50岁)、GCS评分<5分;颅底骨折、低 血压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感染为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颅底骨折、高龄以及低血压休克是颅脑遭受外部损伤后所致的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才能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颅脑外伤;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2-0059-02 Th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Liang Weibin,Ya Changquan, Xie Weixing, Zhu Yunzhong, Zhang Xiaoning, Wei Zhanliang, Zeng Jing, Guo Jianhui Department of Craniocerebral Surgery,Xianhu Hospit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Guangxi 5300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Methods 6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collected,the high-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were analyzed,and a targeted clinical treatment program was developed.Results 16 patients developed cerebral infarction,with an incidence of 25.81% (16/62).Multivariate analysis found that old age (≥50) and GCS score <5. Skull base fracture, hypotension shock,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fect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P<0.05).Conclusion Infection, skull base fracture, senile age and hypotension are the high risk factor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caused by external injury, which wise to establish a targeted treatment plan in tim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Craniocerebral trauma;Cerebral infarction;Risk factor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颅脑外伤属于一种脑部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多发,通常会紊乱微循环,导致血管受到严重的损伤,引起脑梗死、脑缺血[1]。颅脑遭受外伤后,易引起脑梗死,为减少、防治颅脑外伤后脑梗死,需深入分析发生这类情况的危险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2]。本文以62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高危因素,同时对其临床治疗的相关情况也进行了总结。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以62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作为病例选取时间段,其中男性观察对象41例,女性观察对象21例,年龄23~77岁,平均(51.5±5.5)岁,入院时通过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测评,GCS评分为(6.1±1.6)分。均通过头颅MRI或者是CT技术检查确定为颅脑外伤;均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研究知情书;通关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完整。 1.2 方法 收集每位患者的病史,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明确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以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治计划。62例颅脑外伤患者中,对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的患者,予以脑血管扩张处理、抗凝治疗、脑保护剂以及骨瓣减压术治疗,而对于其他患者,有些实施溶栓治疗,有些实施抗凝、高压氧、脑保护剂以及脑血管扩张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即(1)患者经过治疗后,恢复良好,与受伤之前的状态一般无二,视为好转;(2)偏瘫或反应比较迟缓,存在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但是依然可以自理生活,视为中度残疾;(3)意识不清楚,神志不清,无法自理生活,视为重度残疾;(4)陷入昏迷,丧失意识,能够自主呼吸,视为植入生存;(5)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用卡方检验[n(%)]计数资料差异;用t检验(x-±s)计量资料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本文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中,有16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5.81%(16/62)。通过因素分析发现高龄(≥50岁)、GCS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分<5分、并发症颅底骨折、低血压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感染等因素,均为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详情见表。 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脑积水

脑积水的诊治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10%,其最常见的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Bagely在1928年首先对此并发症进行了报道。脑积水可导致SAH 患者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加速病情进展甚至导致死亡。了解SAH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对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诊治水平,改善病人预后。 流行病学 SAH后脑积水发生率约为20-70%,发病率差异可能与发病后影像学检查的时机、次数及病例选择有关。部分无症状的脑积水早期可自行缓解而被漏诊。根据脑积水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急性脑积水和慢性脑积水两种,SAH后2周内发生为急性型,2周后发生为慢性型。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约为20-30%,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约6-67%不等。 发病机制 动脉瘤破裂导致SAH,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可发生急性或慢性脑积水。急性脑积水主要原因考虑为动脉瘤破裂后大量血块聚集、压迫、堵塞四脑室、导水管及导水管开口、室间孔等处,或血液覆盖阻塞蛛网膜颗粒,共同影响脑脊液循环。急性脑积水并不都发展成慢性脑积水,约30%的急性脑积水发展成慢性脑积水。慢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红细胞分解产物(特别是含铁血黄素、胆红素)刺激一起蛛网膜纤维化和粘连导致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障碍是SAH后慢性脑积水的主要形成机制。 SAH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

SAH后脑积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其危险因素,目前争论较多,但下面几个因素对SAH后脑积水形成影响较确切,了解SAH后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对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影响SAH后脑积水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高血压、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SAH 的次数、脑室内积血及脑池积血、动脉瘤的部位。文献报道年龄大于60岁易并发脑积水,可能有老年人脑萎缩出血后易弥散、老年人多伴高血压及其脑脊液吸收能力减弱有关。Graff 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史及动脉瘤术前、术后高血压对SAH后脑积水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Hunt-Hess分级与脑积水发生率基本平行,I-II 级发生率为9.2%,III-IV级则高达32.8%。Fisher分级直接反映SAH的量及分布,分布越广则脑积水的发生率也越高,但IV级病人脑内出血并不增加脑积水的发生率;反复SAH可导致更为严重的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和慢性蛛网膜下腔纤维化,有学者研究证实首次出血脑积水发生率18.1%,多次出血则增至39.1%,脑积水的发生率随出血次数而增加;脑室内积血及脑池积血常堵塞中脑导水管开口、四脑室出口及基底池,影响CSF的正常循环,因而是公认的导致早期急性脑积水形成的主要因素;脑积水在后循环动脉瘤SAH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前交通动脉瘤,二者出血后出血量大且不易被清除,同时由于易破入三脑室和侧脑室,导致较高Fisher分级也是其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急性脑积水多见于Hunt-Hess分级III级以上或多次出血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意识障碍,具体表现包括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等,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意识障碍最有意义,尤其对于1-2天逐渐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光反射消失而脑干反射相对完整者。因而,急性脑积水与SAH间症状难以鉴别,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脑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脑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血管炎、瘤卒中等。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如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1.CT检查 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变。动态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2.MRI和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CT扫描,对急性脑出血诊断不及CT。 3.其他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查和胸部X线摄片检查。外周白细胞可暂时增高,血糖和尿素氮水平也可暂时升高,凝血活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结合头颅CT检查,可以迅速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 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 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 吐,维持中心静脉压5~12mmHg或肺楔压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 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

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2T10:55:32.760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3期作者:杜宏达 [导读] 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为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风险因素。 伊春市第一医院(黑龙江伊春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颅脑外伤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7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有无颅骨骨折、有无脑挫裂伤、有无合并脑室出血等11个相关指标上有无差异。结果脑积水组及非脑积水组患者在脑挫裂伤发生率、脑室出血发生率、硬膜下血肿发生率、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开颅手术率、昏迷发生率、脑脊液升高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骨骨折和硬膜外血肿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是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结论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为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风险因素。 关键词:脑外伤;脑积水;风险因素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急症、重症病种,由于涉及要害器官(脑),患者往往预后不良。在颅脑外伤后常并发脑积水,其发生机制尚有争议,但毫无疑问增加了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脑外伤后脑积水根据其发生于创伤后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外伤性脑积水指脑积水发生于创伤后2周内,较易早期发现而及时处理;而慢性创伤性脑积水则发生于创伤后2周后,且起病隐匿,往往不易察觉,故临床上容易被原发病症状所掩盖,从而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更增加了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些年来我院颅脑外伤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期找到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因颅脑外伤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7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致伤因素为交通事故者566例(74.5%),殴打所致151例(19.9%),坠落伤43例(5.7%),患者年龄40~72岁。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106例,男79例、女27例,其中急性脑积水37例、慢性脑积水69例;非脑积水组654例,男489例、女165例。所有患者经临床、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为颅脑外伤;患者脑外伤后并发脑积水,且经影像学证实。 2、外伤后脑积水诊断标准患者有明确的外伤病史,致伤后出现颅脑损伤的症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排除合并的其他颅脑疾病(如脑萎缩等);影像学支持脑水肿征象,如MRI和(或)CT示:尾状核平面侧脑室前角宽度与同平面颅内板间的宽度比值(Hesson脑室指数)高于正常年龄水平上限值。 3、外伤后脑积水拟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性别、年龄、有无颅骨骨折、有无脑挫裂伤、有无合并脑室出血、有无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有无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rhage,tSAH)、致伤后有无开颅手术、致伤后有无昏迷、脑脊液压力正常与否。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ostic多因素从单因素中进行危险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脑积水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对脑积水组及非脑积水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颅骨骨折、有无脑挫裂伤、有无合并脑室出血、有无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有无合并tSAH、致伤后有无开颅手术、致伤后有无昏迷、脑脊液压力正常与否等11个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脑积水组脑挫裂伤、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的发生率及开颅手术率、脑脊液升高率的指标与脑积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骨骨折和硬膜外血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脑积水组年龄(55.2±9.6)岁,非脑积水组年龄(53.8±12.1)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5,P=0.2569)。 2、影响脑积水发生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数据显示,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tSAH以及脑脊液压力升高是导致脑积水发生的独立风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4-15T14:15:03.66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作者:郭防 [导读] 针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3017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行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4%)较对照组(60.53%),明显高于后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早期气管切开;颅脑外伤;脑出血 颅脑外伤与脑出血为临床多发病,重者会出现程度差异性呼吸功能障碍,若未能及时施治,可危及生命,即便幸存,一般也会遗留言语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及运动障碍等后遗症[1]。有报道指出[2],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若能早期气管切开,可大幅降低窒息风险,提升疗效,并能改善预后。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以分组对照的方式,比较行早期气管切开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纳入标准:年龄21~90岁;发病时间<24h。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将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3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16例,年龄区间24~88岁,平均(46.78±6.87)岁;病程区间1~14d,平均(4.4±0.6)h。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17例,年龄区间23~87岁,平均(46.76±6.85)岁;病程区间1~13d,平均(4.3±0.5)h。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颅脑外伤脑出血治疗,针对由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所造成的精神障碍,于急性期阶段,开展神经外科对症处理治疗;针对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症状,则口服与注射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地西泮、奋乃静等,必要时,可采取心理辅助治疗。 1.2.2观察组 运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PVC材质带气囊)实施手术操作,取仰卧位,将以软枕垫于肩下,头居中并向后仰,依据患者病情实况,确定选全麻或局部麻醉,沿着颈前正中甲状软骨的下缘位置,向下直至胸骨上窝,作一切口,逐层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然后沿着中线,将胸骨舌骨肌分离出来,后将胸骨甲状肌予以分离,最后分离所暴露的气管。当明确气管后,于第2~4气管环位置处,用刀片从上往下将2个气管环挑开,将事先准备好的气管套管置入,并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高碳酸血症、手术出血与肺部感染)及病死率。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已消失或改善,神经功能已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可自理,即痊愈;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即显效;若体征、临床症状均有一定好转,神经功能有一定恢复,生活难自理,即有效,若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神经功能未改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即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处理各项数据,(±s)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伴随临床对危重患者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许多危重患者需进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而针对需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已经为临床常用术式。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1)针对部分存在严重损伤患者,由于其多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且长时间处于非自主咳痰、咳嗽状态,因而肺部非常容易出现感染情况。(2)病程后期阶段,患者颅内压升高,脑水肿加重,出现神智障碍,且伴有频繁的呕吐症状,当呕吐物进至肺内,便会诱发感染或窒息。(3)损伤累及脑干,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如呼吸暂停、鼾式呼吸等,若不采取切开气管来辅助治疗,极易出现窒息死亡情况。(4)患者自身状况不佳,年龄大或肥胖等,易出现呼吸道阻塞,进而引发严重的地

(2014)颅脑创伤后脑积水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14)颅脑创伤后脑积水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专业组中华创伤学会分会神经创伤专业组 一、概述 颅脑创伤后脑积水(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PTH)就是颅脑创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就是由于脑脊液分泌增多、或(与)吸收障碍、或(与)循环障碍,引起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得异常改变,使得脑脊液在脑室内或(与)颅内蛛网膜下腔异常积聚,使其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者。PTH得发生率报道差异很大,随着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得提高,PTH得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二、PTH得分类 根据发生时间、压力部位、脑室系统有无梗阻与临床状态,PTH有如下得分类:(1)根据发生时间分类:①急性:伤后≤3d内;②亚急性:伤后4~13d;③慢性:伤后≥14d。(2)根据压力分类:根据测定得压力(腰穿),分为高压性(>正常范围)与正常压力性(正常范围内)。(3)根据脑脊液积聚部位分类:①脑室内脑积水:单纯性脑室系统扩大;②脑室外脑积水:脑脊液积聚于脑室外得腔隙中,可伴有(或无)脑室扩大。后者中有积液与脑脊液循环直接沟通与局限性两种类型,也称之为硬脑膜下积液。临床通常认为得脑积水,就是指脑室内脑积水。(4)根据脑室系统有无梗阻分类:①梗阻性:脑室系统包括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任何部位得梗阻,都可能导致梗阻性PTH;②交通性:脑室系统并无梗阻,系大脑凸面或(与)颅底蛛网膜粘连,或(与)颅内回流静脉受阻导致脑脊液回吸收障碍而引起。(5)根据临床状态分类:①进行性:患者有PTH相关得临床表现,并呈进展性;②隐匿性:患者虽然脑室扩大,但并无PTH相关得临床表现;③静止性:患者得脑脊液异常积聚停止,脑室系统也不再增大,PTH相关得临床表现也无进展。

外伤后脑积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外伤后脑积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周煜 (天津市脑系科中心(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天津300060) 中图分类号:117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09)i8-2783-04 摘要:外伤后脑积水是颅脑外伤,特另4是严重颅脑外伤后常见的继发性病变,它是影响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外伤性脑积水分为急性脑积水与慢性脑积水两种,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外伤性脑积水是由于外伤血凝块堵塞中脑导水管,红细胞或纤维蛋白阻塞蛛网膜下腔,使脑脊液吸收障碍,后期蛛网膜纤维化,使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障碍。由于脑底和大脑表面蛛网膜粒部位形成纤维素粘连及机化,脑沟脑池和蛛网膜粒被堵塞,阻碍脑脊液循环。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手术虽然有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分流手术。正确应用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对于减少分流手术引起的分流过度(不足)的并发症明显有效,分流效果优于传统不可调压武分流管。 关键词:外伤后脑积水;发生机制;治疗 ProgressesaboutthePathogeneslsandTherapyofPosttraumaticHydrocephalusZHOUYu.(£)印Ⅱnme眦ofNeurosurgery,TianjinHuanhuHospital,Tia.jin300060,ch/nn) Abstract:Posttraumatiehydrocephalus(唧)isafrequentand∞riOU8complicationthatfollowsatraumaticbraininjury(TBI).PTHisoneoftheimpmtantsfactorsaffectingtheprognosisofbraintrau—ma,aswell∞resultinginmorbidity.P1Ⅵisdividedintotwogroups.acutehydrocephalusandchronichydrocephalus,whichresultfromabsorptiondisporderofcerebrospinalfluid(CSF).Thepathogenesisofposttraumatiehydrocephalusresultsfromblockedbrainaqueductbybloodclot.blockedsubarachnoidbyredcellsandfibrin,whichwillthenresultindamagedCSFabsorption.IntheadVa|lcedstage。Arach—noidfibrosiswillresultinabsorptiondisorderbyaraehnoidgranulations.Becauseofthecelluloseadhe—sionandorganism,blockedbrainpoolandaraehnoidgranulationalsoblockedtheCSFcirculation.Ven—tricle—peritonealshuntingisthesimpleandeffectivemethodtotreatthisdisease。Thethirdventriculos—tomysurgery uederneuroendoscopycannotreplacetheshuntingsurgeryalthoughithasmanyadvanta-ges.Usingpressureregulatory tubecanreducethecomplicationobviously耐tllbetteroutcome.Keywords:Posttraumatichydrocephalus;Mechanism:Treatment 外伤后脑积水是颅脑外伤,特别是严重颅脑外 伤后常见的继发性病变,它是影响脑外伤患者预后 的重要因素之一【lJ。脑挫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常 见,大量的血性脑脊液对脑膜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 无菌性炎性反应,因此,在软膜和蛛网膜之间发生粘 连,甚至堵塞蛛网膜绒毛,从而造成脑脊液的循环和 吸收障碍。因此,患者往往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且 脑室系统也随之扩大,如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病情将日趋恶化旧’。因此,对于外伤后脑积水的发 生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 重视。 1外伤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 外伤性脑积水分为急性脑积水与慢性脑积水两 种。急性脑积水常发生于脑外伤后2周内,其形成 的原因主要有:①血肿压迫脑脊液循环通路;②颅内 血肿或脑水肿压迫颅内静脉窦,使其回流障碍;③颅 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引起阻塞性脑积水;④蛛网膜 绒毛被红细胞覆盖妨碍脑脊液吸收;⑤因不适当的 大骨瓣减压,脑组织严重膨出、移位,导致脑脊液循 环受阻而伴发脑积水¨.4J。而慢性者多发生于脑外伤后3周以上,多为交通性脑积水。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其脑脊液内含的红细胞一般在2周内破裂、分解,红细胞碎片或纤维蛋白产物易随脑脊液循环阻塞蛛网膜下腔,蛛网膜颗粒粘连而致对脑脊液的吸收减少、停止,最终形成脑积水。此外,有资料显示GCS评分越低出现脑积水的机会越高,可能严重脑外伤可直接造成脉络丛和室管膜的损害,干扰了血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促进了脑积水的发生、发展。 外伤性脑积水的病理改变是脑室系统扩大,脑凸面或脑底的蛛网膜下腔粘连和闭塞∞一。 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外伤性脑积水是由于外伤血凝 块堵塞中脑导水管,红细胞或纤维蛋白阻塞蛛网膜 下腔,使脑脊液吸收障碍,后期蛛网膜纤维化,使蛛 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障碍。由于脑底和大脑表面蛛 网膜粒部位形成纤维素粘连及机化,脑沟脑池和蛛 网膜粒被堵塞,阻碍脑脊液循环,脑室系统的压力暂 时性升高,则脑室逐渐扩大,扩大后的脑室便增加了 脑脊液的吸收表面积,从而再使颅内压下降至正常 范围。如果脑室压力再度升高超过脑室壁的弹性张 力时,脑室再度扩大。按照力学原理,侧脑室的扩大 程度大于第三、四脑室,且额角最易扩张,大脑前动 脉及其分支在胼胝体上方受到牵拉,引起该血管所 支配的额叶和旁中央小叶血液供应障碍,这些部位 正是管理智能、下肢运动和尿便功能的高级中枢,故 临床表现主要为开始为轻度或中度的认知障碍或精 神障碍,逐渐发展为痴呆;两下肢出现运动失调,而 又不能为其他原因所解释;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尿 便障碍,以尿失禁为多见。上述症状多在数周或数 月内趋于明显,临床检查眼底无视乳头水肿,颅内压 在正常范围或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180mmH,0【6J。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