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基础(意识和注意)复习(1)

心理学基础(意识和注意)复习(1)

《心理学基础》二(意识和注意部分)

一、选择题

1、注意是一种()。

A 独立的心理过程

B 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C 个性心理特征

D 以上皆不是

2、人在反映外界事物时多数事物处于()。

A 注意的中心

B 注意的边缘

C 注意范围之外

D 以上皆不是

3、个人的意志努力与()关系密切。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以上皆不是

4、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

A 起伏

B 分配

C 转移

D 以上皆不是

5、()直接引起无意注意。

A 直接兴趣

B 学习动机

C 内容性质

D 具体任务

6、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A 转移

B 分配

C 分心

D 起伏

7、下列哪个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点()。

A 广度

B 强度

C 时间

D 空间

8、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状态是()。

A 转移

B 分配

C 分心

D 起伏

9、用霓虹灯做广告是利用了人的()。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以上皆不是

1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干扰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

1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紧张性和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2、学生熟练的阅读课文,既有预定的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这种活动中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

13、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做到眼、耳、手并用,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分散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广度

14、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

15、“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注意的( )。

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

16、名教师在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17、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

18、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

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C.人的感觉限阈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

D.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

二、填空题

1、注意的特征包括指向性和集中性;其中指向性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总是有选择地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的对象。

2、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3、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等三种功能。

4、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5、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个体的主观状态。

6、除了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外,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无意注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7、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间接兴趣是引起有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8、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是人类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9、无关刺激的干扰,单调刺激长期作用导致注意的分散。

10、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性质,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11、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12、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心理学》复习题(1)

07级专科班《心理学》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感觉、知觉、社会知觉、错觉、记忆、表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灵感、理智感、挫折、意志、注意、人格、动机、能力、性格、自我意识 二、填空理解题: 1、心理学是研究___ _____ 及其_____ ____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和意志活动过程。 心理是的机能,心理是的反映。 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的反映。 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的反映。 大脑皮皮层有四个脑叶,包括、、颞叶和枕叶。 2、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用的大小来度量的。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事物对象的特性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和。 知觉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和恒常性。 社会知觉常出现的偏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是指有________、有_________、有思维参与的比较__________的知觉。 3、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可将记忆分为三个阶段,即、和。 根据记忆材料保持的时间分类,记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长时记忆。 人的记忆过程主要包括、和三个主要环节。 记忆是由、、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构成。 完整的记忆分为识记、保持或等基本过程。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和。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呈____________的趋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为了防止遗忘,应该。 遗忘曲线表明,在识记的最初阶段,以后。这就是遗忘规律。 记忆的品质有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和__ _______四种。 记忆表象具有、和可操作性特点。 表象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对经验的改组。 根据思维的内容、思维任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将思维分为、和、三种类型。 根据思维活动的指向性和答案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求异思维和。 创造性思维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 ____三个特点。 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和两大过程。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____________经过思维加工建立____________的过程。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把想象分为、和。 5、情绪情感是在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情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情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调节等

基础心理学重点期末复习

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人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情绪情感、注意、意志、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心理划分为有意识现象和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现象: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表面看起来对外界刺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但在不知不觉中以在我们头脑中留下印象。 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2、认知科学的主干学科:认知科学与认知心理学在研究范围和方向上是一致的。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变化实验条件,根据观察、测定、记录与此相伴随的现象或行为,以确定实验条件与现象或行为的关系。 分类:三种变量: 1.确定自变量:控制的实验条件 2.明确因变量: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效果 3.控制无关变量 (三)调查法:就某一个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个体或群体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 (四)个案法: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组织在较长时间内[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方法。 (五)心理学研究的新技术(自学) 反应时法信号检测论间接测量法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它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和卡尔)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认知心理学(奈赛尔) 皮亚杰学派(皮亚杰) 第二章心理和脑 第二节神经活动过程 反射的含义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环节: -开始环节 -中间环节(心理产生) -终末环境 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 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称为无条件刺激物,无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其联系是固定的。 2.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在后天活动中,经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获得性反射。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A、韦纳 B、塞利格曼 C、罗特 D、海德 正确答案:D 2、社会认知理论的提出者是: A、罗杰斯 B、斯金纳 C、凯利 D、班杜拉 正确答案:D 3、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是: A、中心特质 B、重要特质 C、首要特质 D、核心特质 正确答案:C 4、关于心理实质,不正确的是()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 C、心理活动的内容是人脑主观产生的 D、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正确答案:C 5、某中学生边寄自行车,边思考问题,不料从马路边跑出一小孩,他一下子慌了神,差点从车上摔上来。请问这位中学生此时的所产生的发生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应激 C、热情 D、激情 正确答案:B

6、动机产生的基础是: A、诱因 B、需要 C、兴趣 D、目标 正确答案:B 7、创造力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 A、气质因素 B、智力因素 C、认知因素 D、人格因素 正确答案:A 8、儿童几岁后才能分辨左右方位?( ) A、2岁 B、5岁 C、4岁 D、3岁 正确答案:B 9、有关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的动力与特征、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心理现象称为() A、心理过程 B、社会心理 C、社会活动 D、典型心理 正确答案:B 10、多元智力理论是由( )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A、英国 B、美国 C、奥地利 D、德国 正确答案:B 11、以下关于小学儿童智力发展的表述中,哪种是不正确的?( ) A、逻辑思维占主导 B、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都在不断发展

《心理学导论》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导论》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一、什么意识? 是心理学这个专业名词,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联想等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各种变化的一种觉知。或者它是对各种心理过程的觉察。 二、意识分类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这个是对外部事物的觉察。我能感觉到外面是什么事情,第 二个内部刺激的觉察,身体内部的刺激。第三个对自身的觉察。 每个人每天处于多种认知活动空间:要集中注意力、要做决定、要有计划、要有回忆、白日梦,要反思、要睡眠、做梦等等。认知活动中,我们对自己的那个心理过程的意思程度并不相同,有觉醒的意思和正在改变的意识活动。 三、意识的不同状态 有四种不同的状态第一种状态。觉醒意识。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 够有意识的去做成一件事情。第二种: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就是意识参与的成分 相对减少了,活动变成自动化。如一心多用。如开车回家。第三种。白日梦的状态。发呆。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注意力很明显,很容易我自发的从此时此刻转 移到另一种个人的虚构世界中。把自己转移到一个个人虚构的世界中去啊!这是处于意识的一个模糊状态,包含着低水平的意识。处于一个主动的意识状态和睡眠 中间的状态。第四种。睡眠状态。睡眠是一种意识的改变状态,人生中有三分之 一的时间的睡眠中度过。 #第二节: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其中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的认知活动。特殊性的认知活动的过程。注意是指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属于认识过程的部分,是导致局部刺激的水平提高知觉选择性的集 中。知觉包括: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全部整合。如侧耳倾听人谈话,忽略 了屋内其他的其他声音 (一)特点: 1、指向性 2、集中性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单选题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 C.表象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 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D.对象的绝对强度 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 C.选择过滤器D.朝向反射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心理学基础综合复习

16级心理学基础综合复习 人格: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构成一个人的人格。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 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 情绪记忆: 指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内隐记忆: 指个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又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创造性思维: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定势:指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 有意后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人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有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 心境: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情绪智力:识记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精神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解行为的能力。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挫折承受力: 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够摆脱困扰以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 成就动机: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内归因:归因者认为自己可以左右环境,失败或成功都是由于内在原因造成的。 自我效能感: 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 自我实现: 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A型性格: 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性格。(倔强,理智,谨慎,责任心强,情绪易波动) 、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根源特质: 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大五人格: 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性或情绪稳定性。 实验法:有目的的创设,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主动的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测验法: 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对人的态度(行为倾向)加以确定,通过人的态度的数量指标来推测人的心理特点。 投射法: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的表现出他的反应,然后分析反映的结果,推断他的人格特征。 二、简答题。 简要说明个体心理活动的结构内容。 心理活动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心理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体倾向,个体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心理学 复习题(1)

一. 单选. (共 15 小题,60 分) 1. 下列不属于心理学的性质的选项是( ) C .试验科学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根据注意时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程度的分类()。 D .被动注意 3. 下列对于注意的转移说法正确的是()。 C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紧密相连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意识的各种状态()。 C .失眠 5. 知觉系统用错误的方式去体验刺激时,就产生了()。 A .错觉 6. 视崖试验是用来测试幼儿是否有()知觉。 C .深度 7. 下列属于根据知觉所反映事物的特性所作的分类有()。 A .运动知觉 8. 埃默斯房体现了知觉的()。 D .恒常性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知觉的理解性同知识经验有关系。

10. 感觉可区分为外部和内部感觉,下列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B .肤觉 11. 韦伯定律说明了()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C .差别感觉阈限 12. 对最小刺激的感受力在心理学中称之为() B .绝对感觉阈限 13.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种对自己内在经验与感受的觉察与分析 B .试验内省 14. 下列哪一个学派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 D .构造心理学 15. 心理学分为两大领域,下列属于基础理论领域的是() A .普通心理学 二. 多选. (共 8 小题,40 分) 16. 注意的种类可分为()。 A .不随意注意 B .随意后注意 C .随意注意 17. 心理学的功能包括()。 A .认识内外世界 B .调控行为

18. 注意的基本特征是()。 A .指向性 C .集中性 19. 对于意识的理解可以从下列哪几项进行()。 A .意识是一种觉知 B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C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D .以上都是 20.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具有一定的规律,包括()。 A .接近律 B .相似率 C .连续率 D .封闭率 2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 .观察法 B .测验法 C .实验法 D .访谈法 22. 意识包括三个基本元素,分别是()。 A .感觉 B .意象 C .情感 23.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认知与学习C .心理特性 D .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B .动机与情绪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 (总题数:10,分数:30.00) 1.意识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 解析: 2.注意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与集中性。) 解析: 3.随意后注意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解析: 4.生物节律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它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解析: 5.情境性失眠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于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

心理学基础(意识和注意)复习(1)

《心理学基础》二(意识和注意部分) 一、选择题 1、注意是一种()。 A 独立的心理过程 B 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C 个性心理特征 D 以上皆不是 2、人在反映外界事物时多数事物处于()。 A 注意的中心 B 注意的边缘 C 注意范围之外 D 以上皆不是 3、个人的意志努力与()关系密切。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以上皆不是 4、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 A 起伏 B 分配 C 转移 D 以上皆不是 5、()直接引起无意注意。 A 直接兴趣 B 学习动机 C 内容性质 D 具体任务 6、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A 转移 B 分配 C 分心 D 起伏 7、下列哪个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点()。 A 广度 B 强度 C 时间 D 空间 8、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状态是()。 A 转移 B 分配 C 分心 D 起伏 9、用霓虹灯做广告是利用了人的()。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以上皆不是 1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干扰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 1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紧张性和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2、学生熟练的阅读课文,既有预定的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这种活动中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 13、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做到眼、耳、手并用,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分散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广度 14、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 15、“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注意的( )。 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 意识和注意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意识和注意 第四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指人所持有的反映现实的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就是说意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高级心理部分。 无意识:是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例如,早晨起床后,一个人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是受意识支配的,而穿衣服的动作本身通常是自动化的,不受意识的控制。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综上,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 1.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2.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情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3.盲视:由于脑损伤引起的无意识觉察。

(二)意识的分类 意识从无意识到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它还存在着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的作用。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佳判断和行为。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它使人们在经验基础上,开展高级的心理过程。 (四)睡眠与梦(意识的特殊状态) 1. 睡眠 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当一个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 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是高频低幅(14~30Hz)的波,安静时变为波(8-13Hz),在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脑电波的频率和振幅都比较低的浅度睡眠阶段,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高频高幅的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波时,即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前半夜长后半夜短。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基本问题 一、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正是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像现在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二、意识研究的重要性 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意识曾经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的结构、构成心理和意识内容的元素,以及把各元素组合为意识内容的基本规则。20世纪初,行为主义兴起。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以人们外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把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重新将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恢复了对意识的研究。除认知心理学本身对意识的研究之外,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推动了意识研究的发展。1929年,汉斯·伯格(Hans Berger)发明了脑电图仪,为心理学家研究意识提供了新的手段。人们可以通过纪录脑部生理电流的变化,来探讨人脑的内部过程。60年代,斯佩里(Sperry)关于裂脑人的研究也大大促进了对意识的研究和思考。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吸毒、催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后,充分肯定了个体的潜能和价值,个体被视为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意识执行其意志和愿望,意识经验因而受到特别重视。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将人的认知过程、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的临床发现结合起来,从而提供了一种综合的视角,对推动意识研究的进展有重要意义。近30年来,对意识的研究吸引了众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试卷1 (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7,分数:54.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一般认为,中介抑制加工的主要脑区是( ) (分数:2.00) A.顶叶 B.额叶√ C.颞叶 D.枕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注意生理机制的了解。抑制是注意的必要成分,只有对干扰目标的刺激进行有效的抑制,才能提高对目标刺激的激活。中介抑制加工的主要是脑区额叶。故本题的答案为B。 3.注意的早期选择和晚期选择模型争论的焦点是( ) (分数:2.00) A.过滤器的位置√ B.注意的资源分配 C.信息的加工方式 D.刺激本身的特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注意选择的早期理论和晚期理论的不同特点的掌握和了解。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早期选择模型即知觉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表明不是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而晚期选择模型即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过滤器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表明凡进入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加以识别,但只有部分信息才可引起反应。故本题的答案为A。 4.异相睡眠期脑电波活动相当于( ) (分数:2.00) A.慢波四期 B.慢波三期 C.慢波二期 D.慢波一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异相睡眠的理解和掌握。异相睡眠的特点是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波活动类似睡眠的第一阶段,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的还深,肌张力完全丧失,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 5.梦通常出现在( ) (分数:2.00) A.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解析:解析: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波活动很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做快速的左右上下运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 6.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为( ) (分数:2.00)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完整word版)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答案)-整理版(1)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自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三、选择最佳答案 1.心理现象又称为C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心理规律 B、精神 C、心理活动 D、意识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D 的科学。 A、(心理学)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心理现象 3.个性心理是通过A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4.通过分析学生的图画、日记、作文、考卷以及课外小组活动中制作的模型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称为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产品分析法 D、调查法 5.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控制条件,并结合自己的任务,来探求人世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 D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四、辨别正误 1.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2.认识过程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简答 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有何联系? 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其意义表现在哪方面? 第二章需要和动机 一、名词解释 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尖人脑中的反映。 2.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填空 1.需要可根据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对象的性质可分为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3.动机的功能体现在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和调整的功能三方面。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1_真题-无答案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1 (总分52,考试时间90分钟) 5. 简答题 1. 简述意识的种类。 2. 简述意识的功能。 3. 简述睡眠的功能理论。 4. 简述梦的功能理论。 5. 注意分配的定义和条件是什么? 6. 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7. 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的相同点是什么? 8. 睡眠分为哪几个阶段? 9. 简要说明有意注意依赖于哪些条件? 6. 论述题 1. 论述注意的认知理论。 2. 试论述注意的种类与功能。 9. 多项选择题 1.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 )。 A. 主体的精神状态 B. 知觉对象的特点 C. 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D. 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2. 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 )。 A. 注意对象的特点 B. 主体的精神状态 C. 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D. 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3.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 )。 A. 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B. 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C. 明确的信号提示 D. 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4.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包括( )。

A. 过滤器理论 B. 衰减理论 C. 后期选择理论 D. 多阶段选择理论 5. 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即( )和( )。 A. 无意识加工 B. 自动化加工 C. 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D. 选择性加工 6. 注意的生理机制包括( )。 A. 边缘系统 B. 朝向反射 C. 脑干网状结构 D. 大脑皮层的协同活动 7. 我们对事物的注意,有时是自然发生的,有时是有目的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注意分为( )。 A. 不随意注意 B. 随意注意 C. 有意注意 D. 随意后注意 8. 强调注意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某个特定阶段的理论有( )。 A. 过滤器理论 B. 衰减理论 C. 后期选择理论 D. 认知资源理论 9. 下列选项中主要属于再造想象的有( )。 A. 看《西游记》头脑中浮现孙悟空的形象 B. 作家构思一篇新的小说 C. 看到建筑物的模型头脑中出现建筑物的形象 D. 做梦 10. 慢波睡眠状态发生在睡眠的(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11. 以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为前提而提出的注意理论是( )。 A. 过滤器理论 B. 衰减理论 C. 认知资源理论 D. 双加工理论 12. 当注意指向一定的认知活动时,可以改变相应大脑机能区的激活水平,这种作用的实现方式有( )。 A. 目标神经功能单元激活水平的提高 B. 周围神经功能单元激活水平的下降

基础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

基础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 基础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 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吃、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木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而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 (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4.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1)认知资源理论: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注意可以看作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2)双加工理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参与;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并且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可能转变为自动加工。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一、选择题 1、梦是(D) A.影响身体健康的一种现象 B.情景具有连续性 C、内容具有显著的情境性 D.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2、梦是潜意识冲的和愿望的表现,是哪个学派的观点(B) A.生理心理学 B、精神分析 C、认知观点 D、生态学理论 3、快速眼动睡眠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是(C) A、越来越多 B、呈U型变化 C、越来越少 D、呈倒U型变化 4、梦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哪个阶段(C) A、深度失眠阶段 B、浅睡眠阶段 C、快速眼动睡眠 D、快波睡眠阶段 5、下列关于催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催眠是一种意识状态 B、催眠时脑电活动与个体清醒时一样 C、催眠与睡眠状态相同 D、容易受暗示的人容易被催眠 6、在睡眠的哪个阶段,脑电波的形状与清醒的状态脑电波类似(A) A、快速眼动睡眠 B、慢波睡眠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波睡眠阶段

7、下列哪种学派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人在梦中依然进行一定的信息加工(B) A、生理学观点 B、认知学派 C、精神分析 D、行为主义 8、下面哪一项与个人的意志努力关系密切(B)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以上都是 9、有特定的目的,不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叫(A)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0、我们通常用(A)来研究选择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 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 D、速度实验 11、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出现而只注意其中一种刺激的注意叫(C) A、持续性注意 B、无意识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分配性注意 12、课堂上突然闯进来一个人,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 叫 (不随意注意) 13、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一.名词解释 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反映意识自我意识意识的觉知性意识的能动性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 为()。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研究选择性注意 B.警戒作业”持续性注意 C.双作业操作实验分配刑主义 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 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 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 D.催眠巳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及复习提要(1-7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及复习提要(第一章至第七章)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1.心理学研究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对个体心理现象加以研究: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活动倾向性与稳定的心理活动特性上的差异,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人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之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关系。有关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的动力与特征、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心理现象称为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包括群体共同的心理现象和个体各种社会心理现象。 2.心理学为什么必须研究人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所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我们可能探讨其内部心理活动。反过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一个人哭,是因为受到了打击或失去了所爱而产生了悲伤心理;一个人笑,是因为他在学习中取得了成功或得到了满足而产生了快乐心理。所以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系统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因。 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3.科学心理学是何人、何时、何地建立的? 1897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现代心理学的流派有哪些?其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现代心理学流派主要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 (1)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那(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2)机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詹姆斯(William James)。 (3)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M.Wertheimer)、考夫卡(K.Koffka)、苛勒(W.Köhler),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 (4)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Tolman)、赫尔(C.L.Hull)、斯金纳(B.F.Skinner)。 (5)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S.Freud)。20 世纪30 年代中期,在美国形成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有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 (6)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奈瑟(U. Neisser)、皮亚杰(Jean Paul Piajet)、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A. H. Maslow)、罗杰斯(C. Roger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