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教学

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教学

意识与注意心理学教学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133ABC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

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I,P63.

●51133D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察或觉知I,P63,意识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

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意识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感知,思维,情感,欲望),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作用.

二、无意识

●不是所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刺激都能意识到,也不是所有活动都在意识的控制之

下.

●由于感觉通道容量的限制,在一瞬间能够觉察到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

没有处在意识范围之内,但又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是存在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些熟练的动作,技能,往往会自动的进行而不在人的意识控制之下.(骑自行车)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既包括对

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种意识

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

(1) 睡眠

●脑电波变化规律:

⏹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14~30赫兹,波幅较小的β波

⏹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8~13赫兹,波幅稍大的α波

⏹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大的θ波和δ波.

●57根据脑电波变化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I,P64:

⏹第一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较低,波幅较小.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

醒,大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叫睡眠锭.个体很难被叫

醒,大约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大约持

续40分钟.

⏹第四阶段的脑电波大多呈现为δ波.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都会变慢,

称为深度睡眠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且前半夜长,后半夜短.

●4个阶段大约要90分钟.

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大约持续5~10分钟.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之后,会重复前4个睡眠阶段,第四个睡眠阶段结束之后,又会出现快

速眼动睡眠阶段,而且时间会比前一次长,直至最后一次可长达1小时.

睡眠周期不断循环,直至醒来.

随着黎明渐渐到来,第四阶段和第三阶段睡眠会逐渐消失.

●睡眠可以使机体的各个器官,包括大脑的机能得以恢复,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大脑在睡眠

中可以得到休息.

并不是睡眠的时间越长身体机能恢复的就越充分,关键在于睡眠质量.

通过训练,可以缩短睡眠时间达到较好的睡眠效果.

入睡快,深度睡眠阶段所占比例加大,睡眠效率就能提高.

●睡眠对机体起保护作用,易于保存能量,有利于生存发展.

(2) 梦

●梦境具有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

⏹认知的不确定性:梦中的情节可能前后没有联系,前后矛盾,不合逻辑,在现实生活中

不可能出现;梦中的人像谁又不像谁,情景既熟悉又陌生,多是模模糊糊的.

⏹不连续性(主要特点):梦中的思想,行为或情景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他思想,行

为和或情景.前后没有联系,更不会是因果关系.因为它不是在意识的控制之下,是一

种无意想象,而且是一种极端的无意想象的例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梦的解析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

●98136AC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I,P66

●意识的指向性是指,由于感觉器官容量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对象,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意识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的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

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

行有效的加工.

注意不是被动的,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意义,是人进行心理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

●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53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I,P67,即心理活动总

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不反映任何事物,也不反映事物的任何属性.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135ABD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I,P67,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要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作用,就要加深对活动目的的认识,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加强抗干扰的能力.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

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叫有意后注意或随意后注意.

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

●56简单任务下,注意广度大约是7±2,即5~9个项目.I,P67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的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

●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

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并不影响注意的稳定性.

●52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分心.I,P68

55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I,P68

这是一种不良的注意品质,应当努力加以克服.

三、注意转移

●58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I,P68

●注意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和个体对这两种活动的态度.前后

从事的两种活动性质上越相近,注意越容易转移,对前一种活动越投入,注意的转移越难.

注意的转移也受人格特点的影响,它反映了一个人神经过程灵活性的高低.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而转移,注意分散则是心理

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四、注意分配

●99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I,P68

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需要训练和培养.

●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是,134A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悉的I,P68,甚至已

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134D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I,P68,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

●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器官,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也很难做

到注意分配(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doc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 意识和注意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意识和注意 第四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指人所持有的反映现实的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就是说意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高级心理部分。 无意识:是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例如,早晨起床后,一个人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是受意识支配的,而穿衣服的动作本身通常是自动化的,不受意识的控制。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综上,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 1.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2.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情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3.盲视:由于脑损伤引起的无意识觉察。

(二)意识的分类 意识从无意识到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它还存在着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的作用。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佳判断和行为。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它使人们在经验基础上,开展高级的心理过程。 (四)睡眠与梦(意识的特殊状态) 1. 睡眠 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当一个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 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是高频低幅(14~30Hz)的波,安静时变为波(8-13Hz),在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脑电波的频率和振幅都比较低的浅度睡眠阶段,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高频高幅的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波时,即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前半夜长后半夜短。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内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 意识的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行为过程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最能集中注意。 2.自动化意识状态:按一定目的完成任务,意识参与少,变为自动化。注意要求少,并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意识与睡眠做梦之间。醒着做梦。不需要集中注意。意识处于迷糊状态。 4.睡眠状态:虽然有意识活动,但自身并没意识到。 无意识:个体不能察觉到心理活动和过程。按照弗洛伊德似的说法,无意识中包括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理论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察觉到。 二、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序。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从大量信息中,选择有用的给以反应,排除无用的干扰。 2.维持功能:保持,持续的紧张状态。 3.调节功能:注意转变,实现活动转变,适应环境。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决定意识的内容。 2.密不可分: 可控制意识状态,注意集中; 自动化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意识的参与较少; 白日梦状态,意识变化注意极少,紧张性低; 睡眠状态,无意识,注意停止。 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刺激物本身特点和人自身状态引起。 2.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个人意志。 3.随意后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形式。类似随意,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即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 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有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日节律:人和动物都存在,主要是睡和醒周期性循环。还有一些生理方面节律变化。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心理学导论》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导论》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一、什么意识? 是心理学这个专业名词,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联想等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各种变化的一种觉知。或者它是对各种心理过程的觉察。 二、意识分类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这个是对外部事物的觉察。我能感觉到外面是什么事情,第 二个内部刺激的觉察,身体内部的刺激。第三个对自身的觉察。 每个人每天处于多种认知活动空间:要集中注意力、要做决定、要有计划、要有回忆、白日梦,要反思、要睡眠、做梦等等。认知活动中,我们对自己的那个心理过程的意思程度并不相同,有觉醒的意思和正在改变的意识活动。 三、意识的不同状态 有四种不同的状态第一种状态。觉醒意识。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 够有意识的去做成一件事情。第二种: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就是意识参与的成分 相对减少了,活动变成自动化。如一心多用。如开车回家。第三种。白日梦的状态。发呆。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注意力很明显,很容易我自发的从此时此刻转 移到另一种个人的虚构世界中。把自己转移到一个个人虚构的世界中去啊!这是处于意识的一个模糊状态,包含着低水平的意识。处于一个主动的意识状态和睡眠 中间的状态。第四种。睡眠状态。睡眠是一种意识的改变状态,人生中有三分之 一的时间的睡眠中度过。 #第二节: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其中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的认知活动。特殊性的认知活动的过程。注意是指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属于认识过程的部分,是导致局部刺激的水平提高知觉选择性的集 中。知觉包括: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全部整合。如侧耳倾听人谈话,忽略 了屋内其他的其他声音 (一)特点: 1、指向性 2、集中性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三)-1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三)-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6,分数:32.00) 1.意识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注意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不随意注意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随意注意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随意后注意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6.生物节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7.日节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教学

意识与注意心理学教学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133ABC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 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I,P63. ●51133D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察或觉知I,P63,意识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 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意识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感知,思维,情感,欲望),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作用. 二、无意识 ●不是所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刺激都能意识到,也不是所有活动都在意识的控制之

下. ●由于感觉通道容量的限制,在一瞬间能够觉察到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 没有处在意识范围之内,但又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是存在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些熟练的动作,技能,往往会自动的进行而不在人的意识控制之下.(骑自行车)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既包括对 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种意识 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 (1) 睡眠 ●脑电波变化规律: ⏹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14~30赫兹,波幅较小的β波 ⏹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8~13赫兹,波幅稍大的α波 ⏹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大的θ波和δ波. ●57根据脑电波变化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I,P64: ⏹第一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较低,波幅较小.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 醒,大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叫睡眠锭.个体很难被叫 醒,大约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大约持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学习辅导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学习辅导 第一节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在心理学的概念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意识”的概念: 1.意识是一种觉知。 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既可以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如阳光的温暖,夜晚的寂静;也可以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焦虑、舒服或饥饿等等);还可以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从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这种控制和调节可以保证自身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像在机器人或人工智能这样复杂的信息加工系统,通常需要一些特定的功能对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这种控制和调节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保持一定的功效有重要作用。此外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也可以规范个体本身的言行举止,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警觉等。 二、什么是无意识 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的顶端,它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三、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包括: 1.无意识行为(下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例如熟练打字时不必注意每个字母键的位置;又如打毛衣熟练的人可以专注看电视,而不耽误手头正在编织的毛衣。 2.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比如,一个正在专心读书的人,有人喊他的名字,他没有听到;一个专心关注足球比赛的人,即便有人在的旁边对着他吹气,他也没有感觉到。声音虽然传入他的耳朵,气也吹到他的肌肤,可就是因为太专注而察觉不到。又如小时候家长送孩子上学,总会耐心地教他如何记住家里往返学校的路,记住沿途的一些标志性的东西,如电线杆,商店,招牌,十字路口的样子等.可是等到你稍大一点的时候,不论是去学校还是回家,你再也不会边走边用心去记沿途的标志,两条腿仿佛长上了眼睛似的,到了该拐弯时便拐弯,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或家里。电线杆,商店,招牌,十字路口等刺激物还是原来的,只是孩子已对刺激无意识了。 3.盲视。还有一部分对刺激的无意识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韦斯克朗兹曾报道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大脑视觉皮层(17区)受损的病人,其视野的绝大部分变成了一个大的黑点。他无法觉察到,也报告不出呈现于这个大黑点的刺激。但他可以对呈现于这个黑点内的不同刺激进行区分,超过几率水平。这说明,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基本问题 一、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正是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像现在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二、意识研究的重要性 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意识曾经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的结构、构成心理和意识内容的元素,以及把各元素组合为意识内容的基本规则。20世纪初,行为主义兴起。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以人们外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把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重新将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恢复了对意识的研究。除认知心理学本身对意识的研究之外,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推动了意识研究的发展。1929年,汉斯·伯格(Hans Berger)发明了脑电图仪,为心理学家研究意识提供了新的手段。人们可以通过纪录脑部生理电流的变化,来探讨人脑的内部过程。60年代,斯佩里(Sperry)关于裂脑人的研究也大大促进了对意识的研究和思考。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吸毒、催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后,充分肯定了个体的潜能和价值,个体被视为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意识执行其意志和愿望,意识经验因而受到特别重视。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将人的认知过程、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的临床发现结合起来,从而提供了一种综合的视角,对推动意识研究的进展有重要意义。近30年来,对意识的研究吸引了众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 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意识的四个基本特征: (1)主观性: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 对我们自己来说格外真实。(我们在想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2)统一性: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流动性:个人的意识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意识的内 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4)能动性: 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觉知到 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 持平衡;(刚到高原会觉得不适,过段时间 就好了) 2、意识把我们过去记忆与现在感知联系起来 使我们有一个连续的经验,从而认识提升自 我; 3、我们依据知觉到的信息,控制并计划我们的 行动以达到未来的预期目标。 二、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分类: (1)焦点意识: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 (2)下意识、边缘意识边缘意识是未被注意到的意识,属于下 意识。(有时候会脱口而出某些话) (3)前意识:既可以储存,也可以拿出来进行意识层面的加工的 意识。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的一种意识层面,作用 是去除不被意识层面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 中(精神分析理论);前意识是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 息,但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回忆时才会对其产生意识 (认知心理学)。 (4)潜意识: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无法进入意识的,这些心 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有部分永远不能成为前意识。 三、意识状态 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 主动意识状态————被动意识状态(催眠) 觉醒的意识状态————变更了的意识状态(睡眠、梦、白日梦) 四、注意与意识 注意:一种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心理倾向。本质和性 质 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五章:意识和注意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 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 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 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 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 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 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 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 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 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Remark:对心理学感兴趣,源自自我心理探索,决定学习中科院的儿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倍感忐忑和压力,专业领域跨度较大,也很久不曾认 真学习过项课程。既然已经开始,就全力以赴吧。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主要有下述几节内容:一. 意识的一般概念;二.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三. 注意概述;四.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授课老师:田宏杰博士副教授 第一节意识概述 一、意识(consciousness)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以及对这些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对自身行为的评价。 1. 意识是一种觉知; 2.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察觉和感知,他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例如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二、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这里所提出的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即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其实指的是意识阈下。与弗洛伊德所提无意识不是一种概念。 常见无意识现象有: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 无意视盲 为什么会产生无意视盲 无意视盲就真的是什么都没看见吗?Bank实验 专家为什么常常有“直觉” 心理学上的启示:电影《头脑特工队》告诉我们,意识和无意识都很重要,如果总是鼓励积极情绪和事情,那消极情绪就会被压抑,会在其中一天突然觉醒或爆发,这时就会出现问题。

三、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局限性:与认知加工资源有关 能动性:如对盲点的补偿,幻觉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人体的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即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 的周期性变化。如昼夜节律。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像个“超生物钟”,对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起 关键作用—促进或抑制松果体的活动,进而促进或抑制褪黑激素的活动。 知识之窗:季节性情感障碍 视觉醒系统VS恒定睡眠驱力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一)睡眠及其阶段 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大脑在睡眠时是如何活动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浅睡眠状态,脑电波频率和波幅都较低,此时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易惊醒,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称为睡眠锭(sleep spindle),此时个体难叫醒,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阶段,大多脑电波为delta波,肌肉进一步放松,各项功能指 标出现,会发生梦游、梦呓、尿床等。 第三、第四阶段通常成为“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 共90分钟左右,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delta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 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移动,梦境出现,持续5-10分钟。 睡眠的各个阶段 慢波睡眠慢波睡眠由浅至深可分为四期(S1~S4期间),第一、第二称浅睡期,第三、第四期称深睡期。深睡期对精神和体力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在整个慢波睡眠中,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活动增加,全身肌肉放松,但没有张力和活动。

普通心理学五章注意与 意识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概述 ☐意识的不同角度的理解 •一种觉知(一种觉察); •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对身心系统管理); •一种心理状态(无意识和意识)。 ☐无意识的概念 •不曾察觉的心理活动。 •弗洛伊德却认为是受压抑的观念、愿望等等。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的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 •盲视(脑损伤造成) 睡眠 ☐睡眠解释:灵魂离开;生理状态 ☐睡眠不同阶段:EEG模式 ☐睡眠功能:休息;避免伤害。 ☐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不好。 梦 弗洛伊德观点: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分析梦可以发现精神病人的问题。 心理学观点: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梦是对随机脑活动的注解。 认知观点:是对个体经验的重编码。 催眠 催眠状态:不能独立思考,受催眠师的指使和引导,似乎是睡着了,但是脑电波与清醒状态相同。 容易被催眠者的特征:常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当前情景;依赖性强;深信催眠;有经验分离的经历。 催眠的解释:社会认知和角色扮演;意识功能分离(监督和执行功能的分离) 催眠的应用:治疗、侦破等。 第三节注意概述 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选择、维持(方向特征) ●集中性:抑制其它,聚集于特定对象(强度特征)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本身不是活动进行的过程。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进行时的意识状态,它伴随一定的外部表现,但有时也有假象的产生 外部表现 ☐定向性反应 ☐无关行为停止

☐生理变化:血液和呼吸 ☐假象问题:不完全对应 生理机制 ☐觉醒机制 与有机体觉醒有关的生理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状结构的功能。二是神经介质和觉醒因子的作用。神经介质有儿茶酚胺和乙烯胆碱。 ☐大脑皮层的作用 海马等是精确行为的重要神经结构。额叶在调节和计划行为上有重要作用。 定向性反应 无关行为停止 生理变化:血液和呼吸 假象问题:不完全对应 作用 选择功能(基本功能) 维持功能 整合功能 调节功能 启动效应--前注意的作用 种类 ☐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其本质是内部言语形式实现的对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教师资格证考试 心理学 意识与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填空题 1、意识是人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的核心是和。 2、意识活动主要分为和。 3、意识的三种水平是、和。 4、人类的意识的基本特征有意识的、和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5、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是、和。 6、在正常情况下,意识状态可分为、、和。 7、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和。 8、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它是心理活动的。 9、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 10、注意具有如下功能、和。 12、注意的基本特征有、、、和。 13、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已有的及把注意对象的能力。 14、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 15、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的心理特征,而意识反映的是注意的。 二、名词解释 1、意识 2、自我意识 3、注意 4、不随意注意 5、随意注意 6、随意后注意 三、判断题 1、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2、做白日梦是属于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3、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 4、注意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人的心理过程离不开注意的参与。() 5、注意的外部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一致。() 6、霓虹灯的一闪一暗极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它亮。() 7、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始终如一地指向某一对象。() 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9、不随意注意就是不想注意,因而什么也没注意。() 10、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随意注意。() 四、选择题 1、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 A.感知活动 B.思维活动 C.想象活动 D.意识活动 2、指人在不注意或略微注意的情形下的觉知状态是()。 A.意识水平 B.下意识水平 C.潜意识水平 D.无意识水平 3、人的意识既能够主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这种意识的基本特征

心理学的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的意识与注意 1.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2.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察,或者说是觉知。 3.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0 分钟身体放松,呼吸变慢, 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频率较低、波幅较小 第二阶段:20 分钟个体很难被叫醒睡眠锭(频率高、波幅大) 第三阶段:40 分钟出现δ波,有时岀现睡眠锭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 第四阶段:20 分钟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的各项功能指标都会变慢大多呈现为δ波 4.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δ波会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大约持续5-10分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之后,又会重复上述睡眠的四个阶段,第四个睡眠阶段结束之后,又会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而且时间会比第一次长、直至最后一次可长达 1 个小时。

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意识的指向性是指感觉器官容量有限,会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意识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全神贯注地聚集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 6.注意不是心理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7.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8.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简单的任务下,注意广度大约是7±2,即5-9 个项目。 9.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10.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11.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

心理学注意的概念

心理学注意的概念 1. 概念定义 注意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关注某一刺激或信息的心理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有选择性的、有控制性的过程,通过对外界刺激的筛选和集中,使得个体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获取并处理重要的信息。 2. 重要性 注意是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2.1 认知过程 注意对认知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感知阶段,注意决定了我们选择关注哪些感觉输入,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在记忆阶段,注意决定了我们将哪些信息编码并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在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注意控制着我们选择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2.2 行为表现 注意对行为表现产生影响。当我们专注于某项任务时,能够更好地筛选外界干扰,并提高任务执行效率。而分散注意力则会导致错误和疏漏。 2.3 情绪调节 注意对情绪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事物上时,可以提升积极情绪,降低负面情绪。相反,注意力过度关注负面刺激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2.4 学习和记忆 注意是学习和记忆的前提条件。只有将注意集中在学习任务上,才能有效地获取和加工信息,并将其转化为长期记忆。 3. 注意的类型 3.1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选择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能力。人们往往会选择关注与自己目标相关或者更加显著的刺激,而忽略其他无关或不显著的刺激。

3.2 分配注意 分配注意是指个体将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到多个任务或多个刺激上。当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分配注意决定了我们如何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和平衡。 3.3 持续注意 持续注意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对某一刺激或任务的持续关注能力。持续注意对于完成需要长时间连续集中的任务非常重要,如长时间的学习、工作或驾驶等。 3.4 注意转移 注意转移是指个体从一个刺激或任务向另一个刺激或任务转移注意力的能力。注意转移在处理多任务、灵活应对环境变化时起到重要作用。 4. 注意的应用 4.1 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了解和应用注意的原理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学习内容上,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4.2 临床心理学 在临床心理学中,注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认知障碍、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训练个体调控注意力,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并提升情绪状态。 4.3 广告与市场营销 广告和市场营销行业借助对注意的研究成果来设计吸引消费者关注的广告宣传手段。了解消费者的选择性注意机制,可以帮助广告商更好地引导消费者的关注,并提升广告效果。 4.4 交通安全 在交通安全领域,了解注意的原理有助于设计更加安全的道路和交通标志。通过引导驾驶员注意力,减少干扰和误导,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总结 注意作为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持续注意和注意转移是注意的主要类型。在教育、临床心理学、广告与市场营销以及交通安全等领域,都可以应用注意的原理来改善效果和提升安全性。了解和掌握注意的原理,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意识

心理学——意识 1.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 2.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人的许多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及盲视等。 3.意识经验有局限性。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是人们意识不到的。而且,在同一时间内进入意识的信息量也有限。意识经验又具有能动性,有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听到、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4.意识状态的变化是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的。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称为生理节律。这些变化与人体内部生理过程的变化有关,如荷尔蒙的分泌、体温、血压等的变化等。 5.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起关键作用。 它的活动可以促进或抑制松果腺的活动。松果腺分泌梃黑激素。褪黑激素起镇静剂的作用,可以减低肌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视交叉上核对视觉刺激输入敏感,白天的光线可以激活该神经核,从而减少褪黑敞素的分泌。与此相反,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 6.根据脑电波的特征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被称为“睡眠锭”的脑电波;第三阶段的脑电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人,出现△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波;第四阶段的大多数脑电波为A波。 7.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的脑生理电活动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

心理学知识点辅导——注意的理解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到两个特点。注意的指向性显示出人们的认识活动具有选择性。人们对认识活动的客体进行选择,如学生在听课时,他的心理活动不是指向教室里的一切事物,而是把教师的讲述从许多事物中挑选出来,并且比较长久地反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是指离开一切与听课开关的事物,而且也是对与听课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的抑制,这样,对教师的讲课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 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一切对象,而只能感知其中少数对象。在满天星星的夜晚,我们只能同时看清楚几颗星星,而不能看清楚所有的星星,在思考问题时,我们也只能同时想到少数几个问题,而不能想到所有的问题。注意的对象可以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是自己的行动或思想,在后面这种意义上,通常用"专心"来表达,由于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此少数对象就被清晰地认识出来;而同时作用的其他对象,就没有意识或意识得比较模糊。所以一个人注意到某一些对象,他同时便离开了其它对象,集中注意的对象是注意的中心,其佘的对象有的处于"注意的边缘",多数处于注意范围之外。 从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可以看出,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我们经常说:"注意灯光","注意铃声",并不是说注意本身就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把"注意看灯光","注意听铃声"中的"看"字和"听"字省略了。另外,平时讲"没有注意"并非指人在清醒状态时,心理活动在进行时,什么也不注意,而是说人的心理活动没有指向并集中于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而指向并集中于当前不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去了。 从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还可看出注意具有一系列的功能。首先,具有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一致的各种影响,避开或抑制其它非本质的、附加的与之相竞争的各种影响。注意把有关信息线索区分出来,跟踪一个信息线索,如果没有这种选择性的功能,生活将变得一片混乱。其次注意具有保持功能,即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有意识中保持,一直保持到达到目的为止。注意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有些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是由于不懂规则而产生的,而与心理监督机能形成得不完善有关。这种心理监督动作形成后,可以相当迅速地加以综合、概括、进行迁移。 可见,注意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保证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它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虞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方向。 (一)注意的特点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1、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在大千世界中,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作用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