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e13633009.html,

柴可夫斯基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作者:隋燃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1期

摘要:钢琴组曲《四季》以春夏秋冬为创作源泉,虽然描述的是俄罗斯自然风光,但是

表达的是对于人类、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将这些内涵赋予乐曲之中,使得乐曲更有灵魂。这组乐曲生动的体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专制时代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面貌。本文通过对乐曲中所涉及到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俄罗斯的文化、思想问题的阐述,其中《四季》十一月的造诣即为高深,在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将在作曲技法还有和声分析方面做出研究。

关键词:音乐特点;曲式分析;研究

一、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音乐特点

这首乐曲为听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冬天景色图:在渺远广阔的雪原上,马车由远方慢慢驶来的情景浮现在听众脑海中。使用简洁的织体进入乐曲主题为整首乐曲锦上添花,使得乐曲弹奏流畅自然,用简洁明了的和声作为背景,使远方的隐隐约约的马车的身影更加突出,由此看出音调朴素的俄罗斯民歌却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俄罗斯淳朴的民风和大自然的和谐在乐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二度倚音在乐曲中的运用以及和声节奏的巧妙变换为听众展现了一幅马车铃铛来回晃动、马蹄哒哒作响的欢快场面,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让听众沉醉其中,同时也将音乐推向了高潮;。右手弱力度的跳音背景下,主题音调在左手得以再现,让人回味的同时,尾声已悄然侵入,在不知不觉中变换,和谐而流畅,直到音乐逐渐趋于平静,远去的马车已渐渐消失在人的视线里,给听众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作曲家用不同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布局及力度变化等作曲技法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这幅由远到近再到远的画面,曲调不同变换衔接自然流畅,这种独特的艺术构思颇有音画结合的审美意境使得听者不禁为之陶醉。

二、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具体分析

1、音乐结构特征分析

俄罗斯的冬天,白雪皑皑。快乐的马夫唱着民歌,哼着小曲,赶着马车疾驰在广阔的雪原上。柴可夫斯基被这种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深深触动。于是写出这首反映俄罗斯冬季景色的钢琴曲。这首钢琴小品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乐曲。首部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E自然大调进入中速的快板;中部是乐段的反复,由G大调进入,在调性、节奏、音乐风格上都与首部形成鲜明对比;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再现,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2.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 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位于降VI级大三和弦与主和弦之间。降VI级大三和弦与其后的德国增六和弦相差一个音级,二者的转换就像同根音的大三和弦向大小七和弦转换一样平顺自然,这两个和弦用在音乐的结尾处形成协和的三和弦与不协和的七和弦的音响对比,而主和弦与降VI级大三和弦亦形成鲜明的对置。降VI级大三和弦之上漂浮着A旋律大调的旋律,与第99小节主和弦之上所附加的变化音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随后,旋律以琶音进行的方式从低音区向高音区延伸,用PPP的力度演奏,音乐在柔和、梦幻般的音响中结束。德国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作为变格进行用在该作品的结尾作为补充终止,增强了音乐作品中的浪漫气质。 二、主和弦中的附加音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各种形式的和弦外音点缀其中,附加音以留音和倚音方式出现在主和弦中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附加音主和弦既给音乐增添了神秘的和声音响,显现出柴可夫斯基大胆、别致的和声思维。 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有时可能被误当七和弦看待,不过,如果从前后和声进行的功能关系来推断,便可以清晰地判断其是否为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第7-9小节使用终止式建立和巩固E大调,在这3小节音乐中,每小节前两拍均为主四六和弦,其后接以属七和弦,低音声部为属持续音。这里的主和弦均含有附加六度音(c2音),第7小节为留音式的附加音,位于下属和弦与属七和弦之间,是含有附加六度音的终止四六和弦。第8-9小节中主

柴可夫斯基《四季》的音乐题材特征

柴可夫斯基《四季》的音乐题材特征 柴可夫斯基一生都保持着敏感的态度,情感十分丰富。他的音乐充满了无尽的忧郁,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本人不太幸福的情感生活和独特经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音乐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题材和深厚的感情。我们能够从他的音乐中洞察到感情痛苦的心音,而且也能够感受到他当时那个时代所发出的痛苦呻吟,也涵盖了他对俄罗斯的深厚情感。笔者以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为研究案例,深层次地分析了《四季》的音乐题材特征,希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这首钢琴套曲。 一标题音乐的杰出代表 柴可夫斯基于1876年创作了著名的《四季》钢琴套曲,其副题名字是“性格描绘12幅”。他所创作的这部作品是人类钢琴音乐题材中的重要精品。《四季》中的12首曲子分属于12个月,体现了俄罗斯当时的生活风俗、气候以及自然风光,富有强烈的诗情画意特色,这首乐曲的整体风格是自然纯朴、清新恬淡,不但素描般地刻画了俄罗斯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画面,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这首音乐具有显著的俄罗斯情调,既质朴又非常优美,不但存在着开朗般的欢乐,而且隐隐地表现了淡淡的忧伤。从这12首作品来看,所拟定的每首乐曲标题都带有季节性特征,这种音乐以及文学的巧妙组合形式,不管是当下抑或是之前,这种创作钢琴音乐的方式都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从标题音乐的具体发展过程来看,西方著名音乐家李斯特把标题音乐界定为“展示文学概念、讲述故事或者描绘相关场景、画面的相关器乐作品”。在西方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贝多芬创作的《田园交响曲》具有较强的描述性,而且还能够带给听众纯音乐的强烈愉悦,被看做是标题音乐的最佳典范。李斯特、柴可夫斯基和柏辽兹等诸多作曲家早在19世纪已经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标题音乐,比如《罗密欧与朱丽

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二)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雪橇》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小品,还有一段小故事。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船歌》和《雪橇》。注① 《雪橇》,复三部曲式,快板,四四拍。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欢乐的乐曲,钢琴模仿马拉雪橇上铃铛的叮咚声,轻快活泼,雪橇在茫茫雪原上逍遥自在地奔跑,一路洒下欢愉快乐的铃声。柴可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到:“……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注②十一月《雪橇》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1、主题分析 首部(1-27)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明朗、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的心情都格外欢畅,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A段](1—8)为两个同头异尾乐句构成的方整性乐段,四四拍,E大调。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 谱例7 在这段中,主题由高声部及次中声部的八度重复展开,并在整个A段中持续,使主题的旋律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节奏型由两个八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使四四拍的节奏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但在二分音符长音停顿处加入了四分音符音程的填充,使切分节奏得以打破。在A段的最后两小节转入升g小调,经属七和弦,结束于升g 小调主和弦。整段旋律十分鲜明,线条婉转悠长,音调亲切自然。

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

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马车上》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柴可夫斯基写四季钢琴套曲是应一个杂志编辑的邀请,为他杂志的副刊编写的。每月写一首符合当月特点的曲子。 1875 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尼古拉·马特菲耶维奇·贝纳德从俄国的诗中选出十二首适合于1876年1~12月各月份的诗,按月在刊物上登出。同时,他请柴可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能描写各月份性格的钢琴曲。柴可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的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每逢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作品的那天,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杂志社。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只有6月和11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因此他用他先前创作的《船歌》作为6月的一曲,用《雪橇》作为11月的一曲。这两曲竟成为了十二首作品中最著名的两首。柴可夫斯基在这些乐曲中,不但生动地描写了每一季节中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深刻地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反映着俄罗斯民间音乐语言的音调。这些作品是柴可夫斯基现实主义创作的优秀范例。 俄罗斯的音乐月历 这一部钢琴作品,是柴可夫斯基于1875~1876年,在创作芭蕾舞音乐「天鹅湖」,受到委托所写的钢琴小品集。在诸多钢琴小品当中,舒曼的「森林情景」是以大自然的描写为宗旨,而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则是以对诗的印象,转化成音乐。在创作的笔法上,可以感受到他所流露出对俄罗斯土地的情感,以及对于爱的歌颂。这部曲集共有12首,以每一个月份、并冠以标题作为主旨,从这种种素材看来,祖国的每一项自然与风土民情,都是他创作的原点。 《四季》The Seasons Op.37b ,副标题是“十二种性格的小品”,全曲由十二首富有标题的独立小品组成。 1、一月——壁炉边 January—At the Fire Side 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普希金 作品采用升f小调,3/4拍,朴素而有表情的中板,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中段速度渐慢,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 炉火边:这是描写冬天的夜里,在屋内的火炉边取暖的安静气氛,曲风也带有民谣的风格。曲式结构: 三段体,A + B +A +尾声: A 段旋律优美如歌, 给人以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在钢琴套曲《四季》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 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位于降VI级大三和弦与主和弦之间。降VI级大三和弦与其后的德国增六和弦相差一个音级,二者的转换就像同根音的大三和弦向大小七和弦转换一样平顺自然,这两个和弦用在音乐的结尾处形成协和的三和弦与不协和的七和弦的音响对比,而主和弦与降VI级大三和弦亦形成鲜明的对置。降VI级大三和弦之上漂浮着A旋律大调的旋律,与第99小节主和弦之上所附加的变化音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一月——在炉边》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一月——在炉边》 分析说明:本曲为复三部曲式,原诗对炉火的描述,描绘出一幅寂静冬日的夜晚,壁炉边恬静的休息和沉思画面。一级曲式结构的各部分均为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B乐段的模进带来一系列调性游离,三声中部琶音的音型手法,隐伏在织体中的间断、半音花下行的旋律,赋予音乐以交响化的效果,更多地渲染着宁静的气氛,烘托出幻想的意境。C乐段和声意外进行,既体现了柴可夫斯基和声语汇的特点,也给调性分析带来了一定难度。结尾部分在A乐段再现的基础上扩充,代替了独立的尾声。 1.第一部分(1~28):单三部曲式,发展中段,A乐段简单再现,有一小节缩减。 A乐段(1~10):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6不对称结构的扩展乐段,主调为A大调,后乐句转入属调(E大调),并在E大调收拢。前乐句可分为两个2+2的乐节,后乐节是前乐节材料分裂、模进演变而来,开放在属和弦。后乐句是平行结构,7小节转入E大调,8小节是7小节的重复,低音属持续,9~10小节在扩展中完满终止于E大调。 B乐段(11~20):发展中段,由4+6两个对比乐句组成的转调乐段,展开性写法,后乐句在模进中形成一系列调性游离。前乐句先从E大调开始,由两个重复乐节组成,前乐节是a乐句材料的倒影,后乐节是前乐节的原样重复,收拢于E大调。后乐句从15小节开始,bA大调开始;16小节是15小节的三度模进,C 大调;扩展后19小节转入B大调,经过一系列属—主变化,21小节收拢于B大调。 A乐段再现(21~28):简单缩减再现,仅再现了4+4的基本结构,省略了扩展的两个小节,开放于属调(E大调)属和弦,为同主因小调做准备。 2.三声中部(29~51):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再现乐段为缩减再现。 C乐段(29~36):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4方整性结构,分解和弦式织体e小调(主调属小调)。每个乐句又分解为两个平行乐节,属于双重平行结构。29~30小节和声进行为:ts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这是柴可夫斯基典型的和声进行模式。 D乐段(37~45):对比中段,4+5不对称结构,隐伏在强拍的乐律与C乐段形成对比,保持了C乐段的织体,乐句划分不明显。前乐句从b A大调开始,40小节转入c小调,以37~38小节为变奏主题,39~40小节变奏重复,40小节是39小节的模进。后乐句从41小节开始,C大调,41小节是后面模进音组的主题。 C乐段(46~51):只再现了C乐段的一个扩展乐句。 3.连接部(52~60):4+5两个平行乐句组成,B大调(C乐段再现的属调)。低音主持续,持续音为再现部分A大调的Ⅱ级音。 4.再现部分(61~101):第一部分简单再现,87小节开始与27小节的初始陈述形成变化,使A乐段的最后一次再现为主调的单一调性再现。88小节开始,因终止式的开放导致扩充,使88—101小节由扩充代替尾声。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e13633009.html, 柴可夫斯基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作者:隋燃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1期 摘要:钢琴组曲《四季》以春夏秋冬为创作源泉,虽然描述的是俄罗斯自然风光,但是 表达的是对于人类、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将这些内涵赋予乐曲之中,使得乐曲更有灵魂。这组乐曲生动的体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专制时代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面貌。本文通过对乐曲中所涉及到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俄罗斯的文化、思想问题的阐述,其中《四季》十一月的造诣即为高深,在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将在作曲技法还有和声分析方面做出研究。 关键词:音乐特点;曲式分析;研究 一、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音乐特点 这首乐曲为听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冬天景色图:在渺远广阔的雪原上,马车由远方慢慢驶来的情景浮现在听众脑海中。使用简洁的织体进入乐曲主题为整首乐曲锦上添花,使得乐曲弹奏流畅自然,用简洁明了的和声作为背景,使远方的隐隐约约的马车的身影更加突出,由此看出音调朴素的俄罗斯民歌却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俄罗斯淳朴的民风和大自然的和谐在乐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二度倚音在乐曲中的运用以及和声节奏的巧妙变换为听众展现了一幅马车铃铛来回晃动、马蹄哒哒作响的欢快场面,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让听众沉醉其中,同时也将音乐推向了高潮;。右手弱力度的跳音背景下,主题音调在左手得以再现,让人回味的同时,尾声已悄然侵入,在不知不觉中变换,和谐而流畅,直到音乐逐渐趋于平静,远去的马车已渐渐消失在人的视线里,给听众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作曲家用不同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布局及力度变化等作曲技法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这幅由远到近再到远的画面,曲调不同变换衔接自然流畅,这种独特的艺术构思颇有音画结合的审美意境使得听者不禁为之陶醉。 二、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具体分析 1、音乐结构特征分析 俄罗斯的冬天,白雪皑皑。快乐的马夫唱着民歌,哼着小曲,赶着马车疾驰在广阔的雪原上。柴可夫斯基被这种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深深触动。于是写出这首反映俄罗斯冬季景色的钢琴曲。这首钢琴小品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乐曲。首部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E自然大调进入中速的快板;中部是乐段的反复,由G大调进入,在调性、节奏、音乐风格上都与首部形成鲜明对比;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再现,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2.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五月——清净之夜》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五月——清净之夜》 本曲为复三部曲式,以抒情音画的笔触,描写了俄罗斯春天的景象,第一部分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中间部分为三部性,由一系列模进结构组成,再现部为简单再现。 1.第一部分(1~19):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A乐段(1~8):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5不对称扩展结构,主调为G大调,单一调性的开放乐段。前乐句从一些列琶音开始,低音从D—D呈线形级进上行,阻碍终止后,开放于属和弦。后乐句平行开始,紧分裂模进后开放于分解的属和弦。 B乐段(9~19):对比中段,由4+6不对称结构。前乐句以分解和弦形式形成性格对比,后乐句降低八度再现a乐句,音乐更加宁静,完全终止收拢于主调。 2.三声中部(20~67):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中间部分为插部写法,由一系列模进、变奏乐句发展而成,段落感不明显,再现段是综合了中部各要素的综合性再现。 C乐段(20~27):b小调,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4方整性结构,每个乐句又可以划分为两个乐节,形成双重平行结构。 插部(28~54):不断模进的乐段,好像发展中部。可以将这部分近似地划分为六个乐句:28~31为d乐句,包括2+2两个模进关系的乐节,歌唱性旋律,分解和弦织体,28~29小节为#f小调,30~31小节为e小调;32~35为e乐句,D大调,低音属持续,包括两个变奏

的乐节;36~39小节为f乐句,是e乐句材料的变奏;40~44小节为f 乐句同头异尾变奏,最后一小节转入#F大调属和弦;45~48小节为g 乐句,49~54小节为g乐句变奏,变奏手法是旋律转入中音部,全部在#F大调上展开,低音保持主持续,为C乐段的小再现进行属准备。 C乐段再现(55~67):b小调上的动力化再现,将C乐段和插部材料综合再现。后乐句为扩展乐句,采用中部e乐句32~33小节材料变奏,扩展部分围绕再现部G大调的再现进行属环绕,起到再现部连接和属准备的作用。 3.再现部(68~88):原样再现,最后在主和弦上持续,形成2小节的扩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