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师辅导讲义简单机械综合专题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师辅导讲义简单机械综合专题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师辅导讲义简单机械综合专题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师辅导讲义简单机械综合专题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C (简单机械综合专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专题检测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甲的质量是乙质量的2倍,现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将甲、乙二物体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将()A

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

C.仍然保持水平状态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一根轻质木杆A端细线下所挂重为50N、底面积为2×10﹣2m2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在B点加竖直向下的力F=30N作用时,木杆能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细线竖直,已知OA=15cm,OB=5cm,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103Pa;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10N.

3.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重200N的物体,当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80N,如图所示.若忽略绳、滑轮的重力及绳与滑轮的摩擦,水平拉力F是40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

4.最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了在我市拍摄的“汽车落水后如何水下逃生”的纪录片.纪录片中,实验人员开着小车从高处落入滚滚的岷江,并在门窗紧闭的车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砸碎车窗玻璃逃生,惊心动魄.为了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摄制组精心设计了紧急救援装置,用于当实验人员无法从车中逃生时迅速吊起汽车.现某课外活动小组,照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模拟紧急救援落水汽车.实验中用实心圆柱体A代替小车,已知A的体积为0.12m3,质量为210kg.(g取10N/kg,设整个过程A均为匀速运动状态,忽略钢缆绳重及滑轮摩擦,不考虑风

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

(1)求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ρ水=1.0×103kg/m3)

(2)若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那么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岸上钢绳的拉力F为多大?(3)若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以0.5m/s的速度被匀速提升,求岸上钢绳拉力F的功率.

(4)从A上表面刚出水面到A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请简述理由.

解:(1)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2m3=1200N;

(2)A的重力为:G物=m物g=210N×10N/kg=2100N

A在水中时η=60%,则:W有=(G物﹣F浮)?h W总=(G物﹣F浮)?h+G动?h

又∵η=60%

∴=60% 即=60%

解得:G动=600N

由图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

∴A完全出水后,钢绳拉力F===540N;

(3)物体上升速度为0.5m/s,所以绳端移动距离为v=5×0.5m/s=2.5m/s;

则P===Fv=540N×2.5m/s=1350W

(4)A从上表面刚出水面到A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A受到的浮力在减小,绳子对A的拉力在增大,滑轮组对A做的有用功在增加.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整个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变大.

二、知识梳理

1、问题:杠杆两侧分别悬挂密度为ρ1、ρ2的物体,杠杆平衡;当物体分别浸没到密度为ρ3、ρ4的液体中时,杠杆是否仍平衡?

方法一:密度比

密度比是指杠杆能否平衡决定于两侧所悬挂物体的密度与浸入的液体密度的比值的大小。

用数学方法证明如下:

因为杠杆平衡,所以

左边物体浸没在密度为ρ3的液体中时,

右边物体浸没在密度为ρ4的液体中时,

由①②③得:

若时,密度为ρ1的物体端下沉;若时,密度为ρ2的物体端下沉;若时,杠杆仍平衡。

方法二:密度差

密度差是指杠杆能否平衡决定于两侧所悬挂物体的密度与浸入的液体的密度差的大小。

若ρ1-ρ3>ρ2-ρ4时,密度为ρ1的物体端下沉;若ρ1-ρ3<ρ2-ρ4时,密度为ρ2的物体端下沉;若ρ1-ρ3=ρ2-ρ4时,杠杆仍平衡。

2、进行有关杠杆与密度、体积问题的计算,要使用公式ρ=m/v,这其中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没有同类量,但这时应很容易想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而重力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力是同类量,所以,杠杆与密度问题的结合,要通过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进行过渡。

3、进行有关杠杆、滑轮与压强问题的计算,要使用公式P=F/S,很显然,其中的压力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中的力是同类量,所以,杠杆与压强问题的结合,一定要通过这两个力的关系来实现。

三、题型突破

1、杠杆平衡问题与浮力的综合

1.如图,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现将铁块和铝块同时浸没到水中,杠杆将()

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

C.杠杆仍然平衡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答:因铝块、铁块体积相同,ρ

>ρ铝,有m铁>m铝,G铁>G铝,由杠杆平衡条件,两侧力与力臂的乘积相同,

但铝一侧的力臂大于铁一侧的力臂;浸没水中后,铁、铝受到的浮力相等,但铝一侧减小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大,所以杠杆不再平衡,铁一侧将下降,即右端下降.

故选B.

2.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铜块(ρ铁<ρ铜),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铜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

A.仍保持平衡B.铁块一端下沉C.铜块一端下沉D.无法判断

解答:由于两者质量相等,所以设铁块和铜块的质量为m,

杠杆又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gL1=mgL2,所以该杠杆是一个等臂杠杆,即L1=L2=L.铁块和铜块浸没在水中时,铁块受到的浮力:F铁=ρ水gV铁=ρg,同理铜块受到的浮力:F铜=ρ水g,由于ρ铁<ρ铜,所以ρg>ρ水g,

即铁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铜块受到的浮力;

此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是重力减去它们受到的浮力即:G﹣F浮.

由此可知铁块产生的力矩(力臂和力的乘积):(mg﹣ρg)L,同理铜块产生的力矩:(mg﹣ρ水g),由于铜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受到的浮力,所以:(mg﹣ρg)L<(mg﹣ρ水g)L,

杠杆将向力矩大的一方,即铜块一侧倾斜,故铜块一端下沉.

综上分析故选C.

2、杠杆与浮力的综合计算

1.如图所示,杠杆AOB处在水平位置平衡,OA:OB=1:2,浸入水中的铁球质量m=7.9kg,加在B端的力F=24.5N,ρ铁=7.9×103kg/m3,g=10N/kg.则空心体积是()

A.1×10﹣3m3B.2×10﹣3m3C.3×10﹣3m3D.4×10﹣3m3

解答:∵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F×OB=F A×OA,

∴A端受到的拉力:

F A===49N,

对于铁球:

∵F A+F浮=G球=m球g,

∴铁求受到的浮力:

F浮=m球g﹣F A=7.9kg×10N/kg﹣49N=30N,

∵F浮=ρ水v排g,

∴铁球排开水的体积(铁球的体积)

v球=v排===3×10﹣3m3,

7.9kg铁的体积:

v铁===1×10﹣3m3,

故空心部分体积:

v空=v球﹣v铁=3×10﹣3m3﹣1×10﹣3m3=2×10﹣3m3.

故选B.

2.如图所示,某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底面积为20cm2.将物体B放入水中时,通过磅秤测得总质量为150g;使用一个杠杆提起物体B,发现当杠杆C端挂钩码A时,杠杆在水平位置恰好平衡,物体B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天平示数为50g,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则物体B的密度为3×103kg/m3.(g取10N/kg)

解答:第一次通过磅秤测得总质量150g:则G

+G水+G B=m1g=0.15kg×10N/kg=1.5N…①

容器

B的体积:V=2Sh=2×20cm2×10﹣4×0.01m=4×10﹣5m3,

第二次此时磅秤示数为50g:则G容器+G水+F浮=m2g=0.05×10N/kg=0.5N…②

由①﹣②得,G B﹣F浮=1N…③,

当B完全出水,液面将再下降1cm,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底面积为20cm2,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

即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5m3=0.4N

将F浮=0.4N代入③,解得G B=1.2N,则m B===0.12kg=120g.

则物体B的密度ρ===3g/cm3=3×103kg/m3.

故答案为:3×103.

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把密度均为4.0×103kg/m3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挂在A、B两端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甲物体浸没在水中,同时把支点从O移到O′时,杠杆又在新的位置平衡,若两次支点的距离O O′为OA的,求: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

解答:(1)如图杠杆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G

×OA=G乙×OB,整理可得:

OB===;

(2)甲浸没在水中,杠杆平衡,支点必须向右越大,增大甲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G甲﹣F浮)×O′A=G乙×O′B,

(G甲﹣ρ水gV甲)×(OA+OA)=G乙×(OB﹣OA);

(ρV甲g﹣ρ水gV甲)×OA=ρV乙g×(﹣OA)=ρV乙g×(﹣OA);

整理可得:===

因为甲乙密度相等,所以质量之比就等于体积之比,

所以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

答: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

3、杠杆、滑轮与压强的综合计算

1.把正方体甲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5.4×105Pa.AB是重力可忽略不计的杠杆,支点为0,且OA:0B=1:2.将正方体甲挂在杠杆的A端,在B端施4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时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变为1.8×105Pa.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当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在杠杆B端应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是60N

B.当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在杠杆B端应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是20N

C.正方体甲的重力是240N

D.正方体甲的体积约是9.3×10﹣6m3

解答:由题知:P1=5.4×105Pa;P2=1.8×105Pa;F1=40N;OA:0B=1:2,设正方体底面积为S;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P1S﹣P2S)?OA=F1?OB,

化简得:3.6×105Pa?S=80N,即:S=;

物体重力G=P1S=5.4×105Pa××10﹣3m2=120N.

当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G?OA=F1'?OB

F1'=

故选A.

2.图是锅炉上的保险阀,当阀门受到的蒸气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阀门就会被顶开,让蒸气跑出一部分,使锅炉内的蒸气压强减小,阀门面积为3厘米2,杠杆重不计.

(1)用毫米刻度尺从图上量出并记录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要保持锅炉内蒸气的压强为1.2×105帕,应在B处挂多重的物体?

(3)锅炉用久了耐压能力会降低,怎样调节能使锅炉内蒸气的最大压强小于1.2×105帕?

解答:(1)测量可得:动力臂OA=6.1mm,阻力臂OP=37.1mm.

(2)气体产生的向上的动力:F=pS=1.2×105Pa×3×10﹣4m2=36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OA=G?OP;

所以物体的重力G==≈5.9N.

(3)锅炉用久了耐压能力降低时动力的大小会减小;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OA的值减小;

要使保险阀起到保险作用,应减小G?OP数值的大小,即将重物向左移减小阻力臂或换成质量较小的物体减小阻力.

答:(1)动力臂为OA=6.1mm,阻力臂为OB=37.1mm;

(2)应在B处挂5.9N的物体;

(3)将重物向左移或换成质量较小的物体.

3.如图是小华利用杠杆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的示意图.杠杆CD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C:OD=1:2,物体A为配重,其质量为200g.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2,物体B的质量为320g,它的体积为40cm3.当物体B 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当用力拉物体A,将物体B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竖直向下拉物体A的力为F,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若p1与p2之差为40Pa,求拉力F的大小.(g取1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A和物体B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解答:由P1、P2之差为40Pa.可求F′=△PS=40Pa×0.75×10﹣2m2=0.3N

==0.3×10﹣4m3

V排=0.4×10﹣4﹣0.3×10﹣4m3=0.1×10﹣4m3

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0.1×10﹣4m3=0.1N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GA)OC=(GB﹣F浮)×OD

(F+2N)×OC=(3.2N﹣0.1N)×OD

代入数值得F=4.2N

答:拉力F为4.2N.

4.如图所示,若滑轮重为4N,重物重为6N,OB=2?OA;要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则F的大小为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

解答:

(1)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动滑轮的拉力:F拉=(G+G动)=(6N+4N)=5N.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拉=F拉=5N.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拉'×OA=F×OB,

即:5N×OA=F×OB,

所以,F=2.5N.

答:F大小为2.5N.

5.如图所示,AB是一杠杆,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O:OB=2:3,OD:DB=1:1,滑轮重为100N.当在B点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边长为0.2m的正方体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7500Pa;当在D点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正方体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000Pa.(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图中各段绳子所受拉力均沿竖直方向)

求:(1)正方体M的受到的重力;(2)拉力F的大小.

解答:当F作用B点时,A点受拉力为F1.正方体M受拉力为f1,受重力为G,受支持力为N1 F1×2k=F×3k

F1=1.5F f1=3F﹣100N

N 1=P1S=7500Pa×0.04m2=300N

N 1=G﹣(3F﹣100N)200N=G﹣3F ①

当F作用D点时,A电受拉力为F2,正方体M受拉力为f2.受重力为G,受支持力为N2

F2×2k=F×1.5k F2=0.75F f2+100N=1.5F

N2=P2S=15000Pa×0.04m2=600N

600N+f2=G,500N=G﹣1.5F ②

由①②两式得

F=200N G=800N

答:(1)正方体M的受到的重力为800N;

(2)拉力F的大小无为200N;

4、滑轮与摩擦力的综合计算

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当物体匀速移动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30N;若物体重100N,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是()

A.30N B.60N C.90N D.100N

解答:因为有3条绳子作用在动滑轮上,所以水平向左拉物体的拉力为F=3×30N=90N;又因为物体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水平向左拉物体的拉力,大小为90N.

故选C

2.如图所示,物体A重80N,物体B重72N,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动物体A,使物体B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此时拉力F及3s内拉力F所做的功W分别是(已知动滑轮重18N,绳重以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

A.F=90N;W=27J B.F=60N;W=54J C.F=30N;W=27J D.F=60N;W=18J

解答:

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f=F拉=(G+G动)=×(72N+18N)=30N.

拉动A向左运动时,A受力如图,F=f+F拉=30N+30N=60N.

h=vt=0.1m/s×3s=0.3m,S=3h=3×0.3m=0.9m,W=Fs=60N×0.9m=54J.故B说法正确.

故选B.

3.如图所示,体重为51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受到拉力的大小是100N B.人对地面的压力是400N

C.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 D.绳子自由端运动的速度是0.01m/s

解答:A、由图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

拉力F=(G轮+f地)=(20N+200N)=110N,故A错;

BC、人对地面的压力F压=G﹣F=510N﹣110N=400N,故B正确、C错;

D、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v=2×0.02m/s=0.04m/s,故D错.

故选B.

5、滑轮与浮力的综合计算

1.小雨的体重为660N,他使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动滑轮重100N.当匀速提升一个体积为0.02m3的重物(重物始终未出水面)时,他施加360N的力去提升重物,已知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dm2.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重物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强;

(3)该物体的密度.

解答:(1)F

=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02m3=200N.

(2)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绳对人竖直向上的拉力和地面对人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G=F支+F拉,

又因为他对地面的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所以,F压=F支=G人﹣F拉=660N﹣360N=300N,

∴p===7.5×103Pa.

(3)∵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滑轮组时的拉力F=(G物﹣F浮+G动),

∴G=nF﹣G动+F浮=2×360N﹣100N+200N=820N

m===82kg

则ρ===4.1×103kg/m3.

答:(1)重物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00N;(2)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强为7.5×103Pa.(3)该物体的密度为

4.1×103kg/m3.

2.在一溶液池内有一个正方体的金属块沉在池底,小华利用滑轮组将其匀速提出液面,提升过程中,滑轮组绳端拉力F与金属块底部到池底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27 所示.已知金属块被提出液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假设溶液池足够大,金属块被提出液面前后液面高度不变,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求:

(1)金属块浸没在液面下所受浮力;(2)金属块的密度;(3)金属块露出液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1)根据题意及图象可得:金属块浸没时滑轮组绳端拉力F1=1200N,金属块离开液面时滑轮组绳端拉力F2=1600N,正方体边长L=0.5m,滑轮组绳子的股数n=3,

因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F1=(G+G动﹣F浮)=(G+G动﹣F浮)﹣﹣﹣﹣﹣﹣﹣﹣﹣﹣﹣①

F2=(G+G动)=(G+G动)﹣﹣﹣﹣﹣﹣﹣﹣﹣﹣﹣﹣﹣﹣﹣﹣﹣﹣﹣②

②式﹣①式得:F浮=3×(F2﹣F1)=3×(1600N﹣1200N)=1200N.

(2)当金属块被提出水面后则:η′==,

∴G=nF2η′=3×1600N×75%=3600N;

∴ρ====2880kg/m3.

(3)将G=3600N,F2=1600N代入②式可得:

G动=3F2﹣G=3×1600N﹣3600N=1200N;

∴金属块被提出水面前机械效率为:

η===≈66.7%.

答:(1)金属块浸没在液面下所受浮力为1200N.

(2)金属块的密度为2880kg/m3;

(3)金属块露出液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6.7%.

四、专题过关

1.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不等臂杠杆两端分别挂上实心铁球A,B时,恰好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A和B 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的状态是()

A..右端下沉B.左端下沉C..仍然平衡D..不能判定

解答:∵分别挂上实心铁球A,B时,恰好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ρ铁V A g?OA=ρ铁V B g?OB,所以V A?OA=V B?OB

若将A和B同时浸没在水中,则左端=(ρ铁V A g﹣ρ水V A g)?OA=ρ铁V A g?OA﹣ρ水V A g?OA

右端=(ρ铁V B g﹣ρ水V B g)?OB=ρ铁V B g?O B﹣ρ水V B g?OB

又V A?OA=V B?OB,所以ρ水V A g?OA=ρ水V B g?OB,

所以ρ铁V A g?OA﹣ρ水V A g?OA=ρ铁V B g?OB﹣ρ水V B g?OB

因此杠杆仍然平衡.

故选C.

2.如图所示,轻质等臂杠杆的A端挂实心铁块,B端挂实心铜块.两金属块都浸没在水中时,杠杆平衡.若将两个水杯撤去,则(已知ρ铁<ρ铜)()

A.无法判断B.杠杆仍平衡C.A端上翘,B端下沉D.A端下沉,B端上翘

解答:(1)铁块和铜块浸没在水中时,杠杆平衡,则:

(G铁﹣F浮铁)L=(G铜﹣F浮铜)L,

∴ρ铁gV铁﹣ρ水gV铁=ρ铜gV铜﹣ρ水gV铜,

(ρ铁﹣ρ水)gV铁=(ρ铜﹣ρ水)gV铜,

∵ρ铁<ρ铜,

∴V铁>V铜,

∵F浮=ρ水V排g=ρ水Vg,

∴铁块和铜块受到的浮力:

F浮铁>F浮铜,

∴F浮铁L>F浮铜L,

(2)当将两个水杯去掉,

杠杆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G铁L,

杠杆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G铜L,

∵杠杆原来平衡,(G铁﹣F浮铁)L=(G铜﹣F浮铜)L,

∴G铁L﹣F浮铁L=G铜L﹣F浮铜L,

∴G铁L>G铜L,

挂铁块的A端下沉,挂铜块的B端上翘.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乳牛喂水器,储水器中水面到阀门的深度为0.5m并保持不变,当浮球浸入水中一半时,阀门恰好关闭,杠杆水平,浮球浸入水中少于一半时阀门打开,浮球密度为0.8×103kg/m3,阀门截面积为2cm2,连杆、杠杆质量不计,求浮球的体积应为多少?(g取10N/kg)

解答:已知:水深h=0.5m,浮球密度为ρ

=0.8×103kg/m3,阀门截面积为S=2cm2=2×10﹣4m2,g=10N/kg

求:浮球的体积V=?

解:阀门受到水的压强为:p=ρ水gh=1×103kg/m3×10N/kg×0.5m=5×103Pa,

阀门受到水的压力为:F1=pS=5×103Pa×2×10﹣4m2=1N,

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杠杆右端受到的作用力:

F2===0.4N,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杠杆右端受到的作用力:

F2=G﹣F浮,

即F2=ρ球gV﹣ρ水g V,

所以球的体积为:

V==≈1.33×10﹣4m3.

答:浮球的体积应为1.33×10﹣4m3.

4.把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对地面的压强为5.4×105Pa.AB是重力可忽略不计的杠杆,O为支点,且OA:OB=1:2.将正方体挂在杠杆的A端,在B端施加18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7所示,此时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变为1.8×105P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杠杆B端施加27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

B.在杠杆B端施加108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

C.正方体所受的重力为240N

D.正方体的体积为10﹣3m3

解答:由题知:P1=5.4×105Pa;P2=1.8×105Pa;F1=180N;OA:0B=1:2,设正方体底面积为S;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P1S﹣P2S)?OA=F1?OB,

化简得:3.6×105Pa?S=360N,即:S=1×10﹣3m2;故其体积不可能为10﹣3m3,故D错误;

物体重力G=P1S=5.4×105Pa×1×10﹣3m2=540N.故C错误;

当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G?OA=F2?OB

F2===270N.

故选A.

5.如图所示,质量为8kg,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物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通过细绳系于轻质杠杆BOC的B端,杠杆可绕O点转动,且CO=3BO,在C端用F=20N的力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绳重不计,g取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教案

《第4节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春秋时代杠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力臂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结构及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教学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并学会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注意:杠杆的形状各异,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O) (2)动力(F1) (3)阻力(F2) (4)动力臂(l1) (5)阻力臂(l2) l: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1 l: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

3.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静止、杠杆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2211l F l F =或2112l l F F =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为何要调节成水平位置平衡? 倾斜状态力臂比杠杆上的刻度小,所以为了直接根据杠杆上的刻度读出力臂,把杠杆调节成水平位置。 4.杠杆的分类 (1)2121F F l l <>、省力杠杆如:铡刀、铁锹; (2)2121F F l l ><、费力杠杆如:钓鱼杆; (3)2121F F l l ==、等臂杠杆如:天平。 注意:在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确定的情况下,沿与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垂直的方向用力,力臂是最长的,力是最省的。 5.人体上的杠杆 二、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根据它的不同使用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定滑轮 (1)定义:在工作的时候,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轮子在不停地转动,但位置不变。 这种定滑轮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见到如升国旗。旗杆顶上装一个定滑轮,人站在地上就能把旗子升到高处。 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而直接用手去提拉,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 1等于阻力F 2,即不省力,因此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2010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资料

谈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 引子 一、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钱学森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二、教什么

三、怎么教 1、教是为了不教 2、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予学生问题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我们必须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予学生。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素养包括多种能力和素质,科学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能力、记录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等。本次讲座主要就怎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记录能力进行学习。 第一个问题: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达尔文曾经对自己作了这样一个评价:“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鲁迅曾经教导青年文学爱好者“如果要创作,第一必须观察。” 观察对于小学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增长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又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提高观察兴趣 1、为了提高观察兴趣,可以了解中外科学家以及学生身边有关观察的一些故事。 2、提出观察的要求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易到难。 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1、细心 即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细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就不能概括出事物的规律。所以,观察不仅要亲眼看,还要深入看,要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周密细致,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简单机械 练习 (2)

滑轮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____力,但可以改变__ 2.在使用滑轮时,________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____的杠杆,所以使用它可以省____力,但不能改变____。3.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4.如图2所示,重物G重40牛,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为22牛,则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牛,钩子1受到绳子的拉力为____牛,钩子2受到重物G的拉力为____牛。5.如图3所示,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拉力F为2牛,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牛。6.如图7所示,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G时,拉力F=____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若用斜向上的力拉绳子,所需拉力F'____F(选填“>”、“=”或“<”)。 7.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F1=____G,F2=____G。 8.下列几种简单机械中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施力方向的有____;只能改变施力方向而不省力的有____(填写字母)。A.杠杆B.定滑轮 C.动滑轮 二、选择题 1.使用滑轮组可以 A.省力又省距离 B.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D.费了力但可以省距离 2.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牛(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滑动,拉力F甲与F乙的大小分别 A.40牛,20牛 B.20牛,40牛 C.40牛,40牛 D.20牛,20牛 3.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600牛的物体,最小的拉力是(不计动滑轮重力及摩擦) A.600牛 B.300牛 C.200牛D.100牛 4.如图9所示,不计滑轮重与摩擦,物体A 质量为2千克,物体B质量为5千克,体积为103厘米3。先用手握住A,待放手后 A.物体B将沉到杯底 B.物体B将停留在水面下任何地方 C.物体B将离开水面上升 D.物体B最后浮在水面上 5.如图11所示,动滑轮重0.5牛,物体重3.5牛,当OA=2OB时,为使轻质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在A端所加的力应为(不计摩擦)A.4牛B.2牛 C.1牛 D.0.5牛 6.如图12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恰好静止(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摩擦不计)。若再在a、b下面各挂上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的情况是

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东门小学邓爱群 通过一年级新教材的学习,使我对如何进行科学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科学和其他学科不同,更注重于动手实验。为此,培训方更是贴心的给我们安排了常见的实验展示,然后让我们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互相交流,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实验的重要性,明确实验中容易发生的一些误区,如何预防,如何做好这些常规实验。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课的这些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更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课本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学的主动,而且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学科,上好科学课不是件容易之事儿,教师应有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每一位科学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儿童在自然生活中有所进取,感到成功。学生面对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现在的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接触的也多。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提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尖锐。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也是凡人,但碍于情面却不愿承认自己的不懂不会。其实这是一种对学生极其的不尊重,也是对自身的不信任。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儿童的要求,并真诚坦白平等地与孩子们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

小学科学学习培训资料.

小学科学学科《课标目标与教材解析》教师培训材料 【一】、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教师培训材料

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冯小平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小康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根本保证。 近几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没能给予足够的认识,师德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 1.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 有资料表明,不少师范院校在校生选择师范专业是迫于无奈,毕业后不愿从教的比例较高,即使从教也只是作为过渡一下;不少青年教师只是

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应付应付,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来执着地追求,更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以致于全身心的投入。少数教师受到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缺乏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急功近利;不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平时工作三心二意,敷衍塞责。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教师弃教“下海”经商;当前,随着日益深化的改革和人才流动逐步市场化,不少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城市中小学,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些情况已对部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现实中,少数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的动机不很明确,有的是为了生活的无奈而从教,有的是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工作中不注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还有少数老教师只注重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不关心、研究未来,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忽视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思想的接纳,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使一些教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起来缺乏干劲和积极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门家”对这句话有些人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 3.缺乏热情与爱心——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 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关心热爱每个学生,但也有不少教

九年级科学简单机械的练习题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班级 简单机械的练习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图1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两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C.两小孩的力臂一定相等 3. 一把刻度准确的杆秤, 实际质量 A.大于1 C.等于1 4. 使用如图 最大 最大 两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小孩的重力 与各自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相等若水果商贩将标准秤砣 换成较轻的秤砣卖给小芳 B. D. () k B. 小于1 k kk D. 可能大于1 kk,也可能小于 2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中( 最大; F F s 一样大 5. 下列关于杠杆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B. C.支点可以在杠杆上的任何位置 D. 1 kg ) 1 kg水果,则水果 2 □ A ― 图2 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一 定等于杠杆长度 6. 如图3所示,一均匀杠杆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每个钩码 质量均为50g,在A、B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A. 杠杆仍平衡 B. 杠杆左边向下倾 C. 杠杆右边向下倾 D. 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 ) 7. 在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上再加一力,杠杆仍处于原平衡状态,则( A.这力通过支点 B. 这力在阻力一侧 C.这力在动力一侧 D. 题设条件不可能存在 8. 在等臂杠杆的两端分别挂铝块和铜块,杠杆刚好水平平衡。若把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 铝<P铜),则此杠杆将() A.仍保持原平衡 B.铝块一端下沉 C. 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面说法正 确的是() A. 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 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是省力杠杆,是费力杠杆, 图4 铜块一端下沉 ABC OBD和OED组成,用指 D. 无法判断9.右图4 剪指甲时,下 OBD OED是费力杠杆OBD OED是省力杠杆 (拉力)F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 L,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M则() 10.如图5, 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 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力臂为 增大丄减小,M增大. 增大丄减 小,M减小.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认识简单机械》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认识简单机械》教案——杠杆 杜桥实验中学:胡仙萍 一、教材分析 《认识简单机械》这一节内容选自教科书《科学》九年级第五册第三章,本节主要学习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引入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常用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了解使用机械时的能量转化过程及转化效率。教科书把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集中在一起,其优势是易于进行一些基本特点的比较,找出相近的规律,易于对简单机械的整体认识。在杠杆一节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要从实例及学生的生活体会中,抓住杠杆本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样,力臂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的基础,要通过实验,突破这一难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杠杆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简单机械,所以本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众多工具中认识到"能围绕某固定点转动"这一杠杆的本质,从而建立杠杆模型。另外解决杠杆问题,认清杠杆的力臂往往是今后解题的关键,力臂的概念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作图困难和不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等问题。在力臂概念的教学上,老师简单的给予一个定义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的。所以一定要创设情景,引起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然后巧用演示实验,使学生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实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归纳,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样使学生既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构了新知识,又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领略科学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春秋时代杠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力臂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1、杠杆模型的建立。 2、能够正确作出力臂的示意图。 五、教学难点 1、正确找出杠杆的支点 2、力臂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讲述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5节《常见的植物》 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结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

震》 第5节《泥石流》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质量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第5节《熔化与凝固》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第3节水的浮力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第2节气温 第3节大气的压强 第4节风和降雨 第5节天气预报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 第4节动物的行为 第5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xx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67116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施新课程以后,小学科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虽对以前的自然学科有所延承,但整合了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其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有着深刻的变革,使任课教师很难适应。而且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差异大,校长往往把精兵强将安排在语数外学科上,而让一些老教师顶替勉强为之,这些老教师是在文革期间接受基础教育,所学基本不能胜任教学。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把该课程分散排在各年级,没有相对专职,以至于有的教师将该课程挪作他用,未能实现国家规定教学计划。这种状况,并非我学区如此,凡农村小学大多这样,但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

小学科学学习培训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学习培训资料 小学科学学科《课标目标与教材解析》教师培训材料【一】、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 1 / 3

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 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九年级科学简单机械的练习题

简单机械的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图1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两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水平平衡,此时( ) A.两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两小孩的力臂一定相等 D.小孩的重力与各自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相等 3.一把刻度准确的杆秤,若水果商贩将标准秤砣换成较轻的秤砣卖给小芳1㎏水果,则水果实际质量( ) A.大于1㎏ B.小于1㎏ · C.等于1㎏ D.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4.使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中( ) 最大 最大; 最大 \ F 2\ F 3一样大 5.下列关于杠杆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 C.支点可以在杠杆上的任何位置 D.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一定等于杠杆长度 《 6.如图3所示,一均匀杠杆A 处挂2个钩码,B 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在A 、B 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 A.杠杆仍平衡 B.杠杆左边向下倾 C.杠杆右边向下倾 D.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 7.在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上再加一力,杠杆仍处于原平衡状态,则( ) A.这力通过支点 B.这力在阻力一侧 — C.这力在动力一侧 D.题设条件不可能存在 8.在等臂杠杆的两端分别挂铝块和铜块,杠杆刚好水平平衡。若把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ρ铝<ρ铜),则此杠杆将( ) A.仍保持原平衡 B.铝块一端下沉 C.铜块一端下沉 D.无法判断9.右图4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 、OBD 和OED 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是省力杠杆,OBD 、OED 是费力杠杆 》 图3 图2

小学科学教师和实验教师培训资料文稿

小学科学教师及实验室实验员培训提纲 不做实验的科学教学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做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 说明:本提纲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具体讲课顺序将根据需要做具体调整什么是科学? 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狄德罗说:“我们(科学家)有三种方法一观察、思考和实验,通过观察搜集事实,通过思考把事实组合起来,通过实验把组合的结果进行验证。”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观察、实验和制作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位置:(请牢记框架图) 覆卷.实乐、制作 具体内容标准: ①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活动建议:对动物、植物、水、空气、岩石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 ②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活动建议:对花的构造、细胞等进行观察,并能画图和用文字说明) ③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活动建议:测量物体长度、重量、温度等, 并用计量单位记录) ④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活动建议:杠杆平衡实验、斜面省力实验、种子萌芽条件对比实验等)

⑤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活动建议: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⑥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活动建议:制作岩石标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等) 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活动建议:起重机模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课程标准中关于观察和实验的界定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指不对观察对象施加任何影响的观 察,它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规律,如观察蚂蚁的行为、月相的变化、叶脉的形状等。 观察时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并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观察,还应注意与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记录与测量工具的运用相结合。对观察的目的性和观察程序也应给予具体的指导。 实验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变量 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如验证植物生长和阳光的关系)、模拟实验(如模拟火山喷发)和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了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第一部分实验教学概述 一、关于观察 (一)认识活动的特点 科学观察的概念是指: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事物,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认识。 以上表述,结合科学课的实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的主体必须动员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不是单指用眼睛看。 2.观察的客体是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 3.“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是观察方法有别于实验方法的重要特点。 4.“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是指观察有别一般的感知,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发射式的感觉。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性 认识活动才是观察。

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让科学课堂充满生机

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让科学课 堂充满生机 7月26、27日我和华远芳老师、万运梅老师在龙泉北校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培训,聆听了专家讲座、优秀教师说课和专题报告,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 通过此次科学教材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科学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师层面上看,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科学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网络互动学习方式等),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必然要开口说,动手做,产生参与活动的冲动,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课堂出现难控制的局面。但仔细分析这很正常,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

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 怎样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呢?首先是想方法,做计划,即通过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的计划,包括制定的步骤,选择方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付的措施,然后开展探究活动。大致的思路是这样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开交流——拓展创新。其次要着眼“三探”——探究活动的引入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探究活动的过程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探究的结论要能促进儿童原有认知向科学方向发展。 随着小学科学课堂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诸如:问题的提出牵强附会、科学猜想太过随意、科学探究过度自主、汇报交流杂乱无章、多媒体运用越俎代庖等等。通过培训我感觉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有望,教育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2、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猜想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最新版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实施新课程以后,小学科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虽对以前的自然学科有所延承,但整合了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其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有着深刻的变革,使任课教师很难适应。而且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差异大,校长往往把精兵强将安排在语数外学科上,而让一些老教师顶替勉强为之,这些老教师是在文革期间接受基础教育,所学基本不能胜任教学。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把该课程分散排在各年级,没有相对专职,以至于有的教师将该课程挪作他用,未能实现国家规定教学计划。这种状况,并非我学区如此,凡农村小学大多这样,但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必须把小学科学课程落实到位,而教好该课程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合格的科任教师。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决定开办小学科学教师短训班,现制定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科学素养,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市进修学校为主要组织管理者,坚持面向全员,注重实效,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全市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培训对象

全校所有科学教师。 三、培训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我学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堪、生动活泼、结构合理的科学教师队伍,促进农村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培训原则 1、加强对科学教学理论学习,培植先进的科学教学观念。 2、注重在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活动。 3、立足各校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以课研提高教学效益。 4、加强我市科学教师交流反思,提升教师的综合科学素养。 5、进行科学知识系统培训,扩展教师知识视野。 五、培训内容 1、小学科学教学法 2、中长期科学探究的探索与实践 六、培训教学策略

初三科学简单机械综合专题汇总

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简单机械综合专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专题检测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甲的质量是乙质量的2倍,现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将甲、乙二物体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将()A 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 C.仍然保持水平状态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一根轻质木杆A端细线下所挂重为50N、底面积为2×10﹣2m2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在B点加竖直向下的力F=30N作用时,木杆能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细线竖直,已知OA=15cm,OB=5cm,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103Pa;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10N. 3.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重200N的物体,当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80N,如图所示.若忽略绳、滑轮的重力及绳与滑轮的摩擦,水平拉力F是40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 4.最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了在我市拍摄的“汽车落水后如何水下逃生”的纪录片.纪录片中,实验人员开着小车从高处落入滚滚的岷江,并在门窗紧闭的车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砸碎车窗玻璃逃生,惊心动魄.为了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摄制组精心设计了紧急救援装置,用于当实验人员无法从车中逃生时迅速吊起汽车.现某课外活动小组,照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模拟紧急救援落水汽车.实验中用实心圆柱体A代替小车,已知A的体积为0.12m3,质量为210kg.(g取10N/kg,设整个过程A均为匀速运动状态,忽略钢缆绳重及滑轮摩擦,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 (1)求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ρ水=1.0×103kg/m3) (2)若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那么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岸上钢绳的拉力F为多大?(3)若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以0.5m/s的速度被匀速提升,求岸上钢绳拉力F的功率. (4)从A上表面刚出水面到A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请简述理由.

浙教版科学简单机械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

浙教版科学简单机械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食品夹B.裁纸刀 C.托盘天平D.瓶盖起子 【答案】A 2.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的物体G,滑轮重4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且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起向上的力F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 A.270N B.360N C.540N D.720N 【答案】B 3.汽车刹车原理图如图所示,连着刹车踏板的金属杆是一根能绕O点转动的杠杆,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油受到挤压从而推动活塞向左移,活塞挤压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减速。当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刹车盘的温度不会升高 B.连着刹车踏板的金属杆是费力杠杆 C.刹车卡钳把刹车盘夹得越紧,摩擦力越大 D.脚踩刹车踏板时,刹车踏板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答案】C 4.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400N的物体G,滑轮重2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起向上的力F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 A.210N B.280N C.420N D.240N 【答案】B 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B.钓鱼竿C.羊角锤 D.古代捣谷用具 【答案】C 6.生活中杠杆无处不在,下列工具或仪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榔头B.筷子C.订书机D.天平 【答案】B 7.(2017春?龙口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中,所有滑轮的质量都相同,在F A和F B的作用下,重物A、B分别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已知F A:F B=3: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2018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整理-忆安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67分) 1、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2、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 世界)(地球与宇宙)。 3、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 关系)(对待自然) 4、科学探究大致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 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5、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 6、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 7、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 8、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 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9、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 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10、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做”科学的爱好、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1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12、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 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13、科学课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意识)。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 (知道)、(、认识)、(理解) 14、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15、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 (环境)三大资源。 16、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观察对象为标志)和以(观察现象为标志)分为两种。 17、用做档案的方法做学生学业的全过程评价,这种评价法称为(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12分)) 1、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3、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