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导语】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xx搜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篇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节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

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篇三】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3m10m10dm10cm10mm103um103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s/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

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物理初二上册复习提纲

物理初二上册复习提纲 【导语】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 习情形对学习进行适当调剂,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 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 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以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物理初二上册复习 提纲》,供大家学习参考。 物理初二上册复习提纲篇一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 下的小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 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产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刻消逝(由于本来发出的声 音仍在连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蔼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蔼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 在固体中传播时消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样情形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情势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运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进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 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窄房间声音变大是由于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 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发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 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进程中任何部位产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显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 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样不同,因此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定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 立体声);

(完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物理学:是研究自解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环节: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休的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另一物体即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是任意的,参照物不一样,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一样。 3、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1Km=103 m 1m=10dm=102cm=103mm=106µm=109 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精确值+估计值(1位)+单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应和测量值小数点后位数一致),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三、速度 1、比较快慢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定义、单位与计算(a m/s = 3.6a km/h )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及时间均无关,只等于二者比值 ②平均速度不能将速度简单求平均值,只能用某段路程除以该段路程的时间。 第三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v s t vt s t s v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12)

八年级上册物理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 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1,1m/s=3.6km/h 。v=s t ,变形可得:s=vt ,t=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 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 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 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 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 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 到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噪声源包括以下几种: ①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性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最突出,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拥有量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②工业噪声。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和设备,不但直接对生产者带来危害,对附近周围的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元凶。 ③建筑施工噪声,建筑用的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钻机、风动工具等产生巨大的噪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总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总复习提纲 声学(2分) 八上第一章声现象P7-P26 1、声音是由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米/秒。中不能传声。 2、声音的三要素是: ①(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有关。 ②(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声源振动的有关,还跟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声源越近,越大)。 ③(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3、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声源振动,乐音声源振动;从环境保护角度讲,都是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 4、超声波与次声波 热学(12分) 八上第二章物态变化(P27-P52) 一、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摄氏温度(t):是把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看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 中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变为叫做熔化,要热;从变为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热。 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热、但温度。同样凝固时要热,但温度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变为叫做汽化,汽化时要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蒸发:(1)是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沸腾:(1)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2)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必须继续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 度。 (3)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液面上方气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 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有: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1km= m;1dm= m;1cm= m; 1mm= m;1μm=m;1nm= 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分( )。1h= min 1min= 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 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 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 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 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s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 /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交通运输中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1m/s= km/h。v= s t,变形可得:。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 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 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第二章 声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如:分度值为1mm时,读数:8.10cm;准确值:8.1cm;估计值(最后一位):0.00cm 分度值为1cm时,读数:8.1cm;准确值:8cm ;估计值(最后一位):0.1cm 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 ;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 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贯穿整个过程。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一、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3、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 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可以以声波的形式表示出来,有规律的叫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 V空气=340m/s 声速V固体>V液体>V气体 回升的计算(略) 4、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引起鼓膜的振动。二、乐音三要素: 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 次声和可听声。 物体越重,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1)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音色:(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音调高低频率波形个数)(响度大小强弱振幅波形高度) 三、声音二种类: 1、乐音:发音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1)定义: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分别给出定义。(2)等级划分:DB(3)危害(3)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隔声,吸声消声) 四、声音利用:1、传递信息:水下定位、通信等 2、传递能量:清洗精细仪器清洗手表,超声治疗,超声处理种子等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定义、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队看齐,坐井观天,一叶障目,立干见影等。 4、光线:箭头――传播方向;直线――光沿直线传播 5、光速:用c表示,c=3.0X108m/s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气体>液体>透明固体 6、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长度单位)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现象和定义:回到原介质 2、反射光路图:(1)各部分名称(2)光路图画法:a法线(虚线)b入射角和反射角c方向 3、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从镜中看到别人眼睛的问题)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积水问题 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东西的为漫反射漫反射光比镜面反射光弱 黑板为镜面反射黑板上的字为漫反射。 6、光反射应用:平面镜成像,”倒影”镜花水月潜望镜汽车观后镜娃娃镜看到物体 (三)平面镜: 1、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2、物相关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3、成像性质: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战组成的。 5、反射镜:(1)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四)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2、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规律:空气进入其他: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其他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4、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两角变化(5)垂直入射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 《物体的运动》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符号s ②秒表续数: 5、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及传播: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的大小及介质的种类 和温度有关。V 固> V 液 > 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及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频率低于20Hz。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及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及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d回声定位.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现像:①激光准直。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v = 3×108m/s = 3×105km/s及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最快。 v 气>v 液 >v 固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常见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月、镜中花、水中的倒影、 三、平面镜成像 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及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 (1)长度 ①基本单位:米(m) ②其他单位及换算: 千米(km)1km=1000m=103m 分米(dm)1dm=0.1m=10-1m 厘米(cm)1cm=0.01m=10-2m 毫米(mm)1mm=0.001m=10-3m 微米(μm)1μm=0.000 001m=10-6m 纳米(nm)1nm=0.000 000 001m=10-9m (2)时间 ①基本单位:秒(s) ②其他单位及换算: 小时(h)1h=3600s 分(min)1min=60s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常用:有刻度尺、卷尺等 精确度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刻度尺的使用: 先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分度值决定刻度尺的精确度。 ①选: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②放: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与被测边平行; 一般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也可以从任意刻度值开始测量。 ③读:视线与刻度线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数字和单位。

3、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 (2)普通钟表测量方法:t2-t1 (3)停表的使用: 归零-启动-停止-读数 大表盘:一周30s,分度值0.1s;小表盘:一周15min,分度值0.5min 4、误差 (1)误差由于受到所使用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而产生,不能消除; (2)错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能够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一切物体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 2、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果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以同样快慢、同一方向运动,相对于对方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说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期物理基础复习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温度:温度计。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μ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 1

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规律和物质结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长度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换算关系是1km=1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000μn lμm=1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原因:①与测量人有关;②与测量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方法:①选用更精密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工具是秒表,时间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运动快慢: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8、求平均速度::v=s/t 8、科学探究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制作、播放); 二、声音传播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计算公式是v=s/t; 声音在15℃空气中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朵里, 人耳听到反射回来声音叫回声(如:高山回声,北京天坛回音壁)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顿发声就停顿。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构造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区分乐器或区分人。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那么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的的位置和间隔.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①激光准直。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的。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⑥排纵队看齐。3.光速:C=3×108m/s=3×105km/s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v气>v液>v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