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作者:张智,吴小满,闫宝山,赵东升,马远征【摘要】目的探讨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对采用手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并获得随访68例(76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男52例, 女16例,年龄15~52岁,平均30.2岁。单发骨折60例,多发骨折8例。闭合性损伤62例(68处),开放性骨折6例(8处),其中2例合并环小指伸肌腱断裂。骨折部位:掌骨颈骨折34例(34处),掌骨干骨折27例(33处),基底骨折7例(9处)。采用手术方法切开复位

AO

微型钢板或单纯AO微型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6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66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2例挤压伤患者发生感染,于术后6周取出钢板并行局部皮瓣转移,感染控制,其中1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2 周)。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otal active flexion TAF)的评级标准进行评定,优54

例(58处),良8例(9处),中4例(6处),差2例(3处)。优良率为91.2%。结论切开复位,AO微型钢板或单纯AO微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掌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displaced metacarpal fractures with in ter nal fixati on. Methods 68 patie nts(76 lesions)with displaced metacarp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 on from May 2007 to November 2008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including 52 males and 16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0.2 years old(ra nged from 15 ?52 years old).They included 60 signal fracture and 8 multi-metacarpal fracture.There were close injuries for 62 cases(68 lesions)and open injuries for 6 cases(8 lesi on s).The fractures of all cases were treated operatively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AO mini-plates or AO mini-

screws ,and the early motion were performed after operati

on .Results All the 68 patie nts followed up for 8 mon ths on

average(ranging from 6 ?12 months).In 66 of all cases,the in cisi ons were healed by first inten ti on and 2 cases in fecti on were found.The malunion was in 1 case(2 lesions).The healing time was 11 weeks(ra nging from 8 ?12 weeks).Accordi ng to the evaluati on

of total active motion(TAM)and total active flexion(TAF)scales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54 cases(58 lesions) ,good in 8 cases(9 lesions), with 91.2% overal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Conclusion Ope n reducti on and in ter nal fixati on with AO min i-plates or mini-screw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reatment of displaced metacarpal fracture.Timely early exercises are the keys of obta ining satisfactory treatme nt outcome.

[Key words] metacarpal;fractures;fracture fixation , internal

掌骨骨折在临床手外科中较为常见,早期良好复位和可靠内固定

对手部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如不及时恢复其解剖位置,可造成手功能残

疾。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对68 例移位掌

骨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第309医院

骨科采用AO微型钢板或单纯AO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移位掌骨骨折且

有完整随访资料68例(76处)进行总结,男52例,女16例,年龄

15~52岁,平均30.2岁。单发骨折60例,其中第2掌骨骨折3 例, 第3

掌骨骨折7例,第4掌骨骨折18例,第5掌骨骨折32例,多发骨折8

例,均为第4、5掌骨骨折。致伤原因:撞击伤51例,摔伤9例,机器

伤5例,挤压伤3例。闭合性损伤62例(68处),开放性骨折6例

(8处),其中2例合并环小指伸肌腱断裂。骨折部位:掌骨颈骨折34

例(34处),掌骨干骨折27例(33处),基底骨折7例(9 处)。受

伤到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均在3~8 h内急诊手术,闭合性

骨折最短1天,最长42天。单纯用AO微型螺钉内固定8例(8处),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60例(68处)。

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在止血带控制下操作。闭合性骨折,采用背侧纵形切口,相邻两掌骨骨折可用一个切口完成。开放性骨折先进行清创,根据伤口情况适当延长暴露骨折端。术中对骨膜适当剥离,注意保护伸肌腱、支持带、关节囊。直视下牵引复位,掌骨颈和基底骨折用T型或L型钢板固定(图1~2),掌骨干粉碎或横形骨折用直型钢板固定(图3),将钢板适当塑形后一般安放在骨折端背侧方,缝合或邻近掌背筋膜瓣转移覆盖钢板。掌骨干长斜形骨折用单纯螺钉固定(图4),一般用2~3枚螺钉垂直于骨折线固定。术中察看骨折端解剖标志是否还原,以确定复位情况,同时活动手部各关节检查内固定是否牢固。经C臂透视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止血,闭合伤口。对于合并伸肌腱损伤者同时予以修复。术后一般不需外固定,但对有合并肌腱损伤者,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

1.3术后处理对于无合并肌腱损伤的骨折用钢板或螺钉固定者,术后24 h换药,开始主动性的手部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适度的主动屈伸掌指关节和各指间关节,术后1周内手部功能锻炼为每天

1~2次,每次2~3下的主动屈伸指活动,1周后逐渐增加锻炼次数,

3~4周后可施适当外力被动活动手部各关节。对有合并肌腱损伤者应在术后3周开始进行渐进性功能锻炼。术后2、6、12、16周时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图1 32岁男性患者,第5掌骨颈骨折术前X线片及术后X线示

用L型钢板固定8周骨折线消失图2 51岁男性患者,第4, 5掌骨基底粉碎骨折术前X线片,术后示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图3 25 岁男性患者,第5掌骨干骨折术前及术后X线片图4 26岁女性患者,第4掌骨斜形骨折,用2枚螺钉固定,复位满意,固定牢固

2结果

6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66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2例挤压伤患者发生感染,于术后6周取出钢板并行局部皮瓣转移,感染控制。术后复查X线片,有1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出现。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2周),患者恢复伤前生活用手状态或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为

10~12周。术后平均6个月(4~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otal active flexion,TAF)的评级标准[1],对本组病例进行评

定(表1)。表1评定标准本组病例结果显示:优54例(58处),良8

例(9处),中4例(6处),差2例(3处)。优良率为91.2%,骨折部位优良率为88.2%。

3讨论

3.1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必要性第2~5掌骨微弯曲,凹面在掌侧,四个掌骨呈放射状排列,远端由掌骨深横韧带相连,掌侧骨间肌和

背侧骨间肌附着于掌骨上。其完整与稳定对手功能发挥至关重要,虽然多数掌骨骨折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但对有移位骨折、粉碎骨折、多发骨折、关节内骨折、开放骨折等常需考虑手术治疗[2~4]。移位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及外固定维持比较困难,掌骨易发生旋转、短缩、成角畸形,从而影响手部外形和功能。而手术治疗可使骨折端获得解剖复位、初始稳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复。

3.2手术要点及疗效分析掌骨骨折按其骨折部位分为掌骨头骨折、颈部骨折、干部骨折和基底部骨折,掌骨干部由于软组织较多,骨折后比较稳定,移位几率小。而掌骨颈骨折多属不稳定骨折,因掌侧骨皮质常粉碎,复位后掌侧有骨缺损,再加上骨间肌牵拉作用,易发生错位及成角畸形。基底部骨折要考虑是否有腕掌关节损伤。掌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有克氏针固定、单纯螺钉固定、钢板固定、微型外固定架固定等[2]。本组采用单纯AO微型螺钉固定8例(8 处),AO微型钢板固定60例(68处)。单纯螺钉固定主要适用掌骨干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至少应在骨干直径2倍以上,一般用

2~3枚螺钉垂直骨折线固定,操作时避免反复钻孔和攻丝,以免降低螺钉对骨折端把持力。微型钢板固定适应证相对较广,手术操作时遵循生物学固定原则,其形状多样,有T型、L型、直型。直型钢板适用于干部骨折,T型、L型钢板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钢板一般放置在骨折端背侧方,不固定关节,将邻近掌背筋膜转移覆盖在钢板上,以保护伸肌腱滑动、减少肌腱黏连。微型钢板在抗弯、旋转及抗压能力比克

氏针可靠,足以抵抗手部肌肉牵拉,所以术后一般不需外固定,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本组无掌骨头骨折,68例骨折均发

生在关节外,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周,优良率为91.2%,与文献报道相似[5,6]。差2例,主要因为原发损伤较重、术后感染、肌腱外露所引起,其中有1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

3.3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术者应重视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将功能康复训练贯彻于治疗全过程。术中充分注意保护骨折端血运,做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术后除肌腱断裂者外,均在术后24 h 开始进行主动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适度屈伸活动,虽然有些患者活动不充分,但只要活动就为以后良好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求患者在术后1周内每天活动1~2次,每次主动屈伸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

2~3下,如果活动过多,会使手部肿胀明显,反而不利于手功能恢复。1周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3~4周后可施适当外力被动活动手部各关节,有条件时术后进行物理康复理疗,对功能恢复更有帮助。

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后,才能使用患手从事正常劳作,本组有6例功能恢复欠佳者,有的是因肌腱断裂、有的是因疼痛,术后早期未进行主动屈伸指活动锻炼,以致晚期手功能受限。

【参考文献】

1张长青,田光磊,胡琪,等.AO微型螺钉内固定术在手

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1):828-831.

2 Dailiana Z,Agorastakis D,Varitimidis S,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8839616.html,e of

骨折的急救处理

骨折的急救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骨折的急救处理方法。 2、掌握对骨折伤肢的固定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书本、树枝、布条等。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书本,布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有意外情况发生,骨折就是一种较常见、后果比较严重的意外伤害。同学们必须掌握急救知识,才能在老师和家长不在的情况下及时处理,将伤害降至最低。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骨折的急救处理,板书课题。 二、骨折的急救处理演示讲解 骨折往往是由摔伤、撞伤和击伤所致。判断骨折主要看皮下是否出血、畸形、骨擦音、肿胀以及非正常(非关节)运动等现象。如果自己判断可能是骨折了,应立即用夹板固定,无夹板时也可用书本等固定,否则触及血管,会造成畸形,这样做即使没有骨折也无坏处。例外,准备急救物品和药品,如无菌敷料(纱布和纱垫等)、绷带、三角巾等。 ●锁骨骨折 症状:锁骨变形,有血肿,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处理:这时应尽量减少对骨折部位的刺激,以免损伤锁骨下血管,只用三角巾悬吊上肢即可。如无三角巾可用围巾代替。 ●上臂骨折(肱骨干骨折) 症状:上臂肿胀、瘀血、疼痛。活动时出现畸形。上肢活动受限制。 处理:用夹板先放后侧,再放前侧,最后放内、外侧夹板,然后用四条绷带或2—3条三角巾固定。由于桡神经紧贴肱骨干,固定时骨折部位要加厚垫保护以防止桡神经损伤(桡神经负责支配整个上肢的伸肌功能。桡神经一旦受损,便不能伸肘,不能抬腕和手指伸直有障碍)。同时肘部要弯曲,悬吊上肢。如果现场没有夹板等固定物,可用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身体上,方法是将三角巾叠成宽带后通过上臂骨折部位绕过胸前和胸后在对侧打结固定,同样上臂也要悬吊在胸前。 ●前臂骨折 症状:前臂骨折分桡骨或尺骨,或桡尺骨双骨折。活动时有非关节运动,显现畸形。 处理:前臂骨折对血管神经损伤机会不大。可用小夹板或用上下两块木板固定,肘部弯曲90度悬吊在胸前。也可用书本垫在前臂下方直接吊起前臂。 ●股骨骨折(大腿骨骨折) 症状:股骨干粗大,只有巨大暴力如车祸等所致。损伤大时出血多,易出现休克。骨折后大腿肿胀、疼痛、变形或缩短。 处理:如果有条件,可用一块长夹板从伤侧腋窝下到脚后跟,一块短夹板从大腿根内侧到脚后跟,同时将另一条腿与伤肢并拢,再用

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

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患者取去枕仰卧位,下肢稍外展,穿丁字鞋防旋或两腿间置外展支架,避免屈曲,内旋动作。6~8 h后可低枕平卧,术后第二天可半靠坐起。 (2)生命体征护理:密切观测生命体征直至稳定,必要时ICU监护24~48 h,观察电子镇痛泵的使用效果,老年患者对失血敏感,手术耐受性差可及时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食物。糖尿病患者术后有发生全身情况恶化的危险,要控制好糖的摄入量,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 (3)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切口负压引流管,保持切口负压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定时挤压引流管,每2 小时1次,每班观察负压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记录,保持引流口敷料清洁,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术区辅料,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准备防过敏纸质胶布,防止皮肤破溃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引流液减少至〈50 ml/d可拔除引流管,并将引流管残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患肢护理:密切注意伤口和肢端血循环情况,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敷料包扎松紧度,伤口周围皮肤张力,待患者麻醉药作用消退后及时评估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 (5)疼痛的护理: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心里护理,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加强心理护理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主动询问,相信患者的主诉,并表示理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感到护士在分担他们的痛苦,让

患者有信任感、依赖感、安全感,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舒适的卧位。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合理用药尽量早用止痛药,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药物,而不是等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预防性用药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好。分散注意力,如:与患者谈论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也可听听音乐,音乐有刺激和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具备镇痛及松弛的能力,鼓励患者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可“忽视”疼痛感觉,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从而忘记手术造成的疼痛。硬膜外镇痛泵给药止痛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硬膜外镇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镇痛效果良好。但在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时还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及尿潴留,注意监测血压、脉搏、面色。并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及深度,防止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的发生。 (6)心理护理:动态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尊重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保护患者隐私,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在术前要告知手术费用,使患者有充分的准备。心理护理贯穿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项操作都要做好相应的告知工作,使患者没有疑虑,感到舒适放心,更好的配合医疗及护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 (二)功能锻炼的指导: (1)麻醉清醒后鼓励并帮助患者作踝关节的被动和主动伸屈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1周可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在卧床期间逐步行抗阻外展等长肌力训练,直腿抬高及臂肌收缩功能锻炼,以加强外展肌及股四头肌肌力。(2)术后8周。1,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应小于90度,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2,知

长骨骨折移位及成角讨论

长骨骨折移位及成角讨论 规范表述骨折成角移位的方向及度量,即骨折移位是向前、后、内、外成角多少度,对骨折的诊治十分重要。经查阅多本教材,近十多年来连续四版的本科教材《外科学》和人卫办《医学影像诊断学》,《外科学》表述为:“两骨折段的纵轴线交叉成角,以其顶角的方向为准有向前、后、内、外成角”,《医学影像诊断学》表述为(图1):“长骨两断段成角的尖端所指的方向即为成角方向,如向前、后、左、右”,但在老版本可见表述为(图2):“骨断端的成角畸形,系指两断端的骨纵轴形成交角,其凹侧常有三角形或蝶形骨片游离。成角以凹侧为准,如凹侧向前为向前成角”。 图1 图2

所谓骨折成角移位,是远骨折段偏离了原骨的轴线,或原骨的生理弧度(人体管状骨均非属几何学的直线),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凹角与凸角,通常以X线片画线显示。凹角为两骨折段的纵轴线交叉之内角;凸角为近骨折段纵轴线与远骨折段轴线的放射延长线交叉之外角,亦称补角。凸角与凹角的方向相反,如凸角在前,凹角则在后;凸角在内,凹角则在外。按平角180°原理,凸角为20°,凹角则为160°。骨折成角移位多以凸角的角度小(锐角),在30°以内;凹角的角度大(钝角),在150°以上。在临床实践中,为便于操作及度量记载,成角的方向多以凸角为准,即凸侧在何方则为向何方成角,如Colles骨折凸角在前应为向前成角,Smith骨折凸角在后应为向后成角,并以凸角的角度作为度量,使之一目了然,并且在老版或新版本教材中,Colles概念均表述为(图3、图4、图5):“指桡骨的远端距离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远侧断段向背侧移位和向掌侧成角”。 图3 图4

股骨颈骨折术前小结

高要市新桥中心卫生院 术前小结及术前讨论记录 科室外科姓名邓四兰性别女年龄81岁床号09 住院号20047 病人简要病情:(主要病史、体征及重要辅助检查) 患者因跌倒致右肩关节肿痛、活动困难1天入院。查:神清,行动困难,生命体征平稳。胸部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少许干湿性啰音及痰鸣音。心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右肩部远端及右肱骨近端青紫肿胀,皮肤无破损出血,可扪及骨折感及骨擦音,叩痛,右肩关节活动障碍,方肩畸形,右手各指末梢感觉血运可。尿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右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并右肩关节前脱位。 术前诊断:1、右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2、右肩关节前脱位3、慢性支气管炎 手术指征: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明确,保守治疗不佳,卧床并发症多,如肺感染、褥疮等,术前检查未发现明显手术禁忌症,病人及家属要求手术。手术准备情况:完善相关各项检查,术前备皮、更衣,术前禁食,备血,清洁肠道等。 拟行手术名称:右肱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方法:右臂丛麻 手术讨论情况讨论日期:2014年12月22日15:30时 参加讨论者的姓名及职称:廖振华医师外科主任,林培祥医师,梁世安医师陈浩医师黄定云医师等。 讨论意见: 陈浩医师等综合意见: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时间长,卧床并发症多,如肺感染、褥疮等,术前检查未发现明显手术禁忌症,病人及家属要求手术。 夏燕霞护长意见:病人术后要加强预防褥疮护理,定期翻身、擦浴,导尿后定期会阴抹洗,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 廖振华主任总结意见:根据以上各位医师等意见,术中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重要神经、血管等副损伤,术后加强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促进伤口愈合,术后加强右下肢功能锻炼,促进康复等。 记录者: 记录时间:年月日 (签字或盖章后生效,手写涂改作废)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 的康复训练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 股骨颈手术后应注意将患肢放于外展微屈髋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肿胀。早期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易移位,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练习中应绝对避免髋内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腿不能并拢。不得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 一、术后0~1周 1、消退后立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尽早开始踝泵练习:5分钟/组,1组/小时。 2、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应在不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3、术后3天开始CPM练习,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30分钟/次,2次/日,练习后即刻冰敷30分(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 二、术后2~4周 1、继续前述练习并逐渐增加强度。 2、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日。

3、后抬腿练习: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 1~2次/日。 4、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5、抗阻伸膝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6、主动髋屈伸练习(在无或微痛及稳定的前提下):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三、术后5周~3个月 1、负重及平衡练习:必须经过X线检查,在愈合程度允许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随愈合的牢靠程度,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 →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逐渐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钟/次,2次/日。 2、坐位抱腿:必须在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进行。5~10分钟/次,1~2次/日。 3、有条件可以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20~30分钟/次,2次/日。 四、术后4~6个月

骨折移位有什么征兆

文章导读 在做运动的时候,要提前做准备活动,就是为了突然的大运动量,会引起人体不适,造成骨折位移,骨折位移会使人感到疼痛,不敢活动,还会引起肌肉红肿,如果骨头位移后不敢快让骨头回位,就会在错的位置上继续长下去,造成畸形,那么骨折位移有什么征兆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螺旋移位。骨折治疗原则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复位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即对位对线完全良好功能复位指经复位后,骨折两端尚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骨折移位根据骨折端的位置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前后左右的水平移位。 2,同一轴线上的远离移位。 3,同一轴线上的重叠移位。 4,单纯成角移位。 5,水平移位合并成角或者远离移位合并成角。任何骨折移位都会妨碍骨折正常愈合,因此必须通过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复位使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骨折有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螺旋移位这5个移位方式。骨折治疗原则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复位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即对位对线完全良好。功能复位指经复位后,骨折两端尚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每个部位的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的标准是: 1,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者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者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三分之一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四分之三左右。

髁状突骨折分类

◆髁状突骨折分类 一.按骨折位置分4型: P1 为髁头骨折(图1); P2为髁颈部骨折(图2); P3 为髁突基底部骨折(图3); P4 为矢状骨折, 骨折线贯穿髁突与髁颈下(图4)。 二.按骨折线的高低分: 高位骨折:髁头骨折,又称为囊内骨折; 中位骨折:髁颈骨折; 低位骨折:髁突下骨折 后两种又称为囊外骨折。 三.MacLennan按照骨折块移位的程度又把囊外骨折分为4类, Ⅰ类:骨折块没有明显移位; Ⅱ类:骨折块移位偏离骨折线(一般标准为小于30度); Ⅲ类:骨折块有明显移位或者重叠,但仍然在关节窝内; Ⅳ类:骨折块脱位,骨折块不在关节窝内。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选择原则: 髁状突骨折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切开复位,其原则是以恢复功能为根本目标。要达到此目标,必须满足:下颌的无痛运动;良好的咬合关系;颜面对称性这三个基本条件。即髁状突骨折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其适应症不是绝对的,而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治疗目标:恢复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和面部外形;重视髁状突改建的效果及对功能的适应性。 治疗方法: 1.闭合性治疗(closed treatment):不涉及开放手术显露骨折的治疗。 2.开放性复位(open reduction):手术开放骨折部位,并复位和固定。 手术方法:耳前切口、下颌后切口、下颌下切口和口内切口。口内入路由于显露有限,

较少使用,仅用于移位程度较小的髁突低位骨折(微创外科内镜技术) 治疗方法与年龄的关系 ?儿童和中老年人:保守治疗为主; ?青壮年:手术治疗,特别是使用接骨板内固定为主 (>16岁为青壮年); ?儿童髁突骨折开放性复位的适应证有 ①髁突移位入颅中窝; ②闭合性治疗失败仍存在咬合不良; ③髁突从关节囊中撕脱; ④双侧髁突骨折合并面中部粉碎性骨折。 治疗方法和骨折部位的关系 ?高位髁突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常可获得满意效果; ?中、低位骨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接骨板内固定; ?粉碎性骨折:摘除髁突居多。 原因:Sanders认为:高位(囊内)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多采用手术摘除骨折断端,因为囊内髁头粉碎性骨折可能发生无菌性骨炎或骨坏死。 治疗方法与骨折移位程度的关系 ?骨折移位程度越严重,越应行手术治疗。 Ⅰ类和Ⅱ类骨折移位轻,多采用保守治疗; Ⅲ类和Ⅳ类骨折移位明显, 多采用手术治疗。 髁状突骨折治疗成功标准 ?恢复伤前的咬合关系; ?正常的张口度(40 mm 以上); ?关节区无疼痛或不比伤前严重; ?术后并发症少(没有面神经损伤,疤痕隐蔽等)。 ?儿童髁突骨折治疗后还应具有正常的颞下颌关节功能和髁突的正常生长发育。

股骨颈骨折的健康教育

股骨颈骨折的健康教育 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和锻炼 1骨折后功能锻炼 无论是何种骨折,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后期都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早日恢复功能。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内,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 除肿胀,防止肌萎缩。功能锻炼应以患肢肌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 中期阶段:即骨折2周以后,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逐渐缓慢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晚期阶段: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是功能锻炼的关键 时期。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2骨颈骨折的注意事项 适当的补充饮食的营养。后期的心里也很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是病情恢复的关键。还要注意加强护理。老人一般都有骨质疏松,这时发生骨折或骨裂,是非常不容易愈合的。所以强调保持平卧硬板床,尽量减少体位变动非常重要。 股骨颈骨折的具体注意事项: 首先,要保持患侧下肢中立位(股骨粗隆间骨折时为外展位),避免髋关节内收,一定不能坐起,特别在前6周,要准备使用在医院用的卧式便器,学会躺着排大、小便。当排便时可以把健侧的肢体弯曲。每天可以用按摩乳按摩臀部、腰氐部容易压迫摩擦的部位,防止褥疮发生,如果已经发生褥疮要每天清洗换苭,尽快控制感染。 其次,要多与病人谈天,转移注意力,减少焦虑和痛苦。护理员每天要为病人进行肢体被动按摩,避免肌肉萎缩,导致以后难以行走,肢体被动按摩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因为血栓形成后如果一旦脱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甚至危及生命。易发生在久卧病床以后起床的一瞬间,因此要特别警惕。在4至6周后可以酌情鼓励病人做局部的肌肉紧张性训练,保持肌力,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 股骨颈手术后应注意将患肢放于外展微屈髋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肿胀。早期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骨折易移位,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练习中应绝对避免髋内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腿不能并拢。不得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 一、术后0~1周 1、麻醉消退后立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尽早开始踝泵练习:5分钟/组,1组/小时。 2、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3、术后3天开始CPM练习,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30分钟/次,2次/日,练习后即刻冰敷30分(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 二、术后2~4周 1、继续前述练习并逐渐增加强度。 2、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日。 3、后抬腿练习: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1~2次/日。 4、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5、抗阻伸膝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6、主动髋屈伸练习(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三、术后5周~3个月 1、负重及平衡练习:必须经过X线检查,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随骨折愈合的牢靠程度,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逐渐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钟/次,2次/日。

骨折处理方法

骨折的处理方法 骨折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骨折和内骨折。外骨折时断骨可能会刺破皮肤,可能会有明显的伤口,这种情况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内骨折是指断骨没有刺穿皮肤或裸露在外的病例,触动受伤部位时疼痛会尤为剧烈。 无论任何状况,都要严格遵守下列的注意事项:第一,不可搬动伤患。因为患部一定有内出血或淋巴液的渗出现象,如果搬动的话会使患部肿起,并且迟延治愈的时间。第二,要把患部抬高。进一步冷敷患部也很重要。万一,非移动不可时,也要先将患部固定,不让它摇动。这时可利用木板及绷带(具有弹性的)来包扎。如果折断的骨骼刺破皮肤而露出外面时(复杂骨折),就有可能因细菌的感染而并发骨髓炎。因此,需要用清洁的布包扎患部以避免和外界接触,再立刻送医急救。 一、骨折的救治 1、肘部以下骨折:用悬带将伤臂吊于肩上。从肘部至中指用加垫的夹板固定。在肘部下方打结可以阻止滑动,手臂抬高可以避免严重肿胀。 2、肘部骨折:肘部弯曲,用狭长吊带支持。上臂与胸部捆在一起,阻止上擘摆动。检查脉搏,确保血液循环。如果摸不到脉搏跳动,可稍稍将臂部放直,观察能否恢复。如果断肘僵直,别硬弄弯它。加垫的夹板将它竖直固定,用吊带将断臂绑在腰部。 3、上臂骨折:从肩到肘用加垫的夹板固定。腕部用窄带吊于颈部。 4、肩胛骨骨折:用吊带支撑受伤部位重量,用绷带将臂部与胸部固定。 5、锁骨骨折:方法同上。 6、髋部或大腿骨折:下肢骨折伤员需用“八”字型绷将足踝与双腿都捆扎起来,这样可以防止断肢翻转或缩短。将一块夹板放于腿部内侧,另一块更长的夹板放于外肢外侧,由胯部至足踝位,用绷绳捆扎固定。如果没有夹板,可在两腿之间夹上衬垫(折叠的毛毯或衣物都很理想),伤肢绑扎固定于对称的另一条腿上。 二、如何运送骨折了的伤员?

骨折术后并发症预防

骨折术后警惕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骨折已不再是一种难治的疾病。在临床上,大多数骨折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后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也有一部分骨折患者在手术后由于骨质愈合的时间较长,加上自身解剖和生理上的原因,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严重地影响骨折患者的健康,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那么,骨折患者在术后应注意哪些并发症呢? ◆关节僵硬有些患者为了使骨折后的骨骼在正常的位置上生长,常常限制患处关节的活动,这样就容易使肌肉、肌腱和韧带之间发生粘连,进而使关节变得僵硬。因此,骨折患者在做石膏或夹板固定的同时要适当活动那些没有被限制的关节,以保证血脉通畅。此外,对固定部位的肌肉也要进行适当的收缩和放松运动,以防止肌肉挛缩。 ◆坠积性肺炎有些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肺部膨胀受限,使痰液排出不畅,就可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骨折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受凉感冒,要经常翻身活动和深呼吸,有吸烟嗜好者在此期间应尽量戒烟,当痰液难以咳出时,可轻轻拍击患者的背部,以协助痰液的排出。 ◆生长障碍由于儿童的骨骼发育主要靠骨骺软骨不断骨化而增长,所以,儿童发生骨折后可出现骨骼生长缓慢或畸形的现象,常见的畸形有肘部骨折后出现的肘外翻和肘内翻。发生这种畸形后,患者一般要进行手术矫正。 ◆创伤性关节炎当骨折患者复位不佳或未经治疗时,其骨折部位就会造成畸形愈合,这不仅使外观难看,而且在负重时由于受力方向的改变,容易因畸形部位的关节发生过度磨损、退化、增生等病理改变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为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骨折患者应尽早进行正确的治疗。对已经发生严重畸形的骨折患者可采取手术进行矫正。 ◆缺血性坏死由于大腿的股骨颈,腕部的舟骨以及足部的距骨等部位的血管相对较少,一旦发生骨折不但难以愈合,而且还容易使局部发生缺血性坏死。临床证实,老年人若发生股骨颈骨折,将有1/3-1/2的人会发生股骨头坏死。对于严重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可选用截肢、关节融合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骨折移位有什么征兆【健康必备常识】

骨折移位有什么征兆 文章导读 在做运动的时候,要提前做准备活动,就是为了突然的大运动量,会引起人体 不适,造成骨折位移,骨折位移会使人感到疼痛,不敢活动,还会引起肌肉红肿,如果骨 头位移后不敢快让骨头回位,就会在错的位置上继续长下去,造成畸形,那么骨折位移有 什么征兆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螺旋移位。骨折治疗原则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复位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即对位对线完全良好功能复位指经复位后,骨折两端尚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骨折移位根据骨折端的位置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前后左右的水平移位。 2,同一轴线上的远离移位。 3,同一轴线上的重叠移位。 4,单纯成角移位。 5,水平移位合并成角或者远离移位合并成角。任何骨折移位都会妨碍骨折正常愈合, 因此必须通过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复位使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骨折有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螺旋移位这5个移位方式。骨折 治疗原则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复位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即对位对线完 全良好。功能复位指经复位后,骨折两端尚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 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每个部位的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的标准是: 1,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2cm以内,在生 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 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股骨颈手术后应注意将患肢放于外展微屈髋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 肿胀。早期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易移位,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练习中应绝对避免髋内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腿不能并拢。不得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 一、术后0~1周 1、消退后立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尽早开始踝泵练习:5分钟/组,1组/小时。 2、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应在不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3、术后3天开始CPM练习,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30分钟/次,2次/日,练习后即刻冰敷30分(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 二、术后2~4周 1、继续前述练习并逐渐增加强度。 2、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日。 3、后抬腿练习: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1~2次/日。 4、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5、抗阻伸膝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6、主动髋屈伸练习(在无或微痛及稳定的前提下):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三、术后5周~3个月 1、负重及平衡练习:必须经过X线检查,在愈合程度允许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随愈合的牢靠程度,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逐渐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钟/次,2次/日。 2、坐位抱腿:必须在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进行。5~10分钟/次,1~2次/日。 3、有条件可以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20~30分钟/次,2次/日。

骨折手法复位

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手摸心会 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以便把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和病人肢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图象,在整复前,必须用手先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触折端在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拔伸牵引 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牵引用力以病人肌办强度为根据,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则需要使用大力。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则应结合骨牵引,以帮助矫正重叠移位。肱骨干骨折,虽肌肉比较发达,但在麻醉下重叠移位比较容易矫正,若用力稍大常易招致断端分离,拔伸手法可为下一步手法创造条件,且在施行其它手法时仍须维持一定的拔伸牵引力,直到贴敷膏药妥善后方可停止。 放置回绕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旋转手法施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端对近端,使骨干轴线相应对位,旋转畸形即自行矫正。回绕手法多用于骨干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手法时应先加重牵引,使骨折端分开,嵌入的软组织常常=可自行解脱;然后放权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绕,引导骨折断端相对,可从骨折端相互触碰音的有无和强弱来判断嵌疑义的软组织是滞完全解脱,背对背移位的骨折以骨折移位时的相反方向旅行回绕手法的方向,常可使背对背的骨折断端成面对面。 屈伸收展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成角畸形。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甚至牵引力量越大,成角越大。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侧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如伸址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利用胫骨结节穿针做膝关节屈曲牵引;而屈曲型则需要在股骨髁上穿针做膝关了伸直位牵引,骨折方能对位,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夭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整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在仰卧位,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再前屈上瘵过顶,最扣内旋叩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嵌插、重叠、旋转移位和向内、外、前方的成角畸形。 成角折顶 肌肉发达者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患者只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其重叠移位时,可改用折顶手法。这是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两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觉,估计骨折远近段断端的骨皮质已经对顶相接,然后骤然反折,此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持续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骨脾气端继续向下按,在拇指与其四指间形成种捻搓力(剪力)。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多少而定,用力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方重叠移位者可正向折顶,同时还有侧移位者可斜向折顶,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矫正重叠移位,侧方移位也可一起得到矫正。前臂中、下1/3骨折,一般多采用分骨、折顶手法,可获得一成功复位

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作者:张智,吴小满,闫宝山,赵东升,马远征【摘要】目的探讨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对采用手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并获得随访68例(76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男52例, 女16例,年龄15~52岁,平均30.2岁。单发骨折60例,多发骨折8例。闭合性损伤62例(68处),开放性骨折6例(8处),其中2例合并环小指伸肌腱断裂。骨折部位:掌骨颈骨折34例(34处),掌骨干骨折27例(33处),基底骨折7例(9处)。采用手术方法切开复位 AO 微型钢板或单纯AO微型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6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66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2例挤压伤患者发生感染,于术后6周取出钢板并行局部皮瓣转移,感染控制,其中1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2 周)。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otal active flexion TAF)的评级标准进行评定,优54

例(58处),良8例(9处),中4例(6处),差2例(3处)。优良率为91.2%。结论切开复位,AO微型钢板或单纯AO微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掌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displaced metacarpal fractures with in ter nal fixati on. Methods 68 patie nts(76 lesions)with displaced metacarp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 on from May 2007 to November 2008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including 52 males and 16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0.2 years old(ra nged from 15 ?52 years old).They included 60 signal fracture and 8 multi-metacarpal fracture.There were close injuries for 62 cases(68 lesions)and open injuries for 6 cases(8 lesi on s).The fractures of all cases were treated operatively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AO mini-plates or AO mini- screws ,and the early motion were performed after operati on .Results All the 68 patie nts followed up for 8 mon ths on average(ranging from 6 ?12 months).In 66 of all cases,the in cisi ons were healed by first inten ti on and 2 cases in fecti on were found.The malunion was in 1 case(2 lesions).The healing time was 11 weeks(ra nging from 8 ?12 weeks).Accordi ng to the evaluati on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方案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方案(手术切开复位) 1.早期:炎性反应期(0 —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骨骼断端的连 接尚较为脆弱。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 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髋关节外展中立位放置患肢:避免髋内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腿不能并拢。不得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 不得过多行走!行走中扶双拐,患腿绝对不得受力负重!更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 术后患肢摆放于伸直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肿胀。 (1)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如可能,即开始踝泵练习:通过小腿肌肉收缩与 舒张的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5分/组,1组/小时。此练习对于预防肿胀及深 静脉血栓,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应认真练习。 (2)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3)术后3天:开始CPM练习 CPM 2次/日,30分钟/次,练习后即刻冰敷30分钟(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 活动度等关节有活动的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站立、行走后)有关节内明显 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3-5次/日。 2.初期:(2—4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髋关节屈曲角度未达到90°前,绝对禁止正常姿势坐起! 只能半坐起(即半躺半坐)! (1 )开始直抬腿肌力练习: 10—20次/组,1 —2组/日。 (2 )开始主动关节屈伸练习(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 主动髋屈伸练习: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 慢伸直。10—20次/组,1 —2组/日。见附录1 —图13。 (3)加大CPM练习角度: 如骨折愈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接近90°。 (4)开始下地扶拐行走:如无痛,患腿可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注意保护!不得摔倒! 3.中期:(5周一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逐步尝试患腿负重改善步态。通过X 光检查确定是否可以开始负重!

架桥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分析

架桥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 效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常敏,高启龙,李昌林,郭英,孙皓民 【摘要】[目的]评价切开复位架桥式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38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2001年8月-2006年10月),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2岁。左足12例,右足16例,双足5例。按Sanders分类:Ⅱ型19足,Ⅲ型13足,Ⅳ型6足。并行切开复位架桥式植骨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术。[结果]38足经平均18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其中优(90~100分)25足,良(75~89分)10足,可(50~74分)2足,差(50分)1足,优良率为92.1%。[结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行切开复位架桥式植骨内固定能有效提高跟骨的抗塌陷和抗前后短缩的能力,保证了复位后固定的稳固性,提高手术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跟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架桥式植骨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2%,占跗骨骨折的60%,致残率高达30%[1]。而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跟骨

骨折的75%[2],由于并发症多且严重,其后果丧失劳动能力,病残率相当高,若治疗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足部功能障碍[3],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这类骨折长期以来仍存有争议。本科自2001年8月-2006年10月以架桥式植骨的理念运用跟骨钢板治疗移位的关节内粉碎、塌陷的跟骨骨折33例38足,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38足,男26例,女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2岁。左足12例,右足16例,双足5例。受伤原因:高空坠落伤22例,车祸伤7例,其它原因4例。其中7例合并其他损伤,包括4例胸腰椎骨折,1例同侧股骨干骨折,1例伴有对侧的Pilon′s骨折,1例同侧肱骨干骨折。按Sanders分类:Ⅱ型19足,Ⅲ型13足,Ⅳ型6足。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跟骨的侧位、轴位(必要时Broden位)X线片,并行水平面和额状面CT扫描,予三维重建。 1.2 治疗方法 患肢使用气囊止血带,单侧采用健侧卧位,双侧采用俯卧位;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起自外踝上方,沿腓骨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点向下至足底皮肤褶处,弧形向前延伸到第5跖骨基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到骨皮质,避免不必要剥离,用手术刀紧贴跟骨外侧壁和腓长肌腱鞘深面,将皮瓣向上剥离,注意显露和保护腓肠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腱鞘,紧贴跟骨外侧壁由下向上锐性剥离直到显露出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翻起皮瓣,必要时用2、3枚克氏针从皮瓣下方钻入距骨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原则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原则 成人股骨颈骨折 分型 方法包括Garden分型、Pauwel分型等 ※各型还要分移位和非移位 Garden 分型 使用最为广泛,简单、易掌握。 I、II型是非移位骨折 III、IV型是移位骨折 Pauwels 分类法:根据Pauwels角用于判断骨折的稳定性 内固定适应症 70岁以下的所有股骨颈骨折首选复位内固定术(除外粉碎性骨折) 1.年轻的移位骨折者,复位内固定术是首选 2.非移位骨折或嵌顿骨折者不行固定术,约10-30%会发生移位 3.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技术发展使减少创伤、保留关节的观念越发重要,愈合后的 股骨头优于任何关节手术 4.Manninger等认为通过早期的复位内固定可以把移位骨折(Garden III-IV型)的股 骨头坏死率从30%-40%降低到11%,相当于Garden I – II型 内固定的禁忌症 ?术前有明确的OA等关节本身病变 ?慢性肾功能不全、甲旁亢等代谢性骨病 ?严重的骨质疏松 ?转移性肿瘤 内固定要点 ?手术时机:六小时内对移位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能明显减少股骨头塌陷的发生率?复位:关键步骤,影响最终疗效。 ?手法复位应一次成功,避免多次复位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 ?一般首选闭合复位 优点:复位成功率高;避免进一步损伤血供 缺点:囊内血肿压迫可能引起缺血 ?切开复位:只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的年轻患者 优点:直视下明确复位;可清除囊内血肿 缺点:进一步损伤血供 ?是否要进行常规关节囊穿刺或切开尚无定论 内固定的选择 AO松质骨螺钉近年来最常使用 DHS(Dynamic Hip Screw):适用于极不稳定的股骨颈骨折伴有后方粉碎骨折的、股骨距粉碎骨折等 手术技巧 尤其是后方有粉碎骨块,更为重要。对于Garden I 、II型的主张原位固定 术后治疗 ?术后24小时内活动,部分或完全负重 ?第6、12周门诊摄片以确诊骨折的愈合。无症状的也要在1、3、5年体检,排除骨

骨折移位有什么征兆

骨折移位有什么征兆 在做运动的时候,要提前做准备活动,就是为了突然的大运动量,会引起人体不适,造成骨折位移,骨折位移会使人感到疼痛,不敢活动,还会引起肌肉红肿,如果骨头位移后不敢快让骨头回位,就会在错的位置上继续长下去,造成畸形,那么骨折位移有什么征兆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螺旋移位。骨折治疗原则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复位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即对位对线完全良好功能复位指经复位后,骨折两端尚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骨折移位根据骨折端的位置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前后左右的水平移位。

2,同一轴线上的远离移位。 3,同一轴线上的重叠移位。 4,单纯成角移位。 5,水平移位合并成角或者远离移位合并成角。任何骨折移位都会妨碍骨折正常愈合,因此必须通过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复位使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骨折有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螺旋移位这5个移位方式。骨折治疗原则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复位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即对位对线完全良好。功能复位指经复位后,骨折两端尚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每个部位的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的标准是:

1,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者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者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三分之一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四分之三左右。

相关文档